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复习学案 沪科版
高中生物沪科版第二册教学案(无答案):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复习和实验
![高中生物沪科版第二册教学案(无答案):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复习和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40da86c4b35eefdc9d33320.png)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实验6.1 DNA分子模型的搭建一、教学目标经历DNA模型搭建活动,理解DNA分子的立体结构。
二、重点与难点DNA分子结构及特点三、预习与笔记1、实验原理:。
2、实验目的:。
3、实验材料代表的物质记录:。
4、你在制作中连接核苷酸的方法是连接两条多核苷酸链的方法是。
5、记录你制作的DNA分子的碱基序列:6、由20个脱氧核苷酸对构成的DNA分子片段,理论上可有种不同排列顺序。
7、DNA分子如何复制把自身携带的信息无差错地传递下去,请写出你的猜测四、练习完成实验报告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第六章复习1、DNA是由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每两个之间以磷酸与相连接,形成多核苷酸链。
两条之间通过碱基配对相连接,互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形成结构。
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某些不含DNA的病毒中,遗传物质是。
2、RNA是由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通常呈结构。
细胞内存在种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RNA,即、和。
3、基因是携带,并具有的DNA片段。
每个基因由组成。
基因的不同,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不同。
生物体的等生物性状由决定,而蛋白质的合成是由指导和控制的。
4、DNA复制是指以为模板,合成的过程。
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一条原来分子中的,所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
DNA复制是保持的基础。
5、以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为模板合成的过程称为转录,这个过程发生在中。
以为模板,以为氨基酸的运载工具,在上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称为。
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其主要成分为和。
6、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由RNA决定合成,以及遗传信息由DNA复制传递给的规律称为。
RNA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RNA ,还能通过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这是的补充和发展。
7、基因工程是按人们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从一种生物细胞中提取出来,与运载体结合获得。
然后再把导入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使之产生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的遗传或创造出新的的现代生物技术。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d49f1a5fbfc77da369b11d.png)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教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教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教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六章第3节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一、课题: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二、教材分析:在学习了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是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中心法则是指导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
教材首先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为例,讲述及基因工程操作过程需要的3种工具,即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为讲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同时也说明了基因工程诞生的科学背景,基因工程是在限制酶、DNA 连接酶和质粒的发现和应用的基础上诞生的,以此说明生命科学的发展推动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考虑到知识的可接受性,教材结合实际例子,对基因工程的工具、概念和操作步骤给予简明的介绍。
接着,较详细地阐述植物基因工程和动物基因工程培育成功的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以及基因工程的广泛应用和经济价值,鼓励学生今后去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同时,分析了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和应用现代生物技术。
课程标准规定本节内容的学习水平为B级,教材不仅体现了基因工程的一般知识体系,而且反映了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应用前景,用事实来引导学生领悟生物技术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阅读基因工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研究成果,加深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和一般操作过程。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蛋白质合成教案沪科版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蛋白质合成教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03c69e48d7c1c709a1455a.png)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蛋白质合成教案沪科版0828154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命科学高中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规定本节内容的教学要求为A级,即要求学生知道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懂得使用遗传密码子表。
因此,教师只要完成教材中的内容,不宜扩大或加深教学内容。
本章是在前两章解决了“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后,紧接着来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即基因的表达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的遗传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学习后续章节不可缺少的基础。
由于生物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来实现,所以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实际上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教材分析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即转录和翻译,并在此基础上阐述遗传密码和密码子的概念,分析各种RNA分子的作用,以及遗传信息的表达规律,最后总结出中心法则的内容及其发展。
教材安排了一个“想一想做一做”的活动,启发学生探究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组成和生物性状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由于本节内容不仅微观、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因此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教学时要注意将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
如: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比较、三种RNA功能的比较等等。
总之,教师既要让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又要能简洁、清晰地概述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即蛋白质合成过程。
(2)知道遗传密码和密码子的概念。
(3)了解DNA核苷酸排列顺序与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核酸和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分工和联系,以及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关注遗传信息的决定作用,逐步领悟生命信息传递的严密与稳定。
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2.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五.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 6.3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学案(1)沪科版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 6.3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学案(1)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3ad06055270722192ef7b2.png)
第三节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一:学习目标1.阅读基因工程中抗虫棉的获取过程,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感受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感悟科学家在实验中严谨的科学态度。
2.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也就是四个基本操作步骤。
3.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以及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
二、学习重点:1.基因工程概念中的例子(抗虫棉的获取过程)2.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也就是四个基本操作步骤(人生长激素制造的过程)3. 转基因生物(微生物、植物、动物基因工程成果展示)三、学习难点:1.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2. 重组DNA3.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四、知识精要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依据预先设计的蓝图,用人工方法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接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DNA中并使其表达,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的现代生物技术。
2、抗虫棉的获取过程所需要的三种工具:(1)是切割DNA分子获得抗虫基因的酶,俗称“化学剪刀”;(2)是连接抗虫基因和运载体的酶,俗称“化学浆糊”;(3)是将重组DNA导入细胞中的运载体,俗称“分子运输车”。
3、基因工程中的四个基本操作步骤:(1)获取目的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3)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4)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4、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微生物基因工程;(2) 植物基因工程,“抗病毒烟草”等;(3) 动物基因工程,“巨型小鼠”等。
5、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1)转基因生物本身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2) 转基因生物产品是否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损害。
五、学习过程指导1、基因工程的概念在学习新知识时,,先复习旧知识(基因的概念?DNA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的内容?)再思考问题:是否可以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并使其表达出具有特定用途的产物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呢?(用实验事实证明)●怎样解决农民棉花虫害问题?●抗虫棉的获取过程●基因工程中的三种操作工具:①;②;③。
高中生物沪科版第二册教学案设计(无答案):6.1遗传信息
![高中生物沪科版第二册教学案设计(无答案):6.1遗传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30e03062998fcc22bdd10d4f.png)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1节遗传信息一、教学目标:1、简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科学史,描述相关的实验过程。
2、概述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碱基配对原则。
3、描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4、说出DNA与基因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基因的概念。
难点:DNA双螺旋结构。
DNA和基因的关系。
三、预习与笔记1、关于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你感兴趣的问题是。
2、遗传物质应该具有的特点:。
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他们选择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4、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用14C和18O同位素标记可行吗?5、右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图,请填写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或过程。
A结构代表B表示过程、C表示过程、D表示过程、E表示过程、F表示过程。
6、上题图F由细菌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蛋白质的原料由提供,子代噬菌体的DNA则来自。
7、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其构成单体是核苷酸,请图示一个核苷酸的组成和结构。
8、脱氧核苷酸如何构成DNA分子的?(文字叙述或画图)。
9、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序列确定后另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也随之确定吗?为什么?。
10、请用数学表达式表示DNA分子的碱基配对原则。
11、回顾第2题内容,DNA分子具有什么特性?。
12、写出具有7对脱氧核苷酸的一段DNA分子图示,并和同学所写的分子进行比较,在确保DNA分子结构正确的前提下,寻找不同DNA分子的异同。
13、基因是。
14、生物性状由决定,由体现。
四、练习1、判断: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细胞中合成的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属于()A细菌的B噬菌体的C细菌或噬菌体的D细菌和噬菌体的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 DNA能自我复制C DNA是遗传物质D 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4、用噬菌体去感染含有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A 随细菌解体消失B 发现于新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C 仅发现于新噬菌体的DNA中D 仅发现于新噬菌体的外壳中5、你写出几种能正确表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数学表达式?6、DNA分子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7、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8、决定DNA遗传特性的是()A 脱氧核苷酸长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B 嘌呤总数和嘧啶总数的比值C 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D 碱基排列顺序9、下列关于双链DNA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的A和T的数目也相等。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学案2沪科版word版本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学案2沪科版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58f6a71402768e9950e73866.png)
第2节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一、学习目标:1、在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感受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准确性。
2、理解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3、知道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即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体验核酸和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分工和联系,以及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功能。
4、知道遗传密码和密码子的概念。
5、了解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二、学习重点:(1)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合成)。
(3)中心法则。
三、学习难点:(1)DNA复制。
(2)遗传信息的转录。
(3)遗传信息的翻译。
四、知识精要:1、复制的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点: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
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②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1DNA分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2、“准确”复制的原理①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②碱基具有互补配对的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3、DNA复制的特点①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是一种半保留式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子链)则是新合成的。
②DNA复制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准确复制。
从而保证了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
(意义)4、转录的过程: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信使RNA)的过程。
5、翻译的过程: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蛋白质合成教案2沪科版word版本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蛋白质合成教案2沪科版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be295494f90f76c660371a66.png)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知道RNA分子的种类和特点。
3.理解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互补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2.通过观察图片学习,提高识图能力、分析能力。
3.在密码子的推理和密码子表的分析过程中,提高信息提取能力、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逻辑美和和谐美。
2.通过对科学发现史的回顾,感受科学家的勇于探索、大胆尝试、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
3.以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为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进步而奋发向上的情感。
4.通过对镰状细胞贫血和普通侏儒症病因的初步了解,体验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精确性对于生命的意义。
5.观看有关侏儒症的视频,增强学生尊重、关爱、理解弱势群体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教学难点:RNA是怎样控制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学情与教材分析本部分是在前几节课解决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基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后,紧接着来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即基因的表达问题,除了顺理成章外,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的遗传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学习后续章节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节内容在编排上采用的是在讲述转录和翻译的主干知识过程中,插入讲解tRNA、密码子等侧枝相关知识。
这种逐步展开知识的方法,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强调了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两个层面引导学生认识转录和翻译过程。
在本节开头,教材首先从细胞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位于细胞核中的DNA是如何指导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的,然后再将学生引导到分子水平的学习。
在从分子水平认识蛋白质的合成后,教材又回归到细胞水平。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的本质”,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基因的各种问题,所以一个好的导入是本节学习的关键,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理解。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 6.1 遗传信息素材(2)沪科版-沪科版高二第二册生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 6.1 遗传信息素材(2)沪科版-沪科版高二第二册生](https://img.taocdn.com/s3/m/8b4604282cc58bd63086bd19.png)
第1节遗传信息——教学案例分析本节课的设计是根据二期课改对生命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进行的。
在设计及教学过程中,主要表达了以下特点:●十分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营造了三个氛围,即①在课堂学习环境方面,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氛围,使课堂教学中充满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了创造性思维;②在目标定向上,营造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氛围,充分开发了每个学生的潜能,使资优学生的特殊才能〔如信息收集、整理与表达能力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③在学习方式上,营造了合作学习的氛围,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信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亲密的合作者。
●十分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十分注意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步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学案》〔助学支架〕的提供,将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提前告之学生,让学生有的放矢,对准目标,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了可操作性,相关资料及网址的提供,学生反映可以缩小他们探索的范围,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最大效果。
●十分注重加强学生、社会和学科发展三者的有机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整合。
●十分强调从学生角度出发,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表达以学生为主体,以研究性学习及自主学习为主线,辅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提供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景,共学生尽情发挥。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测试(1)沪科版(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测试(1)沪科版(2021年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ccce401ad51f01dc381f186.png)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测试(1)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测试(1)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测试(1)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6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一、选择题1、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 ) A RNA 分子 B DNA 分子 C DNA 片断 D 蛋白质2、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其功能和结构单位是………………………………( ) A DNA B 染色体 C 基因 D DNA 区段3、用a 表示DNA ,b 表示基因,c 表示脱氧核酸,d 表示碱基。
下图中四者关系中正确的是…………………………………………………………………………………( )4、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 复制传递给后代 B 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C 遗传信息是指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 遗传信息全部以密码子的方式体现出来5、组成核酸中糖类、碱基、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 A 8、5、4 B 8、8、4 C 4、4、4 D 2、5、8A B C D6、含有2000个碱基的DNA,每条链上碱基排列方式有………………………()A 42000B 20004C 20002D 220007、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A 水和蛋白质B 糖类和核酸C 核酸和蛋白质D DNA和蛋白质8、遗传学上将某种分子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这种分子是……………………………………………………………………………………()A 肽链B DNAC 使信RNAD 转动RNA9、用来完成基因的剪切与拼接的酶是……………………………………………()A R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B 限制酶与DNA连接酶C 限制酶与RNA聚合酶D 限制酶与DNA解旋酶10、上海医学院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以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白蛋白提高了30多倍,这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研究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 6.1 遗传信息学案(3)沪科版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 6.1 遗传信息学案(3)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bf8d999b89680203d825a0.png)
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1节遗传信息学习目标:1、阅读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认识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事实,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2、理解DNA分子的化学组成、碱基配对原则。
3、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4、知道DNA与基因的关系,懂得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的重要价值。
学习重点:1.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发现之路中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2.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尤其是其双螺旋结构(包括碱基配对原则)3. 基因的实质(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不同)学习难点:1、DNA的双螺旋结构2、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的实质(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不同)知识精要:1、DNA具备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储有大量遗传信息;(2)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这可以通过两个经典实验来证明:(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蛋白质虽然结构复杂,但不能自我复制,分子结构也不稳定,所以蛋白质不可能是遗传物质。
2、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每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形成多核苷酸链.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碱基配对相连接,互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形成双螺旋结构.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某些不含DNA的病毒中,遗传物质是RNA。
3、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每个基因由成百上千对脱氧核苷酸组成。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不同。
生物体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等生物性状由蛋白质决定,而蛋白质的合成是由基因指导和控制的。
学习过程指导:1.遗传物质DNA:在学习新课时,先复习旧知识(DNA在哪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是和。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教案1沪科版word版本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住处的传递和表达6.2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教案1沪科版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507d518c19e8b8f67d1cb966.png)
第2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一、课标解读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DNA特定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本小节教材的一开始就,联系其结构讲述了DNA分子的复制功能。
这部分知识是理解后面几节内容的基础,因此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重点。
在此基础上,教材又讲述了DNA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即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首先通过讲述两种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阐明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然后,用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对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分子的复制)和表达(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进行小结。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难点。
二、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过程,并通过对该过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这部分内容以前是高三选修的内容,现在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内容,这样的安排可以更好地构建和完整学生的知识体系。
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掌握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的方法。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掌握翻译的概念和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成。
(4)理解从DNA→RNA→蛋白质的一系列连贯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识图、回答问题,提供学生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习能力。
(2)通过DNA复制的学习,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画等手段将微观的生命世界具体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DNA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3)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3.重点(1)DNA的复制过程及特点(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3)中心法则4.难点(1)DNA的复制过程(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三、设计思路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这节内容是第六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认识生命的本质,但是由于这些都是微观的内容,看不到摸不着,相对前面的内容来说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直接给出DNA复制、转录、翻译等名词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布讲解这些动态过程,最后充分运用动画让学生对这些动态过程有一个完整而连贯的认识,也就是使微观的东西宏观化、直观化,最后让学生总结这些动态过程的特点。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教案(1)沪科版(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 第二册 第6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教案(1)沪科版(2021年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4ba895e518964bce847c87.png)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教案(1)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教案(1)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册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教案(1)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本章核心概念(1)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分子结构为由众多脱氧核苷酸排列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 分子可通过半保留复制使遗传信息能代代准确相传。
(2) DNA上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先转录成RNA,以RNA为摸板指导蛋质的合成,即遗传信息以蛋白质的形式得到表达。
(3)科学家可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设计改造目标生物的遗传信息,以获得具有需要性状的目标生物,为人类服务.2. 学习过程(1)突出科学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他们巧妙的设计实验,运用不同的实验组合、同位素示踪方法,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遗传物质是DNA以及DNA的半保留复制特性,揭示了遗传密码。
科学家除了有精辟的思路外,他们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试想当年Watson和Crick如果不能动手制作双螺旋模型的话,DNA的分子结构又如何能阐明呢?(2)通过动手搭建DNA的模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生动,改变死记硬背的习惯,牢固掌握基本知识.(3) 从基因的作用以及生物适应角度辩证分析“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这个涉及公众生活的问题,培养科学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3.教育价值(1) 在学习科学家的思路、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充分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以及遗传信息在复制、传递、表达等方面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复习学案沪科版DNA、RNA的化学成分遗传物质的研究简史遗传物质的特征DNA是噬菌体的结构遗传物质 DNA是同位素标记法遗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NA是传实验证明遗传物质遗信肺炎双求菌的转化实验传息化学成分信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息 DNA的结构碱基互补原则的平面结构、空间结构传实验:DNA分子模型的搭建递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蕴藏在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基因表遗传信息达过程方式 DNA的复制模板DNA的复条件原料(游离脱氧核苷酸)制和蛋白酶质的合成能量意义信使RNA 遗传信息转录条件过程蛋白质的合成遗传密码(密码子)转运RNA 遗传信息翻译部位(核糖体)过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基因工程获取目的基因基因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转基因生物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第一节遗传信息一、DNA是遗传物质1、遗传物质的研究简史:1869年瑞士米歇尔:证实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德国化学家孚尔根:证明DNA在细胞核的染色质里1928年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有种物质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1944年美国埃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证明DNA的双螺旋结构2、遗传物质的特点:储存数量巨大的遗传信息;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且传递给后代;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核酸)(2)同位素跟踪实验:(P、39 图64)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R型活细菌注射小鼠体内小鼠成活 S型活细菌注射小鼠体内小鼠死亡结论:加热杀死S型细菌注射小鼠体内小鼠成活 S型细菌体内的某种物质使R型活细菌注射小鼠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小鼠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加热杀死S型细菌出S型活细菌蛋白质 + S型活细菌杀死的分离 DNA + S型活细菌转化 S型结论:S型细菌多糖 + S型活细菌活细菌 DNA是遗传物质多脂 + S型活细菌5、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由于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生物没有DNA,只有RNA,所以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磷酸1、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T、G、C)2、元素组成:C、H、O、N、P 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平行排列、方向相反)3、DNA的平面结构外围主链(磷酸、脱氧核糖间隔排列)分子结构内部碱基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G与C)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DNA结构特性: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②特异性、特定的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③稳定性、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不变,碱基配对不变●注意:DNA分子中(双链)①嘌呤 / 嘧啶 =1 (如果,嘌呤 / 嘧啶≠1,则DNA分子为单链)②A + T + G + C =1(100%)③碱基与碱基之间是氢键连接,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
三、有关DNA的计算:DNA是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是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互配对的,所以计算双链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时,必须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计算。
①(A+G)/(T+C)=(A+C)/(T+G)=1②在DNA双链中,一条单链的(A+G)/(T+C)的值与另一条互补链的(A+G)/(T+C)的值互为倒数关系。
③在DNA双链中,一条单链的(A+T)/(G+C)的值与另一条互补链的(A+T)/(G+C)的值相等。
与整个DNA分子的(A+T)/(G+C)的值相等。
④双链DNA分子中的(C + G)[或(A + T)]之和等于这个DNA分子中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C + G)[或(A + T)]之和。
四、蕴藏在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1、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碱基对的无数排列顺序)2、基因:●概念:是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遗传信息●功能:控制蛋白质合成3、染色体、DNA与基因的关系第二节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一、DNA的复制1、概念:DNA的复制是指以DNA分子为摸板,合成相同DNA 分子的过程2、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3、条件:●模板:两条母链●原料;细胞核中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聚合酶4、过程:边解旋边复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结果: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6、特点:半保留复制7、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8、关于DNA复制的计算:●1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分子,1个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形成2n个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后,第一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彼此分开后一直保留下去,即在所有的子代DNA分子中,总有两个DNA分子中各含一条第一代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
如果第一代DNA分子用15N标记,则复制n次后,含有15N标记的DNA分子占所有子代DNA分子的比例为。
理解了这个算式后,对解这类题目就不难了。
●在一个DNA分子中,如果某种碱基(用X表示)为已知,当这个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后,求需要游离的这种碱基多少个?其计算方法是代入公式:X(2n-1)二、遗传信息的转录生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蛋白质来体现的,而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注意:基因在细胞核内,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是进行的。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1、RNA分子●由四种核糖核苷酸聚合而成●核糖核苷酸是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含氮碱基有4种,分别是A、U(尿嘧啶)、C、G●RNA分子为单链(也有少量的RNA为双链,满足嘌呤/嘧啶=1条件)●RNA分子主要在细胞质中,有3种:mRNA、rRNA、tRNA●核酸的种类、结构、功能比较种类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组成成分碱基胸腺嘧啶(T)尿嘧啶(U)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磷酸磷酸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4种)结构规则的双螺旋常呈单链结构分布主要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主要在细胞质中功能编码、复制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2、转录(1)概念:以DNA分子中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2)RNA合成部位:细胞核(3)条件:●模板:DNA分子中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义链)●原料;细胞核中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A、U、C、G)●能量:ATP●酶:RNA聚合酶(4)转录时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U配对,C与G配对。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1、遗传密码(mRNA分子内的碱基序列),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的每三个相邻碱基)●共有64个密码子,其中61个各自对应于一种氨基酸●有3个密码子(UAA、UAG、UGA)为终止密码,既不代表任何氨基酸●有2个密码子(AUG、GUG)为起始密码子●密码子特点:不重叠、无逗号、兼并性2、tRNA(转运RNA)●结构:三叶草形状●在一个环上有3个碱基(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配对(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具有特异性3、翻译(1)概念:以mRNA为模板,以tRNA为转运工具,使氨基酸在核糖体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合成蛋白质的过程(2)部位:核糖体(3)条件:●模板:mRNA●原料;细胞质中游离的20种氨基酸(4)蛋白质合成过程如图所示:4、DNA、RNA、蛋白质的数量关系:四、中心法则及其发展1、概念: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由RNA决定蛋白质合成,以及遗传信息由DNA复制传递给DNA的规律。
2、中心法则的意义:表明了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核酸和蛋白质的联系和分工3、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如下图所示:五、DNA复制、转录、翻译比较复制转录翻译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前初级性母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中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核糖体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A、T、C、G)4种核糖核苷酸(A、U、C、G)20种氨基酸模板DNA的两条链DNA中的一条链mRNA条件特定的酶和ATP、适宜的温度、PH过程DNA解旋以两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子链,子链与对应链螺旋化DNA解旋,以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mRNA (单链),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tRNA一端的碱基与mRNA上密码子配对,另一端携带相应氨基酸合成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碱基配对方式A-T,G-C,T-A,C-GA-U,T-A,G-C,C-GA-U,G-C,U-A,C-G信息传递DNA DNADNA mRNARNA 蛋白质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转录,单链转录一个mRNA上可连续结合多个核糖体,依次合成多肽链产物两个双链DNA分子核糖核酸蛋白质(多肽)和水意义复制遗传信息,使遗传信息由亲代传给子代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第三节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一、基因工程1、概念:基因工程是指依据预先设计的蓝图,用人工方法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接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DNA中并使其表达,是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的现代生物技术。
2、基因工程的必要工具(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异原DNA的入侵并使之失去活力,对自身的DNA无损害作用。
●具有很强的专一性,能识别双链DNA的某些特定部位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切断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氢键(2)质粒(作为运输目的基因的运载体)●是细菌中独立与拟核DNA之外,能自主复制的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在宿主细胞内可以独立复制,也可以组合到宿主细胞的DNA分子中●质粒DNA分子上通常有特殊的遗传标记基因即抗生素抗性基因,利用遗传标记基因进行重组DNA的鉴定和筛选(3)DNA连接酶二、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1)获取目的基因①目的基因就是人们为了得到其表达产物而把它转入到新的生物体中去的基因②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从某生物体细胞中分离(首先需目的基因定位)●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如逆转录法)(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用与切取目的基因相同的限制酶将质粒切开,然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使目的基因与质粒组合,形成重组质粒。
(3)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4)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质粒DNA分子上通常有特殊的遗传标记基因,所以重组质粒也具有遗传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也可以在质粒上人工重组抗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