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例8(第7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例8)课件
1 5
,第二天卖出
③ “1”
剩下的
1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第一天卖出比较多
想: 第一天
1
200箱饮料× =第一天卖出的
②第二天卖出比较多
200
1
5
4(0 箱)
5
③两天卖出同样多 ④无法比较
第二天
1
剩余箱数× =第二天卖出的
4
(200 40) 1 4(0 箱)
4
全课小结
①萝卜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2 。
“1”
1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4 。
要求的是红萝卜地的面积。
例8 分析与解答 红萝卜地面积占萝卜地的 1
4
?m²
1
请你用折一折或者画一画,表萝卜示地面出积这占大几棚的块2 地的关系。
480m²
例8 分析与解答 红萝卜地面积占萝卜地的 1
4 ?m²
方法一:
30 2 2(0 年)
3 ……
练一练 3.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1)商店运进饮料200箱,第一天卖出
1
,第二天卖出 1
。
5
4
第二天卖出多少箱饮料?列式正确的是( ④ )。
①
200×
1 5
×
1 4
第二天卖出多少箱饮料就是
②
200×(
1 5
×
1 4
)
求200箱饮料的 1 是多少? 4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例8)
学习目标
1.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借助操作或者画图,理解“连续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第二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新课1. 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 讨论交流,总结解题方法。
三、巩固练习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强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课本练习题。
2. 家长签字,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作业布置环节,加强家校合作,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然而,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公开课:三上六单元例8 上课PPT
为( 24÷3=8 ),再求(7天可以读多少页 ),列式为
( 8×7=5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综合算式( 24÷3×7=56)。
(2)照这种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24÷3=8(页)
64÷(24÷3)
64÷8=8(天)
=64÷8
=8(天)
答:8天可以读完。
(三)活学活用
2、选一选
同学们大扫除,3名同学擦12块玻璃。照这样计算,
=48(元) 答:需要48元。
18元
?个
30元
18÷3=6(元) 30÷(18÷3) 30÷6=5(个) =30÷6
=5(个) 答:30元可以买5个同样的碗。
(三)活学活用
1、练一练
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
(1)照这种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要求7天可以读多少页,必须先求出(1天读多少页),列式
6名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列式为( )
① 12÷3×6
② 6÷3×12
=4 ×6
=2×12
=24(块)
=24(块)
(三)活学活用
3、编一编
(请根据下面的线段图编一道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的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示意图:
3、讨论: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算出( 4、根据示意图和分析列式解答。
)。
(二)互动教学
18元
?元
18÷3=6(元) 6×8=48(元)
答:需要48元。
18÷3×8 =6×8 =48(元)
回顾与反思
(二)互动教学
想一想: 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8元
?个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7课时 问题解决(3) (2)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7课时问题解决(3)(2)第7课时问题解决(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一第1~8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有条理分析信息,弄清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互动交流。
3.情感态度:接受勤俭节约的习惯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对话引入先请学生谈谈自己每月有多少零花钱。
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谈谈对零花钱支配的看法。
教师结合课前对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养成教育。
(赞扬一些同学把剩余的零花钱都存起来,在学校开展向贫困地区孩子献爱心的活动中,用自己存的零用钱积极捐款或买学习用具给贫困地区孩子,有的还主动帮助小区里的孤残家庭,希望这样的精神在班上继续得到发扬)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其他小学,也有不少同学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几位同学的存款情况。
(出示在某储蓄所情境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每条信息)在学生仔细阅读信息的基础上,说一说图中提供的信息中直接告诉了小红的存款是多少了吗?揭示课题:解决问题(3)。
二、合作探究1.明确信息。
请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①小明、小华和小红的钱都存在了储蓄所里。
②小明存了88元。
③小华存的钱是小明的3/4是把小明的钱数看作单位“1”。
④小华存的钱是小红的6/5是把小红的钱数看作单位“1”。
学生反馈在这些信息中,哪些信息与小红的存钱有关系?并请学生说出理由。
学生要能表达清楚:第②、③、④条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系。
因为小红的存款与小华的存款有关,而小华的存款又与小明的存款有关,所以他们说的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
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相等的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红所存钱数的6/5=小明所存钱数的3/42.拟定解决方案。
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例8-教学设计
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例8-教学设计《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例8》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法的计算之后,安排的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内容。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字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课主要通过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经历多种信息整理的方法及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处理:教材例8利用在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引出课题,学生通过对题型进行分析,得知题中运用到的信息有很多,学生可能会觉得信息非常杂乱、无序,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形成运用其他方法对问题信息进行再加工的思想。
教材中的“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用“列表法”来整理信息,让学生体会到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因为本题只是让学生解决剩下的钱够不够,因此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正确运用小数乘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和整理信息,能根据实际问题和具体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二、教学过程:预构:复习铺垫,谈话引入(一)复习铺垫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14×12.5×0.08 5.28×99+5.28(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整数。
3.8×3<□ 1.78×3.98<□ 2.5×4.12>□ 6.1×3.08>□(1)学生独立完成。
五年级数学例8例9教案
也请同学们列式算一算,看看结果是否一致?
3、回顾与反思。(师生互动交流) (1)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是思考的角度问题。 (2)从(1)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或感悟? 4、试一试:学生完成第16页表格。 计算出费用后与原题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这个新发现为你今后的出行 积累了什么经验?(短程乘出租车不划算!) 三、练习与巩固
师:我们经常打的赶路,刚才大部分同学也都了解到关于出租汽车的
计费方式。这节课我们就乘“出租车”走进数学“解决问题”的课堂。
板书:解决问题(二)。
二、师生共研教学例9。
1、出示例9的全部信息,阅读与理解。
(1)信息:3km以内7元,超过3km,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计
算)行驶里程6.3km。 问题:需要付多少钱?
第七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15例8,P17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生活的情境,探索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问题。 2、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 成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进行问题解决,进而体验数学的应用 价值。 教学重点: 借助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分析与建构的能力。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感悟小数乘法的内涵与应用价值。 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激活已学知识的存储,学会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生活中小数乘法的应用实例。特别关注一下家庭水 费、电费、天然气费等生活资料的交缴计费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切入课题谈话 师:上节课后,老师布置大家回去了解并收集有关生活中小数乘法应用 实例,尤其关注水、电、天然气的计费方法的资料,不知同学们进行得 怎样? 小组交流。(估计会比较集中于购物计费,乘车计费,交缴水电费、天 然气费等方面) 师揭示课题:解决问题(一)。(边说边板出) 二、新授: 1、出示教学例8。(可用多媒体显示) 请学生阅读并理解题目。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阅读与理解:分析资料。 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所给资料的数学信息及需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借 助表格来整理,
用估算解决问题,三年级上册,第7课时
第7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郑祥旦编著学习内容课本第15页例4,第17页练习三第5~8题。
学习目标能用不同的单位估算三位数加法。
课文讲解例4,估算看电影的人数。
还没学习三位数的加法,不可用精算。
估算方法有两种:用百作单位;用十作单位。
通过比较,可得出用十作单位比较准确一些。
延伸问题。
让孩子直接用十作单位,起巩固作用。
用百作单位的估算,三位数的口算加法,是本课的学习基础。
理解用十作单位比用百作单位估算更为准确一些,运用三位数的口算加法进行估算,是本课的新知。
辅导精要例4,整体阅读课文。
知道:这是估算的内容;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内容。
复习。
阅读二年级下册第96页例13,用百作单位进行估算。
读题。
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在“一到三年级”、“四到六年级”、“六个年级的学生”下划线,结合学校的生活,理解它们的数量关系。
理解每个座位只能坐一人。
读步骤。
解决问题有三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与第3课时的解决问题相同。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
再次读题,回答提示的问题,在原题目标注问题和条件。
第二步,分析与解答。
从问题入手,即求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列式是221+239,口算太难,笔算还没学习。
估算。
引导孩子回顾以前学的估算,两个加法都接近200,200+200=400,但还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再估算。
引导孩子想到最近学习的三位数口算加法,221接近220,239接近230,220+230=450,一定大于441,坐得下。
第三步,回顾与反思。
引导孩子比较两种估算方法,前者用百作单位,后者用十作单位;用十作单位估算,它更接近真实的结果。
答: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不下。
延伸问题。
读题,模仿例题进行思考。
列式:196+226。
估算,用十作单位,196接近200,226接近230,200+230=430。
答: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坐得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三、我会圈。 1.把图中的花朵10朵10朵地圈一圈。
能力闯关岛
一共( 51 )朵。 答案:
能力闯关岛
四、我会解答。 每个箱子装6个足球,7个箱子能装下这些足球吗?
能Hale Waihona Puke 拓展训练营五、我会想。 体育室共有14副羽毛球拍,体育老师要求全拿出来。 1.小明一次拿4副,2次拿( 8 )副,3次拿( 12 )副,还剩( 2 )副,全部 拿完,还要再拿一次,因此至少需要( 4 )次才能全部拿完。 2.如果有21副羽毛球拍,小明一次拿4副,至少需要( 6 )次,才能全 部拿完。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基础开心园
一、我会算。 8+8=16 5+6-3=8 13+5=18
9+5-6=8 9+3-6=6 10+7-8=9
10+7=17 16-10=6 10+8-9=9
基础开心园
二、我会填。 1.如果每组小朋友分10块,可以分给( 3 )组小朋友,还剩( 2 )块。 2.如果每组小朋友分6块,可以分给( 5 )组小朋友,还剩( 2 )块。 3.如果每组小朋友分8块,可以分给( 4 )组小朋友。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7课时 解决问题(3)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7课时解决问题(3)第7课时解决问题(3)【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例6。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2.能运用方程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根据题意,看图写代数式。
苹果有akg,西瓜质量比苹果重。
西瓜重()kg。
2.根据信息,找出数量关系式。
(1)体积相等的冰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少。
(2)今年比去年增产。
(3)一条公路,已修了。
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引出例6。
2.审题。
(1)看例题图,获取信息。
(2)反馈:说说已知的条件与要求的问题。
3.分析题意:说说你对“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的理解。
(1)同桌讨论,(2)小组交流,(3)全班反馈。
出示: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或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2。
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4.尝试解答。
(可提示:设什么为未知数的量,则另一个量怎么表示?)说理由。
展示两种不同解法,你更喜欢哪种解法?(只要理由充分都行)5.回顾与反思: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可算一下检验:下半场得分是否是上半场的一半?)1.看图口头编应用题。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题。
(先说说对关键句的理解,能说出数量关系式吗?再尝试解答,反馈)3.完成教材练习九第5题。
(先说说对关键句的理解,再说出数量关系式,最后尝试解答,反馈)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解题时应注意什么?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五、课堂作业教材练习九第2、3、4题。
【教学反思】如何把“比一个数多它的几分之几”转化成“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比较抽象,难度大,用画图法比较形象,易于掌握。
部分学生对于解决问题中的单位“1”的量的确定不够准确。
准确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仍是一个难点。
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甲、乙两辆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
新领程数学五年级上RJ--电子教案: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1单元小数乘法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15例8、P16例9及练习四第1~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
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并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用文档 4。
三年级数学6多位数乘一位数2笔算乘法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6多位数乘一位数2笔算乘法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7课时 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P71例8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3~74第5,7~10题.▶教学目标1.能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铺垫,引入新课1。
复习旧知识.完成教科书P73“练习十五”第5题。
师:谁能不计算直接得出结果?学生尝试估一估,逐题分析解答。
2。
简化知识点,导入课题.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 让学生在脱离具师:你是怎么解决的?【学情预设】4÷2=2(幅)。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学情预设】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题目问的“平均每天”,意思是每天画的同样多,4幅画是平均分的,所以用除法计算。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想一想,如果小红画3天,一共可以画多少幅画呢?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尝试回答。
师: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们就会知道答案了。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对除法定义的复习,为后面学习“归一问题”做好铺垫,同时设置了问题来制造悬念,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师:小红的妈妈昨天去超市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教科书P71例8.1。
阅读与理解。
师:仔细读题,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教学笔【学情预设】搜集信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困难,但是这里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找全并说完整。
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学情预设】学生的表述可能只注重“需要多少钱”而忽视了“8个同样的碗”,教师注意要加以指导补充.【设计意图】数学学习活动来源于生活.通过课件的演示效果,学生发现数学信息,便于学生观察提问,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7课时解决问题(二)
第7课时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页。
◆教学提示解决此类问题,一般要先计算出要粉刷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大小以及每平方米的用量来确定涂料的数量,再根据涂料的配置比例算出各种颜色涂料的购买数量。
购买涂料时,要选择最省钱的方案。
◆教学目标1.经历综合运用比和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配制涂料粉刷墙壁的三个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配制方案,对配制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配制方案,能说明方案的合理性。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明家买了新房,但是他们家小区的临街墙需要粉刷一种淡蓝色的涂料,这种涂料是需要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现在来看看是以一种怎样的比例配制的吧。
(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师:一种淡蓝色涂料是用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按3:1混合配制的。
问题(1):现在有12千克白色涂料,需要几千克蓝色涂料才能配成这种淡蓝色涂料?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1.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生:根据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比是3:1,我用方程解出。
解:设需要上千克蓝色涂料才能配成这种淡蓝色涂料。
3:1=12:χ3χ=1X123χ=12χ=4答:需要4千克蓝色涂料。
师:那你能告诉大家你是如何把方程解出来的吗?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解出来的。
师:非常棒,还有不同的解法吗?生:我也是根据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比把它转化成白色涂料是蓝色涂料的3倍,根据除法的意义,求出需用的蓝色涂料。
12÷3=4(千克)师:同学们解答得很正确,一个问题有时可用多种方法解答。
2.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
问题(2);现在要用这种涂料粉刷一面长300米,高2米的临街墙壁,粉刷完这面墙壁需要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各多少千克?(粉刷1平方米需要0.25千克涂料)师;我们要想知道这面墙壁需用的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首先需知道这面临街墙壁的面积有多大,你能求出来吗?生:用长X 宽即可求出。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优质课件第7课时 解决问题(4)
【课本P42 练习九第6题】
30
“1”
1 ( 1 + 1 )
20 30
=1 1 12
=1(2 天)
答:两人合作,12天能挖完。
“1” 2.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要4天完成,乙队单
独修要6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1 (1 + 1) 46
=1 5 12
= 12(天) 5
答:两队合修 12 天完成。
1 5 36
36(天)
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___1_ _356__356_(_天_)_____ 5
假设这条道路有18km。 假设这条道路有30km。 假设这条道路是1。
18 (18 18) 12 18
=1 ( 1 1 ) 12 18
1 5 36
36(天) 5
30 ( 30 30) 12 18
R·六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4)
复习导入
①修路队修一条公路,每天修25m,20天修完,这 条公路长多少米?
25×20=500(m)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②修路队修一条500m的公路,20天修完,平均每天 修多少米?
500÷20=25(m)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③修路队修一条500m的公路,每天修25 m,多少天 能修完?
队
【课本P43 练习九 第9题】
合1 (种1,+51天)能种完吗?
8 10
易错点:当工作总量用具体量计算时,要注
=1 9 40
意工作效率也要用具体量表示。如:用300
= 40(天) 40<5
9
9
计算时,一队的工作效率是 300÷8。
答:现在两队合种,5天能种完。
课堂小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第7课时 循环小数》教案
第7课时循环小数【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例7、例8和第34页“做一做”,练习八的第7~9题。
【教学目标】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1.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2.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
【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欢迎吗?好,那你们可要认真听哟!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有一天,大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有一天,大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师:同学们,老师的故事讲得好吗?你发现了什么?(讲得不太好,在重复同一个内容)谁能根据这个故事的特点继续往下讲。
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提问:像这样重复下去,这个故事讲得完吗?(永远讲不完)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你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学生汇报。
(1)一个星期七天重复出现。
(2)太阳东升西落。
(3)一年四季交替出现。
……师:大家很善于举一反三,生活中像这种“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有很多,我们把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
你能用我们学习过的词语描述一下这种现象吗?学生汇报:周而复始,日复一日,潮起潮落,冬去春来……师:生活中有很多循环现象,数学中也有循环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1.学习例7。
出示例7情境图。
学生观察图,弄清图意后,列式:400÷75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看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计算后,汇报。
发现:(1)余数重复出现“25”;(2)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3”;(3)继续除下去,永远除不完。
老师带领学生验证。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这个算式的三个特点,下面我们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商是随着余数重复出现才重复出现的。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与思考。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7课时,主要涉及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以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答的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质,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的人数分配问题为例,让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强调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问题情境:以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明确问题所求。
2. 解题步骤:观察、分析、推理、归纳、解答。
3. 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家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有10个,香蕉有5根,请问小明家一共有多少个水果?2. 答案:小明家一共有15个水果。
第四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例7(教案)
第四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例7(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问题,并进行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3. 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解决目标;2. 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答案型”思维方式;2. 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1.观察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问学生,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花园里的草太多,怎么处理?操场上的杂草也很多,该怎么办呢?2.问题的解决方法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二、呈现问题请同学用阅读的方式了解下面的问题:学校组织学生去采摘草莓,每篮草莓重10公斤,班级需要采集409篮草莓,每篮草莓采集需要花费4小时,每个班级共有30名学生,假设每个学生每天可以工作6小时,班级需要用多少天才能采完草莓?需要用多少名学生?三、解决问题1. 问题分析请同学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解决问题的方法(1)将问题分解本问题大致可以分解如下三个子问题,分别是:- 班级采集409篮草莓所需总天数;- 班级每天需要的工作人数(即学生人数);- 如何使班级能采集409篮草莓所需的天数最短。
(2)确定解决方案现在问题已经被分解成了三个子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解决方案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判断解决方案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方案是否简单易行;- 方案是否切合题意;- 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实施。
3.计算答案- 子问题一:班级采集409篮草莓所需总天数班级采集409篮草莓,每篮草莓需要4小时,那么班级采集409篮草莓,就需要409×4=1636小时。
因为班级每天可以工作6小时,所以班级采集409篮草莓就需要1636/6=273.3333天。
【学霸笔记】第1章 小数乘法 第7课时 用估算解决购物问题-五年级上册数学
【学霸笔记】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第1章小数乘法第7课时用估算解决购物问题一、估算在生活中我们运用小数乘法的估算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要使估算更合理,估算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结果。
二、估算的方法1、用计算器计算2、用计算器计算,比较总钱数3、估算:用“不到”估算;用“超过”估算三、选择适当的估计策略1、要判断“够”的话,所有的数据都要估大或不变;2、要判断“不够”的话,所有的数据都要估小或不变;3、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估大或估小要适度,要能解决问题。
算式×m的积是三位小数,则m是()位小数.A.一B.两C.三【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小数位数的之和.由此解答.【解答】解:根据分析知:×m的积是三位小数,那么m是两位小数.故选:B.【点评】考查了理解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明确: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小数位数的之和.×的积里有三位小数,估计一下它的积大约是18 .【分析】里有两位小数,而里有一位小数故积里应该有2+1=3位小数.我们可以把看成近似是3,而我们可以看成近似数是:6故我它们的积大约是:3×6=18.故他们的积大约是:18.【解答】解:有两位小数,有一位小数,故积里有:2+1=3,故积里有三位小数.≈3;≈6 故×≈3×6=18.故答案是:18.【点评】考查我们对小数乘法的小数位数的运用.以及利用近似进行小数乘法的估算.例3.给下面的结果点上小数点【分析】先把被乘数和乘数都看做整数,按照整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求出整数乘法的积,然后,再看被乘数和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的末尾出现0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要把它去掉.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计算如下:【点评】考查了小数乘法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例4.每千克芒果元,小胖买了千克.一共需要多少元?【分析】依据“单价×数量=总价”,代入数据即可求解.【解答】解:×=(元);答:一共需要元.【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面几道算式中,得数是的算式是()A.×B.×C.312×2.乘积小于的乘法算式是()A.×B.×C.×3.一种彩带每米售价元,米售价()元.A.240 B.24 C.4.汽车每小时跑70千米,动车的速度是它的倍,动车的速度是()千米/时A.210 B.245 C.2855.下面算式中,()的乘积比小.A.×B.×1 C.×6.甲数×()甲数×(甲数大于0)A.>B.<C.=二.填空题(共6小题)7.不计算×,它的积是小数,积的小数部分末位上的数是.8.×12表示的意义是.80×表示的意义是.9.×的积有位小数.10.数学课本厚厘米,100本厚厘米;1000本厚厘米,合米.11.易品超市白菜的价格是每千克元,李阿姨只买了千克白菜,她应付给收银员元.12.一个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数小,原数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3.计算小数乘法和计算加减法一样,都要把小数点对齐.(判断对错)14.小于1的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一定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数..(判断对错)15.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比这个小数小.(判断对错)16.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把乘数中的小数点对齐..(判断对错)17.大于0且小于1的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比原来的两个数都小..(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18.列竖式计算.×=×50=×=×=×=5﹣=五.操作题(共1小题)19.涂一涂,算一算.六.解答题(共4小题)20.一幢大楼有21层,每层高米,这幢大楼约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21.1千克大豆可以榨油千克,1吨大豆可以榨油多少千克?22.一匹马的奔跑的速度每小时是62千米,一只猎豹的速度是马的倍,猎豹的速度每小时是多少千米?23.藏羚羊的奔跑速度可达到每分钟,非洲猎豹的速度大约是藏羚羊的倍,非洲猎豹的速度每分钟大约是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分析】根据小数乘法法则,分别计算出各式的结果,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A、×=×=312×=468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乘法法则以及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2.【分析】根据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积比原数小.【解答】解:×中比1小,则乘积小于;×中比1大,则乘积大于;×中比1大,则乘积大于.故选:A.【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积比原数小.3.【分析】求米售价多少元,根据总价=单价×数量,代入数据解答即可.【解答】解:×=(元)答:米售价元.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的运用.4.【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动车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倍,用70×=245(千米/时),可求得动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解答】解:70×=245(千米/时)答:动车每小时行245千米.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数量间的关系,得出等量关系式,问题即可得解.5.【分析】求出A,B,C三个选项中式子的结果,再根据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解答.【解答】解:A、×=,>;B、×1=;C、×=,<;所以:C选项中的算式的乘积比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小数乘法,以及小数大小比较知识掌握.6.【分析】一个大于0的数乘小于1的数其积比这个数小,乘大于1的数,其积大于这个数.【解答】解:甲数×<甲数×.故选:B.【点评】此题也可这样理解,两个相同的数,分别乘另一个数,另一个数大,其积就大.二.填空题(共6小题)7.【分析】根据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直接求解,积的小数部分末位上的数是2×9的积的末位上的数.【解答】解:2×9=182+1=3答:×,它的积是3位小数,积的小数部分末位上的数是8.故答案为:3位,8.【点评】这种类型的题目不需要计算出结果,根据两个因数小数的位数直接判断即可,如果积的末尾没有0,那么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的和.8.【分析】①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来填空.②根据整数乘小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所以80×表示80的百分之四十二是多少.【解答】解:①×12表示的意义是12个是多少.②根据整数乘小数的意义,80×表示80的百分之四十二是多少.故答案为:12个是多少,80的百分之四十二是多少.【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小数乘法的意义,注意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不同.9.【分析】本题根据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分析填空即可.【解答】解:在算式×中,是两位小数,是一位小数,则它们的积是2+1=3位小数;故答案为:三.【点评】小数乘法法则: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10.【分析】依据题意可列式:×100,根据一个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即可解答.依据题意可列式:×1000,根据一个数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再换算单位即可解答.【解答】解:×100=80(厘米)×1000=800(厘米)800厘米=8米答:100本厚80厘米;1000本厚800厘米,合8米.故答案为:80;800,8.【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就分别向右移动1位、2位、3位…11.【分析】由题意可知:白菜的价格是每千克元,购买了千克,用单价乘上数量千克就是总价.【解答】解:×=(元)≈(元)答:她应付给收银员元.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总价、单价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12.【分析】根据得到的数比原来小,知道原数与移动小数点后的数相差,而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说明原数是移动小数点后的数的10倍,那原数与移动小数点后的数相差(10﹣1)倍,由此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10﹣1)=÷9=×10=;答:原来的数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差倍公式的应用,即找出对应的差和对应的倍数,列式解答即可.三.判断题(共5小题)13.【分析】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计算小数乘法时,小数点不要求对齐;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14.【分析】本题关键在于两个数都小于1.一个数(0除外)乘上一个比小的数,结果变小.知道这个规律即可解决本题.【解答】解:两个数都小于1,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它们的积比任何一个因数都小,但是有个特例,就是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0的时候,就不满足上面的这句话了,例如:×0=0它们的积是0就和其中的一个因数0相等,所以上面的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道题目考查学生在平时学习的细心程度,一个数乘以一个比下1小的数,结果变小,但是不能漏掉0这个特殊情况,所以遇到问题多动脑,考虑问题全面一些,是做对每一道题目的关键.15.【分析】根据一个数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数,乘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数解答.【解答】解:如果一个数乘一个小于1的小数,那么积小于原数,如:1×=,<1;如果一个数乘一个大于1的小数,那么积大于原数,如:1×=,>1.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一个数乘一个小数,积与原数大小比较知识掌握.16.【分析】计算小数乘法,是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因此小数乘法不需要小数点对齐,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把乘数的末尾对齐,而不是把乘数中的小数点对齐.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一般把因数末尾对齐,不需要把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17.【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可得一个非零数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所以于0且小于1的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比原来的两个数都小,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因为于0且小于1的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比原来的两个数都小,所以题中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1)一个非零数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2)一个非零数乘一个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3)一个非零数乘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四.计算题(共1小题)18.【分析】根据小数乘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50=230×=×=×=5﹣=【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灵活的运用小数乘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五.操作题(共1小题)19.【分析】(1)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表示这样的32份.×3表示3个32份,是96份.(2)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表示这样的4份.6×,可看作×6,表示6个4份,是24份.【解答】解:涂一涂,算一算:【点评】此题是考查小数的意义、小数乘法的意义.六.解答题(共4小题)20.【分析】根据题意,可直接用21乘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21×≈60(米),答:这栋大楼大约高60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乘法的意义和“四舍五入”法的应用.21.【分析】求出1吨里面有多少个1千克,再乘就是可榨油的千克数.据此解答.【解答】解:1吨=1000千克1000÷1×=1000×=440(千克)答:1吨大豆可榨油440千克.【点评】本题属于简单的归一问题,重点是求出1吨里面有多少个1千克,再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22.【分析】根据题意,猎豹的速度是马的倍,用马的速度乘上就是猎豹的速度.【解答】解:62×=(千米).答:猎豹的时速约为千米.【点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求解.23.【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解答.注意根据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解答】解:×≈(千米)答:非洲猎豹的速度每分钟大约是千米.【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且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解决问题》教案(八)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解决问题》教案(八)用估算解决问题宝源小学潘夏微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0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
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学情分析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
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养成估算的习惯。
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
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
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出估算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难点明白估算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
突破方法教法:情境创设法、引导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3个——18元 ?个——30元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二)理解求“份数”的数量关系
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8元 ?个
18÷3=6(元) 30÷6=5(个)
30÷(18÷3) =30÷6 =5(个)
30元
出示:3个——18元 ?个——30元
小结:我们要想求出“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根据题目中知道的数量也必须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才 能够求出30元可以买几个碗。
多位数乘一位数
解决问题(例8)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一)理解求“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 多少钱?
18元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二)理解求“份数”的数量关系
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8元 ?个 30元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二)理解求“份数”的数量关系
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8元 ?个 30元
18÷3=6(元) 30÷6=5(个) 30÷(18÷3) =30÷6 =5(个)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74页练习十五,第8题~10题。
第76页练习十六,第3题。
预设: (1)12÷3×6 = 4× 6 =24(块)
6÷3×12 =2×1÷4 =9(名)
36÷12×3 = 3× 3 =9(名)
三、总结全课
1.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 这几道题虽然情境不同,它们之间却存 在着紧密的联系,说一说解题的关键是 什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元 出示:3个——18元 8个——?元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一)理解求“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18元
出示:3个——18元 8个——?元
?元
出示:18÷3=6(元) 18÷3×8 6×8=48(元) =6×8 =48(元)
小结:我们要想求出8个碗的价钱,根据题目中知道 的数量必须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才能够求出8个碗的 价钱。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三)观察、比较、总结、归纳
出示:3个——18元 8个——?元 出示:3个——18元 ?个——30元
相同点:知道了3个碗是18元,马上就能想到 1个碗是6元。 不同点:第一道题是在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 要多少钱”也就是 求8个6是多少。而第二道题是 在求“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也就是在求30 里面有几个6。但不管我们要解决 什么问题,都 要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
?元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从直观到抽象,理解数量关系
(一)理解求“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 多少钱?
18元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巩固练习
1. 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 (1)照这种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2)照这种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预设:(1)24÷3×7 = 8× 7 =56(页)
(2)64÷(24÷3) =64÷8 =8(天)
二、巩固练习
2. 同学们大扫除,3名同学擦12块玻璃。 (1)照这样计算,6名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2)教室共有36块玻璃,一共需要几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