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主动吸收是指细胞利用代谢能量逆着浓度梯度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主动吸收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转运蛋白有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之分。载体蛋白又分为单向运输载体、同向运输载体和反向运输载离子也可以通过离子泵(质子泵和钙泵)跨膜运输。
胞饮作用是细胞将吸附在质膜上的矿物质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过程。胞饮作用是非选择性吸收,大分子物质甚至病毒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胞饮作用在植物细胞中不很普遍。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为:主动吸收、被动吸收和胞饮作用。其中主动吸收是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
被动吸收是指细胞不消耗代谢能量,而通过扩散作用或其它物理过程而进行的吸收过程。O2、CO2、NH3 等气体分子可以穿过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以简单扩散方式进入细胞,扩散动力是膜两侧的这些物质的化学势差。而带电荷的离被动吸收是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不消耗代谢能量,而通过扩散作用或其它子不能穿过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其扩散需要转运蛋白质的协助,所以叫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扩散动力是这些离子在膜两侧的电化学势差。
(二)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以细胞吸收为基础的。但根系吸收矿质元素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根系对盐分和水分相对吸收。由于根系对盐分和水分的吸收机制不同,吸收量不成比例。其次是,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选择性。即对某些离子吸收的多些,而对有些离子吸收少些或根本不吸收。其三是,单盐毒害与离子对抗。一般阳离子的毒害作用明显,阴离子的毒害作用不明显。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含其它价数不同的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轻或消失。离子间的这种作用叫离子对抗。一般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同族的金属元素的离子间才会有对抗作用。植物只要处于一定浓度、一定比例的多种盐的混合液中才能正常生长,这种溶液叫平衡溶液。在施肥中应十分注意。
植物生理学-03-矿质营养
0
为膜原有电化学势;
j
aj为离子的电化学活度;Zj为离子的代数化合价 F为法拉第常数,96.5J/mol;E为电势
膜内外离子 j 分布产生的电化学势分别表示为:
µ µ0
=
j外
j + RT ln a j外 + Z j ⋅ F ⋅ E外 (2)
µ µ0
=
j内
j + RT ln a j内 + Z j ⋅ F ⋅ E内 (3)
What was wrong with him?
矿质营养学说与农业化学的建立
李比希(J. Liebig)1840年伦敦有机化学年会上发表 了“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的论文,否定了 腐殖质营养学说,提出了矿质营养学说。
腐殖质(humus)是有了植物后才出现在地球上的而不是 植物出现以前。因此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 唯一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所起的作用, 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 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平衡溶液:将某种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按照一定浓度和适当比例 配制成的,并对该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的混合溶液, 称为该种植物的平衡溶液。
二、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机理
两种吸收机理: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离子过膜的驱动力: 1、化学势梯度(浓度差):由高到低 2、电势梯度:阳离子被负电荷吸引;阴离子被正电荷 吸引。
植物的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 大量元素:C、H、O、N、P、K、S、Ca、Mg、 微量元素:Fe、Mn、Cu、Mo、Zn、B、Cl、Ni、Na
必需的矿质元素:N、P、K、S、Ca、Mg、Fe、Mn、 Cu、Mo、Zn、B、Cl、Ni、Na
植物生理学 第二章
(2)钙泵 又叫Ca+-ATP酶,它催化质膜内侧的 ATP水解,释放出能量,驱动细胞内的 钙离子泵出细胞。
细胞外侧 H+泵将H+泵出 A
K+(或其它阳离子) 经通道蛋白进入 B
C
阴离子与H+ 同向运输进入 细胞内侧
图2-5 质子泵作用机理
A 初级主动运输 ; B, C 次级主动运输
返回
A 外侧
第四节
矿质元素的运输
一、矿质运输形式、途径、速度 1、形式: N:NO3-、NH4+、尿素、氨基酸、酰胺 P:正磷酸、有机磷化合物 S:SO42- 、 蛋氨酸、谷胱甘肽 2、途径:导管(42K 示踪试验) 3、速度:30-100cm/h
木质部 蜡纸 树皮
42K
图2-13 放射性42K向上运输试验
五、植物的缺素症及诊断
◆N 吸收的主要形式 是 NH4+,NO3- 等: ◇ 构成蛋白质的主要 成分(16-18%); 缺N ◇ 核酸、辅酶、磷脂、 叶绿素、细胞色素、植 物激素(CTK)、维生素 等的成分。 故称为 “生命元素” 缺N:矮小、叶小色黄或发红、分枝少、花少、 籽粒不饱满。
生理功能:
缺磷病症:
① 植株瘦小。分枝、分蘖很少,幼芽幼 叶生长停滞,花果脱落,成熟延迟。 ② 叶呈暗绿色或紫红色(花青素)。 ③ 老叶先表现病症(磷是可移动元素)。
◆ K
以离子状态存在 生理作用(1) 体内60 多种酶的活化剂;(2)促 进蛋白质、糖的合成及糖的 运输;(3)增加原生质的 水合程度,提高细胞的保水 能力和抗 旱能力;(4)影 响着细胞的膨压和溶质势, 参与细胞吸水、气孔运动等。 缺K:叶缺绿、生长缓 慢、易倒伏。
三、影响根系吸收矿质营养的因素
第三章矿质营养
第三章矿质营养
7. 硅
◇ 吸收形式:单硅酸〔Si (OH)4〕。 ◇ 硅多集中在表皮细胞内,使细胞壁硅质化,增强
了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抗倒伏的能力。 ◇ Si对生殖器官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如对穗数、小穗
◇ 有益元素或有利元素 有些元素并非植物必需的,但能促进某
些植物的生长发育,这些元素称为有益元素或有利元素,常见的有钠、 硅、钴、硒、钒等,如Si对水稻、Al对茶树等。
●稀土元素 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在57~71的镧系元素及
其化学性质与镧系元素相近的钪和钇。植物体内普遍含有稀土元素,稀 土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作用,如低浓度稀土元素可以促进种 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第三章矿质营养
●下图:当细胞外的某一离子浓度比细胞内的该离子浓度
高时,质膜上的离子通道被激活,通道门打开,离子将顺
着跨质膜的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内。
离 子 通 道 运 输 离 子 的 模 式 图
第三章矿质营养
(二)载体运输
载体运输学说认为,质膜上有各种载体蛋白,属于 内在蛋白,它有选择地与质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 形成载体—物质复合物。通过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透 过质膜,把分子或离子释放到质膜的另一侧。
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即:不可缺少性,不可替代性,直接功能性。
第三章矿质营养
根据上述标准,现已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包括氮)有14种,它们是:
氮(N) 磷(P) 钾(K) 钙(Ca) 镁(Mg) 硫(S) 铁(Fe) 铜(Cu) 锌(Zn) 锰(Mn) 硼(B) 钼(Mo) 氯(CI) 镍(Ni)
第三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质外体和共质体
根部表面 进入根内部
3.离子进入导管
根毛区吸收的离子经共质体和质外体到达输导组织
离子在根内径向运输图解 C.细胞质 V.液泡 ER. 内质网
(二)根部对被土粒吸附着的矿质元素的吸收
土粒表面带负电荷 , 吸附着矿质阳离子 ( 如 NH 4 + ,K + ), 不 易被水冲走 , 它们通过阳离子交换 (cation exchange) 与土 壤溶液中阳离子交换。 矿质阴离子 ( 如 NO3-,CI-) 被土粒表面负电荷排斥 , 溶解 在土壤溶液中,易流失。 但 PO43- 则被含铝和铁土粒束缚住 , 因 Fe2+,Fe3+ 和 Al3+ 等带有OH-,OH- 和PO43- 交换 , 于是 PO43- 被吸附在土粒上 , 不 易流失。 根呼吸: C0 2 + H20 → H2C03 H+ + HCO3分布在根表面,土粒表面营养矿质阳、阴离子分别与根表 面的 H+,HCO3- 交换 , 进入根部。
A. NaCl+ KCl+ CaCl2;B. NaCl+CaCl2 C. CaCl2; D. NaCl
2.离子对抗(ion antagonism)
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再加入少量 其他矿质盐,即能减弱或消除这种单盐毒害。
离子间能相互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作用的现 象叫做离子对抗。
3.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
(六)土壤有害物质状况
土壤中一些过量有害物质会不同程度地 伤害根部,降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能力。
如 H2S、 某些有机酸、 过多Fe2+、 重金属元素。
四、植物地上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矿质营养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植物生理矿质营养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学习目标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掌握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理解离子选择性吸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用。
理解单盐毒害和离子颉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用。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一、对矿质元素和水分的相对吸收1.相互联系1)矿质元素须溶于水才能被吸收,并随水流进入根部的质外体。
2)矿质元素吸收,降低细胞渗透势,促进植物吸水。
2.相互独立1)水分吸收以被动吸水为主,主要分配方向为蒸腾强度大的叶片等器官。
2)矿质吸收以消耗代谢能的主动吸收为主,主要分配方向为合成代谢旺盛的生长中心。
实验处理水分消耗Ca 2+K +Mg 2+NO 3-PO 43-SO 42-光照1090ml 135271751043187黑暗435ml105351137754115大麦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蒸腾失水和矿质吸收的关系注:表中各离子下的数据以在溶液中原始浓度的百分比表示。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二、离子选择性吸收1.概念离子选择性吸收,即植物根系吸收离子的数量与溶液中离子的数量不成比例。
2.表现①植物对同一溶液中的不同离子的吸收不同;②植物对同一种盐的正负离子的吸收不同。
3.三类盐类型离子吸收情况离子积累PH 值生理酸性盐阳离子>阴离子H +变小生理碱性盐阴离子>阳离子OH -或HCO 3-变大生理中性盐阴离子=阳离子不积累不变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二、离子选择性吸收4.注意及应用①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和生理中性盐,是植物根系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结果,与相应盐本身的酸碱性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某些肥料(如磷肥、铁、锰、铜)易被土壤固定,而根 外喷施无此弊端,且用量少,节省肥料; 补充植物所缺乏的微量元素,用量少,效果快;
加入表面活性剂。
第四节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
一、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一)矿质元素运输形式
N——有机氮(氨基酸、酰胺),少量NO3P——无机离子,少量磷酰胆碱、甘油磷酰胆碱 S——硫酸根离子,少量蛋氨酸及谷胱甘肽 金属离子——离子(K,Ca,Mg,Fe等)
(二)矿质元素运输的途径 根系吸收无机离子主要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
同时可从木质部活跃地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叶片下行运输以韧皮部为主 (也可从韧皮部横向运输到木质部)
放射性试验证实
二、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与再分配
分配与再分配,因离子在植物体内是否参与循环而异。
1. 参与循环元素:都能再利用
有的元素进入地上部后仍呈离子状态(钾) ; 有的元素形成不稳定化合物,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 子又转移到其它需要的器官中去(氮、磷、镁) 。 缺素症---发生在老叶。
二、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一)根系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1. 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交换吸附--exchange absorption)
原因:根部细胞质膜表层有阴阳离子( H+ 和 HCO3呼吸放 C02 和 H20 生成的H2C03 解离出来)。
H+ 和 HCO3- 迅速地分别与周围溶液阳,阴离子进行交换 吸附,盐类离子即被吸附在细胞表面(不需能量,速度快, 几分之一秒 ) 。
酸性土壤还导致重金属(Al、Fe、Mn等) 溶解度加大,易使植物受害;
土壤溶液反应也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酸性----易导致根瘤菌死亡,失去固氮能力; 碱性---促使反硝化细菌生育良好,使氮素损失。
第7讲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 (二)元素在体内的分布
• 1.参与循环的元素大多分布在生长点和嫩叶等代谢旺盛 的部分; • 2.不参与代谢的元素分布在老叶。 • 因而缺素时能参与循环的元素表现在老叶,缺不参与
循环的元素,病症表现在嫩叶。
• 3.可移动元素在体内可重新分布,同时可以被排除体外, 参与生态循环。
• 植株被雨淋时洗出的主要物质是钾、氮、糖、有机酸
• 2.间接影响:
• • 土壤溶液反应改变,可以引起溶液中养分的
溶解或沉淀。
一般植物最适生长的pH在6-7之间。
• (五)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 一种离子的存在会影响对另一种离子的吸收。
•
•
竞争结合位点——阻碍;
激活结合位点——促进。
四、叶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根外施肥,主要指叶面施肥。 • 1.要保证吸收,必须保证溶液能很好地被吸附在叶片 上。 措施:用表面活性剂、喷雾液滴要细 • 2.达到细胞质的途径: • (1)气孔进入
1矿质元素2必需元素的三个条件温故而知新3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4老组织先出现症状的缺乏元素5新组织先出现症状的缺乏元素第二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与方式吸收部位
温故而知新
1、矿质元素
2、必需元素的三个条件 3、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4、老组织先出现症状的缺乏元素 5、新组织先出现症状的缺乏元素
生直接交换。
三、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
根系对矿物质的吸收主要有主动吸收和交换吸附, 凡能影响这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条件均可影响。 (一)温度
一定范围内根部吸收矿质的速率随土温的升高而加快。
1.温度过低: 代谢弱,主动吸收慢; 细胞质粘性增大,离子进入困难。 2.温度过高不利吸收: 酶钝化,速率下降; 细胞透性增加,原生质外流。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有:
1、被动吸收:包括简单扩散、杜南平衡。
不消耗代谢能。
定义:当外界液体浓度大于内在浓度时被动吸收产生,被动吸收是一种无能量运动,可以理解为平衡,自然界一种规律。
被动吸收是通过滤过、渗透、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需要载体)等几种形式,将消化了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
特点:物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浓度梯度),这是一种单纯的物理扩散作用,这种吸收形式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一些分子量低的物质,如简单多肽、各种离子、电解质和水等的吸收即为被动吸收。
2、主动吸收:有载体和质子泵参与,需消耗代谢能。
主动吸收(flash)与被动吸收相反,必须通过机体消耗能量,是依靠细胞壁"泵蛋白"来完成的一种逆电化学梯度的物质转运形式;主动运输的例子很多,主要有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和一些糖类(乳糖、葡萄糖、麦芽糖或蜜二糖)等。
这种吸收形式是高等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3、胞饮作用:是一种非选择性吸收方式。
胞饮作用是指内吞细胞外液体。
胞饮作用根据其产生的机制不同分为4种: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陷穴蛋白依赖的内吞、巨胞饮、网格蛋白和陷穴蛋白非依赖的内吞。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的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为基础的, 因此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也是以细胞的吸收为 基础。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一切物质交换必需通过各种生物膜,特别是细胞质膜。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细胞的原生质被质膜所包围,在细胞内细胞质和液泡间又有液泡膜分隔。
植物细胞 内的许多细胞器都有相应的膜包着,有的细胞器本身就是由膜组成。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植物细胞是由膜系统组成的功能单位。
这些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有利于细胞器行使各自的功 能,使各种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1.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生物膜由蛋白质、脂类、糖、无机离子等组成,其中蛋白质约占 40%~60%,脂类占 30%~40%,糖占 10%~20%。
这些组分,尤其是脂类与蛋白质的比例,因不同细胞、细胞 器或膜层而相差很大。
功能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可达 80%,而有的只占 20%左右。
构 成膜的脂类主要是磷脂,磷脂以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蛋白质分子 “镶嵌”于 其中。
生物膜中的蛋白质根据它们与膜脂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在膜中的排列部位, 可以大体地 将膜蛋白分为两类:外在蛋白与内在蛋白(图 22)。
外在蛋白(extrinsic protein)为水溶性 球状蛋白质, 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
内在蛋白 (intrinsic protein) 占膜蛋白总量的 70%~80%, 又叫嵌入蛋白,其主要特征是水不溶性,分布在脂质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全膜也称跨膜蛋 白 (transmembrane protein), 有的全部埋入疏水区。
最近, 又在生物中发现一类新的膜蛋白, 叫膜脂蛋白,它们的蛋白部分不直接嵌入膜,而依赖所含的脂肪酸插入脂质双分子层中。
膜蛋白执行着生物膜的主要功能。
不同生物膜所具有的不同生物学功能主要是由于所含 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
2.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关于生物膜的结构有许多假说与模型,但目前普遍接受的是流动镶嵌模型。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其中,根的吸收作用是植物获取矿质元素的基础。
根毛是根系表面的突起结构,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提高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
根毛通过渗透压的作用,吸引土壤中的水分和溶解其中的矿质元素。
而根系内部的细胞则通过运输蛋白将吸收到的矿质元素从根部运输到植物的地上部分。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植物对一些必需元素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当土壤中的浓度低于植物对这些元素的需求时,植物会更加积极地吸收这些元素。
其次,植物会对过量的矿质元素进行排斥,通过一些调控机制控制植物对这些元素的吸收,避免对植物造成毒害。
这些选择性吸收的机制有利于植物维持其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利用主要以参与到植物生理代谢中为主。
不同的矿质元素在植物中有着不同的功能。
例如: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原料,与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体型发育密切相关;磷元素是构成ATP和核酸的重要元素,参与到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钾元素参与到水分平衡和渗透调节中,影响细胞的稳定性等。
植物通过吸收和利用这些矿质元素,实现自身的生长代谢需求。
然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的酸碱度、含水量、负荷量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矿质元素的有效性和可供性,从而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此外,植物自身的生理状态也会影响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和吸收能力,例如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矿质元素的需求量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它关系到植物体内代谢的正常进行。
植物通过选择性吸收和利用矿质元素,实现自身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了解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改进土壤肥力的调控和提高植物生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
➢ 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植物根系吸收离子的数量与溶液 中离子的数量不成比例的现象。
➢ 生理酸性盐:根系吸收阳离子多于阴离子,如果供给 (NH4)2SO4,大量的SO42-残留于土壤溶液中,导致 pH下降酸性提高,这类盐叫生理酸性盐。
➢ 生理碱性盐:根系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如果供给 NaNO3,大量的Na+残留于土壤溶液中,导致土壤pH 升高,这类盐叫生理碱性盐。
O、N、P、K、Ca、Mg、S等。 B. 微量元素 ➢ 需要量极微,占植物体干重的0.01%以下。有Fe、
B、Mn、 Zn、Cu、Mo、Cl、Ni等。虽然需要量 很少,但缺乏时植物不能正常生长;若稍有过量, 反而对植物有害,甚至致其死亡。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植物体内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各种缺素症;植物合理 施肥的生理基础
难点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
收多收少 在于肥!
同化
转运
矿质 营养
吸收
一、植物从土壤中获得营养
➢ 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用不 同的水(雨水、河水、泉水、 菜园土浸出液和下水管道水) 培养薄荷枝条。
➢ 菜园土浸出液中生长最好。
式运输 金属离子(K+、Na+):以离子形式运输
2.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和速度
A. 根导管
茎导管
随蒸腾流单向运输
叶导管
B. 根导管
茎筛管
可双向运输
叶或根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速度为30 ~ 100 cm/h
3. 矿质元素的利用 A. 可再利用元素:如果进入一个植株器官的矿质元素又
种:C、H、O、N、P、K、Ca、Mg、S、Fe、Cu、 B、Zn、Mn、Mo、Cl、Ni) ➢ 符合植物必需元素的3条标准:缺乏该元素,植物 生长发育不正常,不能完成生活史;植物表现专一 的病症,而加入该元素后,转向正常;对植物营养 的功能是直接的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开始随浓度的提
25
K 吸收速度(μmol/g.h)
高而迅速增加,
20
然后缓慢增加,
以后稳定在一定
15
的速率。如果继
10
续提高养分浓度
5
,养分吸收的速
率会出现“迅速 增加—缓慢增加
0.10
0.20 10
25
50
K 浓度(mmol)L
— 趋 于 稳 定 ” 的大麦在不同浓度的KCl溶液中吸收K+离子的速度
四、植物地上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地上部分也可以吸收矿质元素,这被称为根 外营养。地上部分吸收矿质盐的器官,主要是叶片, 所以亦被称为叶片营养(foliar nutrition) 思考:
生物分解转化为离子态养分才能被吸收利用。
(三)根系对养分吸收的过程
迁移
吸收
养分:土壤
根表
根内
截获 质流 扩散
主动 被动
1. 土壤养分向根部的迁移
截获(root interception)
根扩直散接从(d所iff接us触ion的) 土壤中获 取质养流分而(m不as经s f过low运) 输。 截获所得的养分实际是根系 所占据土壤容积中的养分
1.土壤养分向根部的迁移
截获(root interception) 扩散 (diffusion) 质流 (mass flow) 扩散和质流是土壤养分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的两种
主要方式。 长距离时,质流是补充养分的主要形式; 短距离时,扩散作用更为重要。
2. 离子吸附在根细胞表面
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 性质,称为交换吸附。
离物子物体体态内内:。。 离离子子态态阳阴阳阴阳阴离离离离离 离子子子子子 子:::NNN: :HOHO4343+-+-、、HH2KP2KPO+O+、42、4-C2、-Ca、2Ha+2、PH+O、PM4O2gM-24、+2g-、2S、+OF、e4S22O-+F、、e422-HM+、、2nB2OH+M、32-nB2Z、O+n、2B3+-4、OZ、n7C22B-+u、42、O+。M7C2n-uO、24+2。-M、nOCl4-2-、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活性转运吸收方式:植物在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时,需要通过活性转运方式进行吸收,这种方式是通过植物根部表皮细胞上的离子通道进行转运的。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一些高浓度矿物质元素的吸收。
2. 被动扩散吸收方式:被动扩散是指物质在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的现象,这种方式是植物吸收低浓度矿质元素时采用的方式。
被动扩散吸收方式对于一些较小的矿物质元素如氢离子、氧离子、水分子等有较好的吸收效果。
3. 植物内在加速吸收方式:植物在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时,还可以利用其内在的加速吸收方式进行吸收。
这种方式是指植物利用特定的载体蛋白将矿质元素提取到深层细胞中,然后通过蛋白质信道将其传输到植物的同化器官中进行吸收。
4. 合成物物交换吸收方式:有些矿物质元素会形成合成物,如二价铁和氮化物,此时植物必须通过合成交换的方式将其转化为能够被吸收的形式,然后再通过吸收同化器官中的载体蛋白进行吸收。
总体而言,植物对于不同类型的矿物质元素采用了不同的吸收方式。
在土壤中存在着不同浓度的矿质元素,植物通过灵活运用
各种吸收方式,才能够克服这些挑战,有效地吸收所需的矿质元素,并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Plant mineral nutrition[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同化过程。
2.矿质元素(mineral element)亦称灰分元素(ash element),将干燥植物材料燃烧后,留在灰分中的元素。
3.大量元素(macroelement):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0.01% 以上的元素。
包括:C、H、O、N、P、S、K、Ca、Mg、Si。
4.微量元素(microelement):占植物体干重的0.01%以下,含量较微,稍多即会发生毒害的元素,包括Cu、Zn、Mn、Fe、Mo、B、Cl、Ni、Na。
5.有益元素(beneficial element)亦称有利元素,是指对植物生长表现出有利的促进作用,并在某一必需元素缺乏时,能部分代替该必需元素的作用而减缓缺素症状的元素。
如钠、钴、硒、镓、硅等。
6.溶液培养法(简称水培法, Water culture, solution culture, hydroponics):把植物所需各种元素按一定比例、适宜的pH值配成水溶液,用以栽培植物的方法。
7.砂基培养法(sand culture):在洗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等中,加入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
8.单盐毒害(toxicity of single salt ):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即使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称单盐毒害。
9.离子拮抗(ion antagonism):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含其它价数不同的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轻或消失。
离子间的这种作用叫离子拮抗。
10.离子协同作用ion synergistic action:是指一种离子的存在促进对另一种离子吸收利用的作用。
11.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毒害作用被消除,用以培养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三种方式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三种方式植物细胞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而植物对于矿质元素的吸收则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
在植物细胞中,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有三种:根毛吸收、根细胞内润湿膜吸收和细胞内活性转运。
这三种方式各有特点,共同保障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高效吸收和利用。
**一、根毛吸收**根毛是植物根部的重要结构,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吸收能力。
在根毛表面,存在着大量的毛管细胞,这些细胞具有丰富的质膜和质壁,能够主动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溶解其中的矿质元素。
这种根毛吸收方式是植物最主要的矿质元素吸收途径,尤其对于水溶性矿质元素来说具有高效性和选择性。
**二、根细胞内润湿膜吸收**根细胞内润湿膜是指在根毛吸收后,矿质元素在根细胞内形成的润湿膜。
这种润湿膜吸收方式,主要是指矿质元素通过根细胞内的细胞壁和质膜之间的间隙进行吸收。
这种方式能够克服根毛吸收所存在的一些限制,对于一些难以被主动吸收的矿质元素来说,具有较高的吸收效率。
**三、细胞内活性转运**细胞内活性转运是指植物细胞内部,通过膜蛋白通道、载体蛋白等途径,将矿质元素从一个细胞转运到另一个细胞或细胞器内部,以维持细胞内稳态。
这种方式主要发生在植物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之间,对于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总结回顾通过上述对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三种方式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种方式各具特点,相互补充,共同保障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高效吸收和利用。
根毛吸收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根细胞内润滑膜吸收是对根毛吸收的补充,而细胞内活性转运则是维持细胞内稳态的关键环节。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我认为这些方式的共同作用是为了保障植物对于矿质元素的高效吸收和利用。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施肥、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方式,促进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深度与广度的探讨通过本文的介绍,你对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三种方式有了全面的了解。
第三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一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溶液
根的总长度(mm)
NaCl
59
CaCl2
70
NaCl+CaCl2
254
NaCl+CaCl2+KCl
324
生长情况 生长不好 生长不好 生长较好 生长正常
2.离子拮抗 离子间能相互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作用的现象 叫做离子拮抗(ion antagonism)。
3.平衡溶液
四、生物固氮
是指在生物体内将大气中的N2转变为NH3或NH+4的过程。能 固氮的生物都是原核微生物。
非共生:固N菌,梭菌,兰藻 二类微生物
共生:豆科的根瘤菌,
非豆科的放线菌,满江红、鱼腥藻
豌豆的根瘤
与豆科共生的根瘤菌
铁蛋白
固氮酶复合物
钼铁蛋白
由钼铁蛋白和Fe蛋白构 成。 都是可溶性蛋白质,
任何一部分单独都不具 有固氮酶的活性。
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
NR基因表达的调控
硝酸盐
实验证明NO3- 和Mo能诱导NR,缺Mo时,积累NO3同时产生缺N症状。
NO3-
NO2-的电子传递过程:
2、亚硝酸还原成氨
NO 2-+6e +8 H
+
NiR
NH
4
2H 2O
叶片中亚硝酸盐还原的部位在叶绿体,
氢供给体是还原态铁氧还蛋白(Fd)。
当土壤pH低时,易吸收阴离子;高时易吸收阳离子。
2、影响矿质盐的溶解性
在碱性条件下:Ca、Mg、Fe、Cu、Zn沉淀 在酸性条件下各种矿质盐的溶解性增加,但PO43-、 K+、Ca2+、Mg2+等易被雨水淋失。
3、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