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定义: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复杂网络,用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组成: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 互影响。
作用:生态网络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应用:生态网络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城市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空间异质性可以通过空间格局、空间关联和空间动态等方面来研究,对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 和生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 活动等。
定义:景观稳定性是指景观在面对干扰或变化时保持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
意义:景观稳定性在景观生态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生态系统 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持景观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 然灾害的发生,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定义: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组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
类型:生态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重要性: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容之一。
应用:景观单元在 生态保护、城市规 划、土地利用等方 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有助于实现 生态、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定义:生态流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流动,是生态系统 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重要性:生态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 征之一,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有着重要影响。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肖笃宁景观地理学是诞生于德国与俄罗斯的一个地理学学派[1,2],可说是源远流长。
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充分吸收了生态学、系统学与人类科学的重要思想,逐步推陈出新,至本世纪80年代,更是形成了以景观生态学为代表的新一代的景观科学。
景观生态学将生态学中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与地理学中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有机融合,形成了以不同时空尺度下格局与过程、人类作用为主导的景观演化等概念为中心的理论框架,形成强调自然与人文因子相结合的景观规划与管理等实际应用领域。
景观规划建筑学则体现了景观学与工程科学的交叉,它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营建能充分展示景观多重价值的人居环境[3~5]。
本文系统论述了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从科研认识论的角度对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做了重点介绍。
1景观地理学的源流本世纪初景观地理学在德国的兴起,标志着用发生学的观点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划分地表类型并研究其发展演变的近代地理学的诞生。
景观一词源于德语Landschaft,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和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6]。
施吕特尔(O.Schluter1872-1952)是德国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从自然与人文现象的综合外貌角度来理解景观,倡导景观研究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探索由原始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
帕萨格(S.Passarge)创造了景观地理学一词,于1913年建立了一套地理学性质的景观学体系,强调对分类要素的描述和解释。
他在小区域的详细考察方面及在全球范围内对景观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其代表作有:《景观学基础》和《比较景观学》,他还提出了城市景观、空间景观等概念,力求完善景观形态与分类的解释。
由于中欧地区有限的生态地理空间和较长的开发历史,使得景观外貌呈现出高度的人文化,同时由于德国地理学研究有着很深的地质地貌学渊源,因而德国的景观地理学以重视人文景观及具有强烈的地理、地貌学色彩为其特色,制图分析是其主要研究方法[7~9]。
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概述1景观生态学自20世纪30年代德国生物地理学家C.Troll提出景观生态一词以来,景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中最年轻的学科在过去的20多年中得到迅猛的发展.在现代地理学和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由不同系统组成的景观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探讨景观优化用于管理保护的原理和途径。
其研究核心是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强调应用性,并已在景观规划、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物种保护等方面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
其中,在景观生态评价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
2景观生态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Forman and Godron,1986),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
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这种语言和景观与城乡规划师及决策者所运用的语言尤其有共通之处,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观察结果很快可以在规划中被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景观生态规划能迅速在规划设计领域内获得共鸣,特别在一直领导世界景观与城乡规划设计新潮流的哈佛大学异军突起的原因之一。
运用这一基本语言,景观生态学探讨地球表面的景观是怎样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所构成的,如何来定量、定性地描述这些基本景观元素的形状、大小、数目和空间关系,以及这些空间属性对景观中的运动和生态流有什么影响。
如方形斑块和圆形斑块分别对物种多样性和物种构成有什么不同影响,大斑块和小斑块各有什么生态学利弊。
弯曲的、直线的、连续的或是间断的廊道对物种运动和物质流动有什么不同影响。
不同的基质纹理(细密或粗散)对动物的运动和空间扩散的干扰有什么影响等等。
景观生态学讲义(打印版)
《景观生态学》讲义绪论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生态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的综合学科。
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
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一直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才受到重视,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很有朝气的学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与参与。
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和地理学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已成为生态学和地理学和前沿学科之一。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一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1 生态学2 景观3 景观生态系统4景观生态学1 景观景观的特征与表象是丰富的,人们对景观的感知和认识也是多样的。
因此,对于景观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在同一学科中(如地理学)也长期存在着不同解释。
由于景观概念的不确定性,经常导致它与“风景”、“土地”、“环境”等词意的混淆。
1.1景观定义理解:景观(landscape)的定义有多种表述,但大都是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或景色的(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泊等),或是反映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
(图)在生态学中,景观的定义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如Forman 和Godron,1986;Forman,1995)。
而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相应地称为区域(region;见Forman,1995)。
狭义景观和区域即人们通常所指的宏观景观;广义景观则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
广义景观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
(图)它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色。
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
中国景观生态学进步历程与将来探究重点一、引言景观生态学是探究人类与自然景观互相作用的交叉学科。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息推行,中国的景观生态学探究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回顾中国景观生态学的进步历程,并探讨将来的探究重点。
二、进步历程1. 初期阶段中国的景观生态学探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时期末90时期初。
在这个初期阶段,探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已经被破坏的景观的恢复与重建。
这些探究主要参考了国外的阅历,探究适用于中国的景观生态学探究方法和技术。
2. 建立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随着探究的深度,中国的景观生态学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2000年后,景观生态学的观点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成为中国生态学探究的重要分支。
这一时期,许多重要的探究效果涉及景观格局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环境影响的影响。
同时,景观生态学的探究方法和技术不息创新和完善,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学模型等工具的应用。
3. 结合社会经济进步中国的景观生态学探究逐渐从单纯的自然景观转向了人类活动与自然景观互相作用的探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进步,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景观生态学的探究逐渐崭露头角。
这一时期的重点探究内容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生态城市的建设、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卫等。
三、将来探究重点1. 生态保卫与恢复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生物多样性丢失严峻。
将来中国景观生态学的探究需要关注生态保卫与恢复,寻找有效的生态修复方法,并加强对于各种生态系统的保卫。
2. 城市化与景观生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息推行,城市景观生态的探究成为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方向。
将来的探究应关注城市景观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城市景观的可持续进步,以及城市景观与居民健康的干系等。
3. 景观生态与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中国景观生态学的探究应关注气候变化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寻找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修复与管理策略。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共28页文档
2.2 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学派
1.美国的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研究(Forman, Risser, Turner)
2.荷兰和德国的土地生态设计(Zorreveld,Haber 国 家公园景观规划)
3.东欧的景观综合研究和景观生态规划(Mazur, Ruzicka(捷克)最优设计)
4.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土地生态分类 5.前苏联的景观地球化学研究(波雷诺夫)
景观结构指的是斑块间的空间关系; 景观功能指的是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变化则包括了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
2.1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2.1.1国外
1.萌芽(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首先生态学的出现,19世纪中期Haeckel,把
研究生物和环境关系的科学称之为生态学。其后, 从个体生态学发展到群落生态学。
一种是直观的,认为景观是基于人类尺度上的一个具体区 域,具有数公里到数百公里的生态系统综合体,由森林、 草地、农田、城市、村落等可视别实体组成。(狭义的景 观)
另一种是抽象的,代表任意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即景观 是一个对任何生态系统进行空间研究的生态学标尺。(广 义的景观)
综合理解:
• 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
• 伍业钢和李哈滨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1992) 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研究方法》(1992);
• 傅伯杰的《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2019)、 《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2019)、《景观多样 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2019);
• 2019年在沈阳举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 会议”
1988年,李哈滨发表了《景观生态学——生态 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一文。
1990年肖笃宁主持翻译了R.T.T.Forman和M. Godron的《景观生态学》一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的概念: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的地理学概、景观的生态学概念: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生态学发展简史: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干扰对景观格局、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2.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关系或者说景观格局的生态和环境效应。
3.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4.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5.景观的多重价值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6.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1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
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
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
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5.景观具有一定气候和地貌特征。
2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 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 4.目的性和实践性3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主要流派有1.欧洲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 2.俄罗斯的景观地球化学研究 3.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土地生态分类研究 4.美国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 5.中国的景观生态建设4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地区:1.流域系统 2.湿地 3.文化景观 4.城-乡过渡带和生态脆弱带 5.重点或关键性自然景观。
5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来自其母体学科,特别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二是来自相关学科,特别是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
三十景观生态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的抽象和提高。
6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生态系统是耗散结构系统。
首先,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它与外界环境不断发生能量和物质交换。
其次,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学平衡态。
最后,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动力学过程。
7等级系统理论:是结合信息论、非平衡热力学、数学和现代哲学等新兴科学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观,是关于复杂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系统理论。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肖笃宁等,1997)。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这门新兴学科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要想能够对其来龙去脉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就必然要涉及以上两门学科中的一些相关思想的发展。地理学中,由于其学科跨度很大,并不是每一分支都与现代景观生态学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对景观生态学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的仅是其中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其中中的景观学产生于德国,19世纪末叶,由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将景观的概念引入地理学中,他认为景观的地理学含义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作为一门研究景观形成、演变和特征学科的景观学产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地理学家SeigfriedPassarge于1919―1920年出版了三卷本《景观学基础》之后,又于1921―1930年出版了四卷本的《比较景观学》。在这两部著作中,他认为景观是相关要素的复合体,并系统地提出了全球范围内景观分类、分级的原理;并认为划分景观的最好标志是植被,同时,他还提出了城市景观的概念。作为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的德国人文地理学家OttoSchluter于本世纪初发表了《人类地理学的目的》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的观点。在1952-1958年间先后完成的三卷本《早期中欧聚落区域》一书中,他提出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了方法论原理上来。其实有关人文景观的思想,早在1925年即在美国人文地理学家CarlSauer的《景观的形态》一书中得到了反映,在该书中,Sauer提出应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1990)。自本世纪3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个景观学研究的中心,这就是前苏联的景观学研究。其代表人物为贝尔格。他于1913年即提出,景观是地形形态的一定的、有规律地重复的综合体或群体这一概念。1931年,贝尔格的巨著《苏联景观地理地带》一书出版,该书是苏联系统阐述景观学原理的第一次尝试。在该书中他进一步明确和补充了1913年所下的景观定义,提出了景观的例子,研究了景观与其组成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谈到了景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Landscape Ecology Pattern,Process,Scale and Hierarchy,Higher Education Press景观生态学中得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起源于中欧与东欧,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于1939年创造了“景观生态学”一词,并将其定义为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只见错综复杂得因果反馈关系得科学。
Naveh与Lieberman(1984)继承并发展了欧州景观生态学得概念,提出“景观生态学就是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与生态系统学之上得跨学科得生态地理科学,就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科学得一个分支。
”在北美,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逐渐兴起。
如今,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与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系中得广泛应用,为该科学增添了新内容与新特点。
研究范畴研究对象与内容(1)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得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得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得相互作用。
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与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得运动过程。
景观动态:景观在结构与功能方面随时间得变化。
也就就是景观结构单元得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与空间格局得变化,以及由此导致得能量、物质与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得差异。
研究得重点:(1)空间异质性或格局得形成与动态及其与生态学过程得相互作用;(2)格局—过程—尺度之间得相互关系;(3)景观得等级结构与功能特征以及尺度演绎问题;(4)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得相互关系;(5)景观异质性(或多样性)得维持与管理。
格局、过程、尺度格局(Pattern)就是指空间格局,广义地讲,它包括景观组成单元得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过程强调事件或现象得发生、发展得动态特征。
尺度(Scale),广义地讲,就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就是所采用得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与时间上所涉及到得范围与发生得频率。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综述3000字》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综述1.1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景观生态学是从欧洲开始出现的。
在19世纪中叶,德国地理学家洪堡(Alex ander V on Humboldt)将“景观是地球上一个区域的总体”引入地理学当中并且提出了景观是地理学当中的中心问题。
“景观生态学”这个名词是由德国的地植物学家Carl Troll在1939年提出来的,表示景观是一个地区不同地域单元的中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世界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的稀缺以及环境污染等现象的出现,如何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成为了人们集中关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期,景观生态学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研究热点,即以土地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等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
其中,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在德国、荷兰、原捷克斯洛伐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观生态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81年“第一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在荷兰Veldhoven举行,1982年“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IALE)正式在原捷克斯洛伐克成立[11]。
自从国际景观生态协会成立以后,国际学术研讨会曾多次在欧洲举行,其中第二次世界大会和第三次世界大会分别于1991年在加拿大Ottawa和1995年在法国Toulouse召开,反应出近年来世界规模的学术交流更加的活跃[3]。
1987年,由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创办的国际性杂志《Landscape Ecology》,很好的推动了国际景观生态学学术论文的交流和探讨。
到目前为止,有许多关于景观生态学的书籍不断地出现,Forman在1981年到1983间通过一系列的文章介绍了欧洲景观生态学的些许概念,提出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6~8]。
在这些不断出现的书籍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有:作为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第一本教科书Naveh和Lieberman的《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由zonnveld与Forman 一起编写的《变化着的景观一生态学透视》;Turner和Gardner主要编写的《景观生态学中的数量化学方法》;Forman的《土地镶嵌:景观与区域生态学》等,这些著作不仅相对集中的表述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也极大地促进了景观生态学的发展[9]。
景观生态学重点
景观⽣态学重点第⼀章绪论1.景观(综合理解):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有⼀定⾃然和⽂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物的栖息地,处于⽣态系统之上,景观具有经济、⽣态和⽂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2.景观⽣态学:景观⽣态学是地理学、⽣态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门新的综合学科。
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态过程的相互作⽤。
3.⽣态学:研究⽣态系统(存在于⽣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个功能单位即可称为⽣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发⽣发展的进化规律与调控⽣态平衡机理的科学。
4.景观⽣态学的科学地位景观⽣态学的产⽣是基于地理学和⽣态学的结合,它是把地理学研究⾃然现象空间关系的横向关系,同⽣态学研究⽣态学系统内部功能关系的纵向⽅法相结合,是以地理学与⽣态学之间的交叉为主体的⼀门交叉学科。
以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迁移与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景观优化利⽤和保护的原理与途径。
5.景观⽣态学的由来与发展景观⽣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1939年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创造了“景观⽣态学”⼀词。
1968年,Rintelen理论与应⽤植物社会学私⽴研究所所长Tuxen主持召开了⾸届国际景观⽣态学研讨会。
1982年10⽉,在捷克举⾏的第六届景观⽣态问题国际研讨会上成⽴了国际景观⽣态学会(IALE),标志着景观⽣态学⾛向⼀个新的发展⽔平。
1981 年在荷兰举⾏的“第⼀届国际景观⽣态学⼤会”及1982 年“国际景观⽣态学协会”的成⽴。
6.景观⽣⽣态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内容:(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态学过程的的相互作⽤,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
这些作⽤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3)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前景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发展摘要:景观生态学在最近10年内,在世界范围内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它的起源地中欧,而且在西欧、东欧、北美、亚洲都获得了迅猛发展。
我国从80年代初长白山苔原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开始,在地理学、生物学、林学、农学及城市园林建筑等部门广泛开展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工作。
现从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发展以及前景加以概述。
关键词:生态学地理学生态规划北美学派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
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
它已成为当今北美生态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系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它是以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物质流在地球表层的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景观生态学的优势在于集中了地理学与生态学的精华,克服了两者的弱点,把地理学研究空间相互作用的水平方法与生态学研究功能相互作用的垂直方法结合起来,探讨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动态,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及对空间异质性的管理。
目前,在国际上对景观生态学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
地理学中的景观学产生于德国,19世纪末叶,由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洪堡(Alexander V on Humboldt)将景观的概念引入地理学中,他认为景观的地理学含义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
作为一门研究景观形成、演变和特征学科的景观学产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
1938年,德国地理植物学家特罗尔首先提出了景观生态学这一概念。
1939年在他利用航空照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从一开始,特罗尔就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两种科学思想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
景观生态学发展
我国过去几十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内容摘要:回顾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对现阶段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总结了我国学者在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方向。
为我国景观生态学学者了解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把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也很快,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根据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展望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关键词:理论发展原理生态规划变化景观研究景观生态学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1、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1)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景观生态学是80年代以来掘起的新兴学科,是地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早在十九世纪中期(1939),欧美学者就开展过基础性研究工作。
著名的德国地理植物学家C.Troll在利用航空像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首先提出“景观生态学”一词。
二战后,中欧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地区,德国、荷兰、捷克成为三大研究中心。
1968年Rintelen理论与应用植物社会学私立研究所所长Tuxen主持召开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研讨会。
1972年荷兰成立了荷兰景观生态学会。
该学会在1981年组织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还负责筹备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
1982年10月,在捷克举行的第六届景观生态问题国际研讨会上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成立以来,景观生态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异常活跃,有关景观生态学的专著、文献等出版物大量涌现。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1、狭义景观:直觉地将景观看作基于人类范畴基础之上的特定区域,指在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范围内,由诸如林地、草地、农田、树篱和人类居住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景观”。
2、广义景观:根据所研究的具体物种或生态学现象来定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3、景观生态学:是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
以达到景观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目的。
知识点:1、广义景观概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2、景观不是必然地由其大小来定义,而是由斑块镶嵌体来定义。
3、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和东欧。
V on Humboldt(19世纪初)首先把“景观”一词引入地理植被科学中,定义为“自然地理综合体”。
美国生态学家Forman并提出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为北美景观生态学奠定了基础。
5、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
6、景观结构(斑块间的空间关系):“斑块、廊道、基质、网络”、空间格局、生态交错带、异质性、尺度性;景观功能(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干扰、连接度、生态流、物种运动、文化过程、“廊道、基质、网络与流”;景观变化(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稳定性、格局总体变化、驱动因子、生态环境影响、动态模拟第二章景观结构要素名词解释:1、斑块: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2、斑块形状指数:通过计算某一斑块形状与相同面积的圆或正方形之间的偏离程度来测量其形状的复杂程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第一章1.景观(概念)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元组成的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景观动态。
2.景观生态学(概念)(Landscape Ecology)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要素以及人类之间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傅伯杰,1991)。
3.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了解):1.景观生态学的萌芽阶段(1806-1939年);2.景观生态学的形成阶段(1939-1981年);3.景观生态学的全面发展阶段(1981年至今)第二章1.景观生态学的三个重要理论基础(1)系统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2)等级理论等级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系统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关于复杂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理论。
等级理论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多水平分层等级结构的有序整体,在这个有序整体中,每一个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都是由低一级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组成,并产生新的整体属性。
(3)地域分异理论地域分异是指景观在地球表层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一定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对景观空间分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景观生态学重要理论(填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渗透理论3.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格局、过程与尺度●格局(pattern)是指空间格局,即斑块和其它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过程(process)是指生态过程,包括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动物的迁徙和种群动态、群落演替、干扰扩散、养分循环等。
●尺度(scale)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
4.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景观格局是景观形成因素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第二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一、国外1.景观思想的萌芽(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首先生态学的出现,19世纪中期Haeckel,把研究生物和环境关系的科学称之为生态学。
其后,从个体生态学发展到群落生态学。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术语。
2. 景观思想的巩固(20世纪3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1939年,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特罗尔,在利用航片中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了景观生态学一词。
随后,一些科学家将景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一分支进行研究。
二战爆发过程中,景观生态学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二战后,由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景观生态学得到蓬勃发展,中欧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地区。
(例德国、荷兰、捷克等)美国从70年代开始景观生态学研究,发展很快。
3. 景观思想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80年代初,初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全面发展)80年代进入景观生态学研究热潮。
1981年,在荷兰召开“第一届景观生态学大会”;1982年,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成立(IALE);1984年,Narch.Z和Lieberman(美国)出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应用》,第一本景观生态学专著;1986年,Forman.R&Godron出版《景观生态学》教材,标志景观生态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1987年,国际性杂志《景观生态学》出版。
4. 景观思想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学科的全面提高时期)90年代,景观生态学全球化普遍提高,技术、手段更为先进。
(例GIS、遥感等)二、国内从80年代初开始,1989年10月在沈阳召开首届景观生态学学术讨论会。
1998年在沈阳举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会议”。
1、80年代:起步阶段,侧重于国外文献的介绍1981年,黄锡畴在《地理科学》上发表了《德意志联帮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一文。
同期还发表了刘安国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选择、判断、问答)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1.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德国植物学家特罗尔在1939年提出的3.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斑块可以是植物群落、湖泊、农田、居民区等。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连接度、结点及中断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廊道有: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铁)路、峡谷、输电线路等。
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区域,是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
常见的基底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城市用地基底等。
在许多景观中,景观总体动态常常受到基底所支配和控制。
4.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包含景观的空间特征(景观元素的大小、形状及空间组合)和非空间特征(景观的类型以及面积比率),是景观性状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5.景观格局是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具有强烈的尺度特征。
6.异质性是指在一个景观中,景观元素类型、组成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论基础和核心。
7.全球景观生态学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北美学派、欧洲学派。
前者是从生态学中发展起来的,主要进行景观生态学研究,侧重于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景观生态学基础和理论研究的核心。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6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
•教材:徐化成. 景观生态学. 1995.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 参考书:
1. 傅伯杰, 陈利顶, 马克明, 王仰麟等. 2001. 景观生态学原理 及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邬建国. 2000.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地理学 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 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类似于生物群落。 3.景观生态学 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 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
PPT文档演模板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
•A.桂林山水景观 •B.美国亚利桑那洲 大峡谷景观 •C.美国威斯康星大 学Curtis草地景观 •D.内蒙古草原景观 •E.北美的Sonoran 荒漠景观 •F.亚洲温带荒漠景 观一角
2.巩固(20世纪3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1939年,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特罗尔,在利 用航片中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了景观生态 学一词。 随后,一些科学家将景观生态学 作为生 态学一分支进行研究。二战爆发过程中,景观生态 学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二战后,由于人口、粮 食、环境问题,景观生态学得到蓬勃发展,中欧成 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地区。(例德国、荷兰、 捷克等)
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
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 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
PPT文档演模板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其他定义:
•1 Troll(1983) 德国
• 景观是控制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与生 物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第一章
LANDSCAPE ECOLOGY
干扰
干扰(disturbance):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地 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干扰的类型 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依据干扰的功能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依据干扰的形成机制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干扰与景观异质性 干扰与景观破碎化 干扰与物种多样性
LANDSCAPE ECOLOGY
学科的全面发展时期(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1982年10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第六次景观生态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正式 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andscape 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Ecology(IALE) .学会成立后,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显示出三个特点:一是研究和教学活 动普遍化,二是国际学术活动频繁,三是出版物大量涌现。 研究活动普遍:美国70年代末才开始研究景观生态学,但发展极快。 美国景观生态学基本是继承生态学传统,强调景观生态研究的生物学基础,确立合理 的研究对象,将许多相关科学关于景观空间、和时间割据的知识统合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以便更好的理解景观的行为。 10年间总结出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如Forman的7项原则;Risser关于景观尺度的5条 法则;
然地域综合体”的概念。 德国的地理学家Buchwald 认为,景观可以理解为地表某一空间的综合特征,包括景观
的结构特征和表现为景观各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的景观流,以及人的视觉所触及的景观像、 景观功能及其历史发展。因此景观是一个多层次的生活空间,是一个由地圈生物圈组成的、 相互作用的系统。 前苏联的景观地理学 类型方向 区域方向 生物地理群落 地球化学景观 肖笃宁(1997)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 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肖笃宁等,1997)。
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
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这门新兴学科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要想能够对其来龙去脉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就必然要涉及以上两门学科中的一些相关思想的发展。
地理学中,由于其学科跨度很大,并不是每一分支都与现代景观生态学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
对景观生态学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的仅是其中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其中与景观学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
1 景观学的发展历史地理学中的景观学产生于德国,19世纪末叶,由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将景观的概念引入地理学中,他认为景观的地理学含义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
作为一门研究景观形成、演变和特征学科的景观学产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
德国地理学家Seigfried Passarge 于1919―1920年出版了三卷本《景观学基础》之后,又于1921―1930年出版了四卷本的《比较景观学》。
在这两部著作中,他认为景观是相关要素的复合体,并系统地提出了全球范围内景观分类、分级的原理;并认为划分景观的最好标志是植被,同时,他还提出了城市景观的概念。
作为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的德国人文地理学家Otto Schluter 于本世纪初发表了《人类地理学的目的》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的观点。
在1952-1958年间先后完成的三卷本《早期中欧聚落区域》一书中,他提出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了方法论原理上来。
其实有关人文景观的思想,早在1925年即在美国人文地理学家Carl Sauer的《景观的形态》一书中得到了反映,在该书中,Sauer 提出应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1990)。
自本世纪3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个景观学研究的中心,这就是前苏联的景观学研究。
其代表人物为贝尔格。
他于1913年即提出,景观是地形形态的一定的、有规律地重复的综合体或群体这一概念。
1931年,贝尔格的巨著《苏联景观地理地带》一书出版,该书是苏联系统阐述景观学原理的第一次尝试。
在该书中他进一步明确和补充了1913年所下的景观定义,提出了景观的例子,研究了景观与其组成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谈到了景观的发展与起源问题。
由于贝尔格等最初的景观研究者们,没有赋于景观任何分级的意义,而把它看成是任何的地理单元,即把它用作是“地理综合体”的同义词,因此,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或不好理解的东西,为此,许多后继的研究者们,针对这些缺陷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以致于形成了苏联景观研究的两大学派:类型学派和区域学派。
类型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M.A.别尔乌辛等,而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拉孟斯基、C.D.卡列斯尼克、H.A.宋采夫、伊萨钦科等,而尤以区域学派的影响为甚。
H.A.宋采夫1947年在全苏第二次地理学代表大会上关于景观问题的报告,被认为是继拉孟斯基、卡列斯尼克、苏卡乔夫等人之后,对景观学说的第一个巨大贡献。
在这一报告及其以后的著作中他给了景观一个新的、更为确切的定义:景观是具有同类地质基础和相同的一般气候的、发生上一致的地域,这是由几个或许多部分―限区―组成,后者在景观范围内形成有规律的结合。
之后,又有许多地理学家在相当多的著作中对景观学说进行阐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波雷诺夫和彼列尔曼的工作。
他们奠定了景观地球化学的基础,他们主要研究景观中化学元素的迁移,形成了苏联又一个景观学研究方向―景观地球化学研究方向(伊萨钦科等,1962;贝尔格等,1964)。
现代景观学研究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强调分析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分析研究通过对景观各个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去解释景观的特征,综合研究则强调研究景观的整体特征,这一方向的景观学相当于综合自然地理;另一个方向是研究景观内部的土地结构,探讨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景观。
这一研究在苏联发展为景观形态学,在我国则称为土地类型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1990)。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科学,作为其分支的景观学当然也不例外。
它们主要侧重于地理综合体空间水平方向的规律与综合研究。
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从功能上去研究结构,只有如此,才能深入认识事物内部的规律,而这正是地理学所面临的困难之所在。
2 生态学发展历史的简单回顾生态学一词是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st Haeckel)于1866年在《有机体普通形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约从1900年开始,生态学才被公认为生物学中的一个独立领域(奥德姆,1981)。
从一开始起,它就把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内容而一直延续至今。
按其发展历程,可把生态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萌芽期、成长期和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期。
生态学的萌芽期大约由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这一时期以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描述为主,以朴素的整体观为其特点,如亚里士多德对动物栖息地的描述与按主要栖息地对动物类群的划分;Empedocles 对植物营养与环境关系的关注等等。
从公元15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可以说是生态学的成长期,在这一阶段奠定了生态学许多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例如Boyle(1627-1691) 的低压对动物效应的研究,Bufon(1707-1788)对积温与昆虫发育的研究;Humboldt(1769-1859) 结合气候与地理因素的影响,而对物种分布规律的描述;Malthus于1798年发表的《人口原理》,Liebig营养最小定律(1840)、Clements的顶极群落概念、Tansley的生态系统理论、Gause 的竟争排斥假说以及J.Grinell、C.Elton、G.E.Hutchinson的生态位理论,Lindeman(1942年)的十分之一定律等等。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生态学建立、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可称之为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期。
在这一阶段,生态学不断地吸收相关学科,如物理、数学、化学、工程等的研究成果,逐渐向精确方向前进,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一阶段生态学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整体观的发展,二是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更加明显,三是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四是生态学在理论、应用和研究方法各个方面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7)。
目前,生态学的发展正朝着综合化、交叉化方向发展;其研究对象亦从自然生态向人工生态转变;研究尺度从中尺度向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扩展。
需要说明的是,景观学与生态学是各自独立地平行发展的。
生态学的研究尺度主要集中于生态系统及其以下的群落、种群等水平,侧重于系统功能上的探讨。
但在处理生态系统以上尺度的问题时,又显得乏力,因而迫切需要从其它学科中吸收营养。
正是现代景观学与现代生态学各自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发展需求的互补性,才促使了这二门学科的结合,正是这一结合才诞生了今日的景观生态学。
3 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景观生态学一词是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 C.特罗尔(C.Troll)于1939年在利用航空照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
从一开始,Troll 就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两种科学思想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Troll,1983)。
后来,Troll对前述概念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景观生态学表示景观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主要的、综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从明确的分布组合(景观镶嵌,景观组合)和各种大小不同等级的自然区划表示出来(C.Troll,1984)。
在提出概念的同时,特罗尔亦认为,景观生态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或是科学的新分支,而是综合研究的特殊观点(Troll, 1983)。
随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景观生态学研究处于停顿状态。
二战以后,由于全球性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才使得生态学一词开始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词汇,也大大促进了生态学的普及工作。
同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与利用,从而出现了以土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热潮。
在这一时期至80年代初这段时间内,中欧成为了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地区,而德国、荷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又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中心。
德国在这时建立了多个以景观生态学为任务或是采用景观生态学观点、方法进行各项研究的机构。
1968年又举行了德国的“第一次景观生态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同时,在德国的一些主要大学设立了景观生态学及有关领域的专门讲座。
这些工作对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一时期,景观生态学在荷兰亦发展很快。
I. S.Zonneveld利用航片、卫片解译方法,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C.G.Leeuwen等人发展了自然保护区和景观生态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则。
而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亦很有自己的特点。
该国较早地成立了自己的景观生态协会,在捷克科学院内,亦设立有景观生态学研究所,而且Ruzicka倡导的“景观生态规划”(LANDEP)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方法体系,在区域经济规划和国土规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陈昌笃等,1991)。
进入80年代以后,景观生态学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球性的研究热潮。
影响这一热潮的主要事件有二个,一个是1981年在荷兰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及1982年“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的成立;另一个是美国景观生态学派的崛起。
“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的成立,使广大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人员从此有了一个组织,使得其国际性交流成为可能。
1984年,Z.Naveh和Lieberman出版了他们的景观生态学专著《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该书是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的第一本专著。
而美国景观生态学派的崛起,大大扩展了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领域,特别是R.T.T.forman和 M.Godron于1986年出版了作为教科书的《景观生态学》一书,该书的出版对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与景观生态学知识的普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