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链接高考热点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A4-终极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优化方案》P27 知道各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的物质。
2、分散系的分类(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分为九种。
比较三种分散系的不同:《优化方案》P31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1、胶体的分类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分子胶体如:蛋白质胶体(蛋白质溶液)、淀粉胶体(淀粉溶液)粒子胶体如: AgI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气溶胶如:烟、云、雾、灰尘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液溶胶如:AgI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合金2、Fe(OH)3胶体的制备、硅酸胶体的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制备(1)Fe(OH)3胶体的制备Δ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2)硅酸胶体的制备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2SiO3溶液(饱和的Na2SiO3溶液按1:2或者1:3的体积比用蒸馏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
静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3)碘化银胶体的制备在碘化钾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入边震荡。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2.1 化学反应的描述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的化学键破裂并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物质。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的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叫做反应物,产物是由反应得到的新物质。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物质守恒和电荷守恒的要求,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量必须相等。
当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量不等时,需要进行平衡处理,使得反应方程式满足物质守恒原理。
4.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通过调整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使得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量相等,从而达到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这个过程叫做配平化学方程式。
5.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来表示。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用箭头表示反应方向,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用在反应方程式的上下标表示。
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释放出能量,反应过程温度升高的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吸收能量,反应过程温度降低的反应。
2.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化焓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称为热化学基本量。
焓变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焓值的变化。
焓变可以分为焓增、焓减和焓无变化三种情况。
3. 化学反应中的热变化化学反应中的热变化可以通过反应物和产物的焓值来计算。
当焓增时表示放热反应,焓减时表示吸热反应。
物质的焓变化是其宏观性质的反映。
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在恒压下的焓变化。
热效应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放热或是吸热,以及反应的放热或吸热程度。
5. 化学反应的热化学图表示化学反应的热化学图是指用焓数值和反应物质量的关系对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描述。
热化学图可以通过焓变计算反应物质和产物的热变化。
2.3 化学能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能量来源化学反应的能量来源于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化学键。
【优化方案】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思路点拨】 注意以下两点:
本题进行误差分析要
n (1)要根据基本公式 c= 进行分析。 V (2)分析错误操作对n或V有什么影响。
【解析】 (1)n(Na2CO3)= c(Na2CO3)×V(Na2CO3)=0.2 mol· -1×0.25 L L =0.05 mol,m(Na2CO3)= n(Na2CO3)×M(Na2CO3)=0.05 mol×106 g· -1=5.3 g。 mol (2)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 器,在第②步中,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 Na2CO3固体的溶解;在第③步中,用玻璃棒 引流,可防止Na2CO3溶液流到容量瓶外。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称得Na2CO3________g。 (2)玻璃棒在②、③两步中的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 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某同学在第⑧步观察液面时仰视 ________; B.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和⑤________; C.在第⑤步不慎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 ________; D.在步骤①中,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 左盘(使用游码)________。
特别提醒
误差分析的关键是抓住配制原理:cB= nB n(NaOH) m(NaOH) ,c(NaOH)= = ,其 V V M(NaOH)· V 中 M 不变,不规范的操作过程会导致 m(NaOH)和 V 的值发生变化, 从而使所配制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
例2 如图为配制250 mL 0.2 mol· -1Na2CO3 L 溶液的示意图。
变式训练
3.(2009年启东高一检测)将117 g NaCl溶_______, 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配制1 mol· -1的NaCl溶液500 mL,需该溶 L 液的体积为________。 (3)向该溶液中再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后,溶 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 -1(假设溶液体积 L 不变),则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通入HCl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