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的转换过程
川东南褶皱带西山背斜构造解析与运动学模拟
川东南褶皱带西山背斜构造解析与运动学模拟贾小乐;何登发【摘要】以高信噪比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西山背斜构造变形特征进行几何学构造解析,提取构造特征参数,基于构造三角楔和断层转折褶皱的计算机模拟,对西山背斜的构造几何变形进行运动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西山背斜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构造,浅层构造受晚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形成于白垩纪至全新世,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底部滑脱层之上发育的突破断层控制浅表构造变形;中层构造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形成于早三叠世到晚三叠世,发育构造三角楔和断层传播褶皱;深层构造受加里东—海西运动影响,发育滑脱褶皱.印支运动形成的构造楔、反冲断层和晚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逆冲断层及后期遭受剥蚀等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4(035)006【总页数】7页(P652-658)【关键词】四川盆地;东南褶皱带;西山背斜;断层传播褶皱;构造三角楔;构造解析【作者】贾小乐;何登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2川东南华蓥山断裂是江南雪峰山陆内构造变形系统的西界,而西山背斜为华蓥山帚状山脉最西的一个分支(图1)。
四川盆地东南部褶皱带的构造特征和江南雪峰山陆内构造变形系统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
由于西山背斜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对其进行构造几何学解析与运动学模拟,对江南雪峰陆内构造变形系统西界华蓥山断裂的构造变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选取该区域内信噪比高的3条地震测线,结合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其进行了几何-运动学分析与模拟[1],深入地探讨了四川盆地东南部华蓥山西南部的江南雪峰山陆内构造变形系统西界的构造特征。
1.1 大地构造位置四川盆地东南部褶皱带横跨川南低陡褶皱带和川东高陡构造带。
四川盆地构造演化与成盆过程
四川盆地构造演化与成盆过程四川盆地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是一个被围绕着山地环抱的盆地。
它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形成原因一直备受地质学家们的关注。
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华南更新世以前的太古宙-中生代构造演化阶段、华南更新世中-新生代形成阶段以及晚更新世以来的现今构造演化阶段。
在太古宙-中生代构造演化阶段,四川盆地经历了地壳的隆升和剥蚀作用,古老的岩石层被暴露在地表。
这期间,四川盆地经历了地壳的不断抬升和沉降,形成了多个构造断裂带,如岷山断裂、大渡河断裂等。
这些断裂带在地质历史上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华南更新世中-新生代形成阶段是四川盆地构造演化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四川盆地不断沉降,被海洋覆盖,形成了浅海盆地。
沉积物的堆积导致了地壳伸展和断裂活动的增强,出现了一系列的槽系结构。
同时,由于构造活动的作用,四川盆地的地壳在现今位置的北侧形成了一系列山脉,如大巴山、青藏高原等。
晚更新世以来的现今构造演化阶段,四川盆地的构造变化较为复杂。
盆地的中部出现了断裂活动,导致盆地的南部隆升,形成了四川盆地里近东-西向的山脉,如岷山山脉、大凉山山脉等。
在这个阶段,四川盆地的沉积物层也发生了变化,火山岩和喀斯特地貌开始出现。
四川盆地的形成过程中,构造活动与地质作用是核心因素。
盆地的构造演化受到了地球动力学和地壳变形的共同作用。
构造活动和地壳变形导致了地层的垂直挠曲和断裂构造的形成,进一步影响着地壳的沉积和变压作用。
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中,沉积作用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盆地经历了多次的沉积和抬升过程,沉积物的堆积与新的地壳变形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而言之,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是长期地质过程的产物,受到地球动力学和地壳变形的共同作用。
太古宙-中生代构造演化阶段、华南更新世中-新生代形成阶段以及晚更新世以来的现今构造演化阶段,分别体现了四川盆地从古老到现代的地质历史。
盆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与构造活动、地壳变形和沉积作用密切相关。
晚古生代以来渝东南演化
晚古生代以来渝东南演化晚古生代一中三叠世,随着华南板块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裂解和漂移,中上扬子地区经历了泥盆一二叠纪较长阶段的周缘裂解和三叠纪相对短暂的汇聚挤压过程,形成了中上扬子克拉通内坳陷、边缘坳陷、被动大陆边缘与前陆盆地。
该阶段渝东南地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克拉通内部,受其影响,以差异性升降为主。
泥盆—石炭纪,四川盆地中部一片隆起,本区受海侵波及,仍有陆表海存在,少数地区残留中上泥盆统和中石炭统沉积;石炭纪末,本区再次上升为陆,遭受短暂剥蚀。
早二叠世,本区开始下沉,由近海湖沼的海陆交互相环境演变为中二叠世地壳平稳下降的海水大规模进泛,沉积物由铁质、铝土质及砂、泥质单陆屑含煤建造变化为浅海局限台地环境的内源碳酸盐建造。
晚二叠世初期海水退缩,该区处于海陆交互环境,沉积了碎屑岩与泥灰岩组合的铝土质含煤建造;晚二叠世晚期,海水复进,沉积了浅海碳酸盐岩建造。
早中三叠世海侵加大,本区处于内海盆地环境,主要沉积蒸发式碳酸盐岩建造;晚三叠世,该区受雪峰隆起影响,上升为陆,仅局部有湖滨及河流相含煤沉积。
早-中侏罗世,逐步演变为大型内陆坳陷盆地,发育河湖相紫红色、杂色泥页岩及碎屑岩沉积;晚侏罗纪本区处于相对宁静的构造环境中,属干旱条件下的洪泛—河流环境,广泛沉积了鲜红色的多韵律砂泥岩。
白垩纪,本区大面积上升,处于风化剥蚀区。
燕山运动使白垩纪以老层发生褶皱,形成该区的北北东向褶皱构造。
局部沉积上白垩统山间盆地磨拉石建造,不整合于侏罗系及更老地层之上。
喜马拉雅期,本区仍为风化剥蚀区,无古近纪、新近纪的沉积记录。
喜马拉雅运动使经燕山运动形成的褶皱发生改造。
简化泥盆—石炭纪,本区受海侵波及,残留少量中上泥盆统和中石炭统陆表海沉积;石炭纪末,本区上升为陆,遭受短暂剥蚀。
早二叠世,本区开始下沉,由近海湖沼演变为中二叠世的海水大规模进泛。
晚二叠世初期海水退缩,该区处于海陆交互环境;晚二叠世晚期,海水复进,沉积浅海碳酸盐岩建造。
早中三叠世海侵加大,主要沉积蒸发式碳酸盐岩建造;晚三叠世,该区受雪峰隆起影响,上升为陆。
四川盆地马角坝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摘要: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为湿地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几种类型。
晚三叠世早期,川西地区为一套海相沉积,向东主要为海相三角洲沉积环境,随着龙门山岛链缓慢上升,逐渐由海盆转变为陆盆。
须二、须四、须六段充填作用大于沉降作用,盆地周缘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向盆地内至川中平台区,主要为浅水湖盆沉积。
须三、五段湖盆面积扩大,物源减少,主要发育泛滥平原及浅湖-半深湖沉积。
须二、须四段砂体分布面积广,厚度稳定,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高,是须家河组主要的产层。
须二、须四段砂岩主要是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被波浪和湖流部分或全部改造后,形成由多个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滨浅湖滩坝砂体组成的叠加层,并随着岸线的迁移,最终遍布整个盆地。
四川盆地位于上扬子准地台北部,西界为龙门山断褶带,北为米仓山隆起,东北边缘为大巴山断褶带,东南侧为鄂湘黔断褶带,南侧是峨嵋山-凉山块断带,是扬子古板块上的一个多旋回沉积盆地。
震旦纪—中三叠统为海相沉积,中三叠世末发生的印支早幕运动使上扬子海盆结束了自震旦纪以来大规模海域分布的历史,特提斯海水逐渐退出川西盆地,使得四川地区雷口坡组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
同时中三叠世末发生的印支早幕挤压构造运动,使龙门山岛链开始缓慢上升,由海盆逐渐转变为陆盆[1]。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一套假整合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海相碳酸盐岩侵蚀面之上,不整合-整合伏于侏罗系红层之下的一套以砂泥岩为主的地层,沉积厚度西厚东薄,沉降中心紧靠龙门山逆冲断层一侧,厚度超过4000m。
根据现有文献将须家河组地层分为须一至须六共6个层段,部分地区可能因剥蚀或未沉积而缺少部分层段(见表1),其岩性在垂向上旋回性明显。
须一段以黑色泥岩夹煤层为特征,其中川西地区主要为浅海相灰岩和砂泥岩;须二、四、六段主要为灰白色砂岩,间夹少量的黑色泥岩与薄层煤线,在盆地中西部成都一带,多为稳定的泥岩夹煤层沉积;须三段、五段又是以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夹粉砂岩及煤线为特征。
川西平落雷口坡组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川西平落雷口坡组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陈多;倪师军;张成江;徐争启;尹观【摘要】通过对平落4井雷口坡组段的岩心进行锶同位素组成的实验分析,研究了含卤碳酸盐地层物源贡献与沉积环境的演化,以及后期深部热液活动可能对富钾卤水形成所施加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内海相碳酸盐w(87Sr)/w(86 Sr)值的变化,主要受二叠纪末峨眉山玄武岩浆喷发和印支期隆升导致四川盆地由"洋盆"向"孤盆"演化的地质构造背景所制约;后期沿断裂带上涌的深部物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碳酸盐Sr源的相对比例,致使部分层位的w(87Sr)/w(86Sr)值进一步变低;深部热液上升带来的能量,导致部分地层热储温度和卤水温度的升高,有助于原先沉积的杂卤石层和其他含钾矿物的分解,造成卤水中钾离子更加富集.【期刊名称】《广东微量元素科学》【年(卷),期】2011(018)004【总页数】7页(P64-70)【关键词】川西凹陷;雷口坡组;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作者】陈多;倪师军;张成江;徐争启;尹观【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系,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系,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系,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系,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系,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2四川盆地三叠纪碳酸盐地层系富钾卤水的重要产层[1]。
在盆地西部靠近龙门山深大断裂带一侧钻探,当钻遇雷口坡地层时获得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富钾卤水。
为了探究其成因,进一步查明富钾卤水形成及储存的地质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一些线索,本文通过对该地钻井与卤水活动有关的雷口坡组岩心,进行了系统的锶同位素研究,以求了解含卤碳酸盐地层物源贡献与沉积环境的演化,以及后期深部热液活动可能对富钾卤水形成所施加的影响。
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成盐期岩相古地理及成盐模式
关键词 : 四川盆地 ; 早 中 三叠 世 ; 沉积相 ; 岩相古地理 ; 成 盐 模 式
四川 盆地 中下三 叠统 属于典 型 的海相 碳 酸盐 岩
油气 井 资料 。以碳 酸盐 岩 台地蒸 发成 盐环境 为侧 重
台地 环 境 , 其 中嘉 陵 江 组—— 雷 口坡 组 发 育 有 多套
含盐 层 , 具有 多层 系 、 厚度大、 分 布广 泛 、 咸 化旋 回清 晰 的特 点 ( 蔡克勤等, 1 9 8 6 ; 林耀庭等 , 2 0 0 8 ; 郑 绵平
等, 2 0 1 2 a b ; ) 。 然而 , 目前 对 沉 积 环境 及 岩 相 古地 理 的研 究 多
8 3 0 Ma ) 固结 ( Qi u Yu mi n , 2 0 0 0 ; Z h e n g J i a n p i n g ,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doc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碳酸盐基础知识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二叠系至中三叠统为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沉积了以石灰岩、白云岩、膏盐岩为主的岩类。
一直以来,该区是四川盆地油气开发的主要层系,并以中下三叠统、二叠系、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为主要目的层。
⏹在碳酸盐岩岩类中,对于石灰岩、白云岩及二者的过渡型岩石,现场肉眼不易区分,常使用化学鉴定法,如稀盐酸法、三氯化铁染色法、硝酸银和铬酸钾染色法来加以鉴定。
同时还可结合录井参数如钻时相对变化量、扭矩相对变化量等来辅助判定岩性。
⏹酸盐岩储集层,由于强烈的次生变化,特别是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使储集空间具有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和分布不均的特点,因此在碳酸盐岩地质录井中必须把握以下要点:⏹1、在岩性观察和描述时,要特别注意白云岩和白云石化,尤其要注意由潮间和浅滩环境形成的粉晶白云岩或粒屑白云岩;大气淡水与海水混合作用形成的中-细晶白云岩、礁块白云岩;潮间-潮上带形成的粉晶白云岩、角砾白云岩。
⏹2、注意对粗结构岩石的观察和描述。
主要为发育滩相带及斜坡相带,在纵向上发育于沉积旋回中部的水退阶段的岩石,如粗粒和粗晶鲕状灰岩、介屑灰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礁灰岩等。
⏹3、注意对岩石缝、洞、孔的观察统计⏹一是注意观察统计岩屑中的次生矿物,注意研究统计次生矿物的总量和自形晶含量,求出它所占次生矿物的百分比,绘制出自形晶次生矿物百分比曲线,再结合钻时曲线,判断缝洞发育层段。
⏹二是注意对储层岩心孔、洞、缝的观察统计,注意统计张开缝、未充填缝-半充填缝、洞的数量,注意观察裂缝与裂缝、孔洞与孔洞、裂缝与孔、洞的相互关系;注意统计分析缝洞层的孔、渗性。
⏹三是注意对钻进中钻井参数异常情况的掌握与分析,当发生钻具放空、钻时降低、泥浆漏失或跳钻、蹩钻等现象时,为钻遇洞缝层的标志,常有井漏、井喷或流体产出。
⏹四是注意对岩石薄片显微孔、缝的统计分析。
⏹鉴于碳酸盐岩组构的复杂性,在现场录井工作中仅凭肉眼及放大镜观察,已不有满足需要,采用薄片鉴定技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扬子板块及四川盆地演化特征
太平洋板块和滇青藏板块继续俯冲 浙、闽、粤火山岛弧系 怒江俯冲消减带
时期:喜马拉雅期
印度板块碰撞 滇青藏洋板块封闭 形成喜马拉雅山 海水全部退出中国南方陆地
江南古陆:晚震旦世,澄江运动
康滇古陆: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
大巴山古陆: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 龙门山造山带:三叠中期,印支运动
四川盆地周缘古陆形成时期及顺序:
扬子板块构造演化 四川盆地三叠纪构造沉积相演化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滇西一甘孜一秦岭海沟 康滇一川中一鄂西安山岛弧 黔、桂、湘、鄂岛弧后缘盆地
时期:晋宁运动
时期:澄江运动
洋壳俯冲
江南古陆形成
扬子古板块形成
时期:加里东期
浅海陆棚
板内隆起: 乐山-龙女寺隆起 黔中隆起 边缘隆起 康滇古陆隆起 江南古陆隆起
01
03
02
龙门山边缘受到推挤形成岛链 四川盆地与边缘海部分隔绝,半封闭 海盆,大量蒸发岩 古太平洋板块西北推挤,形成泸州-开江隆起
复理石
X1:龙门山逆冲带还未形成 X2:龙门山逆冲带川西推进,部分出水
时期:三叠纪晚期
四川盆地上升内陆湖盆 须家河组
松潘甘孜边缘海转变为山系 物源
时期:燕山期
滇青藏洋板块北东向俯冲 与华北板块嵌合,祁连山系 太平洋板块北西俯冲
秦岭海槽收缩
时期:海西运动
时期:印支运动早期
滇青藏洋板块最早沿着西秦岭南缘消减带和东昆仑一略阳消减带相继俯冲 海西晚期,沿着怒江消减带活动 康滇古陆内部张性断裂,玄武岩喷发
滇青藏洋板块沿着金沙江深断裂块构造演化
四川盆地三叠纪构造沉积相演化
四川盆地 碳酸盐台地,西北通过龙门山岛链与边缘海部分隔绝 古太平洋板块西北推挤,形成泸州-开江隆起
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早期物源与龙门山的有限隆升——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来 自其 北 东 方 向 和 北部 , 门 山晚 三 叠 世 早 期 隆 升 规 模 有 限 。 龙
关 键 词 : 屑 锆 石 ; A I PMS —b 碎 L — — ;U P ;物 源 ; 塘 子 组 ;晚三 叠 世 ; 门 山 ;四 川 盆 地 西 部 C 小 龙 中 图分 类 号 :5 7 P 9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15 (0 1 O .3 50 10 .5 2 2 1 )20 1 - 9
一
秦 岭 一大 别 造 山 带 混 源 的 ( rg i ta. 9 7 B u ue e 1 ,19 ; r Wes gl t 1 , 0 6) 也 有 学 者 认 为 主 要来 自扬 io e e a. 2 0 , l 子 板块 ( 岳 龙 等 ,0 6 , 有 学 者 认 为 松 潘 一甘 陈 20 ) 还 孜 晚三叠 世 物源 既有 华 北 板 块 、 岭 一大 别 造 山 带 秦 和 扬子 板块 的 , 有 东 昆仑 、 也 柴北 缘 、 连 山 的 ( n 祁 E—
理解 龙 门山作 为扬 子板 块西 缘 和松潘 一 孜地 块之 甘
间 的构造单 元 在晚 三叠 世海 一陆 转化 中 的地位 和作
用, 以及 中 国南 方 晚 三 叠世 上 扬 子 地 区 的古 地 理 格 局 和演 化过 程 。
收 稿 日期 : 0 0 82 2 1 - —3;改 回 日期 : 0 1 10 0 2 1 - -6 0
勘 探 和矿产 普查 工作 。
近年来 对松 潘 一甘孜 晚 三叠 世复理 石 物源 的研
大 别造 山带 和松 潘 一甘 孜 复 理 石 的关 系 , 助 于 有
究 是一 个热 点 , 多 学 者 利 用 各 种 前 沿手 段 取 得 了 众 不少 进展 , 在松 潘 一甘 孜 复 理石 的 主要 物 源 上 还 但 存 在争议 , 学者 认 为 晚 三 叠世 松 潘 一甘 孜 复 理 石 有 主要 来 自大别 超 高压 变质 带 ( 大别 U P带 ) N ee H (i t
四川盆地沉积建造历史
四川盆地沉积建造历史成都理工大学环境水文地质摘要:通过对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过程的初步探究,可确定四川盆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期沉积旋回,其上沉积震旦系到第四系盖层,厚度达6000~12000m。
由此将四川盆地的沉积建造历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发展阶段(Z-T2)、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发展阶段(T32-E2)和晚新生代盆地演化形成(E3-Q)三个大的阶段。
继而又可将其细分成早期台地沉积(Z-S)、中期台地沉积(D-P1)、晚期台地沉积(P1-T32)、晚三叠纪晚期前陆盆地期(T33)、侏罗-白垩纪陆内坳陷盆地期(J-K1)、陆内盆地萎缩期(K2-E2)、盆地形成演化(E3-Q)七个次一级阶段。
关键词:四川盆地沉积建造盆地演化海相陆相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块西北缘,是一个发育于中新生代和具备多方位逆冲推覆构造背景条件下的挤压性构造盆地【1】。
地貌上成一菱形盆地(图1)。
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四周由强烈上升的褶皱带山地环绕,按地理差异可将其分为盆西平原(成都平原)、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盆内资源丰富,尤其是油气、煤、盐类等矿产资源储量巨大,早已引起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在研究和应用中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研究四川盆地无论在地质学或工程应用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在大批地质学家工作的基础上,加上笔者的一些分析认识、归纳总结,本文就四川盆地的沉积建造和演化形成做简单的阐述。
图(1)四川盆地1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发展阶段(Z—T2)1.1早期台地沉积阶段(Z—S)。
1.1.1早震旦世: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纪地层形成了线性褶皱,同时伴生了强烈的同造山期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对地槽转化为地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2】。
早震旦世时,围绕上扬子古陆边缘普遍发育大陆板块张裂、断陷活动,形成各种类型次稳定型建造,包括大陆火山沉积建造、复陆屑建造和火山复陆屑建造。
位于上扬子古陆西缘川滇一带,沿板溪期断陷带进一步发展成南北向地堑式张裂。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纪硫同位素组成与地质成因分析
集轻硫同位素。
表 1 四川 盆地 中 、 三 叠 系硬 石 膏 中硫 同位 素 下 ( 统计表 6 S)
浅海相一
局 限海相一
泻湖 相— 盐湖相一
陆相
的沉积演化过程。本文针对该 区域三叠纪硫 同位素 8 s具有异常高值 并呈现 随时间 由早到 晚逐 渐轻化 的特
点 , 细探讨 导 致这 种情 况 的地 质成 因。 详
2 硫 同位 素组 成 与 沉 积 环 境 的 关 系
l 硫 同位素组成的分布特征
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纪硬石膏的 6 S 异常高和随 值 通过对四川盆地三叠纪采 集的 11 硬石膏 6 8件 S 值对 比发现 , 不同层段硬石膏 8 S 弘 值不同, 相同层段 8 ” 蒸发而逐渐贫化 的特点 , 归结起来可能是以下 因素引起
关键词 : 同位 素; 值 ; 硫 6S 同位素分馏 ; 沉积环境 ; 蒸发岩
中图分 类号 :53 P9 文 献标 识码 : A
引 言
四川 盆地 早 、 中三叠 世是 一 个 以上 升 为 主 的从 海 侵 到海退 有 着多 韵律 结 构特 征 的印 支旋 回 。早 、 中三 叠 世 为海 相碳 酸盐 岩夹 蒸发 岩 及 碎 屑 岩 , 三 叠 世 主要 为 陆 晚 相 碎 屑岩 。整 个 三叠 纪 经历 了 从 广 海 盆 地 相 一 台棚
V0. 3 No 2 12 .
Ap . 0 0 r2 1
文章编号 :6 31 4 (0 0 0 - 3 - 1 7 -5 9 2 1 )20 80 2 5
四川 盆地 海 相 三 叠纪 硫 同位 素 组成 与地质 成 因分析
陈林 容
(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 院, 成都 60 8 ) 10 1
川西坳陷三叠系雷口坡组顶部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_甯蒙
2015年5月第20卷 第3期中国石油勘探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DOI : 10.3969/j.issn.1672-7703.2015.03.004川西坳陷三叠系雷口坡组顶部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甯 濛1 刘 殊2 龚文平1(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发育古风化壳型储层,近期PZ1井在该风化壳层再次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显示雷口坡组具有较大油气潜力,但TS1井的失利又显示了气藏的复杂性。
川西坳陷雷口坡组顶部雷四上亚段具溶孔的颗粒白云岩是主要储层,优质储层以白云岩坪相为基础,后期发生白云岩化成岩改造。
但由于断层及膏岩夹层的干扰,难以根据地震反射结构预测储层。
研究发现,川西坳陷雷口坡组顶部表现出独特的断层相特征:坳陷内发育两个弧形小断层带,表现为强断裂变形白云岩相;断层带后方为断层不发育的完整背斜,表现为弱断裂变形白云岩相;坳陷东坡为揉皱膏岩相。
利用这一特殊的断层相特征,依据地质力学原理,预测两弧形小断层带为刚性、单层厚度较薄的地层,为白云岩坪边缘相带,储层厚度较薄但裂缝发育;断层带后方完整地块为刚性、单层厚度较大的地层,为白云岩坪中心相带,储层厚度大;小断层带东侧的揉皱带为膏岩发育区。
关键词:川西坳陷;三叠系;雷口坡组;地质力学特征;白云岩坪;断层相中图分类号:TE112 文献标识码:APrediction of Dolomit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on Top of Triassic LeikoupoFormation in Chuanxi DepressionNing Meng 1, Liu Shu 2, Gong Wenping 1(1 School of Geosciences of Yangtze University; 2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Sinopec Southwest Oil and Gas Company)Abstract: The weathering crust reservoir developed on the top of Triassic Leikoupo Formation in Chuanxi depression. Recently, a high-yield industrial gas fl ow was acquired from Well PZ1 drilled at this weathering crust, indicating a great oil and gas potential of Leikoupo Formation, but the failure of Well TS1 also shows complexity of the gas reservoir. The grained dolomite with dissolved pores is the main reservoir in the 4th member of Leikoupo Formation in Chuanxi depression. Based on the dolomite fl at, the high-quality reservoir came under dolomite dia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later period. However, thanks to interferences of faults and gypsum in Leikoupo Formation, it is dif fi cult to predict reservoirs by means of seismic re fl ection structure.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top of Leikoupo Formation in Chuanxi depression is characterized with unique fault facies. Two small arc-shaped fault belts developed in the depression, which are dolomite with strong fault deformation facies. The complete anticline with the faults undeveloped was behind the fault belt and in the form of dolomite with weak fault deformation facies. The eastern slope of the depression is crumpled gypsum facies. Based on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and geo-mechanical principles, the two small arc-shaped fault belts are predicted as rigid formations with the single layers being thin and dolomite fl at marginal facies. The layers of reservoir are relatively thin but with development of fractures. The complete block behind the fault belts is the rigid formation with the single layers being thick and dolomite fl at central facies. Thickness of the reservoir is large. The crumpled zone east of the small fault belts is gypsum development zone.Key words: Chuanxi depression, Triassic, Leikoupo Formation, ge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dolomite fl at, fault facies第一作者简介:甯濛(1991-),女,四川德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石油构造。
页岩气成藏过程的阶段划分——以四川盆地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过程为例
天 然 气 工 业Natural Gas Industry第41卷第1期2021年 1月· 83 ·页岩气成藏过程的阶段划分——以四川盆地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过程为例吴建发1 吴 娟2 刘文平1 周 政2 罗 超1 吴 伟1 李小佳2 邓 宾2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摘要: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普遍经历了多旋回构造演化过程,目前对于该区目标层系中页岩气多期活动和富集成藏规律与区域深埋藏—强隆升剥蚀作用过程具有何种相关性的研究相对薄弱。
为此,以该盆地南部长宁页岩气区块西部(以下简称宁西地区)典型井为剖析对象,基于低温热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和盆地热史模拟等综合研究,以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生烃动力学及其压力体系变化特征为载体,研究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新生代隆升与页岩气富集与破坏的耦合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年龄为距今20~40 Ma 、(U —Th )/He 年龄为距今10~20 Ma ,新生代地表剥蚀量为2 000 m ;②五峰组—龙马溪组埋深沉降热史可划分为早志留世—晚三叠世低—中等成熟度、早—中侏罗世高成熟度和晚侏罗世—白垩纪过成熟度3个热演化阶段;③五峰组—龙马溪组方解石包裹体的流体均一温度呈双峰值特征、分别介于120~140 ℃和160~180 ℃,晚期流体盐度变化剧烈表明受到深部、浅表流体混染作用,保存条件被破坏;④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生烃期长时间具有超压特征,晚侏罗世—白垩纪持续深埋藏使其生气速率达到高峰、形成异常高压,但新生代快速抬升剥蚀作用导致超压系统被破坏、现今为常压体系。
结论认为,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过程具有明显的早期高压富集、深埋藏超高压保持、晚期构造隆升调整/破坏的多阶段特征。
关键词:页岩气成藏;多阶段;深埋藏—强隆升;破坏;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宁西地区;四川盆地周缘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21.01.007Stage division of shale gas accumulation process: an example from the Wufeng Formation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gas reservoir in the Ningxi area of the Sichuan BasinWU Jianfa 1, WU Juan 2, LIU Wenping 1, ZHOU Zheng 2, LUO Chao 1, WU Wei 1, LI Xiaojia 2, DENG Bin 2(1. Shale Gas Research Institute , 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 Gasfield Company , Chengdu , Sichuan 610051, China ; 2. State Key Labora -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Chengdu , Sichuan 610059, China )Natural Gas Industry, vol.41, No.1, p.83-92, 1/25/2021.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abstract: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y have generally experienced a multi-cycle tectonic evolution process. At presen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ulti-stage activity and enrichment and accumulation laws of shale gas in the target strata of this area and the re-gional great burial depth-strong uplifting and denudation process is less researched. Taking the typical well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ang-ning Shale Gas Block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Ningxi area)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Cenozoic uplift and the shale gas enrichment and destruction in the Wufeng Formation-Longmaxi Formation of this area with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dynamics of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and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ressure system as the carrier, based on comprehensive studies, such as low-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y, fluid inclusion and basin thermal history simulation.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were obtained. First, apatite fission track ages (AFT) and (U-Th)/He ages are about 20-40 Ma and 10-20 Ma,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e Cenozoic surface denudation is 2000 m. Second, the burial depth and subsidence thermal history of Wufeng Formation-Longmaxi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hermal evolution stages, namely low-moderate maturity in the Early Silurian-Late Triassic, high maturity in the Early-Middle Jurassic, and over maturity in the Late Jurassic-Cretaceous. Third, the fluid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f calcite inclusion in the Wufeng Forma-tion-Longmaxi Formation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peaks in the range of 120-140℃ and 160-180℃, respectively. The fluid salinity varies substantially in the late stage, indicating the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re destroyed due to the hybridization of deep and near-surface fluids. Fourth, the Wufeng Formation-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pressure for a long time in the perio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the gas generation rate reaches the peak to form abnormal pressure due to the continuous great burial depth in the Late Jurassic-Cretaceous. In the Cenozoic, however, the overpressure system is destroyed by fast uplifting and denu-dation, and it is currently a normal pressure system. In conclusion, shale gas accumulation process in the Wufeng Formation-Longmaxi Formation of Ningxi area has obvious multi-stage characteristics, i.e., high-pressure enrichment in the early stage, great burial depth and ultrahigh pressure maintenance, and structure uplifting adjustment/destruction in the later stage.Keywords: Shale gas accumulation; Multi-stage; Great burial depth-strong uplifting; Destroy;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Ningxi area; Periphery of the Sichuan Basin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页岩气气藏工程及采气工艺技术”(编号:2017ZX05037)、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上产300亿立方米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6E-0611)、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晚中—新生代上扬子盆地肢解过程与机制”(编号:2017JQ0025)。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量储量转换规律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量储量转换规律战薇芸1 刘辉1 陈尘1 李海涛1 吴雪峰1 未勇2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摘 要 分析油气资源潜力、预测新增探明储量规模是合理编制储量、产量规划方案、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
根据资源量、储量转换规律可以进一步评价、落实资源升级潜力。
通过研究已升级气藏储量转换规律,分析各项储量计算参数与储量在升级转换中的相关性,明确影响储量升级转换的关键因素并计算转换率。
根据已发现圈闭,利用圈闭钻探成功率、储量计算参数升级转换率测算资源量、储量升级转换率,最终预测新增探明储量规模。
该方法以资源量、储量升级规律为依据,以目前勘探发现为基础,可以较为精确地预测新增储量规模。
研究结果表明:①含气面积是引起储量升级变化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是有效储层厚度、有效孔隙度、含气饱和度等参数;②储量升级中,构造气藏含气面积变化最小,岩性气藏含气面积变化最大,储量丰度变化相对较小;③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从资源量到预测储量转换率43%左右,三级储量转换率介于60%~75%;④根据资源量、储量升级转换率,以可升级圈闭为基础,预测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可新增探明储量约1.8×1012 m3。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资源潜力 转换规律 储量参数 储量升级转换率 新增储量预测DOI: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20.04.005Rules on conversion of natural-gas reserves to resources inmarine carbonate rocks, Sichuan BasinZhan Weiyun1, Liu Hui1, Chen Chen1, Li Haitao1, Wu Xuefeng1, and Wei Yong2(1.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 Gasfield Compan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2. 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 Gasfield Company, Chengdu, Sichuan 610051, China) Abstract: Both analyzing oil and gas resource potential and predicting additional proven reserves are the foundation to reasonably compile reserve and production plans and formulate middle-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upgrading potential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can be evaluated and confirmed further according to conversion rules on resources and reserves.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n these rules of upgraded gas reservoirs, the correlation of upgrading conversion between reserve calculation parameters and reserves was analyzed. Then,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is conversion were clarified, and the conversion rate was calculated. The resource and reserve upgrading conversation rate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discovered traps, combined with the success rate of trap drilling and the upgrading conversion rate of reserve calculation parameters, and eventually the additional proved reserves were predicted. With resource and reserve upgrading rules as the basis and the current exploration discoveries as the foundation, the above ways can predict the additional reserves more accurately. Results show that, (1) gas-bearing area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reserve upgrading, followed by effective reservoir thickness, porosity, and gas saturation; (2) for reserve upgrading, the gas-bearing area variation of structural reservoirs is the smallest and that of lithologic ones is the largest. And the reserve abundance varies less;(3) the conversion rate of predicted reserves from the resources in marine carbonate rocks of Sichuan Basin is about 43%, and the con-version rate of 3P reserves ranges from 60% to 75%; and (4) based on the upgradable traps, it is predicted according to the resource and the reserve upgrading conversion rate that the additional proved reserves in these carbonate rocks is about 1.8×1012 m3. Keywords: Sichuan Basin; Marine carbonate rock; Resource potential; Conversion rule; Reserve parameter; Reserve upgrading con-version rate; Prediction of additional reserves.基金项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项目“四川盆地天然气发展战略—资源储量产量转化规律及增长趋势预测研究”(编号:20190310-03)。
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古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含水系统的划分
四川盆地早 -中三叠世古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含水系统的划分摘要:四川盆地的富钾卤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赋存于早中三叠世嘉陵江期-雷口坡期的储集层中。
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实测地质资料及研究成果,通过四川盆地的演化、沉积相特征的分析,结合古水文地质分析的方法,对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的含水系统进行了古水文地质的分期与分区。
研究认为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富钾卤水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四个水文地质时期,沉积作用、淋滤作用、埋藏-构造作用以及构造-(埋藏-淋滤)作用水文地质期;含水系统的演化在空间上又因地壳运动而有所差异性,在空间上分为龙门山断裂-龙门山前断裂褶皱带、龙门山前断裂褶皱带-华蓥山以及华蓥山-明月峡一带及蜀南地区三个区域。
关键词:四川盆地富钾卤水早-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古水文地质期引言本文所称的四川盆地是指四川盆地现今中生界残留范围中属四川省管辖的范围。
四川盆地是我国海相钾盐最具有勘探开发远景的重点靶区之一。
我国钾资源稀缺,是钾肥的进口大国,对国内钾资源的勘查和开发迫切需要取得突破。
富钾卤水是四川盆地最主要的液态钾盐,富钾卤水被认为是多来源、多成因的深层地下水,具有沉积变质与固态钾盐溶滤的复合成因(林耀庭等,1994,2001,2002,2004)。
早中三叠纪时,原始海水受强烈的蒸发作用而浓缩成盐,在多个层段中沉积了岩盐、石膏、杂卤石等蒸发岩矿物,古海水中的K+也随矿化度增高而增高,逐渐浓缩形成沉积成因水赋存于早中三叠世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在漫长的地史进程中(龚大兴,2016),经历了渗透水的交替以及沉积成因被挤出与围岩发生水岩作用而变质形成了混合型卤水(李亚文等,1998;林传律等,1994;徐国盛等,2012;张成江等,2012),同时也与二叠纪东吴运动玄武岩喷发、绿豆岩以及深部流体活动有关(张成江等,2012)。
陈科贵等(2014)认为,富钾卤水是在压实作用下,由坳陷中心向坳陷边缘聚集形成。
而关于富钾卤水的储集,多受控于构造,如川西平落坝的富钾卤水受龙门山泥岩推覆构造影响,宣汉黄金口川25井富钾卤水受控于华蓥山、铜锣峡及明月峡等背斜(商朋强,2011)。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四川省盐源矿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
四川省盐源矿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发表时间:2020-12-11T06:22:00.73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23期作者:何曼如[导读] 对盐源矿区晚三叠世松桂期和白土田期岩相古地理进行了分析,松桂期的沉积相为无障壁型滨海相的海滩沉积,其中又分为近滨-滨外砂泥混合浅滩、前滨-近滨沿岸砂坝-砂泥质浅滩-碳酸盐台地、前滨-近滨沿岸砂坝-砂泥质浅滩-近滨-滨外砂泥混合浅滩等3个相区;白土田期的古地理格局为一滨于康滇古陆前缘的、几何形态较复杂的三角洲,其中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相区。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地质测量队四川 610072摘要:对盐源矿区晚三叠世松桂期和白土田期岩相古地理进行了分析,松桂期的沉积相为无障壁型滨海相的海滩沉积,其中又分为近滨-滨外砂泥混合浅滩、前滨-近滨沿岸砂坝-砂泥质浅滩-碳酸盐台地、前滨-近滨沿岸砂坝-砂泥质浅滩-近滨-滨外砂泥混合浅滩等3个相区;白土田期的古地理格局为一滨于康滇古陆前缘的、几何形态较复杂的三角洲,其中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相区。
关键词:四川省;盐源矿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一、前言盐源矿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1°03′22″~101°44′45″、北纬27°15′06″~28°16′47″。
行政区划隶属凉山州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所辖。
北起木里县牦牛坪~乔瓦镇一线,南与攀枝花煤田相邻,西为川滇省界,东至雅砻江,南北长约110km,东西宽14~71km,面积约5300km2。
2020年以后仅有2对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21万t可继续维持生产,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矿区预测资源量较为丰富(51781万t)[1],因此对矿区进行岩相古地理研究对研究该区聚煤规律,科学预测矿区煤炭资源潜力都具有指导意义。
二、岩相古地理格局本次由于资料所限,对盐源矿区岩相古地理分析研究,主要是依据前人资料[2],并结合资料分布区内的综合柱状和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研究,宏观上对盐源矿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进行分析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 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 1成 四川 成都 60 5 ; 10 9
2 中 国石 油 勘 7 0 2 ) 30 0
摘要 : 过 对 上 三 叠统 马 鞍 塘 组 及 其 生 物礁 的分 布 特 征 、 相 特 征 、 生 物 特 征 和 物 源 区等 的 研 究 , 为 上 三叠 统 海 相 碳 通 岩 古 认
The La e Tr a sc t a sto r m a i e c r o a e r c o t i s i r n ii n f o m r n a b n t o k t ca tc n t e we t r c a sn l si s i h s e n Sihu n Ba i
LuS ue Y n o g n , ih n ,u i, h nY n i h gn , agR nj WuX c u S nWe C e a g u
(.ttKyLbrtyo ia dGsRs vi Go g n xli tn C eg uU irt e n l y C eg u S ha 1S e e aoa r Ol n a e r r el yadEpoai ,hnd n e i o Tc oo ,hnd ,i un a o f eo o to v syf h g c 605 ,h a 2P t C i e ac i e eoem Epoai 109 C i ; . eo hn Rs r I t Pt l xl t n& D vl m n—o h e , nh uG nu7 (2 , i ) n r a e h mt ̄ o f r u r o e o et a ws L zo ,as 3 0 C n ep N ta  ̄ ha
酸盐岩一碎屑岩的转换过程 约束 了马鞍塘组生物礁 的发 育范 围和 绝灭 时 间。川西海 相碎 屑岩 物源 主要来 自北 面的秦岭
地 区 , 时 间上 从 卡 尼 期 开 始 到 结束 经 历 从 无 到 有 , 少 到 多的碎 屑 注 入 过 程 , 空 间上 经 历 了从 北 向南 的 扩 展 过 程 。 揭 在 从 在 示 出龙 门 山造 山带 的形 成 与崛 起 具 有 从 北 到 南 的递 进 过 程 , 受控 于 秦 岭 造 山带 的 形 成 和 演 化 。 这 个 转 变 过 程 是 四川 叠 并
Absr c : s d n td o h fa u e o iti u in, i o a i s n l e no o y o h p r Tra sc ta t Ba e o su y ft e e t r s f d srb t o l h f ce a d paa o t lg f t e Up e i s i t Ma n a g F a d isbih r a l a h i r v n e c t i a rs g e t h tt e d srb t n a e n x a tn m. n t o e m swel st erp o e in e,h sp pe u g sst a h iti u i r aa d e - o t ci n o h ih r n t e Ma n a g Fm. e c n r l d b h a eTra sc ta iin fo ma i ec r o a e i t ft e bo e msi h a tn n o b o tol y t e L t i si r nsto r m rn a b n ts e
合盆地构造演化的一个关键点 , 它约束 了马鞍塘 组海相烃源岩 的发育和生物礁发 育序列。近川 中地 区地腹 中可能有马鞍
塘 组 高 能礁 体 发 育 , 得 油 气勘 探 关 注 。 值 关键 词 : 鞍 塘 组 ; 相 沉 积 转换 ; 物礁 ; 气勘 探 ; 三 叠 世 ; 马 海 生 油 晚 四川 盆地 西部 中 图分 类 号 :E 2 . T l13 文 献 标 识码 : A
天 气北
第3 0卷 第 5期
0 L& G SG O O Y I A E L G 20 0 9年 1 O月 文章 编 号 :2 3— 9 5 2 0 )5— 56—1 05 9 8 (0 9 0 0 5 0
四 川 盆 地 西 部 晚 三 叠 世 海 相 碳 酸 盐 岩 一
碎 屑 岩 的 转 换 过 程
t rnec a tc . e ca tc ft rn taa i se ihu n Ba i r il o r e rm h rh o ma i lsis Th lsiso hema i e sr t n we tr S c a sn we e man y s u c d fo t enot — n
n rh t o h. ti n c td t a hef r t n a d upi i fLo g n M o n an i r g e sv o e sfo o t o s ut I s idiae h tt o ma i n l ngo n me u ti sa p o si epr c s m o t f r r
enQni ra T ecat n u b g nn h a inicesd i a o n porsi l a dsra o r i na . h l i ip t ei igi teC r a n r e m u t rges e n pedf m l e sc n n n a n vy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