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_观大国崛起日本篇有感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_观大国崛起日本篇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cf79cc1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4.png)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_观大国崛起日本篇有感《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介绍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美国、德国、英国、日本这八个在近代世界发展历史中举足轻重的国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1一部《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掀开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迅速崛起的神秘面纱,也掀开了我对日本这个岛国的探索之帷幕。
我承认我对日本的认知不够全面,甚至对其存在着偏激的看法,那是因为我看过《东京审判》,看过《南京大屠杀》,看过《金陵十三钗》、《小兵张嘎》、《抗日华军》等等一系列日军侵华的影片,不断闪现在脑海的残忍画面激起了我的爱国之心,虽说还不到想对其盲目报复的程度,但打心底里我是鄙夷和怨恨他们的。
我相信,即使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的今天,仍有很多国人是瞧不起甚至厌恶日本的,尤其是当他们否认在华犯下的滔天大罪的事实时,必将会引起我国人民的一片哗然和国人对其的谴责。
我们确实不能也不应该容忍犯了错的人仍不知悔改,却还在事实面前狡辩。
然而,日本这个面积不及我国二十六分之一,人口不及我国十分之一的岛国,经济实力却如此强大,工业化程度如此之高,那他们就必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日本,1853年的“黑船事件”震荡了整个日本社会,虽说日本因此被迫打开了国门,但开明的日本人民却从中看到了新的希望,几乎是以欢迎的姿态迎接“侵略者”,最终使日本的一批有识之士崛起,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明治政府,走进了传奇而又令人钦佩的明治维新时期。
但我们遭到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时,我国清政府仍夜郎自大,民众也尚未觉醒,仍一昧依赖“天朝”,终于得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可即便如此,我国清政府仍在睡梦中惶恐,为一己之利牺牲了千千万万个爱国将士,向侵略者妥协,最终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明治维新时期的代表人物大久保利通,涩泽荣一,伊藤博文,木户孝允还有提出“脱亚入欧”的日本著名教育家福泽渝吉很是让我敬佩。
观看大国崛起之日本之后的感受
![观看大国崛起之日本之后的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616be9e16294dd88d0d26bc7.png)
通过观看《大国崛起》,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发达国家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意识到了一个民族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应该具有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也清醒地发现了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缺点和历史经验的不足。
下面我将从我们有特殊情结的日本着手,谈一些自己的理解。
从历史上看,大和民族是一个崇尚强者,善于学习的民族。
中国作为曾经的经济和文化的第一大国,中日交流从古即有,在唐朝达到鼎盛,特别是留学生的交流,直接导致文化意识的传播,他们学习我们的先进文化、经济、政治制度,从而来发展自己。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随着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日本意识到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衰落。
在1853年美国黑船武力迫使日本开国时,日本人很实际的投身于西方的怀抱。
敞开国门,使日本能够和当时西方先进的国家有了充分的接触和交流,也使日本深切懂得只有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才能救国的道理。
首先是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接着日本在1871年也派遣使节出使欧美各国。
那些使节团成员对西方的文物制度吃惊和对西方的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陶醉,让他们下定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一系列文物制度,要使日本和西方一样强大。
这些使节团的成员后来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力量,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教育方面发展近代义务教育,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这种大范围的教育给日本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派留学生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缩短与西方列强国家的距离。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划时代的资阶改革运动,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从现实角度分析,日本在不断的模仿中找到了合适的路径。
日本从原来的完全西化逐步转向到保留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记录片中有一段说到,日本人在模仿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时,也时时不忘自己的文化传统,宏扬民族精神:“西服流行的时候,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酒吧多起来的时候,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
日本明治维新大国崛起观后感(新版)
![日本明治维新大国崛起观后感(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9bafc7376baf1ffd4fad52.png)
日本明治维新大国崛起观后感《大国崛起》是一部近代全球的发展史,它以历史和全球的视野解读了15世纪以来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崛起》充斥着美化殖民主义的言辞,对殖民人物往往赞赏有加。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日本明治维新大国崛起观后感”,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日本明治维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我看了《大国崛起》这个节目,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历史大幕的,居然是偏居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当时浩瀚的海洋阻隔了人类的联系,正是利用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个据点,葡萄牙的香料交易量从22万英镑迅速上升到230万英磅,成为当时海上贸易的第一强国。
但是,像湖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葡萄牙和西班牙因此最终走向了衰落。
从《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爱国片中,我发现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国土面积的大小以及人口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
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竟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一位名叫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这种方法让荷兰的渔业有了很强的竞争力。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就可以保存一年多时间。
那时候没有水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
荷兰渔民的一把小刀,将一种从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有的资本,太了不起了。
就像发明一刀就能取出鲱鱼肠子的方法来打败对手一样,荷兰打败英格兰是从设计一种造价更加低廉的船只开妈的。
荷兰依靠低廉的运费,优质诚信的服务,刻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我发现,同样是征服,也有方式上的判别。
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地财富掠夺,荷兰则是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
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给我们留下很多思考。
《日本大国崛起》读后感
![《日本大国崛起》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9ff59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4.png)
《日本大国崛起》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日本大国崛起》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日本大国崛起》读后感篇1在观看了《大国崛起》这部关于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的大型纪录片,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中日都是闭关锁国的,但是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还是无法相比的,尽管中国已经是帝国的末期,清末统治者的中国的政治已经腐朽。
明治维新之后到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依然是勒紧裤腰带的经济小国。
当时已经极为贫困的中国,为北洋舰队购置的大吨位军舰也远比日本多,军舰的质量也比日本好。
日本为了建立现代化海军,天皇带领全国民众“捐款”购置战舰。
走正常发展道路的国家有很多,但是谁也没有做到经济的腾飞,国家的崛起。
这里的答案还得从日本民族最酷爱的战争中去寻找。
日本的第一个起飞,是甲午战争之后依靠中国赔款的起飞。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三亿两白银!三亿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是日本当时全国的4年的总收入。
正是这笔对当时日本来说犹如天文数字的巨大资金,使日本一跃崛起,海军陆军全面改观。
你想想,假如凭甲午海战时的装备水平,如何能在10年之后对俄国发动战争?对俄国战争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
战胜俄国之后,日本在东北又开始了大规模掠夺。
这些被掠夺的资源、劳工以及不计其数的其它财富,更是无法用数字来具体衡量的。
我想请同学们记住,从1904年的日俄战争到1930年的9?18事变,只有短短26年时间,到1937年全面侵华,也只有短短33年时间。
而从1894年的甲午海战到1937年中日战争,最长也是43年。
如此短促的时间里,日本人在做什么?他们在发展经济么?绝对不是。
日本人在连续大战,在全力以赴的准备更大的战争。
那么,战争的经费资源从哪里来的?掠夺!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掠夺!的确,人类世界是强权本质。
只有自己变成强者,才能找回历史的真理。
观《大国崛起之日本》有感
![观《大国崛起之日本》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b9202b8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7.png)
观《大国崛起之日本》有感第一篇:观《大国崛起之日本》有感观《大国崛起之日本》有感谈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启示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中只是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
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危险。
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题记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两国很早就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友好交往。
古代时期,作为中国附属国的日本深受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习俗的影响。
直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这个原本自称“中国学生”的弹丸之国对“中国老师”还带有一点敬畏。
可是在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空虚,军事国防软弱的情况下,一向自称天朝上国的古中国在现代文明的坚船利炮下也只能俯首就擒,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惨败及签署的《马关条约》是中国进一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国家。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添加了浓厚的一笔,甚至可以说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讳莫如深的历史。
然而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中只是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危险,我们要铭记历史教训,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纵观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史,从古代中国附属国的身份到近代独立出中国的影响,再到现代中日成为战略互惠关系上竞争对手的身份转变,反映出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
尤其是近代日本,在遭到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入侵,受到西方列强经济的染指,而进行过反列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其国内的有识之士发动倒幕运动,推行明治维新,独立出中华文明,走西化道路,并迅速成为一战中亚洲第一强国使亚洲各国都为之一震。
这是日本的第一次崛起。
据资料统计,二战中,日本国民财富的45%以上毁于战火,40%的城市建筑成为瓦砾,失业和半失业人数达到1300万,失掉家园和流离失所者达3000万。
以战前1935年日本工矿业生产水平的100%计算,1946年下降到28%,工业设备90%被闲置,生产资料的生产仅为10%,消费资料的生产为30%,农产品1945年仅及1937年的一半左右。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通用8篇)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3541e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7.png)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篇1纵览历史上几个大国崛起的经历,它们无一不是从发展经济开始,一步步向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致富的方向前进。
这里面,无论是早起西班牙葡萄牙的重商主义,还是后来的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国际上的贸易往来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提到国际贸易,我想,这其中不仅仅涉及商业,也同样涉及政治活动。
二者的影响兼而有之,在日本的崛起历程中亦如此。
日本的发展总让人充满疑惑,同在亚洲,同样是人口大国,同样的人种和极度相似的传统文化,为何中国与日本今天仍在许多方面相差甚远。
作为外交学专业的学生,我曾看到一位著名的日本政治学者这样总结:世界霸主地位的轮换,从英国,到和它合作的美国,也将从美国,到和它合作的日本。
历史上,凡对抗者衰亡,合作者才能发展。
这种理论很具有争议,但回想二战结束后的历史,美国对日本,从打压到扶持,却是实在见证了一个经济体的腾飞。
这个奇迹的产生,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是国际政治—世界的主要力量格局互相角力的结果,但果真如此吗?《大国崛起》给了我其它不能忽视的答案。
日本的崛起之路从明治时代开始。
向西方学习以强壮自己的理论便突破了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腐朽思想。
学什么?学的是经济制度和先进的生产力。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要素的周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普及,社会的富足,几个决定性的力量如先驱的马车带动日本走上大国之路。
我想,这因该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一个国家发展的稳定路线。
《贸易战争》中早期的大国那种以掠夺和“倒买倒卖”为主的重商主义的贸易方式能给予一个国家一段时期的繁荣,但终无法长久地保持其鼎盛。
其后日本经历的军国主义时代,在我看来,和这种重商主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掠夺甚至压迫加之以武力的威胁,无异于世界的强盗。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930020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6.png)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了各自的崛起和衰落。
其中,日本作为一个小国家,却以其出色的经济表现和全球化的影响力,成功地实现了大国崛起。
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对日本的崛起有着深深的观后感。
首先,日本的崛起是建立在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之上的。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资源稀缺,地理位置又不具有优势,但这并没有阻挡日本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投资于教育、科技和研发等领域,培养出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人才和创新型企业。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得日本从一个战后废墟上崛起,成为今天拥有优秀科技和制造业的发达国家。
其次,日本的崛起也与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有关。
日本人民对于细节的追求和严格的职业道德,使得日本产品以其高质量和卓越的工艺赢得了全球认可。
此外,日本人的谦逊、团队合作和对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也使得日本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这些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不仅使得日本取得了经济上的崛起,更为日本人民带来了高品质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崛起并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日本在政治、文化和软实力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崛起。
日本积极扮演着国际舞台上的角色,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推动着全球事务的发展。
同时,日本的アニメ、游戏、电影等文化产品也深受全球年轻人的喜爱,进一步扩大了日本的影响力。
然而,日本的崛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经济上,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此外,日本仍然面临一些与邻国的历史和领土争端,这些问题对于日本国内的政治稳定和国际关系都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对日本的大国崛起有着深深的观后感。
日本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成功地实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崛起,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发达国家。
然而,日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只有通过持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保持其崛起的势头。
希望日本能够继续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观后感:大国崛起 日本
![观后感:大国崛起 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74eecb97dd88d0d233d46a0c.png)
日本:从废墟中走出的强国——观《大国崛起之日本》有感对于日本,或许很多热血的中国青年都会想起中国被其欺压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历史。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日本人都是抱着一种敌视的态度,“抵制日货”的口号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小受到“抗日”思想的影响,我对日本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是有些排斥的,当然也就不太了解。
《大国崛起》日本篇让我对日本这个弹丸小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看到了日本强大的原因。
日本,我们的邻居,在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告投降,被迫打开国门,受到极大的屈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经济又受到严重的破坏。
日本作为一个二战后的战败国,能在短短的20余年间迅速的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直逼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美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也将自己带出了战败国的深渊,树立了强大的国际地位。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个从废墟中走过来的战败国能有如此的经济成就呢?为何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中国会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我带着疑问在纪录片中寻找答案……首先,日本重视科技教育、善于学习创新,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纪录片中的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在美国将军佩里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自己国门期间的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理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
日本人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872年,日本的第一条铁路由英国人建成。
七年之后,日本人开始自己设计和修建铁路。
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出现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之间,它的行车时速是普通铁路的三倍,日本人把它叫做“新干线”。
与新干线一起延伸的,还有一大批在战后借鉴了欧美企业制度成长起来的将触角伸展到全世界的跨国公司。
日本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以至超越他国。
在传统文化方面,我发现中国人对于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重视,反而是日本人积极地吸取中我们文化中的精华。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e6e9fd7c8d376eeaeaa3180.png)
篇一: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大国的崛起—日 日本,我们的邻居,经济比我们发达的一个小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的一个国土面积小的岛国,国内资源贫乏,能源和矿产资源等主要依赖国外进口。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告投降,被迫打开国门,受到极大的屈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经济又受到严重的破坏。日本作为一个2战后的战败国,能在短短的20余年间迅速的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直逼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美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将日本带出了战败国的深渊中,树立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为日本再度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个从废墟中走过来的战败国能有如此的经济成就呢?首先,日本重视科技教育、善于学习创新,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日本人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在美国将军佩里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自己国门期间的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理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他们的举动让佩理非常惊讶,佩理在日记中写道:“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日本一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这两个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人虽然最终还是 名叫涩泽荣一的年轻人获得了一次前往欧洲的机会,在1827年参加了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并在周边各国都访问参观,颇受启发,带回给国家全新的思想,并在之后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日本在1871年也派遣使节出使欧美各国。那些使节团成员对西方的文物制度吃惊和对西方的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陶醉,让他们下定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一系列文物制度,要使日本和西方一样强大。这些使节团的成员后来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力量,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教育方面发展近代义务教育,此外亦选派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e99de97b307e87100f6968e.png)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对于日本,或许很多热血的中国青年都会想起中国被其欺压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历史,为何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中国会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日本在近现代的迅速崛起,每每让人刮目相看。
其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以及井然有序的社会环境,与其说是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然,不如说是民族精神催生的结果。
日本,这个国人动辄“小日本”的国家,在短短一百年多年间,由一个同样闭关锁国被人欺凌的岛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他又有怎样的发家秘籍呢。
早在17世纪时,日本就已开始摈弃中国,开始寻找新的老师,当时的海上强国荷兰开始和日本通商,兰学开始风靡一时。
十九世纪中期,美国人迫使日本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随后日本岩仓使节团出使欧洲,为日本带来大量新的思想,他们开始全盘西化。
在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几代人的努力下,终于成为迅速崛起的经济强国。
日本兴衰的故事,留下了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
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强大的根本因素。
这是这部影片给我的启示。
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培养目标、质量、办学模式等,但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可改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其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教育可促进科技发展,使科学技术及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育可改变人的收入分配。
因此,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的与改革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日本,原先比欧美国家落后,现在不但赶上,而且还超过了欧美国家,连续十多年来一直保持是最大的债权国,其原因就是日本注重国民的文化教育,使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得到了遵重,消除了对抗,使人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携手向前,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大踏步前进。
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大国崛起日本篇观后感4篇 .doc
![大国崛起日本篇观后感4篇 .doc](https://img.taocdn.com/s3/m/96c08d0a27d3240c8547ef20.png)
大国崛起日本篇观后感4篇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
近现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史沧桑之歌。
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们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历史之风陆续吹遍了西欧一些国家,让它们在历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而处在清末的东方之国,却将这股风拒之于窗外,最终被无情的历史之鞭抽打的遍体鳞伤,一边呻吟,一边在时代的后头慢慢地踱动。
而这种拒人于门外的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极端思想造成的。
封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狂傲自大、小农意识等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使他们在落后与先进的泥淖中苦苦挣扎,不知究竟走向何方。
这些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们闭关自守、以土地为中心的非商品意识,从而遏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牵制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均落在了时代的后头。
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
其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国家的兴盛,思想文化上必须有一个突破,一个较前面历史的新的突破。
而无论这种突破是彻底的,还是不彻底的;是以先人的思想为基础的,还是承接未来的,都可以从思想层面上为一个国家的变革垫下厚实的基础。
思想文化不仅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面结合大国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具体谈谈这些联系。
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文化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往的政治体制必然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陈旧的政治体制日益暴露它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历史的前进。
此时,新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文化往往会深入人心,促进人们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的勇气与决心。
17世纪上半叶,英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已不再适应新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阻碍了英国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合集五篇)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ab9c1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a.png)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合集五篇)第一篇: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日本,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小国,为何可以将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中国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首先,日本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民族。
历史上,日本曾为中华文明所折服,从我们中国的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吸收了中国的大量文化成果。
而在150年前,那时的日本和中国一样,已经度过了两百多年闭关锁国的时光。
但当美国人的黑船压境时,日本很快就意识到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日益衰落,只有敞开国门,才能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所以日本人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美国将军佩理的要求。
其次是,日本人懂得改革和创新。
1871年,日本政府派出了100余人的考察团,赴欧美进行了历时22个月的考察访问,对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司法机构、教育体系等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
西方取“经”后,日本开始了深层次、全方位的自我革新,很快走上了发达的资本主义道路。
还有就是日本人不忘本。
在与西方文化融合的时候,日本人没有抛弃优良的文化传统。
日本在打开国门以后,曾经一度毫无例外地照搬西方的模式,但当他们意识到民族文化不能丢弃的时候,他们就把他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载入宪法,让它保存下来,成为国民的精神的享受品。
正如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先生所说的那样: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因为什么,因为它每一片里头都含有外来文化影响和它日本文化非常重要成分的一种结合、融合。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对自己的文化遗产则是不予重视,任由别人掠夺也不动于衷,而且还有崇洋媚外的思想。
中国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学会从日本的发展史中获得重要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吸收日本发展模式中的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大国崛起日本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大国崛起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aed7fb2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9.png)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大国崛起日本大国崛起日本篇(一):大国崛起观后感15世纪(中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
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大国崛起》观后感近段时间,我看完了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纪录片,名字叫做《大国崛起》。
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历史,原来是这么充满趣味!这么深奥奇妙!《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
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
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
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是这里产生的。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
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国》,这里面谈到了中国唐宋的强盛时期,它是这样描述的:“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很多的福利设施;一千多年前欧洲很乱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b5eaf01bd64783e08122b21.png)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最近中央二套播出《大国崛起》的电视记录片,引起了社会的大众的关注,并又重播了一面。
本人也有看了两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观后感与大家一起共享一下:在我国目前经济飞速发展的不要忘记了历史。
中国自古认为唯有我天朝第一,博大精深,而忽视了周边国家的发展,周边国家的崛起,连小小日本鬼子也来侵列我们。
应该去反思一下,为什么他们会崛起呢?象日本凭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崛起呢?在日本属于资源匮乏的小岛国,经历了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从战败国的阴影走出来,在经济上也是走在前列的。
而我们国家建国到现在也有了五十多年了,为什么还没有走上崛起之路呢?速度为什么那么慢呢?应该值得我们反思。
当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外都在称赞中国取得举世曙目的成绩。
特别是2002年以来,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体制变革,在很多领域放开,政府转变的职能,并成服务型的政府;也特别关注民生,如总理亲切接近了农民工等等!总之,我个人认为,一个国家要立于世界不败之林,首先要“强身”,就是要有强有力的法制来保证,经常也听到,有法不依的事件,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摆不开认情关系,滋生腐败,国家对于有法不依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因为不公正会引起社会的一系列问题。
国家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是好,但是到下面为什么并变样呢?篇二: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央视二台正在播放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关注。
我个人认为这是今年央视最有震撼力的电视片。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 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 世界性大国” ,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 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3000字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1b4486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8.png)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3000字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题记看过《大国崛起》使我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真正的了解。
这部片子是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在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9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
但不免让我想起了中国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后。
从1500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一个接一个的出场,引领了欧洲作为全球顶尖的新时代。
五百年前航海技术的提高人类终于有了一种真正的世界观。
先后出现了殖民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国家都有着早期大国的相同的特点,靠掠夺别的国家的资源,充实国力兵力,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国家和人民的消费消耗是无限的,没办法发展本国经济的特色,终于在无限的消费中保持不住强国的地位。
这让我们明白了靠掠夺只能是暂时的强大,最关键的是要能发展自己国家特色的经济,才能站稳世界强国。
在这本书中,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还是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为海洋霸主,或是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
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条件。
而面积只有两个北京大的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证券交易所,建立银行信用体系的国家。
正是这种经济体制的创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经济,也使面积这么小的国家脱颖成为当时世界性强国。
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使其成为当年的“日不落帝国”。
这无疑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强占先机,才能立于强国之列。
但是,当世界上的国家一个接一个的崛起时,当时的清政府却依旧落后。
明朝时期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
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看了这些,我想我不说同学们也知道为什么中国现在比别的国家落后。
而英国、荷兰等国家是那样的强大。
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比较迟。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29b6632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5.png)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近日推出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强烈反响。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1在我的印象里,管理学就是用来管理班级、企业、国家的一门学科。
从没有想过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发展也离不开管理学。
日本是一个面积只有27外平方公里的小国,但它更是一个经济排行世界第二的强国。
日本的繁荣强大不得不让人重视管理学的重要性。
1853年的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然而它经过了200多年的闭关锁国只透过长崎这一通商口岸与外界联系,最终被美国的佩里用武力打开了大门。
但出人意料的是日本国民并没有对此深恶痛绝,反而以欢迎的态度迎接佩里的登陆并虚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他们的这种求学精神让我吃惊但又觉得合情合理,如果当年的中国也有如此意识又何愁不强大呢。
可见日本的崛起不是没有道理的。
1871年,日本高层组织了一个以岩仓为首的使节团从横滨出发前往欧克里,沿途考察了12个国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文化等,为本国的发展带给模版。
始闻岩仓使节团,我不禁想到了当年的郑和下西洋。
当年郑和带着超多金银珠宝、丝绸布匹,一路西行。
他向沿海诸国宣扬了我们做为天朝上国的繁荣强大,但并没有借鉴、学习他国的文化和先进技术。
中国领先日本远航,却没有他们的远大意识,反而在“固若金汤”的城墙内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我不由叹息,继而又感到一个好的管理理念对一个国家的崛起真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历史的见证下,我们明白人才在国家的崛起中至关重要。
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出现了超多的人才,如涩泽龙一、大久保利通等。
他们为推动日本的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虽然在任职期间做出过错误决策,但他们的贡献不可忽视。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日本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战后最初几年,日本国民要靠各国的资助才能维持温饱。
然而才过20多年,日本就实现了经济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
如今日本早已跻身世界大国之列,经济更是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国家,仅次于美国。
大国崛起日本百年维新观后感
![大国崛起日本百年维新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b9a51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6.png)
大国崛起日本百年维新观后感大国崛起:日本百年维新观后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日本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转变。
从19世纪末开始的明治维新到现在,日本已经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国。
对于日本的百年维新,我有着深深的观后感。
首先,日本百年维新的成功,来源于其勇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直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受到了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然而,当时的日本领导层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决定向西方学习,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教育体制等。
正是这种勇于改变和学习的精神,使得日本能够迅速崛起,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现代化。
其次,日本百年维新的成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奋斗和努力。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内部存在着种种不平等和封建制度,人民权益受到了严重的剥夺。
然而,维新派决心改变这一现状,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废除藩制、进行土地改革、建立近代化的教育体系等。
这一系列的改革不仅使得日本人民享有了更多的权益,更使得整个国家的力量得以集中,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另外,日本百年维新的成功,得益于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扩大外交影响力的决策。
随着国家力量的增强,日本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舞台。
日本积极参与世界贸易,推动着本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日本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员,提升了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日本百年维新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的迅猛发展,曾经引起过一些国家的忧虑。
同时,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成为了日本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日本百年维新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变革。
它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日本人民的奋斗和智慧。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日本而言,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更加注重和平发展,增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的进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日本百年维新所追求的目标,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观后感]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10篇
![[观后感]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6604da19e8b8f67d1cb917.png)
[观后感]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10篇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一):日本并不是我喜欢的国度,也许是民族的历史情愫的作用,但与我国大部分青年人不一样的是,我也不喜欢日本的文化,比如它的电影、漫画、音乐等,甚至反感;但对日本产品,我的观念一向在更新,年少轻狂的我在初高中曾发起过抵制日货的宣传,然而我成长中发现,家里使用的数码产品却大多是日本货,然而我对日本产品没有过兴奋,更多的只是感叹,因为对于日本科技我始终存在着许多不解。
中国当局对于中日关系的描述往往有两句:其一曰”一衣带水”,其二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两个说法倒也恰当。
第一句话讲的是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容易交流并相互影响。
第二句话好处就比较复杂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日本能够说是从中国获益最多的国家却同时也是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
在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实行的大化革新,其实基本上就是对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全面复制,甚至日本文字所谓的平假名片假名其实也是来自中国的汉字。
不夸张地说,若没有中华经济文化的影响,日本人生活在蛮荒蒙昧时代的日子必然会更加漫长而黑暗。
而在近代历史上,从1895年到1945年整整50年的时光里:甲午海战割台湾、八国联军主力烧北京、九一八割满洲、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日本,这个从中国获益无数的国家反过来主导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史。
所有当日中国对日的民族主义仇恨都基于这样一个令人痛苦的看法:日本,如同中国母亲无私喂养了千年的一条白眼狼,在中国母亲年老体弱的时候却反过来一口口地无情啃噬欺凌!但是,在这背后,当然还有一个不那么冠冕堂皇的原因:日本这个中国老师千年来的小学生,中国老大边上年年上表进贡的小弟弟。
不仅仅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在军事上压倒了中国,在经济上也作为全球第二高高地俯视着发展中的中国。
所以能够说中国人对于日本的感情,既有对日本侵华这一”前事”的仇恨痛苦,也有对日本重新崛起这一”今事”的嫉妒难堪。
中国当今各大论坛言论中对日本的仇恨和嫉妒情绪已然如排山倒海之势,可冷静思考之余,对日本的”爱”又不得不在每一个理性思考的国人的脑海里浮现并以矛盾的方式翻腾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欣赏完《大国崛起之日本》这部记录片,深深的为这个国家崛起的故事而震撼!日本这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它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扬长避短,不停地完善自己。
特别是在看了日本的百年维新,感想颇深,为日本这样一个小岛民族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惊叹!我认为,从日本崛起的过程中,以下几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一)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二)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宏扬民族精神;(三)注重教育,培养人才;(四)追求至善、精益求精。
(一)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日本从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医学,佛学,茶道等等,吸收了中国的大量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
在1853年,当时美国海军将军佩理强迫日本开港通商,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
尽管当时日本国内对选择开国还是开战有过争论,但最后还是做了很实际的考虑,他们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
因为日本意识到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日益衰落,只有敞开国门,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走上强国之路。
而今,日本已然一个世界强国,但它的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却从未停止过,它的国民支柱企业三菱公司,丰田公司,松下公司等,都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然后再不断地尝试和创新,现在都成为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
(二)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宏扬民族精神。
记录片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西服流行的时候,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酒吧多起来的时候,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
”邱吉尔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伦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可见,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主宰一个民族的指挥棒,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日本在打开国门以后,曾经一度照搬西方模式,甚至让国民与西方人士通婚来改良自己民族的血统,但由于社会矛盾的爆发让他们意识到民族文化不能丢弃,他们就把他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载入宪法,让它流传下来,成为国民精神的支柱。
(三)注重教育,培养人才。
日本的教育注重素质。
他们的教育课程由学科、道德和特别活动(包括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小组活动及学校集会)三部分构成。
在初中的教学科目中有必修棵和选修棵两种。
日本将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为:让孩子拥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
其主旨是培养年轻一代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强调了教育必须满足社会需求。
在此,教育的重点要从以往的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能力上去。
在日本,一个只有十岁小男孩能滔滔不绝地说出地球上主要自然资源分布的比例数据、汽车尾气的基本成分以及有害气体的化学成分。
他在列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种种劣行之后,力图寻找各种环保措施,而中国的小孩却没有这样的能力。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日本达到了100%的小学教育和100%的初中教育;大学毛入学率为40.3%,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识字率近100%。
(四)追求至善、精益求精。
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
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
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
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
他认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
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
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
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
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
"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
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历史是镜鉴,中国的未来我们需要深深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