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高中数学教案:集合 必修一
高中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2. 掌握集合的常见表示方法,能够用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3. 熟练运用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2. 集合的常见表示方法。
3. 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 针对不同情况使用集合的运算方法进行解题。
2. 理解集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
教学内容:一、集合的概念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子集。
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4. 集合的运算律和运算规则。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 列举法表示集合。
2. 描述法表示集合。
3. 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三、集合的运算1. 集合的交集运算。
2. 集合的并集运算。
3. 集合的差集运算。
4. 集合的补集运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集合的概念,并探讨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
二、讲解与示范1. 介绍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3. 示范几个例题,让学生掌握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1. 学生个别练习。
2.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巩固所学内容。
四、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归纳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做一个小结。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集合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点评: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教学设计第一节集合第一课时一、设计思路:本节教学设计遵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兼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基础为基础预备先导,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本着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宗旨,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模块提供基础知识储备。
着重突出集合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过程和学习探究过程中的趣味性。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要求:1.通过本章的引言,使学生初步了解本章所研究的问题是集合的有关知识,并认识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离不开集合的知识。
2.在小学与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并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3.从集合及其元素的概念出发,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教材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
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知识。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例如,下一节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的知识。
2.1.1.1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3.这节课主要学习集合的基本概念。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节乃至本章的意义。
4.在初中几何中,点、直线、平面等概念都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类似地,集合则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
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也简称集。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集合的概念。
2. 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1. 学会正确应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
2. 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法: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讲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比如,将课堂中的学生分为男生和女生两个集合,让学生分析男生和女生各自拥有的特点,并形成集合的概念。
2. 提问:集合的定义是什么?集合有哪些特点?第二步: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30分钟)1. 定义并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2.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并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
3. 练习: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一些集合的运算问题,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答案。
第三步:拓展运用(30分钟)1. 在生活中继续寻找集合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进行讨论和总结,最后由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进行总结。
2. 提问:学会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之后,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1. 定义:集合是由一些个体组成的整体。
2. 特点:没有重复元素,没有次序。
高中必修一数学集合的教案
高中必修一数学集合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法;
2. 掌握集合的运算法则,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 能够应用集合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空集、子集、相等集合;
2. 集合的表示法:枚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4. 集合的运算法则;
5. 集合的应用:Venn图、韦恩图。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引出集合的概念,引发学生对集合的认识和兴趣;
2. 授课: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法,讲解集合的运算法则;
3. 练习:带领学生做一些集合的运算练习,加深他们对概念和运算的理解;
4. 拓展:引导学生通过应用题目来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工具:
1. 教材:高中必修一数学教科书;
2. 黑板和彩色粉笔;
3. PPT课件。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针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进行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2. 提问和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相关知识。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案:集合(共7份)人教课标版4(优秀教案)
第五课时会合的基本运算(一)编制:黄小红审查:赵家早班次姓名一、【课程要求】.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已知会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经过详细例子,认识数学三种语言特色及其互相转变,培育数形联合剖析和办理问题的能力。
. 深入数学课本阅读自学,进一步理解数学观点、课本例题阅读自学方法。
二、【预习案】. 阅读课本P8P10的内容。
. 进行阅读自学检查:课本第页练习第、、题(答案写在课本上)。
. 知识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并 A BA B交.向讲堂提交的问题:三、【研究案】.改正阅读自学检查题。
. 指导学生填补上述“知识点”,解读课本例、例、例、例。
.剖例探法:【例】设会合A x 1 x 2 , B x 1 x 3 ,求∪和 A B .解:【例】已知 { , >}{}{},且X A,X B X ,试求、。
解:【例】已知会合 A x x2mx m219 0,B y y25y 60 ,C z z22z 80 ,能否存在实数,同时知足 A B, A C?解:.课中检测:课本第页习题 1.1组第、、题(答案写在课本上)。
.思虑:课本第页、第页的“思虑”,还能够获得什么结论?.学习反省:四、【检测案】. 达成以下各题:()设 { 奇数 } 、 { 偶数 } ,则∩,∩,∩。
()设 { 奇数 } 、 { 偶数 } ,则∪,∪,∪。
(3) 会合{ n|n,m1,2Z} B{m|Z}2则A B __________.会合{ x |4,1,(4)A x 2} B { x |x 3}C { x| x,或52那么B C_______________,AA B C_____________..学习领会:.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学习是一件增加知识的工作,在茫茫的学海中,也许我们困苦过,在困难的竞争中,也许我们疲惫过,在失败的暗影中,也许我们绝望过。
但我们发现自己的知识在慢慢的增加,从哑哑学语的婴儿到无所不可以的青年时,这类巧妙而巨大的变化怎能不让我们感觉骄傲而骄傲呢?当我们在学习中碰到困难而困难的战胜时,当我们在漫长的奋斗后成功时,那种无与伦比的感觉又有谁能表达出来呢?所以学习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需我们用另一种心态去领会,就会发现有学习的日子真好!假如你热爱念书,那你就会从书本中获得灵魂的安慰;从书中找到生活的楷模;从书中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并从中不停地发现自己,提高自己,进而超越自己。
高中数学 1.1.3 第1课时 并集、交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高中数学 1.1.3 第1课时并集、交集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1.记住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会用Venn图表达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3.能用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性质解答简单的综合问题.二、.教学重点::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Venn图表示.教学难点:对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含义的理解以及并集与交集性质的应用.二、预习导学(一)知识梳理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Venn图表示如图所示.2.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Venn图表示如图所示.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1.“A∪B”中元素的个数是否为A,B中元素个数的和?提示:不一定是.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公共元素只能出现一次.当A,B有公共元素时,A∪B中元素个数不是A,B中元素个数的和.2.在求与不等式解集有关的集合的“交”与“并”时,形象又直观的做法是什么?提示:利用数轴.例1已知集合A={x|-2≤x≤3},B={x|x<-1,或x>a,a≥4},求A∩B,A∪B.思路分析:可先分别把集合A,B标在数轴上,然后借助于数轴直观地写出A∩B和A∪B.解:∵A={x|-2≤x≤3},B={x|x<-1,或x>a,a≥4},如图所示,故A∩B={x|-2≤x<-1},A∪B={x|x≤3,或x>a,a≥4}.练习1.已知集合M={x|-3<x≤5},N={x|-5<x<5},则M∪N=( )A.{x|-5<x<5}B.{x|-3<x<5}C.{x|-5<x≤5}D.{x|-3<x≤5}答案:C解析:将集合M,N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由图得M∪N={x|-5<x≤5}例2已知集合M={2,3,a 2+4a+2},N={0,7,a 2+4a-2,2-a },且M ∩N={3,7},求实数a 的值. 思路分析:根据交集中的元素必在两集合中,由此列出方程求a 的值.求出a 的值后,再代入检验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解:∵M ∩N={3,7},∴7∈M.又M={2,3,a 2+4a+2},异性矛盾,舍去;∴M ∩N={3,7},符合题意.∴a=1.练习2.已知集合A={x|x ≤1},B={x|x ≥a },且A ∪B=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a ≤1解析:画出数轴(略),根据条件标出集合A ,B.由图知a ≤1.例3设集合A={-2},B={x ∈R |ax 2+x+1=0,a ∈R }.若A ∩B=B ,求a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由条件A ∩B=B 知B ⊆A ,然后对B 分是否为⌀讨论,求a 的取值范围. 解:∵A ∩B=B ,∴B ⊆A ,∵A={-2}≠⌀,∴B=⌀或B ≠⌀.(1)当B=⌀时,方程ax 2+x+1=0无实数解,即∴a>41. (2)当B ≠⌀时,①当a=0时,方程变为x+1=0,即x=-1.∴B={-1},此时A ∩B=⌀,∴a ≠0.②当a ≠0时,依题意知方程ax 2+x+1=0有相等实根,即Δ=0,∴1-4a=0,∴a=,此时方程变为x 2+x+1=0,其解为x=-2,满足条件.综上可得a ≥41. 练习3已知集合A={x|-3≤x ≤7},B={x|2m-1≤x ≤2m+1},若A ∪B=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A ∪B=A ,∴B ⊆A.又B ≠⌀,如图,∴∴-1≤m ≤3.四、目标检测A.N ⊆MB.M ∪N=MC.M ∩N=ND.M ∩N={2}2.已知集合A={x|x>1},B={x|-1<x<2},则A ∩B=( )A.{x|-1<x<2}B.{x|x>-1}C.{x|-1<x<1}D.{x|1<x<2}A.-4B.4C.-16D.164.若集合A ,B ,C 满足A ∩B=A ,B ∪C=C ,则A 与C 之间的关系是 . 答案: 1.D 2.D 3.B 4,.A ⊆C五、分层配餐A 组 课本 p11 练习3,4B 组 全优设计 当堂检测 5。
高中数学必修1全部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1全部教案第一课:集合与常用集合教学目标: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法,掌握常见集合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重点难点: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法、并集、交集、差集等。
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及符号表示法2. 常见集合:自然数集合、整数集合、有理数集合等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教学过程:1. 引言:介绍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法2. 讲解常见集合的性质和运算法则3.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运算法则进行解答4.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集合的掌握。
第二课:函数及其性质教学目标: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函数的分类和函数图像的特征。
重点难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分类、函数图像的特征等。
教学内容:1. 函数的定义及性质2. 函数的分类: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等3. 函数图像的特征:增减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教学过程:1. 讲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分析不同类型函数的特点和图像3. 给出一些函数图像,让学生分析函数的特征4.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业:完成课后习题,深入理解函数的性质和特征。
第三课: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目标: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及解法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应用教学过程:1.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2. 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来解决3. 进行课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掌握。
......以上是高中数学必修1的部分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让学生了解“属于”关系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德育目标:1.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引入:1.复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引言:集合论的创始人——XXX(德国数学家)。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4.教材中的例子。
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哪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哪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指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概念。
2.常用数集及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的集。
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每个元素都是确定的,不会存在两个相同的元素。
2)互异性:每个元素都是不同的,不存在相同的元素。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例如a、b、c、p、q等。
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
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教案标题: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术语;2. 掌握集合运算的方法和性质;3. 能够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集合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集合是由一些特定元素组成的整体,如{1, 2, 3}就是一个集合,其中的元素为1、2、3。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集合的表示法: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罗列法、描述法和集合图示法。
b. 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定义,以及相应的符号表示和运算法则。
c. 集合的性质:讲解集合的包含关系、等价关系和互斥关系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说明。
3. 讲解案例(15分钟)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到两个关于集合的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包括集合的运算步骤和解答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应用。
4. 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从教材中选择一个集合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鼓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汇报。
5. 深化练习(15分钟)给学生分发一些集合运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在场辅导解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集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回顾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对集合的概念、运算及性质有清晰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必修一》相关章节;2. 小组活动所需的讨论材料;3. 练习题相关资料。
教学评估:1. 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和解题过程,评估其在集合运算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进行批改,并给予必要的反馈和建议,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为了延伸学生对集合的应用认识,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调研活动。
学生可以调查某个群体(如学校的学生、家庭的人数等)的情况,然后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学生需要收集数据并运用集合运算来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调研结果汇报中,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讨论。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高中数学 1.2 函数及其表示教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4年高中数学 1.2 函数及其表示教学案 新人教A 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能够辨别函数的例证和反例 (2) 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3) 掌握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学会判别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理解函数的整体性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函数符号y =f (x )的理解 二、预习导学 问题1:我们在初中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在初中已经学过哪些函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投影)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具体的函数,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函数呢?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问题2:由上述定义你能判断“y=1”是否表示一个函数?函数y=x 与函数xx y 2=表示同一个函数吗?问题3: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问题4:函数能否看做是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呢?如果能,怎样给函数重新下一个定义呢?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x ∈A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 在函数概念得出后,教师强调指出“y=f(x)”仅仅是数学符号。
为了更好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教师提出下一个问题: 问题5:y=f(x)一定就是函数的解析式吗?练习内化:下列图象中不能作为函数)(x f y =的图象的是( )(A ) (B )(C ) (D )函数的要点:1.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对应;2.函数的核心是对应法则,通常用记号f 表示函数的对应法则,在不同的函数中,f 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21高中数学 1.1 集合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21高中数学 1.1 集合教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明白得集合的概念,明白得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了解集合元素的确信性、互异性,无序性,明白经常使用数集及其记法;(2)把握集合的经常使用表示法——列举法和描述法.2.进程与方式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适合的语言(如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归纳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3.情态与价值在把握大体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解决相关问题,取得数学学习的成绩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集合的大体概念与表示方式.教学难点:选择适合的方式正确表示集合.二、预习导学:问题1:将以下各数填入相应的图形中: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生: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在上面的问题中,咱们将给定的一些数按“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分类,具有相同性质的数“集中”在了一路.三、问题引领,知识探讨(骨干问题)(一)集合的含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应该指的是:把指定的所有的“物”聚在一路,或所有的“人”分在一路.在数学上,咱们把它叫做“集合”.一、集合——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部称为集合.集合经常使用大写字母A ,B ,C ,D ,…标记.二、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那个集合的元素.元素经常使用小写字母a ,b ,c ,d ,…标记.例如:在问题1中,-3和-7组成了负整数的集合,能够记为A ,-3、-7都是它的元素;小于10的素数集合能够记为B ,它的元素为二、3、五、7.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那个集合的元素就确信了.假设元素a 在集合A 中,就说元素a 属于集合A ,记作 a ∈A ;假设元素a 不在集合A 中,就说元素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例如:在上述的素数问题中,2∈B ,6B .4、集合元素的特点(1)确信性;(2)互异性;(3)无序性.五、数的集合简称数集.下面是一些经常使用的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简称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简称正整数集,记作N + ;整数组成的集合简称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组成的集合简称实数集,记作R .例如:0∈N ,0.618∈Q ,R ∈3,R ∈π 等.六、有限集、无穷集、空集有限集——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有限集.无穷集——含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无穷集.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二)集合的经常使用表示法一、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的方式.例如:①小于10的素数集合能够记为B ,用列举法能够表示为:B={},,,,7532; ②“中国的直辖市”组成的集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③由“maths 中的字母” 组成的集合:{m,a,t,h,s};④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⑤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注意:a 与{a}不同:a 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基本性质 必修一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建立增(减)函数的概念通过观察一些函数图象的特征,形成增(减)函数的直观认识. 再通过具函数值的大小比较,认识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减小)的规律,由此得出增(减)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 掌握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2)函数单调性的研究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以图识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的真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3)能够熟练应用定义判断与证明函数在某区间上的单调性.3、情态与价值,使学生感到学习函数单调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增强学习函数的紧迫感.教学重点: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教学难点: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二、预习导学1.观察下列各个函数的图象,并说说它们分别反映了相应函数的哪些变化规律:错误! 随x 的增大,y 的值有什么变化? 错误! 能否看出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错误! 函数图象是否具有某种对称性? 2.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观察其变化规律:(1)f (x ) = x 错误! 从左至右图象上升还是下降 ______?错误!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随着x 的增大,f (x )的值随着 ________ .(2)f (x ) = —x+2 错误! 从左至右图象上升还是下降 ______?错误!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随着x 的增大,f (x )的值随着 ________ . (3)f (x ) = x 2错误!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f (x )的值随着x 的增大而 ________ .错误!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f (x )的值随着x 的增大而 ________ .3、从上面的观察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从上面的观察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函数,其图象的变化趋势不同,同一函数在不同区间上变化趋势也不同,函数图象的这种变化规律就是函数性质的反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引出课题)。
云南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1.3.1(1)函数单调性
教学案: 主备人:王家见 必修1一、教学目标: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会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并会用函数单调性解答有关问题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应用,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及应用二、预习导学(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观察下列各个函数的图象,并说说它们分别反映了相应函数的哪些变化规律:问题:随x 的增大,y 的值有什么变化?2.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观察其变化规律: (1)()f x x = ○1 从左至右图象上升还是下降 ______?○2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随着x 的增大,()f x 的值随着 ________ .(2)()2f x x =○1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f x 的值随着x 的增大而 ________ . ○2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f x 的值随 着x 的增大而 ________ .y x 1 -1 1 -1 y x 1 -1 1 -1 y x 1 -1 1 -1y x1-1 1-1 y x1-11 -1(二)探究新知1.()2f x x =的图象在y 轴右侧是上升的在y 轴左侧是下降的,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述这种“上升”和“下降”呢?2.增(减)函数定义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2x x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2x x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注意:○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 必须是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1,2x x ;当12x x <时,总有()()12f x f x <. 3.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如果函数()y f x =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 f x =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做()y f x =的单调区间.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1.根据函数图像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例1 如图是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y f x =,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单 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它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解:函数()y f x =的单调区间有[)[)[)[]5,2,2,1,1,3,3,5---.期中()y f x =在区间[)[)5,2,1,3--上是减函数,在区间[)[]2,1,3,5-上是增函数.点评:从图像中看出函数的单调区间是理解单调性的基础.变式训练1 函数x x f 2)(=在]2,1[-∈x 上的单调性为( )A.减函数B.增函数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例2 证明函数()1f x x x=+,在区间()0,1上为减函数. 分析: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即可证明. 解:设()120,1x x <∈则()()()()()()121212211212121212121211 1 11 f x f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201x x <<<Q120x x ∴-<, 120x x >,1210x x -<()()120f x f x ∴-> 即()()12f x f x >∴()1f x x x=+在区间()0,1上为减函数. 小结:利用定义证明函数()f x 在给定的区间D 上的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①取值:在给定区间上任取两个值12,x x 且12x x <;②作差变形:计算()()12f x f x -,通过因式分解、配方、通分等方法变形; ③定号:即判断()()12f x f x -的正负; ④结论:根据差的符号得出单调性的结论.变式训练2 画出反比例函数xy 1=的图象. ○1 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2 它在定义域I 上的单调性怎样?证明你的结论.四、目标检测1.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其增区间是( )A .[-4,4]B .[-4,-3]∪[1,4]C .[-3,1]D .[-3,4]答案:C2.函数y =-x 2+2x -2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1] B .[1,+∞) C .(-∞,2] D.[2,+∞)答案:B 3.一次函数y=(a-2)x+1在R 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0,+∞) B.(-∞,0) C.(-∞,2) D.(2,+∞)4.函数y =|3x -6|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答案:[2,+∞) 解析:可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5.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且f (4a-3)>f (5+6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五、分层配餐 A 组教材P39 1 B 组教材P39 2 C 组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1,1-上的增函数,且()()21,f x f x -<-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
云南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1.2.1(1)函数的概念
五步教学设计模式教学案:必修1 主备人:禹丽芹一、教学目标:能说出函数的定义,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记住构成函数的要素;会判断一个对应是否为函数;会根据函数的要素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会用区间表示数集。
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构成要素及函数定义的应用,用区间表示数集。
教学难点:函数定义的理解。
二、预习导学(一)知识梳理(以问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呈现)1、函数的概念:2、函数相等:3、区间:定义名称符号数轴表示{}bxx≤≤闭区间aa b{}b<开区间x<xaa b{}b≤半开半闭区间x<xaa b{}b<半开半闭区间x≤axa b{}axx≥a{}axx>a{}ax≤xa{}ax<xa R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问题1、函数定义中集合A 、B 有什么要求?问题2、函数定义中由A 到B 时什么性质对应(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问题3、函数符号“)(x f y =”中)(x f 含义是什么?例1 :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函数。
(1)21:,,xy x f R B R A =→== (2)x y x f R B N A ±=→==:,,(3)2:*,,-=→==x y x f N B N A(4)4)3(,3)2()1(,},3,2,1{=====f f f R B A变式1:集合{}22M x x =-≤≤,{}02N y y =≤≤,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以M 为定义域,N 为值域的函数关系的是( ).A. B. C. D.问题4:何为两个函数相等?例2: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x 相等?(1)2)(x y =;(2)33x y =;(3)2x y =;(4)xx y 2=.变式2:判断下列各组的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并说明理由: (1)22x x y x y ==与;(2)⎩⎨⎧<-≥==0,20,22x x x x y x y 与;(3))()(u f y x f y ==与。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学案: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高考]
探究式五步教学案: 必修1一、复习目标:1、掌握集合的定义以及常用的表示法;2、掌握常用数集的专用符号;3、了解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4、掌握集合的三种运算。
复习重点:集合的运算复习难点:韦恩图的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二、课前知识梳理1、集合的定义:一般地, 称为集合。
集合具有三个特性: 、 、2、常用数集的专用符号: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3、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1)元素与集合关系: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可记为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可记为 。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若A 是的子集,记为 ;若A 是B 的真子集,记为 。
注意: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是任意 的真子集。
(3)集合相等表示为 ,即两个相等集合的元素相同。
4、集合运算(1)A 与B 的交集指: ,记为 。
(2)A 与B 的并集指: ,记为 。
(3)设集合I 为全集,集合A 是它的一个子集,则I 中子集A 的补集记为 。
三、典例引领,变式内化例1:如右图所示,I 为全集,S P M 、、为I 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变式1:已知全集{}33≤≤-=x x U ,{}11<<-=x x M ,{}20<<=x x N C U ,则=N M C U 。
例2:{}{}7,6,5,4,3,2,13,2,1⊆⊆A ,则这样的集合A 有 个。
变式2:设S 为非空集合,且{}5,4,3,2,1⊆S ,那么满足S a ∈,且S a ∈-6的集合S 有 个。
例3:已知{}042=+=x x x A ,{}01)1(222=-+++=a x a x x B ,其中R a ∈, 如果B B A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变式3:已知{}R a ax x A ∈<<=,21,{}11<<-=x x B ,且A B A = ,求a 的范围。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教案标题: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教案目标:1. 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法;2. 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和性质;3. 能够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集合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集合的运算规则;3. 集合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1. 集合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2. 集合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必修一》;2. 小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3. 教学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如一群学生、一堆苹果等;2. 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介绍集合的定义和符号表示法;2.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包括并集、交集、补集和差集;3. 通过示例演示集合的运算过程和应用。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2.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和讨论,解答他们的疑惑;3. 随机抽查学生解答,并进行讲评。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调查统计、概率计算等;2. 提供一些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和讨论。
五、归纳与总结(5分钟)1. 总结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性质;2. 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集合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集合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
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教案标题: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术语;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集合间的关系;3.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术语;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1. 集合间的关系;2. 集合运算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板书;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集合的概念,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了解他们对集合的理解;2.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例如:一个班级的学生、一个篮子里的苹果等。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集合的定义和基本术语,包括元素、空集、全集、子集等;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术语;3. 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特点和性质。
三、集合的表示方法(10分钟)1. 介绍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不同表示方法的应用场景;3. 给学生一些练习,巩固他们对集合表示方法的掌握。
四、集合间的关系(15分钟)1. 介绍集合间的包含关系、相等关系和互斥关系;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集合间的关系;3. 给学生一些练习,让他们能够判断和描述集合间的关系。
五、集合的运算法则(15分钟)1. 介绍集合的四种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2.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集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则;3. 引导学生思考集合运算的应用场景。
六、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 布置相关的作业,包括练习册上的习题和思考题。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2. 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巩固他们对集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集合相关的探究性学习,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集合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法则的掌握情况;2. 作业评查:检查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3. 口头提问:随机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集合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云南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1.1.3(2)补集及综合应用
五步教学设计模式(高一、二)教学案:补集及综合应用主备人:杨明双必修一教学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2.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3.能进行集合的综合运算,并能解答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全集与补集的含义,求补集以及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教学难点:集合的综合运算及应用二、预习导学(一)知识梳理补集(1)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这个集合就称为全集,通常记作U.(2)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U A,即∁U A={x|x∈U,且x∉A}.(3)∁U A用Venn图表示为:(二)在对应的图下面用集合的运算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答案:A∩B A∪B(∁U A)∩B A∩(∁U B)∁U(A∪B)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1.全集是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集合?提示:不是.它因研究问题的改变而改变.2.集合A的补集是不是唯一的?提示:不唯一,随全集的改变而改变.例1设全集U={1,3,5,7,9},A={1,|a-5|,9},∁U A={5,7},求实数a的值.思路分析:根据补集的性质A∪(∁U A)=U,又3∈U,3∉(∁U A),故3∈A,即|a-5|=3,从而可求出a的值.解:∵A∪(∁U A)=U,且3∈U,3∉(∁U A),∴3∈A.∴|a-5|=3,即a=2或a=8.练习1.设集合U={1,2,3,4,5,6},M={1,3,5},则∁U M=()A.{2,4,6}B.{1,3,5}C.{1,2,4}D.U答案:A例2设全集为R,A={x|3≤x<7},B={x|2<x<10},求∁R(A∪B)及(∁R A)∩B.思路分析: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与集合B,借助于数轴求解.解:把集合A,B在数轴上表示如下:由图知,A∪B={x|2<x<10},∴∁R(A∪B)={x|x≤2,或x≥10}.∵∁R A={x|x<3,或x≥7},∴(∁R A)∩B={x|2<x<3,或7≤x<10}.练习2.集合U={1,2,3,4,5,6},S={1,4,5},T={2,3,4},则S∩(∁U T)=()A.{1,4,5,6}B.{1,5}C.{4}D.{1,2,3,4,5}答案:B例3设全集U={x|x≤20的质数},A∩(∁U B)={3,5},(∁U A)∩B={7,19},(∁U A)∩(∁U B)={2, 17},求集合A,B.思路分析:题目给出的关系较复杂,不易理清,所以用Venn图解答.解:易得U={2,3,5,7,11,13,17,19}.由题意,利用如图所示的Venn图,故集合A={3,5,11,13},B={7,11,13,19}.练习3.50名学生参加跳远和铅球两项测试,跳远和铅球测试成绩分别及格41人和30人,两项测试成绩均不及格的有4人,则两项测试都及格的人数是.答案:25解析:设跳远及格的学生构成集合A,其元素个数为41;铅球及格的学生构成集合B,其元素个数为30;两项都及格的人数为x.如图,则4+41-x+x+30-x=50,∴x=25.四、目标检测1.设全集U={1,2, 3,4,5,6},集合P={1,2,3,4},Q={3,4,5},则P∩(∁U Q)=()A.{1,2,3,4,6}B.{1,2,3,4,5}C.{1,2,5}D.{1,2}2.已知全集U={x|x≥-3},集合A={x|-3<x≤4},则∁U A=()A.{x|x>4}B.{x|x=-3,或x>4}C.{x|x≥4}D.{x|x=-3,或x≥4}3.已知全集U={2,5, 8},且∁U A={2},则集合A的真子集个数为()A.3B.4C.5D.6答案 1.D 2.B 3.A五、分层配餐A组课本P12 9.10B组课本P12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掌握集合的常用表示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语言(如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3.情态与价值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表示集合. 二、预习导学:问题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图形中:214737 4.2 3.56310.3334-----,,,,,,,,,正整数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生:正整数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将给定的一些数按“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分类,具有相同性质的数“集中”在了一起.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主干问题) (一)集合的含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应该指的是:把指定的所有的“物”聚在一起,或所有的“人”分在一起.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集合”.1、集合——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D ,…标记.2、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 ,b ,c ,d ,…标记. 例如:在问题1中,—3和—7组成了负整数的集合,可以记为A ,—3、—7都是它的元素;小于10的素数集合可以记为B ,它的元素为2、3、5、7.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就确定了.若元素a 在集合A 中,就说元素a 属于集合A ,记作 a ∈A ; 若元素a 不在集合A 中,就说元素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例如:在上述的素数问题中,2∈B ,6B. 4、集合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5、数的集合简称数集.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简称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简称正整数集,记作N + ; 整数组成的集合简称整数集,记作Z ;610, 37--,234,3.5,3 174.2,3,34--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组成的集合简称实数集,记作R .例如:0∈N ,0.618∈Q ,R ∈3,R ∈π 等. 6、有限集、无限集、空集有限集——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有限集. 无限集——含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无限集.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二)集合的常用表示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的方法.例如:1小于10的素数集合可以记为B ,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B={},,,,7532; 2“中国的直辖市”构成的集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3由“maths 中的字母” 构成的集合:{m,a,t,h,s};4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 5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注意:a 与{a}不同:a 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例如:1大于3小于10的实数组成的集合:{}103<<∈x R x 或{}103<<x x ; (注:若一个集合中的元素都是实数范围内的,可写成第二种形式)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的点” 组成的集合{(x,y )| x<0且y>0}; 3“方程x 2+5x —6=0的实数解” 组成的集合{x| x 2+5x —6=0}; 4“中国的直辖市”构成的集合,写成{x x 为中国的直辖市}; 5“maths 中的字母” 构成的集合,写成{x x 为maths 中的字母}.注:(1)有的集合可以用列举法表示,也可以用描述法表示。
有的集合则不是用两种均可表示的;(2)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的实数}.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大于3小于10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092=-x 的解的集合.解:(1)由大于3小于10的整数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可表示为:{}987654,,,,,; (2)方程092=-x 的解的集合用列举法可表示为:{}33,-. 练习内化:用列举法表示“由大于3小于10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例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 (2)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 (3){}12108642,,,,,.解:(1)小于10的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可表示为:{}10<∈x Q x ;(2)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可以写成)(2Z n n x ∈=的形式,因此,偶数的集合用描述法可表示为:{}Z n n x x ∈=,2;(3) {}12108642,,,,,这个集合用描述法可表示为:{}+∈≤=N n n n x x ,6,2. 练习内化: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1)⎭⎬⎫⎩⎨⎧7564534231,,,,;(2)方程组11x y x y +=⎧⎨-=-⎩的解.2.用描述法分别表示:(1)抛物线y=x 2上的点;(2)抛物线y=x 2上点的横坐标;(3)抛物线y=x 2上点的纵坐标.四、目标检测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等式 x < 5 的解集;(2)正三角形的全体;(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三象限所有的点;(4)抛物线y=x2—2x+2上所有的点;(5)一年之中的四个季节;(6)所有小于20的素数;(7)开封市教育学院全体在职教师;(8)小于10的所有有理数.五、分层配餐A组:1.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表示集合的是()A.一切很大的数B.无限接近于0的数C.漂亮的小女孩D.方程x2—1=0的实数根2.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三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A.1B.—2C.6 D.2B组:3.集合A中的元素y满足y∈N且y=—x2+1,若t∈A,则t的值为()A.0 B.1C.0或1D.1或24.已知集合S中的三个元素是△ABC的三边长,那么△ABC一定不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C组:5.(1)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含边界)的点构成的集合.(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6.已知集合A={x|kx2—8x+16=0}只有一个元素,试求实数k的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二、预习导学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1)0 N;;(3)—1.5R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问题1我们知道实数有大、小或相等的关系,哪么集合间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1.{}{}1,2,3,1,2,3,4,5A B ==2.设集合A为高一(2)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集合B为这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 3.设{}{}|,|C x x D x x ==是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 4.{}{}|,|213A x x D x x =≥=-≥2.观察上面的例子,指出给定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关系?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则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我们已经知道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 表示,那么集合A 是B 的子集如何表示呢?B A ⊆(或 A B ⊇),读作:“A 含于B ”(或“B 包含A ”)其中:“A 含于B ”中的于是被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A 被B 包含.“⊆”类似于“≤”开口朝向谁谁就“大”.在数学中,除了用列举法、描述法来表示集合之外,我们还有一种更简洁、直观的方法——用平面上的封闭曲线的内部来表示集合venn (韦恩)图.那么,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用图形表示如下: B A ⊆问题21{}{}1,3,5,5,1,3A B ==2}|{D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x x x x C == 3{}{}1,|10A B x x ==-= 4131(,)|,(,)222x y A x y B x y ⎧+=⎫⎧⎧⎫==-⎨⎨⎬⎨⎬-=⎩⎭⎩⎩⎭上面的各对集合中,有没有包含关系? 集合相等思考:上述各组集合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吗?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吗? 对于实数b a ,,如果b a ≥且a b ≥,则 a 与b 的大小关系如何?b a =用子集的观点,仿照上面的结论在什么条件下A=B⎩⎨⎧⊆⊆⇔=A B BA B A问题3 若B A ⊆,则集合A 与B 一定相等吗?若B A ⊆,则可能有A=B ,也可能B A ≠.当 B A ⊆,且B A ≠时,我们如何进行数学解释?如果 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 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AB (或B A )A = BB A ⊆AB问题4:(1)2{|10}x R x ∈+= (2){|||20}x R x ∈+<上述两个集合有何共同特点? 集合中没有元素 ,我们就把上述集合称为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与集合{0}相等吗? ∅{0}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 1) 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 子集 2) 对于集合A ,B ,C ,如果B A ⊆,且C B ⊆,那么C A ⊆A B B A ⊆⊆且例题:写出集合{a,b,c}的所有子集并指出,真子集、非空真子集. 解:集合{a,b,c}子集:∅,{a},{b},{c},{a,b},{a,c},{b,c},{a,b,c}集合{a,b,c}真子集∅,{a},{b},{c},{a,b},{a,c},{b,c}集合{a,b,c}的非空真子集 {a},{b},{c},{a,b},{a,c},{b,c} 练习内化:写出下列各集合的子集及其个数 {}{}{},,,,,,a a b a b c ∅ 四、目标检测1.下列各式中错误的个数为( )1{}10,1,2∈ 2{}{}10,1,2∈ 3{}{}0,1,20,1,2⊆ 4{}{}0,1,22,0,1= A 1 B 2 C 3 D 42.集合{}{}|12,|0A x x B x x a =<<=-<若A B,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集合{}{}2|560,|1A x x x B x mx =-+===,若BA ,则实数m 所构成的集合M= .4.若集合{}2|30A x x x a =++=为空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五、分层配餐 A 组:◆ 规律总结:有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 个子集,2n —1个真子集,2n —1个非空子集,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