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对古代广州城市规划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作用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作用意义一是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战略举措。
周边是我国外交***策的首要。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在新形势下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
它将成为我国与东盟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有利于搁置争议、增进共识、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
二是深化开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形势下应对挑战、用开放倒逼的重要途径。
三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深远谋划。
当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起点上科学谋划经济发展,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助于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而且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大大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历史选择。
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兴起以来,就是联通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走廊、推动商业贸易繁荣发展的黄金路线。
目前,我国和东盟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我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力推动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促进***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已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圳该如何发力?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深圳应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新一轮开放为推动力,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作者:暂无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4年第3期文/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秘书处主任党建伟2013 年9 月7 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对这一战略构想且不深究国家战略层面的内在动因,单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看,从沿海向内陆,东中西经济梯度转型,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而这一路线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囊括的区域。
构想提出后,沿线城市热烈响应,纷纷出台举措,以迎接丝绸之路建设热潮的到来。
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对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进行了摸底,主要了解各城市发展基本情况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优势、劣势,近期和中远期的发展目标。
通过分析,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自己的看法。
国家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考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由习总书记提出的一项国家发展战略,无论哪个地区要有所作为,首先要吃透经济带建设的背后用意,从国家的战略考量中把握本地区的使命、优势和劣势,以此来准确定位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目标、策略和路径。
综合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出,其战略考虑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更多元的战略目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意义,仅从经济层面来看是不够的,经济层面甚至不是主要的。
丝路之上核心国家—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五省区2012 年度合计GDP 大约在5 亿万元左右,仅相当于我国山东省一个省的GDP。
习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更重要的应该是国家的能源安全、地缘政治、军事安全、国际合作、文化复兴、缩小区域差距等方面战略的综合考虑,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来推动上述战略的整合。
2. 更全面的开放格局。
从国内开放的大局来看,自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以来,陕西、宁夏、重庆、四川、甘肃加快建设内陆型经济开放战略高地,新疆、云南、广西积极设立边境合作区加快沿边对外开放,国家沿海、内陆、沿边三大地理区域全方位开放的战略已经成熟。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与特点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与特点广州是中国南方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国内的重要城市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广州以其独特的发展特点脱颖而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广州的城市发展进程和特点。
广州的城市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南海文明,这里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宋代时期,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海港之一,与世界各地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
此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州逐渐衰落。
然而,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广州得到了快速的复兴。
开放以来,广州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广州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和外贸为主,同时也有发达的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
广州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数码商品集散地之一、在发展过程中,广州注重以创新为引领,已形成了以科技、文化、金融和教育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广州的城市建设进程也非常迅速。
从开放初期的简单住宅区和工业园区,到现在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广州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城市更新和新建项目,广州成功打造了众多国际化的地标建筑,如广州塔、广州体育馆等。
同时,广州在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网络已得到全面发展,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广州的城市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广州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
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广州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提高居住和生活质量。
城市中有许多公园和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此外,广州也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保存了许多古建筑和古迹,还将它们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其次,广州注重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广州在经济发展中,不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和外贸,还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广州的科技产业园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创新创业基地,在电子、IT、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优势。
此外,广州还发展了旅游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最后,广州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广州注意保护环境和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广州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
广州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从广州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到饮食文化、艺术表现方式,都能深刻地反映出广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
广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当时为秦朝的南海郡。
从那以后,广州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海港城市,贸易和文化交流在这里不断发展。
在历史上,广州曾是“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洋大门”的重要枢纽。
由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建筑遗迹,如陈家祠、广府古城、光孝寺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广州的历史变迁和文明进步,成为了广州的瑰宝和骄傲。
陈家祠是广州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处很典型的家庭庙宇。
建筑群包括20多座园林,占地面积3486平方米,其中最古老的一部分建于清朝嘉庆年间。
它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大型古代民居建筑群,以其精美的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陈家祠是广东民居建筑中的代表之作,集广府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家族等多种文化艺术元素于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遗产。
广府古城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
广府古城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是岭南地区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广府古城的建筑风格典雅简约,结构合理,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由于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广府古城被誉为岭南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广州市民刻骨铭心的记忆符号之一。
光孝寺是中国佛教历史悠久的著名寺庙之一,也是广州的重要古建筑之一。
该寺建在四眼井旁的山坡上,幽静、古朴,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中浓郁的佛教文化代表。
光孝寺是全国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也是中国佛教协会常委单位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除了古代建筑和文物,广州还有着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和艺术表现。
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广州不断推进其文化艺术建设,举办许多国际、国内知名的文化艺术节和展览活动,如广州艺博会、广州国际电影节等等。
这些活动为广州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娱乐和商业资源,也推动了城市文化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训练A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训练A1.(2020·全国Ⅰ卷高考·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2.(2020.1·浙江高考·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
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
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3.(2020.7·浙江高考·6)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
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
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
”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2019·海南高考·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6.(2019·上海高考·5)要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值得寻访的城市是( )A.西安 B.开封 C.泉州 D.天津7.(2019·北京高考·1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
广州市商业空间发展专题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1.2
商业发展现状
广州市2007年商品销售总额25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97亿元,人均商品销售总额
(1)商业规模大,位列全国三甲。
10.94万元,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三。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人均零售商品销售总额
分别为2.58万元和2.16万元,居全国第一。
(2)商业网点密,密度高于同类城市。
到了清朝(1757年),有一段时期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对外通商口岸,当 时著名的“十三行”就是专门分工做对外贸易的洋行,在鸦片战争之前独揽中国外贸85年。
(4)民国时期“南方重镇” (5)建国后广州市商业地位——独一无二的外贸窗口:广交会
1957年,为解决国家大规
模经济建设急需进口多种
清时期,广州城外西关成为通商要地,主要零售商业中心有两个:一是城内的惠爱街和双门底 (今北京路北段与中山五路相接的丁字形地段);二是第十甫和上下九甫(今第十甫路和上下九 路)。 民国后,新式轮渡码头和马路在长堤、西堤一带兴建,沿线逐渐集聚了一批大型商业、饮
食业、服务业,形成长堤西濠口第三个商业中心。
(2)发展趋势
·园区化发展趋势 由马路经济发展自发形成的“街”型批发市场,逐步向“城”、 “市”型批发市场园区转变,形成市场集群和组合优势,有利于批 发市场通过向零售、生产和物流领域的拓展。 ·圈层错位发展趋势 内圈层剥离市场的物流功能,提升市场的展贸和交易功能;中
“街”型
圈层重点建设大型现代化展贸市场园区,外圈层发展大规模的以生
物资的需要,中国出口商 品交易会 (简称广交会)在 广州创办,借助香港的
“国际通道”地位跟外国
人做生意,从此,开启了 广州长达数十年的独一无 二的外贸地位,造就了广
广州地区海陆变迁的证据
广州地区海陆变迁的证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广州地区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的发展,海陆变迁也在不断进行着。
本文将从历史、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多个方面,汇总分析广州地区海陆变迁的证据。
一、历史沿革广州自古就是一个海洋交通的枢纽,其海陆环境一直处于不断变迁之中。
据历史记录,广州在商周时期就是一个繁华的海港城市,连接着海上丝绸之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陆地逐渐扩展,海域也在逐渐变化。
特别是自宋代起,广州开始大规模填海,形成了今天的广州市区。
长期以来的填海行为,不仅改变了广州的海岸线,还直接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二、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造成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受台风季节及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每年的台风季节,海岸线常受到破坏,沿海地区也常发生洪涝灾害。
尤其是2008年的“泰利风灾”和2019年的“山竹风灾”,造成了广州海域的严重变化和城市的重大损失。
这些自然灾害,直接导致了广州的海陆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
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地区的土地资源和海岸线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大规模的填海活动、滥伐森林、乱排污水等人类行为,对广州地区的海陆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市区的土地资源急剧减少,填海行为也进一步加剧了海陆环境的变迁。
广州地区海陆变迁的证据不容忽视。
历史沿革、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广州地区的海陆环境。
为了保护广州的海陆环境,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填海行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共同保护广州这座美丽的城市。
第二篇示例:广州市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州地区的海陆变迁也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结合实际证据,简要介绍广州地区海陆变迁的情况。
广州城市规划
• 城市绿地系统的完善与提高
• 城市绿地系统的实践与探索
⌛️
广州城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
广州城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 城市生态保护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 城市生态保护对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
• 城市生态保护对城市品牌形象的提升
广州城市生态保护的措施
• 城市生态保护的规划与实施
•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协调与平衡
广州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动机制
•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动途径与方式
•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动效果与影响
•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动策略与措施
⌛️
广州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实践
•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实践案例
•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动探索与创新
•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动教训与启示
广州城市规划的改进措施与政策建议
广州城市规划的改进措施
• 城市规划体系的完善与协调
• 城市规划内容的丰富与拓展
• 城市规划效果的评估与提高
广州城市规划的政策建议
• 城市规划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城市规划政策的调整与优化
• 城市规划政策的落实与推进
广州城市规划的改进实践与探索
• 城市规划改进的实践案例
•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 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 城市总体规划的完善与提高
广州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与优化
广州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
• 珠江两岸的城市发展带
• 中轴线上的城市核心区域
• 郊区新城与卫星城的发展
广州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
• 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与整合
• 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与提升
中国古代的历史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
中国古代的历史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历史人文地理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模。
本文将从历史人文地理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一、黄河流域与中原文明的兴起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与中原地区。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它的泥沙质地肥沃,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黄河的泛滥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因此,古代的城市多建立在黄河流域的高地上,以避免洪水泛滥。
中原地区是中国东部的一片广阔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农业生产。
由于地理条件的优越,中原地区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
在这片区域内,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古代城市,如洛阳、长安等,它们成为了政治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二、长江流域与南方文明的兴起除了黄河流域与中原地区,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也集中在长江流域与南方地区。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它的流域面积广阔,土地肥沃,气候湿润。
长江流域的城市发展主要以水运为主,交通便利,成为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
长江流域与南方地区的城市发展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制约。
由于南方地区多山地和丘陵地,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因此,古代城市规模较小,以某个山谷或者河流旁边的平地为发展核心。
这些城市主要以商业为主,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西部边疆地区与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还延伸到了西部边疆地区。
西部边疆地区地理条件恶劣,但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这些地区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
古代城市在这些地区的发展主要以商业贸易为基础,如敦煌、莫高窟等,这些城市逐渐形成了西部地区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
四、古代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古代中国城市的规划和建筑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古代城市的规划注重环境和功能的统一,通常分为内城和外城两个部分,内城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外城则是居民和商业区。
论文范文:广州古城水系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
论文范文:广州古城水系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第1 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选题背景水是城市生活的生命线,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希腊哲学家太理斯说:“万物生于水,水是万物的原则”。
中国古代城市水系往往由流经的河流、环城壕池和城内河渠等各种水体构成脉络相通的水网系统,被誉为“城市之血脉”,它具有多种功用,维系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从城市发展史来看,城市发展的起点往往沿着河流水系,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以及两河流域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和城市文明。
在中国,南方地区的水网城市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磨合中,形成了地方性的空间形态、生活模式和文化品格。
1、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泉,是人类聚居环境之命脉。
“依山傍水,逐水而居”是早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在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中“水”是首要因素,管子就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水是城市生存的基本保障,从生活用水、交通运输、排水等基本生活需要,到防洪蓄洪、军事防御、防火避灾等功能,以及杭州西湖、广州玉带濠等还有贸易、游憩、园林与生态功能。
古代城市水系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通运输与城市防洪,洪水之患是古代城市的最大威胁,而当城市人口大量集聚,水上交通运输成为城市繁荣的前提。
人水和谐是古代城市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人在适应水系和改造利用水系的过程中创造了城市文明。
2、古代广州是一座水上城市,因水而兴。
广州古城,是位于珠江水系的东、西、北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的河口港城市,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困,因水而荣的城市,是按照“上善若水、水孕文明、文明城市”的自然哲学模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
广州城最早为秦汉时期的任嚣城,经两千多年,发展成为今日华南最大的城市。
不仅因为其有江海水运的交通优势;还因为有白云山上甘溪流过解决城市给水问题;又因其城址位于番山上,地势略高,长期没有大的水灾洪患;广州城内建成“六脉渠”,与城壕、湖泊共同组成城市排水、排泄洪、蓄洪的城市水利体系。
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及其影响
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及其影响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繁华而又动荡的时期。
这段时期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城市规划、商业繁荣到文化交流,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后来的中国社会。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唐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化。
唐代,随着政治和经济的中央集权,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开始出现。
榜样城市如长安和洛阳的规划成为模板,并影响了其他城市的建设。
城市规划以宫殿、街道和庙宇为中心,形成了典型的“朝向教堂”的布局。
城市内部划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城是贵族和政府官员的居住区,外城是平民百姓的居住区。
这种城市规划模式在之后的历史上一直延续,塑造了中国城市的面貌。
宋代,城市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发展。
背离了唐代宫殿式的规划,宋代城市更强调商业和市民的需求。
二、商业繁荣唐宋时期,商业在城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发展。
城市商业以市区形成的集市为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商贩和顾客。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工匠聚集在城市中心,形成了各种行业的集群,如丝绸、瓷器和铁器等。
这些手工业的发展既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城市内外的贸易。
三、文化交流唐宋时期的城市也是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中心。
城市内的学府、书院和图书馆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和知识分子。
唐朝的文化繁荣使得长安成为了东方的文化中心。
众多的诗人和文学家在城市中相互切磋,互相促进。
杜甫、白居易等名家的作品在城市中广泛流传。
宋代的文化交流更加繁荣。
南宋时期,南方的城市如杭州成为了文学艺术和学问的中心。
进一步的城市发展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城市商业的发展也催生了娱乐文化的繁荣。
戏曲和舞蹈等娱乐形式在城市中大量涌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四、影响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模式塑造了中国城市的面貌。
许多城市继承了唐宋时期的布局,如北京的皇城和民居的分区,南京的城堡和市区的分离等。
杨明: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未来发展战略——以海洋经济为例
一、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与战略意义1、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丝绸之路的定义是:“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因大量中国生丝及丝制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顺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陆上丝绸之路而言的,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的海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其1967年出版的专著《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中提出。
海上丝绸之路分东海启航线和南海启航线。
东海启航线由中国烟台、扬州等海港至日本、朝鲜。
南海启航线由中国泉州、广州等海港经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始通航)、地中海至东南亚、非洲和欧洲国家。
唐宋时代以后,随着中国造船及航海技术的发展,南海航线或称南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对外交通要道。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未来发展战略——以海洋经济为例杨 明(广东省市场经济促进会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副研究员)【内容摘要】中国提出与隔海相望的东盟各国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充分展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广东是中国地区经济和海洋经济总值位居第一的经济大省,本文以海洋经济特别是其支柱产业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业为例,研究论证广东未来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定向扶持项目SL2015SDX01的研究成果。
广东省市场经济促进会秘书长叶农参与本文课题设计,副秘书长张临红参与资料收集、整理。
因海而重: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的主线
内没 有一个 城 市 可与之 争锋 。如论 近代 以
来 的开放 文化 在 城市 外观 上 的突 出体 现 ,
广州 的长堤 和 沙面 也难 比上 海 的外 滩 。如
一
、
广 州 因岭 海 文化 重 于世 界
论 现 代 大都 市 ,国内一些 中等 城市 也将 此
四个直辖 市之 “ 大”的优势广 州不易超越 ,
土 ,它 既是 广 东 人 “ 海 ”的沃土 ,远 航 距 离 和远 距 离 的形 势 比广 州更 优 越 。”。 耕
四大洋 的起点 ,从 近代 开始还 是 他们 迎接 梁启 超有 句名 言 : “ 东非 徒重 于世 界 , 广
西 风 的窗 口。学 界较 普遍 的意见 认 为 , 历 抑且 重 于 国 中矣 。” 如果 说 地 理 位 置 决
“ ”,故 自古称其 为岭南 、 外 、岭 峤 、 岭 岭 是珠 角俨然 处 于 “ 界 中心 ”的位 置 。 世
岭 表等 ;东南 则有 }滔 南海 作 为传统 上 的 南海 东朝 地球 第一 大洋 太平洋 ,沿北 回归 舀
国土 边界 ,故 自古 也 称 其 为 “ 海 ”;岭 线东 至 美洲 中部 的墨西 哥 ,中间无 大 陆阻 岭 与海之 间是 珠 江 巨大而 密集 的扇形 河 网 , 隔 ,可谓 一 马平 川 ;从珠 江 口向南 通过 东 I 养 育着 “ 根扁 担 都能 发芽 ”的肥 沃 土地 南亚 然后 往西 可折 向南 亚次 大陆 、西 亚 、 插 和 亚热 带 生物 圈 。岭 、海 、江 三者 共 同构  ̄ r l ' Wl 和欧洲 ;向南直 行 则达 澳洲 。这 几条 成本 地域 的地 理 全貌 , 同形 成 其独 特 的 路 线 连起来 看 ,珠 江 口是 世界 航路 的一个 共 生 态系 统 。广 州 正处 在其 中心 的珠 江 口。 近 乎 中心的节 点 。广 州正处 在这 一 节点 的 当代 的 “ 岭海 ”概 念 应包 括 两层 含 义 ,一 中心 位 置 。法 国年鉴 派大师 布 罗代尔 考察 是传 统上 的陆 上 国土 ,它标 示本 地 域是 处 1 — 1世纪 城市 发展 时十分 强 调地理 和 区 5 8 于 岭 海 之 间 的 ,用 岭 海 环 抱 来 表 达 更 为 位 因素 的持久 性作 用 ,通 过详 细 的考察 , 全 面 和形象 ;二 是南海 这 片广 袤 的海上 国 他认 为 : “ 能世界 上没 有一 个地 点在 近 可
中国古代的国内贸易与城市发展
中国古代的国内贸易与城市发展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繁荣城市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国内贸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本文将从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开始,探讨国内贸易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贸易方式的演变1. 家族贸易在古代,家族贸易是最早的贸易形式之一。
家族成员与周围的村庄或城市进行交易,通过物物交换满足自己的需求。
2. 驿站贸易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驿站贸易逐渐兴起。
各地设立驿站,负责商品接收和转运。
驿站贸易使得商品更便捷地流通到不同的城市和地区。
3. 集市贸易随着城市的发展,集市成为商贸活动的主要场所。
在集市上,商人们摆摊售卖各类商品。
集市贸易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
4. 丝绸之路贸易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重要的交通通道,也是古代贸易最繁盛的地区之一。
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中国与中亚、中东以及欧洲进行了广泛的经济交流。
二、国内贸易与城市发展1. 市场建设国内贸易的兴起推动了城市的建设。
为了促进贸易活动,城市兴建了广场、市场、商业街等交易场所。
市场的建设促进了不同地区的商品流通,激发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 商业繁荣国内贸易的繁荣使得城市成为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手工业者。
商人们在城市中设立商会、行会,通过组织和合作来促进贸易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人口增长、商业设施的兴起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3. 城市规划为了适应国内贸易的需求,城市进行了规划和改建。
城市的道路交通疏通,城市建筑物样式的逐步统一,都是为了方便贸易活动的进行。
规范的城市规划为贸易提供了方便,并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文化交流国内贸易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还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
商人们通过贸易活动,将自己所在地的特色商品和文化传播到其他地区,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结语中国古代的国内贸易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贸易方式的演变和国内贸易的兴起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市场建设、商业繁荣、城市规划以及文化交流,都是国内贸易对城市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历史与地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历史与地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
然而,城市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历史和地理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历史与地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分析。
历史对城市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历史事件和过程所决定的。
首先,历史上的战争和征服扩张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城市的诞生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比如位于河流交汇点或自然屏障附近的城市。
这些位置被用作战略要塞,用来保护国家的安全。
例如,古代中国的长安城,位于丝绸之路上,成为长期统治者的首都,乃至于现代的西安。
其次,历史传承也影响着城市的建设规划和文化发展。
通过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和习俗,城市能够保持其独特性和身份认同。
例如,巴黎被视为浪漫之都,这种美誉是源于历史上的文化和艺术传统。
此外,地理条件也对城市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都会对城市的规模、活力和可持续性产生影响。
首先,地理位置决定了交通网络和贸易路线。
城市的发展通常与水域相连,因为水路运输能够提供更便捷的贸易通道。
例如,威尼斯是典型的水上城市,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地理优势,发展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其次,地形和气候条件也会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
丘陵地区和山脉周边的城市通常会面临建设难题,但也因其独特的地貌而成为风景名胜。
与此同时,气候条件影响着城市的农业和产业发展,从而影响了城市的繁荣程度。
历史和地理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历史决定了城市的定位和基本发展方向,而地理条件则限制了城市在空间上的扩张和发展方向。
然而,这种相互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历史和地理条件可以被改变,导致城市发展的新格局。
例如,通过新的交通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打破地理限制,使城市能够跨越山脉和河流,实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历史和地理因素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历史确定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方向,地理条件则对城市的规模、活力和可持续性产生直接影响。
广州玉带濠沿岸城市历史景观演变探究
广州玉带濠沿岸城市历史景观演变探究【摘要】广州玉带濠沿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城市景观经历了漫长的变迁过程。
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历史起源、景观特点、文化街区保护、城市规划影响以及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广州玉带濠沿岸城市景观的演变轨迹。
文章还总结了历史景观演变的启示,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旨在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探讨广州玉带濠沿岸城市历史景观的演变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地区的城市发展脉络,为未来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广州、玉带濠、历史景观、城市演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规划、现状、启示、未来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广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玉带濠作为广州市区核心地带的水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城市文化。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广州玉带濠沿岸的城市景观也在不断发生变迁与演变。
在这种背景下,对广州玉带濠沿岸城市历史景观的演变进行探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广州城市发展的脉络和特点,也可以为城市景观保护与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广州玉带濠沿岸城市历史景观演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其历史起源和主要特点,能够全面了解广州这座历史名城的演变过程,揭示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以及近代城市规划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为城市景观保护和规划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对广州玉带濠沿岸城市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寻找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深入研究广州玉带濠沿岸城市历史景观演变不仅对于理解城市发展历程和传承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也为可持续城市发展和文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广州玉带濠沿岸历史起源广州玉带濠沿岸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建城时期。
据史料记载,广州自秦朝起即为重要的商贸港口,玉带濠沿岸也是当时城市的繁华商贸区域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对古代广州城市规划的影响
摘要: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之一,其城市的发展建设深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广州港的发展变化、广州城区分布与城址位置、道路系统、商业市肆的发展、居住区和规划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几方面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对古代广州城市规划的影响。
关键词: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规划港口引言:海上丝绸之路,即古代沟通中外的远洋航线。
它最初由丝绸等贸易而起,它上起秦汉,下限则至鸦片战争时期。
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
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
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被认为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
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广州建城极早,特点鲜明,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海上贸易对其城市的发展建设有很深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其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的发展变化,可让人了解海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1.古代广州概况广州古称蕃禺,始建于公元前214年,位于南海之滨,珠江河口。
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
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即周夷王八年),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
秦设番禺县,为南海郡治。
汉初为南越国都。
三国时为吴国交州治所,黄武五年(226年)划交州东部为广州,为广州得名之始。
广州是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古城。
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宋元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说广州已经比当时世界著名商贸城市威尼斯大三倍。
清朝闭关锁国时广州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垄断全国外贸,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管理广州港。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广州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史称“一口通商”,并由指定的广州十三行垄断全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口通商”使当时的广州得以独揽全国外贸,国际知名度迅速提高,成为世界第三大城市,是广州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助推广东与东盟合作升级
“海上丝绸之路”助推广东与东盟合作升级刘 聪一、广东与东盟的合作现状(一)经贸合作现状自2008年广东“东盟战略”形成以来,广东和东盟的经贸合作在遭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依然保持正增长,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93%的东盟产品以“零关税”进入广东,极大地促进了双方之间的贸易发展。
近年来,广东与东盟的贸易额基本相当于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1/3 左右【1】。
2008年,东盟超过日本,成为继香港、美国和欧盟之后广东省第四大贸易伙伴,2013年东盟取代欧盟成为广东第三大贸易伙伴。
自2008年以来,广东对东盟的出口年均增长达12.3%,远高于全省平均增速;进口年均增长达8.8%,超过欧盟。
表1 2008-2013年广东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09-2013)(二)产业对接现状广东产业体系完善,已形成九大工业支柱产业。
东盟各国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与广东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当前广东经济发展阶段处于工业化中期,逐步在纺织、服装、制鞋业等传统劳动密型产业和机电产业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东盟国家优势产业相对分布广泛,但和广东一样都以机电产品为主,在机电产业上广东和东盟同时拥有较强的竞争性和互补性【2】。
2013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190.3亿美元,增长5%,占同期广东省自东盟出口总值的60.3%;自东盟进口机电产品269.2亿美元,增长13.3%,占同期广东省自东盟进口总值的64.1%。
广东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对接有利于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有利于推动企业“走出去”到东盟发展,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
(三)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广东与东盟之间最大的两项合作项目分别是“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和中新广州“知识城”。
“中国越南(深圳一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是目前我国在东盟建立的最大的工业园区,是全国第一个在东盟国家设立的工业园区,也是广东省实施“走出去”的重大项目。
广州城市中轴线的历史演变
一、广州城市历史发展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2000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政治、经济、环境、规划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广州城市布局及形态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可大致分为:1)秦汉时期公元前214年(秦33年),秦始皇在岭南设南海郡,广州(番禺)为南海郡治,任嚣任郡尉,建城郭番禺城。
番禺就是最古老的广州城,至今已有2228年历史。
秦至二世而亡,赵佗继任任嚣自立南越国而称王,将任嚣城扩大到周长10km的大城,俗称“赵城”或“赵佗城”。
南越都城的建设时广州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规划的建设。
南越国共存在93年(公元前203年-前111年),历经五代君主。
现位于广州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即为第二代南越王赵昧陵寝原址上修建的博物馆,可在此追寻南越国的踪迹。
汉平南越后,中央皇权加强了对岭南的统治。
东汉末年,广州虽亦遭战乱,但商业繁荣,居民富足。
当时的交州刺史步骘将其州治从苍梧郡广信(今梧州)搬到广州,重修“越城”西半部,并将城向北扩展,史称步骘城。
广州的正式定名在三国孙吴时代。
2)隋唐南汉隋初经济发展,大兴土木,开运河、建造宫殿,沟通南北交通,广州城有了长足的发展。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潮,出现了贞观、开元盛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盛唐时,广州已成为全国三大商业城市之一(其它两城是扬州、汴梁),主要是对外贸易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使得西亚各国大量商人来中国经商,很多人迁居广州。
广州城自晋至唐未见扩展,但城市日益兴盛,人口众多,城市的范围早已突破了城墙的限制。
唐代的广州城墙范围很小,城市形态已呈现出坐北朝南的布局形态,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从而为南汉都城兴王府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公元917年,南海王刘建大越国,翌年改国号为汉,史称五代南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之一,其城市的发展建设深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广州港的发展变化、广州城区分布与城址位置、道路系统、商业市肆的发展、居住区和规划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几方面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对古代广州城市规划的影响。
关键词: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规划港口
引言:海上丝绸之路,即古代沟通中外的远洋航线。
它最初由丝绸等贸易而起,它上起秦汉,下限则至鸦片战争时期。
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
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
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被认为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
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广州建城极早,特点鲜明,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海上贸易对其城市的发展建设有很深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其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的发展变化,可让人了解海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1.古代广州概况
广州古称蕃禺,始建于公元前214年,位于南海之滨,珠江河口。
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
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即周夷王八年),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
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
秦设番禺县,为南海郡治。
汉初为南越国都。
三国时为吴国交州治所,黄武五年(226年)划交州东部为广州,为广州得名之始。
广州是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古城。
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宋元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说广州已经比当时世界著名商贸城市威尼斯大三倍。
清朝闭关锁国时广州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垄断全国外贸,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管理广州港。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广州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史称“一口通商”,并由指定的广州十三行垄断全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口通商”使当时的广州得以独揽全国外贸,国际知名度迅速提高,成为世界第三大城市,是广州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2海上丝绸之路对广州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的发展变化
2.1广州港的发展变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广州港地处东、西、北三江汇合点,是海港兼河港码头,泥城是番禹最早见诸史书的码头,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
发展到唐代时,由于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广州港海运繁忙,发展迅速,已经有内港和外港之分。
从秦汉以来一直到北宋,广州港一直是最大贸易港,到南宋时,由于政治原因,泉州跃升为第一大港。
广州至明代又重拾旧日辉煌,再占鳌头;而泉州之辉煌,如昙花一现,仅元一代,之后再
也没能超越广州。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海上丝绸之路,才带动了广州港的发展,而也正是因为有了条件优良的广州港,海上丝绸之路才能延续千年。
从2
图可以看出古代广州建置和城市的发展广外虽经两干多年的发
展,但其城址一直未有根本的转移。
这充分证明广州这—地域的地理位置有其不可替代的有利条件和特殊性。
在秦汉至三国时,广州城郭之形制大致呈长方形,符合周礼中传统城市的建制。
在宋元时期的西城与子城连接处,城垣与护城濠均呈现折曲形态,显示出西部城区南北向宽度比东部城区宽。
明嘉靖广州城郭发生重大改变,由长方形演变为向北凸出的近似半圆形,护城濠由四面环城变为东、西、南三面护城,北面城垣已扩展至越秀山上,可倚越秀山之险,这亦是此后广州内城的形制,一直沿续至民国初年。
现今的广州市区,大部是历史上珠江的河床,晋带以前,广州城大致位于今天的中山四路、中山五路和北京路北段一带。
广州作为中国对外主要窗口和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港口的地位也一直没有根本变化.在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方面持续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3道路系统——轴线明显,结合海防,随经济发展变化
广州城自隋唐时期以来形成坐北朝南、以广州刺史署前直街即承宣街(今北京路)为轴线的形式历经千年基本保持不变。
明初子城与东城在三城合一后已无明显间隔,但子城与西城仍有西湖相间,道路各成体系。
子城与东城街道布局以十字形、丁字形主街为特色;西城的街道呈方格状,南北向与东西向大街呈十字交汇,交通便利,这种道路结构取决于西部城区在经济活动中所担负的商贸功能。
整座城市的东西向大街未能贯通全城;最为特别的是,东城的北门、南门均与南北向大街相连,然而却相互错
开,南北门之间不能直通,即所谓“城门不相对,道路不相通” 。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出于城区传统防卫之考虑;次为明初三城刚合一,其沿承宋元时期子城、东城、西城形制痕迹仍在。
在明嘉靖时正西门沿东西向大街可直通正东门,南北向大街也可直通城门,这与明初广州城内的城门不相对、道路不相通状况相比已大为改观,道路体系已趋于完备。
清道光时内城的街道表现为以东西向的惠爱街及南北向的承宣街为主干道,其余街巷与之平行,呈南北向与东西向交汇之方格网状;新城区道路则以东西向大街为主干,如濠畔街、高第街、仰忠街等,多为自内城经新城直出珠江边之信道;鸡翼城也因其沿江岸展布,街道网与新城相似,以东西向与江岸平行的道路为大街,南北向为通往江边之信道;城郊西关、河南、东郊等地的街道则往往顺应地形、河濠走向,仅在西关的宝华坊、宝贤坊一带新辟住宅区才能见到规划齐整、呈十字交叉的街道系统。
此时广州城区的街道系统已基本定型,其影响延续至今。
2.4商业市肆的发展——海上贸易主导城市商业发展
广州是远东最负盛名的贸易口岸,这对城市发展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着广州文化、经济、交通的发展,特别使广州在手工业、商业、服务业、航运业、金融业等方面拥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成为一个功能齐全,长盛不衰的综合性城市。
由于珠江的影响,广州最初的商业市肆主要分布城市偏北部。
在
宋元时期,广州城经济活动区域有逐渐向南迁移的趋势。
明代前中期,经济活动集中于内城外南面珠江沿岸地带,如五羊驿、税课司、批验所、市舶提举司等经济管理与服务之官署集中于此地。
明代后期,经济活动则迁移至沿海的新城内,这是新城中经济活动繁杂与人员往来频繁所需的具体表现,而且新城中还有以竹栏、油栏等商业贸易行栈命名的城门,显示出商业活动已成行成市,颇具规模。
2.5居住区——“蕃坊”林立,四方商贾杂居
海上丝绸之路给广州带来的不仅仅是世界各地的货物,也带来了来自各个国家的商人。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广州,在唐代时在唐城西侧兴建巨大的西城,在宋时,官府设“蕃坊”,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
外商留居的蕃坊,筑石联城,自成一区,且设有清真寺,建立光塔,以为夜航归来之引,在今光塔街附近和东郊,以及波罗庙一带。
蕃坊面积很大,人口多达10万多人,成为古代海上贸易与海上交通的一大奇观。
蕃坊的建立,不仅促进广州与外界的交流,使广州在当时世界上声名远播,同时也带动广州经济的发展。
2.6规划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规划思想先进,典型府城建制
在宋时在广州四周兴建繁荣小镇八个。
即大通(今芳村)、瑞石(今新造对岸穗石)、平石(番禺“胜石”)、猫德(今名同)、大水(今天河)、石门(今名同)、白田(今西关江边丛桂里)。
此八镇各有各的功能,与
当今的卫星城有异曲同工之妙,广州之所以会有如此规划,与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不无关系。
在明代时广州作为岭南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具有明显的府州城市型态特征。
明代广州城地图全面反映出全城坐北朝南、主要军政机关和祠庙以南北大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等特征。
城市中部偏北区域为历朝官衙区;城市境域经历两次扩展后,沿轴线向北拓展至越秀山上镇海楼、向南延伸至新城南门。
至新城修筑后,广州城中轴线长约2 公里。
承宣街为自珠江上岸后的入城大道,其北端在历代分别为隋刺史署、唐广州大都督府、南汉王宫、宋安抚司署、元广东道宣慰司、明广东布政司所在地,其余官衙均以此为轴心,分布在东西两侧。
这一轴线完全符合古代城市布局的思想,即主要大街——自南门入城后的大街(又称天街)设置通常直对宫殿区(或衙门),重要官衙则沿天街对称分布。
结论
广州自从于秦汉时期成为中国的第一个港市,到南宋初一直是独领中国海上的对外贸易之风骚,到了元代,才退居泉州之后,但仍保持繁荣的局面,广州至明代又重拾旧日辉煌,再占鳌头,在清代时更一度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
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最重要港口对其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同样,海上丝绸之路为广州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使广州从一个远离中央政权的蛮夷之地逐渐发展为世界闻名的繁华港口城市,也对广
州的城市规划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甚至到现在还能寻找到它的印记。
参考文献:
1.曾昭璇,曾新,曾宪珊论中国古代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
绸之路"的发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李军宋元"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发展之比较研究【J】南方
文物 2005(1)
3.梁国昭广州港:从石门到虎门——历史时期广州港口地理变
化及其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J】热带地理 2008(5)4.曾新旧志古城图在复原古代城市历史面貌中的作用--以古
代广州城地图为例【J】中国地方志 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