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1)

合集下载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6《运动的小车》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6《运动的小车》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6《运动的小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小车》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要了解和掌握小车的运动原理以及简单的物理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小车运动的原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也对周围的运动物体有所观察。

但是,他们可能还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小车运动的原因,对于一些物理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来理解和掌握小车的运动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车运动的原因,掌握简单的物理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车运动的原因,掌握简单的物理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探究小车运动的原因,培养探究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思考、实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车的运动,思考小车运动的原因,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小车运动原理。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小车的运动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小车运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的原因。

3.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小车运动的原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

4.实践: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加深对小车运动原理的理解。

5.总结:通过学生总结和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地呈现小车运动的原因,通过图示和文字的结合,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运动的小车》优质课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运动的小车》优质课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运动的小车》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小车》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6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小车的运动,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物理知识,如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小车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小车有一定的兴趣,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具体操作实验和解决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实验法、合作交流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小车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车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探究小车的运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力和运动的关系。

3.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使小车运动更远、更平稳等。

4.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拓展训练,如设计一辆理想的小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解决问题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6《运动的小车》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6《运动的小车》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6《运动的小车》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小车》这一课是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小车模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小车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事物的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力的作用效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车运动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车运动的原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车运动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实验验证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

2.讲解法: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小车模型、实验器材(如滑轮、绳子、斜坡等)。

2.学具:学生手册、笔。

3.课件:相关实验动画、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车在轨道上行驶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小车运动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小车模型,让学生观察小车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运动的状况,引导学生发现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手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6《运动的小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6《运动的小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6《运动的小车》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小车》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小车的运动原理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运动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与力学相关的事物,如滑梯、秋千等。

但是,学生对小车运动原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车的运动原理,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车的运动原理,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车运动原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小车,观察和记录其运动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车的运动原理。

2.讲解法:结合实验现象,讲解小车运动原理和力的作用效果。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小车、斜坡、阻力板、测量工具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以及其他实验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小车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车的运动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小车的运动原理以及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如斜坡角度、阻力板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小车的运动原理。

4.巩固(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并讲解实验原理,加深学生对小车运动原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小车运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设计一个载货小车等。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 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 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研究能量的兴趣。

2.意识到通过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教学重点】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叉、斜面、木块、纸带、软尺、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号笔。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6《运动的小车》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6《运动的小车》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6《运动的小车》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小车》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物体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小车运动的现象,从而发现和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2.引导法: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从而加深对小车运动原理和条件的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小车、轨道、滑轮等。

2.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兴趣。

我会拿出一个小车,放在桌子上,用手推动小车,使其运动。

然后我会问学生:“大家看到了什么?小车为什么会运动?”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呈现(10分钟)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呈现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的图片和实例。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操练(15分钟)学生会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他们会根据实验要求,使用小车、轨道、滑轮等教具,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小车运动的现象,并让他们思考和分析小车运动的原理和条件。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运动的小车》集体备课教案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运动的小车》集体备课教案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运动的小车》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小车》这一课是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6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探究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概念和原理理解不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好奇心,但需要注意安全,教师需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探究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车运动的原理,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2.难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实验法:观察和操作小车运动实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4.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小车、轨道、滑轮、重物、计时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其他实验材料。

3.教学课件: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车比赛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小车是怎么运动的吗?”,“你们猜猜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有哪些?”2.呈现(5分钟)讲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如摩擦力、重力等。

呈现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如摩擦力、重量、速度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提醒学生遵守实验规则。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3.6运动的小车(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6运动的小车(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思维能力:学生将通过对小车运动原理的探究和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他们将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制作小车和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将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他们将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了解小车运动的动力来源,掌握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实验观察施加不同力的小车运动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力的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探究摩擦力、重力等因素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例如,让学生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摩擦力条件下小车的运动距离,分析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3.6运动的小车(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中3.6节“运动的小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探究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以及运用简单的机械原理制作小车。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开展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等基本物理概念。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探究小车运动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行分组讨论、提供操作指导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小车模型及其配件
-测量工具(尺子、计时器)
-实验材料(木板、滑轮、绳子)
-工具箱(螺丝刀、扳手、胶带)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小车》这一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小车的制作、小车运动的原理、小车运动的影响因素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也能够进行理解和分析。

但是,对于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知道小车运动的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究中,掌握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小车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2.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设备。

3.PPT课件和教学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引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和教学视频,呈现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让学生对小车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小车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情况,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机器人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以上是对于《运动的小车》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法的优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

皮筋
气球小车吹气时间太短
气球中的气不足或者气球太小,驱动力太小
打足气球里的气,或用两个气球,加强驱动力
橡皮筋打滑
摩擦力过小
把两根橡皮筋缠绕起来,增加摩擦力
活动三:评估与改进
1、教师引导:经过大家的制作和测试与改进环节,相信每个小组的小车都很完善,下面我们对各小组的小车进行评估。
2、出示评估标准,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本次小车的评估标准。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案
课 题
2.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被口腔初步消化之后,就会进入人体内部的其他消化器官。
2、了解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旅行”的过程,知道人的消化器官有哪些部分组成,认识人的消化系统图。
3、通过模拟食道工作和胃工作的实验,进一步了解食物在食道和胃部的消化过程,体会食道和胃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撞击实验,探究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懂得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聚焦
1、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
飞行的子弹击穿物体
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
6、学生分小组活动,敲击音叉,并且分别感受音叉的不同之处。
7、全班交流实验现象,并说一说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轻轻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很小,这时用手触摸音叉,会感音叉受到很轻的震动。重重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比较响,用手触摸音叉,会感受到音叉明显的震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6《运动的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6《运动的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6《运动的小车》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小车》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车的运动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究小车运动的规律,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现象能够进行观察和描述。

但是,对于小车运动的原理和规律,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教学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小车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探究小车运动的规律。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斜坡、木板、绳子等。

2.教学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3.学习材料:实验报告单、作业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车比赛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小车是如何运动的?为什么能运动?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器材,介绍实验目的。

让学生观察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小车的速度、方向等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和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车运动的规律。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使小车运动得更快、更远?学生自由探讨,提出改进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车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6《运动的小车》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6《运动的小车》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6《运动的小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小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小车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力的作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车运动的原理,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车、斜坡、木板、绳子、尺子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见到的运动现象,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小车运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车运动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力的作用下,小车的运动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强调力的作用效果。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力的作用效果。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小车运动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 教案(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 教案(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研究能量的兴趣。

2.意识到通过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教学重点】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叉、斜面、木块、纸带、软尺、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号笔。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6营养要均衡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 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3.6运动的小车课题运动的小车单元运动和力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科学概念目标1、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目标解读举例说明飞行的子弹击穿苹果的瞬间,子弹穿过苹果,使得苹果形状改变,能够说明击穿过程中子弹具有能量。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同学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

目标解读通过实验得知,从不同坡度的斜面释放小车,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斜面坡度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近。

通过对比实验感受运动物体的能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研究能量的兴趣。

2、意识到通过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重点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难点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F1赛车》导入。

师:运动的小车具有能量吗?生:做出判断后回答。

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思考并回答。

激趣导入新知探究聚焦:运动的小车或其他物体有能量吗?讲解: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拨起,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它们都具有能量。

举例说明飞行的子弹击穿苹果的瞬间,子弹穿过苹果,使得苹果形状改变,能够说明击穿过程中子弹具有能量。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运动的汽车撞在树上或其他物体上,会产生破坏,说明运动的汽车具有很大的能量。

气球小车的运动,说明气球由鼓变瘪的过程具有能量。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我们以“子弹击穿苹果”为例,子弹飞出的瞬间使得它本身具有很大能量,而在击穿苹果瞬间,使得苹果果浆四溅,之所以会有这么剧烈的反应,是因为子弹触碰苹果后作用力特别大,施加在苹果上,苹果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力,因此会爆开。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3.6运动的小车》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3.6运动的小车》教案

《运动的小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会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2.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限速牌。

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如果超过会发生什么?(预设:车祸)2.车祸图,为什么会发生得这么严重?3.原来运动的小车是有能量的,不同运动速度的小车能量一样吗?(预设:不一样)4.怎么不一样呢?(预设:速度快能量大)为什么这么想?(预设:速度快破坏大)二、实验探究,寻找能量与运动的关系(一)活动一:撞击实验1.整理学生猜测: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用实验来证明2.出示材料,李老师带来了这些材料,怎么做实验?(小组讨论1min 评价,讨论得很激烈啊,看来同学们想到了不少办法,谁来说说)预设叠高,追问为什么叠高(可以让小车速度不同)在哪里速度不同?一开始速度不同吗?,一开始速度要不要相同?到哪儿之后小车速度不同了?3.播放微视,实验指导:①有什么疑惑,讲解怎么读数?讲解中间值②温馨提示利用红、黄、蓝磁贴,标记处出三个坡度对应的塑料块的距离远近,并贴到黑板对应小组的位置上。

补充:实验完成后与组员讨论实验的发现,思考小车运动速度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6运动的小车》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6运动的小车》优质教案

教师寄语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运动的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运动的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运动的小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运动和力章节的第6课,题为《运动的小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同时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小车。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了解运动的基本特征。

2. 了解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学会观察和描述小车的运动状态,如速度、方向等。

4. 学会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小车,并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5.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力的作用,小车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运动的描述和观察,小车的制作过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与运动和力相关的知识,如物体的位置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他们对力的概念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并且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学生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谁能回顾一下,告诉我运动和力分别是什么?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力有什么作用?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对力的理解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第二环节:学习运动的基本特征1. 通过示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特征,如位置的变化、速度的快慢等。

教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图片,我们来观察一下。

请看这张图片,小明从教室的一端跑到了另一端,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呢?2.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运动物体,描述它们的运动状态。

教师:现在,请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到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可以是飞鸟、自行车等。

请描述一下它的运动状态,它的位置变化了吗?速度是快还是慢?第三环节:学习力的作用1. 通过示例和图片,介绍力的作用,即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
3.8设计制作小车(二)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合作分工,根据绘制的小车设计图,动手制作小车。
2、展示各小组制作好的小车,测试并改进小车,使自己制作的小车更加完善。
3、全班交流,对各小组设计的小车进行评估,各小组根据评估情况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小车。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认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
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
落下的锤子砸碎了玻璃。
2、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这组图片中,运动的物体都产生了能量,这些能量影响了其他的物体。那么运动的小车也有能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6运动的小车
二、探索
活动一:敲击实验,感受运动物体的能量
1、出示课本54页的两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了解两幅插图的内容,并读一读上面的相关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要求及方法。
2、教师总结
在这次设计制作小车的活动中,很多同学表现的非常好,能够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认真思考,积极反思,使本小组的小车设计的更加完美。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难免有失败,不过工程师不会将不成功的模型视为失败,而是将它看成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并能够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希望我们班的同学能够向工程师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的完善。这样,我们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工程师。
5、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索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的方法。
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手册的实验记录表、让小车动起来的实验材料、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材料等等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聚焦
1、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他们有的是静止的,有的是运动的。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列举出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
2、有的物体一开始是静止的,后来就运动起来了,有的物体一开始是运动的,后来就静止下来了。那么,怎样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又怎样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呢?今天我们以小车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撞击实验,探究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懂得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聚焦
1、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
飞行的子弹击穿物体
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
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4、理解这句话:
重力有什么作用?
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生活中重力现象体现在哪些方面?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来,水往低处流。
不倒翁是很常见的玩具,它的设计原理就是运用了重心的位置。
能量存在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也存在能量。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的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我们还知道从不同坡度上释放的小车,滑下来之后会产生能量,坡度越大,小车滑下来的速度越快,产生的能量也越大。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
活动二: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1、引导学生预测:用多大的拉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更大的拉力拉小车,小车运动的快慢会怎样变化?再增大拉力,小车运动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作出预测。
2、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对我们的预测进行验证,进一步探、绳子、垫圈。
实验方法:将小车摆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小车的一端系上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上钩子,下垂到桌面下,然后在钩子上加上垫圈。
车的类型和动力
类型
动力
小推车
推力
马车
马拉


脚蹬
小轿车
汽油
高铁动车
电力
二、探索
教师引导:我们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
活动一: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1、出示垫圈、小车和绳子三样实验材料,提出要求: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2、全班交流,讨论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出示课本42页的中间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方法及要求。
橡皮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产生震动,可以知道橡皮锤具有能量。
小车从高处释放,滑下来后撞击木块,使木块被撞后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可以看出小车具有能量。
2、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产生的能量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小,产生的能量越小。
四、拓展
1、出示课本55页的拓展知识,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
7、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交流各小组的实验结论。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撞击实验,我们发现坡度越大,小车释放时的位置就越高,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快,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三、研讨
1、刚刚我们进行了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那么橡皮锤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
课 题
3.6运动的小车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飞行的子弹、踢飞的足球、运动的小车等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
2、通过撞击实验,探究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懂得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形式的能量。
实验方法:将小车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在小车的一端系上绳子,另一端系上钩子,钩上垫圈,垂在桌面下。然后不停的加垫圈,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学生分小组活动,利用垫圈和绳子,让小车动起来。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结果。
3、教师引导:你们知道,这样使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力吗?
出示课本42页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重力及重力的作用。
6、学生分小组活动,敲击音叉,并且分别感受音叉的不同之处。
7、全班交流实验现象,并说一说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轻轻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很小,这时用手触摸音叉,会感音叉受到很轻的震动。重重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比较响,用手触摸音叉,会感受到音叉明显的震动。
9、为什么轻轻敲击音叉和重重地敲击音叉,音叉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呢?
4、实验注意点:
释放木块时,每次都要从斜坡的同一位置释放。
在木块的起始位置摆放小旗或者其他标记,释放小车去撞击木块。用小旗或者其他标志去标记木块被撞击后的位置。
测量距离,记录数据,每次实验进行三次,取平均值。
5、出示活动手册上的撞击实验记录表。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好数据,完成实验记录表,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小车制作好了,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测试,不完善的地方要加以改进。下面请同学们对本小组的小车进行测试并改进。
2、出示课本58页“测试并改进小车”记录表,引导学生根据“测试并改进小车”记录表对小车进行测试,改进。
测试并改进小车
发现的问题
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案
不能走直线
车轴不正
调整橡皮筋
小车动力不足
一根橡皮筋驱动力太小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课 题
1.让小车运动起来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车的发明历史,知道这些车是怎样运动的。
2、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的作用。
3、能够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再想办法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
4、通过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3、引导学生从小车设计、小车制作、小车功能、团队分工合作、展示讲解等五个方面,对各小组制作的小车进行评估,然后打分,评选出班级小车制作的优胜小队。
4、根据评估的情况,各小组再次反思小车设计和制作的过程,进一步改进本小组的小车。
三、课堂总结
1、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引导:我们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根据提出的要求制作出了小车。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与同学们分享的吗?
因为轻轻的敲击音叉,产生的能量比较小,给音叉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小;而重重地敲击音叉,产生的能量比较大,给音叉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大。
活动二:撞击实验
1、教师引导:既然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那么运动小车的速度和其能量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用实验探究。
2、实验材料:小车、斜坡、木块。
3、实验要求:
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量并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
预设:
同小组同学之间合作分工非常重要,不然会一团糟,每个人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
材料要准备很充分,不能在制作小车的过程中缺这个,少那个。
小车的设计方案非常重要,这一环节决定了小车的制作,因此,要想制作出完美的小车,完美的设计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小组的小车虽然设计制作的不是很完美,但是经过测试和改进之后,我们的小车也非常好,也能够达到本次活动的要求,所以小车后期的改进也很重要。
3、出示课本43页上面的一幅图及旁边的四点实验要领,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的要领。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