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课件:第22课 寓言四则(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 寓言四则
蚊子和狮子
1.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故事的,使用什么描写手 法来塑造蚊子的形象的?
本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故事的;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的勇敢 机智、敢于藐视强大的敌人;用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蚊子得胜后嚣张的 形象。
2.读了《蚊子和狮子》这篇寓言后,蚊子战胜狮子,却败给 了蜘蛛,给你怎样的启示?
第22课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 节,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寓言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的人格及辩证 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走近作者】
伊索 (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 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 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秦相,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 他与其门客共同编写了《吕氏春秋》一书。
知识链接
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 示的文学体裁。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 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中 常常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自主预习
【文题解读】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古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 是众神之首宙斯的儿子。雕像者,雕像的人。题目点明了寓言中对话的双 方,使人对故事的主人公一目了然。
溉汲(j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共58张PPT)
发展 第二层 (3、4句)
结局 第三层 (5、6句)
写别人并未懂这话, 写丁氏告诉国君 就把丁氏的话传开 使者自己的话的 了,一直传到国君 真正意思。 那里。
字词释义
穿井得一人
凿,打。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 待,等到。 溉。汲,从井里取水。 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 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 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子》中有许多关 于他的传说。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 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 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 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 价值。
背景链接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
听到,得到。
不如。
◆古今异义
及其家穿井( )
古义:待,等到
今义:连词,和 )
丁氏对曰( 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正确
◆一词多义
闻 有闻而传之者( 听到 ) 闻之于君( 使……听到 )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 闻之于宋君(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求闻之若此( ) 定语后置标志 闻之于宋君( 介词,被 )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介词,在 )
不以讹传讹
艺术特色
语言幽默风趣,寓理于事。 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 动力)或把“得”(需要或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 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
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
可轻信、传播传言。
杞人忧天
《列子》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 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 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优质课件(共143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 寓言四则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同学们,你们知道寓言是什么吗?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也有人说寓言是一种魔法,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 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 肃认真;
预习检查
读一读
hè
赫拉
yé
耶
shì
舍然
bì
庇护
qǐ
杞
lǎ
喇叭
zhònɡ
中伤
ɡài jí xiù
溉汲 星宿
chú cǐ
躇步 跐蹈
预习检查 多音字
( liàng)较量 量
( liáng)测量
(qiáng ) 强大 强 (qiǎng) 勉强
( jiàng) 倔强
预习检查 形近字
显hè( 赫)
shè( 赦)免
写作特色
❶构思精巧。
这则寓言的情节主要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开的,三问 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尔墨斯的虚荣心越来 越强之时,他却听到了雕像者淡然的答话,情节陡转直下 便戛然而止,短小的篇幅把情节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写作特色
❷绝妙的讽刺。
赫尔墨斯认为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身价 一定会比别的神更高,不料却被雕像者当做“添头”白送, 雕像者的一句话反衬出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的爱慕虚荣者 却是个一文不值的“添头”,这种讽刺,是何等的绝妙!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伊索寓言 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 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 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22 寓言四则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同学们,你们知道寓言是什么吗?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也有人说寓言是一种魔法,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 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 肃认真;
预习检查
读一读
hè
赫拉
yé
耶
shì
舍然
bì
庇护
qǐ
杞
lǎ
喇叭
zhònɡ
中伤
ɡài jí xiù
溉汲 星宿
chú cǐ
躇步 跐蹈
预习检查 多音字
( liàng)较量 量
( liáng)测量
(qiáng ) 强大 强 (qiǎng) 勉强
( jiàng) 倔强
预习检查 形近字
显hè( 赫)
shè( 赦)免
写作特色
❶构思精巧。
这则寓言的情节主要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开的,三问 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尔墨斯的虚荣心越来 越强之时,他却听到了雕像者淡然的答话,情节陡转直下 便戛然而止,短小的篇幅把情节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写作特色
❷绝妙的讽刺。
赫尔墨斯认为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身价 一定会比别的神更高,不料却被雕像者当做“添头”白送, 雕像者的一句话反衬出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的爱慕虚荣者 却是个一文不值的“添头”,这种讽刺,是何等的绝妙!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伊索寓言 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 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 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
活动评价要求:二人一小组朗读释义,把有质疑之处标画出来,共同解决。 8分钟完成。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 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于是就去开导 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 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 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综合评价
请你编写一则新寓言
提示:先编写故事内 容,再提出新寓意。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 起来。蜂蜜太甜蜜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 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 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 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寓意:对于许多人来说, 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学习目标二:概括寓意,领会道理
活动评价一:领会道理
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 语是什么意思?
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忧 (庸人自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 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日月星 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 有所中伤”。
综合评价
杞人尚且知道忧天,作为现实环境中的你, 将对我们目前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谈谈你的 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环境,有哪些环境污染 的现象?你能否对此提出点合理性的建议。
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完成课上综合评价的内容,100字左右。 2.前置性作业:预习第六单元写作。 3.拓展性作业:推举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 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晓之”者的话你赞成吗?(二人交流分享,1分钟完成)
“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 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讽刺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因而忽视自己的短处, 最终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课文小结
蚊子能够打败狮子,说明弱小的力量有时也能够战胜强大 的力量,这可以给我们良好的启示,就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敢 于用智慧出招。
面对庞大的困难,我们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找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
但是蚊子后来死于小小的蜘蛛之手,也从反面告诫我们, 不要忽视自己的缺点,不要得意忘形,以致使我们遭受失败。
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 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 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 自尽。
原文翻译
打水浇田
停留
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 ; 到了……的时候
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 打 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
寓言是用假托的精短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 文学作品。具有讽刺性(劝诫性)或哲理性。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十七世纪法国的拉·封丹寓 言,十八世纪德国的莱辛寓言和十九世纪俄国的克雷 洛夫寓言,作为世界寓言的四大经典在我国流传广泛, 而且有多种译本。
伊索,古希腊作家。 据传,他是一个 会讲故事的丑八怪 被幸运之神垂青的哑巴 聪明机智的奴隶 被权贵杀害而死不瞑目之人
他所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 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 事,经后人整理,统归在伊索名下)。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 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其内容大多与为人处世有关。
a、《乌龟和老鹰》 d、《骆驼和宙斯》
b、《农夫与蛇》 e、《蚂蚁和蝉》
c、《两只口袋》 f、《猫与鸡》
重点字词 寄:依托;依附 因:于是
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 (共38张PPT)
2.及其家穿井。 古:到了......时候; 今:到达。
3.丁氏对曰。 4.得一人之使。 古:回答; 古:劳动力; 今:正确,与“错”相对。 今:使用。 5.奈何尤其坏。 古:怎么,为何; 今:用于反问或否定,表示没有办法。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 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 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 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 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 艺文志》 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 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 为《吕氏春秋》。
伊索,公元前6世纪
的希腊寓言家,奴隶 出身。他善于讲寓言 故事来讽刺权贵,最 后遭到杀害。他的寓 言经后人加工,成为 《伊索寓言》,流传 于世。《伊索寓言》 故事短小精悍,描写 形象生动,语言简洁 朴素,富有幽默感。
读读写写
赫拉(hè) 庇护(bì ) 凯歌
宙斯(zhòu) 粘住(zhān) 爱慕虚荣
文体知识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
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 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 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 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 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 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 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伊索寓言 中国古文言寓言
作者简介
派遣
向 这件事 回答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劳动力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的 在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的 人回答说:“(我说的是打井)得到(节省)了 一个劳动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52页)
●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 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 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
寓意
● 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 吓唬别人。但是,狡猾的手法绝不能使 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穿, 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 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 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绝不会有好 的下场。现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 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 势,招摇撞骗的人;又嘲讽了被人利用而 不自知的昏庸之人。一切狡猾,奸诈的 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 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 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
疏通文意
无,没有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倒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 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
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 聚的气体罢了
你
行动,活动
●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东郭先生像见到救星一样,赶忙拉住老人,把刚才产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要老人给评评理。狼也走过来,为自己辩解着:“您别听他胡说八道,他刚才把我塞进口袋里,害得我在里面闷得喘不上 气来,这样的人我不该把他吃掉吗?”老人想了想,说:“你们都认为自己有理,我也不好判定谁是谁非。这样吧,你们 把刚才的情形再做一遍让我看看。”狼觉得老人说的话有道理,就又钻进了东郭先生的口袋里,东郭先生又把袋口系紧了。 老人立刻举起拐杖狠狠地朝狼打去。这下,东郭先生终于明白了,他感谢老人救了他的命。
寓意
● 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 吓唬别人。但是,狡猾的手法绝不能使 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穿, 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 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 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绝不会有好 的下场。现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 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 势,招摇撞骗的人;又嘲讽了被人利用而 不自知的昏庸之人。一切狡猾,奸诈的 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 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 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
疏通文意
无,没有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倒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 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
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 聚的气体罢了
你
行动,活动
●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东郭先生像见到救星一样,赶忙拉住老人,把刚才产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要老人给评评理。狼也走过来,为自己辩解着:“您别听他胡说八道,他刚才把我塞进口袋里,害得我在里面闷得喘不上 气来,这样的人我不该把他吃掉吗?”老人想了想,说:“你们都认为自己有理,我也不好判定谁是谁非。这样吧,你们 把刚才的情形再做一遍让我看看。”狼觉得老人说的话有道理,就又钻进了东郭先生的口袋里,东郭先生又把袋口系紧了。 老人立刻举起拐杖狠狠地朝狼打去。这下,东郭先生终于明白了,他感谢老人救了他的命。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3张PPT)
状语后置+否定判断句: 非……也
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精研细品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情节
开端
(第1、2句)
发展、高潮
(第3、4句)
宋国姓丁的人家将因打井而得到一个空 闲的人力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国人以讹传讹,国君询问真相。
真相
(第5句)
收束全文,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精研细品
2.分析人物形象
01
丁氏
从说“穿井得一人”,可以看出 丁氏风趣幽默,同时表意不清。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 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 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合作探究
你是如何看待杞人的行为的?“晓之 者”的话你赞成吗?
示例:在今天看来,“杞人忧天”并非无稽之谈,从新的宇宙观 及环保的观点来说,他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时,寓言中 那位“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也是不科学的,只能 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诱导的 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谢谢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寓言四则
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明确字音:溉汲 (ɡài jí)
读准节奏:家无井/而出溉汲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非得一人 /于井中也
及 道对
闻之于宋君 被动句 问之于丁氏 倒装句
使 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听到
动词,听到
名词,传闻、消息
概 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舍然大喜
忧虑
恐惧 真诚 耐心
杞人
晓之者
吾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矣!
概
括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故
事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情
节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今义:诽谤别人使受损害
◆一词多义 闻 之 于
有闻而传之者( 动词,听到 ) 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 求闻之若此( 名词,传闻、消息 )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 闻之于宋君( 代词,这件事 )
问之于丁氏(介词,向) 闻之于宋君(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介词,从 )
16
杞人忧天
《列子》
课 堂 小 结
明确字音:杞(qǐ)
坠(zhuì)
躇(chú)步跐(cǐ)蹈
中(zhònɡ)伤 舍(shì)然
亡
舍
积气
若
奈何 只使
中伤
躇步 跐蹈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奈地坏何 固定句式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68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寓言是一种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体裁,其篇幅较简 短、结构较单一。
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是寓言的显著特征。 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托深刻的道理,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借 古喻今。“寓”,寄托;“言”,道理、哲理,“寓言”即(用简短的 故事中)寄托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和启示。 寓言在写法上常常运用拟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寓言的主人公可以 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其他动物或事物。 寓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在我国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 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后,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得意忘形。
4.如果寓言在“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这里就 结束,寓意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变化后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会发生了变化。 新的寓意:面对强大的对手,以己之长攻敌所短,就能取得胜利。 5.同一则寓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就能够得到不同的启示。试换一个 角度去看待《蚊子和狮子》,说说你得到的启示(寓意)。 ①面对强大的对手,必须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敌所短;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 ③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取得胜利时不要得意忘形。 ⑤胜利时要有危机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作业2
• 8.改编寓言: • 在《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让雕像者成为故事的主要
人物,模仿本寓言的结构,自己设计故事情节,并揭示所 要讲述的道理。200字左右。
《吕氏春秋》
1.了解有关《吕氏春秋》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重点 文言词语。(重点)
2.进一步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能顺畅地诵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 6.寓言生动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赫耳墨斯形象?课文的 寓意是什么?
• 生动刻画出一个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者的形象。寓 言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有 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寓言是一种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体裁,其篇幅较简 短、结构较单一。
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是寓言的显著特征。 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托深刻的道理,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借 古喻今。“寓”,寄托;“言”,道理、哲理,“寓言”即(用简短的 故事中)寄托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和启示。 寓言在写法上常常运用拟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寓言的主人公可以 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其他动物或事物。 寓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在我国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 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后,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得意忘形。
4.如果寓言在“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这里就 结束,寓意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变化后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会发生了变化。 新的寓意:面对强大的对手,以己之长攻敌所短,就能取得胜利。 5.同一则寓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就能够得到不同的启示。试换一个 角度去看待《蚊子和狮子》,说说你得到的启示(寓意)。 ①面对强大的对手,必须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敌所短;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 ③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取得胜利时不要得意忘形。 ⑤胜利时要有危机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作业2
• 8.改编寓言: • 在《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让雕像者成为故事的主要
人物,模仿本寓言的结构,自己设计故事情节,并揭示所 要讲述的道理。200字左右。
《吕氏春秋》
1.了解有关《吕氏春秋》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重点 文言词语。(重点)
2.进一步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能顺畅地诵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 6.寓言生动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赫耳墨斯形象?课文的 寓意是什么?
• 生动刻画出一个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者的形象。寓 言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有 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拓展阅读课件:第22课 寓言四则(共12张PPT)
第六单元
第22课 寓言四则
阅读素养
知识铺垫
对接课堂
-6-
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 寓言中的某些重点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反复推敲这些语句,就能得出寓言的 寓意。[例]《掩耳盗铃》,抓住文中“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 到了”这句话,结合寓言内容,就可以推出寓意了。
题型+模板 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模板:这则寓言的寓意是……/说明了……的道理。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分)
“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他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结果露水沾湿了身体。(3分)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训练点)
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凭固有经验办事,不墨守成规。(3分,意思相近即可)
第六单元
第22课 寓言四则
阅读素养
知识铺垫
对接课堂
第六单元
第22课 寓言四则
阅读素养
知识铺垫
对接课堂
-3-
例文引路 广西北部湾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①州里②。惟③其所 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④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 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第六单元
第22课 寓言四则
阅读素养
知识铺垫
对接课堂
-5-
知识梳理 概括寓意的常见方法
1.看寓言的标题 寓言的标题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弄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这 是最常见的一种归纳寓意的方法。[例]《亡羊补牢》,这个标题的意思是:羊丢失了,才 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从中便可清 楚地知道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及时认真改正,就还不算晚。 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 有的寓言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有暗示寓意的语句。[例]《狐假虎威》的最后一句 是:“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因此,“借别人的威风”就是理解这则 寓言寓意的关键。
第22课《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件(共22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拓展阅读
了朋友们。其中有一个人十分眼红,决定也去碰碰运气,跑到河边,故 意把自己的斧子丢到急流中,然后坐在那儿痛哭起来。赫耳墨斯来到在 他面前,问明了他痛哭的原因,便下河捞起一把金斧子来,问是不是他 所丢失的。那人高兴地说:“呀,正是,正是!”然而他那贪婪和不诚 实的样子却遭到了赫耳墨斯的痛恨,不但没赏给他那把金斧子,就连他 自己的那把斧子也没给他。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情境导入
同学们小时候就对《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狼和小 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这些寓言非常熟悉吧。
寓言往往都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那么今天我们 通过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一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看看从中能学到什么吧?
作家作品
相传伊索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作家, 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 界四大寓言家”。现存的《伊索寓言》, 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其语言形 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 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拓展阅读
樵夫与赫耳墨斯
有个樵夫在河边砍柴,不小心把斧子掉到河里,被河水冲走了。 他坐在河岸上失声痛哭。赫耳墨斯知道了此事,很可怜他,走来问明 原因后,便下到河里,捞起一把金斧子来,问是否是他的,他说不是; 接着赫耳墨斯又捞起一把银斧子来问是不是他掉下去的,他仍说不是; 赫耳墨斯第三次下去,捞起樵夫自己的斧子来时,樵夫说这才是自己 所失掉的那一把。赫耳墨斯很赞赏樵夫为人诚实,便把金斧、银斧都 作为礼物送给他。樵夫带着三把斧子回到家里,把事情经过详细地告
原文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改之后则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赫耳墨斯
文章特色与主旨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三问三答,生动描述,变化 统一,起伏跌宕,耐人寻味,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造成而成的原因有很多: ①丁氏的表述不够清楚,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②“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消息 传播出去; 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样离奇的传奇,于是越传越广。
自主探究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 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作者简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 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 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 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 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 之为《吕氏春秋》。
自主探究
3.宋君所听说的是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宋君 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宋君听说丁氏“穿井得一人”,是说丁氏挖井挖到一个 人;丁氏所言“吾穿井得一人”,是说穿井“得一人之使”, 即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宋君关心此事蹊跷,人命关天,而且 这件事已经闹得满城风雨。
自主探究
4.《穿井得一人》中的讹传是怎样造成的?
新课导入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 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 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来看看 《穿井得一人》这则中国古代的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寄 寓了什么道理。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3.学会分析故事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 能力。
闻:知道,听说。 国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自主探究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 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作者简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 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 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 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 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 之为《吕氏春秋》。
自主探究
3.宋君所听说的是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宋君 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宋君听说丁氏“穿井得一人”,是说丁氏挖井挖到一个 人;丁氏所言“吾穿井得一人”,是说穿井“得一人之使”, 即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宋君关心此事蹊跷,人命关天,而且 这件事已经闹得满城风雨。
自主探究
4.《穿井得一人》中的讹传是怎样造成的?
新课导入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 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 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来看看 《穿井得一人》这则中国古代的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寄 寓了什么道理。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3.学会分析故事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 能力。
闻:知道,听说。 国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37张PPT)
阅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积累的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
亡
所寄,
担忧 崩塌坠落 身子,指自己 “亡”通“无”,没有
依托
杞废国寝有食个人者担。忧天崩又塌有地忧坠落,彼自,己没之有所所忧依托者(,的因地方)往 晓 之,
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担心 他 的 ……的人 就 前往 开导 他
曰:“天,积气 耳,亡处亡气。
的森林广场,一决高低,不知肯否赏脸? 无名之辈:蚊子 猴年马月犬日
学习指导一:(蚊子和狮子)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3.寓意?
《蚊子和狮子》
扬长避短
蚊子:冲、咬
狮子: 抓
胜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 败
蜘蛛:粘
骄兵必败
《蚊子和狮子》
寓意: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1、蚊子两次“吹着喇叭”,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是进军的号角,充满了自信。 第二次:是得胜后的欢庆,表现了骄傲。
2、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是否明白了自己失败 的原因?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不料”。蚊子把失败归于不小心落入蛛网,说明它 至死不悟。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作,战 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六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 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
即使
也
伤害
那
奈……何:拿……怎么办
晓即使之坠者落曰,也:不“会地有所,伤积害块。 耳,充塞那人四说虚:,地亡坏处了亡 拿他块怎。么办?
聚积的土块 充满 四方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开导的人说: 地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土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忧其坏?” 其人舍( 同“释”,解除、消除 )然大喜,晓之者 亦舍然大喜。
3.文言词语梳理。
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
一词多义
闻:①有闻而传之者( 听说 ) ②闻之于宋君( 使听到 )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著,据后人 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 寓言和神话传说。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看见宙斯的diāo xiàng( 雕像 ),问道:“值多 少钱?” (2)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 人的bì hù( 庇护 )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这故事适用于那些ài mù( 爱慕 ) xū róng ( 虚荣 )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4)你要是愿意,我们来jiào liàng jiào liàng ( 较量较量 )吧!
9.《杞人忧天》揭示了什么道理? _在_生__活__中__,__不__要__有__不__必__要__的__或__缺__乏__根__据__的__忧__虑__和__担____ _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仆去月谢病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B.有石门山者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幸富菊花 / 不义而富且贵 D.于斯已办 / 逝者如斯夫
B组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身亡所寄( 无,没有 ) (2)若屈伸呼吸( 你 ) (3)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_另__外__又__有__个__人__为__这__个__杞__国__人__的__担__心__而__担__心__,__就__去__开___ _导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_你__踏__步__行__走__,__整__天__都__在__地__上__活__动__,__怎__么__还__担__心__地__会___ _陷__下__去__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寓言四则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 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 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 的一部著作。《吕氏春秋》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 二纪、八览、六论,一百六十篇。高诱说《吕氏春秋》 “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 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 思想之特征。
(B)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 无,没有 )所寄, 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 告知,开导 )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 你 )屈伸呼吸,终日在 天中行止( 行动,活动 ),奈何( 为何,为什么 )忧崩 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 使( 纵使,即使 )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伤害 )。”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寻__到__的__消__息__如__此__,__还__不__如__不__知__道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宋君的角度来看待“穿井得一人”,你得到什 么启示? _无_论__什__么__事__情__一__定__要__眼__见__为__实__,__亲__自__打__听__才__可__以__下__结__ _论_,__以__免__造__成__更__大__的__误__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kǎi gē( 凯歌 ) 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6)qǐ rén yōu tiān( 杞人忧天 )出自《列子·天 瑞》。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A)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从井里取水 ),常一 人居外。及( 待,等到 )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 得一人。”有闻( 听说 )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 ( 得到 )一人。”国人道( 讲述 )之,闻( 使听到 ) 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 应答,回答 ) 曰:“得一人之使( 使唤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 像,如 )此,不若无闻也。
若:①闻之若此( 像,如 ) ②若屈伸呼吸( 你 )
A组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 (2)国人道之( 讲述 ) (3)闻之于宋君( 使听到 )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得__到__了__一__个__人__的__劳__力__,__并__非__在__井__中__得__到__了__一__个__人__。__
解析:A.过去的 / 离开;B.具有 / 同“又”,用于整 数和零数之间;C.多 / 富裕;D.这
1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
杂绵绵成韵
蝉吟鹤唳 / 水响猿啼 / 英英相杂 / 绵绵成韵
12.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原因是什么?本文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原__因__:__石__门__山__环__境__幽__深__,__景__色__宜__人__,__食__源__丰__富__。______ _情__感__:__抒__发__了__作__者__喜__爱__美__好__的__大__自__然__和__避__世__退__隐__的__高__ _洁__情__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