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摘要: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关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层出不穷。通过文献综述法对国内2007—2012年发表的有关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进行梳理,阐述我国幼儿在行为习惯、情绪、社会交往三个方面常见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三方面的内容,从环境、课程、教师等五个领域提出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预测和思考:一方面进行实证的研究,找出科学、专业的方法,另一方面再根据研究归纳细致的操作程序,使得幼儿园老师能够进行运用,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98-02
一、问题的提出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许多研究表明,一些成年的心理疾病可以追溯到幼年。而幼儿园是幼儿除了家庭外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关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心理健康工作首先在心理卫生领域开始出现,1989年,上海成立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是最早的普及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性学术团体,对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社
会已经逐渐认识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已经成为了进行其他各项教育
的载体和保证。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3~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儿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大,通过本研究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帮助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有利于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从小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及未来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的需要。
二、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幼儿的比例较小,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在于幼儿的行为习惯、情绪、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主要的行为表现有如下。
(一)行为习惯问题
1.多动行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时手脚不停,缺乏自制力等。
2.咬指甲:是指经常控制不住地表现出用牙齿咬去指甲的行为。
3.厌食:对食物缺乏兴趣,没有食欲,进食量减少,强迫进食
则易引起呕吐。
4.说谎:说的话与现实不符,编造各种谎言骗人的行为。
5.吸吮手指:还可表现为吸吮被角、衣物。
(二)情绪问题
1.情绪不稳定:整天闷闷不乐、心情时好时坏、心烦、学习情绪忽高忽低。
2.入园焦虑:说到上学就肚子痛、头痛、尿频、学习力不从心,产生厌学情绪。
3.发脾气:性格偏执,用发脾气来表达不满情绪,会出现大哭大叫、扔东西、打人等不良行为。
4.分离焦虑:与家长分开造成的心理不适应情绪体验。
(三)社会适应
1.攻击性行为:与同伴不能友好的相处,更多地依靠身体攻击。
2.胆怯:主要表现为胆子小,退缩,不能主动与老师和小朋友交往
3.自闭:对别人视而不见,缺乏情感反应,不与同伴交往。
4.性格孤僻:畏缩、害羞、忧郁、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等,出现害怕、嫉妒、焦虑、自卑等情绪,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这种状态会降低孩子的学校生活质量,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的作用,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重点对幼儿行为习惯、情绪、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进行教育。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环境的作用:积极构建安全、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1.物质环境
环境是幼儿能否健康生活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设备,幼儿园环境、社区环境、家庭环境等,这些环境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其中感到舒适、安全、快乐、放松等。
2.心理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环境中尤为重要的是建构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等。幼儿园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心理养成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
(二)从课程的设置上说要整合在一日活动中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生活、运动、学习、游戏四大板块,日常生活中,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心理品质自然而然显露出来,可以结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与游戏活动的整合
幼儿的活动离不开游戏,游戏既可以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载体,在游戏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可以是游戏,游戏是发现幼儿心理异常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游戏中发现幼儿的行为问题或情绪问题等;更可以是治疗幼儿心理异常的有效手段或媒介,通过游戏疗法对幼儿的心理异常进行矫治。
2.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每一次教育活动都有目标,而目标中都体现情绪情感的要求,各教学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因素以及随时出现的教育契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制定教育活动计划时,可通过对本班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经验的分析,将情绪情感目标与技能目标有机融合。
3.与生活活动的整合
生活活动分散、随机、渗透性的特点,为教师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有助于独立意识的培养。个别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辅导与帮助。
4.与运动活动的整合
在运动活动中给幼儿自主的同伴交往的契机,教师在幼儿的交往时观察,特别是当幼儿的交往出现障碍时,老师以观察为主,必要时进行引导,促进幼儿自主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和挫折的能力。
(三)幼儿园开设专业心理健康课
1.开设相关课程,寓教于乐
心理活动课与四大版块活动并列进行,不是渗透在其四大版块中,而是有具体的教学活动时间,针对幼儿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欢声笑语中体验情感,形成和强化健康的心理品质。
2.建立心理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