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

合集下载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总结及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总结及练习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向。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 这样"。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各位如果有这个意愿,看我的马头行事就可以了。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成“因此”“因而”。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课件
(9)“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 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10)“何加”:有什么益处。万钟于我何 加焉!
(11)“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2.情势为“如 …… 何”译为 “把…… 怎么样”。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如: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 悦,免成役
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⑴而已:放句末, “罢了”。 1.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 控于地而已矣。
⑵而后:以后,后来。 1.假诸人而后见也。 2.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⑶而况:“何况”,更何况。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
(2)“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3)“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指挥若定
(4)“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例:车后若干递送夫。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就是车子后边有几个递茶送水的人。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通“伪”,假装 假装
①安有为天下阽diàn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哪里有治理天下,(已经)危急到这般地步,可 是主上不震惊的呢?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 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 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
• 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 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
臣。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这不是离人远看起来小而近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带着峨冠(峨冠是宋朝士子比较流行带的一种帽子, 那种高高的帽子)、而且长着很多胡子的就是苏东 坡。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

介词提宾句里,宾语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常用“以””句,就是宾语前置句,在(译为“把”“对”) 注:所谓“提宾二、练习巩固(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自以寿不得长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5、宫之奇以其族行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农民以鬻子者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不赂者以赂者丧10、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1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4、请其矢,盛以锦囊、余船以次进16、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5.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注: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等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

二、练习巩固(一)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

1、君家妇难为。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6、古人以俭为美德。

7、霓为衣兮风为马。

8、君既为府吏。

9、十七为君妇。

10、自名为鸳鸯。

11、冥有鱼,其名为鲲。

1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3、非为织作迟。

14、为秦宫人。

15、为仲卿母所遣。

16、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7、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8、公为我献之。

19、阿母为汝求。

20、慎勿为妇死。

21、如姬为公子泣。

2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3、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不足为外人道也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E.为赋新词强说愁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其一、用法归纳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6、独其为文犹可识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9、距其院东五里10、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1、其皆出于此乎?1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3、国无主,其能久乎?14、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1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16、吾其还也1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1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19、既见君子,云其何忧20、入之愈深,其进愈难2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之一、用法归纳3、奉之弥繁。

(完整版)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docx

(完整版)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docx

高考 18 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文言虚词练习(一)而: A 连词,表并列; B 连词,表递进; C 连词,表承接; D 连词,表转折; E 连词,表假设; F 连词,表因果;G 连词,表修饰;H 代词,你,你的; I 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 ;J 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人非生而知之者()14.去今之墓而葬焉()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1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4.抱明月而长终()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7.潦水尽而寒潭清()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8.酌贪泉而觉爽()7.赂秦而力亏()19.忽然奔腾而澎湃()8.穷山之高而止()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2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10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22.而母立于兹()11 .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12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 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 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

最新18个文言虚词专项练习

最新18个文言虚词专项练习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一、解释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和意义。

1、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2、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过秦论》)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5、骊山北构而西折。

《阿房宫赋》)6、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7、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

(《晏子治东阿》)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9、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

(《谏太宗十思疏》)10 、君子疾夫舍之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1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12 、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13 、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

(《项脊轩志》)14 、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15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过秦论》)16 、外连衡而斗诸侯。

(《过秦论》)17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18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29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20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二、解释下列语句中“何”字的用法和意义。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3、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5、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7、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阿房宫赋》)8 、杀一老卒,何甲也?(《段太尉逸事状》)更多精品文档.学习--- 好资料9、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10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短歌行》)11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12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13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14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尿(《鸿门宴》)15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虚词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虚词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虚词也必修一(一)劝学(荀子)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三)赤壁赋(苏轼)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必修二(五)六国论(苏洵)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故曰:弊在赂秦也.。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虚词汇总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虚词汇总

秽清单一苏教版必修一《劝学(节选)》语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鞣以为轮(“鞣”同“燥”,以火烘木)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再一次;“暴晒干)3坝Ⅱ知明而行元过矣(“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二、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丽日参省乎已(名词作状语,每日)2.非利足也(形容词作动词,跑得快)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作动词,游、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三、古今异义1.故木受绳则直古义:墨线。

今义:绳子。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

今义: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3.金石可镂古义:金属的通称。

今义:黄金。

4.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

5.蟹六跪而二螫古义:脚。

今义:下跪。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某人或者某事物上。

四、一词多义1.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以为妙绝(到了极点)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佛印绝类弥勒(非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2.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壮健,强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自强步,13三四里(勉强)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4.望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5.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识(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6.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汉室可兴也(兴盛)7.学学不可以已(名词,学习)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8.功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成功)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功劳)9.故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职知故犯(故意)温故而知新(原来的东西)五、虚词积累1.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向)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君子博学丽日参省乎已(表递进)锲而舍之(表承接)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吾尝终日丽思矣(表修饰)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登高而招(表承接)3.者有蒋氏者(表停顿,无义)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人)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_以有先生也(……的原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表判断)六、特殊旬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句)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句)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旬)4.鞣以(之)为轮(省略句)《师说》语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二、词类活用1.吾从而师之(意动,以……为师)2.圣人之所以为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3.则耻师焉(意动,认为……是可耻的)4.孑L子师郯子(意动,把……当做老师)5.而耻学于师(意动,认为……是可耻的)6.不耻相师(意动,以……为耻)三、古今异义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18个文言虚词练习(苏教版)

18个文言虚词练习(苏教版)

文言虚词练习(解释用法和意义)而图穷而匕见余闻而愈悲温故而知新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何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大王来何操?其间旦暮闻何物?徐公何能及君也?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儿寒乎?欲食乎?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乃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臣乃敢上璧。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向使六国各爱其地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其皆出于此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孰能讥之乎?吾其还也且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不出,火且尽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以为莫己若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所某所,而母立于兹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则以兵围所寓舍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游目骋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为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乎”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乎”


《师说》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在)(介词,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语气,吗)
③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语气,吧)④嗟乎(表感叹语气,与“嗟”连用,唉)《赤壁赋》
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形容词词尾)②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形容词词尾)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反问,吗)④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⑤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表疑问,吧)
⑥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感叹,啊)⑦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逍遥游》
①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介词,在)②彼且恶乎待哉(语气词,表感叹)

《师说》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其皆出于此乎()④嗟乎()《赤壁赋》
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②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④郁乎苍苍()
⑤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⑥而又何羡乎()⑦相与枕藉乎舟中()
《逍遥游》
①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②彼且恶乎待哉()。

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教学教材

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教学教材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文言虚词练习(一)而: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递进;C连词,表承接;D连词,表转折;E连词,表假设;F连词,表因果;G连词,表修饰;H代词,你,你的;I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J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2.人非生而知之者()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4.抱明月而长终()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7.赂秦而力亏()8.穷山之高而止()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1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去今之墓而葬焉()1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7.潦水尽而寒潭清()18.酌贪泉而觉爽()19.忽然奔腾而澎湃()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2.而母立于兹()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

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

苏教版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练习(含答案-经典一目了然)

苏教版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练习(含答案-经典一目了然)

苏教版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练习(含答案-经典一目了然)文言虚词练习(一)于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⑧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⑴燕王欲结于君。

⑵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后一个“于”)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三、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

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

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

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文言虚词练习(二)与第1页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1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2唯求则非邦也与。

3蹇叔之子与师。

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5与尔三矢。

6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11一与一,谁能惧我?12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13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14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

15恐年岁之不吾与。

1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7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8当与秦相较。

19遂与之俱出。

20与战胜而得者。

21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2与风水相吞吐。

2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去时里正与裹头。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及练习题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及练习题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及练习题(一)而1、[即时小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答案:(1)②(2)⑤(3)⑦(4)⑨(5)⑧(6)④(7)①(8)③(9)⑥2、当堂检测:判断“而”在文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①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②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④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⑤而.思也。

三思⑥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⑦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⑧而.。

答案:①连词,并列关系;②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③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④连词,递进关系;⑤连词,修饰关系;⑥连词,承接关系;⑦代词,同“尔”,可译为“你”;⑧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二)何1、[即时小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答案:(1)③(2)①(3)④(4)②(5)⑤2、当堂检测: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全录)虚词查词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全录)虚词查词

常见文言虚词(18个)和出现的次数。

1.而(367)红色;2.何(69)橙色;3.乎(59)绿色;4.乃(28)青色;5.其(178)蓝色;6.且(33)紫色;7.若(25)褐色;8.所(88)黄色;9.为(156)梅红;10.焉(30)鲜绿;11.也(218)深红;12.以(217)天蓝;13.因(16)粉红;14于(184)橄榄色;15.与(84)金色;16.则(79)深蓝;17.者(146)靛蓝;18.之(552)蓝色200以上之(552)而(367)也(218)以(217)100—200次于(184)其(118)者(146)为(116)50—100次所(88)与(84)则(79)何(69)乎(59)50以下且(33)焉(30)乃(28)若(25)因(16)苏教版高中古诗词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完整版)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

(完整版)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文言虚词练习(一)而: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递进;C连词,表承接;D连词,表转折;E连词,表假设;F连词,表因果;G连词,表修饰;H代词,你,你的;I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J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2.人非生而知之者()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4.抱明月而长终()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7.赂秦而力亏()8.穷山之高而止()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1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去今之墓而葬焉()1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7.潦水尽而寒潭清()18.酌贪泉而觉爽()19.忽然奔腾而澎湃()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2.而母立于兹()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

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你们”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你们”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你们”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18个虚词的课内练。

以下是每个虚词的介绍和相应的练内容。

1. 虚词:了练内容:1. 将下面的句子中的“了”划出来:- 我昨天吃了一块蛋糕。

- 妈妈已经走了。

- 他看了一本有趣的书。

2. 根据上下文填写适当的“了”:- 星期五晚上,小明在家写作业,突然停电了。

- 阿姨已经到了,我们可以开始聚会了。

2. 虚词:着练内容: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着”:- 小狗躺在地板上睡着了。

- 她穿着一件漂亮的裙子。

- 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一边唱着歌。

2. 填写合适的“着”:- 哥哥正在外面玩,身上沾满了泥土,他回家后妈妈一定会生气__。

3. 虚词:的练内容: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的”:- 这是我的书包。

- 昨天的天气很好。

- 小明的妈妈是一位老师。

2. 填写合适的“的”:- 那个穿红裙子__女孩是我妹妹。

4. 虚词:地练内容:1.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地”:- 弟弟跳得高高地。

- 妈妈慢慢地讲故事。

- 我们小心地走在狭窄的路上。

2. 填写合适的“地”:- 妹妹高兴__笑了起来。

5. 虚词:得练内容:1.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得”:- 她爬得很慢。

- 他答得很快。

- 妈妈煮得一手好菜。

2. 填写合适的“得”:- 小明唱歌__很好听。

6. 虚词:过练内容:1. 将下列句子中的“过”划出来:- 奶奶过马路时要小心。

- 弟弟吃过晚饭了吗?- 昨天我去了动物园玩过。

2. 根据上下文填写适当的“过”:- 弟弟说他__火车,但我没听见。

7. 虚词:地方练内容:1.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地方”:- 妈妈带我去了一个很美丽的地方。

- 我们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看书。

- 饭店的菜很好吃,我们应该常来这个地方。

2. 填写合适的“地方”:- 星期六我们一起去郊游,选个适合野餐的__。

8. 虚词:地道练内容: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地道”:- 这是一条直通北京的地道。

- 这个村子的寿司很地道。

苏教版教材课文例句整理出高考18个虚词用法

苏教版教材课文例句整理出高考18个虚词用法

苏教版教材课文例句整理出高考18个虚词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

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

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

(1)连词1)表并列,今译为:并且、又。

例: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过秦论》注:a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承接/递进)b同时性(承接)c地位平等(递进)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

例释: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旅居长安),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3)表递进,译为:况且、而且。

例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

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胁迫)《六国论》。

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

例释: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论语·为政》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廉颇閵相如列传》)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

例释:①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②赂秦而力亏(《六国论》)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

例释: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③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8)表示目的关系。

相当于“以”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通“曼”,久长)《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2)代词1)第二人称译为:你(们)、你(们)的。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以)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以)

《六国论》①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②秦以攻取之外(介词,凭借)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连词,表目的关系,才)④举以予人(连词,表目的关系,来)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介词,用)⑥至丹以荆卿为计(介词,用)⑦洎牧以馋诛(介词,因为)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介词,用)⑨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连词,表递进,以致)⑩苟以天下之大(介词,凭借)《指南录后序》①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介词,用)②以资政殿学士行(介词,凭……身份)③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介词,用)④间以诗记所遭(介词,用)⑤然而隐忍以行(相当于“而”,表修饰)⑥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介词,凭)⑦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介词,把)⑧约以连兵大举(介词,用,拿)⑨以至于永嘉(连词,表递进关系,从而)⑩挟匕首以备不测(连词,表目的关系)⑾几以不纳死(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⑿以小舟涉鲸波出(介词,用,乘着)⒀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介词,凭……身份)⒁以父母之遗体行殆(介词,用,拿)⒂生无以救国难(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⒃以为前驱(介词,把)⒄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连词,表目的关系,来)《五人墓碑记》①即除逆阉废祠之祉以葬之(连词,表目的)②以旌其所为(连词,表目的,来)③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④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⑤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表目的,才)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⑦谈笑以死(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⑧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介词,因为)⑨人皆得以隶使之(介词,用)⑩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来)《烛之武退秦师》①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④越国以鄙远(连词,相当“而”,表递进)⑤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来)⑥阙秦以利晋(连词,表目的,来)《谏太宗十思疏》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而”表转折)②必竭诚以待下(连词,相当“而”表修饰)③戒奢以俭(连词,相当“而”表并列)④纵情以傲物(连词,相当“而”表并列)⑤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相当“而”表承接)⑥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⑦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⑧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廉颇蔺相如列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②以绝秦望(连词,表目的,来)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介词,因为)④宁许以负秦曲(连词,来)⑤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介词,用)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用,拿)⑦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介词,凭借)⑧秦亦不以城予赵(介词,把)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⑩徒以吾两人在也(介词,因为)①具告以事(介词,把)②请以剑舞(介词,用)③籍何以至此(介词,凭)④项王未有以应(连词,表目的,来)⑤樊哙侧其盾以撞(连词,相当“而”,表承接)《季氏将伐颛臾》①何以伐为(介词,凭,用)②则修文德以来之(连词,表目的,来)《陈情表》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猥以微贱(介词,凭借)③臣具以表闻(介词,用)④今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来)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⑥无以至今日(连词,表目的,来)⑦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项脊轩志》①娘以指扣门扉曰(介词,用)②以当南日(连词,表目的,来)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连词,表承目的,来)④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根据)⑤以手阖门(介词,用)《报任安书》①及以至是(通“已”,已经)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③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表目的)④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⑤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⑥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逍遥游》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用)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介词,凭借).③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④以游无穷者(连词,表目的,来)《兰亭集序》①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②亦足以畅叙幽情(连词,用来)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为)《六国论》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④举以予人()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⑥至丹以荆卿为计()⑦洎牧以馋诛()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⑨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⑩苟以天下之大()《指南录后序》①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②以资政殿学士行()③夜则以兵围所寓舍()④间以诗记所遭()⑤然而隐忍以行()⑥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全录)虚词查词资料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全录)虚词查词资料

常见文言虚词(18个)和出现的次数。

1.而(367)红色;2.何(69)橙色;3.乎(59)绿色;4.乃(28)青色;5.其(178)蓝色;6.且(33)紫色;7.若(25)褐色;8.所(88)黄色;9.为(156)梅红;10.焉(30)鲜绿;11.也(218)深红;12.以(217)天蓝;13.因(16)粉红;14于(184)橄榄色;15.与(84)金色;16.则(79)深蓝;17.者(146)靛蓝;18.之(552)蓝色200以上之(552)而(367)也(218)以(217)100—200次于(184)其(118)者(146)为(116)50—100次所(88)与(84)则(79)何(69)乎(59)50以下且(33)焉(30)乃(28)若(25)因(16)苏教版高中古诗词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文言虚词练习(一)而: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递进;C连词,表承接;D连词,表转折;E连词,表假设;F连词,表因果;G连词,表修饰;H代词,你,你的;I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J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2.人非生而知之者()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4.抱明月而长终()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7.赂秦而力亏()8.穷山之高而止()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1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去今之墓而葬焉()1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7.潦水尽而寒潭清()18.酌贪泉而觉爽()19.忽然奔腾而澎湃()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2.而母立于兹()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

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何:A疑问代词,作谓语,“为什么”“什么原因”;B疑问代词,作宾语,“哪里”“什么”;C疑代,作定语,“什么”“哪”;D副词,句首或动词前,“为什么”“怎么”;E副词,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怎么”“多么”;F复音虚词“何如”,表疑问或反诘语气;G复音虚词“何以”即“以何”。

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大王来何操?()4.其间旦暮闻何物?()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6.徐公何能及君也?()7.开国何茫然!()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是何故也?()10.今日之事何如?()11.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伐为?()13.童子何知。

()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句: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如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何()其大也!然何()人能忘情耶?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如?文言虚词练习(三)乎:A语助,表疑问语气;B语助,表揣度商量语气;C语助,表反问语气;D语助,表感叹语气;E语助,用在句中表停顿,无义;F介词,“在”;G介词,“对(于)”“向”“给”等;H介词“比”;I介词,引出宾语,不译。

J形容词词尾。

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儿寒乎?欲食乎?()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5.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6.宁赴湘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9.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10.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乎( )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

”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而王胡为乎( )如此好乐?若恢恢乎( )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

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乎( )?文言虚词练习(四)乃:A 副词,“于是”“这才”; B 副词,“却”“竟然”; C 副词,“只”“仅仅”; D 人称代词,“你(的)”; E 判断词,“是”“就是”。

F.固定句式“无乃……乎”,意即“恐怕……吧”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 )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4.项王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5.其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 )6. 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 ) 7.臣乃敢上璧。

( ) 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二、下列句中的 “乃”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A.而后乃今培风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D.家祭无忘告乃翁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 )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 )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 )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 )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 )不得已而谢。

文言虚词练习(五)其:A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B 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C 指示代词“这”“那” D 指示代词“其中(的)”; E 连词,“如果” F 连词,表选择关系“是……还是……”; G 句中语气词,表猜测; H句中语气词,表反问;I句中语气词,表祈使(或商量);J助词,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K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3.虽九死其犹未悔()4.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6.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7.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只十有一月尔8.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9.其若是,孰能御之?()10.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14.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6.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7.何其衰也()18.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三、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人言,蔺相如徒以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其()与之”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一二。

其()是耶,其非耶?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文言虚词练习(六)且:A连词,表递进“况且、而且”;B连词,表并列;C连词,让步假设,“尚且”“即使”;D 副词,“将要”;E副词“姑且、暂且”。

一、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2.甚者且姓名不可考()3.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5.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6.且庸人尚羞之。

()7.若属皆且为所虏。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二、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且将就时意,怜取眼前人。

A.不出,火且尽。

B.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C.吾攻赵,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三、判断“且”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声歌,且()委政非人。

则李唐且()亡,必矣。

于斯世,河水清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

纵有“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文言虚词练习(七)若:A“如同、像、(引申“比得上”);B“你、你的”;C表近指,“这样、如此”; D连词“假如,如果”;E连词“与、和”;F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至于”;G;“怎么样”,与“何”配用,有处置的意思;H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I海神的名字。

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为蛇将若何?()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6.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7.吾儿,久不见若影。

()8.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

()9.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