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优秀版)
必修二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在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场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除了日本,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拉丁美洲也受制于列强,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都卷入了世界市场。
当然其中也包括了中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1、原因:列强经济侵略2、表现:小农经济解体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点我们在第一课已经讲过了,一是以家庭为单位;二是自给自足;三是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经济结构,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
但是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国和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许多特权,例如增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通过这些特权,英美等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进一步扩大,在外国经济侵略下,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小字部分列举了一则史料(第三段小字)。
(P46图一: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图二:增开通商口岸后大量船只驶入口岸,外国商品输出扩大;图三: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造成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这些材料都说明了鸦片战争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的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分离,自给自足已经很难做到。
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当农民已经无法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分离,那就表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外国商品价格低廉的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欧美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大机器生产,规模大,产量大,而中国还是传统的手工生产)3、影响:(1)、给中国农民带来灾难和痛苦,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破产后的农民都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力。
)(2)减少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农产品商品化(3)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欧美列强在向中国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辅,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3、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
百计阻挠,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 、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 者。
材料二: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 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 50%。当时统兵人员未经政府部门批准设厘卡抽 课的现象也非常多。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出现 (1)出现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2)出现原因:
①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②外资企业的刺激 ③洋务企业的影响 (3)代表企业:
民族工业 出现
简中 要国 分近 析代 其工 原业 因有 。什
么 地 域 特 点 ?
天津贻来牟 机 器磨坊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 继昌隆缫丝厂
近代的含义: 经济——工业化 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采用大机器生产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创建,是中国第一家官办的
军用企业。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 的蒸汽机在此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 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规 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知识回顾
1.中国传统经济的主要形态及特点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鸦片战争后,被迫打开国门开放 通商口岸,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后,洋布大行,物美价廉,列强疯 狂掠夺中国原料,特别是生丝和茶叶,… …在 利润的驱使下,农民纷纷种茶,种桑养蚕,中 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供应地。
——曹中原
②沦为了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出现了买办阶层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 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 晚清四大买办 ——王韬《瀛瑌杂志》
二、洋务运动
(三)代表人物:
(“自强”“求富”)
(五)评价: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这要从1876的除夕 说起。福贵到舅舅张老 汉家过年,吃完团圆饭 后,舅舅一家开始谋划 来年建一个纺纱厂。
(一)民族工业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 地主
张老大 (打理家族事务)
张老汉 (大地主)张老三 (嘉兴县令)源自(三)代表人物:中央:
奕訢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四)成就:
①创办军事工业
天津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安庆
上海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福州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②创办民用工业
天津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汉阳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天津
贻来牟机器磨坊
上海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广东
(二)初步发展 (1895年—1912年)
1895年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 条约》。为大清财政计,发布上谕,各地 方“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还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得到了 初步的发展原因?
(1)原因: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第十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 1900年10月,荣氏兄弟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着实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阵子,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不久,第 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瑕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中国市 场进口面纱锐减。
• 荣氏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强化企 业管理,不遗余力。他们还别出心裁使用促销手段,在部分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一袋面 粉没吃完,顾客突然发现一个光灿灿的铜元!真是一个好彩头,让迷信的人喜出望外。
基础和内在动力。
①为抗日战争胜利
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推动了中国现 代化的进程。
小试牛刀
1.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 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 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时间:中华民国时期,从 ▁19▁1▁2 年到▁19▁49▁年。
一、历程:
时期
基本状况
民国前期(1912-1937)
“黄金时期”
抗战时期(1937-1945) 解放战争(1946-1949)
日益萎缩 陷入绝境
二、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促进因素 (二)阻碍因素
• (一)促进因素 荣氏企业发展简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 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 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洋务企业的评价
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民族工业的出现
探究: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工业出现的历史 条件有哪些?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侵 略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民 族 工 业 的 出 现
3、代表人物: 4、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英法联军
洋 务 运 动 的 背 景
太 平 天 国
19 世 纪 50 60 年 代 的 清 政 府
-
军事企业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大 门
李鸿章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炮 厂 的 机 器 房
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总局
开平矿务局外景
汉阳铁厂全景图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
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 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 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 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是其鲜明写照。
2、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探究: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怎样理解这一“解体”过程?如何认识小农经 济解体所带来的影响?
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是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农民、手工业者破 产,处境悲惨。 (2)冲击了旧的经济结构,传播了新的生产 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 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不平 西方列强的 迫签 等条 侵略战争 约 大量洋 货涌入 中国
政治 攫取 经济 特权
导致
传统经济 导致 结构的逐 步瓦解
外资企业的刺激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共44张ppt)
总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2、局限性:失败了,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
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1、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中国无法真正 掌握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2、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 3、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核 心。 4、依靠单纯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 不彻底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是洋务运动失 败的根本原因。
小农经济为主: 1.男耕女织;
2.自给自足。
虚拟时空二:
从郑观应记事起,家里的日 子就越来越难过。他发现祖辈流 传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一 些农户迫于生计卖掉了土地,以 前从来不愁销路的土布现在鲜有 人问津,市场上流行一种纺织精 美、细密柔软的洋布。据说,这 种布穿在身上那是相当相当的舒 服。请思考,洋布为什么会流行? 它对小农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发昌 机器厂
南海继昌 隆缫丝厂
我国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对民族工业的刺激 B.沿海地区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优越 C.清政府对沿海地区实行较为宽松的经济 政策 D.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足、原料丰富
1895—191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郑观应( 1842 年 7 月- 1922 年 5 月),广东香山 县(今中山市)三乡雍陌 人。他是中国近代启蒙思 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 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 忱的爱国者。
虚拟时空一: 1842年,一个小生命在广东香山县 雍陌村呱呱坠地了,他就是郑观应。这 里地处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土地肥 沃。请大家勾勒郑观应祖辈们的生产和 生活方式。
崇厚 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
1890
张之洞
我国人自行设计 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 轮船“黄鹄”号
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9.(2010·山东菏泽高三一模)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6.(2010·茂名二模)下列事件和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洋务运动②太平天国运动③辛亥革命④实业救国思潮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2010·浙江嘉兴高三测试二)读图7,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B.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年份
1840
1843
1844
1845
货值
524198
1456180
2303619
2394827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年份
1843
1845
1853
出口量
1787
13220
62894
材料二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三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一个劝工所。另设暨南馆l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侨之出品;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陈启沅
陈启沅雕像(广东佛山陈启沅纪念馆)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继昌隆缫丝厂旳蒸汽锅炉和缫丝机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开办了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始,这个磨坊规 模不大,只有一台磨面机,司务员2人,小工10余人。机器磨磨面“出面 极多,且面色纯白”,朱其昂获利丰厚,每年可达六七千两白银。在贻 来牟机器磨坊旳影响下,上海、福州、北京相继办起了机器面粉厂。
洋务派开办旳民用工业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开平矿务局外景
开平矿物局股票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铁路
唐胥铁路,1881年6月建成,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铁路全长11公里,后 来陆续延展至天津和山海关。图为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情景。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铁路
唐胥铁路上马拉车运煤 唐胥铁路,1881年11月建成,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铁路 全长11公里,后来陆续延展至天津和山海关。
——包世臣《安吴四种 》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旳破产农民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以流浪为生旳乞丐
难民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上海旳棚户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买办之家》剧照
20集电视连续剧《买办之家》旳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旳天津。全剧经 过对一种买办家庭及其广泛旳社会关 系旳全景式旳描写,呈现了123年前 旳中国社会与历史风云。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
天津机器制造局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趋势?有何影响?
农产品日 趋商品化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也瓦解着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
中国开始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1.传统经济结构解体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和经济掠夺
2.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A.耕织分离,农业、手工业破产 B.农产品商品化,大量出口,自给成分减少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料二: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处通商口岸 的相继开放,洋商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 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 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丝、茶的生产发展, 洋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 丝茶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 趋商品化。
材料又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什么发展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特点
A、资金少、规模小
B、技术力量薄弱
C、行业、区域分布 不平衡
D、受外国资本主义 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 重压迫
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
民族资产阶 级具有双重 性:妥协性 与革命性
曲折发展
根本原因:中国的社会性质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在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 酷挤压的夹缝中求生存,前景如何第呢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 国
清 政 府
甲午战后——19世纪末—— 初步发展
资
本 北 20世纪初(1912-1919)—— 短暂的春天
主 义
洋 政 府
的
重新受挫 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短暂发展
曲国
折 发
民 政 府
展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 外国商品的冲击 ②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结构也 2.表现: 发生了变化,买办阶层兴起
① 以家庭为单位,以耕织结合为特点的小农经济开始
解体
②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
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张之洞、张謇、荣宗敬、卢作孚
(三)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1.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如纺织业 2.步履维艰、发展缓慢 ①原因: 列强利用优势和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 利地位 ②结果: 民族工业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府 的庇护
自我测评
1.
(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被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体系 (3)中国出现洋务派兴办的官办近代工业,产生了民族 工业 3.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之下,中国民族工业举步 维艰。
民用企业
4.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推动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
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存在种种弊端,未能真正达到 “自强”、“求富”目的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一)民族工业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
1.民族工业出现的原因
知识卡片 官办
即完全由官府承办。洋务运动中官办的特点是:采用 机器大生产、采用雇佣劳动方式、部分地实行成本核算。
李鸿章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企业 性质 民用 企业
代目 表的 开求 平富 煤 矿
地位 中国第 一个使 用机械 开采的 煤矿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地方史志中的近代中国印象-山东机器局与中兴矿局
•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陆续产生了一批近代工业。各种近代 工业的兴办,需要更多的煤炭来做燃料,山东及其他地方 的一些官僚和富商和地主,以戴华藻为总办,利用枣庄矿 区的资源优势,集资合办了中兴矿局,以达到抵制洋煤的 进口和“分洋之人利”目的。这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 办的民族矿业,也是中国近代设立较早的民族资本煤矿。 矿局营业的开展虽然比较顺利,但资本力量的过于薄弱, 限制了它的发展。在生产上,除了汲水使用机器外,其他 一切工作,如挖煤、运煤,仍然使用人力。在生产组织和 经营管理方面,基本沿袭了“用民窑之制,而以官法行之” 的旧制度,如设立班头、筐头等爪牙,强拉农民下井等, 几乎都一如既往。 ——摘自《山东省情网-历史事件-晚清时期》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1.经济结构的变化:
小农经济 占统治地位,其特点是 1)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_________ 耕织结合 。 _________
小农经济 开始解体。 2)鸦片战争后:__________ 2.变化原因: 1)外国商品 _________的冲击。 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 2)_____________ 3.影响: 世界资本主义 体系,沦为列强的__________ 商品市场 1)中国逐渐依附于______________ 原料产地 。 和___________ 买办 2)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____迅速发展为一个新兴的社会 阶层。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
开平矿务局外景
地方史志中的近代中国印象-山东机器局与中兴矿局
• 山东机器局的创办者是当时山东巡抚丁宝桢。它是山东境 内第一家初步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厂,也是晚清军 事工业中办得较为成功的一个。山东机器局创办的最主要 目的还是为了抵御外侮。镇压农民起义是促成山东机器局 创办的一个原因。1876年,山东机器局在济南北郊的洛口 镇建成投产。山东机器局所生产的军火,全部由清政府调 拨给各地驻军使用,其经费以自筹为主,该局所招募和雇 用的工人,都是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从成本回 收上看,虽然其产品大多为清军所无偿调用,但也少量地 核付成本费。洋务运动期间所创办的山东机器局,已具有 了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 ——摘自《山东省情网-历史事件-晚清时期》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 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 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 来你浇园。
鸦片战争之前我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它的 特点是什么?
基础:小农经济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商品经济只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 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读材料思考
材料一: ★变化: 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 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 1、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 2、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 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农民 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 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和原料产地 材料二:1844年,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 超过战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此后出口量 继续上升。——《中国近代史》
课堂小结
欧 美 工 业 革 命 海 外 殖 民 扩 张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世 界 市 场 中 国 近代工业产生
洋 务 企 业
民 族 工 业
总结:清朝晚期,中国出现了哪些新式企业?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材料反应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 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小农经 济开始解体原因是什么?
中国
西方
原因
内因: 战前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国内市场) 外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主要)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 解体的表现
1.耕与织的分离,农民和 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
的破产农民 产 材 时间 茶叶(万磅) 生丝(包) 品料 出 二 鸦片战争前 年平均量5000 年平均量5000 2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 口: 统 中 1847年 8 , 500 22 , 000 少了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 计国 表 土 1853年 10 , 122 62 , 000 特 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产 1871年 1,022,159 126,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出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 什么新变化?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两种经济现象有 何内在联系?
提示:(1)变化: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加快、近代城
市兴起,交通运输业发展,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加 快,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 了变化。
看法:这些变化适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 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3)结果: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寻求本 国官府的庇护。
[易错易混]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发展资本主 义。(×) 剖析: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 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 危机;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可归纳为“四一一” 四个表现:外商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 务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一个主体:整个近代社会,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 地位 一个特征:经济结构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性质
(3)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 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探究问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赣东地区就是我国出口茶叶的主 产区。清前期,茶叶输出主要溯赣江而上,翻越大庾岭(南 岭山脉的一支)至广州出口海外(即大庾岭商道)。晚清时 期,特别是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大部分茶叶则转向鄱阳 湖商道,
2.初步发展
(1)时间:甲午战争后至 20 世纪初。 (2)原因。 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③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 的高潮。
3.处境艰难
(1)原因:列强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和特权压制民族 工业;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
(2)表现: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 发展缓慢。列强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 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高额征税、 敲诈勒索,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 中处于不利地位。
要点一 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其原
因 1.经济结构变化。 (1)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 洋 务 运 动 引 进 了 西 方 先 进 的 科 学 技 术 和 生 产 方
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变化原因。 (1)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 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 体的主要原因。 (2)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 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 然经济。
[易错易混]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剖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 解体。一是从地域上看,中国内地自然经济受外国资本主义 冲击有限;二是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 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兴起 (1)时间:19 世纪 50—60 年代。 (2)领导者:清政府内部有识之士发起(洋务派)。 (3)目的:“自强”“求富”。
2.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 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②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 略。
(2)表现。 ①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②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3)影响。 ①经济: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 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社会结构: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买办阶 层兴起。
即由鄱阳湖水道运往沿江的九江、南京、上海等口岸 输往海外,由此形成了以九江为中心的水陆运输网络。九 江逐渐确立了茶叶加工、转运和出口基地的地位,中外茶 行陆续在此设立茶厂、货栈,江西茶叶产量和输出量逐年 增长。各茶厂陆续召女工捡茶,“从业妇女不只年老贫苦 者,衣服华丽、举止轻盈、温饱有余,
却愿意出闺劳作的青年妇女,亦复不少,在社会上引 起了关于妇道名节的辩论”。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 10 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 济结构的变动
[课标导航]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动。 2.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 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1.传统经济结构 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其特 点是耕织结合。
——《晚清江西商道与社会变动述略》
材料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 000 5 000
1845 年
8 019 13 220
1851 年
9 919 23 040
1863 年
11 869 83 264
材料三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3.评价
(1)存在种种问题,也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 的目的。
(2)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出现 (1)时间: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 (2)原因: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3)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 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概况
(1)军用工业。 ①1861 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第 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③1865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 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2)民用工业:1881 年创办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 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不仅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还 给附近地区提供了廉价燃料,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