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七年级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教案
![七年级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ef06a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7.png)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排出途径。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排出途径。
2.教学难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过程及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2)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在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会产生哪些废物?2.学习新课(1)讲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排出途径①体内废物的种类:代谢废物、有害物质、多余物质等。
②排出途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
(2)详细介绍各排出途径的原理及作用①呼吸系统: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②消化系统:通过粪便排出食物残渣。
③泌尿系统: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水分、盐分和代谢废物。
④皮肤:通过汗液排出水分、盐分和代谢废物。
(3)讲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①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②预防疾病。
③促进新陈代谢。
3.实验观察(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分析尿液中的成分,理解泌尿系统的作用。
4.课堂小结5.课后作业(1)绘制人体内废物排出途径的思维导图。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排出途径。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分析的能力。
2.教学难点:解释废物排出的具体生理过程。
帮助学生形成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去哪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对,一部分被身体吸收,但还有一部分是身体不需要的废物,那么这些废物是怎么排出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2.学习新课教师讲解:我们来看看人体内有哪些废物需要排出。
学生甲:我知道,有尿、汗、大便这些。
教师回应:很好,那么这些废物是通过哪些途径排出去的呢?(1)讲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排出途径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谁能告诉我,这张图片中的物质是什么?学生乙:这是尿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c7edf880eb6294dc886c04.png)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二)能力方面1.尝试通过对图片、数据和文字等资料的比较分析,归纳出尿液的形成过程。
2.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认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三、教学难点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四、教学准备已解剖的猪或羊的新鲜肾脏、镊子、解剖盘、一次性手套、准备与泌尿系统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或过剩的物质如水和无机盐等,这些废物及多余的物质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及剩余物质的排出过程。
(二)人体的排泄途径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人体可以通过哪种方式将废物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呢?学生可列举出排汗、排尿、呼吸等多种途径。
有时同学们会认为排便也是一种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分析排便与排汗、排尿等排泄方式的区别。
排便被称为排遗,与排泄不同。
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是食物经口而后入消化器官如胃、小肠(或其他动物类消化腔)消化吸收后,排除剩余废物的过程,其并未排出细胞代谢过程后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物质。
在学生说出几种排泄过程后,教师可以展示通过汗液、尿液、呼吸等不同方式排出代谢废物的数量对比表格。
通过分析,让同学们了解每种排泄方式的重要作用,并总结排泄的途径有如下几种:①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定量的水,水以水蒸气形式随呼出气体排出。
②从皮肤排出,主要是以汗的形式由汗腺分泌排出体外,其中除水外,还含有氯化钠和尿素等。
③以尿的形式从肾脏排出,主要是排出尿素、无机盐和一定量的水等。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f9e20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b.png)
-分析数据,总结排泄途径的异同。
3.能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排泄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过程。
-通过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学生对排泄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对排泄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图表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起排泄的概念框架。
2.学生对排泄途径的掌握:学生对尿液、汗液等排泄途径可能存在混淆,教师应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实验等,帮助学生明确各种排泄途径的特点和作用。
3.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初一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主动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过程。
1.列出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并简要说明每种途径的作用。
2.用文字和图示描述尿液形成过程。
3.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排泄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作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在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首先,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尿液形成过程的重要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排泄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并谈谈如何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促进身体健康。
4.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生活中与排泄相关的环保措施,例如:如何减少废物排放、节约用水等。请将讨论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dd6d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d.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排出途径。
2. 让学生掌握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3.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生理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出途径及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难点: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教学PPT。
3. 案例分析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内会产生废物吗?这些废物是如何排出的呢?(2)引入本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 讲授新课(1)介绍人体内废物的种类: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分等。
(2)讲解废物排出的途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
(3)阐述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3. 案例分析(1)呈现案例:小明感冒后,体温升高,出汗增多。
(2)提问:小明出汗增多是因为什么原因?这属于哪种废物排出?(3)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4. 课堂互动(1)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举例说明其他废物排出的途径吗?(2)邀请学生分享答案。
(3)拓展思考:人体内废物排出不畅可能引发哪些疾病?如何预防?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搜集更多关于人体内废物排出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废物排出途径和排泄与排遗区别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出途径和排泄与排遗的区别。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教学延伸1. 邀请医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人体内废物排出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医院,实地了解人体内废物的检测和排出过程。
生物蔡露露《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课》教案
![生物蔡露露《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09fcb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8.png)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排出途径;(2)了解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掌握排泄过程中相关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2)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排泄过程;(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排出途径;2. 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 排泄过程中相关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出途径,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排泄过程中相关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排泄过程中相关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相关知识;2. 演示法:展示排泄过程的图表、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排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出途径,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排泄过程中相关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关系;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学生疑问;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排泄过程;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分享心得、合作态度等;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4.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11438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0.png)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2.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4.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湿地生态系统”。
2.问: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净化水质,蓄洪抗旱。
3.师:在我们的体内也有一个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相似的系统,它就是泌尿系统。
那么,泌尿系统的组成有哪些?它是如何工作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新授一、不同的排泄途径1.图片展示不同的排泄途径。
2.思考:(1)出汗、呼吸和排尿这几种方式排泄的废物各主要是哪些?明确:(出汗:水、无机盐和少量尿素;呼吸:水和二氧化碳;排尿:水、无机盐和大量尿素)(2)为什么排大便不属于排泄?明确:(水、无机盐、尿素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而粪便是消化系统消化后剩余的食物残渣,是排遗。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1.观察教材P73 图4-43,小组讨论思考:泌尿系统的组成有哪几部分?2.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3.师生共同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三、肾单位的结构1.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肾脏2.展示肾脏解剖结构图,认识不同结构名称。
3.结合教材P73 图4-44,说明肾单位是肾脏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四、尿的形成和排出1.图片展示过滤实验:分离玉米粉和大豆2.思考:(1)为什么玉米粉落下来,而大豆却留在筛目上面?明确:玉米粉小,大豆大。
(2)人体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大小一样吗?哪些大,哪些小?明确:血细胞、蛋白质等物质体积大,而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体积小。
师引导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血液中的物质成分是不同的,它们的体积有大有小,它们在流经肾单位时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就像筛子一样把小分子物质漏下,而把大分子物质留在血管里,完成过滤作用。
生物蔡露露《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课》教案
![生物蔡露露《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83ace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8.png)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排出途径。
(2)掌握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学会运用图形、表格等形式表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分析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
(2)利用模拟实验,演示排泄过程。
(3)分组讨论,总结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关爱身体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排出途径。
(2)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教学难点:(1)排泄过程中各器官的协同作用。
(2)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图形表示。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人体器官模型、排泄过程图片、排泄系统动画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主题。
(2)提问:你们知道人体内有哪些废物吗?它们是如何排出的?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排出途径。
(2)学生总结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学成果。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重点讲解排泄过程中各器官的协同作用。
5. 模拟实验(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演示排泄过程。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排泄过程的理解。
6. 课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人体内废物排出的流程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验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及排泄系统的组成。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今后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对于排泄过程中各器官的协同作用,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教学中可适当增加实例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生物教案-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生物教案-人体内废物的排出](https://img.taocdn.com/s3/m/4873515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1.png)
生物教案-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排出途径。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排出途径。
难点:人体内废物排出的生理机制。
三、教学准备1.课件、视频资料。
2.实验材料:尿液、汗液等。
3.教学道具:人体模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如: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是如何被吸收和利用的?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探讨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如:尿液、汗液、呼出的气体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废物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需要排出体外?3.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
以尿液为例,讲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让学生明白泌尿系统在废物排出中的作用。
4.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尿液、汗液等废物的颜色、气味等特征。
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思考这些废物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排出废物的重要性。
5.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因为废物排出不畅导致的疾病案例,如:肾结石、尿毒症等。
让学生分析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
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相关研究。
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相关研究。
3.思考:如何通过健康生活习惯,促进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出途径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健康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1.人体内废物的种类与产生讲解:同学们,我们人体在吸收营养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废物。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1cd6f3360cba1aa811da91.png)
四、教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预习、小组探究、讨论交流”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益。
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最重要的器官是
哪一个?
展示课件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肾脏的外形。
2、肾脏内部有哪些结构?
小组讨论、回答。
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展示课件肾单位的结构,引导学生对照书本,同座之间相互提问,认识肾单位结构。
生:学生阅读书本,自学
师:展示课件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动画),动画中可看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其中物质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3)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2)通过有关资料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比较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中主要成分的差别。
思考:健康人的尿液中是否会有葡萄糖或蛋白质、血细胞?如果有,是什么原因?
生:学生讨论,血液经过肾单位时,成分的变化情况。
生物学中重要的一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生物学中重要的一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37077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0.png)
生物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它涉及到了所有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和运动变化,是我们了解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而在这门学科中,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更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
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产生的来源;2.掌握人体的代谢过程,以及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3.理解人体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习习惯性排泄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掌握人体的代谢过程;2.理解人体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学会正确的习惯性排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人体排泄系统的机能模式;2.学会正确的习惯性排泄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述:通过课堂讲授,细致地讲述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排泄途径;2.示范:通过模型、图表等形式显示人体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演示正确的习惯性排泄方法;3.实验(可选):通过模拟实验,带领学生了解人体代谢产物的生成和排泄过程。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讨论和问答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排泄”一词的了解和认知,并向学生介绍本堂课的主题。
2.主体内容(1)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各种代谢产物:①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物:体内代谢碳水化合物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两种代谢产物,其中水通过尿液、呼吸和汗液排出,而二氧化碳则通过呼吸排出。
②脂肪代谢产物:体内代谢脂肪会产生三种代谢产物,分别是水、碳酸氢盐和甘油三酯,其中水和碳酸氢盐通过呼吸和汗液排出,而甘油三酯则通过肝脏代谢后排出。
③蛋白质代谢产物:体内代谢蛋白质会产生尿素和氨这两种代谢产物,其中尿素通过尿液排出,而氨则通过肝脏代谢后排出。
④核酸代谢产物:体内代谢核酸会产生尿酸和嘌呤这两种代谢产物,其中尿酸通过尿液排出,而嘌呤则通过肝脏代谢后排出。
(2)人体代谢过程及其规律人体的代谢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包括了人体的所有生理功能以及物质代谢变化。
人体的代谢过程分为两个系统:有氧和无氧代谢系统。
其中有氧代谢系统用于有氧条件下进行的环节,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无氧代谢系统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会生成乳酸、酒精和ATP等代谢产物。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70e6b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1.png)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人体的废物排出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废物排出的概念和原因。
2. 讨论废物排出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废物排出的了解和经验。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图像或视频。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废物排出的途径和意义。
第二章:出汗排汗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出汗排汗的废物排出过程。
2. 讨论出汗排汗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解释出汗排汗的机制。
2. 探讨出汗排汗的好处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出汗排汗的了解。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出汗排汗的过程。
第三章:呼吸排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呼吸排二氧化碳的废物排出过程。
2. 讨论呼吸排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解释呼吸排二氧化碳的机制。
2. 探讨呼吸排二氧化碳的好处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呼吸排二氧化碳的了解。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呼吸排二氧化碳的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呼吸排二氧化碳的好处和作用。
第四章:排泄排尿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排泄排尿液的废物排出过程。
2. 讨论排泄排尿液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解释排泄排尿液的机制。
2. 探讨排泄排尿液的好处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排泄排尿液的了解。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排泄排尿液的过程。
第五章:排便排粪便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排便排粪便的废物排出过程。
2. 讨论排便排粪便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解释排便排粪便的机制。
2. 探讨排便排粪便的好处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排便排粪便的了解。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排便排粪便的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排便排粪便的好处和作用。
第六章:皮肤的废物排出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皮肤的废物排出功能。
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0e228765ce0508763213a2.png)
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概述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 描述其他的排泄途径。
4. 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二)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
但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平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获得的信息量大,对于尿毒症等有一定的了解。
2.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细胞获得生活所需营养物质、氧气的途径,掌握了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尿液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课件、实现录制的模拟实验小视频。
学生课前准备好大科作业纸。
1
七.教学过程
2
3
4
5
6
7
8
9。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0fc7b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1.png)
天津五十中学教师课时教学方案第周第课时使用时间年月日同学们自学的非常好,现在我们来一起回答几个问题:1、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推测一下血液是如何进出肾脏的?3、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总结:1、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肾动脉为红色,肾静脉为蓝色,肾为红色,血液是经肾动脉流向肾由肾静脉流出。
3、肾动脉中的血液将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无机盐以及多余的水分带到肾脏,形成尿液并排出,肾静脉则将排除了尿素、无机盐和多余水的血液送往人体的其他部位。
经过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三、尿的形成和排出1、肾单位的组成请同学们阅读73页,比对图4-44来自学肾单位的组成。
总结: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自学肾单位的组成,完成学案,并小组互助,组间互助板书设计作业(掌握好层次和作业量)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二、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三、尿的形成与排出1、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2、尿的形成: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区分血液、血浆、原尿、尿液4、尿的排出 四、排尿的意义完成测评练习教学反思2、尿的形成尿的形成与排出: 1、过滤作用 2、重吸收作用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分析利用图示和学案对尿的形成过程进行检测。
1. 阅读课本第74页,先找到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
2. 对照图4-45总结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各个阶段血液成分发生哪些变化。
(小组合作完成)3. 区分血液、血浆、原尿、尿液4. 尿的排出四、排尿的意义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并讲解血尿、蛋白尿、糖尿,提出注意个人卫生和健康。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指出产尿无时无刻,但排尿却不是这样的原因。
)1. 排出体内的废物2.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3.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完成表格认真思考。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内废物的排出](https://img.taocdn.com/s3/m/c201f9e36c175f0e7dd1377b.png)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七年级生物教课设计
第 1 课时(总第五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课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尿液的形成
教课目的1.认识泌尿系统的构成及各器官的地点和功能,理解排泄的观点,掌握肾脏的构造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2.经过察看肾脏的内部构造(实物 ),经过察看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构造表示图、尿的形成表示图,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思想能力。
教课要点、难点: 1.本章的要点是排泄的观点,肾脏的构造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课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在分解时回产生很多的废物,它们在人体内聚集多
了,对人体有害,一定实时排出体外。
人体是如何将这些废物排出体外呢?教师:人体排出废物的门路有多种,但以尿液为主要形式。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
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大家想一下,在不出汗的状况下,喝水多时,尿量有什么变化?喝水少时,尿量又有什么变化?为何会有这些变化?为何人体每日一定排出必定
量的尿液?排尿对人体有什么意义?为何医生能够经过化验尿液的各样成分的变化,来诊疗疾病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定认识泌尿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七年级生物《人体内废物排出》教案
![七年级生物《人体内废物排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0fe5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0.png)
七年级生物《人体内废物排出》教案课程概述本节课程将介绍人体内废物的产生及排出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排出途径,并认识到废物的排出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产生过程。
2.掌握人体内废物的主要排出途径。
3.理解废物排出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废物处理习惯。
教学准备1.教师:PPT、教案、活动道具。
2.学生: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内有哪些废物吗?它们是如何被排出体外的?”鼓励学生回答并展示出他们已有的知识。
了解废物的种类和产生过程(15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产生过程,包括代谢废物、消化废物、呼吸废物等。
教师可借助生动有趣的图片和示意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废物的产生过程。
掌握废物排出的途径(2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人体内废物的主要排出途径,包括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
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或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各个排出途径的作用和机制。
理解废物排出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废物排出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如果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们进行讨论。
培养良好的废物处理习惯(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培养良好的废物处理习惯。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进行引导:“你们平时是如何处理自己产生的废物的?”、“你们觉得应当如何处理垃圾和废弃物?”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正确处理废物的习惯。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废物排出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培养良好的废物处理习惯的重要性。
课堂作业请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学习笔记,并写一篇关于废物排出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的短文。
拓展活动1.制作模型:让学生分组制作废物排出的模型,以图示化地展示废物排出途径的作用和机制。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3e74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7.png)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案标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废物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 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3. 掌握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促进废物排出。
教学重点:1. 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2. 不同器官在废物排出中的作用。
3. 促进废物排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
2. 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器官的结构。
3. 视频或动画,演示废物排出的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对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人体内有哪些废物吗?这些废物是如何排出体外的?讲解(1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向学生介绍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如二氧化碳、尿液、汗液等,并解释它们的形成原因。
2. 通过展示不同器官的结构,讲解它们在废物排出中的作用,如肺部排出二氧化碳、肾脏排出尿液等。
3. 使用视频或动画,演示废物排出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废物是如何从人体内排出的。
讨论(1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促进废物排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活动(15分钟):1. 分发一份小册子或工作表给学生,让他们记录自己平时如何促进废物排出的方法。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3. 教师巡视并提供指导,确保学生的方法正确和合理。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每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废物的正常排出。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废物排出的过程,并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废物处理设施或卫生保健中心,加深他们对废物排出的理解。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
2. 检查学生完成的小册子或工作表,评估他们对促进废物排出方法的理解。
教学延伸:1. 在生物课中进一步探讨不同器官的功能和结构。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0dd2a16bd97f192279e9ba.png)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除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2.能简单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对应的功能;
3.能综述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二、技能目标:
1.通过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对应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与思考和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文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
1.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2.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对应的功能。
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难点:
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讲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三、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尿液的形成
2.尿液的排出
3.人体排尿的意义
四、其他排泄途径
1.呼吸
2.排汗
本科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人体废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课后反思:
. .。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e9b9bc3b3567ec112d8a86.png)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2)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4)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泌尿系统模型和有关泌尿系统组成视频,掌握泌尿系统组成知识。
(2)通过视频和动动手环节学习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肾单位的结构,认同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卫生保健意识.【教学重点】1。
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教学难点】人体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讨论问题;动动手制作肾单位模型;观看视频等。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模型、新鲜猪的肾脏。
2。
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准备线团、塑料袋材料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你做过尿常规化验吗?这项检查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呢?今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排尿有关的知识.二、新课讲解(一)排泄教师讲述: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这些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知识拓展】粪便的排出也是排泄吗?排遗是生物体将食物经口进入如胃、小肠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后,排出不能消化的剩余废物的过程,如排便等。
与排泄不同的是,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不属于排泄系统。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师讲述: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泌尿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观察与思考】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组织同学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1)由图示可以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注意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c9d62dcc1755270722085b.png)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进行资料分析,能够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他排泄系统。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了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说出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重点】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设计思路】
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
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
最后回到上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泌尿系统模型、挂图、猪(羊)的肾脏;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导入
师:----播放老母亲不顾反对割肾救身患尿毒症的儿子视频
老母亲不顾反对坚持要将自己的肾捐给救身患尿毒症的儿子,可见母爱是多么的伟大。
如果儿子不移植肾脏会怎样?会死吗?如果移植了肾脏他会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吗?正常人都有两个肾脏,母亲捐了一个肾脏,对他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吗?要想知道答案,就必须先得了解肾脏到底有怎样的功能,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内容
(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师: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物质?
生: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粪便
师: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气的形式排出体外;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组成,而汗腺分布于人的全身皮肤,它分为分泌部和导管,分泌部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内,产生的汗液经导管排到皮肤的表面这就是排汗;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排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这些物质都是细胞内产生的,经过血液循环的叫做废物,他们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而粪便是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肛门以排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它不是细胞内产生的不叫废物,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师:排泄有几条途径?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条是主要途径?
生:排尿
师:排尿是通过泌尿系统实现的,它由哪些结构组成?它们又有怎样的功能呢?(二)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活动一:下面请同学们翻到73页,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一会儿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给大家据图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结构的功能。
师:他讲的好不好?讲的非常清楚,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他是弄清楚了泌尿系统的组成了,那你们是不是都清楚了呢?
生:清楚了
师:好的,弄明白的同学呢请你们一起大声的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1、2、3、4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师:那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生: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储存尿液、排出尿液。
师:同学们肾脏是形成尿液的重要器官,那尿液的形成跟血液的循环有关吗?
生:有关
师:有什么关系?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由肾静脉流出,在流经肾脏的过程中,肾脏将血液中的废物过滤出来,形成了尿液。
(三)肾脏和肾单位的结构
师:大家见过肾脏吗?见过人的肾脏吗?
生:见过/没有
师:除了医生,一般人是没有见过的,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认识一下(展示图片),这就是肾脏。
师:肾位于腹腔背面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
所以大家平时打闹的时候打这个位置呢?
生:不能。
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每个肾脏大约有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肾单位(提问:正常人有多少个肾单位?),肾单位也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那肾单位到底又由哪些结构构成呢?
活动二:现在给大家2分钟时间自主学习课本73页到74页的内容,一会随机的抽同学起来关着书指出肾单位的各个结构。
生:阅读(2分钟)
师:大家要注意看书的时候把重点知识点勾画在书上。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指出肾单位的各结构名称,有自愿的同学吗?
师:肾单位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
生: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
师:下面来认识一下与肾单位相关的血管系统
生:4入球小动脉
生:5出球小动脉
生:6、毛细血管。
生:7、肾静脉
师: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构成的,肾小囊套在肾小球外面,下接肾小管,他们就像一个漏斗一样,肾小管细长而弯曲,外面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这就是我们肾单位的结构,大家弄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可是我还有几个问题,大家帮我解答一下好吗?
师:肾脏有过滤血液的作用,经过肾单位过滤后的血液由哪里排出?
生:肾静脉
师:经过肾单位过滤掉的废物形成了什么呢?
生:尿液
师:从哪里排出呢?
生:那里(学生指出)
(四)肾单位的功能(尿的形成)
师:那尿液在肾单位中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活动三: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阅读书本74页到75页的内容,然后对应图4-45试着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给大家3分钟准备,一会请小组代表到讲台给大家讲解尿液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师:首先安静的阅读。
生:安静阅读(1分钟)
师:阅读完成,小组内可以讨论尿液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生:讨论(2分钟)
师:时间到,同学们安静下来。
下面请一个小组代表上台讲解,有自愿的吗?
生:举手
师:非常不错。
生:*******
师: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有过滤作用,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到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
而人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我们做一个计算题,那剩余的178.5升去哪里了呢?
生:被肾小管重吸收了。
师:是的,肾小管外面包裹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到这些毛细血管后通过肾静脉又被送回血液中去了。
师:那到底肾小管重吸收了哪些物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又过滤掉了哪些物质呢?师:尿液的形成有两步
第一步: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没有过滤的血液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蛋白质、血细胞,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一部分水、微量的蛋白质、无机盐、尿素到了肾小囊中形成了原尿。
而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过滤。
(血液与原尿的成分比较)
第二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到它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后通过肾静脉又被送回血液中去了。
剩下的物质就是部分水、无机盐和全部的尿素,形成了尿液(终尿)(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成分比较)
总结尿液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每个过程的成分变化。
学以致用:
(五)我是小医生:
师:好了,学习这节的内容,请你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当一次小医生,帮助这位病人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题1:一个小男孩在公园撒了一泡尿,过了一会儿,尿的旁边出现了很多的蚂蚁,如果是肾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生:肾小管
题2: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生:肾小球出现的病症,使红细胞经过肾小球进入了肾小囊中,随尿液排出。
师:这个小医生解释的头头是道啊,看来有当医生的潜质。
师:我们知道血液的流动是不间断的,所以尿液的形成也是不间断,但为什么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排尿呢?这与泌尿系统的哪个结构有关?
生:膀胱,因为尿液暂时储存在膀胱中,达到一定量后会刺激膀胱,产生尿意,进而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六)排尿的意义
排出体内的废物(若不及时排出,可能就会像陈可星一样患尿毒症,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进行肾脏移植);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首尾呼应:
师:学习了这节内容,那现在你能解决我们最开始提出的这个问题:
思考:如果儿子不移植肾脏会怎样?那移植后,他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吗?
思考:捐肾,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1、生:会死,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儿子的两个肾脏都已经衰竭,没有肾脏就不能排除身体产生的废物,如果不移植肾脏最终将会死亡。
移植肾脏后能够形成尿液,行使排泄功能,但是还是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维持健康。
2、生:母亲缺少了一个肾脏仍然是一位病人,而且一颗肾脏做两颗肾脏的工作,自然会比较容易受伤害。
因此,需特别小心保护剩余地一个肾,如果唯一这个肾脏都保护不好,出现了损伤就不会再有另外一个肾来替换了。
不仅是这位母亲要好好保护肾脏,我们每个人也一样,因为肾脏对于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爱肾、护肾,这样才能健康生活。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