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垂线和平行线 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辨别垂直与平行线,并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垂直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

但是,学生对于垂直与平行线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语言表达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和特性。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和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2.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和特性。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加深对垂直与平行线的理解和掌握。

3.问题解决法: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垂线和平行线的实物模型,如直尺、三角板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直尺和一些彩色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动画展示,向学生引入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垂直与平行线的例子,如墙壁上的电线、道路上的交通标志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垂直与平行线的特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垂直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性。

教师可以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等教具,直观地展示垂直与平行线的特点,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八单元《垂线和平行线的整理与练习》教案

第八单元《垂线和平行线的整理与练习》教案
-判定定理:以具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垂线的判定定理,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等。
2.教学难点
(1)垂线和平行线性质的灵活运用;
(2)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综合应用题型的分析与解答。
举例:
-性质的灵活运用:学生往往在理解了性质后,难以将性质运用到具体问题中。教师需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性质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2)熟练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举例:
-垂线的性质:通过具体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垂线与圆、垂线与平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并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以及平行线之间的这些角的关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垂线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垂线和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6篇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6篇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6篇《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64——65页内容,练习十一1——3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特别是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三角尺、小棒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和角的知识,谁还记的?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直线和角的知识。

3、老师举起一张白纸说: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看成一个平面,想象一下,这个面变大了,能想象出来吗?请大家闭上眼睛。

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还在变大,变的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中的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4、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两条直线用彩笔画在纸上。

(老师巡视)(1)学生回忆口答直线和角的知识。

(2)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平面无限变大,出现两条直线。

(3)学生动手画两条直线抓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准知识起点,展开精彩的课堂。

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

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请把你的作品举起来,互相看看,画的一样么?谁想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2、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在同一个平面内想象的两条直线竟出现了这么多样子,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为了分类方便,我们给它们编上序号)3、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类,老师巡视指导,听取学生的想法。

4、组织交流(1)让分的类多而细的小组汇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第一课时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第一课时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一课时苏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2.学会如何用尺子和直尺作出垂线和平行线;3.了解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概念;2.学会用尺子和直尺作出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1.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2.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用板书及相关工具;2.课前准备练习纸、直尺、尺子等。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引入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有初步的认识;2.准备白板、彩笔或其他辅助工具,简单引导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进行讨论。

学习环节1.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2.给学生提供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垂线和平行线在图形中的变化;3.用尺子和直尺让学生亲自操作,练习作出垂线和平行线,帮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4.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垂线和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垂线和平行线在各种情形下的应用。

拓展环节1.以小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如何用垂线和平行线测量高度、长度、直角等?2.要求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更多应用实例。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确立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教学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分散,需要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问题,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多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过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

平行与垂直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案平行线与垂直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平行线和垂直线,并且能够判断和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逻辑推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判断和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际问题判断和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

三、教学内容1. 通过实例引入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2. 讲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3. 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方法。

4. 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入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如:两根火柴棍平行摆放、正方形的对边垂直等。

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并且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进行演示。

3. 练习与运用(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其中的线段是否平行或垂直,并且解释其原因。

4. 进一步探究(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和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并与同桌讨论解决方法。

5. 小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和归纳,总结判断和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方法。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五、教学方式1. 案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2. 讲解教学: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3. 演示示范: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合作探究:学生与同桌进行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5. 情景练习:通过观察和解释实际图形,判断和构造平行线和垂直线。

六、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对于学生的答案和解决方案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7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7篇)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7篇)《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教具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学会自由发言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类方法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能够识别和绘制垂线与平行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垂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垂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等。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直线相交或不相交的情况,你们知道这些直线有什么特点吗?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垂线与平行线。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垂线与被垂线相交成直角。

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2)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 演示垂线与平行线的绘制方法。

(1)利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垂线。

(2)利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平行线。

4. 引导学生观察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墙壁的角落、书本的边缘等。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绘制垂线与平行线,巩固绘制方法。

2.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平行线和垂线,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或垂线?3. 总结:平行线和垂线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1. 练习题:绘制垂线与平行线,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 思考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垂线与平行线的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掌握了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并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的基本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2.难点:学生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并能够解释垂直与平行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垂直与平行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画出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如教室的墙壁与地面、道路的直线与曲线等,引导学生关注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垂直与平行现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探索并掌握平行和垂直的特征和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2.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学生活动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垂线和平行线,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垂线与平行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能够判定两条直线是否相互垂直或平行。

3.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垂线和平行线。

4.能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条件。

3.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条件。

4.如何画出垂线和平行线。

5.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给学生举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之间的关系。

如两根相交的木材,两排高楼之间的直线等。

2.引入概念:告诉学生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垂线是指两条直线相交时,互相垂直的直线。

平行线是指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的直线。

3.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条件:告诉学生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1。

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4.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条件:告诉学生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

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5.如何画出垂线与平行线:告诉学生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垂线与平行线。

如根据给定的直线和一点,可以画出通过这个点的垂线;根据给定的直线和一点,可以通过这个点画出与直线平行的直线。

6.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通过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如利用垂线将一个角平分,利用平行线求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

7.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练习。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四、教学资源1.教材:教材中有关垂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和习题。

2.课件:课件中有垂线和平行线的相关图片和示意图。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于垂线和平行线概念的理解程度。

2.练习题评价:通过布置练习题,评价学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判定条件,能够画出垂线与平行线,并能够应用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平行线与垂直线教案

平行线与垂直线教案

平行线与垂直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能够判断给定的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推理和实践活动来发现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规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发现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PPT等。

2. 教学材料:练习册、学生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练习:用黑板练习题,让学生判断给定的线是否平行或垂直,并解释答案的依据。

2. 引导: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导他们发现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规律。

(二)学习1. 学习平行线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学习垂直线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3. 在黑板上练习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解答,并及时纠正错误的答案。

4.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三)拓展1. 利用投影仪或PPT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

2. 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讨论、总结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并展示给全班。

(四)巩固1. 布置作业:在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教师检查作业,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能够判断给定的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通过观察、实践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并能够主动发现规律。

同时,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检查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提高了学生对平行线和垂直线判断的准确性。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氛围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认识射线和直线、认识角 (4)第2课时角的度量 (9)第3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 (12)第4课时认识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7)第5课时画垂线 (20)第6课时认识平行线、画平行线 (24)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 (27)第8课时怎样滚得远 (30)(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射线、直线,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两点间的距离,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了解角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各类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有关的平面图形,探索射线、直线、角的特征,探索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借助直观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感受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的认识、度量和分类,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

角、垂线和平行线等概念是图形与几何部分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这对学生以后正确建立有关的几何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知道角的分类方法;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是: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会用量角器量角,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垂直和平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区分垂直线和水平线的特征,并能够准确画出垂直和水平线。

2.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直线和角度,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垂直和平行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笔、尺子等教学工具。

2.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来说明垂直和平行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实物来引起学生对垂直和平行的兴趣。

2.教师提问学生,他们是否知道什么是垂直线和水平线,并给出一些例子。

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图示和文字解释,介绍垂直线和水平线的特征。

2.教师向学生展示垂直线和水平线的示例,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线条的特征。

练习与巩固:1.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辨别给定的直线是垂直线还是水平线。

2.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用尺子画出垂直和水平线。

引入活动:1.教师提问学生,他们是否了解什么是平行线,并给出一些例子。

2.教师向学生解释平行线的概念,并给出一些示例。

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图示和文字解释,介绍平行线的特征。

2.教师向学生展示平行线的示例,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线条的特征。

练习与巩固:1.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判断给定的直线是否平行。

2.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用尺子画出平行线。

拓展练习:1.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垂直和平行的问题。

2.教师提供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例子,并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垂直和平行线。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垂直和平行的特征。

教师回顾所学内容,并与学生讨论垂直和水平线以及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评估:教师可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以及课后布置的练习题,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备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单元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单元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单元|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2.能够画两条平行线和一条垂线;3.能够辨别平行线和垂线;4.能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进行简单的证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两条平行线和一条垂线的绘制。

2.教学难点:•平行线和垂线的辨别;•运用垂线和平行线进行简单的证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两根铅笔,询问学生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出平行线的概念;•拿出一个垂直的直线条,让学生看看它是如何和水平的线相交的,并引出垂线的概念。

2. 讲授新知•向学生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及其相关性质;•通过教材图片让学生看出在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其他直线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出定义。

3. 进行实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两条平行线和一条垂线,并找出其中的特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给出的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4. 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进行练习,检查他们对垂线和平行线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证明。

5.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掌握不足的内容进行回顾。

四、教学资源•教材《数学(苏教版)》第四年级上册;•两根铅笔及一把尺子。

五、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课间练习、课堂抽查、课后作业以及小结评价,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体会本节课以图像为主要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观察和画图中理解垂线、平行线的定义及相关性质,学科知识的把握比较好,操作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垂线与平行线-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垂线与平行线-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垂线与平行线-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它们;
2.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特点,能够运用这些特点解决问题;
3.能够使用铅垂线确定水平面。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2.平行线和垂线的特点;
3.如何使用铅垂线确定水平面。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忆与垂线和平行线相关的图形或实物。

2. 概念讲解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两个平行线及垂线,并介绍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要求学生大声回答“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哪些直线是垂线?”等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其特点。

3. 知识点讲解
介绍平行线和垂线的特点,如垂线相交形成直角,平行线永不相交等。

4. 实例练习
在黑板上绘制几何图形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

如绘制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找出垂线和平行线。

5. 拓展
通过让学生找出另一个垂直于一直地面的平面,并且能通过建立垂线将两个平面联系起来,实现建筑的水平。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通过实例练习和扩展,也有助于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虽然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较为简单,但是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反思,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达到了教学目标。

以后再教授相似的知识点时,可以采用相似的教学方式。

平行与垂直教案集合5篇

平行与垂直教案集合5篇

平行与垂直教案集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平行与垂直教案集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行与垂直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

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

开始吧。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一)展示各种情况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二)进行分类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

第8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8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判断垂线和平行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3. 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为垂线或平行线?(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1)垂线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垂线的性质:两条垂线相交成直角。

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叫作平行线。

(2)平行线的性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 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垂线的判定方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成直角。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性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2. 分析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强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相关知识。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复习2. 板书内容:(1)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3)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知识。

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教案

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教案

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并能准确辨认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2. 掌握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方法;3. 能够应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幻灯片,或者白板和彩色笔;2. 直尺和量角器;3. 预先准备好的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实例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画有多条平行线和垂直线,并征求学生对这些线的认识和特征的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授(15分钟)(1)介绍平行线的概念和特征。

通过示意图,解释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中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并强调平行线的定义要求两条直线永不相交。

(2)介绍垂直线的概念和特征。

通过示意图,解释垂直线是指在同一平面中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并强调垂直线的定义要求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3. 示范(10分钟)(1)示范判断平行线的方法。

让学生观察示意图,并指导他们找出其中的平行线。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之间的夹角是否相等,并解释夹角相等是判断平行线的一个重要特征。

(2)示范判断垂直线的方法。

让学生观察示意图,并指导他们找出其中的垂直线。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垂直线相交时所形成的角,是否为直角,并解释直角是判断垂直线的一个重要特征。

4. 练习(20分钟)(1)学生个别练习。

收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中的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练习题,教师巡视并及时给予指导。

(2)小组合作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方法(判断平行线或判断垂直线),通过观察图片,互相交流和讨论,找出图中的平行线或垂直线。

5. 拓展应用(15分钟)(1)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使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知识,解决问题。

如:在画画的时候,如何画出两条平行线?(2)展示问题解决过程。

让学生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并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验证和比较不同解决方法的优劣。

八垂直与平行线教学设计

八垂直与平行线教学设计

八垂直与平行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垂直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并确定其垂直线和平行线的关系。

3.掌握绘制垂直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4.能够应用垂直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垂直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掌握绘制垂直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垂直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平面几何图形的模型或幻灯片。

2.角规、直尺、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3.平面几何问题的练习题及解析。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1.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曾经学过的直线有哪些?知道垂直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吗?2.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几何形状,并询问他们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垂直线和平行线。

Step 2 学习新知(20分钟)1.垂直线的概念:a.解释垂直线的定义:两条直线在交点处相互垂直,即为垂直线。

b.示例演示:用模型或幻灯片演示两条直线交于一点,且彼此相互垂直。

c.与学生一起观察其他图形中的垂直线,并让他们找出图形中的垂直线。

2.平行线的概念:a.解释平行线的定义: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且始终保持相等的间距,即为平行线。

b.示例演示:用模型或幻灯片演示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且彼此间距相等。

c.与学生一起观察其他图形中的平行线,并让他们找出图形中的平行线。

Step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1.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回答:a.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垂直相交,可以判断出这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b.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平行,可以判断出这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c.如何通过绘图工具绘制垂直线和平行线?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互相解答这些问题。

Step 4 拓展运用(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垂直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进行解答。

a. 如果A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为5cm,A点与C点之间的距离为7cm,C点又与B点之间的距离为9cm,判断A点、B点和C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2.角的分类及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3.垂线的认识和画法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4.平行线的认识和画法。

1.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建立角的概念。

2.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认识量角器,能够用量角器量角,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画角。

4.通过操作与合作交流,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5.经历联系实际的感知和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过程,深刻感受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6.感受生活里的平行与垂直现象,了解平行与垂直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上着眼把握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由浅入深地教授学生。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促进数学学习,但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毕竟是抽象的,如直线的定义就比较抽象,要引导学生想象,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安排“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4.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充分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概念。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实例,支撑和丰富相应的表象,加深对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认识。

5.在操作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体验和感受,深化概念的理解。

6.加强对知识的应用与解释。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对相关现象作出简单的解释,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9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材第77~78页的内容。

1.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3.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难点: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角的概念。

一根长线、直尺、课件。

今天我们要在这节课上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角。

生活中有很多的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大家能举例说一说吗?1.教学直线。

教师拿出一根长线,用手把一部分拉直。

提问:这是一根什么线?(直线)我们已经学过直线,那么直线有什么特点呢?(直线是无限长的,不管延伸多么长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板书:直线不可测量没有端点2.教学线段。

老师在直线上点两个点,板书:提问: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什么?(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线段也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长度是有限的,它是直线的一部分)板书:线段可以测量两个端点是直线的一部分3.教学射线。

教师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射线)它有什么特点?(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板书:射线不可测量一个端点是直线的一部分4.做一做。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2)从一点可以画出几条射线?学生动手画,可以画无数条。

5.建立角的概念。

(1)以一点为端点,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启发学生自己举例,哪些图形是角?角有几条边?角的边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2)教师在黑板上画角,画角的步骤如下: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

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

③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启发学生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角通常用符号“∠”表示。

下图的角可以记作∠1,读作角一。

6.练一练。

下图中有几条射线,组成了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1.填空。

(1)太阳的光线是。

(2)车灯的光线是。

(3)填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4)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2.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2)射线可以量出长度。

()(3)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出无数条射线。

()3.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4.(1)量一量,A、B两点间的连线中,哪条最短?(2)你能在A、B两点间再画一条线段,比线段AB更短吗?下面四条水平线段一样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一量。

课堂作业新设计1.(1)射线(2)射线(3)略(4)线段射线线段直线2. (1) (2)✕(3)3. 34104. (1)第②条(2)不能思维训练一样长。

教材习题第78页练一练1. ④⑤是线段①⑥是射线⑦是直线2~4.略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直线不可测量没有端点线段可测量两个端点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不可测量一个端点是直线的一部分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1.射线和直线这两个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

过去只能用语言来形容或用生活中的实例作比喻。

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投影以动态的形式帮学生理解无限长的含义,让学生切实体会了直线、射线,使抽象变为了具体。

2.讲射线时,将线段的一端向外延长,帮助学生想象向一端无限延长的情境。

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认识射线是学习角的基础。

例题以城市夜景中灯射出的光线说明这些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让学生联系生活初步感受射线的特点。

接着,让学生分别把线段的一端和两端无限延长,认识射线和直线,并区别它们与线段的不同点。

然后通过想一想,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的线段最短。

例题角的认识安排学生自己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认识角的图形,感受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明白角的两条边都是射线,并结合角的图形认识表示角的符号,知道角的记法和相应的读法。

学生初步感知射线,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提供了基础。

这节课对学生来说,将一堆混乱的材料(直的线、曲的线、直线、射线、线段),进行分类整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分类思想的培养。

通过典型的感知材料,及教师根据概念的特点组织感知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由射线发展成角,由特殊角引申出各类角的过程,是这堂课的突破口。

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形成以上概念,而不是记忆上述概念。

以美丽的城市夜景作为题材,可以使学生从中体会射出的光线是从某一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有利于学生感受射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通过欣赏学生常见的与角有关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兴趣。

角的度量教材第79~80页的内容及第83页思考题。

1.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重点: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课件、量角器、三角尺。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

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2.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

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1.认识量角器。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量角器中心的一点叫作量角器的中心,量角时,我们要把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增大;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增大。

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找出教师所指度数的刻度线。

2.用量角器量角。

(1)看教材第80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2)提问:量角要分哪几步?教师作具体指导。

(3)指出,在量角时,什么情况下读内圈刻度,什么情况下读外圈刻度。

(4)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重点指导。

指导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关键是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使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找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是多少,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教材第80页练一练。

第1题,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各个角是多少度。

题中已经画出了量角器的位置和刻度,要求学生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即可。

指名让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让学生思考:这几个角的位置一样吗?不同位置的角,我们应该怎样来量?第2题,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

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量的。

第3题,角的估计和测量。

(1)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2)动手量一量。

(3)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

4.完成教材第83页思考题。

经过纸上两个点可以画1条直线;经过3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3条直线;经过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5个、6个……点呢?画一画、数一数,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任意3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点数2345678……n直线数136********……n(n-1)÷2如果把点的数目记作n,根据推算可以得到经过每两点画一条直线的直线数为n(n-1)÷2,这是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以后会学到它的计算方法。

5.讲解教材第83页“你知道吗?”。

放风筝比赛时,规定用30米长的线。

比哪个风筝放得最高,只要把每根风筝线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分别量出它们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度数。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观察上图,AA'=BB'=CC'=30米,∠1>∠2>∠3,三个风筝由高到低分别是A'、B'、C',由此可知,风筝线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度数越大,风筝飞得越高。

1.填空。

(1)测量角的大小,要用()。

(2)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度。

(3)比较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

(4)上午9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

(5)135°的角比90°的角大()。

2.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1)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2)三角尺中三个角的度数的和是180°。

()(3)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4)把一个40°的角用放大镜放大5倍是200°。

()(5)连接两点得到的线段只有一条。

()3.量出下图中各角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