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认识光 教案 教学设计 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1《认识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1《认识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多角度探究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使学生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解释生活和科学现象。
3、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探究能力和汇报、交流、梳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应用意识,体验探究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探究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并在探究中养成合作实验探究的习惯。
教具准备:1、实验器材:水槽、烧杯、玻璃片、激光器、白纸、蜡烛、火柴、木板、吹塑板、灯泡……2、课件资料教学过程:课前:联系,渗透观察、比较、猜测等科学学习的方法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教师在屏幕前呈现物体的影子)师:你还在哪里看到过物体的影子?有疑问吗?生:为什么在光下物体会有影子呢?影子为什么的黑的呢?……师:那么根据你的猜测,你觉得影子的产生可能与光的什么性质有关呢?生:大小、颜色、明暗、照射、速度、长短、路线、温度、形成……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推测,那么影子的形成最有可能与光的什么性质有关呢?请各小组针对大家的猜测进行讨论,筛选。
(学生不断推翻一些猜想。
)师:影子的形成很可能与光的传播有关(板书:光的传播)是否如此呢?让我们进入探究。
二、猜测,准备验证师:物体所发出的每一条光,是沿着怎样的路线传播的呢?大家先猜一猜。
生:沿着直线传播。
生:沿着曲线传播。
……(画到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猜测组成新的研究小组。
)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生:看书、上网、做个实验、问老师、亲自观察一下……师:假如选择了实验,你打算做一个怎样的实验,验证你目前的猜想?生:……师:为了帮助同学们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
(学生下位自由了解材料)师:请各小组进行讨论,你们打算具体做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呢?生:汇报师:三、探究汇报如果同学们选择了实验,在实验中应给注意些什么呢?生:安全,卫生、秩序……(小组长领取所需要的材料,实施探究,教师参与小组指导。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11. 认识光》 青岛版
《认识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光》。
【教材简析】《认识光》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1课内容,本单元隶属于科学内容四大板块中的“物质科学领域”,《认识光》是本单元的基础课,主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光源和光的传播路线,为继续研究光的反射、折射等知识做好铺垫。
教参指出,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是对光现象的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包括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合成、光与生活的关系等,本单元与前面学习从知识上没有过多联系,却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做好了知识与能力的铺垫。
光的知识在前面和以后的学段中也有涉猎,经过对教材的梳理,归纳出一下单元。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太阳和月亮》、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涉及自然光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和影子形成的知识;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涉及人造光源,包括电能与光能的转换等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光源,了解光的传播路线和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目标:能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解释,能运用实验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现象。
态度目标:培养大胆想象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组装并运用自制装置进行模拟实验。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纸板、竹签、铁钉、铅笔、剪刀、胶带、双面胶、LED灯座、蜡烛、纸箱、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看,这是哪里?预设:五四广场谈话:对,这就是五四广场沿海一线的风景。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播放青岛灯光秀视频)谈话:你们去看过灯光秀吗?有什么感受?预设:美丽、震撼……谈话:为什么五四广场沿线的夜景会如此好看呢?预设:因为灯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教学设计
11 . 认识光概述:《认识光》是青岛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内容,需要一课时。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光源的概念、分类和光是怎样传播的等内容,也为今后探究光的折射、彩虹的秘密等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课,已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和探究,可以说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
而自然界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光现象是学生从生命初始就感受到的现象,虽然是常见现象,但是,对于这些现象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学生并没有进一步的观察和了解,如光如何分类、传播等。
学生对光是熟悉的,但没有经过进一步的观察、质疑和思考,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可以认识光的产生、作用、光源的分类、光的传播路线及光的应用。
教学目标:1.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假设性解释;知道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可以通过实验重复验证的。
2.尊重光的传播实验中的证据,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
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城市的夜景图片、光沿直线传播的课件资料。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激光笔、大烧杯、加入几滴牛奶的水、带孔硬纸板、白卡纸、直径1cm的塑料管。
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城市越来越美丽了,特别是我们城市的夜景已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们城市的夜景。
(课件出示夜景图片)师:欣赏了我们城市的夜景后你有什么感受?觉得城市的夜景中什么最美?生:建筑最美、灯光最美、水最美······师:你认为是什么衬托出了城市夜景的美丽?生:齐答灯光师:是啊,我也觉得我们城市的灯光很美,正式因为有了这么多五彩斑斓的灯光,才把我们城市的夜景装扮的如此绚丽多彩。
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了光会怎样?生:漆黑一片、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师:是啊,可见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光。
《认识光》说课稿
《认识光》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1课,题目是《认识光》。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说教材:《认识光》是“光”单元的基础,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什么是光源及光的传播路线。
在认识光源时,能对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做出分类。
探究光的传播时,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对光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获得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继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光,但在利用光的同时,也会有光污染现象,并以此作为新的探究课题引入后续研究,为继续研究光做好铺垫。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光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出假设性解释,知道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大胆想象,乐于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光的现象。
4、教学重点: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教学难点: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出假设性解释;知道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二、说教法、学法:学生在认识光源时,依赖于对生活的认识,光的传播方式需要学生自主实验反复验证。
所以本节课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在认识光源后,要求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能对光源进行分类。
探究光的传播时,主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在通过实验验证,获得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泉城济南夜景图片,多媒体课件、激光灯、烧杯、蜡烛、火柴、带孔纸板(3个)。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激光灯、烧杯、蜡烛、火柴、带孔纸板(3个)四、说教学过程《科学课程标准》提倡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
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我们的家乡济南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白天他在日光的照耀下,展示着绚丽多彩的风姿,到了夜晚他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大家想不想看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大家欣赏,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啊?(播放图片)生:济南真美!师:是什么让济南如此美丽?生:是灯光。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教学设计
《认识光》教案设计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
1、科学探究:通过列举生活中发光的物体,了解什么是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通过利用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能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并且能够选择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观察生活,喜欢大胆的猜想。
认识到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3、科学知识:了解光源,能够识别哪些是人造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知道光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本节课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谈话导入,引出光
谈话导入:天气渐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走出家门,来到室外,欣赏青岛美丽的风光。
你知道是谁将我们的青岛变得如此绚丽多彩吗?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此基础上分享自己的看法,借此引出光
二、课堂探究
1、认识光源
通过列举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并且能够简单地识别出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在这里,可能有的学生会列举出“
月光”,应当特别提醒学生的是:
月亮不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它的光是来自于太阳的反射光,所以,月亮不属于光源。
2、认识光的传播方式
环节一:认识到“光沿着直线传播”
通过激光笔射出的小红点,启发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从光源跑到黑板上的呢?在学生大胆猜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玩一玩”
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证明“光到底是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呢”,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与必要的指导。
之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
【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
《认识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光源;光的传播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A4纸、打火机、蜡烛、三张带孔的硬卡纸、激光笔、果冻。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报告单。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播放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引出“光”,导入课题。
1、自然界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举例)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写到小纸片上,展示交流)我们把这些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
2、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你能给你想到的光源分类吗?(展示)(谈话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一种分类方法。
)(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手拿着一个激光笔射向天花板。
)老师提问:从激光笔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到墙上去的?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2、作出假设,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有的同学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大家见过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吗?(展示交流)教师:大家回答的很好,看得出平时也非常注意观察,但是科学是严谨的,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3、设计实验:好,今天,同学们就用实验桌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实验器材,教师引导分析器材的作用。
(教师出示合作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4、分组展示实验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实施实验:教师提示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观察各小组实验情况。
6、展示交流:好,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设计的实验、操作的方法、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展示交流,总结汇报,进行小组评价)7、教师演示实验一:激光笔射出的光穿过果冻,观察现象。
小学科学_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光》。
【教材简析】《认识光》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1课内容,本单元隶属于科学内容四大板块中的“物质科学领域”,《认识光》是本单元的基础课,主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光源和光的传播路线,为继续研究光的反射、折射等知识做好铺垫。
教参指出,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是对光现象的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包括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合成、光与生活的关系等,本单元与前面学习从知识上没有过多联系,却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做好了知识与能力的铺垫。
光的知识在前面和以后的学段中也有涉猎,经过对教材的梳理,归纳出一下单元。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太阳和月亮》、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涉及自然光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和影子形成的知识;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涉及人造光源,包括电能与光能的转换等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光源,了解光的传播路线和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目标:能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解释,能运用实验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现象。
态度目标:培养大胆想象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组装并运用自制装置进行模拟实验。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纸板、竹签、铁钉、铅笔、剪刀、胶带、双面胶、LED灯座、蜡烛、纸箱、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看,这是哪里?预设:五四广场谈话:对,这就是五四广场沿海一线的风景。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播放青岛灯光秀视频)谈话:你们去看过灯光秀吗?有什么感受?预设:美丽、震撼……谈话:为什么五四广场沿线的夜景会如此好看呢?预设:因为灯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说课稿本课内容以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四个板块的形式呈现,充分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理念。
活动准备列举的实验材料:激光灯、蜡烛、硬纸板等,主要让学生课前准备。
活动过程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本着“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力主使探究活动更具自主性、开放性和科学性的原则设计。
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后,让学生尽情汇报自己的研究所得,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条理的叙述和总结,以获得必要的知识。
在课临结束时,引导学生将本课的研究向深处进一步拓展,以延伸到更广阔的课外活动中去。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活是探究学习的源头活水对于光,学生并不陌生,虽然不一定都研究过光,但在生活中确经常见到光、用到光,可以说学生的生活与光息息相关,至于“光源”、“光源的分类”、“光的传播路线”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
这样,研究光,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荡起了朵朵浪花,将学生的探究激情荡漾开来,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二、预测是探究学习的指示目标在《认识光》一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我注重了先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预测:“你们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科学预测的好习惯,在学生进行预测之后,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设计多种实验进行探究。
这样,学生在探究实验活动中就确立了实验的目标,把握住了观察的重点,会恰当地选择探究实验的方法,能促使学生认真地做科学、研究科学,使探究学习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三、发现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目的探究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发现,可以说,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实验越成功。
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之时,期望学生有较多的发现,因而,课堂中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投入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的课堂探究实验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去发现。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教学设计
11、认识光一、教学目标1.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的解释;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方式。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试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三、教学方法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论证(结论)四、教具激光笔、蜡烛、火柴、黑纸板带孔、白纸板、盛水的小烧坏、纸筒、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晚上散步的时候,看见绚丽的灯光把胶州城市打扮得格外美丽。
老师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图画,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演示)这些画面漂亮吗?你认为是什么衬托出了城市夜色的美丽?(五彩绚烂的光)光,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没有光,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认识光。
(板书课题)(二)认识光源同学们,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谁来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能发光的物体?对,太阳、闪电是光源;电灯、电焊枪是光源;萤火虫、水母也是光源。
哎,有的同学说月亮也是光源?哪个同学知道,月球本身会发光吗?这个同学知识真丰富,他说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到月球本身并不会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所以说月球不是光源。
同样的道理,镜子也只能反光,镜子不是光源。
同学们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光源分类吗?同学们说的很好,分类的标准很多,但是通常我们是把它们分成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谁能按照刚才的分类,说说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成光源?这个同学回答得真好。
电灯、电焊枪是人造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水母是自然光源。
(三)光沿直线传播关于光,同学一定充满了好奇。
心中有很多疑问吗。
接下来我们重点研究光的传播。
1、提出猜想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传播的。
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片。
这些光现象的图片对你有什么启发吗?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板书:光沿直线传播)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11认识光 教案
《11 认识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二)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新课讲解:一、光源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影子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二、光的传播师:你们看到了很多物体都能发光,那么光源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实验一:用管子看光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根蜡烛和一包火柴,一会你们将蜡烛点燃,将桌子上同颜色的塑料管拿起来放在眼前观察烛光,观察时要闭上一只眼睛,有的塑料管可以弯曲,请看老师做(教师演示),观察以后,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结果,然后由小组长把你们交流的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上,现在开始做。
青岛版《科学》六制四年级下册11.《认识光》教学设计
11.《认识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光》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认识光源,接下来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光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思考光来自哪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直纸筒、弯曲的纸筒、蜡烛、手电筒、3个带孔的纸板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根据光源图片及生活经验,交流探讨,认识生活中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接下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对光的传播方式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探究实验验证猜想,获得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第三部分自由活动,最后通过交流探讨,认识光对人们生活的多种作用;第四部分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观察生活现象入手认识光源,再研究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后回归生活,研究光在生活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
【学生分析】学生生活在光的世界里,许多学生对一些因光而产生的现象产生过无限的遐想。
学生对身边的光很熟悉,经常见到阳光、各种灯光等,但是对什么是光源、光是怎么传播的等问题还是比较陌生的,没有进行进一步地观察、质疑、思考。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猜想、探究实验的能力及比较、分类、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认识光源,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假设性解释,并能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
2.能够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并能用科学语言表述探究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对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
2.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愿意合作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提出问题
(1)光源所发出的光是怎么传到我们眼睛的呢?光需不需要一定的路线传到我们的眼睛呢?夜晚进房间打开灯,房间各个位置是同时亮起来的吗?
(2)教师提供资料: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0万千米/秒,在空气中近似。太阳光传到地球大约需要 (8 ) 分钟。
(3)教师小结:光就像水流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这个地方传到那个地方。我们说水往低处流,光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呢?
三、选择题。
(1)下列光源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太阳B水母C燃烧的蜡烛
(2)光的传播路线是()
A直线B曲线C无规律
四、回忆实验,填写下列表格。
类别
方法
现象
纸筒观察烛光
直纸筒
弯纸筒
小孔观察烛光
三点成直线
三点不成直线
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你会看到什么不可思议的现象?如果光不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你又会看到什么奇异的现象?
教学问题
解决最佳方案
板书设计:
11.认识光
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生物光源
……
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练习设计:
一、填空。
(1)光是沿直线____________传播的。
(2)像太阳、星星这一类光源属于________;像______、______等,这一类属于人造光源;像萤火虫、水母等一部分生物也能发光,这一类的光源属于________。
四下科学11.认识光
编委:刘娟 高辉
使用人:
时间:
教材简析: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什么是光源及光的传播路线。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光,但在利用光的同时,也会有光污染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2.技能目标: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在实验的过程中,人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烛光。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太阳、月亮、星星、燃烧的蜡烛都是光源。()
(2)我们能够产生影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发光的物体一定发热。()
(4)闪电时,地面上的人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
答案设计:
1.填空。(1)向四面八方(2)自然光源、电灯、点燃的蜡烛、生物光源(3)三个小孔、烛光
2.判断。(1)×(2)√(3)×(4)×
3.选择题。(1)C(2)A
4.能看见烛光、不能看见烛光、能看见烛光、不能看见烛光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生活中的科学。略
教学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资料引用:精品教案及教参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准备:生活夜景的图片。
学生准备:蜡烛、火柴、硬纸板(每组3个)、纸筒、手电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教师出示图片:(生活夜景图片或制成课件)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后谈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其实,在生活、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都需要光,光带给我们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没有了光,世界一片黑暗,人类将无法生存。
3.课下作业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在我们生活中的好处有很多,但是灯光过多、过亮会产生光污染,这就说明光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的方面。课下,请同学们调查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现象?
2.学生猜测(并说明猜测的理由。)
3.设计实验方案
4.汇报实验方案(指名说)
方案1:把三张硬卡纸分别刻一个小孔,点燃蜡烛,看怎样才能通过三个小孔看到火苗。
方案2:用直纸筒看灯光,再用弯纸筒看,有什么现象?
方案3:用手电照射,显示轨迹。
……
5.实施方案。
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希望各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填好下面表格。
实验名称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巡视,做好指导。
6.汇报实验收获(指名说)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实验,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板书)
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举例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2.学生举例子。
3.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说明光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你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光?哪些地方需要光?(学生说)
在学生谈感受的基础上,引出课题。11、认识光(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一)认识光源
1.提出问题: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想一想:哪些物体会发光?
2.学生思考回答。(指名说)
3.教师小结:人们常说:树有根,水有源。光也有源头,我们这些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像太阳、星星这一类光源属于自然光源(板书);像电灯、点燃的蜡烛等,这一类属于人造光源(板书);像萤火虫、水母等一部分生物也能发光,这一类的光源属于生物光源(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