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试卷及答案2套及考试要点
![遥感概论试卷及答案2套及考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cf65c39ec3d5bbfd0a74d5.png)
遥感概论(A)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遥感2.地物光谱特性曲线3.光谱分辨率4.标准假彩色图象ndsat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主要是散射与吸收,散射会降低遥感图象的质量。
☐ 2 遥感图象的解译是从遥感图象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目前遥感图象信息提取的方法主要是目视解译,这是信息社会中地学研究和遥感应用的一项基本技能。
☐ 3 随着悬浮泥沙含量的加大,可见光对水体的透射能力减弱,反射能力加强。
☐ 4 植被的光谱曲线最大反射值在绿波段,因此我们观察到的自然界植被为绿色的。
☐ 5 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区,不同于吸收作用,只改变传播方向,不能转变为内能。
☐ 6 陆地卫星Landsat,1972年发射第一颗,已连续31年为人类提供陆地卫星图象,共发射了7颗,产品有MSS,TM,ETM,属于中高度、长寿命的卫星。
☐7 TM1对水体有一定的透视能力,能判读出水下地形;☐8 TM123波段分别赋予RGB三个颜色通道合成的彩色图象就是真彩色合成.☐9 陆地卫星成象时的地面采样大小,在图象上就称为象元,是构成图象的最小成象单元。
☐10 TM1、TM2、TM3、TM4、TM5、TM7波段的图象象元大小为20米。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电磁波谱中可见光波长范围是。
2.电磁波谱中近红外波长范围是。
3.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卫星是,他的的分辨率为。
ndsat卫星所携带的传感器对地面的采样大小分别是:MSS4-7为,ETM1-ETM5、ETM7为,ETM6 ,ETM-PAN波段为。
5.数字图象的计算机分类主要有两种,即和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航空象片判读的方法有那些?2.分析彩红外航片上建筑物的信息提取方法?3.植被的光谱特性曲线的特点(可用图示说明)4.传感器的类型有那些?推帚式扫描传感器的成象原理是什么?5.什么是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影响因素有那些?五、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遥感的技术系统2.简述遥感的应用遥感概论(B)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图象判读标志2.遥感数据3.大气窗口4.SPOT5.空间分辨率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磁波是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电磁波是典型的横波。
遥感导论考试题B及答案
![遥感导论考试题B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230f3aa5e9856a5612603c.png)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2一、遥感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遥感平台2.微波遥感3.辐射亮度4.光谱反射率5.合成孔径雷达6.假彩色遥感图像7.大气窗口8.立体观察9.图像空间分辨率10.NDVI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近红外遥感机理与在植被监测中的应用。
2、近极地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卫星的特点及其在对地观测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判读标志)有那些?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2、什么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它包含那些内容,如何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来提高遥感图像的解译效果?“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2--答案一、遥感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器。
2.微波遥感指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
常用有SAR和INSAR两种方式。
3.辐射亮度假定有一辐射源呈面状,向外辐射的强度随辐射方向不同而不同。
则辐射亮度定义为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观察者以不同的观测角观察辐射源时,辐射亮度不同。
4.光谱反射率物体对光谱中某个波段的电磁波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用式子表示为:P=E反/E入*100%。
5.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方位分辨力愈高。
6.假彩色遥感图像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篮三种原色合成彩色图像。
由于原色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因而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真实的颜色,通常把这种方式合成的影像叫做假彩色遥感影像。
常见的彩红外图像即为假彩色合成图像。
遥感导论考试卷A参考答案
![遥感导论考试卷A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fafb1a650e52ea551898bb.png)
遥感平台:在遥感技术系统中,装载遥感仪器的工具称遥感平台。
大气窗口:电磁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后透射率高的波段称大气窗口。
被动遥感:传感器本身不产生电磁波,而是被动地接收和反射其它物体的电磁辐射而获取地物信息的遥感方式。
反射波谱特征:地物反射率随入射光波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
空间分辨率:或称地面分辨率,指遥感影像上能够区分和辨别地面物体的最小尺寸。
监督分类: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区作为样本。
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数字图像待分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
1.遥感技术系统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接收、处理与分析等组成部分。
2.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为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微波。
3.陆地卫星采用的是太阳同步轨道,携带的传感器主要有MSS、RBV、TM/ETM/ETM+,影像幅宽为185km,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30m。
SPOT-5卫星携带的传感器主要为HRV、HRG、HRS,影像空间分辨率最最高为10m,而 Quickbird影像多光谱波段的空间分辨率则高达0.61m。
4.目标地物特征包括色、形、位三大类,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包括形态、大小、色调、阴影、图型、纹理、布局等。
5.在可见光波段地物的电磁辐射以反射为主,在热红外波段地物电磁辐射主要表现为热辐射,色调在可见光图像上反映的是地物的反射率,而在热红外影像上反映的是地物的地表温度。
6.遥感图像处理主要包括图像校正、图像增强、图像变换三大类。
其中,图像校正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对比度变换又称反差增强,主要有线性增强、非线性增强二种方法;主成份分析又称 K—L变换,主要作用为信息压缩、去相关(信息分离)。
7.航空图像为中心投影,投影误差主要与地面起伏、像径、航高相关,图像像主点的投影误差为 0,投影误差最大部位位于图像边部。
遥感导论试题(二)
![遥感导论试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e619202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d.png)
遥感导论试题(二)名词解释:1.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的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2.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
3.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通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4.程辐射:散射光向上通过大气直接进入传感器5.直方图:以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图像亮度值与像元数之间的关系。
6.主成分变换:对数据进行压缩,去掉冗余数据,变换后使数据之间没有相关性的一种线性正交变换。
7.遥感图像解译: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8.辐照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上的辐射通量。
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B)A.投影距离的影响B.投影高度的影响C.投影面积倾斜的影响D.地形起伏的影响2.植物的反射陡坡主要位于(D)A.蓝光B.绿光C.红光D.近红外3.静止卫星一般是在以下哪层中进行遥感活动(D)B.平流层C.电离层D.外层大气4.在标准假彩色图像上,植被显示(B)A.白色B.红色C.绿色D.蓝色5.真正对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是(A)A.对流层和平流层B.平流层和电流层C.电离层和外大气层D.对流层和电离层6.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B),取得的像片称倾斜像片。
A.1度B.3度C.5度D.7度7.以下哪个不属于大气散射:DA:瑞利散射B:米氏散射C:无选择性散射D.都不是简答题:1.简述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无选择性散射的特点。
瑞利散射:当d《入,散射以分子为主,无方向性,相对可见光明显。
米氏散射:当d约等于入,微粒为主,强度有明显方向性。
无选择性散射:当d》入,强度与波长无关。
注:d大气中粒子直径入:波长2.简述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4.经济性5.局限性3.微波遥感的特点?答:1 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2 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普特征3 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的穿透力4 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5 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4. 比较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遥感导论试题(一)
![遥感导论试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fb349ed55022aaea998f0f88.png)
一、填空题:1、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 )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
2、遥感平台的种类()、()、()遥感的特点()、()、()、()、()3、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包括(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4、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图像信息损失率低),(抽象性强)。
5、监督分类常用的具体分类方法有(),( ),(),()6如图所示,该图象中一边缘线从左下角像素开始,写出其链码(01113446)二、选择题:1、纯净水体RGB(3,2,1)图像中接近什么颜色?(B)A:蓝色B:黑色C:红色D:绿色2、大气窗口是指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B电磁波能够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C电磁波能够穿过大气层的电磁波谱段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三、名词解释:三原色太阳常数主动遥感,什么是被动遥感假彩色遥感图像事地物波谱特性地物反射波谱特性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直径与辐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p30)标准假色彩合成大气窗口电磁波谱数字图像黑体光谱反射率辐射亮度遥感平台微波遥感四、判断题:1、绝对黑体的吸收与反射与物体的温度和电磁波波长是否有关2、真彩色合成就是利用遥感图像数据中的绿、白、蓝3个波段数据分别赋于绿色、白色、蓝色,这样合成的彩色接近于真彩色。
3、午夜以后获取的热红外像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影像上呈现暗色调。
(X)4是平滑滤波中的均值平滑的模板。
(X)5、午夜以后获取的热红外像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影像上呈现暗色调。
(X)五、简答题:1.引起遥感图像畸变原因?如何校正?校正后又会出现什么问题?2.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根本区别3.简述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的差异4.热红外像片解释中,为什么水体在白天呈现暗色,在夜间呈亮色5.什么是标准假彩色合成?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光谱特性,说明为什么在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6.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判读标志)有哪些?结合实例说明他们如何在图像解译中的应用7、几何校正: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8、镜头转动式全景摄影机的工作方式9、影响地物反射波普特征的因素10、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复合步骤11、简述沙土、植物、水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作图解释)12、监督分类与费监督分类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13、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六、计算题1、均值平滑的题目2、中值滤波的题目。
遥感概论复习题答案
![遥感概论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ffd64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6.png)
遥感概论复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 遥感技术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A. 直接接触B. 间接测量C. 人工观察D. 遥感卫星答案:D2. 遥感技术中,SAR代表什么?A. 同步辐射B. 卫星遥感C. 合成孔径雷达D. 空间分析答案:C3. 以下哪个波段属于短波红外区域?A. 0.4-0.7微米B. 0.7-1.1微米C. 1.1-3.0微米D. 3.0-5.0微米答案:B4.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包括哪些类型?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时间分辨率D. 所有以上答案:D5.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的目的是:A. 提高图像的对比度B. 纠正图像的几何误差C. 增强图像的颜色D. 减少图像的噪声答案:B二、多选题1.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哪些领域?A. 土地利用规划B. 环境监测C. 军事侦察D. 农业作物评估答案:A, B, C, D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B. 大气校正C. 几何校正D. 光谱分离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遥感技术只能用于白天获取数据。
(错误)2. 遥感技术可以穿透云层获取地表信息。
(正确)3. 所有遥感传感器都具有相同的空间分辨率。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遥感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技术是通过遥感传感器在飞机或卫星等平台上,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特性,获取地球表面或大气中目标物的图像和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可以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2. 描述遥感数据的三种主要分辨率类型及其意义。
空间分辨率:指图像上单个像素所代表的地面面积大小,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能够区分不同波长电磁波的能力,分辨率越高,能够获取的光谱信息越丰富。
时间分辨率:指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获取数据的能力,时间分辨率越高,能够更频繁地监测同一地区。
五、论述题1. 论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遥感考试样卷及答案(详细整理版)资料讲解
![遥感考试样卷及答案(详细整理版)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fb5e072ccbff121dd36836c.png)
遥感考试样卷及答案(详细整理版)2005至2006学年第2学期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 .,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8. SAR的中文名称是 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4分,共计12分)黑体:邻域增强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至2006学年第2学期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1分,共计30分)微波是指波长在 -- 之间的电磁波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和。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 .,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9. SAR的中文名称是 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12. 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
1. 黑体2. 三、问答题(共计62分)1. 什么是地球辐射的分段性? 6分2. 按遥感所使用波段,可以将遥感技术分为哪三类?在这三类中,大气散射对它们分别有什么影响? 8分3. 为什么要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纠正,辐射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0分4. 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10分5. 什么是平滑和锐化,请分别说明其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 8分6. 影响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10分7.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高光谱遥感的认识 1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2、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比值植被指数3、辐照度与辐射出射度4、加色法与减色法5、全球定位系统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遥感系统包括,,,,。
遥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a46aa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7.png)
遥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以下哪种波长的电磁波来获取地表信息?A. 无线电波B. 可见光C. 红外线D. 微波答案:B, C, D2. 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数据的主要类型?A. 光学影像B. 雷达影像C. 声纳影像D. 红外影像答案:C3. 遥感技术在以下哪个领域中不常用?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军事侦察D. 天气预报答案:D二、填空题1.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_________来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答案:遥感传感器2.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可以分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_________。
答案:时间分辨率3.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
答案:光谱分辨率的不同三、简答题1. 简述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答案: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监测、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勘探、灾害评估、军事侦察等。
2. 描述遥感数据的三种主要分辨率,并简要说明它们的重要性。
答案: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数据中单个像素所代表的地表面积大小,它影响着图像的清晰度;光谱分辨率是指遥感数据中可分辨的光谱波段的数量和宽度,它影响着数据对特定物质的识别能力;时间分辨率是指遥感数据获取的频率,它影响着对地表动态变化的监测能力。
四、论述题1. 论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获取地表的光谱信息,可以监测植被覆盖变化、水体污染、土地利用变化等环境问题。
例如,利用多光谱或高光谱遥感数据,可以识别不同植被类型,评估植被健康状况,从而对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监测。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森林火灾等,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信息。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地区发生森林火灾,遥感技术如何帮助评估火灾影响范围和程度?答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火灾发生地区的热红外影像来评估火灾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热红外遥感数据能够捕捉到地表温度的异常升高,从而识别出火灾区域。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3e23492b160b4e767fcf63.png)
A卷参考答案要点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1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3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4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89a96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a.png)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的是哪种类型的电磁波?A. 无线电波B. 可见光C. 红外线D. 微波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A. 军事侦察B. 城市规划C. 农业监测D. 电影拍摄答案:D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指的是什么?A. 图像的清晰度B. 图像的像素数量C. 图像的覆盖范围D. 图像的存储大小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遥感卫星的类型?A. 极轨卫星B. 静止卫星C. 通信卫星D. 低轨道卫星答案:C5.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B. 大气校正C. 几何校正D. 所有以上答案:D6. 什么是多光谱遥感?A. 同时获取多个不同波长的图像B. 只获取可见光波段的图像C. 只获取红外波段的图像D. 只获取微波波段的图像答案:A7. 遥感数据的分类主要分为哪两类?A. 定性分类和定量分类B. 单波段分类和多波段分类C.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D. 空间分类和时间分类答案:C8. 什么是遥感中的“光谱特征”?A. 物体的几何形状B. 物体的光谱反射或发射特性C. 物体的纹理特征D. 物体的温度特征答案:B9.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监测物体的移动B. 监测环境的污染情况C. 监测天气变化D. 监测建筑物的损坏答案:B10. 什么是遥感图像的“几何失真”?A. 图像的亮度不一致B. 图像的像素排列不整齐C. 图像的几何形状与实际不符D. 图像的颜色失真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遥感技术的主要优势。
答案: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获取信息速度快、不受地理环境限制、可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等优势。
2. 描述遥感数据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遥感数据主要分为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
光学遥感数据主要依赖可见光、红外和近红外波段,适用于植被、水体等的监测。
雷达遥感数据则不受光照和天气条件限制,可穿透云层,适用于地形测绘、海洋监测等。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d5236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6.png)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通信B. 导航C. 监测D. 定位答案:C2. 以下哪个波段属于遥感的红外波段?A. 0.4-0.7微米B. 0.7-1.0微米C. 1.0-3.0微米D. 3.0-30微米答案:D3.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时间分辨率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4.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领域。
答案:农业监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5.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______、大气校正等步骤。
答案:几何校正三、简答题6.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监测植被覆盖变化,评估森林火灾损害,监测水体污染,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等。
四、计算题7. 若某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0米,求该影像上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表面积。
答案: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表面积为100平方米(10米×10米)。
五、论述题8. 论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预警、灌溉管理、产量预估等。
其重要性体现在能够提供大范围、高效率、实时的农业信息,帮助农业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六、案例分析题9. 某地区发生洪水灾害,请分析遥感技术如何帮助评估灾害影响。
答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洪水前后的影像数据,分析洪水覆盖范围、水体变化情况,评估农田、基础设施等的损害程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时相的影像数据,监测洪水消退过程和灾后恢复情况,为灾害救援和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99a4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b.png)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遥感是指利用什么技术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A. 卫星B. 雷达C. 红外线D. 激光答案:A. 卫星2、下列哪一种波段主要用于遥感影像的获取?A. X射线B. 紫外线C. 红外线D. 可见光答案:D. 可见光3、下列哪一种遥感平台常用于气象观测?A. 卫星B. 飞机C. 无人机D. 地面站答案:A. 卫星4、下列哪一种方法常用于遥感影像的校正?A. 辐射校正B. 几何校正C. 强度校正D. 所有上述答案:B. 几何校正5、下列哪一种技术可以用于获取夜间遥感影像?A. 多光谱成像B. 热成像C. 合成孔径雷达D. 光学成像答案:C. 合成孔径雷达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遥感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是____、____和____。
答案:传感器、平台和数据处理与分析。
2、常用的遥感影像获取方法有____、____和____。
答案: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
3、在遥感影像处理中,常常需要进行____和____。
答案:辐射校正、几何校正。
4、遥感在环境监测、____、____和____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答案:城市规划、农业管理、资源调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遥感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
答案:遥感是利用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非接触式观测的技术。
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管理、资源调查等。
2、请简述遥感影像获取的基本流程。
答案:遥感影像获取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观测目标、选择适当的遥感平台和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以及数据传输和处理。
3、请简述遥感影像处理的主要步骤。
答案:遥感影像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影像增强和分类等。
这些步骤旨在提高影像质量,提取有用信息。
4、请简述遥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包括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状况、森林覆盖变化、自然灾害等,为环境保护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ffe0b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f.png)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 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2.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
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
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
《遥感导论》期末试题A卷
![《遥感导论》期末试题A卷](https://img.taocdn.com/s3/m/c1bd2ffece2f0066f53322e0.png)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出射度与成正比。
2. 散射实质上是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气颗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根据大气分子(或微粒)直径与波长关系,大气散射分三种:、、。
3. 遥感图像是遥感探测目标的信息载体,具有三方面的信息特征: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及空间分布特点;目标地物的属性特点;目标地物的变化动态特点等,即目标地物的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这些特征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图像的、、、。
4.我国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是“”气象卫星。
5. 加色法是指的方法。
6.传感器获得的辐射亮度主要包括、和三部分。
7.
进行大气辐射校正的方法主要有:、。
8. 遥感数字图像增强的方法主要
等方法。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大气窗口:
2. 成像光谱:
3. 图像融合(也称信息复合):
4. 假彩色密度分割:
三、简答:(每题6分,共36分)
1.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蓝色火焰比红色火焰温度高。
2.结合植被的光谱反射曲线,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
3.遥感数字图像增强的方法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
4.比较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5.微波遥感及其特点。
6. 简述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过程。
四、论述:(每题12分,共24分)
1.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遥感的实现过程。
2. 结合植被的光谱特性及彩色合成原理,解释植被在真彩色合成影像上呈现绿色,而在标准的假彩色合成影像上呈现红色的原因。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5e7157f01dc281e53af08b.png)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气窗口2.光谱分辨率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5.遥感图像镶嵌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20分)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30分)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遥感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caea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0.png)
遥感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遥感的基本原理是指( A )A. 接收和记录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B. 统计分析遥感图像的像素值C. 利用人眼对图像进行观察和解读D.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分类和识别答案:A2. 遥感数据的传感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中的哪几种?( BCD )A. 红外传感器B. 光学传感器C. 微波传感器D. 超声波传感器答案:BCD3. 红外遥感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 ABCD )A. 军事侦察和情报获取B. 气象预报和环境监测C. 农业生态和植被分类D. 遥感定量分析和地质勘探答案:ABCD第二部分:填空题1.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
答案: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2. SAR遥感数据的优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无视天候影响,无论白天黑夜都能获取数据;具有穿透雾霾和云层能力3.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的应用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监测;城市建设和更新评估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作物监测、土壤水分探测、病虫害预测和农田环境监测等方面。
通过使用遥感卫星获取的定期遥感图像,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提前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测量土地表面的热辐射和植被指数等指标来估计土壤水分情况,辅助农民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农田的环境变化,例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请简要解释遥感数据的预处理步骤。
答案:遥感数据的预处理步骤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过程。
首先,辐射校正是为了将原始数据中的辐射量转换为可比较的表达形式,通常是将数字值转化为辐射亮度或辐射反射率。
然后,大气校正是对遥感图像中受大气影响的辐射进行校正,以去除大气散射和吸收的干扰。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试题B卷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试题B卷](https://img.taocdn.com/s3/m/0fc3f8004693daef5ff73d59.png)
6.K—-T变换:
7. 假彩色等密度分割:
8。
比值运算(Ratio):
9.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10。
非监督分类: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遥感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它有什么特点?2。
简述大气散射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
3. 简述成像光谱及其特点.
4。
遥感图像的特征有哪些?
5。
什么是真彩色合成?什么是假彩色合成?两者之间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
6. 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试分析进入传感器的辐射有哪几部分,如何进行辐射校正(大气校正)2. 利用假彩色密度分割阐述单波段彩色变换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气窗口2.光谱分辨率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5.遥感图像镶嵌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20分)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30分)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求解过程如下: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20分)答:(1)可见光遥感成像机理如下:可见光遥感的探测波段在0.38—0.76μm之间,一般采用主动遥感方式,光源为太阳,地物反射可见光,传感器的收集器接受地物反射的可见光,由探测器将可见光信号转换为化学能或者电能,再由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各种处理以获取数据,通过输出器输出为需要的格式。
成像方式常见有推扫式的和扫描式的。
在白天日照条件好时的成像效果好。
(2)热红外遥感成像机理如下:热红外遥感的探测波段在0.76——1000μm之间,其基本成像原理和可见光遥感成像机理大致相同,只是热红外遥感时地物即可反射能量(主要在近中红外波段),又可自身发射热辐射能量,尤其是远红外波段主要透射地物自身辐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
(3)微波遥感成像机理如下:微波遥感的探测波段在1mm——10m之间,有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成像仪由发射机、接收机、转换开关和天线等构成,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由转换开关控制,经天线向观测区域发射脉冲信号,地物则反射脉冲信号,也有转换开关控制进入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或者记录在磁带上。
由于微波穿透能力很强,可以全天候进行观测。
常见的微波遥感成像方式有合成孔径雷达(SAR)和相干雷达(INSAR)。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
(30分)答: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如下输入设备:把遥感数据输入计算机。
输出设备:将遥感数据输出到显示器上或者打印出来。
系统操作平台: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核心,决定处理速度的快慢及处理效果的好坏。
存储设备:存储遥感影像数据。
图像文件管理模块:对图像文件进行输入、输出、存储和管理。
图像处理模块:对遥感影像进行增强、滤波、纹理分析和目标检测等处理。
图像校正模块:对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多影像处理模块:进行图像运算、图像变换和图像信息融合。
图像信息获取模块:包括直方图统计、特征向量计算、图像分类特征统计等等。
图像分类模块:包括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混淆矩阵等。
专题图制作模块:主要是4D产品的制作。
接口模块:如和GIS数据库建立接口等。
常见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有:ENVI、ERDAS、Idris、Er-mapper、PCI等。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30分)答:①直接判读法:依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
如在可见光黑白像片上,水体对光线的吸收率强,反射率低,水体呈现灰黑到黑色,根据色调可以从影像上直接判读出水体。
②对比分析法:与该地区已知的资料对比,或与实地对比而识别地物属性;或通过对遥感图像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对比分析,识别地物的性质和发展变化规律。
如解译某区域时可用相邻区域已经正确解译的影像作为参考以提高解译速度。
③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者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重合,根据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方法。
如等高线与卫星影像复合可以提供高程信息,有助于划分中高山地貌类型(前提是必须要严格配准)。
④综合推理法:综合考虑遥感影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的方法。
如铁路延伸到大山脚下突然中断可推出有铁路隧道通过山中。
⑤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
如可利用此法分析洪冲积扇各种地理要素的关系。
山地河流出山后,因比降变小,动能减小,水流速度变慢,常在山地到平原过渡地带形成巨大的洪冲积扇,其物质分布带有明显的分选性。
冲积扇上中部主要由沙砾物质组成,呈灰白色和淡灰色,由于土层保肥与保水性差,一般无植物生长。
冲积扇的中下段,因水流分选作用,扇面为粉沙或者黏土覆盖,土壤有一定保肥与保水能力,植物在夏季的假彩色图像上呈现红色或者粉红色。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2一、遥感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遥感平台2.微波遥感3.辐射亮度4.光谱反射率5.合成孔径雷达6.假彩色遥感图像7.大气窗口8.立体观察9.图像空间分辨率10.NDVI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近红外遥感机理与在植被监测中的应用。
2、近极地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卫星的特点及其在对地观测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判读标志)有那些?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2、什么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它包含那些内容,如何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来提高遥感图像的解译效果?“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2--答案一、遥感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器。
2.微波遥感指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
常用有SAR和INSAR两种方式。
3.辐射亮度假定有一辐射源呈面状,向外辐射的强度随辐射方向不同而不同。
则辐射亮度定义为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观察者以不同的观测角观察辐射源时,辐射亮度不同。
4.光谱反射率物体对光谱中某个波段的电磁波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用式子表示为:P=E反/E入*100%。
5.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方位分辨力愈高。
6.假彩色遥感图像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篮三种原色合成彩色图像。
由于原色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因而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真实的颜色,通常把这种方式合成的影像叫做假彩色遥感影像。
常见的彩红外图像即为假彩色合成图像。
7.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8.立体观察用肉眼或者借助光学仪器(立体眼镜),对有一定重叠率的像对进行观察,可以获得地物和地形的光学立体模型,称为像片的立体观测。
9.图像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者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常见得TM5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28.5m*28.5m。
10.NDVI即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NIR-R)/(NIR+R),或两个波段反射率的计算。
主要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和消除部分辐射误差等。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近红外遥感机理与在植被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