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史及笔记—第十六讲:公共选择理论
《西方行政学说史》笔记
![《西方行政学说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aa89bfc26fff705cc170ab2.png)
★★★《西方行政学说史》笔记行政管理必备★★★导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一、西方行政学的产生1、中西早期行政管理思想(非系统非学科化)2、1845年法科学家M·A·安培“建立管理国家之科学”的设想;3、1865-68德学者斯坦因七卷本《行政学》最早提出“行政学”一词(指行政法);4、1887年美学者(总统)威尔逊发表开创性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
5、1900年美学者古德诺出版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进一步明确指出政治与行政的区分。
(自此行政学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研究领域得以确立。
)6、1926怀特《行政学导论》、192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对其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
行政学理论体系得以形成。
(产生背景)二、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历程多种分段方法:A、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期(19世末20世初)、社会人时期(20世纪20年代)、当前时期(二战后);B、台湾学者(行政学):传统理论时期(X*:1900-30)、行为科学时期(Y*:1930-60)、系统理论时期(Z*,1960后);C、夏书章:形成阶段(19世末到20世纪20年代)、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20年代后)、科学化时期(40年代始);D、教材观点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参照众多美国学者之方法),六阶段:西方行政学的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年);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西方行政学的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年);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与应用时期(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政学的挑战与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西方行政学的总结与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1、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威尔逊:行政学创始人,《行政学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古德诺:美行政学家,《政治与行政》,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理论作了进一步发挥;泰勒:美管理学者,《科学管理原理》,倡导科学管理;法约尔:法管理学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则)2、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这一时期的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与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d45512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c.png)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 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 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 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 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 (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 票来选择能给他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 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民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 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
熊彼特与公共选择理论的关系。 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在《经济
学》教科书第16版中认为:“约瑟夫·熊彼特在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中开创了 公共选择理论。”
8
熊彼特之所以被冠以“公共选择理论的开 创者”,是因为他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 民主》一书中对民主的方式、民主与政治制度 的兼容性、民主政治成功的条件等问题进行过 探讨。这些问题正是公共选择理论所要研究的 问题。
14
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Erik Lindahl)提出 了公共物品理论。林达尔在1919年发表的《公 平的赋税》一文中,根据维克赛尔的自愿交易
学说,认为公共物品的生产同私人物品的生产
一样,都是社会成员通过交易各自获益的行动 的结果。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庞塔雷奥尼
(Pantaleoni)、德·维蒂(De Viti)、德·马尔
伯格森(A.Bergson)发表《福利经济学 某些方面的重新系统论述》一文,提出用一个 多元函数来表示社会福利函数,把社会福利函 数表述为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 1951年阿罗(K.J.Arrow)出版《社会选择 和个人价值》一书(1963年又出了修订版), 试图在任何条件下从个人偏好次序推导出社会
财政理论是关于政府税收和政府支出的理 论。税收和政府支出是政府或集体的活动,而 不是单个的个人行为。在政府的收支过程中, 消费者面对的是国家或政府,而不像在经济市 场上他面对的是企业。为此必须研究税收和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资料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f6b3783dd3383c4bb4cd232.png)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威尔逊的现代行政学理论第一节生平与著作一、单选:(《行政学研究》)的发表,是行政学发展的一个起点,它标志着行政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的诞生。
二、单选:(威尔逊)是行政学的奠基人,对现代行政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关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的提出,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行政学,并标志着行政学这门独立学科的正式产生。
第二节现代行政学理论一、单选:行政学研究的基本概念:“行政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劳伦斯·冯·施塔因)于1865年在其著作《行政学》一书中提出。
二、单选:威尔逊“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思想主要受益于德国政治学家(布隆赤里)。
他认为,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
第二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第三节思想的传播四、简答: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1.强调劳动方法的标准化,即将工人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艺经整理后归纳成原理和规则,建立科学的作业方式。
时间以及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的工作量即是这方面的努力。
2.建立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对于不同的工作表现支付不同的工资率。
3.科学地培训工人,改变凭经验选择作业方法和师傅带徒弟的方法。
4.管理职能的专业化,职能工长制则是这一专业化的体现。
5.劳资双方的合作,双方将注意力从对现有利益的分配转向把利益做大。
第四节分析与评价一、简答:科学管理的局限性:首先,泰罗的科学管理建立在经纪人的人性假设上。
其次,泰罗的科学管理只考虑组织内的因素,因而忽略了外在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再次,泰罗的科学管理注重对效率标准的追求,忽略了为社会服务的道德观念。
最后,泰罗的科学管理本身有些内容的“科学性”也是有问题的。
第三章法约尔的管理组织思想第一节生平与著作一、单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法约尔最主要的代表作。
第二节管理组织思想一、单选:(等级制度原则)是法约尔管理理论的核心。
《西方行政学说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行政学说史》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f052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8.png)
1887-1918提出与创立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威尔逊1.学者介绍:现代行政学的鼻祖、行政学鼻祖、行政学创始人2.具体内容(1)行政学研究A.必要性:科学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政府职能、文官制度、组织机构与工作方法B.目标任务:目标是少成本高效完成任务;任务是明确职能是什么C.实质:行政管理是政府的执行,政府的操作,是技术性职工的事情D.行政与政治关系:范围界定上行政管理置身于“政治”范围之外,行政管理问题不属于政治问题。
行政管理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
执行主体上,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行政管理是技术职工的事情。
影响范围上,政治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行政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方法论:运用历史方法和比较方法,以实践为准绳,以本国为核心(2)行政学内容人事行政思想:文官班子的素质问题、考试培训问题、良好态度和政治总诚行政监督思想:公众的批判是安全而且有益的,是不可或缺的,对公众舆论保持敏锐3.意义和局限论证了国家行政管理和建立行政科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提出了行政学研究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论。
为行政-政治分离研究与行政学学科诞生奠定理论基础。
对人事行政、行政监督以及行政道德等行政学研究具体内容做出了阐释。
作为行政学鼻祖,表现出革命与创新的精神。
但受到了历史条件的局限,未能很好提炼系统化的理论。
4.思考:行政学研究是源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制度变迁,是一种历史的趋势,在方法论上表现出的求实精神古德诺1.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研究并无集中于行政部门的具体事务,而是分析有效行政开展所涉及的外部环境问题。
对威尔逊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作了进一步阐释和发挥,扬弃,政治学上立法、行政、司法三分法,认为政治是民意的表现,亦是政策的决定,行政是民意的执行亦是政策的执行。
2.阐释政治-行政二分法政府体制中的两种基本的或主要政府功能,即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分别称为“政治”与“行政”。
他认为并不是分的一清二楚,而是趋向于分化成一些次要的和从属的功能,需要政治与行政协调一致。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f6cfd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a.png)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框架,用于研究个体在进行公共决策时的行为和决策结果。
该理论通过对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府与市场的角色以及社会福利的分配等问题进行探讨,对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公共选择理论源自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的研究。
他们认为,政府行为与市场活动一样,都是由个体行为所决定的,而不是超越个体行为的外部力量。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概念:(1)理性选择者假设:公共选择理论假设个体在进行决策时都是理性的,并基于自身利益来做出选择。
(2)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和市场都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通过对资源的分配和调节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
(3)投票决策:公共选择理论将选举和投票视为一种集体决策过程,通过多数原则来选择某种政策或方案。
(4)集体行动: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个体如何通过组织、集体决策和协作来实现共同利益。
(5)社会福利:公共选择理论关注政府行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探讨如何在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下实现社会最大利益。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1. 公共决策的困境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决策过程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往往会导致集体行动的困境。
因为个体可能受到羊群效应、利益分散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有效地协调和合作,从而影响公共决策的结果。
2. 政府行为的限制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行为同样受到一些限制,政府也会面临信息不对称、官僚机构、利益集团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政府无法完全有效地履行其职能,从而影响公共决策和政策的实施效果。
3. 选民的理性行为公共选择理论强调选民的理性行为对公共决策的重要性。
选民会基于自身利益来投票,追求最大个人效用。
因此,选民在投票过程中会综合考虑候选人/政策的政治观点、经济利益等因素来做出决策。
4. 政策影响的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和政策实施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读书笔记
![公共选择理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683858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8.png)
公共选择理论读书笔记公共选择理论读书笔记篇1公共选择理论读书笔记公共选择理论是政治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其基本理论假设是经济人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该理论在政治学领域找到了不同于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即通过市场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的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是相似的,政治决策者就像是企业家一样在竞选、立法和政策决策中谋求私利。
这种分析方法不仅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为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政治决策的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揭示了政治决策者的行为与经济人的行为之间的联系,指出政治决策者也在寻求自身的利益,这种利益不仅仅是政治家的个人利益,还包括政治势力、政治派别等。
其次,公共选择理论提醒我们,政治决策往往不是简单地基于公共利益,而是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最后,公共选择理论也指出了政府在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醒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以更好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之,公共选择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视角,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决策的过程和背后的原因。
该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的启示意义和理论价值都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公共选择理论,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共选择理论读书笔记篇2公共选择理论读书笔记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研究政治决策和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这门学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只关注市场交易的局限性,将视线扩展到了政治决策和政府干预的领域。
这门学科的理论对于理解政府行为、政策制定和公共资源管理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政治市场和商业市场的相似性。
在这个意义上,政治市场可以被视为一个类似于商业市场的市场,其中政治家、官僚和选民等参与者扮演着类似于商人的角色,而政策、法律和税收等则类似于商品。
在这个市场中,参与者会根据自身利益和政治环境来选择和交换政策,从而形成公共选择的结果。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d601c4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e.png)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研究的是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做出决策时的行为模式和结果。
本文将从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假设、实践应用等方面对公共选择理论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公共选择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鲍茨和达克索特·布哈南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它是对个人在政治和公共事务中的决策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的一种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个人在做出公共事务决策时,并不是为了追求整体福利最大化,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过投票、游说、政治交易等手段来实现自身目标。
二、主要假设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基于以下主要假设:1.个人是理性的:个人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自身利益进行权衡和选择。
2.个人是自私的:个人在公共事务中的决策行为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3.信息是有限的:个人往往无法获取到完整准确的信息,导致决策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4.机会成本:个人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选择某种方案所放弃的其他方案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三、实践应用公共选择理论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以政府决策、选举制度和公共政策为例,说明公共选择理论在这些领域的应用。
1.政府决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往往是受到政治利益驱动的。
政府官员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自身的选民和支持者的需求,以及可能带来的政治声誉和选举前景。
因此,政府决策往往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并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和不公平现象。
2.选举制度:公共选择理论指出,选举制度的设计会影响选民的行为和政治结果。
不同的选举制度可能导致不同的决策结果,也会对政治体制和政党竞争产生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为选举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3.公共政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往受到政府官员和利益集团的影响。
政府官员在制定政策时会考虑自身的利益以及与特定利益集团的关联,导致政策制定的结果可能偏向于某些特定群体,而忽视其他群体的利益。
总结:公共选择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用于分析个人在公共事务中的决策行为和政治的运作。
公共选择理论名词解释
![公共选择理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c6d7e3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3.png)
公共选择理论名词解释公共选择理论是指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通过理性行为者的选择来研究公共部门决策和公共政策的理论框架。
这一理论主要由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詹姆斯·M·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提出和发展。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公共决策和政策不是基于一方单独决策者或政府的意志,而是通过多个个体之间的互动和选择形成的结果。
理性的个体在公共决策中,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通过权衡利弊、考虑成本和收益等因素来做出选择。
在公共选择理论中,个体的理性行为受到了一系列假设的限制和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是“自利的个体”假设,即个体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也考虑到了个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对个体选择的影响以及利益冲突等因素。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和公共决策者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需要考虑不同个体的影响和利益,并通过协商、讨论和投票等过程来达成共识。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有限的信息和有限的资源来做出选择,并通过参与决策的机制来影响最终的政策结果。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政府运作、公共部门组织、选举、行政决策、利益集团等多个方面。
它提供了一种理论工具和框架,帮助解释和理解公共决策中的政治现象、政府行为和社会福利等问题。
然而,公共选择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例如,它假设个体是完全理性的,且个体之间的利益完全独立和互不影响,忽视了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个体选择的影响。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也面临着实证研究的复杂性和方法上的挑战。
总之,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理解公共部门决策和政策制定的理论框架。
它通过分析个体之间的互动和选择,解释了公共决策的形成和影响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需要在实践中考虑到现实情况和背景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ppt课件
![公共选择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abcb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8.png)
01
PART
公共选择理论基本特征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机制坚持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
概述
01
PART
公共选择理论与传统理论区别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假设政府制定决策时以公共利益为目的,政府和经济政策得制定都被看做是外生给定的。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彼此独立、互不相干。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虽然论述了政府各项财政政策及其效果,但没有讨论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以上两种理论都没有走出“仁慈政府”的误区,没有把经济政策的制定看成决定经济活动的内在因素。而这就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舞台。
背景及理论基础
02
PART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思想渊源:从公共选择理论思想本质上说,古典经济学是其最根本的思想来源。同时也受到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影响,才会重新评价经济自由主义,重新估价市场的真正含义和作用。布坎南曾说过,他早年曾经是一名“忠诚的社会主义者”,后来通过对市场过程的重新理解,他才发生了转变。理论基础:瑞典经济学家维克赛尔和林达尔都企图用边际价值来说明公共行动决定。由于政治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规则内做出的选择,所以维克赛尔认为规则极其重要。改革的方向必须集中于改变决策规则,而不是通过对决策行为人施加影响来改善预期的结果。对公共学派的经济学家产生巨大影响。意大利经济学家庞塔雷奥尼、德·马尔科、萨克斯等人提出的两种国家模型,为公共选择理论所接受。一是垄断专制国家的模型,其前提是各个统治集团都是自私的,被统治集团只能被动接受或者抵制统治集团的决策。所以,统治集团会选择一种被统治集团抵制程度最小的财政结构。二是民主国家模型,其公共决策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每个人既是决策参与者,又是决策的承受者。
背景及理论基础
02
PART
偏好体系是稳定的、有序的,理性排序是经济学对个人偏好的起码要求。公共选择学派假定公共选择中的个人行为像他们在经济市场上一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按照经济人的行为来分析政治家的类似行为。 把交换的经济思想引入政治活动公共选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派认为,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交换,市场机制可以看成是各种交换的过程。于是公共选择学者将这种观点用于对政治过程的观察。经济市场上的交换发生在个体之间,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换发生在集团之间。经济市场基本上是一种商品的交换,而政治市场是“服从与统治的交换”。在个人单独保护自己的利益的成本过高时,选民与政府之间以服从换取安全。政治交换中有非自愿的成分。
西方行政学说之十六: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
![西方行政学说之十六: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367d21fc5da50e2524d7f36.png)
十七、西方行政学说之十六: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一、布坎南生平与著述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86年诺贝尔经经济学奖获得者,大学教授;主要贡献在于对政治决策与公共经济理论的贡献;代表性著作:《财政理论与政治经济学》,1960;〈对赞同的计算〉(又译为〈同意的计算〉),1962,与塔洛克合〈成本与选择〉,1969;〈公共选择论:经济学的政治运用〉,1972,与R•托里森合著;〈自由的限度:在无政府主义状态和极权主义国家之间〉,1975;〈民主过程中的公共财政〉,1976;〈民主政治的赤字财政:凯恩斯爵士的政治遗产〉,1977;〈政治活动的经济学〉,1978;〈俱乐经济理论〉,论文,1965;〈自由、市场与国家〉,1986;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与观点(一)公共选择理论界定1、广义的解释:(1)、作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公共选择可以界定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说,是将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政治科学”(丹尼斯•穆勒)。
(2)公共选择的主题:是政治科学的主题: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党派政治学、官方政治学等(3)公共选择的方法论:经济学的方法论把政治过程看成交易过程。
布坎南:“公共选择一种对政治的看法,它是在把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扩大应用于集体的或非市场的决策的过程中产生的”。
被认为是最名符其实的“政治经济学”。
2、狭义的解释:•作为公共行政学的一个流派,它将公共选择的方法应用于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分析政治家、官僚和投票人的行为。
•其关注的重点是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各个领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由于公共选择学派将各级行政机关统称为官僚机构,公共选择理论也被称为“官僚经济学”。
(二)公共选择方法论(研究政治的经济学方法)1、方法上的个人主义A、以个人为中心的分析视角•不把“社会”、“国家”、“企业”、“政党”、“法院”等等当作集合性的整体来加以研究,而是力图打开这些“黑箱”,直接分析其中的个人行为。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31b3c264693daef5ff73d82.png)
2、逐渐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是公共选择学派逐渐 形成的时期。 1962年布坎南和塔洛克合作发表了《一致 同意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杠
主
动
容
介
经
物物
钞
济
交换
市
(商品)
票
场
政
认可的
选
治
公共
市
产品 成本
票
场
杆
体
力
价
个体
之间
个
格
简单
人
交易
利
益
规
个体或
最
集体间的
大
则
复杂交易
化
3、政治市场与公共选择
政治市场有三类主体或参与者:选民、政治家和官员。 选民是手中握有选票并可以自由选择的需求者,政治家和
官员是供给者,供给各种政策、法制秩序、公共物品等等。 选民(voters)是政治过程结果的消费者。政治市场上选 民有三种方法来进行活动:投票、直接参与某项政治活动、 通过能够影响立法机构的活动、集团来影响立法。 政治家(politicians)是政府中被选举出来的官员,包括 各级政府主要官员以及立法机构成员。 官员(bureaucrats)是在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被选举出 来的政治家直接或间接任命的人员。 政治市场的均衡:选民、政治家和官员按一定的规则就公 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的成本分摊(税收)达成协议。
政治市场的三级结构(Alan Peacock)皮科克
初级政治市场 政治家出售政策给选民 选民为购买合意的政策支付选票
政策供给市场 官员向当选政治家提供政策选项和实施政策的手段 政治家向官员提供预算
公共选择理论与西方经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与西方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34d07e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6.png)
公共选择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它探讨了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如何影响个体行为和经济效益。
西方经济学则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自由。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公共选择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通常会根据自身利益来选择,政府决策者也不例外。
因此,政府的决策可能受到个体利益的影响,导致资源配置出现偏差。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原理是“无助益的公用品”。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可以通过购买产品或服务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而在公共领域中,有些政策或项目的效益无法逐个体分配,因此个体可能对这些项目投入的决策不感兴趣或不理性。
这就导致了潜在的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证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证研究主要关注政府决策制定的机制和过程,并针对政府决策的结果进行评估。
一些研究发现,政府决策往往受到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和效率的降低。
例如,研究人员对经济发展区域项目的决策进行了分析,发现政府决策往往偏向于那些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地区,而忽视了对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地区。
这种“猪槽效应”表明,政府决策可能会受到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从而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西方经济学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补充西方经济学与公共选择理论存在着互补关系。
西方经济学注重市场机制和个体自由,认为市场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然而,西方经济学也承认政府在某些领域具有必要的干预,例如提供公共产品和调节市场失灵。
这种干预应当遵循公共选择理论的原则,即政府决策应该充分考虑个体的利益,并通过公正的决策机制来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
四、公共选择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启示公共选择理论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政府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特殊利益集团对政策决策的影响。
公共的选择理论介绍.docx
![公共的选择理论介绍.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463f9f8336c1eb91a375dcf.png)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在英文文献里通常称作“公共选择”( public choice ),又称或政治学的经济学( economics of politics ),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
它以的基本假设(尤其是)、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和刻画政治市场上的主体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1]公共选择,是指人们提供什么样的,怎样提供和分配公共物品以及设立相应匹配规则的行为与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则期望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影响人们的公共选择过程,从而实现其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发展历程起源战后,经济学盛行,政府过多干预市场经济运行,导致巨额政府及持续的。
然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法完美的解决赤字和通胀问题。
这为公共选择理论创造出了客观的经济环境,加之布坎南的开创性工作,最终使公共选择理论展现在世人面前。
[3]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40 年代末,并于五六十年代形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 60 年代末以来,其学术影响迅速扩大。
关于该理论的渊源。
学者张健( 1991)认为,芝加哥学派的思想渊源主要有:斯密的经济理论、维克赛尔的经济思想、意大利公共财政学派的理论。
[4]这些仅是布坎南个人思想的由来,其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陈招顺、汪翔(1990)认为,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渊源有斯密的经济理论和休谟的政治哲学、意大利公共财政学派的经济思想、瑞典学派奠基人维克赛尔的经济思想。
[5]发展公共选择理论是以 1938 年伯格森的一篇探讨福利函数性质的文章《福利经济学可能前景的重述》( A Reformulation of Certain Aspects of WelfareEconomics )作为起点,在阿罗1951 年的著作《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 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大批著作和文章则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才开始相继涌现,例如布莱克的《选举和委员会理论》( The Theory of Committee and Election),布坎南和图洛克的《同意的计算》( The Calculus of Consent),等等。
4公共选择理论
![4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25ea10a844769eae009ed91.png)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为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分支。
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基本、逻辑来认识、解释非市场决策或集体决策过程和政府行为的特征,把经济决策理论结合进对政治决策的解释中。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J.M.布坎南作为创始人,由于他对改革选择理论的创立作出了杰出贡献,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公共选择理论的出现时对于新古典经济学为基本框架的经济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第一节:民主选择的规则和困难公共产品的特点是它的连带性,即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的存在,在一般情况下会导致不合作行为或“搭便车”行为。
在个人选择的场合,利用货币选票来表示自己偏好并达成交易的机制在公共产品的场合就不起作用,因此在公共产品的场合,只能集体地,以非市场的方式来决定应该供给的公共产品的品种、具体数量与规模,以及每个成员所必须承担的费用。
经济生活中公共产品是广泛存在的,大到国防,小岛两人合用的电视机,都可认为是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而提供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用并不随享用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公共产品的公共性可以有高低不等。
既然公共产品必须进行公共选择,那么就要讨论集体选择的规则,即研究应该根据什么原则来进行这种集体选择,才能保证所得结果是有效率的。
可能的选择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一致性原则因为所有人都能从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得利,所有人就提供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数量、质量)或集体行动方案进行表决,并一致通过似乎是最好的规则。
一致通过是指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
在一致同意规则下,由于每个参与者都享有否决权,个人选择对集体选择至关重要,任何成员都不能够将自己的意愿责任强加给他人,也不能把自己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之上。
因此,所有参与者的权利在一致同意规则下,能够绝对平等地得到保障,个人意愿也可以获得满足。
一致性原则是唯一能得到帕累托有效公共产品数量的选择规则。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ed1262ec1c708a1294a44b5.png)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公共选择理论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
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1.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公共选择理论是以公共财政理论为理论之源的,因为财政理论是关于政府税收和政府支出的理论,涉及到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消费。
政府税收和政府支出是政府或集体的活动,在政府的收支过程中,消费者面对的是国家或政府,而不像在经济市场上,他面对的是企业。
这些特点把财政学与经济学中的其他分支区别开来。
经济学理论大都集中研究非政府的决策人(如消费者、生产者)的活动,财政学则把公共经济引入解释私人经济活动的分析体系。
为此必须研究税收和支出选择的政治决策机制,而政治决策则是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题。
19世纪末,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提出了政治自愿交易学说和一致性原则。
他认为,没有个人利益就没有任何利益。
人们正是基于自身利益,通过自愿的交易来形成所需要的政治过程的结构。
在市场上,个人用一种物品交易另一种物品;在政治上,个人交易他们同意的公共需要的成本份额。
由于政治行为人是在一定的规则内做出选择的,所以规则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判断规则是否重要,就需要确立某种标准来进行检验。
用全体一致的原则来检验政府活动的效率是最好的检验原则。
在维克塞尔之后,另一位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提出了公共产品理论。
林达尔在1919年发表的《公平的赋税》一文中,根据维克塞尔的自愿交易学说,认为公共产品的生产同私人产品的生产一样,都是社会成员各自交易的获益的行动。
人们通过公共产品的消费获得满足,人们缴纳的税款则是为公共产品的生产支付的成本价格。
政府在一定时期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不是任意的,而是由不同利益的社会成员进行相互交易的均衡点来决定的,并由此确立了公共产品市场与政治市场相均衡的理论基础。
19世纪的社会契约理论家们认为,人类曾经生活在一种没有法律和政府的自然状态中,并且由于这种自然状态缺少一个公正的、强有力的裁判者而相互为敌。
《公共选择理论》读书笔记模板
![《公共选择理论》读书笔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c67481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9.png)
目录分析
第二章市场的起源 与府存在的基础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发展历史 第二节公共选择基本内容概论 第三节公共选择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第四节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
第一节市场起源 第二节市场失灵
第一节国家的定义和起源 第二节政府的职能
01
第四章外部 性与公共物 品理论
作者介绍
这是《公共选择理论》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一个特点是每个章节后面还有小节总结,还有章节提问,这挺不错的,但可能这是需要大量记笔记, 而且很多选择理论也只是一概而过,我个人觉得需要把握住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精髓就可以明白公共选择的研究 对象和政治科学的研究对象很多是相同的,包括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官僚机构等。
第一节政治家理论 第二节两党制 第三节多党制
第一节投票规则 第二节寻租
第一节政府增长与政府失灵 第二节政府失灵
第十章优化政 府
第十一章公共 经济目标:规 范角度
第一节分权理论与联邦主义 第二节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节立宪与宪法约束
第一节效率 第二节公平 第三节社会福利函数
精彩摘录
这是《公共选择理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02
第五章选民 理论
03
第六章官僚 理论
04
第七章政治 家与政党理 论
06
第九章政治 市场的均衡
05
第八章政治 市场的运行 机制
第一节外部性理论 第二节纯公共物品理论 第三节俱乐部理论 第四节公共资源
第一节理性选民理论 第二节利益集团 第三节利益集团存在的分析
第一节官僚与官僚机构 第二节几种官僚经济理论模型
公共选择理论
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史第十六章新公共服务理论_[全文]
![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史第十六章新公共服务理论_[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2e973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0.png)
第十六章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管理: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政府只掌舵,不划桨。
丹哈特夫妇:“当我们急于掌舵时,我们是否正在淡忘谁拥有这条船?”公民是一个多重的角色,他们既是公共财政的主要供给者,也是公共服务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各种生活的参与者和公共利益实现的监督者。
Contents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思想2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简要评述3新公共服务的定义新公共服务常常被视为以公共行政思想和实践(即基于传统公共行政学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为基础的第三种选择,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与方向第一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赖特的生平及其主要学术贡献美国政府、公共服务和非赢利组织研究的权威人物1995年《政府膨胀:联邦层级与责任分散》1997年《改革的浪潮:促使政府运行起来》1999年《新公共服务》2004年《高绩效的四大支柱》曾经获得国家公共行政研究院的“刘易斯·布朗洛图书奖”罗伯特·B·登哈特博士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全国公共服务运动”的创始人现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曾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的主席曾担任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曾担任特拉华大学城市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公共行政学教授曾担任佛罗里达大学奥兰多分校公共行政系主任曾担任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等职务第一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性著作:《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组织理论》,《公共行政:一种行动取向》,《意义之寻求》,《公共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中人的行为管理》,《公共服务的新生》,《公共服务中的行政领导》珍妮特·登哈特1979年,她获得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主攻公共行政学1991年,获得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主攻公共行政学1995~1999年,担任亚利桑那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1999年至今,担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第一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第二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思想1989年1999年2000年新公共服务的提出美国著名行政学者帕特里夏·英格拉姆和戴维·罗森布鲁姆就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指的是“一场新型的公共行政运动”保罗·赖特在其著作《新公共服务》中将“新公共服务”描述为“21世纪新一代公务员应具备的典型特征”罗伯特·B·登哈特和珍妮特·V·登哈特在《公共行政评论》上发表了题为《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对市场的过分崇拜忽视了市场的缺陷而向私人部门管理过分的模仿学习导致公私管理的混乱丧失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正当角色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包括企业家政府理论在内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讲:公共选择理论一.公共选择学派简介公共选择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潮。
公共选择学派在政治家的动机、政府干预、财政政策、民主制度等方面得出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结论。
主要特征就是: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政治过程(即政治家、投票者、官僚们的公共选择行为,也即非市场的集体决策)。
1948年,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邓肯·布莱克(Duncan Black,1908~1991年)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集体决策的理论根据”的文章,首次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对政治行为的分析之中,该文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
但当时并未产生太大影响。
60年代是公共选择学派逐渐成型的阶段。
这一阶段,布坎南等人主张恢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张在经济研究上回到古典学派,分析规则和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把政治因素纳入经济分析之中.此后,随着K·J·阿罗、J·M·布坎南和G·塔洛克等人相继发表有关非市场决策问题的论著。
由此,一门处在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交叉领域的新学科逐步形成了,这就是公共选择理论,也是一种新的公共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
其宗旨是要把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纳入同一分析的轨道,即经济人模式,从而修正传统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
早在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出现了科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异常繁盛的局面。
许多思想家相信,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精确的实证研究和科学推理得到解决。
在法国科学院,博尔达(Borda,1733-1799)、孔多塞(Condorcet, 1743-1794)和拉普拉斯(Laplace, 1749-1827)这三位院士用数学方法对政治学中的投票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
1784年,博尔达在科学院宣读了他的第二篇论选举形式的文章之后,他所提议的记分投票制被科学院用在院士选举之中,直到1800年,因一个新院士拿破仑的反对,才被废止。
19世纪英国数学家和小说家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1832-1898)也曾对委员会制度作过实证的分析。
这些研究成果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一度湮没无闻,直到邓肯〃布莱克在用类似方法研究同样问题时,才重新发现和介绍了他们。
在1991年的一篇文章中,G〃塔洛克将邓肯〃布莱克奉为现代公共选择理论的开山祖师(Founding Father)。
这无疑是一种公允的评价。
继布莱克之后,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在《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1951)、安东尼·道恩斯(Anthony Downs)在《民主的经济理论》(1957)、奥尔森(Olson)在《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布坎南(Buchanan)和塔洛克(Tullock)在《同意的计算》(1962)中分别发展了公共选择理论。
稍后,人们发现,在公共选择理论这一领域中形成了三个分支或学派:1.罗彻斯特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威廉〃赖克(William Riker)在1962年用博弈论来批评道恩斯的《民主的经济理论》,始为人所知。
除赖克外,沃尔德舒克(Ordeshook)、布莱姆斯(Brams)、黑利希(Hinich)、阿兰森(Aranson)、麦克凯尔维(McKelvey)、菲尔林那(Fiorina)、费内中(Ferejohn)、谢普瑟(Shepsle)和温盖斯特(Weingast)等人也可划归这一学派。
他们都喜欢称自己的治学领域为“实证的政治理论”(positive political theory),并善用博弈论等抽象的形式语言来描述选举、政党策略、投票机制、共谋行为、立法活动和官僚体制等现实的政治、法律过程。
批评者常常指责他们的理论离现实太远。
2.芝加哥学派公共选择理论的芝加哥学派同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上的芝加哥学派是部分重合的。
对制度现实的关注是这一学派一以贯之的传统。
芝加哥学者们,包括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贝克尔(Becker)、佩尔茨曼(Peltzman)、巴罗(Barro)、兰德斯(Landes)和波斯纳(Posner),将价格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直接用于对政治和法律过程的分析之中,对美国的司法活动产生着最直接的影响。
3.弗吉尼亚学派以布坎南和塔洛克为首的弗吉尼亚学派对公共选择这一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如果说前述众多学者是因为用了经济学的方法和原则来分析政治、法律问题而被认为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的话,布坎南和塔洛克则是以他们有意识地建立和完善“公共选择”这一独立研究领域的持续不断的努力而著称的。
布坎南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
作为一名芝加哥经济学家,布坎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政治、法律现实的极大兴趣。
他认为,亚当·斯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在“法律和制度”的社会结构之中来研究经济的,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反而失去了这种自觉,而芝加哥学者们不过是在向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的位置复归。
同其他芝加哥经济学家一样,布坎南把价格理论而不是数学形式看作经济学的真正基础,并强调这种价格理论是应用于真正的现实问题的价格理论。
1957年,布坎南和另一个芝加哥经济学家纳特(Nutter)一起在弗吉尼亚大学创建了托马斯〃杰斐逊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希望汇集一批对现实制度问题感兴趣的经济学家,并培养关注现实的研究生。
在1957-1967年这十年中,上述两个目的都达到了。
“中心”吸引到了包括利兰德〃耶格尔(Leland Yeager)、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亚历山大〃卡夫卡(Alexandre Kafka)、安德鲁〃温斯顿(Andrew Whinston)、戈登〃塔洛克和威廉〃布雷特(William Breit)在内的一大批一流经济学家加盟,还有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哈耶克(Hayek)、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博蒂尔〃俄林(Bertil Ohlin)和邓肯〃布莱克等一流学者到此作短期访问讲学,也培养出了许多一流的研究生。
“公共选择”这一术语和“弗吉尼亚学派”都在这一时期诞生。
1962年,布坎南和塔洛克合著了《同意的计算》,此书现已成为公共选择理论的经典文献,为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1963年,他们两人创立了“公共选择学会”(最初叫“非市场决策委员会”)并出版一份刊物:《非市场决策文集》(后更名为《公共选择》)。
托马斯·杰斐逊政治经济研究中心解散之后,其成员散布到各处。
1969年,布坎南和塔洛克重返弗吉尼亚,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建立了“公共选择研究中心”。
在此后,“学会”、“刊物”和“中心”促进了公共选择理论的迅猛发展,为公共选择获得学科自主性并持续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同时使公共选择理论传播的欧洲和日本。
布坎南其他有影响有著作:《财政理论与政治经济学》,1960,《对赞同的计算》(The Calculus of Consent),合著者:戈凳·塔洛克1962,《成本与选择》,1969,《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的政治运用》,合著者:R·托里森,1972,《自由的限度:在无政府主义与极权主义国家之间》,1975,《民主过程中的公共财政》,1976,《民主政治的赤字财政:凯恩斯爵士的政治遗产》,合著者:R·E·瓦格纳,1977,〈立宪契约中的自由〉,1978,〈征税的权利〉,1980,〈自由,市场与国家〉,1986。
此外,布坎南还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论文,例如他的<俱乐部经济理论>(1967)就构成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公共决策中的以足投票理论。
由于布坎南把经济方法运用于政治过程的研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填补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空缺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他因此而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价的那样:“布坎南的贡献在与他将人们从互相交换中各自获益的概念应用于政治决策领域”。
总结:布坎南是公共选择学派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是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与领袖,布坎南被称为公共选择之母。
现为乔治.梅森大学教授。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关于公共选择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
“公共选择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简单地说,是将经济学方法应用于政治科学”(丹尼斯·穆勒)。
公共选择的主题就是政治科学的主题,即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党派政治学、官方政治学等等。
是一种宪法理论。
然而,公共选择方法论则是经济学的方法论。
”所以公共选择理论被认为是最名符其实的“政治经济学”。
“公共选择是一种对政治的看法,它是在把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扩大应用于集体的或非市场的决策的过程中产生的”(布坎南)。
把政治过程看成是一个交易过程。
交易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选择”与“交易”的科学。
交易经济学(catallaxy),即关于交易的科学,注意力在于交易、贸易、协定和契约等过程上。
应用交易经济学的观点看待政治。
在“经济”和“政治”之间,或在“市场”和“政府”、“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并未划出任何界线。
经济学家们不必只限于研究市场中各个人的行为(例如买卖活动)。
通过交易经济学方法的或多或少的自然延伸,经济学家们可以根据交易范例来观察政治和政治过程。
只要集体行为的模型是以个人决策者为基本单位,并且只委这种集体行为基本上被认为反映了复杂交易或者一个相关群体的所有成员中间的协定,那么这样的行为或选择很容易被归入交易经济学的范围。
维克塞尔是现代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先驱。
早在1896年,维克塞尔就对那种认为经济学家可以为仁慈君主以及那些力图使社会福利职能极大化的实体提供忠告的设想发出警告。
维克塞尔说,如果经济政策需要改革,就需注意如何通过规则作出经济决策,注意宪制本身。
狭义:作为行政管理学的一个流派而存在的,它将公共选择的方法应用于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分析政治家、官僚和投票人的行为。
其关注的重点是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各个领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由于公共选择学派将各级行政机关统称为官僚机构,因此,它又被称为“官僚经济学”。
(一).公共选择方法论(研究政治的经济学方法)公共选择方法(思路)的要点:布坎南在多种场合分析了公共选择学科所使用的经济学方法,并把它归纳为三个方面: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行为的理性原则;政治作为交换过程(政治交易)的特点。
这三个要素被称为研究政治问题的公共选择方法或公共选择思路。
1、方法论个人主义布坎南强调,无论是在集体活动还是在私人活动中、在市场过程还是政治过程中,个人都是最终的决策者、选择者与行动者,而不管产生总体结果的过程与结构有多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