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文明的曙光
良渚文化——文明的曙光
![良渚文化——文明的曙光](https://img.taocdn.com/s3/m/0f590fd084254b35eefd345d.png)
宝物惊现
1986年7月砖厂工人在挖泥 时发现一件40厘米长的玉璋 经过7天7夜的发掘,于7月 25日发现了一根黄金权杖 又经过几个昼夜的努力三星 堆的地下宝藏终于露面:共 发现金杖、黄金面罩、青铜 人头像、玉璋、玉戈、和象 牙等400多件罕见文物 另有数十件青铜器物,包括 面具、人像、龙、虎等礼器 这些出土文物使一些研究者 认为,这是一处蜀王鱼凫时 期的祭祀坑
良渚文化的年代大约在距今5000~3700年前
一、遗址的分布与环境
良渚文化的遗址可以分为三 类,一是土墩遗址、二是位 于平地之上,周围有纵横的 河流,附近有小山,三是在 古代海岸的岗身之上 良渚文化地处富饶的长江三 角洲,农业经济发达,一些 遗址出土的作物包括水稻、 蚕豆、芝麻、花生、西瓜子、 酸枣、核桃、葫芦等 良渚文化发现的聚落和房屋 不多,有的是干栏建筑,有 的建造在红烧土面上,用贝 壳拌泥,经烘烤夯实而成
竹街高柄豆
黑陶罐和黑陶杯
鼎和宽把杯
陶罐与陶禾
三、磨光石器
良渚文化的石器通体磨 光,制作精致,穿孔技 术发达,普遍采用管钻 法 主要器类有穿孔石犁、 有段石锛、有柄石刀、 穿孔的耘田器、石矛、 石镰等
穿孔石钺
有段石锛
磨光石镰 黑陶贯耳壶
耘田器
四祭 坛
土墩建筑是良渚文化中数量 最多的一类遗址,占目前发 现遗址的60%左右 这类土墩有的是祭祀用的土 筑“金字塔”,有的兼具祭 祀和墓地的功能,在这些土 墩中常埋葬有良渚显贵的墓 葬 以余杭安溪乡的瑶山为例, 祭坛呈方形,红土堆砌而成, 上有人工用砾石铺筑的台面, 西、北边各有一道斜坡状石 坎,整个祭坛边长20米,面 积400平方米 祭坛上发现贵族墓葬11座
太湖流域良渚遗址的分布图
二陶 器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fe2381414791711cc7917f7.png)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 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 圈足器、三足器较为盛行。代表性的器形有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 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大圈足浅腹盘、宽把带流杯等。琮、璧一类玉器 数量之多和工艺之精,为同时代其他文化所未见。石器磨制精致,新出现 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阶形有段锛等器形。
考古人员发现整块土地其实都是 人工夯筑而成——土质为黄土,不同 于良渚一带灰黑色淤泥,明显是人工 从外面搬运而来。在黄土下面,铺着 一层石块,石块比较圆滑,应该是从 周边现成拣来的。之后的挖掘证明, 这大堆的黄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墙, 稻田下的沟渠是护城河。
1934年发现浙江吴兴1936年发掘了具有代表性的良渚遗址。良渚的陶器 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当时被认为与山东的黑陶相类似,因此,也称作龙山 文化。1939年,有人把龙山文化分为山东沿海、豫北和杭州湾三区,并指出 杭州湾区的文化相与山东、河南的有显著区别。1957年,有人认为浙江的黑 陶干后容易褪色,没有标准的蛋壳黑陶,在陶器、石器的形制上有其自身的特 点,于1959年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现经发掘的重点遗址,还有江苏吴县 草鞋山和张浦赵陵山、武进寺墩,浙江嘉兴雀幕桥、杭州水田畈,上海市上 海县马桥、青浦区福泉山、浙江余杭莫角山等。良渚文化以早期的赵陵山和 张陵山,中期的瑶山和反山,晚期的寺墩和福泉山最为典型。
良渚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胎磨光黑皮
陶最具特色,采用轮制,器形规则,圈足器 居多,用镂孔、竹节纹、弦纹装饰,也有彩 绘。玉器发现很多,有璧、琮、璜、环、珠 等,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与良渚遗址同类 型的遗址,在长江下游的苏南,直至钱塘江 以北的平原地区,分布较广,考古学界统称 为“良渚文化”。据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的 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700~5300年,先 后延续达千年之久。
良渚文化——中华文明发祥的曙光 儒林外史——古代讽刺文学之典范——2011年3月新邮介绍
![良渚文化——中华文明发祥的曙光 儒林外史——古代讽刺文学之典范——2011年3月新邮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3b824cf5fbfc77da269b15a.png)
1 5×8 mm P 3 5 “
— ~ … — … ~
5. 0 o HK¥
l HK¥ 0
岁次庚寅 ( 虎年 )
岁次 辛 卯 ( 免年 )
l HKS O
l HK¥ 0
(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三 )
一
, 陈延 年 2 张 太 雷
12 .呒 12 .呒
邮资 已付 片 12 岁次 辛 卯 ( . 2 兔年 )
售8t pc s
售5 HK¥ 4 × () 7
[联信刚 圆 圆 D
上海繁躲 - 0 1 2 1年第3 期
隧新 邮 花 圃
3 ll)镇馆 之 宝 ,直径 约2 厘米 ,厚 15 ll3 4 .厘米 ,孔 径 5 厘米 ,玉 质色 泽斑 驳 ,青 、 白、灰相 互混 杂 ,整 器规
上海集嗍 - 0 1 2 1年第3 期
来运转。文章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范进那喜
极而 疯 的 形象 ,深 刻 地 揭 露 了他 的 丑恶 灵魂 ,同 时 反
映 了世 态的 炎凉 。
整、抛光精致、厚薄均匀、制作精 良。玉璧一面的 中
部稍 上位 置 若 隐若 现 地 阴刻 了一 组 “ 鸟立 坛柱 ”的 图 形符 号 。符 号 由立 鸟 、阶 梯状 高台 和 台 内类似 飞 鸟 的
精 、纹饰 最美 的玉琮 ,被 誉 为 “ 王 ”。原 藏于浙 江省 琮
镞 、矛 、穿 孔 斧 、穿 孔 刀等 石 器 ,距 今 约 50 - 4 0 3 0 20 - 年 。出土 的 璧 、琮 (P 9 7 1 P 19- )、钺 、璜 、镯 、管 、 珠 、环 等玉 器 ,数量 之 多、品 种之丰 、雕 琢 之精 ,达 到 了 中国史前文 化 之高峰 。现 为全 国重点 文物 保护单 位 。 玉 琮是一种 内圆外方的 筒形玉器 。 周礼》 : “ 苍 璧 礼 天 、黄 琮 礼 地 ” 。 琮为 祭 祀 地 神 的 礼 器 。 以
杭州历史文化发展的三个高峰
![杭州历史文化发展的三个高峰](https://img.taocdn.com/s3/m/e38a72c626fff705cc170aba.png)
杭州历史文化发展的三个高峰一、文明之光良渚文化:杭州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良渚文化是杭州历史文化长河中绽开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作为良渚文化象征的玉琮,外形美观,制作精细,凸现出无与伦比的精致;“人、禽、兽三位一体”的图腾图案,体现出“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和谐,它精气内敛而又大气磅礴,浑然一体而又舒展开放。
可以说,在五千年前的这只玉琮里,我们的祖先已经为杭州人种下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人文精神的基因。
二、天堂奠基吴越国:杭州历史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吴越王钱镠定都杭州,使今日杭州跻身于古都行列。
在文化上,佛教开始盛开,时有“东南佛国”之称。
佛教文化的盛行,形成了“普渡众生”的大气和反战乱、求和平、以民为重的思想,奠定了杭州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
在政治上,由于吴越国三代五王实行“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在当时中华大地连年内战、遍地烽烟的大动乱时代,只有吴越一隅在整个五代期间没有遭到战乱的破坏,杭州在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中迅速繁荣。
在经济上,杭州精致的丝织工艺、制茶工艺、造纸工艺甚为发达,丝绸、纸张都已被列为贡品,雕版印刷以及制瓷、铸钱、酿酒等手工业日益兴盛,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相当繁荣,出现了“闽商海贾”的兴旺景象。
“钱塘富庶,盛于东南”,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欧阳修在其《有美堂记》中称赞吴越国杭州的盛开时说:“今其敏幸富足2安乐,又其习俗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万余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海舶,出入江涛浩渺、烟云杏霭之间,可谓盛矣。
”三、南宋帝都临安府:杭州历史发展的第三个高峰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南宋正式迁都杭州。
从此,杭州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
当时的杭州由于中原人口的大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到南宋后期人口已逾百万。
在经济上,工商业繁荣居全国之冠,工商门类齐全、分工精细,有“京师四百四十四行”之说,来自40多个国家的外国人长期定居杭州,从事经济、科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中国通史》第四集解说词:文明起源
![《中国通史》第四集解说词:文明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4447190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3.png)
《中国通史》第四集解说词:文明起源距今五千多年前,人类的文明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古埃及人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而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绵至今不间断的古老文明,中国却长时间被史前的种种神话传说所笼罩。
今天,当我们拨开重重迷雾,惊奇地发现,在五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已然照耀这片中华大地。
这片丘陵地带位于河南省渑池县,1921年四月的一天,一个瑞典人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他就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安特生,他来这里的目的不是因为找矿,而是在这里的一个村庄发现了史前的彩陶片,这个村子的名字叫仰韶村。
当时的中国史前时代是什么样,大家一点线索都没有,然后现在突然发现了有一个史前的彩陶文化,而且这个彩陶文化还跟中亚的彩陶文化还有联系,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吸引人的一个发现,所以安特生就决定要做一次发掘。
这次发掘从1921年十月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十六天,发掘出了大批的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尤其是其中精美的彩陶,竟然没有在中国任何的文献里留下只言片语。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它又处于什么时代?以至于我们竟然一无所知。
在第一次发掘之后,依据考古惯例,该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它成为了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然而,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开始,其中古史派运动非常的兴盛,古史派就是把以前中国的古史系统完全给推翻了,顾颉刚提出那个是后人的追述,以前的三皇五帝的系统全都是不可靠的,那中国古史到底是什么样,中国文化起源到底是什么样,这个就成了一个问题。
但安特生毕竟是一个西方的学者,由于看到仰韶文化的彩陶和中亚地区彩陶文化的相似性,他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文化西来说,认为中国的彩陶文化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这一观点竟然在当时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难道中国的远古文明真的是从地方流传过来的吗?在这片土地下面究竟还埋藏着哪些未知的秘密,穿越时空,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大的发现,五千多年前,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又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采集狩猎到耕种农作物,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因此文明的发展才显得尤为重要,在出现正式的文字记载之前,中国有很多古史传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就一直流传至今。
良渚文化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什么特征
![良渚文化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什么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cb3f2d3770bf78a652954c5.png)
良渚文化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什么特征本文导读: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将良渚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钱塘江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4000年。
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
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
这几年,良渚文化遗址从40多处增加到135处,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生活用器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
轮制较普遍。
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
圈足器、三足器较为盛行。
代表性的器形有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大圈足浅腹盘、宽把带流杯等。
琮、璧一类玉器数量之多和工艺之精,为同时代其他文化所未见。
良渚石器磨制精致,新出现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阶形有段锛等器形。
良渚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相当精美。
社会进程良渚文化所处的钱塘江流域是中国稻作农业的最早起源地之一,在钱塘江南岸的半山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遗址,在众多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较多的石制农具,如三角形石犁和V字形破土器等,表明良渚文化时期的农业已由耜耕农业发展到犁耕农业阶段,这是古代农业发展的一大进步。
由此带动了当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更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因而,制陶、治玉、纺织等手工业部门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尤其是精致的治玉工艺,表现了当时手工业高度发展的水平,其他诸如漆器、丝麻织品、象牙器等,均表现出当时生产力的一定程度的先进性及其所孕育的文化内涵!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余杭区旅游资源
![余杭区旅游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8f8155c04028915f804dc2bb.png)
余杭区旅游资源邹议——以良渚文化遗址为例【摘要】余杭,是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是宋代科学巨擘沈括,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故乡。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余杭人民在这块充满灵气的土地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人类文明的璀璨篇章。
本文在介绍余杭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将以良渚文化遗址为例,进行资源评价,为旅游资源保护的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余杭;旅游资源;良渚文化;多元化经营余杭,是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是宋代科学巨擘沈括,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故乡。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余杭人民在这块充满灵气的土地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人类文明的璀璨篇章。
余杭将发挥特有的,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优势,将其融入杭州的大文化中,促进杭州文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余杭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自秦王政于公元前二百二十年在今余杭境内设县以来,世世代代的余杭人勤劳智慧,艰苦奋斗,谱写了“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的辉煌篇章良渚文化,更被世人誉为“文明的曙光”。
余杭区旅游业逐渐形成了以风景名胜为依托、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业格局。
一、余杭旅游资源概况余杭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它是杭嘉湖平原的过渡阶段,地势自西向东倾斜。
以东苕溪为界线,由104国道线将各个旅游景点连接在一起,可以说是一条黄金线,串起颗颗珍珠。
此地区入口处良渚文化教育遗址、遗存,古墓葬、古窑址集中.。
往西走,过东苕溪,地势渐转高亢,进入天目山脉东麓,多见毛竹、小竹、松、杉等植被覆盖的山体。
其中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富集。
余杭地区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都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品位高、组合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特别是良渚文化)特点,因而颇具优势和吸引力。
其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从旅游资源一览表中得到体现。
余杭旅游资源一览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余杭旅游资源多姿多彩,对于大杭州的旅游建设来说,也占据了一定的重要地位。
良渚文化村案例分析
![良渚文化村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44b25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7.png)
良渚博物院
➢ 良渚博物院占地4万余平方 米,由世界级建筑大师戴 卫·奇普菲尔德设计(以设
计美术馆、博物馆、文学馆及私人
住宅闻名)。 ➢ 馆内围绕“良渚之谜”和
“良渚玉文化”的主题, 展示5000年前良渚先人的 风土人情,自然生态、生 活劳作、祭天礼地等各个 方面的资料也是国家四大 博物院之一。
村内不鸣笛,慢速行车,不开远光、 主动礼让行人,防盗设备调至静音
为宠物办理合法证件,自觉清理宠 物粪便,不带入公共场所
礼仪谦让、保持安静
通过多样的活动促进居民的交流沟通
回顾良褚文化村项目五大成功基因:
1、开发运营前瞻性 前期先进投入资金进行配套建设,包括交通、酒店、会所、环境、医院、学校等多个方面,提升项目价值 同时,不断提升项目知名度,为后期销售力做充分基础。 2、“旅游/特色配套+地产”的复合开发模式 旅游为地产增值,形成核心竞争力,地产为旅游提供现金流. 3、功能组合复合化 •集居住、旅游、商务于一体。“住”与“非住”功能的联动,并相互起到价值拉动作用。 •开发体量大,关注后期客群的演变,住宅产品线适应多样化、复合化。 4、创新的管理模式 率先创新村民自律,引导遵守契约精神,营造出一种和谐、安乐的人居环境,是一种持久增值的软实力。
七贤郡 秋荷坊
柳映坊
探梅里 锦云坊
第二篇:典型配套 既享宁静 又享繁华
白鹭湾君澜度假酒店
➢ 良渚文化村前期核心配套; 酒店对项目的带动作用明 显,具体影响从酒店签约 阶段起即开始显现。
➢ 酒店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 米,并拥有4万多平方米 的水面及2万平方米的道 路与广场,临湖而建的庭 院式建筑主体分为连绵的 10个区。
良渚文化遗址景点详细介绍
![良渚文化遗址景点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14561b6c77da26925c5b08e.png)
良渚文化遗址景点详细介绍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
1936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于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
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
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
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遗址位置良渚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
发现于1936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
出土的石器有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说明当时已进入犁耕阶段。
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遗址区内有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
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
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文化背景良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誊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
对“良渚遗址”出土的人物,经基因鉴定确认,良诸人是骆越后裔。
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将良渚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4000年。
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
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
文明参观博物馆作文(8篇)
![文明参观博物馆作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d2bd3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8.png)
文明参观博物馆作文(8篇)博物馆是收集、收集、展示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物品,将这些物品归类为具有科学、历史或艺术价值的物品,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机构、建筑、场所或社会公共机构。
第一章:中午过后,阳光灿烂。
大家都忍不住自己的激动。
他们早早来到学校,心情愉快地踏上了参观博物馆的道路。
一进博物馆就很现代。
这里有很多高科技产品,与古代无关。
但是我们一进第一展厅入口,一个醒目的八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直接把我们拉回了古代,风格上做了360度大转弯。
博物馆共有八个展厅,分别是原始社会、夏商、西周、东周、汉代、魏晋南北朝等。
让我惊叹的是东周时期展厅里的“莲鹤方壶”,叫“争与争”。
进入第四展厅,我跟着人群来到了被称为“镇院之宝”的“莲鹤方壶”的一侧,四周是内外两层的人。
费了好大的劲才挤进来,当时还很疑惑:什么东西这么吸引人?然后,我不禁惊叹起来。
多么美妙的艺术作品!它是一个高度约一米、宽度二十厘米的瓶状物体。
锅上数字多,但杂而不乱。
龙对老虎来说很奇怪,形状不同。
在这些龙和虎的背景下,壶的顶部,由二十个空心莲花花瓣支撑的鹤,成为壶的主角。
是一个铜匠做的栩栩如生,好像只要喊一声就会有人拍着翅膀惊恐地飞起来。
我在那里左拐右拐,在那里学习了十分钟。
我对当时古人的巧夺天工惊叹不已。
如此奇妙的造型,如此精巧的铸造,我们无法保证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能做出它们。
为了告别这些文物,我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博物馆,心里又一次震惊了。
留学网的作文专栏给你带来最权威最多样的单元作文。
希望你能喜欢。
第二条:400字曾经带着好奇走进博物馆大厅,但记不清情况,于是又向往去。
今天天气相当凉爽。
我在自行车上出汗了。
停了车,快步走进深不可测的大门,差点忘了检票;只恨父母腿少,所以去不了古玩馆。
故地重游,感觉真的不一样。
沿着走廊,我首先进入了“长江中下游五千年文明”博物馆。
从骑玉到闪耀青铜。
从精美的漆器到精致的瓷器。
从各种交通工具到高超的纺织刺绣,从精致的江南饮食到奇异的鬼神,我看到的不仅仅是稀世珍宝,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文化地产案例分析之良渚文化村
![文化地产案例分析之良渚文化村](https://img.taocdn.com/s3/m/4b6206c251e79b896802266a.png)
文化地产案例分析之良渚文化村文化地产案例分析—良渚文化村【良渚文化】以“原创、首创、独创和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和城市规划思想是良渚组团的深刻文化记忆良渚文化一向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在中国史前文明的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标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
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
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精湛的玉器、石器和黑陶工艺及其所表征的社会礼仪制度早期城市规划、大型工程营建及其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犁耕稻作农业的社会组织系统以丝绸、玉器、髹漆等生产为主的手工业抑或商业萌生以原创、首创、独创和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成熟史前文明的突出表现【区域背景】良渚文化村是万科依托良渚文化遗址打造的文化主题旅游城镇良渚组团杭州大都市格局是“一主两副六组团”,其中以良渚为核心的良渚组团是六大组团之一区位:位于杭州市西北部良渚组团核心区,距离杭州市中心16公里,距离良渚遗址保护区2公里。
紧靠著名的文化遗址环境:25座山、3片湖泊、1条河流、五大主题公园、良渚国家遗址公园一期国家AAAA级景区、大雄寺、良渚博物院等良渚文化村投资商:2000年由南都房产集团投资,2006年与万科合并规模:总占地规模近11000亩,其中5000余亩的自然山水,3400亩住宅用地,1200亩的旅游用地和约600亩的公建配套用地概况:整个项目拥有8个串联式主题村落,有公寓、排屋、别墅等多样产品类型。
预计未来共有1万户常住家庭,可容纳3,4万人的人口规模,8000个工作岗位;【功能布局】项目以一条风情大道串联,按照步行的规划尺度将小镇中心与功能组团串联背景: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
1936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于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村案例分析
![良渚文化村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fc61209b6648d7c1c74675.png)
Ø 美丽洲堂亦是其标志性建 筑,构成了良渚文化村的 精神内核。。。
良渚博物院
Ø 良渚博物院占地4万余平方 米,由世界级建筑大师戴 卫·奇普菲尔德设计(以设
计美术馆、博物馆、文学馆及私人
住宅闻名)。 Ø 馆内围绕“良渚之谜”和
“良渚玉文化”的主题, 展示5000年前良渚先人的 风土人情,自然生态、生 活劳作、祭天礼地等各个 方面的资料也是国家四大 博物院之一。来自大雄寺:山澜之上,佛音袅袅
Ø 大雄山在良渚西郊, 良渚美丽洲公园范围 内,规划用地93.945亩 。
Ø 为良渚美丽洲公园增 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使佛教文化与良渚文 化、旅游资源相结合 。
第四篇:和谐邻里 镌刻为镜,人人自律,日行成风。
——村民公约
良渚之“六个一”
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 一个梦想居住的地方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良渚文化村
20km
良渚文化:“文明的曙光”,良渚遗址古 城在中国史前文明遗址中规模最大,水 平最高。
Ø 良渚文化村位于杭州北 郊,距离杭州约20公里 ,50分钟车程;
Ø 整体占地10000亩,在原 生态4A区的基础上,万 科打造的“非标准”新 市镇产品实践,是集自 然生态保护、休闲旅游 、居住、经济文化为一 体的新田园小镇。
世界权威专家看良渚
![世界权威专家看良渚](https://img.taocdn.com/s3/m/08bc75f35f0e7cd185253694.png)
世界权威专家看良渚作者:暂无来源:《杭州(上半月)》 2019年第14期阿塞拜疆申遗现场的国际声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部主任埃德蒙·德穆卡拉:“无论从历史价值还是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上来看,良渚古城遗址都是一项重要的世界遗产。
它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多项利用价值。
中国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良渚古城遗址将成为一个鼓舞人心的研究案例,非洲人民期待能在保护遗产等方面向中国取经,与中国开展合作。
”阿塞拜疆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阿纳尔·克利莫夫:“良渚古城遗址证明了中国文明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政府在此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希望中国能分享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经验,阿塞拜疆愿意在此方面与中国伙伴开展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中国古代和中世纪史部门主任谢尔盖·德米特里耶夫:“良渚文化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林·伦福儒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英国勋爵英国科学院院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2013�“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2017�“如果放在世界的框架上来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几乎是同时的。
”2018�“早在五千多年前之前,良渚已经进入早期国家文明阶段,不仅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也是东亚最早的文明。
”伊琳娜·博科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全球希望联盟主席2013�“良渚遗址是非常了不起的文明遗迹,中国政府和遗址区利益相关者在大遗址保护方面非常成功。
”2014�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祝贺大运河、丝绸之路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表示,并赞叹良渚的遗产价值,点赞中国政府的保护力度,祝福良渚古城遗址也能早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放射着中华文明的曙光
![良渚,放射着中华文明的曙光](https://img.taocdn.com/s3/m/13648e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2.png)
阴韩峰放射着中华文明的曙光一自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良渚就依偎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身旁,经历了那么多朝代,一直默默无闻,直至神秘地消失在历史的深处,仿佛一位高人,不露声色地隐居在青山绿水间。
直到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才如一声春雷,惊动了中国乃至世界。
揭开良渚文化神秘的面纱,不能不提施昕更的名字。
他是土生土长的良渚人,贫寒的家庭阻挡不住他求学的脚步;半工半读的辛苦和勤奋,滋养着他的文化素养,并得到了著名敦煌艺术专家常书鸿的教诲。
在西湖博物馆工作时,在西湖北部古荡遗址发掘的器物中,专攻工业绘图兼学西画国画、非考古专业毕业的他,竟联想到了家乡盗挖文物者在盗坑附近遗落的石器及陶片,二者如此相似,其中有没有什么联系呢?1936年12月,在西湖博物馆馆长的支持下,25岁的施昕更满怀着对家乡的爱,满怀着对中华文明的神往,顶着凛冽的寒风,在良渚一带的田野上发掘着希望。
3个月里,施昕更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片、陶器等实物资料,并确认良渚一带存在着远古文化遗存。
不仅如此,他还完成了一部论述良渚黑陶文化遗址的书稿———《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
十分可惜的是,卢沟桥的枪炮声打碎了他的希望,被施昕更视为珍宝的许多出土器物,也随着杭州的沦陷来不及搬迁而毁于战火。
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也被迫中断了印刷,他只好携带书稿,随西湖博物馆迁往浙南。
1938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几经周折,《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一书终于在上海艰难问世。
可非常不幸的是,本来还想继续在良渚遗址发掘研究上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的施昕良渚踪更,却壮志未酬,因患猩红热于1939年5月英年早逝,年仅28岁。
站在良渚古城遗址,我默然无语,仿佛看到戴着近视眼镜的施昕更拿着放大镜,专心致志地审视着出土器物上的图案、纹饰;仿佛听到他获取大量实物资料后欣喜不已的舒心的笑声。
良渚:五千年文明的印记
![良渚:五千年文明的印记](https://img.taocdn.com/s3/m/5648b8e6a21614791611286f.png)
良渚:五千年文明的印记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9年第11期汇编|朝暮良渚古城遗迹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距离杭州市中心16 千米。
它是浙江省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良渚玉琮王”的发掘地,也是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的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1936 年,西湖博物馆馆员施昕更先生率先发现良渚文化;2019 年7 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这座古城已经苏醒,向人们诉说着5 000 年的历史。
这里有高晓松的晓书馆,有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还有良渚博物院、美丽洲教堂……再加上7 月开放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这个浪漫之地既文艺又具历史底蕴,绝对是杭州又一大必逛之地。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总面积14.33 平方千米,分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谷口高坝区四个片区。
目前正式开放的是城址区核心部分,主要设置了城门与城墙、考古体验区、河道与作坊、雉山观景台、莫角山宫殿、反山王陵、西城墙遗址、凤山研学基地、大观山休憩区和鹿苑十大片区,面积共3.66 平方千米,在这里可以慢悠悠地逛上一天。
城门与城墙坐上游览车,第一站将停靠在良渚古城的陆城门遗址。
一进入公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水稻,稻田里白鹭成群嬉戏、绿植丰富多样,为大家还原了5 000年前良渚古城先民们的生活环境。
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如果你够细心,会发现公园用不同的植物对古城内的各个遗址分布区作了划分。
大片的水稻代表了这里丰富的水域资源,树皮铺陈的区域则代表着一处处房屋遗址。
一眼千年,良渚古城的生活环境以这种独特的方式重现在我们眼前。
营建在沼泽湿地的良渚古城河网密布、水系发达,良渚先民乘坐独木舟与竹筏往来于古城内外,宛如一座“东方威尼斯”,而陆城门是良渚古城唯一的陆路交通通道,可以想象它当年的气派和巍峨。
在这里不仅有5 000 年的历史感,更有回归过去的自然生态。
独特的人物雕像或在河里撑船,或在路边劳作,远远看过去,仿佛穿越到5 000 年前,感受着当时先民们平淡而充实的生活。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70c693afe4733687e21aa8c.png)
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
《鹖冠子》记载说“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实际上就是说良渚文化集团的武力强大,天下无敌。
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
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良渚文化发展分为石器时期、玉器时期、陶器时期。
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
良渚文化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
而其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文字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良渚文化的一些陶器、玉器上已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单个或成组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划符号,学者们称之为“原始文字”。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生产已相当发达,从出土的大量三角形石犁等农具看,良渚人已摆脱一铲一锹的耜耕而率先迈入了连续耕作的犁耕阶段,从而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良渚文化以黑陶著称,胎质细腻、造型规整,器种变化多样,用途分明,尤其是鼎、豆、壶的组合,构成了富有良渚文化特色的器物群。
良渚文化大体可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以钱山漾、张陵山等遗址为代表。
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的黑皮陶,器形有鱼鳍形足的鼎、袋足、镂孔豆、贯耳壶、球腹罐、附耳杯、附耳、大口圜底缸等。
晚期以良渚、雀幕桥等遗址为代表。
陶器以泥质黑皮陶较为常见,并有薄胎黑陶,器形有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贯耳罐、侈口圆腹罐、簋、大圈足盘、宽把带流杯等。
良渚工业设计小镇观后感
![良渚工业设计小镇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06af7d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61.png)
良渚工业设计小镇观后感
历经5000年漫漫岁月,如今的良渚仍旧遗存着历史文明的熠熠星光,以黑陶和磨光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历久弥新、给养千年,这里被誊为“中华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发祥地。
时光荏苒,风起云涌,良渚文化血脉里奔涌的创造因子—原创、首创、独创、外拓,未曾湮灭,愈加炙热,在当今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复兴、燃烧,迸裂出智慧创意的花火,镌刻着深刻设计图腾,脉动着科技与文明交融共生的强劲活力。
君可见,良渚梦栖小镇的出现,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小镇的正名,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的问世间情为何物,若干个与设计相关的企业、组织、机构和个人从世界各地云集于良渚,群策群力,为推动中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供给着新的力量。
良渚梦栖小镇,在这里开启了中国工业设计的新纪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沙遗址——又一个“三星堆”
当中国和世界为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惊诧之时,2001年四川省又 传来惊人消息,在成都西郊苏坡乡金沙村的基建工地上,房产开 发商的挖掘机挖出了沉睡了3000余年的大段象牙和玉器 令人遗憾的是,总数上千件的珍贵文物并非出自严格科学发掘的 过程,而是在施工挖掘的泥土中筛选出来的。它们出土前的地层、 坑位、摆放情况和共存关系已经被破坏 为了复原和了解遗址的堆积和环境,考古队对面积2475平方米 的范围布方99个,发掘深度达1.2米。在600平方米的范围内, 各种文物几乎俯拾皆是,还发现有成吨的象牙 金沙遗址的性质以及与三星堆的关系目前仍然不很清楚,从目前 看三星堆的级别要比金沙高 比如三星堆的金杖上有2个人的头像、4只鸟、4支箭、4条鱼; 而金沙出土的金带上有1个人头像、2只鸟、2支箭、2条鱼 目前金沙遗址发掘所揭示的只是冰山的一角,许多问题尚不能得 出可信的解释,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和工作
竹街高柄豆
黑陶罐和黑陶杯
鼎和宽把杯
陶罐与陶禾
三、磨光石器
良渚文化的石器通体磨 光,制作精致,穿孔技 术发达,普遍采用管钻 法 主要器类有穿孔石犁、 有段石锛、有柄石刀、 穿孔的耘田器、石矛、 石镰等
穿孔石钺
有段石锛
磨光石镰 黑陶贯耳壶
耘田器
四祭 坛
土墩建筑是良渚文化中数量 最多的一类遗址,占目前发 现遗址的60%左右 这类土墩有的是祭祀用的土 筑“金字塔”,有的兼具祭 祀和墓地的功能,在这些土 墩中常埋葬有良渚显贵的墓 葬 以余杭安溪乡的瑶山为例, 祭坛呈方形,红土堆砌而成, 上有人工用砾石铺筑的台面, 西、北边各有一道斜坡状石 坎,整个祭坛边长20米,面 积400平方米 祭坛上发现贵族墓葬11座
李 白 《 蜀 道 难 》
四天噫 万!吁 八蚕嘻 千丛危 岁及乎 ,鱼高 乃凫哉 与,! 秦开蜀 塞国道 通何之 人茫难 烟然难 。!于 尔上 来青
三星堆——璀璨的古蜀文明
1980年四川广汉南兴镇的砖 厂工人在三星堆耕作层下 20~30厘米处发现了大量陶 片和少量石器 同年10月省文物考古所对遗 址进行正式发掘,到1981年 发掘出豆、盆、罐、杯、碗 勺、网坠和锛、凿、矛、杵 等器物数百件 1986年3月四川大学考古队 对三星堆发掘清理出9座房屋 遗址,101个灰坑、10万件 陶片、500余件铜、陶、玉、 石、漆器
半月形器和冠状器
冠状器与三叉形器
圆柱形器与冠状器
冠状器与锥形器
玉钺与玉贝饰件
良 渚 博 物 馆 外 景
酋邦——文明之黎明
良渚文化的文明发展水平受到了考古学界的关注,有人称之为古 国,有人称之为方国,但是它的来龙去脉仍然没有解决 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起源,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提出过蒙昧、 野蛮、文明的三阶段发展模式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塞维斯提出了原始群、部落、 酋邦、国家的四阶段社会演化模式,因此酋邦便成为了解国家和 文明起源的一个关键阶段 在过去由于受历史学研究的影响,中国学者一直认为黄河流域是 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但是后来大量考古发现的出土,使人们认 识到中国史前的文明犹如“满天星斗” 为什么像良渚文化这样的史前文明无法进一步向国家发展,为什 么这些满天星斗的文明会消失的无影无踪,需要考古学进行解释
宝物惊现
1986年7月砖厂工人在挖泥 时发现一件40厘米长的玉璋 经过7天7夜的发掘,于7月 25日发现了一根黄金权杖 又经过几个昼夜的努力三星 堆的地下宝藏终于露面:共 发现金杖、黄金面罩、青铜 人头像、玉璋、玉戈、和象 牙等400多件罕见文物 另有数十件青铜器物,包括 面具、人像、龙、虎等礼器 这些出土文物使一些研究者 认为,这是一处蜀王鱼凫时 期的祭祀坑
瑶山台面景观
瑶山台面
反山遗址,发现多座显贵墓葬
五 玉殓葬
良渚贵族墓葬多用玉琮、玉 璧、玉斧等精美器物随葬 有的墓葬随葬的玉器多达几 十件。比如,江苏寺墩3号墓 随葬的陶器和玉器达120余 件,其中玉璧24件,玉琮32 件,该墓的人骨和部分的玉 器有火烧的痕迹,说明在埋 葬时举行过用火殓葬仪式 其中5件玉璧一分为二,被臵 于不同的部位 玉琮有两类,一类短筒形, 一类为方柱体,一节到十节 不等 汇 观 山 4 号 墓 的 玉 殓 葬
三星堆的面具系列应是蜀人传说中的已故的祖先(蚕丛、鱼凫)灵 魂的象征,又是天堂神灵的集合。蜀王和他的巫师们将他们供奉于 王室宗庙里,祭祀时请出佩带于自己头上,以此来与神灵沟通
理这 「 话 正 还 和 坑丛 纵 的种 祝 中 乘 有 面 出, 目 。纵 融 的 」 人 具 土其 人 目降火,认与 了目 。 人 处 神 直 为 华 54 纵 《 作于和目,阳 件, 华 为江光就《国 青始 阳 祖水明是山志 铜称 国 先(之指海中 纵王 志 和岷神纵经描 目。 蜀 神江。目》述 人』 志 灵)《。中的 像三 》 来」山烛描纵 及星 记 崇。海龙述目 面堆 载 拜因经即的人 具遗 : 是此》祝烛比 ,址 『 有古还融龙较 这两 有 一蜀说,「吻 些个 蜀 定人,是直合 人祭 侯 道将 神目。 像祀 蚕 ·
1936年12月,施昕更代表西湖博物馆第一次发掘了棋盘坟遗址 1937年3月,施昕更试掘了良渚荀山周围的一些地点,发现了许多黑陶壶、 石器、玉器等史前遗存 这些发现证明在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存在一个与北方龙山文化相当的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当时施昕更认为和龙山文化属于同一系统 在1959年的一次会议上,夏鼐提议单独命名“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域在太湖流域,但是它的影响范围相当大
良渚文化的年代大约在距今5000~3700年前
一、遗址的分布与环境
良渚文化的遗址可以分为三 类,一是土墩遗址、二是位 于平地之上,周围有纵横的 河流,附近有小山,三是在 古代海岸的岗身之上 良渚文化地处富饶的长江三 角洲,农业经济发达,一些 遗址出土的作物包括水稻、 蚕豆、芝麻、花生、西瓜子、 酸枣、核桃、葫芦等 良渚文化发现的聚落和房屋 不多,有的是干栏建筑,有 的建造在红烧土面上,用贝 壳拌泥,经烘烤夯实而成
太湖流域良渚遗址的分布图
二陶 器
良渚的陶器以黑皮陶和夹砂 灰黑陶为主,有少量的夹砂 红陶和泥质红陶 陶器的制作以轮制为主,规 整、器薄,泥质陶表面抛光 陶器的纹饰有弦纹、竹节纹、 刻划纹、和镂空等,一般饰 于圈足和豆柄之上 陶器以圈足器和三足器为主, 还有少量平底器 炊器以鱼鳍足或丁字形足的 鼎最富特色,还有贯耳壶、 高颈壶,高柄豆,圈足盘
良渚文化——文明的曙光
1936年5月,浙江西湖博物馆和吴越史地研究会的卫聚贤、施昕更等发掘 了杭州的古荡遗址,获得一批石器和陶器 古荡的发掘使得施昕更认识到自己的家乡余杭良渚镇可能也有类似遗存
当年6月至12月,施昕更到家乡进行了调查,在一个叫棋盘坟的干枯水塘 里发现了一些黑色的陶器,在和山东城子崖的龙山黑陶进行对比之后,他 意识到这种新发现的文化可能和龙山文化相当
金 沙 遗 址 发 掘 现 场
上 图 : 野 猪 獠 牙 出 土 状 况 。 下 图 : 器 物 埋 藏 情 况
表到 两 玉 另 这 面金 件 琮 一 件 刻沙 玉 是 件 玉 上, 琮 良 玉 琮 细蜀 本 渚 琮 共 若人 来 文 呈 4 发对 就 化 青 节 丝其 是 中 绿 , 的进 良 的 色 呈 人行 渚 典 , 琥 形了 文 型 高 珀 图 进 化 器 22 色 案一 的 物 厘 , 步器。米表 的物有,面 加,人共有 工 后 认 10 弦 ,来为节纹 在传这。。
金面具和玉贝
蛙 形 金 箔 器
朱左 : 兽 面 蚊 玉 圭 。 右 : 玉 璋 , 纹 饰 丰 富 , 表 面 涂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的酋邦
在公元前4300~2200年前 在山东和淮北地区繁盛着一 种文明程度颇高的史前文化 这种文化以大汶口遗址命名, 有发达的农业,种植粟,饲 养猪、狗、牛、羊 石器制作、制陶业、加工骨 角压等器物,钻孔技术发达 墓葬中普遍采用獐牙和獐牙 器陪葬 在晚期出现了复杂的刻画符 号,迄今已发现10余个,相 同的符号发现在不同的遗址 里,可能代表徽号或标志
又显辉煌
令人惊奇的是,在祭祀坑发 现不到1个月,在离它二三十 米的地方砖厂工人又发现了 几个青铜人头像和面具 考古队经过30多个昼夜的发 掘,发现了一座长5.3米、宽 2.3米,离地表1.55米深的窖 藏,出土一尊高2.6米高的大 型青铜立人像、六七十根约1 米长的象牙以及罕见的青铜 人头像、青铜面罩、以及用 青铜制作的鸡、蛇、鸟、铃、 树和玉器等瑰宝 这个2号祭祀坑也被认为是蜀 王鱼凫氏的遗物
六 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
良渚墓葬中发现的大量玉器 是地位、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周礼》中有“苍璧礼天”、 “黄琮礼地”、“璧琮以殓 尸”的记载 琮外方内圆,被认为具有通 天地的功能 琮的大小、长短、节数各有 不同,少则一节,多则十五 节 有的琮外表饰有兽面纹、云 雷纹、鸟纹和浮雕纹等
琮 王
玉璧与玉柱形器
眼球突出的纵目青铜面具、黄金面具系列被认为是进行祭祀仪式 时巫师用的道具。 巫师的面具不仅可以使他们自己进入灵魂的世界,而且也可以使人 感到他们已经进入灵魂的世界。 他们的面具会根据需要任意夸大某一部分,这样他们看上去才像另 一个世界里的神灵 巫师使用面具是赋予自己进入另一个世界中去的能力。 先秦至两汉时代,巫鬼之风最盛的地方,一个在中原,一个在巴蜀。 这两处巫鬼文化的不同之处,中原巫术采用龟卜,而巴蜀的巫术采 用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