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_笔记_总结讲解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_笔记_总结讲解

一、新闻与宣传1.两者的定义和差别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是在追求“不断发生的事情”中对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在政治宣传中,观点的赞同者可能会积极地接受宣传,而观点相佐者,则会回避接受和抵制宣传。

在商业宣传中,只有需要者才会响应宣传,其他人很少会主动接受宣传、喜欢宣传。

从表现方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是:第一,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第二,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第三,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第四,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第五,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第六,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2.宣传的“最大-最大策略”。

在你我双方的关系中,增加我的利益,同时也会增加你的利益。

3.宣传伦理戈培尔发动“波兰威胁”的宣传攻势时有一句名言:“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

所有一切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都是好的”。

4.新闻中的宣传,分析问题的参照系美国传播学者约翰·梅里尔等列举了11种常用于新闻报道的宣传技巧(Merrill,Lee & Friedlander,1990)。

这些宣传技巧的使用便形成了语义噪音,给受众带来了信息解码的困难。

它们是:(1)用单向和静态的方式表现人物和事件,使受众形成定向思维(creation of stereotypes);(2)把观点包装成事实(presentation of opinion as fact);(3)有选择地使用引语,通过表面客观的手段达到主观的目的(speaking through sources) ;(4)使用情感动词和副词对直接或间接引语呈现否定或肯定的态度(biased attribution);(5)在信息方面有所选择,如记者有时使用某些事实而不用另外一些事实(information selection);(6)不顾受众的知情权,对某个新闻事件完全不报道或漏掉新闻事件的某些事实(news management);(7)采用不同的称号(use of labels),如,一个新闻事件中的“游击队员”(guerrillas )可能在其它地方就变成了“自由战士”(freedom fighters);(8)用笼统的词语进行概述(vague authority),比如使用“许多人”或“大多数人”(many people或most people)等词语;(9)根据要塑造的形象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的语言、照片或音响资料(selective factuality);(10)以偏概全,用个体代表整体(one-person-cross-section);(11)借口无法查对,对事实不再进行追踪(the “not available” ploy),这种方法经常用在报道结尾。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七讲 新闻法)【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七讲 新闻法)【圣才出品】

第七讲新闻法一、概念题1.新闻法规[复旦大学2013年研]答:新闻法规是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规则,是国家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

它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体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

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①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②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③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

2.新闻纪律[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答:新闻纪律是新闻媒介的控制者(政党、组织、财团等)为维护所属新闻媒介的性质、工作秩序,实现预期的传播目的而制定的工作制度和行为准则。

主要内容包括: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有关的决议和命令,遵守特定的规章制度,保守规定范围内的秘密等。

宣传纪律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①强制性,对所辖从业人员有着普遍的组织约束力;②阶级性,具体体现新闻媒介所从属的阶级的利益、意志和追求;③随动性,即随着传播目的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增删和调整。

3.新闻法治[人大2009年研]答:新闻法治是争取民主与自由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民主与自由、实行正当新闻自由的强制性规范。

把新闻活动纳入一定的法理体系,即纳入法的正义与公平,构成新闻法治的理念。

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制定专门的新闻法(又称成文法),另一种是在宪法、刑法、民法、保密法、著作权法、判例法等法律中含有适用于新闻出版的法律条款(又称条文法),对媒介行为进行必要的保障和限制。

新闻活动的法治,既是新闻自由的重要保障,也是新闻控制的主要手段。

4.隐私权[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清华大学2007、2005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答: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宣传学【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宣传学【圣才出品】

第九讲宣传学9.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本章主要讲述宣传的概念与特点,同时还论述了宣传的主要方法,以及一些违背宣传伦理的宣传技巧,主要以简答题为主,在学习时,要区分新闻和宣传,对宣传的定义及其延伸做整体把握。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宣传的历史(见表9-1)★表9-1宣传的历史考点二:宣传的概述(见表9-2)★★★★★表9-2宣传的概述考点三:宣传的特点★★(1)宣传的本质是劝服。

劝服是其首要特点。

(2)宣传形式上总是一个或一群人(如各种表演)向特定的多数人传播观点,以单向传播为主,双向交流在宣传中起辅助作用,因此宣传者始终是主动者。

(3)宣传的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道者,一类是未被卷入宣传运动的人群。

(4)宣传者的素养对宣传效果有直接影响。

(5)宣传不是万能的,是有条件的,宣传技巧必须与环境背景相吻合。

考点四:宣传的主要方法(见表9-3)★★表9-3宣传的主要方法【考点拓展】新闻与宣传的区别(见表9-4)表9-4新闻与宣传的区别考点五:违背宣传伦理的宣传技巧(见表9-5)★★★表9-5违背宣传伦理的宣传技巧9.2考研真题一、概念题1.宣传(中山大学2019年研;吉林大学2018年研;青岛大学2017年研;湖南师大2017年研;西安工程2017年研;复旦大学2016、2012年研;华东师大2016年研;华南理工2015年研;人大2008年研;中青政治学院2008年研;中南大2007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2.洗牌作弊法(华南理工2010年研)3.宣传的乐队花车效应(bandwagon)(人大2018年研)4.宣传价值(湖南大学2016年研)二、简答题1.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是什么?(中南大2010年研)2.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安徽师大2017年研;湖南大学2016年研;陕西师大2016年研;河北大学2014年研)相关试题:(1)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有何不同?(河北大学2015年研)(2)新闻与宣传的差异点有哪些?(厦大2016年研;江西师大2013年研)(3)新闻和宣传的关系。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选择2.新闻价值3.舆论引导4.媒介批评5.新闻自由二、简答题(15×3=45分)1.简述客观的职业理念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简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

3.简述我国新闻法难以出台的原因。

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1.试析当前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2.试论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具体有哪几方面的内容?3.试述舆论监督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选择答:新闻选择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过程。

新闻选择通常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其实质则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

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二是新闻政策标准。

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新闻选择包括三种类型:①内迫性选择。

即使媒介得到的新闻都是值得发表的,在篇幅超负载的情形下,“把关人”也只能舍弃其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这是一种受制于媒介内部技术条件而进行的选择。

②需要性选择。

新闻传播媒介要根据对受众已知需要的认识和未来需要的预期进行新闻选择。

③外迫性选择。

新闻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必然受到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制约,这种受外来因素的限制下对新闻事实的取舍,就是外迫性选择。

2.新闻价值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真实性、人情味、趣味性等。

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

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

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

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综合其他新闻理论的笔记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综合其他新闻理论的笔记

新闻理论十讲核心知识点梳理写在前面的话:各位童鞋,无论你选择报考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硕还是专硕,《新闻理论十讲》都是考研复习的重中之重哈,自从该书2008年出版以来,每年选自《新闻理论十讲》的考题都会有一两道,且所占分值不少,故而此书需要精心研读,看薄看透并且对结构框架烂熟于心是每一位考生的不二选择哈。

下面是对于本书的笔记梳理,建议童鞋们在看过书后再用这份笔记加以复习。

在复习后期,应该做到看到每一个标题,就能立刻反映出此标题下的主要内容。

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与宣传(2012年专硕论述题第一题)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重心不是接受者,而是传播者,其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宣传可以分为商业宣传和政治宣传。

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

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及时是最客观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

新闻是为了满足受众获知新消息的需要,而宣传是为了满足宣传者输出观点的需要。

新闻和宣传的六个方面的区别:第一、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第二、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第三、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第四、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第五、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第六、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与舆论舆论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

新闻可以反映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个群众性事件的时候。

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事实,而且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这是舆论与新闻的关系。

媒体是舆论的载体。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传媒不一定代表舆论。

但是,一般情况下,可以说传媒是舆论界。

三、新闻的特性第一、新闻报告的是现实事物。

第二、强烈的时效要求。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九讲 宣传学)【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九讲 宣传学)【圣才出品】

第九讲宣传学一、概念题1.宣传[复旦大学2012年研;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中南财大2007年研]答:宣传是指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宣传作为一个传播过程,共由七个环节组成:①宣传者——谁来宣传(who);②被宣传者——向谁作宣传(whom);③宣传内容——宣传什么(what);④宣传场合——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样的地方作宣传(where);⑤宣传时机——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时机作宣传(when);⑥宣传动机——为什么要宣传、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的(why);⑦宣传方法——怎样宣传(how)。

上述七个环节,总称6W1H。

这七个环节是决定宣传效益的七个因素。

2.宣传者[中南财大2008年研]答:宣传者是构成宣传过程的主体性因素,不但指某一个人,也包括一个团体或宣传机构(例如报社、电台、电视台)。

宣传者不但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

宣传者的自身形象主要是指宣传者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信任度和宣传效益成正比。

3.传者答:传者又称为传播者,它涵盖多方面的内容,既包括作者、出版机构等信息知识的生产者、制作者和传播者,又包括使信息知识广为传播成为可能的人、组织、机构等,如广告主、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等。

4.把关人答:“把关人”,是指在传播过程中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选择、加工和传播的组织或是组织化了的人。

出版者实际上就是出版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出版者受到信息知识、传者、传播目的、受者、媒介等差异性的影响,从而赋予了自己把关人的地位和作用。

5.受众答:受众在出版中可以称之为读者、消费者或用户。

读者主要是指书报刊等传统媒介的阅读者;消费者更多是指人们不仅作为媒介内容的阅读者,而且也是媒介中所承载广告产品的购买者;用户主要是指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的阅读者。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四讲 新闻客观性原则)【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四讲 新闻客观性原则)【圣才出品】

第四讲新闻客观性原则一、概念题1.新闻客观性(上海大学2013年研;湖南大学2010年研;厦门大学200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研;人大2005年研)答:新闻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它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新闻媒介信誉的重要因素。

它有两层意思:①内容必须真实,即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表述必须客观,报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闻中站出来发言,而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即寓情寓理于事实的筛选、内容的编排、版(画)面的处理之中。

客观性不是客观主义,它对于新闻事实的见解,主要通过客观的叙述形式,凭借事实本身的逻辑表现出来。

2.公平原则(北大2006年研)答:公平原则,又称“平等原则”,是指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即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

公正性也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公平原则的含义是:传播工作者负有社会责任与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地从媒介获得信息,发表意见,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与机会,传播工作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3.客观理念答:客观理念,又称客观精神,是客观性原则精神层面的内涵。

客观精神要求传播主体必须始终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在新闻报道中能够自觉地将对象与自身加以区分。

客观性的本质在于传播者的超然性,即“新闻工作者摒弃个人好恶,主观世界服务客观世界,而‘没有权利从一群事实中,摒弃不符合我们的立场和观点的新闻’,力争以最充分的事实展现客观世界的完整面貌”。

4.客观方法答:客观方法作为新闻报道操作规范,是客观原则的内涵之一。

在操作层次上,客观原则的核心是把事实与意见分开。

“以一种公正、超然以及不含成见的态度来报道新闻;反对在新闻中夹叙夹议,不能参与个人见解,只要把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况、原因交代清楚就行了。

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传媒的基本职能及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传媒的基本职能及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第一章 传媒的基本职能及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3.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中国新闻业的先行者对行业的两种不同角度的认识中国新闻业的先行者对行业的两种不同角度的认识一种泛化认识:传媒是舆论的表达者列宁:报纸是集体的组织者 毛泽东:报纸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其他“工具论”的观点 从政治和意识形态角度定位传媒 作为治理技术的传媒 “教育论”的观点 关于报纸“通上下”职能的认识 反动的法西斯主义传媒观 传播学关于传播“四大功能”的观点 新闻专业主义的传媒职能定位 瓦耶纳关于大众媒介基本职能的观点 传媒是一种文化产业 记者对传媒职能的不同认识导致不同权重的选择 政党报刊时期传媒具有阶级性、党派性 传媒与阶级、党派的关系 商业报刊时期传媒产品作为商品传播科技的发展与对传播的控制传媒生产中的商品交换情形 传媒的基本职能及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最早的一批中国新闻从业者,已经十分清楚传媒是做什么的。

不过,那时的报人多半是被动就业,为啖饭而来。

1.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报人职业视为文途末路、下等艺业那时的传媒道听途说为多,记载多夸,社会名声不好。

《申报》第一任主笔蒋芷湘考中进士后,即刻脱离报馆。

士人与报人的角色冲突,消解了他们本来对报纸原有“职业”的认同。

2.报刊地位的变化(1)1896年开始,梁启超论证了一系列关于出版自由、第四种族、舆论监督等等观点,引进西方新闻学的学术观点,主要服务于政治斗争。

他将报刊视为“政本之本,教师之师”。

(2)早期有政治抱负的中国记者,都认为立言、立德,是记者之天职,记者的职能是平天下之不平。

这是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的影响。

(3)于是,关于传媒是做什么的认识,存在两种不同方位的认识: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定位传媒;从新闻与政治意识形态关系角度定位传媒。

二、一种泛化认识:传媒是舆论的表达者(1)传媒是舆论的表达者的最早论述从18世纪开始,许多思想家都在一般意义上谈到传媒是舆论的表达者这个观点,最早可能是英国伦理学家边沁,他在自己的论著《宪法法典》中谈道:舆论表达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报纸。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三讲 新闻真实)【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三讲 新闻真实)【圣才出品】

第三讲新闻真实一、概念题1.新闻的真实性[湘潭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大2007年研;人大2006年研]答: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忠实于客观实际的性质和程度。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衡量一切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

其内涵与其他领域的真实性,有所不同。

理论家运用概念和推论达到对现实的真实概括,文学家运用艺术形象达到对现实的真实反映,而新闻工作者则是通过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客观变化的具体、准确、一丝不苟的实录,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新闻不容许有任何虚构或合理想像的成分。

2.具体真实答:具体真实是指新闻传播活动中某一具体报道的真实。

就新闻传播的实际运作来看,具体报道是实实在在的具体事实的报道。

在实际传播活动中,具体报道的整合要符合现实生活的整体面貌。

整体面貌的情况将直接依赖于具体报道。

但新闻报道整体真实的要求,使其对具体事实的选择要考虑它与整体的关系,具体真实将对新闻报道的整体真实产生影响,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具体真实和整体真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新闻报道的真实。

3.整体真实答:整体真实,是指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全体”报道,是否反映了事实世界的主要状态、主流方面、主导趋势,如果是,就实现了整体真实,如果否,就未达到整体真实。

整体真实针对的不是具体的新闻报道、具体的事实对象,而是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所有具体新闻报道构成的“全体”。

整体真实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

微观层面的整体真实是指具体报道的整体真实。

中观层面的整体真实是指某家具体新闻媒体也可以称为个体新闻媒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作的全体新闻报道的真实。

宏观层面的整体真实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新闻媒体全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4.炒新闻答:炒新闻是指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

近几年来,对新闻真实性威胁最大、危害最烈的就是炒新闻。

炒新闻的背后,必有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驱动,其中有的是社会上的职业骗子,专门造假新闻骗稿费。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五讲 大众传媒的职能)【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五讲 大众传媒的职能)【圣才出品】

第五讲大众传媒的职能一、概念题1.喉舌论答:喉舌论是说明报刊或其他新闻媒介作用的比喻,主要是指报刊是党、政府、人民或读者的耳目喉舌,既起着沟通信息的作用,又发挥检测环境的功能,同时还能引导舆论。

这一形象性提法来自西方。

早在19世纪初,资产阶级报人都纷纷以国民的耳目喉舌自居。

马克思也认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在我国,最早提出喉舌观的是梁启超,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他强调报刊的作用是“通上下”。

将报刊的职能定性于与政治的关系,肇始于这篇文章。

2.多元功能答:多元功能,又称多样性功能,新闻机构从事的主要活动是传播活动,是多样化的、多类型的传播活动,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业的功能是多样的。

对于新闻业的功能,代表性的观点有:①拉斯威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视、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②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③施拉姆与波特的“三功能说”(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一般社会功能);④拉扎斯·费尔德和默顿的“三功能说”(授予地位、促进社会规范实行、麻醉精神)。

我国学者主要从新闻媒介的角度对其社会功能做出概括:报道新闻、传播信息;表达意见、引导舆论;服务社会、指导生活;传播知识、普及教育;提供娱乐,裨益身心。

3.基本功能答:基本功能,是指新闻媒体最基本的职能。

在中国的环境中,在新闻传播活动的多样性功能中,传播新闻、监督社会和引导舆论是最基本的功能。

传播新闻,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核心功能;新闻传媒,是社会公器,是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公共舆论机构;传播者是社会运行的守望者、监测者、瞭望者。

因而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测社会环境的最新变化。

传播者通过报道新闻的方式,营造一种信息环境,使新闻收受者的观念、态度甚至行为方式向他们期望的方向强化或转变,这就是舆论引导。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八讲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八讲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圣才出品】

第八讲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一、概念题1.素质答:素质,通常是指构成一个人的基本品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思想、道德、品格、知识、气质、能力等。

它是在先天生理、心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锻炼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

人的素质是人的能力的基础,也是人从事或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力量,所以马克思称其为“人的本质力量”。

对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高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三个方面。

2.新闻道德[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答:新闻道德,是职业道德体系中的一种,是新闻职业道德的简称。

新闻道德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反映的是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遵循的各种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拥有的道德观念、道德品性等的总和。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新闻道德,是指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业的行业道德。

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大众传媒自身,遵循一般的社会公德(新闻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公德联系较为密切)和本行业的专业标准,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新闻职业道德由两部分组成: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

3.新闻传播职业规范[人大2011年研]答:新闻传播职业规范,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一般以“记者守则”、“新闻道德规约”、“记者信条”等形式规定新闻从业人员应有的品格、思想与作风,以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的各种复杂关系。

其内容大致有社会责任、指导思想、品德修养、立场态度、工作作风、社会公德等,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四个基本方面。

4.更正与答辩原则[北大2007年研]答:更正与答辩原则是新闻职业规范的内容之一。

更正,是指新闻报道中具体事项的交代出现失实,相关人有权要求传媒作出更正,传媒自身也有责任在发现差错时主动更正。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新闻客观性原则【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新闻客观性原则【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新闻客观性原则【圣才出品】第四讲新闻客观性原则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本章主要讲述新闻客观性原则的概念、发展过程、理论含义,并对其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争议、矛盾等进行了详细探讨。

本章考点主要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在学习时,要对客观性原则的理论内涵及现实矛盾进行辨析和掌握。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见表4-1)★★★表4-1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考点二: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两个层面(见表4-2)★★★表4-2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两个层面考点三:我国历史上存在的“客观主义”概念★★1.我国新闻和宣传领域使用过的“客观主义”的概念该概念最早出现在1948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对华北《人民日报》关于自然灾害报道的批示中。

在当时背景下,是对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否定,是批评性的政治概念。

2.现在新闻学界学术讨论中的“客观主义”(1)1991年,《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发布,较为正式地承认了“新闻客观性原则”。

(2)学术上的“客观主义”是中性概念,指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性原则”这种主张或认识。

考点四:我国新闻中存在较多的主观操控现象★★(1)人物报道方面,主观定性在前、寻找例子证明在后。

这和客观性原则相反。

在报道人物时要客观,不要带有过多主观色彩。

(2)国际会议相关报道的主观色彩浓重。

(3)在采访时不注意平衡评价观点的选择。

(4)报道新闻时,通过带有倾向性的形容词、副词和有方向性的谓语动词,传达太多的主观意愿。

考点五:新闻表现立场与客观报道之间存在矛盾★★(1)没有不能报道的公开发生的事实,即使此事实不利于报道一方的利益,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报道角度及客观的报道方式。

(2)涉及不同观点的争论,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涉及观点时,要尽可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报道各种不同的观点。

考点六:客观的职业理念受到的自然而无形的影响(见表4-3)★★★表4-3客观的职业理念受到的自然而无形的影响【考点拓展】新闻客观性的意义(见表4-4)表4-4新闻客观性的意义4.2考研真题一、概念题1.新闻客观性(中山大学2019年研;上海大学2015、2013年研;湖南大学2010年研;厦大2007年研;中传2005年研;人大2005年研)2.新闻的倾向性(山东师大2015年研)3.客观主义理论(聊城大学2017年研)二、简答题1.简述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优势。

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复习笔记及详解_才聪学习网

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复习笔记及详解_才聪学习网

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复习笔记及详解_才聪学习网[电子书]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本书是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新闻理论考研(博)真题,这些学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博)参考教材。

所选考研(博)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3)解析课后习题,补充典型题。

本书参考大量新闻理论相关辅导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针对每章的重难点补充整理了典型题,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一单元新闻理论的简要历史与现状1.1.1 复习笔记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单元关于“新闻”的理论第一章新闻与宣传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新闻价值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新闻真实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新闻客观性原则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单元关于“新闻传播业”的理论第一章传媒的基本职能及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3.1.1 复习笔记3.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新闻出版自由3.2.1 复习笔记3.2.2 课后习题详解3.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新闻法治3.3.1 复习笔记3.3.2 课后习题详解3.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新闻职业道德3.4.1 复习笔记3.4.2 课后习题详解3.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一单元新闻理论的简要历史与现状1.1.1 复习笔记【重点难点归纳】一、世界新闻理论的起点1.新闻理论的起点1690年,德国人托俾厄斯·波伊瑟写的博士论文《关于新闻报道》是世界上第一篇新闻理论论文。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要点整理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要点整理

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宣传一般来说,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一件事,只要对方知道了这件事,新闻传播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时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宣传分为政治宣传和商业宣传。

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新闻和宣传合起来说呢?这是因为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

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及时是最客观的新闻传播,也可以夹杂着宣传的成分。

新闻和宣传的差别: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重复。

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4、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与舆论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

在一定的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

新闻和舆论是什么关系呢?新闻可以反映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些群体性事件的时候。

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一个非常具体的事实,而且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

新闻反映了舆论的时候,就与舆论有了关系,但新闻页可能没有反映舆论。

五、中国传统的新闻传播体系中国古代生活传播结构有一下几个特征:1、信息内敛,文化内聚力是社会群体生存发展的依托。

2、文化封闭,在认知上趋向于同化对象,对外部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内部协调比应对外部更有现实价值。

3、内圈往往是进入外圈的必要精神基础。

4、圈层间具有内在的彼此渗透性和灵活的伸缩关系。

中国古代社会传播结构的特征:1、社会组织高度统一,但社会是分散的。

2、上一层次比下一层次获得较多的信息。

3、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主管意向的遮蔽,任何层级获得的信息都不可能是完全真实的。

4、一旦外部真实的信息扩散,社会顷刻瓦解。

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新闻职业道德)

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新闻职业道德)

第四章 新闻职业道德3.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般理解1.什么是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或新闻传播业的行业道德,要求传媒遵循一般的社会道德和本行业的专业标准,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1)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①一般社会道德在新闻传播职业领域的运用,诸如要体现人性、尊重人格、不说谎等,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般理解新闻自律与我国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现状 体制转型造成职业道德和规范缺失的主要原因 商业利益 行业内混岗传媒人的劳动保障不到位、人员流动率过高 目前在新闻职业道德方面首先要做的事情中国新闻职业规范概述有偿新闻财经记者利用职业之便获取利益 几类违反职业道德和规范的情形 媒介审判制造“传媒假事件”报道缺乏人性 新闻职业道德即“什么不能做”的道德责任。

不要伤害别人,不要偷窃,不要说谎,尊敬他人……这些,也即新闻职业道德的底线。

②职业规范,即“应该如何做”的专业技术方面要求。

(2)新闻自律①作为名词,是指职业道德和规范的成文条款,或公认的不成文惯例。

②作为动词的“自律”,即自我约束。

这里的自我,除了个人对自己的约束外,行业内的自律组织对行业内人的违规行为的处罚,也是自律,即行业内的自律。

(3)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4)记者在遵守一般道德上存在的问题①除了新闻行业的技术规范外,我国记者在遵守一般道德上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为采访到需要的素材而随意说谎。

不说谎,也是人的基本的道德底线,人人都说谎,结果必然是大大增加每个人确认真实的成本,这是一种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最低道德保障”。

“底线”根植于人最基本的道德信念中。

“说谎”或“造假”这样由记者制造的看点,如果不坚决加以制止,传媒的公信力将丧失殆尽。

②职业道德与一般道德性质一样,是一种内心认同,如果没有这种认同,可能会走回到行政他律方面。

新闻理论十讲

新闻理论十讲

这本书对于新闻理论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作者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 了新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线索。
《新闻理论十讲》是一本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对于新 闻传播学界和非新闻专业人士以及新闻业界人士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不 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新闻传播的视角和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在实践中应 用这些理论的策略和技巧。
新闻理论十讲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新闻
重要
新闻理论十讲
概念
教材
深入
以往
新闻
理论
陈力 探讨
课程
理论
专业
报道
实践
作为
进行丹在2008年由复旦大学社的一本著作,该书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 基础课程和非新闻专业通用课程,对于新闻业界人士而言,也是充满智慧、极富启发的优秀读本。 在本书中,陈力丹对新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 论断作为节名,形成了开放式的体例结构,避免了以往教材刻板生硬的演绎和组织。 在内容方面,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他克服了以往教材说教和武断的观 点罗列,提倡应用性的新闻理论,充分吸收了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前沿成果,并借鉴了相关学科的 理论,对于中国新闻实践颇具指导意义。 陈力丹还对新闻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新闻理论十讲》这本书的目录分析表明,它不仅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体例,而 且具有新颖的内容和观点。这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启示,同时 也为新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九讲 宣传学)【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九讲  宣传学)【圣才出品】

第九讲宣传学9.1 复习笔记一、宣传概念的历史和定义1.宣传的历史(1)宣传这个词用于“观点的移植”这个现代概念,起源于17世纪初罗马教皇建立的宣传信仰圣教会。

(2)18世纪以后,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宣传这个概念得到普及,而且运用也很广泛。

(3)“宣传”这个概念的现代含义是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由日本转入中国的,留学日本的人把这个词从日本传回来,要在汉语中找一个词对应,就使用“宣传”这个概念。

2.宣传的定义(1)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态度、控制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2)宣传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包括各种符号——有声的符号和无声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达到的目的,一是引导人们的态度,二是控制人们的行为。

(3)它是一种社会传播活动。

传播学者拉斯韦尔1934年对宣传下的定义是:“宣传,从最广泛的含义而言,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巧。

”二、宣传的几个特点(1)宣传的本质是劝服。

强制灌输的行为,严格意义上不是宣传,而是一种以暴力威胁为背景的行为。

(2)宣传形式上总是一个人或一群人(例如各种表演)向特定的多数人传播观点,它以单向传播为主,双向交流在宣传中是辅助性的,因而宣传者始终处于主动者的地位。

(3)宣传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道者,一类是未被卷入宣传的人群。

①对同道者的宣传目的,在于巩固已有的信念,并通过同道者进一步扩大宣传。

②从宣传策略上考虑,宣传重点应在于为被卷入的人群。

(4)宣传者的素养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

在宣传中,宣传者是施控者,要经常根据宣传对象的反应对宣传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

因而,宣传者需要智慧。

一流的宣传家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宣传目标。

三、几种常见的宣传方法1.西方常用的宣传策略或技巧(1)加以恶名(又称“标签法”)即给一种观点(或人物、事物)贴上坏标签,使人们不经验证就对某种观点、某个人、某一事物持反感态度并加以谴责,例如“民族败类”、“反动派”等。

(完整版)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综合其他新闻理论的笔记

(完整版)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综合其他新闻理论的笔记

(完整版)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综合其他新闻理论的笔记新闻理论十讲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与宣传1.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受者晓其事宣传: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传者扬其理2.新闻:满足受众获知新消息的需要宣传:满足宣传者输出观点的需要。

3.新闻和宣传的六个方面的区别:(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3)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4)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与舆论1.舆论:在一定的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

2.关系:新闻可以反映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个群众性事件的时候。

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事实,而且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

3.总结:媒体是舆论的载体,但在某些情况下,传媒不一定代表舆论。

但是,一般情况下,可以说传媒是舆论界。

三、新闻的特性1.报告现实事物。

2.强烈时效要求。

3.可以公开传播4.现代新闻传播业造成了公众对新闻的持续关注第二讲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1.传受双方的共同认可2.接受者的“不知”3.接受者的兴趣、关心和需要二、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价值判断,即意见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

1.对媒体:对事实的选择标准2.对读者:使用价值三、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1.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便越有新闻价值。

2.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3.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

4.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5.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6.越是著名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越是著名地点,那里发生的事实也越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舆论
2.公民新闻
3.宣传者
4.客观性报道
5.新闻框架
二、简答题(15×3=45分)
1.简述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内涵。

2.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
3.简述新闻专业主义。

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
1.试述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的关系。

2.新媒体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主体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对新闻职业带来什么影响?3.试述新闻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舆论
答: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在舆论的定义中,最关键要讨论的是,舆论的本体是“意见”还是“态度”。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或群众的言论。

舆论就是普通大众的言论或意见。

目前学界对于“舆论”的定义主要有:“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某一事态大体相近的看法。

”“舆论是社会生活中一部分群众或一定集团对某种事态发展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


2.公民新闻
答:公民新闻,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

公民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

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为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

“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3.宣传者
答:宣传者是构成宣传过程的主体性因素,不但指某一个人,也包括一个团体或宣传机构(例如报社、电台、电视台)。

宣传者不但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

宣传者的自身形象主要是指宣传者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信任度和宣传效益成正比。

4.客观性报道
答:客观性报道大致包含三层意思: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

操作方法有完整,即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平衡,即当社会上对某一事件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或双方当事人发生争执时,报道应让各种见解有同等的表达机会;运用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运用引语;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等。

5.新闻框架
答: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新闻框架”的学术概念。

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

一般而言,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由于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

二、简答题(15×3=45分)
1.简述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内涵。

答:新闻客观性原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理念层面,一个是操作层面。

(1)新闻客观性原则的理念层面
①作为一种理念,客观性是指在工作之前,新闻从业者的脑子对这个职业的认识——要向公众客观地、不带偏见地报告事实,而且相信能够把事实和关于事实的价值(对事实的
评价)分开。

②新闻从业者在报道事实时,对事实本身要非常尊重,对有关事实的评论要持一定的怀疑态度。

新闻从业者在工作时,要养成这样一种职业理念。

③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的具体内涵
诚实,即报道事实之前,该是什么样就描绘成什么样,不随便添加个人好恶;超脱、平衡、公正地对待事物;无党派色彩,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执己见;不牵扯个人利益;只相信事实,怀疑出于价值观的别人的判断,努力将二者分开。

(2)新闻客观性的操作层面
客观性作为一种报道方式,一般的要求和主要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分开。

这种要求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会受到很多习惯性思维的限制。

这种写法已成为一种惯性思维,提笔就写,张口就说,感觉不到有什么问题。

②以超脱情感的中立观点表述事实。

有些事实可能带有较强烈的可爱、可憎因素,但在报道时,要选择中立的词语来表述事实。

特别在消息这种新闻体裁中,副词、形容词本身就是一种评价,使用这些词有悖新闻客观性原则。

③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

一个事实发生后,在报道时,要尽可能使得事实的各方面,都得到表达的机会或由作者给予说明。

平衡是新闻报道中要掌握的技术性要求。

2.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
答:新闻自由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一定范围、一定
限度的自由。

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实质上是指新闻自由的条件性,即新闻自由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自由。

这种条件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自由具有历史性
新闻自由的历史性,大致包含以下两方面的意思:
①新闻自由的含义本身具有历史性。

新闻自由“是在社会演进过程中,民主政治的产品,它的意义是变动的,随时间、空间而各不相同”。

不同历史时代、时期,人们理解的新闻自由是有差别的,其历史内涵是有所不同的,对此,在前面新闻自由的发展中已经作过阐述。

②新闻自由的实践具有历史性。

新闻自由,与人类所有的具体的自由一样,是人类自身历史发展的产物,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绝对权利。

新闻自由的历史性表现为,从新闻自由被看作是人的自由权利的那天起,新闻自由就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演变,起伏而起伏,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新闻自由的实质性范围、水平是不同的,这是由具体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决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有人以中国的历史传统缺乏新闻自由为理由而否认新闻自由概念的合理性和新闻自由的必要性,这种看似历史主义的观念恰好背离了历史主义的精神。

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缺乏新闻自由的思想和实践,那是由中国传统的历史经验事实所决定的,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新闻自由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权利,当然要践行新闻自由。

(2)新闻自由的关系性
①新闻自由,是人的自由,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实现的自由。

认识的自由实现于人与客体对象的关系中,法律自由、道德自由实现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具体的关系之中。

②新闻自由是人的一种社会权利,是一种从自身出发,而又指向他人、指向社会的自由。

相对思想自由的内向性而言,它是一种外向性的自由。

③作为社会的人,他的权利的运用或实现只能发生在社会关系之中,自由权利的实行,必然会关涉或影响到他人的物质利益或精神利益;而涉及他人利益的自由,就要受到他人利益的限制,自由权利的运用者就要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④“真正的自由,是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人,带着其所有的约束与负担,通过从中发现必要的手段来发展他自己的道德个性,使自己不断从这种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

”新闻自由的关系性,决定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新闻自由必须和他人的权利相平衡,即任何人在行使自己的新闻自由权利时,也有尊重他人同样权利的义务。

(3)新闻自由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实际的界限
①没有绝对的自由、没有纯粹的民主,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不是无政府主义。

只有那些天真幼稚的幻想家才会把新闻自由设想为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的。

②但新闻自由的界限不能随意设定,只有恶劣的界限是随意的,优良的界限必须反映公民的统一意志,并以国家意志的外化形式——法律规定下来。

因而,法律就是自由的界限。

3.简述新闻专业主义。

答:“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以及围绕着职业意识的一套新闻传播专业的操作要求。

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1)专业(行业)意识:监测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

(2)职业规范意识和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是客观的,可以测量的。

我国的传媒缺少这些东西,只意识到自己对上级负责,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一个行业。

同时,我国缺少一套完整的专业评价标准。

(3)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传媒的专业培训机制。

记者职业应具备比一般人多得多的知识储备,如今是信息社会,还得要求具备跟得上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