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的特点及分类共61页文档
稠油
![稠油](https://img.taocdn.com/s3/m/182736a6f524ccbff121843a.png)
稠油第一节稠油油藏基本特征我国的稠油油藏分布广泛,按储层时代,从中元古代至第三纪均有分布,其中大部分稠油油藏分布在中新生代地层中。
相对于常规油油藏而言.稠油油藏具有以下特点。
(1)油层埋藏浅,地层压力及温度低。
稠油油藏的埋藏深度范围分布很广,埋藏深的可以达到4000多米,多数稠油油藏埋深小于2000m。
埋藏浅的离地表仅几米、几十米,有的甚至就在地表上。
由于稠油油藏埋藏浅,因此,其地层压力及温度一般较低。
例如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稠油油藏埋深小于600m的储量约占88%,地层压力一般为1.8~4.0MPa,地层温度为16~27℃。
(2)气油比低,饱和压力低。
由于稠油油藏在形成过程中产生了生物降解作用和氧化作用,并在次生运移过程中天然气和轻质组分溢散,所以一般稠油油藏具有饱和压力低,气油比低的特点(见表2-1)。
(3)油层胶结疏松。
世界上,绝大部分稠油分布在砂岩油藏中。
我国已发现的稠油油藏几乎全部为砂岩油藏。
内于稠油油藏一般埋藏浅,成岩作用差,因此,一般稠油油藏具有胶结疏松的特点。
如泌阳拗陷井楼油田,稠油油藏埋深一般小于500m,钻井取心时,油层岩样似“古巴糖”状,基本上无成形岩心。
(4)油层物性好。
由于稠油油藏埋藏浅,成岩作用差,胶结疏松,因此,稠油油藏一般具有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和含油饱和度高的特点。
如表2-l所示,井楼油田油层孔隙度为29.6%-34.0%,平均为31.7%;渗透率为1.630-4.020μm2,平均为2.642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为61.8%-74.8%,平均为66.6%。
第一节稠油的基本性质一、稠油的一般性质我国发现的稠油油藏分布很广,类型很多,埋藏深度变化很大,一般在10~2000m之间,主要储层为砂岩。
中国稠油特性与世界各国的稠油特性大体相似,主要有以下特点。
(1)稠油中轻质馏分很少,而胶质沥青含量很多,而且随着胶质沥青含量增加,原油的相对密度及同温度下的粘度随之增高。
据统计,大多数稠油中轻质倡分在10%以下,一般仅5%左右。
油藏分类
![油藏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dcf94fbfab069dc502201a7.png)
2010年12月21日油藏分类方法概述刘峰1(地质创新08 2008041117)摘要:对油藏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的对油藏进行管理,提高对油气田的开发。
目前对油藏的分类有很多标准,如粘度、密度、孔渗性等根据原有物性的分类,也有断块、背斜、不整合等根据圈闭构造的分类,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系统的聚类分析,实现了油藏的聚类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适应不同的需求,本文将会就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油藏分类问题进行综合的归纳。
关键字:粘度、密度、聚类分析、岩性、构造分类、圈闭、储集层正文:油藏的分类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答案,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级、类别。
但是油藏分类一般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3]:1)油藏的地质特征,包括油藏的圈闭、储集岩、储集空间、压力等特征。
2 )油藏的流体及其分布特征。
3 )油藏的渗流物理特性,包括岩石表面的润湿性,油水、油气相对渗流效率等。
4 )油藏的天然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
在遵循了这些原则的前提下,油藏的分类仍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也就是分类的标准,包括粘度、挥发性、以及储集层物性等。
按原油的性质分为:低粘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5mPa.s;中粘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5—20mPa .s;高粘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20—50 mPa .s;稠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50 mPa .s,相对密度>0.920.稠油又可细分为3大类4大级,见下表[3]。
在天然气藏中,温度介于临界温度和临街凝析温度时,由于开采时地层的压力降低,形成的凝析油,属于轻质油,密度小于0.8.当地层流体位于气液过渡区时,由于温度压力条件的变化,在开发过程中具有极强的挥发性,称为挥发油藏。
除了原有本身的性质以外,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圈闭的类型,不同的圈闭的封闭机理是不一样的,也就形成了不同成因的油藏,一般的圈闭主要有背斜、断层、不整合、刺穿和岩性尖灭等。
背斜油藏,油气运移到背斜圈闭中保存下来形成的油藏;断层油藏,油气运移到由断层和岩性上倾尖灭、断层和背斜一翼构成的圈闭时形成的油藏;不整合油藏,油气运移到由不整合圈闭中形成的油藏,不整合分为削截和上超(必须配有盖层);刺穿油藏,由于岩体刺穿,形成了地层上倾和封堵,形成的油藏;岩性油藏,由于岩性的上倾尖灭形成圈闭,一起聚集其中形成的油藏。
稠油开发技术2012
![稠油开发技术2012](https://img.taocdn.com/s3/m/45701c6ab84ae45c3b358c68.png)
5#集油站
集输系统工艺流程图
27
•注水工艺流程
开发注水系统
注水开发普通稠油区块有七个区块
注水
井楼油田 古城油田 王集油田
八区 B123、124、125区 东区、泌242区、柴庄区
29
净化污水注水流程示意图
2
12 8
7#计量配水站
15#计量配水站 9#计量配水站
# 计 量 配 水 站 19#计量配水站
3#计量配水站
1#计量配水站
#
计 量 配
古城B123 区注水站
水
站
# 计 量 配 水 站
•稠
古城B125 区注水站
159管线
4#计量配水站
油
联 稠油联合站净化污水(低压)
合
稠油联合站净化污水(高压)
站
L八区1# 注水站
LZ24等9口注水井
30
六、联合站处理工艺
稠油联合站平面布置图
•功能?
脱水区
污水处理区
开发 试验
到(16段908.98- 万吨,2011年产量上升到66万吨。 主19要91)支持技术:斜直井开采工艺技术、薄
20 阶段 层稠油开采技术、复杂断块稠油开采技术,
10
(19861988)
防砂、调剖堵窜工艺技术和注氮相关技术
等。
0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油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9.8%。 油层胶结松:稠油油藏因其埋藏浅,成岩性差,油层胶结疏松。 油藏面积小:油藏单个开发单元含油面积0.1-2.0 Km2,油砂
稠油的分类及其油藏地质特征
![稠油的分类及其油藏地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3faff601ed9ad51f01df2d6.png)
稠油的分类及其油藏地质特征----所属行业 : 石油化工发布公司:公司联系方式:查看一、稠油分类(一)国外重油分类标准稠油分类不仅直接关系到油藏类型划分与评价,也关系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的选择及其开采潜力。
为此,许多专家对稠油分类标准进行了研究并多次举行国际学术会议进行讨论。
联合国培训研究署(UNITAR)推荐的重油分类标准如表1所示,委内瑞拉的重油分类际准见表2 。
表1UNITAR 推荐的分类标准表2 委内瑞拉能源矿业部的分类标准(二)中国稠油分类标准我国稠油沥青质含量低,胶质含量高,金属含量低,稠油粘度偏高,相对密度则较低。
根据我国稠油的特点分类标准如表3 所示。
在分类标准中,以原油粘度为第一指标,相对密度为其辅助指标,当两个指标发生矛盾时则按粘度进行分类。
表3 中国稠油分类标准*指油层条件下的原油粘度;无*者为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
二、稠油油藏一般地质特征稠油油藏相对于稀油油藏而言,具有以下特点:(一)油藏大多埋藏较浅我国稠油油藏一般集中分布于各含油气盆地的边缘斜坡地带以及边缘潜伏隆起倾没带,也分布于盆地内部长期发育断裂带隆起上部的地堑。
油藏埋藏深度一般小于1800m ,埋藏浅的有的可出露地表,有的则可离地表几十米至近百米。
但井深3000~4500m也有稠油油藏,为数较少。
(二)储集层胶结疏松、物性较好稠油油藏储集层多为粗碎屑岩,我国稠油油藏有的为砂砾岩,多数为砂岩,其沉积类型一般为河流相或河流三角洲相,储层胶结疏松,成岩作用低,固结性能差,因而,生产中油井易出砂。
稠油油藏储集层物性较好,具有孔隙度高、渗透率高的特点。
孔隙度一般为25%~30%,空气渗透率一般高于0.5 ~2.0平方微米。
(三)稠油组分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含量低稠油与轻质油在组分上的差别在于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油质含量小。
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一般大于30%~50%,烷烃、芳烃含量则小于60%~50%。
(四)稠油中含蜡量少、凝固点低原油凝固点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含蜡量的多少,也与原油中重质组分含量有关。
稠油油藏的特点及分类61页PPT
![稠油油藏的特点及分类6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77dff70912a216147929d9.png)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稠油油藏的特点及分类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稠油油藏
![稠油油藏](https://img.taocdn.com/s3/m/f4e2ee3743323968011c921e.png)
• (3)目前的稠油开采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出砂处理、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高渗 孔道封堵以及最终采收率低等问题。 • (4)提高采收率、降低环境污染是稠油开 发面对的主要技术挑战。目前需要解决问 题主要有:蒸汽驱的优化与接替技术的发 展;深入了解稠油的生产机理;寻找适合 近程、远程各种要求的稠油输送方法;改 进油藏、井眼间的传热模型,特别是针对 水平井的情况的传热模型。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进展
•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是目前稠油注蒸汽 开发的主要方法,约占稠油总产量的80%。 蒸汽吞吐几乎对各种类型的稠油油藏都有 增产效果,年采油速度数倍于常规采油方 法,一般达到3%~8%。
注蒸汽热采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方 法
• 热采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出程度高, 注采比低,地层压力低,汽窜、出砂、边水水淹 严重,产量递减块,稳产难度大。在所有问题中, 汽窜是制约热采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 解决方法:①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的抑制和利 用汽窜,是大孔、高渗超稠油油藏有效改善开发 效果的技术。②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有利于建 立整体温场,提高蒸汽热利用率,节约注汽量。 ③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减缓超稠油高周 期递减。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
•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就是一种开采 高粘原油(高于100000mPa·s)的有效前沿技术。 • 实现注采井之间的热连通,以蒸汽为热介质,在 上覆地层中形成蒸汽腔,在流体热对流及热传导 作用下加热油层,依靠重力作用开采稠油。 • 从水平井上方一口或几口垂直井中注蒸汽,加热 后可流动的沥青,在重力作用下流向位于其下方 的水平井中 。
火烧油层采油技术存在问题和解决 方法
• 存在问题:1 压缩机不能保障连续供气且气 量不足点燃油层和维持油层燃烧 ;2 监测 技术不完善,油层点燃后,需随时监测邻 井生产动态及气样分析; 3采油计量工艺不 适应目前常规的采油计量设备,不能对油 井产出油、气、水和温度实现在线计量, 不能及时取得油井动态参数,不能及时调 整油井工作制度,使燃烧前缘均匀推进难 以控制。 4无论是吞吐还是火驱,控制汽窜 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稠油油藏钻井技术探讨
![稠油油藏钻井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421b3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2.png)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 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 吸收再创新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员工 技术水平
建立技术交流平台,促进 技术交流与合作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 技术研发积极性
提高技术应用的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 员工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
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 钻井技术的环保性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采用环保型钻井技术,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和破坏
建立环保监测和评估机制,确保钻 井技术的环保效果
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建立国际合作平台, 促进技术交流与合 作
加强与国内外高校、 科研机构的合作, 共同研发新技术
举办技术交流会、 研讨会,分享经验 ,共同解决问题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和设备,提高国内 技术水平
稠油油藏的分布和开采难度
分布:主要分布在 中东、南美、中国 等地区
开采难度:稠油油 藏的粘度大,流动 性差,开采难度大
开采技术:需要采 用特殊的钻井技术 和设备,如热力采 油、化学采油等
开采成本:稠油油 藏的开采成本较高 ,需要投入大量的 资金和技术支持
稠油油藏钻井技术的挑战
稠油油藏的粘度大,钻井 难度高
提高油藏开发效 果:通过优化钻 井设计和井眼轨 迹,提高油藏开 发效果,增加原 油产量
降低环境污染: 通过采用环保型 钻井液和井下作 业技术,降低对 环境的污染
提高钻井安全性: 通过采用先进的 钻井技术和设备, 提高钻井安全性, 降低钻井事故发 生率
钻井技术对稠油油藏开采的影响分析
提高开采效率: 钻井技术的应 用可以提高稠 油油藏的开采 效率,降低开
钻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稠油开采技术原理详解
![稠油开采技术原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18f82c92cc58bd63186bdf6.png)
稠油=高粘重质原油
μ=50(100)mPa.s
D420>0.92
一、稠油分类、特点
1.分类标准
UNITAR(联合国培训研究署)推荐的
重质原油及沥青分类标准
第一指标 分类 重质原油 沥青 粘度①,mPa ·s 102~104 >104 第二指标 密度(15.6℃),kg/m3 934~1000 >1000
剪切速率(1/s)
剪切速率(1/s)
1 0.8 0.6 0.4 0.2 0 0 5 剪切应力(Pa) 10
10 8 6 4 2 0 0 5 剪切应力(Pa) 10
陈373井脱水油60℃流变曲线
陈373井脱水油90℃流变曲线
提
纲
一、稠油分类、特点
二、稠油油藏开采原理
三、稠油油藏开发方案的制定
四、胜利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五、稠油开采配套技术应用 六、胜利稠油开采技术发展方向
开采方式
~150
*
可以先注水 热 热 热 采 采 采
~10000
10000~50000 >50000
*指油藏温度条件下粘度,无*是指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
一、稠油分类、特点
2.特点-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
单家寺油田单6块稠油族组份
区块 井 名 烷 烃 % 19.41 19.05 22.33 22.55 28.48 26.88 芳 烃 % 21.52 23.33 21.76 21.66 26.49 25.14 非 烃 % 30.92 30.83 26.53 24.93 33.11 30.64 沥青质 % 10.44 10.34 10.5 11.57 10.26 13.29
原油粘度,mPa· s 相对密度,g/cm3
油层深度,m 油层纯厚度,m 纯/总比 孔隙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 φ×Soi 储量系数,103t(km2· m) 渗透率,10-3μm2
稠油综述——精选推荐
![稠油综述——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8c17fac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9.png)
稠油综述稠油开采、处理、集输降粘⽅法概述⼀稠油油藏特征 (2)⼆稠油开采⽅法 (2)1 热⼒采油 (2)2 化学采油 (4)3 利⽤微⽣物⽅法采油 (5)4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 (5)5 ⽔平压裂辅助蒸汽驱技术 (6)6结论和建议 (6)三稠油集输降粘⽅法概述 (6)1 稠油改质降粘 (7)2 加热降粘 (7)3 稠油掺稀输送⽅法 (8)4 掺热⽔法或活性⽔ (8)5 低粘液环输送⽅法 (9)6 加减阻剂 (9)7 乳化降粘 (9)8 加油溶性降粘剂降粘 (10)9 稠油催化降粘 (10)10 结语 (10)四稠油脱⽔ (10)1 转相点对稠油预脱⽔⼯艺的影响 (10)2 克拉玛依某油⽥稠油脱⽔⼯艺 (12)五其他 (13)1 稠油拐点温度测算⽅法 (13)2 稠油集输管线压降计算⽅法 (14)3 原油降凝剂作⽤机理与影响因素 (15)4 蜡沉积规律实验研究 (15)相关资料 (16)我国海上油⽓⽥主要分布在渤海湾、东海、南海西部、和南海东部,截⽌2005年底,共发现油⽥41个,⽓⽥4个,开发井共计1286⼝,年产油量32×106m3,年产⽓量58×108m3。
我国海上原油探明储量为29.3×108m3(储量分布见图1),稠油所占的⽐重较⼤,稠油储量的绝⼤部分分布于渤海湾,约为17.85×108m3。
2005年,中国海上原油产量的43%来⾃重油油藏,预计到2010年,重油产量将占中国海上原油总产量的60%以上。
作为动⼒燃料和化⼯原料有着独特的优点,是其它新能源不能代替的。
因此稠油的开发利⽤越来越受到⼈们的重视。
⼀稠油油藏特征据我国现⾏标准,把原油⽐重⼤于0.934,粘度在100m Pa·S以上定位稠油(或称重油)。
按照稠油粘度⾼低将稠油划分为三种类型,分述如下:普通稠油:脱⽓油粘度为150~10000m Pa·S,⽐重在0.92以上。
特稠油:粘度在(1~5)×104 m Pa·S,⽐重⼤于0.95。
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技术
![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72477d76137ee06eff91839.png)
311.1mm二开钻头
215.9mm分支井眼
215.9mm三开钻头
241.3mm二开钻头
悬挂器
177.8mm调长套管 +177.8mm割缝筛管 (钢级TP100H、壁厚9.19mm)
(二)高温注汽工艺技术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方式主要有蒸汽吞吐、蒸汽驱和SAGD, 配有 50t 、 23t 、 11t 、 9.2t 固定式和活动式四种蒸汽发生器共 322 台, 年注汽能力近3000万吨。
丛式井井眼轨迹示意图
(一)稠油钻完井工艺技术
3.水平井(分支井)热采钻完井工艺技术
热采水平井二开井身结构示意图
水平井(分支井)热采钻完井采用二、三开钻井,水平段筛管完 井;分支井主井眼筛管、分支井眼裸眼完井,其它工艺与直井和定向 井相同。
热采水平井三开井身结构示意图
273.05mm表层套管 346.00mm一开钻头
普通稠油热采直井井身结构示意图 特、超稠油热采直井井身结构示意图
273.05mm表层套管 346.00mm一开钻头 G级加砂水泥返至地面
273.05mm表层套管 346.00mm一开钻头
G级加砂水泥返至地面
阻流环
热应力 补偿器
177.8mm 油 层 套 管 : 钢 级 TP100H、壁厚9.19mm。 177.8mm×193.7mm变扣接头 193.7mm外加厚套管:钢级TP120TH、 壁厚 17.14mm 。下入位置:油顶以上 20m至油底以下10m。 193.7mm×177.8mm变扣接头 阻流环 177.8mm油层套管 247.6mm二开钻头
井液体系。
1. 直井热采钻完井工艺技术 2. 定向井(丛式井)热采钻完井工艺技术
3. 水平井(分支井)热采钻完井工艺技术
第五讲 稠油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3
![第五讲 稠油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3](https://img.taocdn.com/s3/m/9170062cccbff121dd3683da.png)
增产工艺措施
注水开发的增产措施 注蒸汽开发的增产措施
完善井网,采用密井网开发。 细分开发层系,提高油层动 用程度。 强注强采。 采用碱性水驱、聚合物驱、 二氧化碳驱等方式。
动态监测 。 分层注汽 。 蒸汽吞吐及蒸汽驱高温 泡沫剂调剂 。 应用化学剂增产 。
注水开发指标的计算与预测方法
2
埋深 800~1400m 蒸汽驱采收率为
E R 9.92 2.82ho 0.044ho 2.74 lg o 1.41lg 2 o 62.04S oi
2
5.56Vk 39.52Vk 0.026D
2
开发过程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 注蒸汽开发存在的问题
无水采收率低 耗水量大,注水利 用率低 出砂严重
干扰与汽窜 油井汽驱见效差异 大 出砂严重
o Bo w m(3S wi S or 1) A2 lg n w Bw o 4.606
丙型水驱特征曲线
1 n w ln S wi m o A3 1 S wi
1 fw 1 Ro A3 B3 ( ln ) fw fw
B3 1 m(1 S wi )
稠油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特点
汇报人:聂飞朋
报告主要内容
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 油田开发特点 开发指标的计算与预测方法 开发过程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
油层埋藏浅,地层压力及温度低。 气油比低,饱和压力低。 油层胶结疏松。 油层物性好。
油田开发特点
开发方式 开发特征 增产工艺措施
注水开发特征
稠油油藏的特点及分类
![稠油油藏的特点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ef0becf84254b35effd3419.png)
委内瑞拉
2、稠油的粘度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增加,粘度急剧下降
表4 我国几个油田稠油及国外典型稠油油田粘—温资料
粘 度 30 油田 辽河 克拉 玛依 胜利 河南 委内 瑞拉 高升 齐 40 九一 3区 单2 —1 古城 拉古 尼亚 斯 阿萨 巴斯 卡 冷湖 和平 河 20461 43℃ 500 2025 2793 220 16495 11809 38℃ 6700 43℃ 14200 15700 43℃ 14200 14700 53℃ 1720 46℃ 8800 7001 49℃ 2500 2748 1050 6363 1307 71℃ 480 58℃ 3250 63℃ 800 61℃ 2370 902 1245 495 662 100 2707 679 82℃ 230 580 83℃ 235 85℃ 480 151 103℃ 159 102℃ 91 178 79 119℃ 49.5 112℃ 103 1006 375 216 293 377 178 214 93℃ 38 115 25 40 50 60 温度,℃ 70 80 90 100 120
表6 辽河高升油田高3—5—13井不同深度原油性质
取样井段 m 1541—1545 1548—1575 1582—1601 1606—1618 1652—1663 原油相对 密度 0.904 0.942 0.9551 0.9657 0.9676 脱气原油粘度 (50℃)mPa.s 895 1334 4012 9406 10202 含蜡量 % 5.12 5.20 5.6 5.8 5.3 沥青及胶 质含量 % 42 44 46
20.3%。相对密度为0.925,在油层条件下粘度为70—130
mPa.s,这是典型的“双高”原油,也属稠油类型的原油。 另外,有些含蜡量高,但沥青胶质含量低的原油,这种 原油属高凝油,而不是稠油。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9276793a0116c175e0e4819.png)
辽河高升 0.94-0.96 新疆风城 0.9656 Athabasca 1.015 加拿大 Cold Lake 0.994 Peace River 1.026 Jobo 1.02 委内瑞拉 Laguna 0.989 美国 Tar Sand Triangle 0.92 马达加斯加 Remolanga 0.99
7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稠油油藏概述 1.1、稠油的定义、分类标准及基本特征 1.1.2 稠油的分类标准
中国稠油分类标准表(刘文章)
稠油分类 类别 名称 I I-1 普通稠油 亚类 I-2 II 特稠油 超稠油 III (天然沥青) 主要指标 粘度(mPa· s) 50 (或100)~10000 50①~150① 150①~10000 10000~50000 >50000
1、稠油的一般特性 ④ 稠油中含有稀有金属
⑤ 稠油中石腊含量一般比较少
⑥ 同一稠油藏,原油性质在垂向上和平面上大多具有一
定差异
⑦ 稠油的粘度对温度很敏感,随着温度增加稠油粘度急 剧下降
10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稠油油藏概述 1.1、稠油的定义、分类标准及基本特征 1.1.3 稠油的特征
1、稠油的一般特性
1、稠油的一般特性 ① 稠油中的胶质和沥青含量高,轻质组分少
中国主要稠油油藏原油中轻质组分含量一般仅10%左右,而 沥青和胶质含量一般在25-50%之间
② 稠油粘度随原油密度增加而增加 ③ 稠油中的S、O、N等原子含量较多
9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稠油油藏概述 1.1、稠油的定义、分类标准及基本特征 1.1.3 稠油的特征
油。 国际上称稠油为重质原油(Heavy Oil),对粘度极高的重油称 为沥青(Bitumen)或沥青砂油(Tar Sand Oil)。 由于国际上原油价格是按质论价的,相对密度大的原油轻质馏分 少,价格低,因此传统方法对重质原油的分类是采用相对粘度或API 重度来表征。
稠油油藏
![稠油油藏](https://img.taocdn.com/s3/m/f4e2ee3743323968011c921e.png)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进展
•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是目前稠油注蒸汽 开发的主要方法,约占稠油总产量的80%。 蒸汽吞吐几乎对各种类型的稠油油藏都有 增产效果,年采油速度数倍于常规采油方 热采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出程度高, 注采比低,地层压力低,汽窜、出砂、边水水淹 严重,产量递减块,稳产难度大。在所有问题中, 汽窜是制约热采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 解决方法:①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的抑制和利 用汽窜,是大孔、高渗超稠油油藏有效改善开发 效果的技术。②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有利于建 立整体温场,提高蒸汽热利用率,节约注汽量。 ③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减缓超稠油高周 期递减。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存在的问题和 发展趋势
•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 办法
• 蒸汽吞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有: • (1)热采完井及防砂技术 • 热采完井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套管变形。针对出砂这一 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 • (2)注汽井筒隔热技术 • 针对注汽过程中热量损失问题,研究应用了隔热技术,如 使用超级隔热油管、喷涂防辐射层等。 • (3)注汽监控系统 • 在注汽过程中,需要监测和控制蒸汽参数,以提高注汽的 应用效果。为此,可应用地面水蒸汽流量、干度测量技术, 地面水蒸汽分配与调节技术,井下压力、温度、流量、干 度等注汽参数检测技术等。
• (3)目前的稠油开采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出砂处理、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高渗 孔道封堵以及最终采收率低等问题。 • (4)提高采收率、降低环境污染是稠油开 发面对的主要技术挑战。目前需要解决问 题主要有:蒸汽驱的优化与接替技术的发 展;深入了解稠油的生产机理;寻找适合 近程、远程各种要求的稠油输送方法;改 进油藏、井眼间的传热模型,特别是针对 水平井的情况的传热模型。
稠油油藏的特点及分类共61页文档
![稠油油藏的特点及分类共61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f89e95ed4d8d15abf234e6c.png)
谢谢!
稠油油藏的特点及分类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