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培训(基础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普心)ppt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普心)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ee70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9.png)
03
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
建立咨询关系的技能
01
02
03
建立信任
心理咨询师应通过真诚、 耐心和专业的态度,建立 起与来访者之间的信任关 系。
尊重与理解
尊重来访者的观点、感受 和经历,并努力理解他们 的需求和问题。
设定咨询目标
与来访者共同明确咨询的 目标,确保咨询进程有明 确的导向。
倾听与提问的技能
行为主义理论
总结词
行为主义理论关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是环境 刺激的结果。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等人发展,它强 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行为主义治疗旨在通过控 制环境刺激来改变不良行为,例如应用条件反射原理来消除 恐惧和焦虑。
人本主义理论
总结词
人本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普心 )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 心理咨询师概述 •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 • 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 • 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 • 心理咨询的常见问题与应对
01
心理咨询师概述
心理咨询师的定义
01
心理咨询师是指接受专业训练, 掌握心理学原理和心理咨询技能 ,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人们 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引导思考
通过提问和反馈,引导来访者自我反 思和探索问题的根源。
提供支持
给予来访者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克服 困难和挑战,促进自我成长。
04
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
咨询预约与接待
咨询预约
确定咨询时间和地点,告知咨询费用和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咨询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有效倾听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普心)ppt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普心)ppt](https://img.taocdn.com/s3/m/29ab0e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5.png)
02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心理学
从哲学心理学向科学心理 学的转变,以及心理学在 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 和重要著作。
近代心理学
介绍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 学科的起源、发展历程和 重要研究成果。
现代心理学
介绍心理学在现代的发展 趋势和应用领域。
心理学基本概念
心理学的定义
介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 对象和范围,以及心理学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提供线上和线下学习途径,如在线课程、 研讨会、实践训练等,满足不同学员的学 习需求。
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
持续学习
鼓励学员持续学习,关注行业动态和最新研帮助学员拓展职业领域,实现个人价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引导思考
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来访者思 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总结反馈
在每次咨询结束时,对本次咨询 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馈,为下次
咨询做好准备。
04 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焦虑与抑郁
焦虑与抑郁的识别
了解焦虑与抑郁的症状表现,以及如何区分两者 。
形成原因
分析焦虑与抑郁的形成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 社会因素。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 (普心)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CONTENTS
• 心理咨询师概述 • 心理学基础知识 • 心理咨询基本技能 • 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与实践 • 自我成长与持续学习
01 心理咨询师概述
定义与角色
定义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 关学科的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 ,通过心理咨询技术,帮助求助 者缓解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师培训专题辅导讲座(ppt 64页)
![心理咨询师培训专题辅导讲座(ppt 64页)](https://img.taocdn.com/s3/m/92dc28a16f1aff00bfd51e4d.png)
30.01.2020
黄山会议
2-9
7.测验的分类: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文字测验、操作测验; 客观测验、投射测验; 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最高作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Binet-Simon智力量表、Wechsler智力量表,MMPI、16PF、 TAT、艺考、公务员考试、焦虑量表
30.01.2020
(1)事物:对象与心理测量对象的特殊性 (2)数字: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可加性 (3)法则:规则和方法
用秤量物体(事物)的重量(数字),依据的是杠杆原理(法 则)。 智力测验,是根据智力理论(法则)编制,以得分多少(数字) 衡量智力水平(事物)。
30.01.2020
黄山会议
2-5
2.测量的两要素: 参照点(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心物对比 单位(确定意义、相同价值) 心物对比
法则
事物
数字
30.01.2020
黄山会议
2-8
6.心理测验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孔子:中人以下、中人、中人以上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诸葛亮: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
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辩 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 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刘劭 刘勰 颜之推 七巧板
1.5米
34.13% 13.59% 2.14% 0.13%
-4ơ -3ơ -2ơ -ơ µ ơ 2ơ 3ơ 4ơ
68.26% 95.44 % 99.73% 99.99%
30.01.2020
黄山会议
2-29
评价如下两个班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甲班有3个学生考90分以上,乙班有5个学生考90分以上 甲班40人,乙班80人 甲班40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5分,乙班80名学生的平均分为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心理学课件PPT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心理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a717eb9b89680203d8254f.png)
•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
A冯特和铁钦纳 B杜威和安吉尔
C华生
A冯特和铁钦纳
D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C
B杜威和安吉尔
• 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C罗杰斯和马斯洛 D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人本主义心 理学
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 瑞士
生理心理学
冯特
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取向,认为所有的高级 心理功能(知觉、记忆、注意、语言、思维和情绪等) 都和生理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 客观性原则 • 辩证发展原则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 • 调查法 • 个案法 • 实验法
观察法
• 概念: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 •
•
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 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做观察法。 方法:观察者不应该干预活动的进行,客观地进 行观察,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加以记录。 特点:
• 观察不能干预对象的活动,不能控制条件 • 结果不能简单地做因果联系的解释 • 资料比较客观、真实 • 为进一步实验提出因果关系假设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主讲人:郑 晓 玲
主办单位: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员工 心理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敦煌分会
第一节 绪 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
心理学概述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
动规律的科学。 •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 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 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机能主义心 理学
基础心理学知识(完整培训200页PPT)
![基础心理学知识(完整培训20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436cec27d3240c8447efc5.png)
人
非常简单蚯蚓神经链
某种感觉器官、初级中枢化
脊髓和脑鸟鼠猫等
完善感觉器官、初级大脑皮质
复杂大脑猿猴、黑猩猩
完善感觉器官、大脑皮质
高度复杂大脑
完善感觉器官、复杂大脑皮质
感觉
感觉、知觉
感觉、知觉、 思维萌芽
感觉、知觉、 思维和意识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证据(离开人类社会即使有人脑,不会自发产生心理)
发展,冷战思维,心理压力加大。罗杰斯和马斯洛认为;根源在 于缺乏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被西方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 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 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 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二)认知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
2、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
情绪、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 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支 配行为。支配的力量强-意志坚强;弱- 意志薄弱。
3、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维持和发 展生命所必需的;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活动朝一 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人
普发社 临 通展会 床 心心心 或 理理理 医 学学学 学
心 理 学
基础领域
应用领域
第三单元 心理学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差别感觉阈限 记忆
时间
学科性质
相关事件
中国两千多年
~19世纪 19世纪中叶
儒家思想为主
哲学
实证主义哲学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孟子-性本善;
- 世硕 有善有恶; 告子-无善无恶;
非常简单蚯蚓神经链
某种感觉器官、初级中枢化
脊髓和脑鸟鼠猫等
完善感觉器官、初级大脑皮质
复杂大脑猿猴、黑猩猩
完善感觉器官、大脑皮质
高度复杂大脑
完善感觉器官、复杂大脑皮质
感觉
感觉、知觉
感觉、知觉、 思维萌芽
感觉、知觉、 思维和意识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证据(离开人类社会即使有人脑,不会自发产生心理)
发展,冷战思维,心理压力加大。罗杰斯和马斯洛认为;根源在 于缺乏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被西方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 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 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 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二)认知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
2、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
情绪、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 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支 配行为。支配的力量强-意志坚强;弱- 意志薄弱。
3、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维持和发 展生命所必需的;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活动朝一 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人
普发社 临 通展会 床 心心心 或 理理理 医 学学学 学
心 理 学
基础领域
应用领域
第三单元 心理学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差别感觉阈限 记忆
时间
学科性质
相关事件
中国两千多年
~19世纪 19世纪中叶
儒家思想为主
哲学
实证主义哲学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孟子-性本善;
- 世硕 有善有恶; 告子-无善无恶;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点PPT课件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1f826102d276a201292e09.png)
年龄阶段
婴儿前期
(识记 领会 应用)
主要发展任务
考点 良好的人格特征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
幼儿期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
童年期 青少年期 成年早期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 乱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能力品质 诚实品质 爱的品质
霍尔的问卷法
比内的智力测验
塞尔的儿童发育 常模等
霍尔的“复演说” 把个体的心理发展看作是复演了人类 进化过程
施太伦的人格主 他认为在宇宙中,人格是唯一的实在,
义
个人是这一人格的具体体现。
杜威的机能主义 认为行为是连续性的。对行为的研究 应该从适应环境的机能方面进行。
短时/长时
7-12,小学
童年期 学习 第二性征
12-16,初 中
青春期
17、18-35
青年期
成熟
容量、方法、 特点
容量初中最大
30、40-60 、65
中年期
60--死亡
老年期
更年期 开始衰退
机能衰退
本质信息记忆 下降
具体形象思维
形象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思维
辩证逻辑思维 、实用性思维
普遍下降、洞 察力强
词汇、语法、 口头表达
流体/晶体
人文经验高峰
不稳定/躁动
同伴关系
亲子关系、同 伴关系
同伴关系、父 母、师生关系
确立
亲密感、家庭 成员/朋友
同事领导、父 母、子女、朋 友
夫妻、子女、 朋友
亲社会/攻击
自我评价/自我 控制、第一反 抗期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PPT86张)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PPT86张)](https://img.taocdn.com/s3/m/71da11eb6137ee06eef91807.png)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 青春期独白:“青春期,是我们人生中第二次发育,相比婴儿
期的第一次仅仅是身体上的巨变,这一次我们的变化足以彻底改变一 个人,有的人可以在一年之间身高增加10多公分,有些从原来的瘦竹 杆变成了小胖子。当然也有相反的,有的人原本开朗的个性忽然变得 扭扭捏捏,有的人从乖乖牌变成了叛逆小子。身体、个性甚至是我们 内脏器官、大脑都在逐渐成熟,最大的变化恐怕是我们的自我意识了, 男生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女生开始热衷打扮,就说明你的自我意识 开始成长了,紧接着不满父母老是干涉自己的行动,希望有独立空间 保有自己的小秘密,渴望朋友,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好冒险……总 之,这个时期忽然发现自己变得好怪,父母也觉得我好怪,不过我的 同学不觉得很怪。”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整体的反映。 •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知觉的四性 • 动物与军事伪装 色盲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 • • • • • • 一、空间知觉 二、时间知觉 生物钟 三、运动知觉 似动现象 诱导诱导 自主运动 四、错觉 防止与利用
迟至35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全成熟;就呼吸功能而论,也要
到青春后期才能完善。
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 青春期的生理转变是由细小的脑下垂体作用所影响。脑下 垂体的作用是刺激生殖器官的成长,并且促使性腺分泌荷 尔蒙,发出发育的信号。男孩子的性腺是两个睪丸,而女
孩子的性腺则是两个卵巢。性腺受到刺激,会产生男性或
女性荷尔蒙,促使第二性征出現。 • 每个青少年应于青春期未来临时,及早掌握将来身体发育
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 (二)少男少女的年龄界限
• 少妇是指刚结婚不久的女人,无明确的年龄界定;少女 应是从青春期开始至18岁成年期开始前;少男同样应是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PPT 100页)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PPT 100页)](https://img.taocdn.com/s3/m/11a855faf01dc281e43af018.png)
需要——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 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 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兴趣——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 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 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 动机。
爱好——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某种对 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 成为人的爱好。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 反映。
言语——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想象——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 新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 过程,它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 的行为。
睡眠和梦——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 向和集中 。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
技能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 1.家庭 2.学校 3.大众传播媒体 4.参照群体
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 1.语言社会化 2.性别角色社会化 3.道德社会化 4.政治社会化
社会角色——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 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角色失调: 1.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 4.角色失败
自尊——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 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 解释
•“潜能”不论就生理或心理方面, 都具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征,当 受到阻碍“自我”无法实现时, 产生心理异常。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 现是“存在焦虑”(基本焦虑)。
•人本主义理论究其根源,应是欧 洲15世纪反宗教的“怀疑论”哲 学的副本。
•人本主义理论的特征是:提出一 种假设并赋予某种固定的特征, 再进而推论,成为一种“学说”。
•对精神障碍者也可进行心理咨 询及心理治疗,但必须符合如下 条件:①神经症;②精神病经治 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后; ③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防 复发。
一、感觉和感觉障碍
——什么叫感觉 ——感觉障碍
二、知觉和知觉障碍
——什么叫知觉 ——知觉障碍
错觉 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
(一)错 觉
——什么叫错觉 ——错觉的分类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和实 验性神经症,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
•巴氏认为,神经过程中的兴奋和 抑制的冲突失衡使神经过程紊乱 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以及 其他各类学习理论的产生,特别 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 的结合,对变态心理的解释与矫 正(治疗),开辟了更新的途径。
不通过
模糊
感官
真性幻觉——具备知觉的全部特征①②③④ 假性幻觉——具备表象②④及知觉①③特征
精神性幻觉 思维鸣响
思维化声 思维回响 读心症
思维显形 强迫性幻觉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 (基础知识)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讲授 虞迅逸)
•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之 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尚无确切定义。是否把异常心理 当作“疾病”,尚有争论。
•公元5~17世纪,欧洲宗教黑暗 统治,古代自然哲学思想被扼杀, 精神异常者被摧残。
2、统计学标准:①在常态曲线上, 居中的多数属正常范围,远离中间 的两端视为“异常”,偏离平均值 越大则越不正常。这种判定法多以 心理测验法为工具。
3、内省经验标准:①病人的内省 经验;②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4、社会适应标准:①心理正常者 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是一种社会 适应性行为;②由于器质性或功能 性缺陷,使个体不能按社会认可的 方式行事,则为心理异常。
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郭念锋•1986、1995)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 (同一性)原则,(包括知觉、思 维内容或思维逻辑,情感,意志和 行为,自知力及对现实检验能力)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掌握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是精 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基 础知识。
•精神科医师为了诊断和治疗, 心理咨询师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 非精神障碍来确定将精神障碍向 精神科转介,留下非精神障碍作 为自己的工作对象。
•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 要起因。
2、推演的判断:
•“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性 心理发展受挫——造成“退 化”“固着”——人格变态;
•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构成(冰山模式);
•人格结构由本我(快乐)、自我 (现实)、超我(道德)构成。
•“防御机制”是防止冲突引起焦 虑的能力(克制压抑)。能力不 足——产生焦虑和痛苦。
3、人类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 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以便创造性地 改造世界。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至今尚无一个完全统一的,公认的判 别标准,其原因是:
•人的心理活动之复杂,找一个正常与 异常的绝对区分界线几乎不可能;
•产生心理异常的条件众多(遗传、环 境、自然与社会、神经系功能状态、 主观经验系统,认知模式、社会化特 征、社会文化背景等)
冲突被压抑——入潜意识中, 再以扭曲变相地表达——发生神 经症或精神病或以梦、口误、失 误行为出现。
3、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评述
•坚定地抵制宗教和支持人本主义, 用“libido”人类自身本能,替 代了“上帝意志”,称之“弗洛 伊德”主义。
•心理学界对其是逻辑演绎式的方 法论提出批评和质疑。
•理论虽然未经实验证实,但是在 以强迫症和癔症的大量临床观察 和分析的经验总结,并非“空穴 来风”。
•由于当时心理学无力去解释症状 的因原,通过临床观察法进行推 论,已属不易。
•“新精神分析”将关注点从“本 我”移向“自我”,将幼儿期的 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
• 20世纪50年代后脑科学猛进, 心理学中“认知神经心理学”的 出现,进一步对弗氏临床症状解 释提出质疑。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生理性(物理、条件、动 情、对比、习惯) 幻想性幻觉 ——幻觉的分类 •按感觉器官分(听、视、嗅、味、 触、内脏、运动) •按结构完善程度分
①感觉要素 ②客体存在空间 ③受意识左右 ④获得途径
知 觉 恒 定、 外部客观空间 不 能 通过感官
鲜明
表 象 浮 动、 内部主观空间 能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受损; 4、影响他们正常生活及扰乱社会 秩序。
4、从精神病学角度,古怪无效 的观念或行为;
5、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有着和 过去不一样的表现,或和别人 (群体)不一样的感受和表现。
1、医学标准:①将心理障碍当作 疾病看待;②原因是脑功能失调; ③将心理障碍纳入医学范畴。
•文艺复兴,自然科学崛起,再一 次把心理异常与大脑的功能联系 起来。
•17世纪前,精神病学担起了 “把精神病人从枷锁中解放”的 历史重任,学科活动活跃,形成 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精神病学中 才能获得发展的历史动向。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 解释
1、两个基本命题: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人本主义理论,把握住了人类 社会性的合理内核,即个体与群 体的矛盾对立统一问题,离开了 这种辩证关系,很多心理问题是 无法说明的。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 其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的概念
•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
1、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 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 进行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