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考点专项练习5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含解析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5光现象实验(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5 光现象实验(解析版)类型一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方法技巧】考点:(1)验证三线共面。
(2)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入射角变化时反射角的变化规律总结、光路可逆性。
技巧:解答时从实验器材的特点入手,通过纸板的翻折验证出三线共面、根据两角的关系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专项训练】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 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 折转,ON 垂直于平面镜.(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 沿AO 射向平面镜上的O 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 和反射角r ,记录如上表.比较r 和i ,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 沿BO 射到O 点,光沿图中的OA 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答案】(1)等于 (2)同一平面内 (3)可逆 (4) 漫反射【解析】(1)由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得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是因为折转时左右两侧不在同一平面,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实验时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05 中考光学五类重点实验问题 经典习题(解析)

专题05 光学五类重点实验问题经典习题【例题1】(2020吉林长春模拟)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该实验应该在较________的环境下进行.(选填“亮”或“暗”)(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物距u/cm 相同物高h1/cm 相同像距v/cm 4.0 8.0 12.0 16.0 20.0 24.0像高h2/cm 2.0 4.1 6.0 8.0 9.9 12.0(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所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好处:________________;不足:________________.【答案】(1)暗;(2)见解析;(3)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4)方便改变像距;像高不方便测量.【解析】(1)本实验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发光二极管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发光二极管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见下图:(3)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4)另一名同学所用的实验装置,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可以很方便的改变像距;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不受外界实验环境亮暗的影响,便于观察所成的像;但是由于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在外筒里面,不方便测量像高.【对点练习】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
2020-2021学年初二物理上册考点专项练习5: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初二物理上册考点专项练习5: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方法指导: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1)探究光的折射的原因:用车通过不同的路面类比光通过不同的介质(类比法);(2)液体中加入牛奶的原因:牛奶对光起漫反射的作用,更好地显示光路;(3)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得到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探究光的折射的发生原因1.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第1题图)人们常把光波类比成水波,因为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如图甲所示,我们把光波画得像水波一样,利用一些横线表示光波在行进中的波纹。
当光斜射入玻璃的时候,一个波纹的一端先触及玻璃的表面,由于光在玻璃中比在空气中前进的速度小,所以波纹的这一端就先慢下来了,这样波纹就改变了前进方向,当这个波纹全部进入玻璃中以后,它就又沿着直线前进了。
可以看出光线的偏折只发生在经过界面的一瞬间。
还可以打个比方来帮助你弄清楚光折射的原因。
在劳动的时候,同学们推着两个轮子的手推车,当你把车从平坦的水泥路面推向一段沙地时,如果水泥路面和沙地的交界线跟车子的前进方向斜交,如图乙所示,就会有一个车轮先遇到沙地,它的速度立即减慢下来,而另一个车轮仍以原来较快的速度前进,两个轮子的速度不同,车子就转弯,等两个轮子同时进入沙地以后,车子就又沿着直线前进了。
(1)上述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A.类比法B.转换法C.控制变量法D.放大法(2)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________有关。
(3)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为什么不发生改变?探究光的折射的规律2.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第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________________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折射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光的折射本节知识学习的重点是光的折射规律,难点是正确确定折射角、入射角,依照两角的大小关系判断介质的种类,以及用光的折射规律讲解一些生活现象。
中考命题多以光的折射现象辨析、光的折射规律计算为主。
近来几年来,各地中考对光的折射作图的观察送上升趋势,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为主。
一、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的看法光从一种物质斜射人另-一种物质时,流传方向平时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基本看法一点:人射点O,人射光辉与界面的交点;两角:人射角,人射光辉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折射光辉与法线的夹角;三线:人射光辉,折射光辉,法线(经过人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
3.深入理解从“发生条件”“流传方向”和“流传速度”三个方面理解光的折射现象:a.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是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
b.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中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的流传方向平时会发生偏折。
光垂直射到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时,光的流传方向不变。
3.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物质,光的流传速度会发生改变。
二、研究光的折射定律1.实验器材:激光手电筒,水槽,水,可转折光屏,玻璃砖2.实验步骤及分析:(图甲所示)a.观察折射光辉、法线与入射光辉之间的地址关系(折射光辉、入射光辉与法线在同平面内;折射光辉和入射光辉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
b.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情况(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d.换用玻璃砖代替水槽,将上面的实验过程重复次(获取的实验现象与在水中的实验现象相同)e.若是让光逆着折射光辉OB的方向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可以看到,射入空气中的折射光辉也逆着入射光辉AO的方向射出,此时的入射角α' =γ,折射角γ' =α,如图乙所示,也就是说,在折射岁月路是可逆的,这时折射角(γ' )大于入射角(α' )。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精讲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专题5.1 透镜知识点扫描:知识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知识点三:焦点和焦距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主光轴上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光的传播方向不变,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4.焦距: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5.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如图):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光线过焦点。
3)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此外,过两倍焦距处的光线折射光线过两倍焦距处。
(2)凹透镜(如图):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3)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重点难点解读:一、本节重点就是知道几个基本概念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4.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5.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
6.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
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二、重点会作光路图以三条特殊光线为解题突破口,记住:1.对于凸透镜(1)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光线过焦点。
(3)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1光的折射考点突破与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4.1 光的折射✓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体验折射引起的错觉;✓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会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会画人看水中物体比实际浅的原理图;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筷子弯折、铅笔弯折、海市蜃楼、幻日现象、雨后彩虹、光的色散、人看水中物体比实际深度浅等。
光的折射定律特点: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增大(或减小);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当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传播方向不变);3)折射现象我们看到的像其实是物体的虚像;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形成有条理:1)人看水中物体比实际位置浅:在碗里加水后,可以看见原来视野外的物体,因为眼睛逆着光线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所在的位置,不是实际光线汇聚的像,而是虚像,所以人看水里的东西时往往比实际浅,而从水中观察空气中物体时会比实际位置更高。
2)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若从水中观察岸上的物体,则正好出现相反的现象,水面上的物体位置将会升高。
考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例1下列图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答案】B【解析】A水中倒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后视镜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变式1 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OA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答案】D【解析】AB、树枝斜插在湖水中,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枝在平面镜中成像,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故AB错误; CD、斜插在湖水中的树枝由于光的折射会形成虚像,看起来向上偏折,故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故D正确,C错误。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重难点40讲第25讲光的折射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5讲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因为光速发生了变化,导致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3)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另一部分光进入第二种介质发生折射,我们平时看到水中的倒影比实际物体亮度要偏暗一些就是因为有部分光折射进入水中引起的。
(4)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5)在折射过程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6)基本概念入射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折射光线: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法线: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MN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θ(7)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筷子“弯折”、池水看着比实际浅、玻璃看着比摸着薄、海市蜃楼、透镜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1)光的折射规律: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一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角的关系——折射时,光速快..,无论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
...的那边儿,角大一般很少考真空到空气,也很少考水到玻璃,一般两种介质中,一种是空气,另一种是水或玻璃等光速比空气中慢的,则还可以简单记——空气中角大。
垂直于界面照射时,入射角=折射角=0°(仅在此条件下,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或者说,此时光沿直线传播)。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但不成正比;叙述时应先说折射角后说入射角。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折射 透镜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u/mm306090120150180v/mm23456790113134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灯泡b 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cm。
(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理由是:_______(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_________。
(4)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上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v-u关系图线。
(___________)由图线可知,v与u成______(选填“正比”、“反比”)。
【答案】8.20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灯泡a的深度正比【解析】【详解】(1)[1]从图甲可以看到,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8.20cm;(2)[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大小等于灯泡b的像到水面的距离,而灯泡b的像与灯泡a的像是重合的,所以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3)[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因为光的折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真实位置应该是在灯泡a的位置,所以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灯泡a的深度;(4)[4]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中描点作出v-u关系图线,如下图所示;[5]由图线可知,v与u成正比。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1)小明在光具座上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应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专项练习5: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方法指导: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1)探究光的折射的原因:用车通过不同的路面类比光通过不同的介质(类比法);(2)液体中加入牛奶的原因:牛奶对光起漫反射的作用,更好地显示光路;(3)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得到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探究光的折射的发生原因1.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第1题图)人们常把光波类比成水波,因为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如图甲所示,我们把光波画得像水波一样,利用一些横线表示光波在行进中的波纹。
当光斜射入玻璃的时候,一个波纹的一端先触及玻璃的表面,由于光在玻璃中比在空气中前进的速度小,所以波纹的这一端就先慢下来了,这样波纹就改变了前进方向,当这个波纹全部进入玻璃中以后,它就又沿着直线前进了。
可以看出光线的偏折只发生在经过界面的一瞬间。
还可以打个比方来帮助你弄清楚光折射的原因。
在劳动的时候,同学们推着两个轮子的手推车,当你把车从平坦的水泥路面推向一段沙地时,如果水泥路面和沙地的交界线跟车子的前进方向斜交,如图乙所示,就会有一个车轮先遇到沙地,它的速度立即减慢下来,而另一个车轮仍以原来较快的速度前进,两个轮子的速度不同,车子就转弯,等两个轮子同时进入沙地以后,车子就又沿着直线前进了。
(1)上述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A.类比法 B.转换法C.控制变量法 D.放大法(2)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________有关。
(3)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为什么不发生改变?探究光的折射的规律2.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第2题图)(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________________。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_度。
3.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玻璃和水中。
其实验过程如下:实验一: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1)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甲所示;(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第3题图)(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实验所测数据如表一所示:表一实验次数 1 2 3 4入射角i0°30°45°60°玻璃中折射角r0°17°24°30°实验二: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1)将标有角度的圆盘按图乙所示安放;(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水面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实验所测数据如表二所示:表二实验次数 1 2 3 4入射角i0°30°45°60°水中折射角r0°22°35°40°分析以上数据可得:①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他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
②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4.让一束光从某介质以不同角度射入空气中,观察光束在介质和空气中的径迹变化,得到光束在介质中的入射角i及其正弦值sin i、折射角r及其正弦值sin r的值如下表所示。
从探究中我们可以得出:折射角总是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入射角;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实验次数物理1 2 3 4 5 6量数据i 10°20°30°40°50°60°sin i0.174 0.342 0.5 0.643 0.766 0.866r 15.1°30.9°48.7°76.5°——sin r0.26 0.513 0.751 0.972 ——探究不同物质的折射能力(控制变量法)5.如图所示,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糖水和酒精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东按以下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得到李老师的认可:①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斜射到空水槽中,记录下水槽底部的光斑的位置;②倒入糖水,让入射光从空气斜射入糖水中,记录下光斑的位置;③倒入酒精,让入射光从空气斜射入酒精中,记录下光斑的位置;④比较三个光斑的位置,得出实验结论。
请回答以下问题:(第5题图)(1)做本实验时,要在_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下完成。
(2)如图甲所示,三个水槽内液面高度相同,要实现探究目标,小东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两图进行实验。
(3)实验时,小东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糖水和酒精中时,________(填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探究全反射的规律6.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说明:(第6题图)入射角折射角反射能量0°0°5%10°15.2°7%20°30.9°26%30°48.6°43%40°74.6°77%41.2°81°84%41.8°/ 100%42°/ 100%(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当入射角达到________°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参考答案1.解:(1)A (2)速度 (3)此时光波两端的速度同时减小或增大至相同的速度,故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解析】(1)材料将光波类比成水波,将光的折射现象类比为推车现象,讲述了光的折射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
(3)由材料可知,当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光波两端的速度同时减小或增大至相同的速度,光的传播方向就不会发生改变了。
2.(1)在同一平面内 (2)增大;小于;0【解析】(1)将光屏的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折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折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共面。
这说明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由图丙可以看出,当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逐渐减小,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等于0度,折射角等于0度。
3.①不发生改变 ②小于 ③不相等【解析】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为0°;由此可见,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他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时,折射角不相等。
4.大于;1.50【解析】由实验可知,入射角i 由10°增大到40°,折射角r 由15.1°增大到76.5°,由此可得,光从某介质以不同角度射入空气中,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sin r sin i =0.260.174≈1.50,0.5130.342=1.50,…。
5.(1)较暗 (2)A 、C (3)准确记录光斑的位置 (4)糖水方法规律:(1)如果实验环境光线较强,则不易观察到水槽底部的折射光斑,为了观察并记录水槽底部的光斑的位置,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控制变量法)要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糖水和酒精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实验中应控制液面高度、入射角大小不变,只改变液体的种类进行实验。
(3)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目的是为了准确记录折射光线在水槽底部形成的光斑位置。
(4)根据图乙记录的光斑位置可知,在糖水中折射光斑的位置距离光在空气中的光斑比较远,由此可知,糖水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6.(1)增大;41.8 (2)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