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课本习题探究切线问题

合集下载

切线判定练习题

切线判定练习题

切线判定练习题切线判定练习题在微积分中,切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曲线上某一点处与曲线相切的直线。

切线的判定是微积分中的基础知识之一,对于理解和应用微积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切线判定的练习题,帮助读者加深对切线判定的理解。

题目一:判定曲线的切线方程给定曲线方程 $y = x^3 - 2x^2 + x + 1$,求曲线上点 $(2,3)$ 处的切线方程。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求出曲线上点 $(2,3)$ 处的切线斜率。

切线斜率可以通过求曲线方程的导数得到。

对于给定的曲线方程 $y = x^3 - 2x^2 + x + 1$,求导得到 $y' = 3x^2 - 4x + 1$。

将点 $(2,3)$ 的横坐标 $x = 2$ 代入导数方程,得到切线斜率 $m = 3(2)^2 - 4(2) + 1 = 9$。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点斜式来确定切线方程。

点斜式的一般形式为 $y - y_1= m(x - x_1)$,其中 $(x_1, y_1)$ 是切线上的一点,$m$ 是切线的斜率。

将点$(2,3)$ 和斜率 $m = 9$ 代入点斜式,得到切线方程 $y - 3 = 9(x - 2)$。

题目二:判定曲线的切线是否与直线平行给定曲线方程 $y = 2x^2 - 3x + 1$,判断曲线上的点 $(1,0)$ 处的切线是否与直线 $y = 3x - 1$ 平行。

解析: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我们需要比较它们的斜率。

对于曲线方程 $y = 2x^2 - 3x + 1$,求导得到 $y' = 4x - 3$。

将点 $(1,0)$ 的横坐标 $x = 1$ 代入导数方程,得到切线斜率 $m = 4(1) - 3 = 1$。

直线 $y = 3x - 1$ 的斜率为 $m = 3$。

由于切线的斜率 $m = 1$ 不等于直线的斜率 $m = 3$,所以切线与直线不平行。

题目三:判定曲线的切线是否与直线垂直给定曲线方程 $y = \sqrt{x}$,判断曲线上的点 $(4,2)$ 处的切线是否与直线 $y = -\frac{1}{2}x + 3$ 垂直。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习题课专题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习题课专题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习题课》专题班级 姓名1.切线的性质:①切线和圆只有 公共点;②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 ;③圆的切线 过切点的半径。

2. 切线的判定定理: .3. 当已知一条直线是某圆的切线时,切点的位置是确定的,辅助线常常是连接 ,得到半径,那么切线 这条半径。

4. 证明切线的方法:①当直线与圆有明确公共点时, ,证明直线 半径;②当直线与圆有没有明确公共点时,过圆心作直线的 ,证明垂线段 半径;5. 如图1,AB 与⊙O 切于点A ,⊙O 半径为3,AB =4,则OB =______6. 如图2,已知PA 是⊙O 的切线,切点为A , ⊙O 半径为3,∠APO = 30°,那么AP = .7. 如图3,以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与小圆相切于点C ,若大圆半径为10cm ,小圆半径为6cm ,则弦AB 的长为 cm 。

8. 如图4,AB 是⊙O 的直径,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DC 切⊙O 与C ,若∠A=25°,则∠D = 。

9. 如图5,∠ACB=60°,半径为1cm 的⊙O 切BC 于点C ,若将⊙O 在CB 上向右滚动,则当滚动到⊙O 与CA 也相切时,圆心O 移动的水平距离是 cm 。

10. 如图6,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C=30°,半径为1cm 的⊙P 的圆心在射线OA 上,且与点O 的距离为6cm ,如果⊙P 以1cm /s 的速度沿A 向B 的方向移动,则经过 秒后⊙P 与直线CD 相切。

B OA 图1O C B A 图3 BOCA图5图2 AOD B PCCB OD图411. 如图,AB 与⊙O 相切于点B ,AO 的延长线交⊙O 于点C ,连接BC ,若∠A=40°, 求∠C 的度数。

12. 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切⊙O 于B ,AC 交⊙O 于P ,E 是BC 边上的中点,连接PE ,求证:PE 是⊙O 的切线13.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AB 于点B ,连接OC 交⊙O 于点E ,弦AD ∥OC ,(1)求证:点E 是BD 的中点;(2)求证:CD 是⊙O 的切线。

切线的判定练习题

切线的判定练习题

切线的判定练习题在数学中,切线是与曲线相切且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

学生们常常需要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和提高对切线的判断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切线的判定练习题,并以合适的格式呈现。

练习题一:已知曲线的方程为 y = x^2 - 2x + 1,判断直线 y = 3x - 2 是否为该曲线的切线。

解答:首先,我们需要求曲线的导数。

对方程 y = x^2 - 2x + 1 求导,得到y' = 2x - 2。

然后,我们取直线 y = 3x - 2 的斜率为 k = 3,与曲线的导数进行比较。

若 k = y',则直线是曲线的切线。

将 k = 3 代入 y' = 2x - 2,得到 3 = 2x - 2。

解方程,得到 x = 5/2。

接下来,我们将 x = 5/2 带入曲线的方程 y = x^2 - 2x + 1,得到 y = (5/2)^2 - 2 * (5/2) + 1 = 9/4。

因此,直线 y = 3x - 2 是曲线 y = x^2 - 2x + 1 在点 (5/2, 9/4) 处的切线。

练习题二:已知曲线的方程为 y = e^x,判断直线 y = 2x - 1 是否为该曲线的切线。

解答:同样地,我们需要求曲线的导数。

对方程 y = e^x 求导,得到 y' =e^x。

取直线 y = 2x - 1 的斜率为 k = 2,与曲线的导数进行比较。

若 k = y',则直线是曲线的切线。

将 k = 2 代入 y' = e^x,得到 2 = e^x。

解方程,得到 x = ln(2)。

接下来,我们将 x = ln(2) 带入曲线的方程 y = e^x,得到 y = e^ln(2) = 2。

因此,直线 y = 2x - 1 是曲线 y = e^x 在点 (ln(2), 2) 处的切线。

练习题三:已知曲线的方程为 y = 4 - x^2,判断直线 y = -x 是否为该曲线的切线。

切线的判定(含答案)

切线的判定(含答案)

1一、证明题1. 已知:三角形ABC 内接于O ⊙,过B 作直线EF(1)如图,AB 为直径,要使得EF 是O ⊙的切线,还需添加的条件是(只需写出三种情况)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2)如图,AB 为非直径的弦,已知CBF A =∠∠ 求证:EF 是O ⊙的切线2. 如图,AB 是O ⊙的直径,O ⊙交BC 的中点于D ,DE AC ⊥(1)求证:BADCED △∽△;(2)求证:DE 是O ⊙的切线.3. 如图,PA 是O ⊙的切线,切点是A ,过点A 作AH OP ⊥于点H ,交O ⊙于点B . 求证:PB 是O ⊙的切线.4. 如图,A 、B 为⊙O 上的点,AC 是弦,CD 是⊙O 的切线,C 为切点,AD ⊥CD 于点D .若AC 为∠BAD 的平分线.求证:(1)AB 为⊙O 的直径(2)AC 2=AB ·ADA FF BP25. 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为AB 延长线上的一点,CD 交O ⊙于点D ,且30A C ∠=∠=︒. (1)说明CD 是O ⊙的切线;(2)请你写出线段BC 和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6. 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AD 是弦,OC 垂直AD 于F 交⊙O 于E ,连结DE 、BE ,且∠C =∠BED .(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若OA =10,AD =16,求AC 的长.7. 如图,MP 切O⊙于点M ,直线PO 交O ⊙于点A 、B ,弦AC MP ∥,求证:MO BC ∥.8. 如图,O ⊙是Rt ABC △的外接圆,点O 在AB 上,BD AB ⊥,点B 是垂足,OD AC ∥,连接CD . 求证:CD 是O ⊙的切线.A C E D A F OB P 第16题 D BA OC39. 如图,点D 在O ⊙的直径AB 的延长线上,点C 在O ⊙上,AC CD =,30D ∠=°,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为3,求弧BC 的长.(结果保留π)10. 如图,在Rt △ABC 中,∠C=90°,以BC 为直径作⊙O 交AB 于点D ,取AC 的中点E ,连结DE 、OE .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2)如果⊙O 的半径是23cm ,ED=2cm ,求AB 的长.11. 已知:如图,AB 为O ⊙的直径,AB AC =,O ⊙交BC 于D ,DEAC ⊥于E .(1)请判断DE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2)连结AD ,若O ⊙的半径为52,3AD=,求DE 的长.12. 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B AC =,过点A 作AP BC ∥,交BO 的延长线于点P . (1)求证:AP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58R BC ==,,求线段AP 的长.13. 如图,直线l 切⊙O 于点A ,点P 为直线l 上一点,直线PO 交⊙O 于点C 、B ,点D 在线段AP 上,连结DB ,且AD=DB .(1)求证:DB 为⊙O 的切线.(2)若AD=1,PB=BO ,求弦AC 的长.BADOCEBP D 图414. 如图,Rt ABC △中,90AB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AC 边于点D ,E 是边BC 的中点,连接DE .(1)求证:直线DE 是O ⊙的切线;(2)连接OC 交DE 于点F ,若OF CF =,求tan ACO ∠的值.15. 如图,O ⊙是Rt △ABC 的外接圆,∠ABC =90°,点P 是圆外一点,PA 切O ⊙于点A ,且PA=PB . (1)求证:PB 是O ⊙的切线; (2)已知PABC =1,求O ⊙的半径.16. 已知AB 是⊙O 的直径,AP 是⊙O 的切线,A 是切点,BP 与⊙O 交于点C .(Ⅰ)如图①,若2AB =,30P ∠=︒,求AP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Ⅱ)如图②,若D 为AP 的中点,求证直线CD 是⊙O 的切线.17. 已知:如图,在△ABC 中,D 是AB 边上一点,⊙O 过D B C 、、三点,290DOC ACD ∠=∠=︒.(1)求证:直线AC 是⊙O 的切线;(2)如果75ACB ∠=︒,⊙O 的半径为2,求BD 的长.C EBA O FD(图)A图①AD图②518. 如图,A 、B 是O ⊙上的两点,120AOB ∠=°,点D 为劣弧AB 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AOBD 是菱形;(2)延长线段BO 至点P ,交O ⊙于另一点C ,且BP =3OB ,求证:AP 是O ⊙的切线.19. 如图,点D 在O ⊙的直径AB 的延长线上,点C 在O ⊙上,CD AC =,0120=∠ACD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为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0. 已知:如图,在△ABC 中,∠A =45°,以AB 为直径的⊙O 交AC 于点D ,且AD =DC ,CO 的延长线交⊙O 于点E ,过点E 作弦EF ⊥AB ,垂足为点G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 (2)若AB =2,求EF 的长.21. 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中点,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点O 是AB 上一点,⊙O 过A 、E 两点, 交AD 于点G ,交AB 于点F .(1)求证:BC 与⊙O 相切; (2)当∠BAC =120°时,求∠EFG 的度数.622. 如图,O ⊙的直径12AB BC =,的长为2π,D 在OC 的延长线上,且CD OC =. (1)求A ∠的度数; (2)求证:DB 是O ⊙的切线; (参考公式:弧长公式π180n rl =,其中l 是弧长,r 是半径,n 是圆心角度数)23. 如图,AB 是⊙O的直径,∠A =30,延长OB 到D ,使BD =OB . (1)△OCB 是否是等边三角形?说明你的理由; (2)求证:DC 是⊙O的切线.4. 如图,AB 为O ⊙的直径,劣弧BC BE BD CE =,∥,连接AE 并延长交BD 于D .求证:(1)BD 是O ⊙的切线; (2)2AB ACAD =·.DD B7一、证明题1. (1)①AB EF ⊥ ②CBF CAB =∠∠ ③FBA C =∠∠ ④90ABC CBF +=∠∠⑤EBA FBA =∠∠以上答案均可选择,与序号无关(2)证明:连结BO 并延长BO 交O 于H ,连结HCBC BC =,H A ∴=∠∠又HB 是直径,90HCB ∴=∠90H CBH ∴+=∠∠又A CBF =∠∠90CBF CBH ∴+=∠∠ HB EF ∴⊥又OB 是半径,EF ∴是O 的切线2. 解:(1)AB 是O 的半径,90ADB ∴=∠,又BD CD =,AB AC ∴=,B C =∠∠,90CED ADB ==∠∠,BDA CED ∴△∽△ (2)连接OD ,OA OB =,BD CD =, OD AC ∴∥, 又DE AC ⊥,OD DE ∴⊥,所以DE 是O 的切线3. 连结OA OB ,,(图略)1分 PA ∵是O 的切线,90OAP ∠=∴°,2分 OA OB AB OP =⊥∵,,AOP BOP ∠=∠∴,4分又OA OB OP OP ==∵,,()AOP BOP SAS ∴△≌△, 6分90OBP OAP ∠=∠=∴°, PB ∴是O 的切线.8分说明:本题也可根据垂径定理得AH BH =,通过证明AOH BOH △≌△,得AOP BOP ∠=∠.H84. 证明:(1)连结BC AC 平分∠BAD ∴∠DAC =∠CAB 又CD 切⊙O 于点C∴∠ACD =∠B (弦切角定理) ∵AD ⊥CD∴∠ACD +∠DAC =90° 即∠B +∠CAB =90° ∴∠BCA =90°∴AB 是⊙O 的直径(90°圆周角所对弦是直径) (2)∵∠ACD =∠B ∠DAC =∠CAB ∴△ACD ∽△ABC ∴ADACAC AB = ∴AC 2=A B ·AD5. 解:(1)连结OD .AB ∵是直径,90ADB ∠=︒∴. 30A ∠=︒∵,60ABD ∠=︒∴,OBD ∴△是等边三角形. 而ABD C BDC ∠=∠+∠,30BDC ABD C ∠=∠-∠=︒∴, 90ODC ∠=︒∴,即OD DC ⊥,故DC 是O 的切线.(2)13BC AC =. OD DC ⊥∵,且30C ∠=︒,BD BC =∴. 又在ABD △Rt 中,30A ∠=︒,12BD AB =∴,12BC AB =∴,13BC AC =∴.6. (1)证明:∵∠BED =∠BAD ,∠C =∠BED∴∠BAD =∠C ∵OC ⊥AD 于点F∴∠BAD +∠AOC =90o ∴∠C +∠AOC =90o ∴∠OAC =90o ∴OA ⊥AC∴AC 是⊙O 的切线. (2)∵OC ⊥AD 于点F ,∴AF =21AD =89在Rt △OAF 中,OF=22AF OA -=6 ∵∠AOF =∠AOC ,∠OAF =∠C ∴△OAF ∽△OCA ∴OAOFOC OA = 即 OC =35061002==OF OA 在Rt △OAC 中,AC =34022=-OAOC .7. 证:∵AB 是⊙O 的直径,∴∠ACB =90° ∵MP 为⊙O 的切线,∴∠PMO =90° ∵MP ∥AC ,∴∠P =∠CAB ∴∠MOP =∠B 从而,MO ∥BC .8. 证明:连接COOD AC COD ACO CAO DOB ∴∠=∠∠=∠∥.,ACO CAO COD DOB ∠=∠∴∠=∠又OD OD OC OB ==,. COD BOD ∴△≌△90OCD OBD ∴∠=∠=°OC CD ∴⊥,即CD 是O ⊙的切线9. (1)证明:连结OC , 30AC CD D =∠=,°, 30A D ∴∠=∠=° OA OC =,230A ∴∠=∠=°, 160∴∠=°, 90OCD ∴∠=°.CD ∴是O ⊙的切线. (2)160∠=°,BC ∴的长=π60π3π180180n R ⨯⨯==. 答:BC 的长为π10. 证明:(1)连结OD .由O 、E 分别是BC 、AC 中点得OE ∥AB . ∴∠1=∠2,∠B =∠3,又OB=OD . ∴∠2=∠3.10而OD=OC ,OE=OE ∴△OCE ≌△ODE . ∴∠OCE=∠ODE .又∠C=90°,故∠ODE =90°. ∴DE 是⊙O 的切线. (2)在Rt △ODE 中,由32OD =,DE =2 得52OE =又∵O 、E 分别是CB 、CA 的中点∴AB =2·5252OE =⨯=∴所求AB 的长是5cm .11. 解:(1)DE 与⊙O 相切. 证明:连结OD .∵OB =OD ∴∠B =∠1∵AB =AC ∴∠B =∠C ∴∠C =∠1∴OD ∥A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E ⊥AC ∴∠DEC =90°∴∠ODE =∠DEC =9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OD ⊥DE ∵OD 为⊙O 半径∴DE 是⊙O 的切线(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AB 为⊙O 直径∴∠ADB =90° ∴在Rt △BDA 中,∠ADB =90°∴BD =4∵AB =AC ∴BD =CD =4∵DE ⊥AC ∴S △ADC =AD CD ∙21 S △ADC =DE AC ∙21∴AD CD ∙21=DE AC ∙21∴DE ⨯=⨯534 ∴DE =51212. 解:(1)证明:过点A 作AE BC ⊥,交BC 于点E . AB AC =,AE ∴平分BC . ∴点O 在AE 上. 又AP BC ∥, AE AP ∴⊥.AP ∴为O ⊙的切线. (2)142BE BC ==, 3OE ∴=.又AOP BOE ∠=∠, OBE OPA ∴△∽△. BE OE AP OA ∴=. 即435AP =. B203AP ∴=.13. (1)证明: 连结OD∵ P A 为⊙O 切线 ∴ ∠OAD = 90°∵ OA=OB ,DA=DB ,DO=DO , ∴ΔOAD ≌ΔOBD ∴ ∠OBD =∠OAD = 90°, ∴P A 为⊙O 的切线 (2)解:在RtΔOAP 中, ∵ PB =OB =OA ∴ ∠OP A =30° ∴ ∠POA =60°=2∠C , ∴PD =2BD =2DA =2 ∴ ∠OP A =∠C =30° ∴ AC =AP =314. 证明:(1)连接OD OE BD 、、.AB 是O ⊙的直径,90CDB ADB ∴∠=∠=°, E 点是BC 的中点,DE CE BE ∴==. OD OB OE OE ODE OBE ==∴,,△≌△. 90ODE OBE ∴∠=∠=∴°,直线DE 是O ⊙的切线. (2)作OH AC ⊥于点H ,由(1)知,BD AC ⊥,EC EB =.OA OB OE AC =∴,∥,且12OE AC =. CDF OEF ∴∠=∠,DCF EOF ∠=∠.CF OF =,DCF EOF ∴△≌△,DC OE AD ∴==. 45BA BC A ∴=∴∠=,°. OH AD OH AH DH ∴==⊥,.13tan 3OH CH OH ACO CH ∴=∴∠==,.15. 解:(1)证明:连接OBOA OB OAB OBA =∴∠=∠,. PA PB PAB PBA =∴∠=∠,.OAB PAB OBA PBA ∴∠+∠=∠+∠.即PBO ∠.又PA 是O ⊙的切线,9090P A O P B O ∴∠=∴∠=°,°, OB PB ∴⊥.又OB 是O ⊙的半径,PB ∴是O ⊙的切线.说明:还可连接OB 、OP ,利用OAP OBP △≌△来证明OB PB ⊥.(2)解:连接OP ,交AB 于点D .PA PB =∴,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OA OB =∴,点O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OP ∴垂直平分线段AB . 90PAO PDA ∴∠=∠=°又APO DPA APO DPA ∠=∠∴,△∽△.CEBAOF D H (图)P2A P P OA P P O D P D P P A∴=∴=,·. ()21122OD BC PO PO OD AP ==∴-=又,.即2212PO PO -=,解得2PO =.在Rt APO △中,1OA ==,即O ⊙的半径为1.16. 解:(Ⅰ)∵ AB 是⊙O 的直径,AP 是切线,∴ 90BAP ∠=︒.在Rt △PAB 中,2AB =,30P ∠=︒, ∴ 2224BP AB ==⨯=.由勾股定理,得AP ==..................5分 (Ⅱ)如图,连接OC 、AC ,∵ AB 是⊙O 的直径, ∴ 90BCA ∠=︒,有90ACP ∠=︒. 在Rt △APC 中,D 为AP 的中点, ∴ 12CD AP AD ==. ∴ DAC DCA ∠=∠. 又 ∵OC OA =, ∴OAC OCA ∠=∠.∵ 90OAC DAC PAB ∠+∠=∠=︒, ∴ 90OCA DCA OCD ∠+∠=∠=︒. 即 OC CD ⊥.∴ 直线CD 是⊙O 的切线. ..............................8分17. (1)证明:∵ OD OC =,90DOC ∠=︒,∴ 45ODC OCD ∠=∠=︒. ∵ 290DOC ACD ∠=∠=︒, ∴ 45ACD ∠=︒.∴ 90ACD OCD OCA ∠+∠=∠=︒. ∵ 点C 在⊙O 上,∴ 直线AC 是⊙O 的切线.2分(2)解:∵OD =,90DOC ∠=︒,可求 CD =.∵ 75ACB ∠=︒,45ACD ∠=︒, ∴ 30BCD ∠=︒. 作DE BC ⊥于点E . ∴ 90DEC ∠=︒.∴ sin30DE DC =⋅︒= ∵ 45B ∠=︒,∴ 2DB =. 5分AD18. 证明:(1)连接OD .1分D 是劣弧AB 的中点,120AOB ∠=°60AOD DOB ∴∠=∠=° 2分 又∵OA=OD ,OD=OB∴△AOD 和△DOB 都是等边三角形 3分∴AD=AO=OB=BD ∴四边形AOBD 是菱形 4分(2)连接AC.∵BP =3OB ,OA=OC=OB ∴PC=OC=OA5分12060AOB AOC ∠=∴∠=°°OAC ∴△为等边三角形∴PC=AC=OC 6分∴∠CAP =∠CP A又∠ACO =∠CP A +∠CAP 30CAP ∴∠=°90PAO OAC CAP ∴∠=∠+∠=° 7分 又OA 是半径AP ∴是O ⊙的切线8分19. (1)证明:连结OC . ………………1分∵ CD AC =,120ACD ︒∠=,∴ 30A D ︒∠=∠=. ………………2分 ∵ OC OA =,∴ 230A ︒∠=∠=. ………………3分∴ 290OCD ACD ︒∠=∠-∠=. …………………………………………………4分 ∴ CD 是O ⊙的切线. ……………………………………………………………5分 (2)解:∵∠A=30o, ∴ 1260A ︒∠=∠=. ……………………………6分∴ 323602602ππ=⨯=OBCS 扇形. …………………………………………………7分在Rt △OCD 中, ∵tan 60CDOC ︒=, ∴ 32=CD . …………………………8分 ∴ 323222121=⨯⨯=⨯=∆CD OC S OCD Rt . …………………………9分∴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232π. ………………………………………10分20. (1)证法一、连接OD ,则OD =OA ………………………(1分) ∴∠ADO = ∠A =45° ∴∠AOD =180°-45°-45°=90° ∵O 为AB 中点,D 为AC 中点∴OD ∥BC ∴∠ABC =∠AOD =90°∴直径AB ⊥BC∴BC 是⊙O 的切线 ……………………………(5分) 证法二、连接BD ……………………………(1分) ∵AB 是⊙O 的直径, ∴∠ADB =90°又∵AD =DC ,∴AB =CB ∴∠ACD =∠CAB =45° ∴∠ABC =180°-∠ACB -∠CAB =90° 又∵AB 为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切线 …………………………… (5分) (2)解:在Rt △ABC 中,BC =AB ·tan ∠A =2×tan45°=2在Rt △OBC 中,∴OC =22BC OB +=2221+=5 ……………(7分) ∵AB ⊥EF ∴∠EGO =90° ∴∠EGO =∠ABC 又∠EOG =∠COB∴△OEG ∽△OCB …………………………(8分)∴BC EG =OCOE ∴2EG =51EG =525∵直径AB ⊥EF ∴EF =2EG =545 ………………………… (10分)21. (1)证明:连接OE ,------------------------------1分∵AB =AC 且D 是BC 中点, ∴AD ⊥B C .∵AE 平分∠BAD ,∴∠BAE =∠DAE .------------------------------3∵OA =OE , ∴∠OAE =∠OEA . ∴∠OEA=∠DAE . ∴OE ∥AD . ∴OE ⊥BC .∴BC 是⊙O 的切线.---------------------------6分 (2)∵AB =AC ,∠BAC =120°,∴∠B =∠C =30°.----------------------------7分 ∴∠EOB =60°.------------------------------8分 ∴∠EAO =∠EAG =30°.-------------------9分 ∴∠EFG =30°.------------------------------10分22. (1)解:设BOC n ∠=︒, 据弧长公式,得π62π180n ⨯=, 60n =︒. ································································································································· 2分据圆周角定理,得1302A BOC ∠=∠=︒. ··········································································· 4分(2)证明:连接BC ,60OB OC BOC =∠=︒,,BOC ∴△是等边三角形. ······································································································· 6分 60OBC OCB OC BC OB ∴∠=∠=︒==,. OC CD =, BC CD ∴=.1302CBD D OCB ∴∠=∠=∠=︒. ····················································································· 8分D603090OBD OBC CBD ∴∠=∠+∠=︒+︒=︒. AB BD ∴⊥.DB ∴是O ⊙的切线. ············································································································ 10分23. (1)解法一:∵∠A =30,∴∠COB =60. ………………2分 又OC =OB ,∴△OCB 是等边三角形.………………4分 解法二:∵AB 是⊙O的直径,∴∠ACB =90. 又∵∠A =30, ∴∠ABC =60.………………2分 又OC =OB , ∴△OCB 是等边三角形. ………………4分 (2)证明:由(1)知:BC =OB ,∠OCB =∠OBC =60.又∵BD =OB ,∴BC =BD .………………6分∴∠BCD =∠BDC =12∠OBC =30. ∴∠OCD =∠OCB +∠BCD =90, 故DC 是⊙O的切线.………………8分24. 证明:(1)CB BE =,12AC AE AC AE ∴∠=∠==,,,2分 AB CE ∴⊥. 3分CE BD AB BD ∴⊥∥,. 4分 BD ∴是O ⊙的切线.5分(2)连接CB .AB 是O ⊙的直径,90ACB ∴∠=°. 6分 90ABD ACB ABD ∠=∴∠=∠°,. 7分 12ACB ABD ∠=∠∴,△∽△.8分 2AC ABAB AD AC AB AD∴=∴=,·. 9分(证法二,连接BE ,证明略)DB。

高中数学导数切线问题例题

高中数学导数切线问题例题

高中数学导数切线问题例题导数与切线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解决曲线的性质和应用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通过几个例题,详细介绍导数与切线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例题一:已知函数f(x) = x^2 + 2x - 1,求该函数在点x = 2处的切线方程。

解答一:首先,我们需要求得函数f(x)在点x = 2处的导数值,即f'(2)。

求导得到f'(x) = 2x + 2,代入x = 2,可得到f'(2) = 6。

导数值表示函数在该点的切线斜率,所以在点x = 2处的切线斜率为6。

接下来,我们利用切线的斜率和该点的坐标,即(2, f(2)),可以得到切线方程。

切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y - y1 = k(x - x1),其中k为切线斜率,(x1, y1)为切点坐标。

代入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可得到切线方程为y - f(2) = 6(x - 2)。

例题二:已知函数f(x) = 2x^3 - 3x^2 + 2x - 1,求该函数在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程。

解答二:我们需要求得函数f(x)的导数,即f'(x)。

求导得到f'(x) = 6x^2 - 6x + 2。

导数表示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我们可以选择任意一点(x0,f(x0))。

对于任意一点(x0, f(x0)),我们将这个点代入导数表达式,得到切线斜率k。

然后利用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即(x0, f(x0))和k,可以得到切线方程。

例如,选择点(1, f(1)),代入导数表达式,可得切线斜率k = f'(1) = 2。

接着,代入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得到切线方程为y - f(1) = 2(x - 1)。

同样地,我们可以选择曲线上任意一点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切线方程。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到导数与切线的关系。

在例题一中,我们很容易求得切线的斜率,因为已知函数f(x)是个二次函数,直接求导后代入点的坐标即可得到切线方程。

切线的定义与切线方程的求法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切线的定义与切线方程的求法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例 3 求曲线 y=3x-x3 过点 P(2,-2)的切线方程.
第 1页(共 5页)
变式训练 3 求过曲线 y x3 2x 上的点 (1,1) 的切线方程.
解:设想 P(x0,y0 ) 为切点,则切线的斜率为 y|xx0 3x02 2 . ∴切线方程为 y y0 (3x02 2)(x x0 ) . y (x03 2x0 ) (3x02 2)(x x0 ) .
A.a=﹣1,b=1 B.a=1,b=﹣1 C.a=﹣2,b=1 D.a=2,b=﹣1
解:∵曲线 y=x2+ax+b 在点(1,1)处的切线为 3x﹣y﹣2=0,∴对曲线方程求导数,得 y′=2x+a,
∴x=1 时,k=2+a=3,解得 a=1;又∵点(1,1)在曲线 y=x2+ax+b 上,∴1+a+b=1,解得 b=﹣1;
所以
ͳ ሻͳ 即 ͳሻ ͳ
ͳ ͳ
ሻͳ ሻ
,解得 a=3,b=﹣1,
故 g(x)=x﹣1
10.设函数 ሻ
,曲线 y=f(x)在点(1,f(1))处与直线 x+y﹣1=0 相切.求 a,b 的值;
解:因为 f(x)ሻ
,所以


由题意
ͳሻ ͳሻ
ͳ,解得:a=2,b=1.
第 5页(共 5页)
解:曲线方程为 y x3 3x ,点 A(0,16) 不在曲线上.设切点为 M (x0,y0 ) ,则点 M 的坐标满足 y0 x03 3x0 .因 f (x0 ) 3(x02 1) , 故 切 线 的 方 程 为 y y0 3(x02 1)(x x0 ) . 点 A(0,16) 在 切 线 上 , 则 有 16 (x03 3x0 ) 3(x02 1)(0 x0 ) .化简得 x03 8 ,解得 x0 2 .所以,切点为 M (2, 2) ,切线方程为 9x y 16 0 .

切线的判定练习题

切线的判定练习题

切线的判定练习题切线的判定练习题切线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几何学、微积分和物理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切线的判定是切线问题中的基本内容,掌握切线的判定方法对于解决相关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切线的判定。

题目一:给定函数y = x^2 + 2x + 1,判断点P(1, 4)是否在曲线y = x^2 + 2x + 1上,并求出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方程。

解析:首先,我们将点P的坐标代入函数y = x^2 + 2x + 1中,得到y = 1^2 + 2 × 1 + 1 = 4。

由此可知,点P在曲线y = x^2 + 2x + 1上。

接下来,我们需要求出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方程。

切线的斜率可以通过求函数在该点的导数来得到。

对函数y = x^2 + 2x + 1求导得到y' = 2x + 2。

将x = 1代入导数表达式中,得到斜率k = 2 × 1 + 2 = 4。

切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y - y1 = k(x - x1),其中(x1, y1)为切点的坐标。

代入点P 的坐标和斜率k,得到切线方程为y - 4 = 4(x - 1)。

题目二:已知函数y = 3x^3 - 4x^2 + 2x + 1,求曲线y = 3x^3 - 4x^2 + 2x + 1在点Q(2, 19)处的切线方程。

解析:与题目一类似,首先将点Q的坐标代入函数y = 3x^3 - 4x^2 + 2x + 1中,得到y = 3 × 2^3 - 4 × 2^2 + 2 × 2 + 1 = 19。

因此,点Q在曲线y =3x^3 - 4x^2 + 2x + 1上。

接下来,我们需要求出曲线在点Q处的切线方程。

对函数y = 3x^3 - 4x^2 + 2x + 1求导得到y' = 9x^2 - 8x + 2。

将x = 2代入导数表达式中,得到斜率k =9 × 2^2 - 8 × 2 + 2 = 14。

初三切线的判定练习题

初三切线的判定练习题

初三切线的判定练习题切线是几何学中重要的概念,初三学生需要掌握切线的判定方法。

下面是一些初三切线的判定练习题,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

题目一:已知圆O的半径为r,点P是圆O外的一点,且OP的长度大于r。

要判断点P到圆O的切线的存在性,请写出判断条件和步骤。

解答:判断条件:点P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圆O的半径r。

步骤:1. 计算点P到圆心O的距离PO。

2. 比较PO和r的大小关系:a) 如果PO > r,则点P到圆O有两条切线。

b) 如果PO = r,则点P到圆O有一条切线。

c) 如果PO < r,则点P到圆O没有切线。

题目二:已知圆C1和C2相交于点A和点B,且A、B不重合。

若点X是圆C1上的一点,并且直线BX与圆C2相切于点Y,请写出判断BX与圆C1的切线的存在性的条件和步骤。

解答:判断条件:直线BX与圆C1相切的条件是点X到圆C1的圆心距离等于圆C1的半径。

步骤:1. 计算点X到圆C1圆心的距离CX。

2. 比较CX和C1的半径的关系:a) 如果CX = C1的半径,则直线BX与圆C1有一条切线。

b) 如果CX ≠ C1的半径,则直线BX与圆C1没有切线。

题目三:已知一个半径为r的圆O以点A为圆心,点P在圆O的外部。

从点P引两条切线分别与圆O相交于点B和点C,请写出判断角BAC是否为直角的条件和步骤。

解答:判断条件:角BAC为直角的条件是角BAC的对边BC的斜率等于-1。

步骤:1. 计算点B和点C的坐标。

2. 计算直线BC的斜率。

3. 比较直线BC的斜率与-1的关系:a) 如果直线BC的斜率为-1,则角BAC为直角。

b) 如果直线BC的斜率不为-1,则角BAC不是直角。

通过以上三组判断题的练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切线的判定方法。

在实际问题中,切线的判断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几何问题,加深对几何学知识的理解。

本文旨在帮助初三学生巩固切线的判定方法,并提供实际练习题。

希望同学们通过练习,能够熟练掌握切线的判定条件和步骤,进一步提高几何学的解题能力。

切线长练习题

切线长练习题

切线长练习题切线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几何、微积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切线长的练习题,以加深对切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练习题一:已知曲线方程为 y = x^2,求该曲线在点(2,4)处的切线长。

解答一:要求切线长,首先需要求出切线的斜率。

对于曲线方程 y = x^2,可以通过求导得到斜率。

对 y = x^2 求导,可得到斜率为 2x。

代入点(2,4),可得斜率为 4。

切线的方程可以使用点斜式表示,即 y - y1 = k(x - x1),其中(x1,y1)为切点坐标,k 为斜率。

代入切点坐标(2,4)和斜率 4,可得切线方程为 y - 4 = 4(x - 2)。

要求切线长,可以将切线方程与曲线方程联立,解得交点坐标。

将y = x^2 和 y - 4 = 4(x - 2) 联立,得到 x^2 - 4x + 4 = 4x - 4。

化简可得 x^2 - 8x + 8 = 0,通过求解该二次方程,可得到两个解 x = 4 ± √8。

即切线与曲线的交点为(4 + √8,(4 + √8)^2)和(4 - √8,(4 -√8)^2)。

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切线长L = √[(x2 - x1)^2 + (y2 - y1)^2]。

代入交点坐标(4 + √8,(4 + √8)^2)和(4 - √8,(4 - √8)^2),计算得到切线长L1 ≈ 11.31 和L2 ≈ 16.97。

练习题二:已知曲线方程为y = 3x^3 - 2x,求该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长。

解答二:同样地,首先求出切线的斜率。

对 y = 3x^3 - 2x 求导,可得到斜率为 9x^2 - 2。

代入点(1,1),可得斜率为 9(1)^2 - 2 = 7。

切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 y - y1 = k(x - x1),代入切点坐标(1,1)和斜率 7,可得切线方程为 y - 1 = 7(x - 1)。

将切线方程和曲线方程 y = 3x^3 - 2x 联立,解得交点坐标。

初三切线证明练习题

初三切线证明练习题

初三切线证明练习题在初三切线证明练习题中,我们将探讨切线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证明。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样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样例1:证明一个圆的切线与半径垂直。

解析:设圆的半径为r,切线与半径的交点为A,圆心为O。

我们需要证明AO和切线的交点为直角。

证明过程如下:1. 连接OA和切线的交点,得到线段AP。

2. 根据切线与半径的性质,AP和AO互相垂直。

3. 根据直角定义,我们可以认为AO和切线的交点P组成的线段是直角。

样例2:证明切线与切线垂直。

解析:设两个切线分别为l1和l2,l1与l2的交点为A,圆心为O。

我们需要证明AO和切线交点A的连线和另一条切线l2垂直。

证明过程如下:1. 由于l1和l2都是切线,所以它们是与半径相交的。

2. 连接AO和切线的交点A,得到线段AP。

3. 由于AO是半径,根据性质,AP和切线l2互相垂直。

4. 根据直角定义,我们可以认为AO和切线l2的交点A组成的线段是直角。

样例3:证明两个相交圆的切线互相垂直。

解析:设两个圆分别为C1和C2,两个圆的交点为A和B。

我们需要证明C1和C2的切线在交点A或B处互相垂直。

证明过程如下:1. 连接两个圆心的直线,得到线段AB。

2. 根据圆的定义,两条半径分别与切线相交。

分别连接切线与相应圆心的交点,得到线段AC1和BC2。

3. 由于AO和BO是半径,根据性质,AC1和BC2分别与切线互相垂直。

4. 根据直角定义,我们可以认为AC1和BC2在交点A或B处互相垂直。

通过以上样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切线的证明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到圆的性质,特别是半径与切线的垂直关系。

通过使用几何图形和性质的相互结合,我们可以成功地完成切线的证明。

综上所述,初三切线证明练习题是一个需要运用几何知识和性质的问题。

通过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我们可以轻松地进行切线的证明。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样例的讲解,读者能够掌握常见切线证明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几何解题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切线的判定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切线的判定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切线的判定练习题1. 练习题一给定一个曲线,我们需要确定它的切线方程。

为了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曲线的切线,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步骤一:找到曲线上的一个点,记作P(x1, y1)。

步骤二:求曲线在该点处的斜率k1。

步骤三:设直线的斜率为k2,带入直线方程的一般式y = k2x + b。

步骤四:令曲线斜率k1与直线斜率k2相等,解方程得直线的截距b。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就可以得到切线的方程。

2. 练习题二现在我们来尝试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考虑曲线y = 2x^2 + 3x - 1,判断直线y = 5x - 2是否为曲线在点P(2, 3)处的切线。

解答步骤如下:步骤一:点P的坐标为(2, 3)。

步骤二:计算曲线在点P处的斜率,即求导数。

导函数为f'(x) = 4x + 3。

代入x = 2得到f'(2) = 4 * 2 + 3 = 11。

步骤三:设直线斜率k2 = 5。

步骤四:令曲线斜率k1 = k2,代入x = 2得到4 * 2 + 3 = 5,解得b = 5 - 11 = -6。

因此,直线y = 5x - 6为曲线y = 2x^2 + 3x - 1在点P(2, 3)处的切线。

3. 练习题三现在我们来做更多的练习题。

题目一:判断直线y = 3x + 2是否为曲线y = x^2 + x + 1在点P(1, 5)处的切线。

解答:斜率k1 = 2x + 1,代入x = 1得到k1 = 3。

设直线斜率k2 = 3,令k1 = k2解方程得到b = 2。

因此,直线y = 3x + 2为曲线y = x^2 + x + 1在点P(1, 5)处的切线。

题目二:判断直线y = -2x + 4是否为曲线y = 2x^2 - 3x + 5在点P(2, 5)处的切线。

解答:斜率k1 = 4x - 3,代入x = 2得到k1 = 5。

设直线斜率k2 = -2,令k1 = k2解方程得到b = 15。

初三数学切线练习题

初三数学切线练习题

初三数学切线练习题解答一:求函数在给定点的切线方程1. 给定函数f(x) = 2x^2 - 3x + 1,在点x = 2处的切线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点x = 2处的切线斜率。

切线的斜率等于函数在该点的导数值。

求导得到:f'(x) = 4x - 3。

将x = 2代入导数公式,得到斜率m = f'(2) = 4(2) - 3 = 5。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切线的截距。

切线的截距等于函数在给定点的纵坐标减去斜率乘以给定点的横坐标。

将x = 2代入函数公式,得到y = f(2) = 2(2)^2 - 3(2) + 1 = 5。

因此,点x = 2处的切线方程为y = 5x - 5。

2. 给定函数g(x) = sin(x),在点x = π/4处的切线求导得到:g'(x) = cos(x)。

将x = π/4代入导数公式,得到斜率m = g'(π/4) = cos(π/4) = 1/√2。

接下来,将x = π/4代入函数公式,得到y = g(π/4) = sin(π/4) = 1/√2。

因此,点x = π/4处的切线方程为y = (1/√2)x - 1/√2。

解答二:确定函数与给定直线的切点坐标给定函数h(x) = x^3 - 4x^2 + 5,在直线y = x的切点切线与直线相切时,函数和直线在切点处的斜率必须相等。

因此,我们需要求函数h(x)与直线y = x的斜率相等的x值。

直线y = x的斜率为1,因此我们可以令函数h(x)的导数等于1,并求解得到x。

求导得到:h'(x) = 3x^2 - 8x。

将h'(x) = 1进行化简和移项得到方程:3x^2 - 8x - 1 = 0。

解这个二次方程,可以使用求根公式得到两个解,分别为x = (8 ±√52)/6。

将这两个解分别代入函数公式,得到与直线y = x相切的两个切点坐标为[(8 + √52)/6, (8 + √52)/6]和[(8 - √52)/6, (8 - √52)/6]。

切线证明练习题

切线证明练习题

切线证明练习题在数学中,切线是指与曲线只有一个交点且与曲线在该点处的斜率相同的直线。

切线证明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对曲线性质的深入理解及应用。

本文将针对切线证明练习题展开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切线的概念。

1. 曲线与切线的求交点给定一个曲线方程和一条直线方程,我们要求判断直线是否与曲线存在交点,并求出这个交点的坐标。

这就需要利用切线的定义和相关性质来进行求解。

以直线方程y = mx + c为例,其中m为直线的斜率,c为截距。

假设曲线方程为y = f(x),我们可以根据切线与曲线在交点处的斜率相等的性质,列出等式:m = f'(x₀)其中f'(x₀)表示曲线在交点处的导数。

通过解这个等式,可以求得切线与曲线的交点的横坐标x₀。

将x₀代入曲线方程求解得到相应的纵坐标y₀,即可得到交点的坐标(x₀, y₀)。

2. 曲线与切线的斜率证明已知曲线方程y = f(x)和曲线上一点P的坐标(x₀, f(x₀)),我们要证明切线在点P处的斜率等于曲线在该点处的导数值f'(x₀)。

首先,取曲线上的另一点Q,坐标为(x₀ + h, f(x₀ + h)),其中h为一个无限小的增量。

根据切线的定义,直线PQ是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

根据两点间的斜率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切线PQ的斜率:m = [f(x₀ + h) - f(x₀)] / [x₀ + h - x₀] = [f(x₀ + h) - f(x₀)] / h当h趋近于0时,切线的斜率m趋近于极限:lim(h→0) [f(x₀ + h) - f(x₀)] / h根据导数的定义,极限lim(h→0) [f(x₀ + h) - f(x₀)] / h就是f'(x₀)。

因此,切线PQ在点P处的斜率等于曲线在该点处的导数值f'(x₀)。

通过以上证明,我们可以认识到切线与曲线在交点处的斜率关系,为后续的切线证明提供了基础。

3. 曲线在给定点处的切线证明已知一个曲线方程和一个特定的点,我们要证明通过该点的直线是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

切线练习题初中

切线练习题初中

切线练习题初中切线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几何学和微积分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解和掌握切线的性质以及解题技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道常见的切线练习题,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对切线的理解和掌握。

1. 题目一已知圆O的半径为5cm,点A为圆上一点,且与圆心O的连线OA 长为12cm。

求过点A的切线的长度。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得知,AO的长度为13cm。

因为切线与半径垂直,所以切线与OA构成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切线的长度为$\sqrt{13^2 - 5^2} = \sqrt{144}=12$ cm。

因此,过点A的切线的长度为12cm。

2. 题目二已知抛物线y = x^2和直线y = 2x - 3相交于点A(2,1)和点B(-1,-1),求抛物线在点A处切线的斜率。

解答:首先,我们需要求得抛物线在点A(2,1)的切线方程。

由于切线与抛物线相切于该点,所以切线与抛物线的切点坐标相同。

我们可以通过求导数来获得切线的斜率。

抛物线y = x^2的导数为2x。

将点A(2,1)的坐标代入导数方程,可以得到切线在该点的斜率为2(2) = 4。

因此,抛物线在点A处切线的斜率为4。

3. 题目三已知函数y = sin(x)的图像上有一点A,其横坐标为π/6,求曲线在点A处的切线方程。

解答:首先,我们需要求得函数y = sin(x)在点A(π/6,sin(π/6))的切线方程。

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求导函数来获得切线的斜率。

函数y = sin(x)的导数为cos(x)。

将点A(π/6,sin(π/6))的横坐标代入导数方程,可以得到切线在该点的斜率为cos(π/6) = √3/2。

切线方程的斜率为√3/2,点A(π/6,sin(π/6))在直线上,可以使用点斜式得到切线方程为y - sin(π/6) = (√3/2)(x - π/6)。

因此,曲线在点A处的切线方程为y - sin(π/6) = (√3/2)(x - π/6)。

湘教版九下数学习题课件 小专题(九) 证明切线的常用方法

湘教版九下数学习题课件 小专题(九) 证明切线的常用方法

2.如图,AB是☉O的直径,BC⊥AB于点B,连接OC,AD∥OC. 求证:CD是☉O的切线. 证明:连接OD.∵AD∥OC, ∴∠BOC=∠A,∠DOC=∠ODA. ∵OA=OD,∴∠A=∠ODA, ∴∠DOC=∠BOC. ∵OD=OB,OC=OC, ∴△CDO≌△CBO,∴∠CDO=∠CBO. ∵BC⊥AB,∴∠CBO=90°, ∴∠CDO=90°,∴CD⊥OD. ∵点D在☉O上,∴CD是☉O的切线.
方法一 直线与圆有交点:连半径,证垂直 1.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A=2∠BCD,
点E在AB的延长线上,∠AED=∠ABC.求证:DE与☉O相切. 证明:连接OD. ∵AB是☉O的直径,∴∠ACB=90°,∴∠A+∠ABC=90°. ∵∠BOD=2∠BCD, ∠A=2∠BCD, ∴∠BOD=∠A. ∵∠AED=∠ABC,∴∠BOD+∠AED=90°, ∴∠ODE=90°,∴OD⊥DE. ∵点D在☉O上,∴DE与☉O相切.
5.如图,点O在∠APB的平分线上,☉O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相切于点C.求证:PB与☉
证明:过点O作OD⊥PB于点D,连接OC. ∵☉O与PA相切于点C, ∴OC⊥PA. ∵点O在∠APB的平分线上, ∴OC=OD,即OD是☉O的半径, ∴PB与☉O相切.
证明:连接OD,OE.
∴∠EAB=∠BOD,∴AC∥OD. ∵AC⊥CD,∴OD⊥CD. ∵点D在☉O上,∴CD是☉O的切线.
方法二 不确定直线与圆是否有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E⊥BC于点E,∠ADC的
平分线交AE于点O,以点O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的圆经过 点证B明.求:证过:点COD作与O☉HO⊥相C切D于. 点H. ∵AE⊥BC,∴∠AEB=90°. ∵AD∥BC, ∴∠DAO=∠AEB=90°, 即OA⊥DA. ∵DO平分∠ADC,OH⊥CD, ∴OH=OA,∴OH是☉O的半径, ∴CD与☉O相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切点为( m, (f m) ) 、( n, (f n) ) ,
因为直线过原点,
所以 k= (f m) =( m- a)( m- b) ; m
同时 k=f(′m) =3m2- 2( a+b) m+ab,
所以( m- a)( m- b) =3m2- 2( a+b) m+ab,
2m2-( a+b) m=0,
所以
x0=-


x0=3

x0=
1 2

当 x0=- 1 时, k=3x02+2x0=3×( - 1) 2+2×( - 1) =1,
故所求切线方程为 y=x;
当 x0=3 时, k=3x02+2x0=3×32+2×3=33,
故所求切线方程为 y=33x- 64;

x0=
1 2
时,
k=3x02+2x0=3×(
名师点金
习题转化
从一道课本习题
探究切线问题
原题再现( 人教大纲第三册选修Ⅱ)
P121 求 曲 线 y=x3+x2- 1 在 点 P( - 1, - 1) 处 的 切 线方程.
分析 我们知道, 若 P 和 Q 是曲线 C 上邻近的

教 两点, P 为定点, 当 Q 点沿着曲线 C 无限地接近 P点


所以( a+b) 2=4ab+ 4 ≥8, ab
因为 0<a+b<2 ! 2 , 所以( a+b) 2<8, 矛盾. 所 以 过 原 点 且 与 曲 线 y=(f x) 相 切 的 两 条 直 线 不可能垂直. 点评 与曲线切线有关的参数问题的解决, 仍 然要充分利用切点、切线斜率以及函数导数 几 何 意
用导数几何意义求出点 P 的坐标后需要验证 P 是
否在曲线上, 很多同学常忽略这个而导致错误.
变式二 已知曲线外的点求切线
例 2 求过点 P( 2, 2) 且与曲线 y=x3+x2- 1 相 切
的直线方程.
分析 本题也是求切线方程, 其基本思路也是
运用导数的几何意义与切线斜率的关系解题, 但要
注意此题并未说明点 P 是切点, 而是曲线外的一
另设切点坐标为 Q( x0, kx0- 2k+2) , 由 y=x3+x2- 1 可得 y′=3x2+2x,
由导数的几何意义知道, k=3x02+2x0,

又点 Q 在曲线上,
所以有 kx0- 2k+2=x03+x02- 1,

把①代入②消去 k 并化简得 2x03- 5x02- 4x0+3=0,
分解因式得( x0+1)( x0- 3)( 2x0- 1) =0,

当 P 为( - 1, - 1) 时 , 显 然 在 曲 线 y=x3+x2- 1 上 ,
符合题意,
当 P 为( 1 , 1 ) 时 , 把( 1 , 1 ) 代 入 y=x3+x2-
33
33
1, 不成立, 不合题意,
所以所求切点 P 为( - 1, - 1) .
点评 由于切点是切线和曲线的公共点, 在利


m=0

m=
a+b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 教 大 纲
专 业S
精心策划
所以 k1=ab, k2=- (
a- b) 2 4

高 二
若两直线垂直, 则 k1·k2=- 1, 则 ab·(
a- b) 2 4
=1,
所以( a- b) 2= 4 , 所以( a+b) 2- 4ab= 4 ,
ab
ab
因为 0<a<b, 所以 ab>0,
通 过 计 算 机 画 图 软 件 画 出 图 形 观 察) , 但 它 们 都 是
符合条件的曲线的切线.
变式三 与切线相关的参数问题
例 3 ( 1) 已知函数 (f x) =x3- 1 x2+bx+c, 若 (f x) 2
的图象有与 x 轴平行的切线, 求 b 的取值范围; ( 2) 已 知 函 数 (f x) =x( x- a)( x- b) , 其 中 0<a<b,
"# 数学爱好者
湖南 王 勇
点.利 用 切 点 、切 线 斜 率 、导 数 几 何 意 义 三 者 的 关 系
解决.
解 y=x 是 曲 线 的 切 线 , 所 以 可 设 切 点 P 的 坐
标 为( a, a) , 由 y=x3+x2- 1 可 得 y′=3x2+2x, 由 导 数 的
几何意义知道 y′│x=a=3×a2+2a=1, 即 3a2+2a- 1=0, 解 得 a=- 1 或 a= 1 .
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数学爱好者 #$
般点.
解 把点 P( 2, 2) 的坐标代入曲线 y=x3+x2- 1 的
方程, 发现等式不成立,
所以点 P( 2, 2) 不在曲线上, 故点 P 不是切点,
由于函数在( 0, +∞) 单调递增,
所以直线 x=2 一定不与曲线相切,
即所求切线斜率一定存在, 可令切线方程为:
y- 2=k( x- 2) , 即 y=kx- 2k+2,
且 a+b<2 ! 2 , 求证过原点且与 曲 线 y=(f x) 相 切 的
名师点金
两条直线不可能垂直.
解析 ( 1) 函数图象有与 x 轴平行的切线即 f(′x) =
0 有解, 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有解的判断问题.
由 (f x) =x3- 1 x2+bx+c 得 f(′x) =3x2- x+b. 2
所以 y′│x=-1=3×( - 1) 2+2×( - 1) =1, 即曲线在点 P( - 1, - 1) 处的切线的斜率 k=1,
所以所求切线方程为: y+1=x+1, 即 y=x.
点评 已知切点求切线, 这是最为常见的求曲
线切线方程的题型, 利用导数不难解决.我们稍作
探究, 还可得到以下几类变式题型.
设 切 点 P( x0, y0) , 则 (f x) 在 P 点 的 切 线 的 斜 率 k=f(′x0) =3x02- x0+b,
由 题 意 , 有 切 线 与 x 轴 平 行 , 则 3x02- x0+b=0 有 解, Δ=1- 12b≥0, 所以 b≤ 1 ;
12
( 2) 先求出两切线, 再利用斜率间的关系解题.
变式一 已知切线求切点
例 1 已知直线 y=x 与曲线 y=x3+x2- 1 相切, 求
切点的坐标.
分析 本题若用联立方程组的方法解决, 涉及
到三次方程, 比较复杂, 而且即使解出来, 所得的点
也不一定是切点, 实际上, 直线 y=x 与曲线 y=x3+x2-
1 虽然相切, 但公共点不止一个.我们可直接设出切
1 2
) 2+2×( 1 2


7 4

所求切线方程为 y= 7 x- 3 . 42
点评 过曲线外一点作曲线的切线, 关键是确
定切点的坐标, 所得切线可能不只一条, 这与过曲
线上的点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有所不同; 而且曲线
的切线和曲线也不再是只有一个公共点.事实上, 本
题所求得的几条直线均和曲线不止一个公共 点( 可
专 业S
精心策划
时 , 割 线 PQ 的 极 限 位 置 PT 叫 做 曲 线 C 在 点 P 的 切线, P 点叫做切点; 切点是切线和曲线的公共点, 且切线的斜率就是导函数在切点处的函数值.求曲
线的切线是函数导数的重要应用.这种类型题在课

二 本中反复出现,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解 由 y=x3+x2- 1 可得 y′=3x2+2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