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99e7c4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b.png)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旨在向读者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构造、用途、原理等。
在语文考试中,说明文阅读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套路,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快速地回答问题,提高得分率。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说明文答题的技巧与套路。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首先,要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植物、建筑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气候的形成、宇宙的奥秘等。
在确定说明对象后,要找出其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例如,在一篇介绍大熊猫的说明文中,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黑白相间的毛色、大大的黑眼圈、圆胖的体型等)、生活习性(以竹子为主食、善于爬树等)、繁殖特点(繁殖率低、幼崽不易成活等)都是其重要的特征。
二、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通常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比如介绍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会从种子的萌发到幼苗的成长,再到开花结果等阶段依次进行说明。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来进行说明。
比如介绍一座建筑物,会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前到后等依次描述。
逻辑顺序,则是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进行说明。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等。
例如,在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这一问题时,会先描述天空呈现蓝色的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这就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通过理清说明顺序,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内容。
三、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很多,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摹状貌等。
举例子,就是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来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例如,“我国曾经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通过列举具体的鲸的重量和长度,让读者对鲸的庞大有更直观的感受。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9acc122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7.png)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说明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文体,广泛存在于各种考试、学术、商业、科技、生活等领域。
面对要求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考试题目时,很多考生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无从追溯。
那么,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些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帮助大家从容应对考场。
一、审题小技巧在解答说明文题目前,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的含义,确定何种信息需要关注。
1、仔细阅读题目要求。
很多考生只看了题目的关键词和问号,并没有具体阅读到题目要求,误解了题目的含义,偏离了考点,造成了回答无效或准确性不够。
2、看清题干词汇。
需要对一些在题干中被特别强调的词语进行关注和分析,例如级别词、数量词、时间词、比较词、因果词、条件词等,以判断题目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3、分析文章结构。
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核心要素和意图,以迅速定位答案。
二、阅读小技巧在审题的基础上,接下来是如何有效阅读说明文,快速获取信息和答案。
1、抓住中心思想。
说明文一般都有中心思想,要通过快速阅读文章第一段和结尾段,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快速概括文章的内容。
2、注重关键句。
说明文中有很多关键句,找出关键句能够有效地回答问题、找到答案。
关键句通常被强调,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3、审视解释方法。
说明文中的信息表达方式往往使用错综复杂的文字或绘图来描述,要求我们能够在多种解释方法中较快地理解信息。
需要借助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知识和技术,灵活运用各种解释方法。
三、套路小技巧在解答题目时,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掌握一定的套路和技巧,能够更快地找到答案。
1、查找分类信息。
说明文中常常会有一些分类信息,如划分为不同类别的类型、内容、功能、特点、影响等。
在回答问题时,需要将这些分类信息与相应的问题内容一一对应,即可得到准确的答案。
2、理解图形信息。
说明文中的图形信息一般有图表、示意图、流程图等,需要通过横向和纵向思维,快速理清图形的含义和主要数据信息,从而回答问题。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8d48215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2.png)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如何找到“说明对象”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二、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三、如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引用说明、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8)引用说明:引用××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引用说明应用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性。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四、如何分析“说明的顺序”(1)空间按次: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表里、东南西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局部、总—分。
五、如何分析“说明的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清楚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例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动产生的震荡波引起的。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经典版)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7c40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8.png)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1.引言在学习和考试中,写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尤其是在理论文答题中。
良好的答题技巧和套路不仅可以帮助你高效地回答问题,还能提升你的分数。
本文将分享一些实用的答题技巧和套路,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各种理论文答题。
2.阅读题目在开始回答任何理论文问题之前,务必仔细阅读题目。
理解题目的要求对于正确回答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阅读题目的注意事项:□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特别是动词,它们指导你应该采取的行动(例如,解释、分析、比较等)。
□查看题目是否包含多个问题,确保逐一回答。
□注意问题的背景信息,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问题的上下文。
3.技巧一:理解问题3.1关键词分析在回答问题之前,仔细分析问题中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通常包括动词、名词和修饰词,它们指导你应该如何回答问题。
例如:□解释:要求你解释某一概念、现象或观点。
□分析:要求你分析某一主题、问题或事件,可能需要提供原因、影响和结论。
□比较:要求你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理论或观点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2问题类型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不同的回答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类型:□定义问题:要求你提供对某一概念或术语的明确定义,通常需要简明扼要地解释其含义。
□原因问题:要求你分析某一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可能需要列举和解释多个原因。
□影响问题:要求你评估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
□解决问题:要求你提出解决某一问题或挑战的建议或方案,并解释其可行性和优点。
3.3解题思路一旦你理解了问题类型和关键词,就可以开始构建解题思路。
这个思路应该包括:□主要观点:明确你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或回答。
□结构安排:考虑如何组织你的答案,包括引言、主体部分和结论。
□论据和例子:思考哪些论据、事实或例子可以支持你的观点。
4.技巧二:答题结构一个良好的答题结构有助于清晰地表达你的观点,让阅卷老师更容易理解和评估你的答案。
以下是一个常用的答题结构:4.1引言引言部分应包括对问题的简要回应和你要阐述的观点。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是什么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dfcbe1d9b89680202d82565.png)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是什么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是什么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2一、如何找到“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二、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
对此类题目,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第13讲 说明文(二)说明顺序与结构-暑假讲义(教师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五
![第13讲 说明文(二)说明顺序与结构-暑假讲义(教师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五](https://img.taocdn.com/s3/m/1da2269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d.png)
说明文(二)说明顺序与结构(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可答得具体些)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表现为从古至今、具体日期等的依次推移。
另:介绍制作过程的程序,一般用时间顺序。
这种顺序的好处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一般运用时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2、空间顺序:说明事物形状、构造或参观建筑物,表现形式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远近,表现为视线、方位的依次转移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性的介绍,多以此为序。
这样,能把复杂的事物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对象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
运用这种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
3、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本质,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顺序。
特别是运用逻辑顺序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
总之,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顺利地分析说明的顺序。
(1)从整体到局部如《中国的石拱桥》中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地先介绍全桥,再介绍大拱、小拱、拱圈,桥上的石栏石板。
(2)从原因到结果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对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
(3)从特点到用途(4)从主要到次要(5)从概括到具体如《统筹方法》先概括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其实用范围,再以泡茶为例,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及价值。
(6)从现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先提出说明现象,再说明内在的本质原因和意义,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注:有的说明文不单一用一种说明顺序,答题时注意题目问法,要选择主要的说明顺序。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899188faf12d2af90342e661.png)
解释文浏览答题技能及套路一.若何找到“解释对象”办法一:看标题,许多标题都暗示解释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办法二:抓首括句和中间句.二.若何分析“解释对象的特点”A.看标题;B.在首段中找;C.抓症结词句.其次,在归纳分解解释事物的特点时,要分析文章构造,找出中间句及衔接词,如“起首”“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一般情形下,文段的开首和结尾往往说清晰明了对象的特色.三.若何分析解释办法的感化罕有的解释办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引用解释.下界说.分类别.列图表2.文章某段或某句应用何种解释办法及其感化?(1)举例子:具体逼真地说清晰明了事物的××特色.(3)打比方:活泼形象地解释该事物的××特色,加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具体而精确地解释该事物的××特色,使解释更有说服力.(5)作比较:凸起强调了被解释对象的××特色(地位.影响等).(8)引用解释:引用××解释事物的××特点,加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鄙谚.引用解释应用在文章开首,还起到引出解释对象的感化.(2)分类别:层次清晰地解释事物的特色.对事物的特点/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解释,使解释更有层次性.四.若何分析“解释的次序”(1)空间次序:解释事物的外形.构造,多用在解释建筑物的构造,如高低.远近.阁下.表里.东南西北中等.(2)时光次序:解释事物的成长变更.(3)逻辑次序:解释事理,多解释事物之间的内涵接洽.逻辑次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成果.现象—本质.特点—局部.总—分.五.若何分析“解释的说话”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感化?格局:精确.活泼形象地说清晰明了事物××的特点或事理.例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平日”所起的感化是什么?海啸平日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 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震动波引起的.解析:“平日”标明这只是一般情形,解释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身分可以引起海啸,表现了解释文说话的精确性.例8: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感化.一旦气象有一丝的变更,这些动植物就须要迁徙至很远的地区才干找到合适生计的新情形.解析:“一丝”解释变更之小,但即使是如斯小的变更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害性的.类型2 可否调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解释来由.对策:(1)不成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转变,或不相符现实.类型3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去?对策:(1)表态(删照样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暗示程度;“大约”“可能”“阁下”等暗示估量;“多”“有余”等暗示数目.(3)若删去,本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相符现实,太绝对了.(4)××词表现了说话的精确性.严密性.科学性.类型 4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表现解释文说话“精确”特色的词语,并领会.对策:找出精确性的词语,然后解释其感化.找词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2)找有隐约数据的句子;(3)找应用限制词语的句子.类型5 指导代词的寄义.类型:“这些前提”“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对策:找指导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离其比来的一句话.要留意有时指代的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个中的一部分.六.若何归纳分解“解释文中的信息”类型:归纳分解提炼相干信息.对策:(1)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间句.这种办法实用于中间明白.阐述简练光鲜的文章.(2)抽象解释,即本身组织说话对文章的重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办法实用于评价事理.分析事理.解释特点等各类文章.抽象解释的症结在于周全掌控文章内容,抓住本质.(3)分解归纳,这种办法实用于有庞杂内容的文章.它请求起首明白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七.若何分析“文段的感化”类型:解释某段或某句的感化.对策:这种标题答题的角度有两个.(1)对文章的构造.内容有何感化: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文段在文章的开首,还起着引出解释对象或解释事理的感化.(2)联合解释办法谈.经由过程……的解释办法,说清晰明了……(事物特点或事理),使解释……(感化).八.若何分析中间句类型1 直接找出文中的中间句.对策:在开首结尾或中央找,个此外在文段中央.类型2 归纳分解文段的中间句.对策:(1)思虑该段解释的内容,不但要留意重要的,还要留意次要的.(2)紧扣暗示次序的词语,如“起首”“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高低段落的中间句的句式进行归纳分解.九.若何解答拓展题型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情势,揭橥本身的意见;联合选文的某一内容睁开联想;就……谈一点意见或假想等.对策:联合现实,联合原文,依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点去写.。
初中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和套路
![初中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和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86eb860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e.png)
初中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和套路做说明文阅读理解时要记住一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具体的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读原文通大意做说明文阅读理解时,一定先要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明确说明的对象,了解文章大意的同时划分文章的大致段落。
(二)读题干做标记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先浏览题目,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
理解题目意思和考点所在,避免盲目性。
(三)找范围对应句在粗度全文的时候,我们就对文章有了大致的印象,在读完问题时,再回读文章时,就能很快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把重要的地方画上标记。
(四)比选项看差异我们在第三个步骤已经初步定位问题的答案了,接下来就是根据重点定位区进行区别判断找出准确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
常见的说明方法(一)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二)作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
(三)作比较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四)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五)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六)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七)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
(八)作假设作假设是用假设的想法表示出将来会出现的情况。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2fdbb55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1.png)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导语: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B、引用具体的数据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常见的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地点的转换。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比如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075b99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1.png)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1. 引言说明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文体,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操作各种产品和事物。
在阅读说明文时,我们经常需要回答问题来确保我们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阅读说明文并回答问题的技巧和套路,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种文体。
2. 技巧和套路2.1 熟悉文本结构大多数说明文都有一定的结构,例如介绍、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在阅读之前,先浏览整篇文档,了解其整体结构,对整个流程和要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有助于你更好地定位和理解文档中的细节和信息。
2.2 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关键词和关键句在说明文中非常重要,它们通常用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方法或步骤。
在阅读时,牢记这些关键词和关键句,有助于你理解主要内容和鉴别细节。
你可以使用标注或下划线的方式来突出这些关键词和句子,以便在回答问题时更方便地查找和利用。
2.3 注意图表、图示和标签说明文通常会有配图、图表或图示来帮助解释和演示。
这些图像是理解文本内容的重要辅助工具。
当你阅读时,注意仔细观察并理解这些图像,它们通常能提供更直观和具体的信息。
同时,也要注意图示中的标签和箭头,它们常常指向关键细节或步骤。
2.4 分析命令和指示说明文中常常包含命令和指示,这些命令和指示指导着你执行某项任务或操作。
因此,仔细分析和理解这些命令和指示非常重要。
你可以将命令和指示用不同颜色的笔或高亮标出,随时查阅和遵循。
2.5 阅读前置和后置信息在阅读说明文时,先读概要、引言和结论等前置和后置信息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这些信息通常包含了整个文档的总体目标和重要细节,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准确回答问题。
3. 答题示例下面是一个示例,通过阅读说明文并回答问题来展示上述技巧和套路的应用。
问题:根据给定的说明文,回答以下问题: 1. 这篇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这篇说明文的整体结构是什么? 3. 在操作步骤中,哪一步是最关键的? 4. 这篇说明文中提到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5. 这篇说明文没有提到的其他相关信息有哪些?答案:1.这篇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说明文阅读答题的技巧和套路。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23c726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6.png)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过程等进行解释、说明的文体。
它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解释概念,介绍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物。
二、说明文的写作技巧1. 明确主题:在写作前,要明确说明的对象和主题,确保文章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2. 结构清晰:说明文的段落和层次应该清晰明了,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3. 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例如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等方法,可以更直观、更具体地说明事物。
4. 语言准确:说明文的语言应该准确、客观,不带有主观色彩。
5. 逻辑严密:说明文的论述过程应该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所介绍的内容。
三、说明文的答题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在答题前,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需要解释、说明的对象和要求。
2. 组织语言:根据题目要求,组织好需要使用的语言,包括词汇、短语、句子等。
3. 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在答题时,可以先回答比较熟悉的题目,以便更好地把握答题思路。
4. 仔细检查:回答完所有题目后,要仔细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清晰。
四、套路模板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说明文套路模板,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语言,提高答题效率:1. **数字+特点/原理**:例如:“该机器采用了先进的XXX技术,拥有XXX 个功能,是目前市场上功能最全的XXX产品。
”2. **特点+数字**:例如:“这款手机拥有大屏幕和高速处理器,同时配备了XXX个摄像头,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3. **特点+比较**:例如:“与传统的XXX相比,这款产品的优点在于XXX,同时还有XXX的功能。
”4. **产品+用途**:例如:“这款智能手表不仅可以监测健康数据,还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和耳机,非常适合运动和旅行时使用。
”5. **数字+结论**:例如:“经过实验测试,这款产品的使用寿命达到了XXX小时以上,是目前市场上最耐用的产品之一。
(完整版)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完整版)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d92308c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a.png)
(完整版)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前言说明文是小学阅读理解中常见的题型之一,掌握好阅读说明文的技巧和套路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并正确回答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的技巧和套路。
技巧一:理清文章结构在阅读说明文时,首先要学会理清文章的结构。
说明文通常由引言、主体内容和结论组成。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主题进行概括和引入,主体内容是对主题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结论是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学生可以通过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段落之间的逻辑连接词等来判断文章的结构。
技巧二:抓住关键词在阅读说明文时,关键词是寻找答案的关键。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题目和选项,找出相关的关键词,并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内容。
关键词有时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有助于学生准确定位和理解文章的重点部分。
技巧三:注意细节描述说明文通常包含大量的细节描述,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每个细节,并与问题进行对照。
细节描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学生可以做好标记或记笔记,以便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快速查找相关细节。
技巧四:运用排除法当遇到难题时,学生可以运用排除法来缩小答案的范围。
通过排除一些明显错误或不合逻辑的选项,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正确答案。
然而,注意不要轻易排除选项,应该仔细分析每个选项的特点和文章的内容,确保最终选择的答案是合理的。
技巧五:实践训练掌握好阅读说明文的技巧和套路需要进行实践训练。
学生可以多做一些阅读练题,并模拟考试环境进行答题。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并更好地应对各种类型的说明文题目。
结论通过运用以上的技巧和套路,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小学说明文阅读题目,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并正确回答问题。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说明文答题技巧以及套路
![说明文答题技巧以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9a90f2cb58fb770bf68a55c8.png)
明文答技巧与套路一、① 明文:以明主要表达方法的文章。
② 明文种:事物明文、事理明文〔一般是序〕。
③ 明文构:⒈ 分式⑴ 分⑵ 分⑶分⒉ 式〔前者事物明文常用,后者事理明文常用〕④ 明序:序、空序、序。
二、明文的序序:有展化。
空序:有地点方位化。
序:从象到本、从原因到果、从性〔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一般到特殊〔可反之〕等都属于序。
三、明方法及作用〔口:两列两比下分〕① 例子:通⋯⋯例子,具体真切地明了事物⋯⋯的特点,增服力,是明象更通俗易懂,便于者理解接受。
②列数字:具体科学地明事物⋯⋯的特点,增服力。
③打比方:把⋯⋯比作⋯⋯,生形象地明了事物的⋯⋯特点,增文章的趣味性,使象更通俗易懂。
④作比:把⋯⋯与⋯⋯行比,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⑤下定:科学准确密地明了⋯⋯是⋯⋯。
⑥分:条理清楚地明了事物的⋯⋯特点。
⑦引料:具体充、生形象地明了事物的⋯⋯特点,增服力,增趣味性。
⑧作:解明事物的⋯⋯特点。
⑨摹状貌:具体生形象地明事物的⋯⋯特点。
⑩列表:直形象具体明地明事物的⋯⋯特点。
四、明文的表达效果1.表估〔大、左右、可能〕2. 表程度〔很、非常〕3. 表比〔几乎、相当〕4. 表数量、范〔大局部〕5. 表消息来源〔据⋯⋯〕6. 表、空〔中午、下午⋯⋯〕以上都能起到修、限制作用。
五、明文的言特点1.平性准确密科学〔所有明文〕2.生性六、“⋯⋯〞中“ XX〞一能否去掉?1.不能。
2.①解;②解句子;③ 掉后句子成“⋯⋯〞;④与事不符,于化;⑤不能体明文言的准确、密、科学性。
七、“ XX〞一能否成“ XX〞?1.不能。
2.①解句中的意思;②更后的意思;③ 与事不符,于化;④不能体明文言的准确、密、科学性。
八、关〔叙文答技巧〕九、段的作用开段: 1. 全文,引出下文,引出明象⋯⋯和明内容⋯⋯。
2 置念, . 吸引者注意力,激者的趣。
中段:承上启下,渡作用,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经典版)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b9d93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d.png)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答题是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最常见的任务之一。
掌握良好的答题技巧和套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解答各类问题,提高学习和考试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些通用的答题技巧和套路,以帮助学生在各种考试和学习场景中更好地应对不同类型的问题。
技巧一:审题准确在开始回答任何问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问题的要求。
这包括注意关键词、限定词和问题类型。
一些常见的问题类型包括解释、比较、分析、评估等。
审题不仅有助于避免偏离主题,还能帮助你更好地组织和呈现答案。
技巧二:构建清晰的答案结构一个清晰的答案结构可以使你的答案更具条理性和可读性。
通常,一个良好的答案结构应包括引言、主体段落和结论。
在引言中,简要概括你的答案内容。
主体段落用于详细阐述观点或提供支持材料,而结论用于总结你的观点或得出结论。
技巧三:提供充分的证据和例子无论你回答的是什么类型的问题,都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和例子来支持你的观点。
这可以使你的答案更具说服力。
确保你的例子和证据与问题相关,并且能够充分说明你的观点。
同时,使用具体而详细的信息,而不是模糊的概念。
技巧四:注意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考试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在开始答题之前,可以花一些时间规划你的答题时间,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得到足够的注意。
如果遇到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要花费过多时间,而是先跳过,然后再回来解答。
这有助于你充分利用考试时间。
技巧五:避免模糊和冗长的语言在书写答案时,要尽量避免模糊不清或冗长的语言。
表达要清晰、简明,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以免误导读者或评分人。
简洁的语言通常更易理解和记忆。
技巧六:多练习和模拟考试多练习和模拟考试是提高答题技巧的有效途径。
通过练习,你可以熟悉不同类型的问题和答题方式,逐渐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模拟考试可以帮助你在实际考试环境中测试你的答题能力,并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
技巧七:阅读范例答案和反馈阅读范例答案和考试反馈是提高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
范例答案可以帮助你了解什么样的答案被认为是优秀的,并从中汲取经验。
说明文的答题技巧与套路
![说明文的答题技巧与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f8159a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9.png)
说明文的答题技巧与套路题目:说明文的答题技巧与套路说明文是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和解释,帮助读者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在考试中,说明文也是常出现的题型之一。
本文将介绍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和套路,帮助读者提高说明文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一、理解说明文的本质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和阐述某个事物,使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阅读说明文时,我们需要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目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路。
二、掌握说明文的套路说明文的写作通常有一定的套路,掌握这些套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一般来说,说明文会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主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2.主体:详细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3.结论:总结文章的内容,强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分析说明文的技巧1.归纳中心思想:在阅读说明文时,我们需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可以通过归纳段落大意、提炼关键词等方式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识别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章中重要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注意识别关键词,理解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3.把握逻辑关系:说明文的逻辑关系比较清晰,通过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观点。
四、实例分析以一篇关于智能手机的说明文为例,来具体说明如何运用答题技巧和套路。
1.引言:介绍智能手机的背景和概念,引发读者的兴趣。
2.主体:详细描述智能手机的特征和功能,如操作系统、屏幕、处理器、摄像头等。
同时解释智能手机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3.结论:总结智能手机的优点和缺点,强调作者对智能手机的看法和评价。
在阅读这篇说明文时,我们可以运用之前提到的技巧:1.归纳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介绍智能手机的特征和功能,并解释其优势和应用场景。
2.识别关键词:识别文章中的关键词,如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屏幕、处理器等,这些关键词是文章中重要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54f57e3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2.png)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体裁。
在语文考试中,说明文阅读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掌握说明文答题的技巧与套路,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快速地回答问题,提高得分率。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说明文答题的技巧与套路。
一、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具有科学性、条理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科学性是指说明文所介绍的知识必须是科学、准确的;条理性是指说明文的结构和内容要有清晰的逻辑顺序;准确性则体现在说明文语言的精确和严谨上。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说明对象及特征1、常见问法: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特征有哪些?2、答题技巧: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可以通过标题、首段、尾段以及文中的关键语句来确定。
其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从文中直接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总结。
(二)说明顺序1、常见问法: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答题技巧: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介绍;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空间方位关系来介绍;逻辑顺序则是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等来介绍。
判断说明顺序时,要关注文中表示时间、空间或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1、常见问法: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答题技巧: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等。
回答作用时,要先指出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例如,举例子可以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列数字可以使说明更准确、更具科学性;打比方可以使说明更形象、生动;作比较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等。
(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常见问法:文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答题技巧:这类题首先要表明态度(能或不能),然后解释词语的意思,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如果删去会怎样,最后得出结论。
例如,“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示估计或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就会变得绝对,与事实不符。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b637f736e518964bce847c54.png)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一、①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法的文章。
②说明文种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一般是逻辑顺序)。
③说明文结构:⒈总分式⑴总分⑵总分总⑶分总⒉递进式(前者事物说明文常用,后者事理说明文常用)④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二、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有时间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有地点方位变化。
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性态(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一般到特殊(可反之)等都属于逻辑顺序。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口诀:两列两比下分举)①举例子:通过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服力,是说明对象更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接受。
②列数字:具体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服力。
③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说对象更通俗易懂。
④作比较:把……与……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
⑤下定义:科学准确严密地说明了……是……。
⑥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⑦引资料:具体充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服力,增强趣味性。
⑧作诠释:解释说明事物的……特点。
⑨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⑩列图表:直观形象具体简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四、说明文词语的表达效果1.表估计(大约、左右、可能)2.表程度(很、非常)3.表比较(几乎、相当)4.表数量、范围(大部分)5.表消息来源(据……)6.表时间、空间(中午、下午……)以上词语都能起到修饰、限制作用。
五、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平实性准确严密科学(所有说明文)2.生动性六、“……”中“XX”一词能否去掉?1.不能。
2.①解释词;②解释句子;③删掉后句子变成“……”;④这样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化;⑤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性。
七、“XX”一词能否换成“XX”?1.不能。
2.①解释句中词语的意思;②更换后的意思;③这样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化;④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性。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f5e613f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3.png)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4a23db1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e.png)
说明文答题技巧与套路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体裁。
在各类考试中,说明文阅读常常是重要的考查内容。
要想在说明文答题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套路是很有必要的。
一、明确说明对象首先,要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一种动物、一种植物、一件物品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一种现象、一个原理、一种规律等。
明确说明对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每个说明对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可能是外在的形态、结构、颜色、大小等,也可能是内在的性质、功能、原理、成因等。
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关键词句,从而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通常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总分式是先总说后分说,或者先分说后总说;并列式是从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说明,没有主次之分;递进式是按照事物的发展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层层深入。
了解文章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重点。
四、掌握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逻辑顺序则是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说明,如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等。
通过判断说明顺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五、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常常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增强说明的效果。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等。
举例子就是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列数字是用具体的数据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打比方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下定义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分类别是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进行说明;作诠释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等进行解释说明;摹状貌是对事物的形状、外貌等进行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讲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一、说明文语言特点在此前提下,说明的语言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修辞方法的运用、描写、修饰性词语的点缀,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例如《地球是圆的吗》语言属平实说明,《看云是天气》语言属生动说明,而《苏州园林》语言又平实又生动。
无论采用哪种语言,都必须注意准确。
说明语言类型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中心句:句子。
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三、分析归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是由说明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观点。
分析说明文的中心思想,一般地说,要在阅读后回答三个问题:(1) 全文自始至终围绕什么是事物或什么是事理进行说明的?作者的意图是什么?(2) 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阐释的?(3) 什么是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征?四、说明文阅读方法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把握说明的对象,也说是要明确说明的是什么事物。
同时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其次要理清说明的顺序和层次。
阅读时,要紧紧围绕事物的特点,分层概括,就能比较容易搞清楚说明的层次。
如果说明的对象是建筑物,就是要抓方位词,注意观察点的位移。
第三要学会分清说明的方法。
第四要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词意。
只有准确把握关键词语的词意,才能对所说明的事物、事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说明文常见题型及应对策略1.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题型为: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3. 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删掉这个词语后……”①解释句意的变化。
(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②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4. 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
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5.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6.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题型:××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7. 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8.题型: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方法:找中心句,此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
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9.说明对象是什么?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10.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光有压力。
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
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
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
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
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
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的设想。
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
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
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
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
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一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
”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
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太阳帆,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是环保、无污染。
2、第③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答:指代“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
3、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
答:具有面积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全反射的特性。
4、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列数字,作比较;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一定面积的太阳帆在太阳光的正射下获得的推力及产生的加速度极其微小。
5、本文语言既科学准确,又生动形象。
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
答:“大约”表估计,说明太阳光产生的压力是个约数,并未经过周密测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
答:“出头”本指“从困苦的环境中解脱出来”,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在地面上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到了太空中就能作为太空动力发挥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