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二):从语言特征入手读懂古诗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与鉴赏: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
1.语言“变性”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 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常见的有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和动词活用现象。 示例:①名词活用。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 ②形容词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 瓜洲》)“绿”,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③动词活用。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饮”,使动用法,意为“使……饮酒”。
新高 考Ⅱ 卷
《送别》
唐代 李白
④从作者上看,多读读名家作品,尤其是名家写 的陌生作品。 古风 送别诗 ⑤从内外结合看,多注意课内诗歌与课外诗歌的 联系。高考近年来很注重课外与课内的关联。
考情微观
《和南丰先生出 全国甲卷
山之作》
宋代 陈师道
七言 律诗
①从时间上看,多读读唐诗宋词。 酬和诗 ②从体裁上看,多读读近体诗,尤其是律诗(以七
(二)词的章法结构 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配合音乐,又有着不同于诗的 特点。开头、过片和结尾怎样写,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 1.词的起调、发端要“工”。要像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 见佳景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引起人一定要走进去、看 下去的浓厚兴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有特色的开头:
根据下列标题,挖掘其蕴含的信息。
标题
蕴含的信息
(1) ①交代诗的题材(送别诗)。 白下驿饯唐少府 ②交代送别的地点(白下驿)、对象(唐少府)和方式(饯)。
(2) ①“醉落魄”是词牌,体裁是词。 醉落魄·人日南
②诗歌写作的时间(人日)、地点(南山)、对象(应懋 山约应提刑懋之
之提刑)及事件(约南山游)。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过程】一、读懂诗歌的作用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3、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3、例如: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三、如何读懂诗歌(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
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1)、标题“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诗歌鉴赏(一)读懂古诗词(2)
1、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 谨。
2、对比衬托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 3、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2011浙江卷)
练中悟5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 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 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赏析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 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 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 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承
“承”就是承接连贯。是“起”的延伸,拓 展。 “承”的作用主要是: (1)结构上承上启下; (2)为下文铺垫蓄势。
(2011 山东卷)
练中悟4
储光羲
咏山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小试牛刀
【特别提醒】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 读多悟才是关键。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 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 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阅读鉴赏始于懂
1、学会找到读懂古诗词的路径、角度。
2、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
重点、难点:
掌握快速读懂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从诗歌语言特点入手 从诗歌体裁分类入手
如何读懂诗歌
标题
作者
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知人论世 出现即是关键 读懂诗歌的关键 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优秀实用课件)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7
特点: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写诗)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重要词语!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7.读懂诗歌。 (1)题目提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诗歌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明显“诗家语”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9.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 【对点训练】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 辛弃疾
▪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山
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
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
镜光。(省动词) 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向)谁诉?
(省介词)
4、平行语的省略:由于字数或声律的限制,某 些诗句在对举两件相关的事物时,往往把表述后 一件事物的某一词语省略去。
首先,我们分析省去与上文相同的字。如: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应为“翻手作云,覆手作雨”。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二):揣摩细节信息-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
名词活用 作动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 密 州出猎》)
“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 ”,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
名词活用 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的”。
作形容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
见赠》)
古今异义词
如元代白珽《余杭四月》首联“四月余杭道,一晴 生意繁”中的“生意”就是一个古今异义词,这里是 “生机”意。
宋晏殊《破阵子·春景》:“采桑径里逢迎”中的 “逢迎”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今天指奉承迎合,古代则 是相逢的意思。
2
关注细节信息
三 推难字
分类
教材典例
阐释
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 些词的词性发生改 变,有时具有化腐 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 词活用为动词,形 容词、动词活用为 名词,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意动用 法等,在古诗词中 很常见。
陆游《书愤》中的“空” 是诗眼,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 长城、满腔报国热忱,一直到 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
2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诗词鉴赏之读懂诗歌古诗词特点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补充省略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还原语序—重要词语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ﻫ(重要字词、语序、省略)(一)词类活用。
1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ﻫ3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二)古今异义。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憔悴。
ﻫ (三)省略跳跃。
1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2上吞巴蜀下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语序倒装。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ﻫ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3.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6.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补充省略------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 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bì]帷。
ﻫ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ﻫ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ﻫ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全诗诗意为:山泉沟壑像飘带萦绕着茅屋书斋,墙头长着幔帷一般的薜荔,云霞就像是从薜荔中升腾起来的一样。
刚下过雨的竹林和夕阳映照下的山峦多么叫人喜爱。
悠闲的白鹭常早早回巢栖宿,秋花饱含生机比别处落得更迟。
家童正在打扫爬上滕萝的小径,我昨天与老朋友预约了会面的日期。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联想与想象,扩充内容,将诗的语言变成散文的语言。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作者能揭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注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
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诗贵含蓄。
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品味关键词语。
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
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
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诗歌鉴赏的方法
诗歌鉴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通过精炼的词语和形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诗歌的语言常常具有多重含义和象征意义,需要仔细品味和理解。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从中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要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是一种有着特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音韵的变化和重复,营造出独特的韵律美感。
在欣赏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押韵和音律,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通过朗诵或默读,让自己沉浸在诗歌的音韵之中,领略诗歌的魅力。
再次,要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歌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通过细细品味诗句中的情感线索和情感表达,让自己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体验诗歌带来的情感震撼。
最后,要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诗歌往往是诗人对特定时代和特定主题的思考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在欣赏诗歌时,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内涵,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领略诗歌的深刻意义。
总之,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和理解。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领略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大家在诗歌鉴赏中有所帮助。
读懂诗歌——寻找诗歌鉴赏切入点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 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 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 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 歌鉴赏的向导。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人、事、景、物)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暗示)
孤雁
(唐)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解读】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标题点出所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之物,一“孤”字
【注】矰(zēnɡ):短箭; 缴(zhuó):系箭的丝绳。
含感情色彩。全诗 以“孤雁”自喻, 抒发孤凄忧虑的羁
旅之情。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表达技巧
春行即兴
(唐)李华 【解读】 有感,顿 生兴致而创作。由
涧水东流复向西。 标题可预知用借景
芳树无人花自落, 抒情法。诗中透露
春山一路鸟空啼。 伤春、凄凉之情。
标题可以帮助解读 BIAOTIJIEDUSHIGE
【总结】
一、内容 二、思想情感 三、表达技巧
看作者,知人论世
李太白的自信与狂放; 柳三变的相思与艳情; 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 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 寸心千里目。
前本人诗认作为者,不“熟最悉苦,无可山借遮助望所眼给”的在注本脚诗:中南最宋 具后式期,有诗联表人想现。南力联宋,想时你当 期对时 的此南 著有宋 名何王 爱看朝 国法偏 诗?安 人请一 辛作隅弃简的疾要政、分治陆析形游。 等人的诗作,再结合该诗的后两句,就很容易得 出:作者该是一位爱国诗人,这首诗应表现诗人 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
现代诗歌鉴赏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诗歌的语言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二)诗歌的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三)诗歌的情感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诗歌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是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1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的认知活动。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专题一诗体专攻——鉴赏诗歌读懂始[专题微语]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明确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二要懂得古诗的语言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如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
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
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
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其次,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穿越语言屏障,读懂诗词文本
穿越语言屏障,读懂诗词文本【知识回放】中国古代诗歌根据使用格律情况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
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1)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
(2)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
(3)有特定的对仗要求。
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4)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
绝句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
绝句的声律要求与律诗相同。
具体说来,有四种: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完全不用对仗;截取律诗的后半两联,它要求第一联对仗;截取律诗中间两联,都必须对仗;截取律诗前半两联,则要求后一联对仗。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盛行于宋代。
词有“令”“引”“近”“慢”等。
“令”一般较短,“引”“近”一般较长,“慢”又比“引”“近”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
随后又出现了“小令”“中调”“长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方法引领】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毕竟是古老的文体,是用古汉语写就的。
读懂诗歌是鉴赏诗歌的前提,所以,穿越语言的屏障,排除文字的障碍,消除古今汉语的距离,才是深入诗歌艺术殿堂的桥梁。
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诗句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一个难点。
在短时间内读懂一首古诗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从体裁、语言特征方面读懂古诗1.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诗歌鉴赏--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即通常在 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 就可以知道诗的开头句往往是扣住标题来写 的,从而了解了开头的内容。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二、读正文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①结构章法: 1、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次, 2、绝句前两句叙事写景,(次)后两句抒情。 诗 (主)(第四句最重要) 3、律诗前四句叙事写景,(次)后四句抒情。 (次) 有的诗歌还将就起承转合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 主句写景 写景(次) 词 尾句过渡 下片:抒情。(主)
答案:
本诗末句并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问, 而是以景结情,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朦胧、 沉寂、荒无人烟的莽莽平沙,气象阔大, 含蓄地暗示了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艰苦生 活,余味无穷。
典型试题
例10、以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为例来 看说说起、承、转、合对懂诗、解题的 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2021327chenli66读懂诗的一般步骤1看标题写作缘起时间处所人物场合感情基调如望月怀远春夜喜雨旅2看作者时代身世生平思想风格流派3通词句抓情感词认清歧义理顺倒文解读典故推断品味关键字词概括句义4味意象形声色质味及修饰语5入意境设身处地涵泳品味领悟其中的情7认技巧结构关系类语意关系类表达方式类主要是写景抒情方式语句修辞类8看注释难字或有典故时代背景2021327chenli67诗歌鉴赏答题规范
诗歌创作的大致“套路”:起、承、转、合。 起句:写景叙事。 承句:承接上文,继续写景,叙事。 转句:笔锋逆转,引向抒情,议论。 合句:抒发情感,发表议论。
22
③读懂诗歌思路----起、承、转、合。
“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 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 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 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 渲染映衬。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总结方法
(五)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
,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意象:含有特定情意的物象。 意境:由意象组合构成的艺术境界。
【例五】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
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
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六)再现情景,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的情景,设身进入
这一情景中去体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要有再现诗词画面的习惯和能力。
练习
通过联想或想象,描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这两句诗句的画面,品味其意境。
诗
歌
鉴
赏 01
2024高考专题复习
❀ 如何读懂古诗词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
(一)了解诗歌发展的概况:
《诗经》 《楚辞》
汉魏五、七言 古体诗
唐诗(近体诗)
宋词
元曲
明传奇(剧本)
清(集大成) 现代诗(自由体、律诗)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思乡之情。
从军行 杨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中悟2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红绣鞋·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①无火 拨残星。薄设设衾胜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 吾②今夜冷。
注 ①地炉:挖地为坑的火炉,坑中熏火以取暖。 ②支吾:也作“枝梧”,本义为“抵拒”,引申为 “应付、挨过”。
雨潇潇一帘风劲, 昏惨惨半点灯明, 地炉无火拨残星。 薄设设衾胜铁, 孤另另枕如冰, 我却是怎支吾今夜冷。
答案 “白”写出遍地繁霜使早晨的河岸变白,凸显 霜重;“黑”写出浓重的雾气使河流变得黑沉沉,凸 显雾之浓。黑白对比鲜明,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凄凉与沉重。
2、变序——改变词序句序
例如宋代志南和尚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又如唐代李颀的《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二,晓灯暗离室”何逊(《临行与故游夜 别》)
“下马饮君酒”王维(《送别》)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昌龄《同从弟南斋 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流 光 容 易 把 人 抛 , 红 了 樱 桃 , 绿 了 芭 蕉 ”( 蒋 捷 《一剪梅·舟过吴江》)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满庭芳》)
(2)意象组合 例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 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 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 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 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又如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 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 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大的包孕性,写出了两人友 谊的深厚。其他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是如此,这里 无须赘言了。
诗歌三、四两句中“白”“黑”二字的使用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解析 答题时要把这两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 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 义,“白”“黑”在这里都是形容词用作使动词;(2)展开联 想,把该字放在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雨稀里哗啦地下个不 停,狂风施虐把张挂 的门帘鼓得紧紧。灯 焰只剩了豆点般大小, 屋里半昏不明,更增 添了惨然的气氛。地 炉中的柴火已经烧尽, 拨开残灰,最多还有 几点烬余的火星。单 薄的被子只觉得像铁 一般冷,孤零零的枕 头更是寒味如冰。这 样的客夜,这样的寒 凛,叫我怎能挨到天 明?
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昏惨惨半点灯 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与第一种排列相比,它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舟” 与“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②与第二种排列相比,它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 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 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 舟。
③ “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的神奇 美妙。
明写主人公在旅店中形单影只,衾冷胜铁、 枕冷如冰的凄寒苦楚, 暗写了其对与家中亲人合衾共枕而身心温 暖的想念。
回顾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句序 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②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思考: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人的排列有 哪些好处 ?
解析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句用的是倒装的语 言形式;其次要分析倒装的作用,明确倒装主要是为 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尤其是突出倒装部分事物的特征。
答案 通过语序倒装,强化了“半点灯明”的昏暗情 景,与上句构成对仗,且押韵。
拓展: “薄设设衾胜铁,孤另另枕如冰”.两句,虽
未出现思乡、思亲的字眼,但思乡、思亲之 情却浸透在字里行间。请谈谈你的看法。
练中悟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②叶落山路,枳③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④梦,凫⑤雁满回塘⑥。 注 ①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②槲(hú): 一种落叶乔木。③枳(zhǐ):一种落叶灌木,花白色。④ 杜陵:这里指长安,可指作者故乡。⑤凫(fú):野鸭。⑥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练中悟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下方山[注]
[南朝梁]何逊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注 方山:六朝时渡口。
肠翻滚,是吉是凶,实难预卜。或许是精神负担太重 了,或许是长途跋涉走累了,脚步渐渐地放慢了,也 愈加沉重了,这通往家乡的最后一段路反而觉得漫长 了。最后四句,将作者归途渐近、未到之前的微妙而 复杂的心情逼真地刻画出来。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作者将寻常情、眼前景, 妙手写来,波澜层生,加之整首诗对偶工巧,连用叠 字,更增添了一层和谐的形式美。
④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更添情趣。
3、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 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 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答话包孕问话 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 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字。 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 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观众根 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