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振兴战略_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目前我国在乡村发展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乡村凋敝根源复杂。

乡村凋敝,也被描述为农村空心化,指人口外出、产业空虚、农村落败等一系列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幸福感提升的“伤口”。

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资源并不仅限于基础设施领域,还包括制度、体制、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

比如人才短缺、管理落后、资金匮乏等,这些若得不到根本改善,农村仍将缺乏足够吸引力。

片面追求城镇化率。

硬实力方面,基础设施仍是农村发展最大短板。

不少村庄依旧存在道路不通,农产品无法创造价值的状况。

物流梗阻现象突出,影响了“互联网+农业”战略的实效。

此外,水利的影响因素仍不容忽视,不少地区依旧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一些地方安全饮水尚存困难,造成了大量农民外出谋生。

住房方面,国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让不少农民住上了新房,但由于投入资金总量有限,惠
及人口受限,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

软实力方面,产业、人才、技术、文化、意识等需要全面加强。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足够的利润作保障。

长期以来,农业效益低下,导致土地撂荒、劳动力流失等问题,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走现代农业道路,提升农业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及其品质,让农业产生效益。

当前,各地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的模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但如何形成差异化竞争、提高现代农业的广度仍有待破解。

考虑片面、理解狭隘。

一是优先发展与兼顾公平的关系。

有的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不是全盘考虑、统筹推进,而是将资源往个别乡村聚集而忽视了其他村庄。

这样容易出成绩,但与全面小康以及均衡化发展要求不符,也会引发社会不公。

二是基础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受访基层干部普遍认为,不能狭义地理解乡村振兴概念。

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环境变好了也是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应当因地制宜,一些生态脆弱、生态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的区域,基础建设应当让位于生态保护,并通过生态搬迁等方式,在保障村民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的振兴。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我国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

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放在首位。


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以“绿色生态”为主方向,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以农业改革创新为抓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创新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夯实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宜居”的要求,以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美丽经济”,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

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复兴。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是农耕文明的“载体”。

要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运用现代手段,保留原始风貌和生态肌理,保护乡土文化特色,
保护乡村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记忆,打造乡土的、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乡村,使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依托。

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文史馆、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乡风文明的传播,将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人文家园、和谐家园。

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要按照“三治结合”的要求,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和治理新办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核心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和社会治理,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培养、配备、使用,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搭建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与与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的平台,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现代乡村治理模式,形成“治理有效”共建共享的乡村文明新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