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别的视觉阈限实验
阈限测定实验报告
阈限测定实验报告阈限测定实验报告引言:阈限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人类感知到某种刺激的最低或最高强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听觉和视觉的阈限,了解人类感知的极限和感知机制。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化实验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中。
实验室内环境保持安静和稳定,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需要完成一系列听觉和视觉的任务,记录他们感知到的最低或最高刺激强度。
实验一:听觉阈限测定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需要戴上耳机,听取一系列不同频率和音量的声音刺激。
起初,声音的音量较低,然后逐渐增加,直到参与者能够感知到声音。
实验记录下参与者能够感知到的最低声音强度,即听觉阈限。
实验二:视觉阈限测定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需要注视一个屏幕,屏幕上会显示一系列不同亮度和颜色的图像。
起初,图像的亮度较低,然后逐渐增加,直到参与者能够感知到图像。
实验记录下参与者能够感知到的最低亮度,即视觉阈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听觉阈限:参与者的听觉阈限在不同频率和音量的声音刺激下有所差异。
较高频率的声音需要更高的音量才能被感知到,而较低频率的声音则需要较低的音量。
2.视觉阈限:参与者的视觉阈限在不同亮度和颜色的图像下也有所差异。
较暗的图像需要更高的亮度才能被感知到,而较亮的图像则需要较低的亮度。
讨论与分析:阈限测定实验的结果反映了人类感知的极限和感知机制。
听觉阈限的差异可能与人类耳蜗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有关,而视觉阈限的差异可能与人类视网膜对不同亮度和颜色的敏感度有关。
此外,个体差异、年龄和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影响阈限的测定结果。
结论:阈限测定实验通过测定听觉和视觉的阈限,揭示了人类感知的极限和感知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对不同频率声音和亮度颜色的感知存在差异,这与人类感知器官的特性和个体差异有关。
深入研究阈限的测定方法和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感知过程和感知机制的本质。
结尾:通过本实验,我们对阈限测定的方法和结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心理学实验:明度差别阈限
实验名称:极限法测定明度差别阈限一.问题明度差别阈限存在性别差异吗?两次实验的明度初始值会对差别阈限造成影响吗?二.假设H0:明度差别阈限不存在性别差异,且两次实验的明度初始值不会对差别阈限造成影响。
H1:明度差别阈限存在性别差异,且两次实验的明度初始值会对差别阈限造成影响。
三.预期明度差别阈限不存在性别差异,且两次实验的明度初始值会对差别阈限造成影响。
四.方法1.被试: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学生33人(年龄在18~22岁之间),总计男:8人,女:25人。
2.变量2.1自变量:比较刺激的强度,性别。
2.2因变量:测出的上限和下限。
2.3控制变量:实验环境、个体差异、刺激的颜色、环境背景亮度等等。
3.实验设计:单因素组间设计4.实验任务和流程(1)双击桌面“心仪EP2009心理实验系统”,弹出登录窗口.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2)双击“电脑实验”,出现心理实验台主界面。
(3)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极限法测定明度差别阈限”,右边呈现实验说明。
(4)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指导语为:下面屏幕将并排呈现两个灰色方块,但明度有所不同。
一个是标准刺激,另一个是比较刺激。
标准刺激有时在左,有时在右。
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进行对比。
当你感觉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亮,就按“+”号键,按若干次后如你感觉两者相等就按“=”号键,再按若干次“=”号键直到你感觉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暗,就按“-”号键,则一次实验结束。
同理,如果开始觉得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暗,就按“-”号键,接着是“=”号键和“+”号键。
顺序正好与前面相反,而方法相同。
实验要做很多次。
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请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5)主试:先设置练习的参数设置,并向被试念指导语,要求他进行练习,询问被试是否明白实验流程及操作。
若被试回答明白,设置实验参数,要求被试进行正式实验。
组别参数设置(练习)参数设置(正式)A组明度初始值:200实验次数:8次明度初始值:200实验次数:24次B组明度初始值:50实验次数:8次明度初始值:50实验次数:24次(6)被试完成实验后查看数据并保存。
阈限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了解人类感官的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采用最小变化法,分别对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显示,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差异,且受到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阈限实验;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变化法;感官敏感度一、引言阈限是指刺激达到某种程度时,被试能够感觉到或分辨出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刺激达到引起感觉的最小强度。
人类感官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差异,且受到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阈限实验,了解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大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
2. 实验材料:(1)视觉刺激:不同亮度、不同颜色的方块,亮度从0.1cd/m2到100cd/m2,颜色分别为红、绿、蓝。
(2)听觉刺激:不同频率、不同响度的纯音,频率从20Hz到20000Hz,响度从0dB到100dB。
(3)触觉刺激:不同压力、不同温度的软质材料,压力从0.1N到10N,温度从-20℃到50℃。
3. 实验步骤:(1)视觉阈限实验:将不同亮度的方块依次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方块亮度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记录被试能够感觉到的最小亮度。
(2)听觉阈限实验:将不同频率的纯音依次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纯音频率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记录被试能够感觉到的最小频率。
(3)触觉阈限实验:将不同压力的软质材料依次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材料压力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记录被试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压力。
4.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并进行方差分析。
三、实验结果1. 视觉阈限:红色方块的绝对感觉阈限为8.4cd/m2,绿色方块的绝对感觉阈限为7.8cd/m2,蓝色方块的绝对感觉阈限为7.2cd/m2。
2. 听觉阈限:20Hz纯音的绝对感觉阈限为7.5dB,100Hz纯音的绝对感觉阈限为10.2dB,20000Hz纯音的绝对感觉阈限为21.0dB。
性别差异大脑对颜色和视觉信息的处理方式
性别差异大脑对颜色和视觉信息的处理方式性别差异:大脑对颜色和视觉信息的处理方式大脑是人类身体最为复杂和神奇的器官之一,它负责处理各种感官信息并进行认知加工。
在人类大脑中存在着性别差异,不同性别的个体对颜色和视觉信息的处理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领域的研究结果出发,讨论性别差异对大脑处理颜色和视觉信息的影响。
一、性别差异对颜色识别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颜色识别能力方面,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一项以线索搜索任务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女性在识别颜色线索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而男性则在定位线索和目标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这种差异可能与性别在进化过程中的角色分工有关,母性角色使得女性在寻找目标、快速辨别和区分颜色方面表现更为敏感。
此外,神经影像学研究也证实了性别差异对大脑颜色处理的影响。
一项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研究发现,女性的覆盖有颜色相关信息的脑区的体积更大,并且这些脑区在处理颜色信息时对情感因素更为敏感。
相比之下,男性的大脑在视觉信息处理方面更加注重运动轨迹和空间位置等因素。
二、性别差异对视觉空间能力的影响视觉空间能力是指人们对于物体位置、方向和空间关系的感知和加工能力。
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在视觉空间能力上也存在差异。
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在视觉旋转和空间导航等任务上表现更为优秀,而女性则在空间记忆和物体定位方面具有优势。
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大脑活动模式上也存在差异。
一项使用fMRI的研究显示,男性在视觉空间扫描任务中的大脑活动更多地涉及到前额叶和顶叶区域,而女性则更多地涉及到颞叶和顶叶区域。
这些差异可能解释了男性在视觉空间任务中的更好表现。
三、性别差异对面孔识别的影响面孔识别是人类重要的社交技能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面孔识别方面也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女性在面孔识别任务中表现更为出色,她们更善于识别面孔的细节信息,并且对情绪表达更敏感。
相比之下,男性在处理面孔整体性和空间关系时更具有优势。
视觉深度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视觉深度测试,探究不同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并比较单眼与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
通过实验,验证双眼视觉线索在深度知觉中的重要性,以及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1)视觉深度测试仪:EP503深度知觉测试仪,用于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2)实验任务:在单眼和双眼条件下,对一系列具有不同深度知觉线索的图像进行判断,判断其深度。
2. 实验对象随机抽取1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5名,女性5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3. 实验步骤(1)实验前,向被试者简要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实验过程中,被试者分别进行单眼和双眼条件下的视觉深度测试。
(3)在单眼条件下,被试者佩戴遮眼器,仅用一只眼睛观察图像。
(4)在双眼条件下,被试者正常观察图像。
(5)被试者对每张图像的深度进行判断,判断结果分为三种:远、中、近。
(6)记录被试者在单眼和双眼条件下的判断结果。
三、实验结果1. 单眼与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比较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双眼条件下,被试者的深度知觉准确性显著高于单眼条件(P<0.05)。
这表明双眼视觉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P>0.05)。
这表明性别在深度知觉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
3. 不同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1)遮挡:遮挡是单眼视觉线索中的一种,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遮挡对深度知觉的影响较大。
(2)线条透视:线条透视是单眼视觉线索中的一种,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线条透视对深度知觉的影响较大。
(3)空气透视:空气透视是单眼视觉线索中的一种,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空气透视对深度知觉的影响较大。
(4)明暗:明暗是单眼视觉线索中的一种,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明暗对深度知觉的影响较大。
(5)阴影:阴影是单眼视觉线索中的一种,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阴影对深度知觉的影响较大。
最小变化法-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感受性2、掌握测量感受性应如何控制实验环境方面的因素3、学习如何运用渐增法和渐减法呈现刺激,平衡实验中可能出生现的期望误差、空间误差、顺序误差和练习效应实验方法一、被试全班同学,4人一组,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二、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1、实验仪器:计算机和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程序。
2、实验材料:通过计算机呈现不同明度的方块。
三、实验设计与实验条件控制1、为了避免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和在右的次数各半;为了避免顺序误差,刺激呈现采用↓↑↑↓和↑↓↓↑刺激系列,整个实验过程再用多重ABBA法。
2、所有实验用计算机的显示器亮度调至最大亮度(保持实验仪器控制水平一致)。
3、具体实验程序如下(1)用鼠标双击实验程序图标,进入实验状态。
(2)正式实验:屏幕上出现如下指导语,主试指导被试仔细阅读如下指导语:具体参见程序中的说明。
(3)结果记录:当被试回答‘深’‘浅’和‘相等’时,计算机分别记录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DL下和DL上。
结果分析统计方法:实验数据包括4名男被试数据和7名女被试数据,通过SPSS18.0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等.1、每个被试的DL值。
除32号被试上下限均值一致外,其余十名被试的上下限均值均呈现一定差异,由此导致DL值几乎不同,但是有三名被试出现相同的绝对差别阈限值。
被试上限均值最高分为199、最低分为183,下限均值最高分为190、最低分为173。
最大DL值为12、最小的DL值为-3。
2、不同人口学资料被试间DL值的比较表2.1:不同性别被试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内容男女T P MEAN SD MEAN SDDL值 3.75 3.304 4.00 6.191 2.770 0.130男生的测验耗时均值低于女生,但二者也未出现显著差异,女生的两项分数波动均大于男生。
注: *为p< 0.05,* *为p< 0.01,以下同)由表2.2相关分析显示可知,实验总耗时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测量明度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
测量明度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测量明度差别阈限,通过对实验班同学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每个被试者的明度差别阈限,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被试者的明度差别阈限存在差异,但整体呈现出明度差别阈限随光强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同时发现,女性的明度差别阈限普遍低于男性。
关键词: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数据;数据分析;被试者;光强。
AbstractKeywords: threshold of luminance difference; experimental data; data analysis; subjects; light intensity.一、引言明度是视觉感知中的重要参数,也是人们对物体亮度的主观体验。
在人类视觉感知的研究中,明度差别阈限被广泛关注,它是指被试者能够感知到两个光源之间的明度差异的最小值。
明度差别阈限的测量是研究人类视觉感知机制的重要手段,对理解视觉感知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本实验将通过测量明度差别阈限,探究光强对明度差别阈限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性别被试者的明度差别阈限。
二、实验设计与方法2.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三因素设计,因素包括:被试者性别(男、女)、光强(100、200、300、400、500lux)和持续时间(1s)。
对于每个光强条件,分别测量10名男性和10名女性被试者的明度差别阈限。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在黑暗中观察两个光源,其亮度不同,每个光源的持续时间为1s,两个光源的间隔时间为2s。
实验分为两组,每组共50个被试者,每个被试者共进行5次测量。
实验数据将通过SPSS进行统计分析。
1.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被试者注视两个光源。
2.两个光源发射的光线相距5cm,分别放置在被试者前方的左右两侧。
3.两个光源的光强不同,光源的亮度分别为L1和L2,被试者需要判断它们的亮度是否相同。
4.实验分为两组,每一组实验包含5个光强条件(100、200、300、400、500lux)。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是视觉系统的一种重要功能,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和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和距离。
深度知觉不仅对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军事、医学、航空等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单眼和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单眼和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2. 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3. 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深度知觉测试仪- 随机数字表- 数据记录表2. 实验对象本实验选取了30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3. 实验程序(1)实验前,向实验对象说明实验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单眼、双眼和混合(单眼与双眼)深度知觉测试。
(3)在测试过程中,实验对象需佩戴深度知觉测试仪,按照仪器提示进行深度知觉判断。
(4)记录实验对象在三种不同条件下的深度知觉判断结果。
四、实验结果1. 单眼和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单眼视觉线索。
在双眼条件下,实验对象的深度知觉判断误差明显低于单眼条件。
2. 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在三种条件下,男性和女性实验对象的深度知觉判断误差无显著差异。
五、实验讨论1. 双眼视觉线索在深度知觉中具有重要作用。
双眼视差是判断物体距离的重要线索,有助于提高深度知觉的准确性。
2. 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性别差异在视觉系统结构和功能上没有显著差异。
六、实验结论1. 双眼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单眼视觉线索。
2. 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七、实验意义本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深度知觉的机制,为视觉系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本实验也为视觉训练和康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同频率下听觉阈限的比较实验报告
不同频率下听觉阈限的比较**(**大学**学院北京海淀 10****)摘要听觉阈限是指使人能够产生听觉感受的最小的声音刺激量,本实验比较了不同频率下被试的听觉阈限。
24人组成的6个四人小组参加了不同频率下听觉阈限的测定,测定前实验成功的进行了被试的随机分配,采用ABBA的方法进行实验,并且采用传统心理物理法中的极限法进行测量。
结果发现,听觉阈限不存在着性别上的显著差异,但在不同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听觉阈限随着频率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听觉阈限,极限法,ABBA1 引言感觉阈限的测定是深入了解感知觉属性的第一步。
人的感觉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当适当强度的适宜刺激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官时,才可能产生某种感觉。
对于听觉来说,适宜的刺激是声音,但并非所有的声音作用于耳朵,都会产生听觉。
能产生听觉的声音刺激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频率和强度适当。
只有当频率和强度都达到一定程度,人们才刚刚能听到某一声音,这个就是响度绝对阈限。
每个人的听觉阈限也往往不相同。
比如外界入耳的声音(一定频率)为10分贝时,被试1和被试2均听不到此声音,当声音强度为12分贝时,被试1刚刚能听到此声音,被试2还是听不到,而声音强度达到15分贝时,被试2才能刚刚听到,那么被试1在该频率下的听觉阈限下限为12分贝,被试2在该频率下的听觉阈限下限为15分贝。
人类一般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HZ-20000HZ。
但对于1000-2000HZ声音的感受性最好。
20HZ以下和20000HZ以上的振动强度再大,人耳也不能感受,不会产生听觉。
健听人一般可听到上述频率内声强在0-25分贝的声音,声强超过120分贝可使人耳产生痛觉。
心理物理法主要用于对阈限的测量。
在心理物理学中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和恒定刺激法。
之前我们学过,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它能通过各种手段较为有效地控制实验中的各种误差,所以本实验尝试采用极限法法来测定不同频率下的听觉阈限,同时对其中的各种变量进行研究和讨论。
感觉阈限测定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被试对不同刺激的感觉阈限,了解和掌握感觉阈限的基本概念,并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也称为差别法)进行阈限测定。
二、实验原理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本实验通过测量被试对手心触压觉两点阈的测定,来探讨感觉阈限的概念和方法。
三、实验器材1.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2. 两点阈测量计3. 实验指导书4. 记录纸和笔四、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某高校心理系学生,共20名,男女各半。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实验器材准备好,并检查其正常工作。
2. 实验指导:向被试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让其熟悉实验流程。
3. 实验实施:a. 主试将两点阈测量计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稳定可靠。
b. 被试坐在实验台前,将手心平放在测量计上。
c. 主试按照事先拟好的实验顺序,依次向被试施加不同压力的刺激,并记录被试感受到刺激时的压力值。
d. 每次施加刺激后,主试询问被试是否感受到压力,若感受到,则记录下相应的压力值;若未感受到,则继续施加刺激,直至被试感受到压力为止。
e.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所有刺激的测量。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计算每位被试的手心触压觉两点阈。
本次实验共收集了20名被试的数据,经过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 被试的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平均值约为2.5N。
2. 不同性别被试的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差异不显著(P>0.05)。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结果表明,被试的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平均值约为 2.5N。
这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不同性别被试的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差异不显著,说明性别对感觉阈限的影响较小。
3. 本实验结果表明,感觉阈限的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被试的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并了解了感觉阈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最小变化法是一种有效的阈限测定方法,可以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和其他相关领域。
不同颜色及性别对视觉选择反应时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案
不同颜色及性别对视觉选择反应时影响的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学习掌握视觉(颜色)选择反应时的测量方法,了解视觉选择反应时与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区别,探究不同颜色、性别对视觉选择反应时的影响。
二、实验假设1.不同颜色对视觉选择反应时无影响。
2.不同性别间视觉选择反应时无差异。
三、实验被试在浙江师范大学随机找60名本科生学员,年龄在19—22岁之间,其中男性30名,女性30名。
视力正常或矫正正常,颜色分辨能力正常,无色盲。
四、实验变量自变量:显示颜色(3水平:红、黄、蓝)、性别(2水平:男、女)。
因变量:从颜色显示到被试按键之间的时间间隔(对每种颜色的反映时)。
实验设计:3×2混合设计。
其中性别是被试间变量,视标的颜色是被试内变量,因变量是反应时。
采用选择反应时研究范式,男、女均参加相同水平的一组颜色(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选择反映时测试,通过比较男、女生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反应时得出性别及颜色种类对颜色辨别时间的影响。
五、实验材料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实验中选择了红色(255,0,0)、黄色(255,255,0)、蓝色(0,0,255)三种实验视标,视标大小为1.0cm×1.0cm。
实验选择的界面背景色为白色(255,255,255)。
六、实验设备笔记本电脑,14寸显示器。
编写程序使测试时颜色随机出现,且间隔时间在1.0s—2.0s内随机。
每次视标出现的时间为0.5秒。
实验模块将被试判断按键的反应时以毫秒记入数据库的表中。
七、实验流程第一步,要求被试先进行按键练习:在室内保持恒定光照的条件下,被试坐在距离显示器屏幕70cm的座椅上,双目与屏幕保持水平,在屏幕的正中间随机呈现3种颜色的色标,每种色标重复30次,每名被试共做90次判断反应。
被试要求在看到屏幕中央有色标显现时就按控格键。
第二步,在熟悉测试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反应时测试,每位被试均在消除视觉疲劳后相同时间段参加一次测试(若有抢按按键则成绩不算重测),所有程序与练习时相同。
性别差异中的视觉注意与注意偏好
性别差异中的视觉注意与注意偏好视觉注意是人们对环境中的特定刺激的选择性加工和集中。
性别差异是指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
研究发现,在视觉注意与注意偏好方面存在着性别差异。
本文将根据不同的研究结果和实证数据,探讨性别差异中的视觉注意与注意偏好。
一、性别差异中的视觉注意1.1 对社会性刺激的注意偏好研究发现,女性更倾向于关注社会性刺激,如面部表情和眼神等。
这可能与女性在社交交往中更为敏感和细致的特点有关。
而男性则更容易关注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和运动。
1.2 对空间导向刺激的注意偏好男性在处理空间关系方面相对更有优势,他们更擅长处理物体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
相比之下,女性更注重物体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性,更倾向于细致入微的注意。
二、性别差异中的视觉注意偏好2.1 对颜色刺激的注意偏好研究表明,男性对于鲜艳的颜色更感兴趣,而女性则对于柔和的颜色更感兴趣。
这一差异可能与性别对于情感和审美偏好的差异有关。
2.2 对细节和全局性的注意偏好男性在视觉处理中更注重细节,在解决问题时更倾向于直接准确地找出解决方案。
相反,女性更加注重整体的配置和概括,更擅长综合判断。
三、影响性别差异的因素3.1 生物因素性别差异在大脑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基础。
研究表明,男性右脑和左脑的连接程度较高,而女性两侧脑半球的连接程度较高。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男性更适合处理空间信息,女性更适合处理情感信息。
3.2 社会文化因素性别差异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从小,男性和女性在接受教育、生活环境和社会角色等方面就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在视觉注意和注意偏好方面的差异。
四、对性别差异的认知与利用充分理解性别差异在视觉注意与注意偏好方面的存在,对于教育、广告和市场营销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上,可以根据性别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在广告和市场营销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性别特点,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广告手段。
总结:通过对性别差异中的视觉注意与注意偏好的分析,我们发现在社会性刺激、空间导向、颜色、细节与全局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不同性别的视觉阈限实验
不同性别的视觉阈限实验-齐源一,摘要:利用平均误差法测被式视觉阈限。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均等法,调整法,是传统心说理物理法之一。
它的最典型的形式是:让被试去调整一个比较刺激,直到他感觉到与所给予的标准刺激相等,如此复实验。
本实验是用平均差误法来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
最后计算被试线段长度估计的平均误差。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
二前言视觉是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的主要途径,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在人脑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中,至少有70%以上来自于视觉。
眼睛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由于光照射到物体上,再由物体把光反射到人的视网膜上。
视网膜上的感光换能系统将光线的刺激转变成神经信息,通过神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然而每个人的视敏度是不一样的,由此对不同人形成了不同的视觉阈限。
视觉阈限属于感觉阈限的一种,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
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绝对感觉阈限测量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
例如,把一个非常轻的物体慢慢地放在被试的手掌上,被试不会有感觉,但如果一次次地稍稍增加其重量,并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被试的感觉反应。
这个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刺激阈限或感觉的下绝对阈限。
当引起感觉的刺激量继续增加,并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使该感觉受到破坏,引起痛觉。
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为上绝对阈限。
从下绝对阈到上绝对阈之间的距离是有关感觉性的整个范围。
在已有感觉的基础上,为引起一个差别感觉,刺激必须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的数量。
不同感觉通道或不同人之间,对差别的感觉能力是不同的。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辨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最基本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
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三教八层心理学实验室实验课程:心理学实验实验名称: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指导教师:刘洋实验时间:2010.10.28.姓名:李璐班级:心理09-1 学号:090724126题目: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09级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报告摘要对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上限和下限四个方面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均发现在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下限三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上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明度,差别阈限,最小变化法前言最小变化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典心理物理学认为,可以用物理量来表达感觉量,因此,存在一种达到觉察水平所必需的临界量值,即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在测量上,常常用50%次能感觉到,50%次不能感觉到的物理量表示绝对阈限;而用50%次能感觉到差别,50%次不能感觉到差别的物理量表示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的特点在于它系统地探察感觉转折点,因而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
根据刺激呈现的顺序不同,可有渐增法(↑)和渐减法(↓)两种呈现方法。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是指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强和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下限是指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和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弱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
上限减去标准刺激称为上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减去下限称为下差别阈限。
上差别阈限和下差别阈限的平均值称为绝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比称为相对差别阈限。
试验方法实验材料Psykey心理教学系统被试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09级78名本科生,剔出极端数值,最后得到有效数据77份,男17,女61,平均年龄19.17.实验步骤①、请被试仔细阅读指示语,主试强调要对照标准刺激调整变异刺激,并且注意左、中、右三键所对应的反应。
②、实验的顺序安排力求克服期望误差、习惯误差和空间误差,因此采用如下安排,前后共测定8次。
标准刺激在左标准刺激在右标准刺激在左1 2 3 4 5 6 7 8↑↓↓↑↑↓↓↑③、每当被试的反应有一次转折时,即开始下一次测定。
不同性别之间反应时的差异
不同性别之间反应时的差异摘要:本实验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分别是研究不同性别之间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两种简单反应时的差异,以及视觉简单反应时和视觉选择反应时的差异。
实验的被试是年龄相同的男女各12名同学。
研究结果表明:简单反应时下,不同通道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通道和性别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在视觉通道下,两种反应类型之间差异显著,不同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反应类型和性别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性别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视觉听觉1 引言1.1 问题提出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 ,RT)简称反应时,是指从接受刺激到机体做出反应动作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从刺激到反应之间的时距。
刺激引起了感觉器官的活动,经由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经过加工,再从大脑传递给效应器,作用于外界的某种客体。
反应时也叫反应潜伏期,它包括感觉器官所需要的时间,大脑加工消耗的时间,神经传导的时间以及肌肉反应的时间。
其中,大脑加工消费的时间最多。
反应时受若干因素的影响,可以作为一种很实用的评价人类活动的反应变量[ 1-2 ] 。
反应时的测试是由天文学家提出的,并由天文学家Mitchel于1858 年创制了第一台测定反应时的仪器。
1868 年,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 最早测试了选择性反应时。
1879 年,在Wundt创建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中,反应时已成为对心理活动进行时间测定的主要途径[ 3 ] 。
根据测定方法分类,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是给被是一个刺激,当他接受信号时,立即按电键,计时器测量从刺激到呈现反应的时距,即单一刺激,单一反应。
选择性反应时是给被试不同刺激,当他收到信号时,须对不同的信号作出不同的反应,计时器测量从刺激到呈现反应的时距,即不同刺激,不同反应。
复杂反应时是分为两个反应时阶段,将神经反应和肌肉运动区分开来。
目前,反应时的测定广泛应用于医学、药学、卫生学、心理学等基础研究和实际工作中。
深度知觉实验
深度知觉实验12级心理系师范班10120330131 李敏摘要本实验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进行霍瓦—多尔曼深度知觉实验,探讨了双眼和单眼(优势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学习使测量比较单双眼的深度知觉差异,并利用公式η=206265aX/[D(D+X)]计算双眼视差角(即深度知觉阈限)的值。
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12级本科生7名。
实验中的变异刺激起始点采用随机法,并采取休息来减少疲劳误差,实验仪器本身也已经消除了除视网膜及视差以外的线索,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大。
结果发现:单双眼在深度辨别中有显著差异,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关键字深度知觉单眼双眼视差角1 引言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多种多样。
主要有:1)单眼视觉线索: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2)双眼线索: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
3)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
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它都偏向鼻侧。
这样,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便成为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以往对于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本实验采用第二种。
即: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
1919年由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三针实验。
本实验用这种仪器进行测量。
为了简便起见,深度知觉误差是用双眼视差角来表示的。
在双眼观察情况下,计算深度阈限的视差角可利用公式:视差角=206265bX/[D(D+X)](单位:弧秒)【其中b:目间距65mm D:观察距离。
本实验为2000mm(被试与仪器标尺零点距离,不是观察窗口距离)X:视差距离,即判断误差(绝对值平均数)。
】霍瓦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眼平均误差为14.4mm,单眼达285mm,单双眼误差比约为20:1。
听觉阈限的男女差异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实验项目名称:听觉阈限的男女差异学院:师范学院专业:应用心理系指导教师:高秋风老师实验时间:2011年4月19日提交时间:2011年5月3日深圳大学教务处制1 实验目的错误记忆是指我们对记忆的内容发生了歪曲或者记住了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而导致了错误的记忆。
19世纪末Freud(弗洛伊德)就对错误记忆产生了研究兴趣,并认为潜在欲望部分是通过错误记忆表现出来,但是只有定性研究,没有相关实验性的研究。
早在20世纪初Binet,Varendonck,Stern等人几乎同时开始研究儿童的错误记忆,主要研究暗示对于儿童产生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儿童自由回忆条件下比给予暗示性问题条件下的错误记忆少,中性问题比暗示性问题产生的错误记忆少。
以及罗夫特斯的记忆重构的经典研究。
由于我们基础设施有限,我们就记忆是否是原来实际发生的,还是是对它的重构来进行一次小的测验。
2 实验方法让被试在电脑前观看一段近3分钟的短片,片段源于电影《007之皇家赌场》;然后将12个被试随机分成3组,每组都是2男2女,让被试在看完一遍短片后,回答与片有关的3类问题,一周后,所有被试返回并回答有关该短片的15道新问题。
其中5道与一周前对直接提问组所提供的关键问题相同。
最后计算每组被试中声称记得在短片中见过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人数的百分比。
2.1 被试深圳大学心理系的学员12名,年龄在20岁左右,6名女性,6名男性,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记忆障碍。
每名被试单独接受实验。
2.2 仪器与材料1.仪器:普通电脑,耳机。
2.材料:源于电影《007之皇家赌场》的3分钟短片。
2.3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问题提问类型,有三个水平(直接错误提问、错误假定前提提问、无处理提问),因变量是每组被试中声称记得在短片中见过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人数的百分比。
实验时要保持安静,不要让被试受到打扰。
2.4 实验步骤首先让被试在电脑前观看一段近3分钟的短片,片段源于电影《007之皇家赌场》;然后将12个被试随机分成3组,每组都是2男2女,让被试在看完一遍短片后,回答与片段有关的3类问题,如下分组:第一组:直接提问组。
极限法测定明度差别阈限
极限法测定明度差别阈限姓名(小组成员:)摘要:本实验采用了极限法来测量被试的明度差别阈限值。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了ABBA法和标准刺激与比较(变异)刺激的左右移位,来降低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
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性别、递增和递减系列、比较刺激的位置、实验中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对被试的差别阈限值都没有显著影响,即被试在不同情况下的差别阈限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极限法;差别阈限;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1 导言: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
其操作定义为: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
极限法又称最小变化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极限法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首先要确定刺激强度的最小变化值。
一般最小变化值越小,越精确,测得的结果越可靠。
在测量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
一个是标准刺激,一个是比较(变异)刺激。
标准刺激的值始终不变,只有比较刺激的值会变化。
早在1846年,韦伯就指出“凡比较事物时,我们并非认识两物之真正差异,所感觉出来的只是两物之大小比例”,即差别阈限的大小与标准刺激的增量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增量比例是一个常数。
1962年,费希纳才用公式⊿I/I=k来表示,I是标准刺激,⊿I是刺激增量,这就是韦伯定律。
本实验就是根据差别阈限的概念,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被试的明度差别阈限。
我们使用计算机和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来进行测量。
在测定差别阈限时需要两类刺激,即前文中提到的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被试比较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差异性,作“大于”、“等于”或“小于”的反应,直至有两个转折点都出现为止。
测定差别阈限时,要求被试从比较刺激中找出一个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性别的视觉阈限实验-齐源一,摘要:利用平均误差法测被式视觉阈限。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均等法,调整法,是传统心说理物理法之一。
它的最典型的形式是:让被试去调整一个比较刺激,直到他感觉到与所给予的标准刺激相等,如此复实验。
本实验是用平均差误法来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
最后计算被试线段长度估计的平均误差。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
二前言视觉是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的主要途径,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在人脑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中,至少有70%以上来自于视觉。
眼睛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由于光照射到物体上,再由物体把光反射到人的视网膜上。
视网膜上的感光换能系统将光线的刺激转变成神经信息,通过神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然而每个人的视敏度是不一样的,由此对不同人形成了不同的视觉阈限。
视觉阈限属于感觉阈限的一种,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
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绝对感觉阈限测量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
例如,把一个非常轻的物体慢慢地放在被试的手掌上,被试不会有感觉,但如果一次次地稍稍增加其重量,并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被试的感觉反应。
这个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刺激阈限或感觉的下绝对阈限。
当引起感觉的刺激量继续增加,并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使该感觉受到破坏,引起痛觉。
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为上绝对阈限。
从下绝对阈到上绝对阈之间的距离是有关感觉性的整个范围。
在已有感觉的基础上,为引起一个差别感觉,刺激必须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的数量。
不同感觉通道或不同人之间,对差别的感觉能力是不同的。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辨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最基本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
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比较(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量的变化。
接近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其满意为止。
被试调整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
由于被试参与操作,也容易产生动作误差。
例如,从小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和从大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其结果就可能不同。
平均误差AE=∑│X-St|/ N,式中X为每次调整的结果,St为标准刺激N为实验次数,平均差误法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用这个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其它两种方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因为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而绝对阈限则50%次感觉到的强度之下。
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阈限的近似值。
因此,用此法测得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本实验通过长度差别阈限的测定,了解性别对视觉阈限影响三,实验环境以及影响因素1)实验环境1.实验在集体实验室进行具有较为齐全的仪器设备,方便使用操作2.教师指导。
在老师的指导下减少人为误差的发生几率,更好的保证实验的准确性3.被试为本班同学积极配合实验,不存在刻意的回避行为以及糊弄现象2)影响因素1.实验室为公共实验室,对被试心态及判断力有所影响2.实验当天光线昏暗,对于视觉测试有显著影响3.同学间没有约束力随意性较强4.实验仪器存在损耗,对实验结果有必然的影响四.实验方法1.被试,被式的选择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即随机抽取本班同学组成被试组进行实验。
被试按性别被分为男女两组,每组三个人,并保证每个人有能够配合完成本次实验的基本条件,即没有眼睛疾病(近视类除外),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度,会使用长度的专有名词2.实验仪器大小估计器3.实验过程实验原则1.控制其他变量并保证在实验进行的完整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尽量减少实验误差的产生2.主试控制实验变量比对其严格负责,按步骤调整为适合记录员记录的变量数据,减少实验中产生的人为误差。
3. 主试坐姿端正目光与实验仪器上的刻度尺保持同一高度,保证读数准确。
4.记录员在记录数据时,运用规范字体在记录表上认真填写,每次记录核对记录信息准确无误。
5.辅助人员积极配合主试进行实验,严禁干扰实验进行,不得与被试进行言语交流,肢体交流以及其他暗示被式的行为方法。
6.被式积极配合主试完成实验,不得擅自采取个人行动,导致实验无法进行,影响实验结果7.被试要求坐姿端正目光与实验仪器上的刻度尺保持同一高度,保证读数准确指导语端正坐姿,注视主试在仪器上给出的标准线段,移动仪器另一端可移动线段使之长度达到与标准线段接近或者相同,等待主试更改标准线段,重复5次实验,即可.实验步骤1,有请一名被式在主试以及实验仪器大小估计器的对面做好,调整仪器使被试能够正确应用。
2.宣读指导语,告知被式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仪器操作方法3.主试被式双方静坐一分钟,双方相互调节心态,保持良好状态4.主试调整实验仪器变量即线段长度,记录员读取刻度尺下线段长度数值并记录变量数据,辅助测试员示意被试开始测试移动被式方线段,直到被试不再移动线段,向被式确认是否继续移动在得到对方否定答复后,辅助测试人员将信息转达给主试,记录员记录被式移动后得到的数据,,并记录在变量即标准线段的统一栏内。
5.主试调整变量长度,有相应变化,最好与以前数据不重复。
有一定的差异性6.实验采取组别制以及混合制两种。
组别制是两组人员分别进行。
混合制是两人员混合交叉进行7.结果汇总生成实验报告五结果:1实验的原始数据见附表1,包括每个被试的标准数据、估计数据以及标准数据和估计数据之间的差值。
27个被试标准数据和估计数据差值的平均值。
分析:依据表内数据可以得知个体间的估计数据是存在差异的,同一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不一样,动机水平,性别差异、练习效应以及照明条件都会影响到测试解说数据。
6 讨论6.1 三种心理物理法的比较虽然极限法、平均差误法和恒定刺激法这三种基本心理物理法都是用来测定感觉阈限的,但各有千秋。
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其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沿着一定的维,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过渡点。
恒定刺激法的基本特点是:根据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
平均差误法是首先给被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然后让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如光的明暗、声音强弱高低、线条长短等。
其特点是:1)其调节幅度是连续变化的,既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以等距离、间断变化的,也不像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顺序呈现的。
2)其比较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连续的量的变化。
由于这个特点,这个方法又叫调整法。
接近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调整到其感觉相等时停止。
究竟使用哪种具体方法最为合适,则要根据研究的对象、要求而定。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比较这三种方法:1)从感觉阈限的含义上比较根据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极限法求得的阈限值较能符合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
因为此法的操作是有系统地探查感觉的转折点,它的计算过程就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
同时,因被试知道刺激呈现的次序,他可把注意力集中到特别需要集中的地方,从而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但也正是由于被试知道刺激呈现的次序,从而容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只要刺激序列可以按小阶梯变化,都能用此法测定阈限,它曾被用来测定声音、气味、味道、颜色、温度、痛、光及触觉的阈限。
但递减法不宜用于测定味觉和嗅觉阈限,因为嗅觉适应快,味觉的后作用不易被消除。
因此对于有一定后作用的刺激,就不易采用极限法。
2)从被试者方面比较通常,自变量(刺激)要通过被试者产生反应变化(因变量)。
测定的次数过多容易使被试者感觉单调而产生疲劳。
若让被试者主动参与测定工作,就可改变这种单调厌倦的情绪,从而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平均差误法的实验程序,对被试来说比较自然,让被试自己主动调整比较刺激,也可引起他的兴趣,因此,在这方面平均差误法优于极限法和恒定刺激法。
3)从误差方面比较在心理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予以控制,以减少误差。
极限法中各刺激是按刺激量的大小依次改变的,因此,被试者回答较有把握,每次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也就较小。
但是,正是由于刺激量大小是依次改变的,因而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恒定刺激法所用的刺激数目较少,且不需随时调整刺激的强度,因此,用这个方法测量那些不易随时改变强度的刺激(诸如重量之类)则较为方便。
又因为刺激是随机呈现的,不会像极限法那样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在用三类判断测定差别阈限时,不肯定间距的大小随被试的态度而变化,从而对所测的差别阈限产生影响。
用二类判断测差别阈限,虽然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但迫使被试作出肯定回答是不自然的,因为被试确实有难于判断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哪一个强或弱的情况。
此外,在恒定刺激法中,刺激的改变是没有一定方向的,被试者在回答时猜的成分较多,因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在平均差误法中,由于它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有所不同,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近似值,因此它测定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由其他方法求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4)从效率上比较效率是心理实验的质量指标。
平均差误法中刺激是由被试者自己调节,回答和记录的次数较少,因而能较快地得到测量结果。
而极限法中要回答和记录的次数较多,其效率不及平均差误法。
恒定刺激法可不必临时改变刺激,这是其优越之处。
在测重量阈限时,通常用恒定刺激法。
而且恒定刺激法中的每一个记下的数据都可以利用上,不像在极限法中用来计算阈限值的数据是少数,因此,恒定刺激法的效率较高。
应当指出,上述三种方法的比较是相对的,在确定用哪一种方法时要同时考虑研究对象、要求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但是,在测定要进行比较的两种阈限时,必须用同一种方法,因为,不同的方法所用的指标不同。
6.2 实验中存在的各种误差及其控制方法1)动作误差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一般要被试自己操纵实验仪器来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就要产生动作误差,亦即因被试所采用的方式不同而产生误差。
为消除动作误差,通常使一半比较刺激长于标准刺激,另一半则短于标准刺激2)空间误差因实验系统所呈现的刺激是视觉的,所以标准刺激设置的位置不同(或左侧或右侧),易产生空间误差。
为消除空间误差,通常使比较刺激的位置一半在标准刺激左侧,一般在标准刺激右侧。
3)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是一对相反的误差。
习惯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
期望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