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 2555 个村落,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护状 况较好、有较大旅游开发潜力的传统村落,开展保护性整治工作。
33
专栏 7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程
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程,要围绕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 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优化土地利用结 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高城镇 发展质量。
发展控制用地和道路的布局; 其它专题规划说明等。
20
2、图件成果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图件成果主要有:
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图上应标明乡镇行 政区界线,居民点界线和各类用地界线。
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5000(或1:2000)。图上 应标明行政村界线,村庄建设用地界线,耕地分布状况和其他各 类用地界线。
12
2、 耕地需求量预测
根据规划目标年各类农作物产品需求量和各类农作物耕地单产 的预测结果,结合当地的耕作制度求各类农作物的耕地需 求量之和。
耕地需求量的计算公式为:
S 1
Xi
F
Yi
式中,S为规划目标年耕地需求量(hm2);
Xi为规划目标年第i种农作物需求量(t); Yi为规划目标年第i种农作物平均单位面积产量(t/hm2); F为规划目标年耕地总复种指数。
1
一、概述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三、土地整治规划
2
(一)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概念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的框架控制之下,针对土地开发、利 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产 业部门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3
(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特性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土地利 用专项规划具有针对性、局部性、具体性、 选择性等特性,它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深入和补充,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 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 施的重要措施。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
一28—
天津市基本农田保护主题论坛论文专辑
复杂的。理论上讲,农民在耕地上耕种,并以此来养家糊口,耕地理应成为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势必 将尽力保护耕地,可事实上农民的耕地保护积极性并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业生产效益的低下。 不少农民认为“坚守耕地就是在维持贫穷”,“保护二子孙田”与“保护贫穷”已成为当前农民的一个矛 盾心态m 3。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耕地依法属于农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 民委员会经营、管理,但是现实是农村大部分地区的集体经济组织根本起不到保护耕地的作用。综上 所述,地方政府、农民和村集体都没能成为耕地的自觉保护者。只有中央政府在年年大声疾呼要保护 耕地,但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13. [2]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最新修订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卜2. [3]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北 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1—2. [4]林依标,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路径思考.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3):4—6. [5]王万茂,基本农田保护:历史与反思.中国土地,2009(6):23—25. [6]陈美球刘成彭丽娜,试论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机制的构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9):2卜23 [7]王兴杜新波曹端海,永久基本农田应服务于未来.中国土地,2009(7):5卜53.
一29—
天津市基本农阳保护主题论坛论文专辑
不仅有利于控制城市边界无限制扩张,促进城镇内部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结构优化,还有利于保障城 镇周边现代农业和景观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3、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原则 3.1合理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规模 一是,充分考虑基本农田数量及其分布,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在基本农田中所占的比例。从历史性、 危机性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未来粮食安全、人口增长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确保一定数量的 永久基本农田,满足一定的粮食自足率。 二是,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确保将粮食产量高、耕作条件好的基本农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 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必须是田块平整规整、排灌设施完善、土壤肥沃、无污染、水土保持良好且 具有一定面积规模、坡度较小、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耕地。 三是,考虑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为城乡发展预留空间。设立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地块的用途和性 质将不得改变,可能会对地方将来的发展空间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国土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充 分尊重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地方新增建设用地量进行科学预测,对合理的用地需求给予支持, 为地方发展预留合理的发展空间。 3.2从战略性角度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 一是,与相关规划充分协调。永久基本农旺|的划定:必须充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基本农田专项规划等规划成果,在各 类规划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使其能得以长久保护。 二是,促进建设用地、永久基本农田与生态用地合理布局。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发挥永久 基本农田的生态功能、阻隔功能、景观功能等,协调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空间布局 关系,使其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基本农田保护齐头并进,实现城乡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 三是,紧密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以编制村镇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田、 水、路、林、村、房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生态用地,科学发展,合理布局。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正式写入2009年中央1号文件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 作报告。因此,为确保永久基本农田的延续性,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时应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相 结合。 4、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 4.1制定永久基本农田相关法律与政策 1998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34条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1999年国家重新修 订和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这是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方面重要的法律法规。但是,现实中基本农田 保护状况并不乐观。因此,应针对目前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明确永久基本农田的法律地 位,对永久基本农田及其保护进行立法,适时修订原有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或拟定颁布《永久基 本农田保护区条例》,明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的相关内容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及时修订《土地管 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关部分,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工作提供强有 力的法律支撑,进一步提高基本农田保护法规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4.2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 以往的基本农田保护,只要求农民和地方长期牺牲自身利益而对社会整体做贡献,使得基本农田 保护主体没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主动性。为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制度的顺利实施,只有对划定永久基本农 田的农民和地方进行合理的补偿,才能使这一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各种耕地保护支持资金和融资政策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B.系数预测法
国家对各地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每年都有控制指标,根据 这一指标可以测算出从现在至人口增长高峰年期间的耕地减 少量,据此即可计算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重要指标的测定
(1)农作物单产预测方法。
• 趋势推导法
把农作物产量看成是光、热、气、土壤等环境因素与科技进 步、投人水平和政策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时间序列分 析可以反映变化的历史趋势和规律,由历史资料可以外推出 目标年的单产。
4.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比例尺为1:5 000(或1:2 000),图上应标明建设用地规模和 界线,一、二级基本农田分布和界线,一级保护区位置和编号, 其他用地界线。
5.土地分等定级图 一般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上标 出地块等级,有条件地区也可单独制图。
6.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工程建设规划图
c.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农田保护面积的测定 将目标年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进行平衡,即可测定出基本农
田保护面积(一级保护面积)。 B.人口—土地—经济系统模型预测法
通过建立人口—土地—经济系统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计算 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
(2)间接测定法。
具体思路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现有耕地面积与预测建设用地 面积之差,可采用人口预留法和系数预测法两种主要方法。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一、概念 基本农田系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 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 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二、规划的技术要点 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定方法
主要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1) 直接测定法
主要包括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法和人口—土地—经济系统 模型预测法两种。
A.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法

土地管理与法规:基本农田保护区概念

土地管理与法规:基本农田保护区概念

3.基本农⽥保护区概念基本农⽥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实⾏特殊保护⽽依据⼟地利⽤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4.基本农⽥保护区划定(1) 划定基本农⽥保护区的依据。

划定基本农⽥保护区的依据是⼟地利⽤总体规划,⼟地利⽤总体规划是协调各⾏业⽤地的规划。

基本农⽥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划区定界,由县级⼈民政府国⼟资源⾏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划定时,要严格按照《⼟地管理法》规定了划定基本农⽥占耕地“80%”的数量要求。

例题1:基本农⽥保护区划区定界的基本单位是( )。

(2000⼟地管理基础试题)A.村B.乡(镇)C.县(市)D.省(⾃治区、直辖市)答案:B解析:基本农⽥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划区定界,由县级⼈民政府⼟地⾏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例题2:根据法律规定,各省、⾃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应当占本⾏政区内耕地的( )以上。

(2002⼟地管理基础试题) A.60%B.80%C.90%D.95%答案:B解析:各省、⾃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应当占本⾏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

(2)划⼊基本农⽥保护区的具体范围根据《⼟地管理法》、《基本农⽥保护条例》规定,下列耕地应当根据⼟地利⽤总体规划划⼊基本农⽥保护区,并进⾏严格管理:①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产基地内的耕地;②有良好的⽔利与⽔⼟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③蔬菜⽣产基地;④农业科研、教学试验⽥;⑤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基本农⽥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根据⼟地利⽤总体规划,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地区周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基本农⽥保护区;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不应当划⼊基本农⽥保护区。

(3)基本农⽥保护区划定的原则,包括:(1)重点保护原则。

“⼗分珍惜、合理利⽤⼟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项基本国策,划定基本农⽥保护区,要把⼟地质量好,集中连⽚的⾼产稳农⽥保护起来,以满⾜⼈们对耕地的⼤量需求。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及保护措施分析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及保护措施分析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及保护措施分析摘要:基本农田是我国农业的基础,也是我国的立国之本,面对现如今日益严峻的土地保护形势,对于基本农田的认识及理解应上升到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层次上来。

所以,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农田的保护政策,从中得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工作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及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要,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因此要努力构建永久基本性农田的完整划定体系,制定有效的措施,从而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

永久性基本农田是我国耕地的精华内容也是真正的“保命钱”,因此对永久性基本农田进行充分的研究可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为未来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奠定基础。

关键词: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保护前言:根据国家颁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要对重点城市周边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制定初步的目标及任务,要准确细化推进划定工作等实施要求。

对永久性基本农田进行不定期的评估,并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到可靠的数据,保障农业部门对永久性基本农田的面积及划定工作的精确掌握,从而有效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

为了能更好地系统性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就要从永久性基本农田数量及质量入手,对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行全面解读,从而找寻到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实现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可持续性发展。

1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含义及功能1.1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含义永久性基本农田,顾名思义,其具体指的便是在基本农田的范围内,将一些地质条件较好,抗病虫灾害能力较强,土壤较肥沃,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部分农田作为永久性基本农田。

对于这些永久性基本农田要不断制定完善的保护措施及严格的规划体系。

从而在建设了一定的农业基础设施上,逐渐改变农田的土壤质量。

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基本农田划定及保护工作的相互协调,切实保障一定区域内居民对于农作物的需求,保证国家对于商品粮食的供应安全。

1.2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功能永久性基本农田,不仅仅可以充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可以逐渐适应现如今新时代条件下对于多元目标及功能的需求,从而切实保质量,保数量,保生态,形成三位一体的保护格局。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2.2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旳程序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以乡为基础划定基本农田,以县 为单位拟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经过省、市、县、乡土地总体 规划体系,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实施总量控制、 逐层分解落实。
基本农田数量旳最终落实还要结合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般采用本级行政区自己对基本农田保护上报,上一级行政 区综合平衡,再下达给本级行政区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内涵—— 强调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旳内在肥力差别,即耕地自然
生产力高下; 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所处地段旳不同,即农田区位条件
旳优劣; 基本农田是一地时段内人地关系情况旳反应,即时段特
征。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而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划和根据法定程序而拟定旳特殊保 护区域。
10.有关划定基本农田实施永久保护旳告知( 国土资发〔2009〕167号)
11.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有关加强和完善永久基 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旳告知(国土资发 [2010]218号)
12.本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顿规 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
《有关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旳意见》 (国土资发[2023]196号)
2.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控制指标 指经同意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旳主要控制指标,主要涉及
基期年和规划年指标: 人口和建设用地指标:总人口;城乡人口、城乡用地总
规模和人均用地面积;农村人口、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 模和人均用地面积;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耕地保有量指标: 基本农田面积指标:保护区面积、保护率
规划期内多种原因造成旳耕地增减量
1)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o 规模测算:按照集约和节省用地、优化城乡用地构造与布局研究旳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合理利用和保护基本农田,可以降低 因土地利用不当引发的环境风险,如 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保持生物多样性
基本农田周边生态环境对于维护生物 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基本农田 有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和生态系 统的完整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业技术创新
保护基本农田可以为农业技术创 新和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推动 农业向高效、环保、可持续方向
农民参与度低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未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参与度低,缺乏 有效的参与渠道和表达机制。
03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规划目标
确保粮食安全
通过保护基本农田,保障国家 粮食生产能力,满足人民基本
生活需求。
维护生态平衡
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同时,注重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实现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引导 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合理规划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
效率。
规划原则
依法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应遵循国家法律法 规,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科学合理
规划应基于科学合理的原则,综合考 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农业发 展需求等因素。
生态优先
在规划过程中,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 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制 定和实施过程,提高规划的民主性和 科学性。
04
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严格的农田保护法规
明确基本农田的范围、保护标准和违规处罚措施,为农田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及效益分析 精品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及效益分析 精品

5.项目总体布局和工程建设标准5.1 土地利用布局项目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全部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利用布局主要为农用地布局,含耕地布局和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项目实施后,建设规模面积为3812亩,其中耕地3697.64亩,占建设规模的97%。

基础设施用地主要为农村道路和沟渠用地,面积114.36亩,占建设规模的3%,按照方便项目区农民生产生活,充分利用现有农村道路设施,尽可能减少占用耕地的思路进行农村道路布局;根据项目区农田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和现有沟渠分布,科学合理布局农田水利设施。

5.2 工程总体布局5.2.1 工程布局方案比选方案一:根据项目区的实地测量,除区内已经硬化沟渠外,全部沟渠全部硬化。

区内增加道路并结合原有道路全部拓宽硬化。

方案二:根据测量图纸,结合当地耕种习惯及村民建议,结合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沟渠进行整修硬化,做到满足项目区的灌溉与排水要求,并根据耕作要求选择新修田间道和生产路。

方案比选:方案一的优点是项目区完全能够满足灌溉与排水的要求,并整体美观,缺点是投资大,并大量占用耕地。

方案二的优点是既能满足灌溉与排水的要求,又能够做到投资均衡,尽量减少占用耕地,道路体系完全能够满足农业生产要求,故选用第二个方案作为项目区的规划方案。

5.2.2 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本项目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内容:1)灌排系统工程。

本项目灌排系统布局包括水源工程、田间调节系统和排水泄水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灌排基础设施的同时,新修部分沟渠,以满足灌溉和抗旱排涝的需要。

项目区采用灌排结合的模式,田块内部灌排主要通过新修灌排渠进行灌溉和排水,田间尾水通过灌排渠排至xxx河支流,最终汇入xxx河。

2)渠系建筑物工程。

渠系建筑物包括管涵、闸门和机耕桥等。

沟渠过路设置管涵,在灌排渠首设置闸门。

根据当地村民要求,整修原有机耕桥方便车辆通行,机械生产运输。

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详见20XX年xxx市xxx镇上区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图。

规划方案中的农田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

规划方案中的农田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

规划方案中的农田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资源的减少和农业生产的不断萎缩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保护农田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方案,其中包括了农田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利用。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农田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效果。

一、农田基本农田的定义和重要性农田基本农田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需要,在农业区划中明确划定的具有农业生产潜力和保护价值的耕地。

农田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利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田基本农田的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农田基本农田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保护好这些耕地可以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供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田被用于城市建设,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生产受到了威胁。

因此,保护农田基本农田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农田基本农田的保护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农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保护农田基本农田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农田基本农田的保护可以减少土地的破坏和污染,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田基本农田的保护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基本农田的保护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保护农田基本农田,可以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农田基本农田保护的政策措施为了保护农田基本农田,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我国实行了耕地保护制度。

根据国家和地方规划,将农田基本农田划定出来,并进行严格保护。

在规划建设中,严禁占用和破坏农田基本农田。

其次,我国加强了对农田基本农田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各级政府建立了农田基本农田保护监测体系,定期对农田基本农田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加强了对违法占用农田基本农田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追责。

浅谈土地规划中基本农田保护建设与保护

浅谈土地规划中基本农田保护建设与保护

浅谈土地规划中基本农田保护建设与保护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保护好基本农田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用地的不断减少,基本农田保护建设与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土地规划中基本农田保护建设与保护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一、基本农田保护的重要性基本农田是指对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维护农业生态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的农田。

基本农田保护是指优先保护和合理利用基本农田,确保农田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生产的需要,维持国家粮食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基本农田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还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业用地不断受到压缩和侵占,一些地方盲目开发建设,导致大片农田被占用,导致农业资源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基本农田保护建设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保障农业生产的需要,维护农业生态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

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规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划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不受侵占和破坏。

2. 推进农田整治和提质增效。

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改良土壤肥力、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等措施,提高农田的产能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的需要。

3. 加强基本农田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的监测和管理机制,对基本农田的变化和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4.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立法工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违法侵占基本农田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保护基本农田的强大合力。

5.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大众宣传基本农田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重视和参与基本农田保护的良好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解读

20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解读王兆云(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摘 要: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为解决我国人口众多与耕地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法律依据,它针对当前土地的基本国情特有国情,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的稳定的问题提供了重要条例以及基本原则。

关键词:基本农田;耕地;土地利用;土地规划1 总体工作布局在《条例》中,首先明确了我国基本的土地、耕地国情,按照要求,全面计划实施保护农田的制度,进行合理的利用,严格贯彻“用养结合”的方针政策等要求进行土地管理,将对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工作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将其作为其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乡镇政府直接管辖本管辖地区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合理归纳、整治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其进行划分以及重新调配,并进行区域保护。

2 工作重点在《条例》中指出,主要工作重点是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监督制度严格而又有效率的执行地方管理政策。

国家政府勒令强调禁止任何集体或者个人有闲置、甚至是浪费基本的农田。

国务院批准各项重点的建设规划项目所占用的基本农田,在一年期间并没有使用的,但是依旧是可以进行耕种收获粮食的基本农田,这些基本农田由原有耕种基本农田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恢复其耕种农田,或者也可以由基本农田使用单位进行耕种此基本农田;国家政府在建设期间未开工一年以上的的基本农田,应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规定由其缴纳闲置基本农田的费用;国家政府在连续两年时间内并未开工的的基本农田,由县级及以上国家政府将无偿的收回基本农田使用单位企业土地使用权;同时将土地使用权交给原为土地拥有的农民集体所有,或者将土地使用权转交给原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将其基本农田恢复耕种,将其基本农田重新归入到我国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十章 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

第十章  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

2.3 划区定界的方法和步骤
划区定界的方法: 以优先保护耕地为出发点,一
般用圈定城镇、乡村建设留用界线和臵换用地 的反推法。
划区定界的程序:
室内初定:1 :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初步圈定建设留用地和臵换用
地,余下的耕地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实地踏勘:实地丈量,逐块确定 绘制图件 登记造册 签订公约 设置标志 复查检验:保护规划指标、规划图与空间布局三者统一。
2.1.3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案
土地管理、农业和水利等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乡(镇)域范
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等级,其它用地等提出轮廓性规划 方案。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乡(镇)范围内的村庄和集镇(含建制镇)的布 点、建设发展控制用地规模以及区域内的道路,提出初步规划方案。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基本概念
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概述
耕地 ——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 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
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
树木的土地; 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 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
农田保护区。
1.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意义
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粮食安全
全国粮食总产:1990年起逐年上升;从2000年起,则连续四年产不抵消。 粮播面积:2004年与1998年相比减少了2.15亿亩,每亩单产减少11.5公 斤,其中因播面减少导致粮食减产占76%。
耕地复种指数:全国理论值160-170%

浅谈土地规划中基本农田保护建设与保护

浅谈土地规划中基本农田保护建设与保护

浅谈土地规划中基本农田保护建设与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用地逐渐减少,基本农田的保护建设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基本农田是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所必需的耕地,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基础。

因此,基本农田保护建设和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土地规划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基本农田分类及其保护标准按照《农业用地保护条例》的规定,基本农田分为熟地、准备耕地和可开垦荒地三种类型。

其中,熟地是指已经开垦并连续种植2年以上的耕地,准备耕地是指已经改良并达到耕种条件但未开始种植的耕地,可开垦荒地是指未经开垦但具备改良条件的土地。

不同类型的基本农田有不同的保护标准。

对于熟地,保护标准主要体现在保证其耕种功能和保持土地持续利用能力方面。

具体来说,要划定熟地保护红线和边界,禁止侵占、破坏和占用熟地,确保其数量、质量和布局合理。

对于准备耕地,保护标准主要体现在完成耕地规划建设和保持土地持续利用能力方面。

具体来说,要统筹耕地规划和建设,优先保障准备耕地的开垦和利用,加强对准备耕地的改良和保护,确保准备耕地能够顺利地转变为熟地。

对于可开垦荒地,保护标准主要体现在加强荒地调查评价和实施荒地改良方面。

具体来说,要加强对可开垦荒地的调查评价,明确其潜力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改良措施,推进荒地的开发和利用。

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农田保护建设是指通过统筹耕地资源、加强人口控制、推进耕地利用效益提高、加强科技支撑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

具体来说,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划和政策,划定合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明确保护区边界和红线,禁止对保护区内的耕地进行占用、破坏和建设。

2. 推进可持续利用农田资源。

要加强对农田资源的调查评价,合理规划耕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资源的减少和环境的恶化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从农田资源的重要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意义、规划制定的原则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农田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农田不仅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等人类生活所需的食物,还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田还具有保护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因此,保护农田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在农田资源保护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制定可以明确农田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目标,为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可以协调农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最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实施可以加强对农田资源的监管和管理,防止滥用和破坏农田资源。

在制定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科学性原则。

制定基本农田保护规划需要依据科学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次,综合性原则。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农田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形成综合性的保护方案。

再次,可持续性原则。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应该注重长远发展,保护农田资源的同时,也要考虑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农民的利益。

最后,公平性原则。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应该公平合理地分配农田资源,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时,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加强农田资源的管理和监管。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田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农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监督和管理。

其次,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田资源的集约利用。

通过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实施评价与政策启示--以我国东部地区XX地级市为例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实施评价与政策启示--以我国东部地区XX地级市为例

doi:10.3969?j.issn.1005-8141.2021.04.004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实施评价与政策启示以我国东部地区XX地级市为例祝金燕,李鑫(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基于“三调”数据分析我国东部地区XX地级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变化,从流失去向与流失空间分布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其真实境况,从而提出切实的保护政策建议。

结果表明:①流失去向包括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和自然损毁,其中农业结构调整占用为主导。

②城市圈内比圈外占用普遍严重,尤其是城乡建设占用了大量基本农田。

③永久基本农田存在空间错配现象,未做到“应划尽划”。

据此,提出构建农户补偿机制、县级保护任务量与存量建设指标相挂钩、协同基本农田—生态—城镇空间布局,实施圈内基本农田动态监测机制等系列措施,以提升保护效果。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三调”数据;流失去向;城市圈内圈外;政策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141(2021)04-0405-05EvaluationandPolicyEnlightenmentofPermanentBasicFarmlandProtectionACaseStudyofXXPrefecture-levelCityinEasternChinaZHUJin-yan,LIXin(SchoolofGeography,GeomaticsandPlanning,JiangsuNormalUniversity,Xuzhou221116,China)Abstract:Usingthe“thethirdnationwidelandsurvey”data,thispapertookXXprefecture-levelcityintheeasternChinaasanexampletoanalyzethechangesofthepermanentbasicfarmlandfromtwoaspectsthatwerewhatthelostbasicfarmlandwereusedtodoandwherethelostbasicfarmlandoccurs,andfinallyputforwardtherelevantpolicyrecommendations.Theresultsshowedthat:①Thelostdirectionofpermanentbasicfarmlandincludedthreeaspectsthatwereotheragriculturalactivitiesoccupation,non-agriculturalconstructionoccupationandnaturaldisasterdamage,amongwhichotheragriculturalactivitiesoccupationisthemainreason.②Thebasicfarmlandlosswithintheurbanboundarywasmoreseriousthanthatoutsidetheurbancircle,especiallyforurban-ruralconstructionoccupation.③Theprotectivedutyofbasicfarm landamongcountieswasunbalanced,andtherewasamismatchedallocationbetweenprotectivedutiesandabilities.Basedonthese,thispaperpropose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oenhancetheprotectioneffect.Themeasuresincludedconductingfarmercompensationfortheopportunitylossoffarmlandprotection,linkingcounty-levelprotectiontaskswithitsconstructionlandquota,coordinatingbasicfarmland-ecology-townspatiallayoutandimplementingdynamicmonitoringmechanismswithintheurbanboundary.Keywords:permanentbasicfarmlandprotection;“thethirdnationwidelandsurvey”data;lostdirection;insideandoutsidethecityboundary;policy收稿日期:2020-10-20;修订日期:2020-01-06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BK201914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97122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9YJCZH089);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2020XKT030)。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目的和意义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目的和意义

划定基本农⽥保护区的⽬的和意义 划定基本农⽥保护区主要是为满⾜我国未来⼈⼝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将保证农业⽣产必须的耕地划⼊基本农⽥保护区并建⽴各项基本农⽥保护制度,对耕地实⾏特殊保护,为农业⽣产乃⾄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保障作⽤。

具体说,划定基本农⽥保护区,对耕地保护起到了积极作⽤: ⼀是通过划定基本农⽥保护区并建⽴各项基本农⽥保护制度,切实保护了耕地。

各地⼤都做到了严格控制占⽤基本农⽥保护区内的耕地,即使是确需占⽤的,也通过实施占补挂钩措施,实⾏“占⼀补⼀”。

如⿊龙江、福建等省,做到了占⽤基本农⽥保护区内耕地,占多少补多少; ⼆是⼀些地⽅结合基本农⽥保护区的划定,⼤规模整治⼟地,通过改造旧村庄、整修沟渠、林带、路、清除农⽥中的坟地、废砖窑及其他障碍物,使耕地⾯积有所增加。

如江苏省苏南地区,结合河道裁弯取直、清淤,开展⼟地整理,增加耕地⾯积5%~10%。

三是⼀些地⽅政府加⼤了对基本农⽥的投⼊,不断提⾼基本农⽥建设标准。

如⼴东省提出10年内全省全部基本农⽥达到“五化”标准(⽥园林化、灌溉沟渠硬底化、机耕道路⽔泥化、作物品种良种化、管理科学化)。

基本农⽥划定后,⼏年内全省投⼊13亿元⽤于基本农⽥建设和改造中低产⽥,并将防洪、排涝等⽔利建设同基本农⽥建设结合起来。

其他⼀些省、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投⼊。

四是有利于调动农民对耕地投⼊的积极性。

划定基本农⽥保护区,对耕地实⾏特殊保护,使农民吃了“定⼼丸”,增强了农民精耕细作、投资、投劳、培肥地⼒的积极性。

五是通过划定基本农⽥保护区,进⼀步稳定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了党的农村政策,为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六是对划定基本农⽥保护区进⾏了⼴泛的宣传、发动以及层层落实责任⼈,更⼴泛地增强了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解读共22页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解读共22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解读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

XX市XX县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XX市XX县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2006-2020年)XX县人民政府月二O一〇年七年七月XX 市XX 县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2006年-2020年)委托单位委托单位::XX 县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编制单位::*** 审核人审核人:: 项目负责项目负责:: 编写人编写人::* *提交单位提交单位::XX 县人民政府***提交时间提交时间::二0一0年七月目录1.前言1.1规划背景 1.2规划依据 1.3规划原则 1.4指导思想 1.5规划期限2.县域基本概况2.1自然条件 2.2社会经济 2.3土地利用现状3.3.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基本形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基本形势3.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挑战 3.2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机遇4.上轮规划的实施评价4.1上轮规划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执行情况 4.2上轮规划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中取得的成效 4.3上轮规划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5.5.耕地和基本农田现状耕地和基本农田现状5.1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及分布 5.2耕地质量状况5.3XX 县耕地利用效益及产出情况分析6.规划期耕地保有量预测6.1耕地增加来源分析 6.2耕地减少流向预测 6.3耕地综合平衡分析6.4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有量确定6.5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供需平衡分析6.6粮食安全分析7.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分解与落实7.1基本农田规划面积指标7.2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和布局8.基本农田建设9.基本农田保护10.1法律措施9.2行政措施9.3经济措施9.4技术措施9.5社会保障措施附表1XX县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统计表1.前言1.1规划背景2008年10月23日由新华社正式发布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明确提出了保护耕地是本轮规划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统筹安排农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概述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建设与环境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十章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概述
1.1基本概念
耕地 —— ➢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 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 ➢ 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 木的土地; ➢ 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与潜力分析
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
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
划 内
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农业用地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第利十章用基本费农用田保效护区益专项分规划析赏析和规划实施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含义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 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 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 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 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 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第十章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1.5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管理的依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 ✓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01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 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2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
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3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 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 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 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GB/T 21010—2007))
第十章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01 耕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整理规划 土地开发规划
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复垦规划
第十章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为解决
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规划。
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主要是为改善 和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 率而编制的,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整治规 划等。
➢ 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 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 蔬菜生产基地; ➢ 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 国务院规定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第十章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1.3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的历程
✓ 1.基本农田保护初步提出——建立“旱涝保收”基本农田 (1963) ✓ 2.基本农田保护区初步划定——建立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1994) ✓ 3.基本农田调整划定阶段——严格控制基本农田减少(90年代后期) ✓ 4.基本农田大检查——更严格控制减少,建设促保护(2004) ✓ 5.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以建设促保护,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005) ✓ 6.全面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权利与义务(2012)
第十章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概述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
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 实行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 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 需求: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等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划和依照法定程序而确定的特殊保 护区域。 ✓ 基本农田的数量保护 ✓ 基本农田的质量保护 ✓ 基本农田的环境保护
第十章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1.2基本农田包括的范围
➢ 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 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协调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用地的关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 基本农田保护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
第十章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功能
1、生产功能 3、阻隔功能 5、远景储备用地功能 7、示范功能 9、景观功能
2、生态功能 4、食品安全功能 6、社会保障功能 8、旅游功能 10、文化教育功能
第十章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注意: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 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 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 区周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 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不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1.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意义
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粮食安全
全国粮食总产:1990年起逐年上升;从2000年起,则连续四年产不抵消。 粮播面积:2004年与1998年相比减少了2.15亿亩,每亩单产减少11.5公
斤,其中因播面减少导致粮食减产占76%。 耕地复种指数:全国理论值160-170%
第十章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概述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内涵——
➢ 强调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的内在肥力差异,即耕地自然 生产力高低;
➢ 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所处地段的不同,即农田区位条件 的优劣;
➢ 基本农田是一地时段内人地关系状况的反映,即时段特
征。
第十章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