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欣赏优秀课件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
--
3
▪ 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 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 形成。
▪ 唐代戏曲已经接近成熟,但是形态还不完 善,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音乐结构也还 没有达到城市化的阶段,表演的行当化刚 刚起步。然而它是我国戏曲发展历程中的 关键时刻。
--
4
三、中国戏曲的形成
▪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到了宋代,我国的农 业得到了全面的灰度和发展,在社会中分 化出来了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层。这 个结成推动了娱乐场所——“瓦舍”和 “勾栏”的出现。 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
中国戏曲艺术
--
1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
▪ 戏曲概述
▪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 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 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 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 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 戏曲艺术体系。
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
即美。
--
24
文学形式
▪ 叙事类 : 完整情节
▪ 抒情类: 韵文与人物
▪ 戏剧类: 化合叙事与抒情
--
25
艺术形式:
▪ 造型艺术: 运用线条、色彩塑造艺术形象
▪ 表演艺术: 运用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塑造
形象 ▪ 语言艺术:
运用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 ▪ 综合艺术:
--
2
二、中国戏曲的产生
▪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 的歌舞中产生的。
▪ 先秦——戏曲的萌芽期。从春秋战国到汉 代,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 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 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 “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中国戏曲文化》课件
黄梅戏
《天仙配》、《女驸马》 等
评剧
《秦香莲》、《刘巧儿》 等
传统剧目介绍
昆曲
《牡丹亭》、《桃花扇》等
皮影戏
《鹤与龟》、《狐狸与乌鸦》等
经典剧目解析
《牡丹亭》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 现了人性、情感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 。
《西厢记》
《白蛇传》
讲述了白蛇精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以 及人、妖、神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戏曲与文学艺术
总结词
戏曲与文学艺术相互融合,戏曲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艺术汲取了文学艺术的精华,同时戏曲也是文学艺 术的传承和发扬。
详细描述
戏曲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艺术汲取了古代文学、诗词、小说等文学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戏曲艺术 风格。同时,戏曲也通过表演文学名著、历史故事等,传承和发扬了文学艺术,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 验。
05
中国戏曲的国际影响与 传播
中国戏曲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传播历史
中国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悠久 ,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一 些地方戏曲开始传入东南亚地区
。
传播途径
中国戏曲在海外的传播途径主要包 括商业演出、文化交流活动、教育 机构以及移民传播等。
影响力
中国戏曲在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尤其在东南亚地区,许多人对京 剧、昆曲等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浓厚 的兴趣和认知。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起源与古代祭祀仪式
01
总结词
宋元时期的成熟与繁荣
03
总结词
明清时期的多样化与地方化
05
02
详细描述
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和乐舞,随 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表 演艺术形式。
04
中国戏曲课件ppt
中国戏曲介绍
艺成别性于做与断经长源的种以术舞中经传的戏
术为于很舞、发地过发远。因及、蹈国久统传曲
戏
体完其高蹈念展丰八展流戏素表武、戏不文统是 系整他,性、。富百的长曲综演术文曲衰化艺中
曲
。的戏构,打讲、多过,在合艺、学由的中术华
戏剧成技,究革年程在中而术杂、音奇一,民
曲而有术富唱新不中漫国成各技美乐芭朵是族
中国戏曲介绍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 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 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 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 ,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 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 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 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 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 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Types of Chinese opera
中
国
戏
曲 种
川剧
类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境和云南贵州等省部分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 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剧种。
《中国古典戏曲》课件
表演艺术
01
02
03
身段表演
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 步法等表演形式,表现角 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表情刻画
通过面部表情的刻画,表 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变化,使观众更深刻地理 解角色。
服装道具
合理的服装和道具设计, 能够突出角色的身份和性 格特点,增强表演的艺术 效果。
音乐与舞蹈
音乐伴奏
音乐伴奏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渲染和烘 托,增强戏曲的感染力和艺术效
提高观赏效果。
跨界融合
将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 ,如与话剧、舞蹈、影视等,拓
展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戏曲的国际影响
文化交流
中国古典戏曲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代表之一。
国际演出
中国古典戏曲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观 众了解和喜爱中国戏曲。
学术研究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古典戏曲,推动了中国 戏曲在国际学术界的传播和影响。
02
在戏曲中,经常出现因果报应的主题,体现了佛教的轮回观念
和善恶有报的思想。
慈悲为怀的道德取向
03
在佛教影响下,戏曲中的正面角色往往具有慈悲心肠,强调同
情和怜悯,体现了佛教的人文关怀。
05
中国古典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戏曲的传承方式
口传心授
传统的戏曲传承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 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通过口传心授,将技艺 代代相传。
《牡丹亭》
要点一
总结词
描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 悲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牡丹亭》是一部以爱情和生死为主题的戏曲,讲述了南 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在游园中梦到一位书生柳梦梅, 从此开始了一段跨越生死、人鬼之间的爱情。杜丽娘相思 成疾,最终抑郁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到南安赴任,与杜 丽娘的鬼魂相遇,两人继续展开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最 终,杜丽娘还魂复活,与柳梦梅结为夫妻。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
豫剧《七品-- 芝麻官》
57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刘巧儿》
--
58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花为媒》
--
59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搜书院》(马师曾-- 饰谢宝,红线女饰翠莲)60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帝女花》
--
61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红线女 《昭君出塞》
--
62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关汉卿》 红线女.马师曾
--
中国戏曲艺术
--
1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
▪ 戏曲概述
▪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 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 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 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 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 戏曲艺术体系。
--
39
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 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 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 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 堂变为了茶肆歌台。
--
40
7、徽班进京
--
35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 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 一带的民间,时称永嘉杂剧。它是在宋杂 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 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 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 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
27
▪ 2、时空的灵活性:戏曲不像话剧每场有固 定的时间、地点,它的时空是在剧中人的 唱、念、做、打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中国的戏曲文化PPT课件.ppt
豫剧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 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 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 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 有豫剧演出。
在皮簧戏衍变为京戏的过程中,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改笛子为 胡琴,统一了伴奏乐器以后,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他们在不同程 度上都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进行革 新尝试,形成了皮簧戏舞台上争奇斗胜、百花齐放的局面,迅速促进了 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近百年来,这个剧 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一度称 “平剧”,后称京剧。
戏种介绍
起源:
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 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 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燕京岁时记》载:“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 咸丰以后,专重二簧。”其中所提二簧,即指包括西皮在内的皮簧戏。 王梦生《梨园佳话》称:“徽调者,皮簧是也。”可见在民国初年还有 人把皮簧称作徽调。但严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 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至清末民初, 通称皮簧戏。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 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 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 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 北京。
京剧
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 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 二腔合流。《燕京岁时记》载:“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咸丰以后,专重 二簧。”其中所提二簧,即指包括西皮在内的皮簧戏。王梦生《梨园佳话》 称:“徽调者,皮簧是也。”可见在民国初年还有人把皮簧称作徽调。但严 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 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光绪、宣统年间, 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 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 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 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中国戏曲文化优秀课件
它的形式活泼、 自由,最善于表现当 代人民生活,因此城 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 众。
经典曲目
豫剧
豫剧简介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 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 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 曾叫“河南讴”。
粗犷、悲壮、 奔放、豪迈的 北国戏曲正是 北方平坦开阔, 干燥苍凉的地 理印迹。黄梅戏的地源自印迹:代表地:因人民的社会交往
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的 安庆地区。
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从清
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 年)至1938年,其间170多年, 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府所在地, 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中心。这为安庆成为黄梅戏 传播提供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花鼓戏
典
刘海砍樵
型
剧
作
北曲苍凉悲壮、
激越而又热情奔 放。正如铿锵的 鼓声、高亢的唢 呐。其慷慨激昂、 高亢明快、清丽 奔放,与秦地风 物的大气、雄壮 相符相配,它也 兼容了淳朴厚道 的西北民风。
南方戏曲 北方戏曲
代表剧种
越剧
黄梅戏
花鼓戏
采茶戏
越剧
越剧简介:
越剧是继京剧之后的“全国第二大剧种”,清末 起源于浙江嵊县。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 建等江南地区。
典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型
剧
作
牛郎织女
女驸马 天仙配
黄梅戏的地理印迹:
发源地:黄梅戏发源于
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 界处黄梅多云山,其最初 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 茶歌。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
梅地区气候宜人,阳光充 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有利于发展农业。这也为 黄梅戏大伏笔的男耕女织 的主题提供了土壤。
2024版中国戏曲ppt课件
中国戏曲ppt课件•中国戏曲概述•戏曲表演艺术•戏曲音乐与唱腔•戏曲舞台美术•经典剧目赏析•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戏曲概述01定义与特点定义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
特点虚拟化表演、程式化动作、节奏化音乐、象征化舞美。
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
起源发展现状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等各个时期的重要发展阶段。
现代戏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030201历史与发展京剧、昆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各具特色。
剧种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等,以表演艺术家为代表的不同艺术流派。
流派唱念做打(四功)、手眼身法步(五法)等表演技法,以及生旦净末丑(五行当)的角色划分。
艺术特色剧种与流派戏曲表演艺术02唱念做打唱念做打戏曲中的歌唱部分,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通过不同的唱腔和板式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戏曲中的表演部分,包括身段、手势、眼神等,通过虚拟化、象征化的动作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戏曲中的念白部分,要求吐字清晰、语调抑扬顿挫,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
戏曲中的武打部分,注重身段、把子功和毯子功等技巧的运用,展现战斗场面和人物英勇形象。
丑扮演喜剧角色或反面角色,注重念白和做功。
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多扮演配角或丑角,注重做功和念白。
净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角色,俗称花脸,注重唱功和做功。
生扮演男性角色,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注重唱功和做功。
旦扮演女性角色,包括青衣、花旦、武旦等,注重唱功和做功。
生旦净末丑虚拟化表演程式化表演夸张化表演象征化表演表演技巧与风格01020304戏曲表演中常用虚拟化手法来表现实际生活中难以呈现的场景和动作,如骑马、划船等。
戏曲表演中有一套固定的程式化动作和表情来展现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
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戏曲表演中常采用夸张化的手法来表现。
戏曲表演中常用象征化的手法来表现抽象的概念和情感,如用长水袖象征悲伤和哭泣。
中国的戏曲文化PPT课件.ppt
Hale Waihona Puke 京剧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 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 二腔合流。《燕京岁时记》载:“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咸丰以后,专重 二簧。”其中所提二簧,即指包括西皮在内的皮簧戏。王梦生《梨园佳话》 称:“徽调者,皮簧是也。”可见在民国初年还有人把皮簧称作徽调。但严 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 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光绪、宣统年间, 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 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 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 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 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本地 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 “梆罗卷”。
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 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 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 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豫剧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 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 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 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 有豫剧演出。
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原名“平腔梆子戏”, 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关外有“奉天 落子”的称谓。莲花落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 久,流域甚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
戏曲课件ppt
家庭剧
以家庭生活为题材,通过家庭 矛盾和纷争来反映社会问题和
道德观念。
爱情剧
以爱情为题材,通过男女主角 的爱情经历来展现人性和情感
。
喜剧
以幽默和讽刺为主要特点,通 过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反映
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
著名戏曲作家及其作品
关汉卿
王实甫
汤显祖
洪昇
《窦娥冤》、《救风尘 》等。
《西厢记》、《牡丹亭 》等。
戏曲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戏曲概述 • 戏曲表演艺术 • 戏曲音乐与乐器 • 戏曲文学 • 戏曲欣赏与审美 • 戏曲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
01
戏曲概述
戏曲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戏曲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杂技等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具有 独特的艺术魅力。
详细描述
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它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手段融合在一 起,通过音乐、舞蹈、表演、杂技等艺术形式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戏曲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表演形式和表现手法深受观众喜爱。
服饰与化妆
服饰是戏曲表演中角色形象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服 饰来表现角色的身份、地位和
性格特点。
化妆是戏曲表演中角色形象的 重要手段,通过化妆技巧来表 现角色的年龄、性别、身份和
性格特点。
服饰与化妆相互配合,共同表 现出角色的形象特点。
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 践,才能掌握服饰与化妆的技 巧,表现出角色的形象特点。
品味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两部 分,品味唱腔的韵味和伴奏的 配合,感受戏曲音乐的独特魅 力。
理解剧情和人物
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分析人 物性格和情感,有助于深入理
中国戏曲音乐欣赏安溪金火中学PPT课件
分 类
鼓
弹
渔
词
词
鼓
类
类
类
牌 子 曲 类
琴 书 类
杂
走
板
曲
唱
咏
类
类
类
第15页/共25页
特点:演员在演唱时需要自己击鼓掌握 节奏。
曲种有: (河北一带)京韵大鼓、 西河大鼓、乐 亭大鼓、 (山东一带)梨花大鼓、 还有湖北大鼓、安徽大鼓、东北大鼓、广 西大鼓
第16页/共25页
京韵大鼓:
Bake
第19页/共25页
代 表 人 物
欣赏:
西河大鼓 《花唱绕口令》
第20页/共25页
马 增 芬
bake
曲种:
江苏一带苏州弹词、扬州弹词、 湖南的长沙弹词、浙江的犁铧 文书。
伴奏乐器 以琵琶、三弦为主。
第21页/共25页
苏州弹词与评话合称为苏州评弹。
主要流行于江、浙、沪一带。 风格细腻委婉,擅长表现才 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 事。
第2页/共25页
京剧的形成
1890年,徽班进京
特点及伴奏乐器
京剧音乐以皮黄腔为主。 文场:京胡、月琴、小三弦、京二胡、 笛、唢呐 武场:鼓、板、锣、钹
第3页/共25页
行当:生、旦、净、丑 演唱流派:
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老 生:谭富英、马连良、余叔言、言菊朋
念白:念、白
第4页/共25页
第22页/共25页
代表人物
徐丽仙
欣赏《新木兰辞》
Bake
第23页/共25页
琴书类:
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音乐风格优 美抒情。
曲种:
山东琴书、四川琴书、贵州琴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本课旨在通过了解中国戏剧发展 简史,了解归纳中国戏曲的表演特点, 帮助学生提高文学艺术素养。
学习方法
热爱戏剧的兴趣为第一要素 旁学杂收 古代诗词 经典戏剧原作 戏曲频道的曲目 远离肤浅的市场庸俗作品 善于观摩分析相关声像资料
中国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在经历漫漫千年 的积淀过程中,所凝聚的纷繁瑰丽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 更是直接揭示了中国人所崇尚的审美原则和兴趣,在很大程 度上是中国传统精神在艺术舞台上的体现。戏曲在综合了多 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传统各门艺术美学思想的 影响。
元杂剧 图 故宫博物院藏
(四)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南戏成熟化与规范 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 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剧本曲词典雅,体制庞 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的绝盛 时段。表演日趋成熟,演唱声腔竞相迭现。
明传奇演出
(五)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html长生殿
遵循一个原则美。
(一)中国戏曲起源与形成 西汉百戏陶俑
起源于原始歌舞。 “拊石击石” “致舞百兽” (吕氏春秋 古乐) 汉代 “角抵戏”(颜师古“角 其伎也,相抵触” ) 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有 更浓郁的表演成份。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
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 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 点的“参军戏”。 “唐之参军、苍鹘至 宋而为副净、副末二 色”。(王国维《宋 元戏曲考》)
昆剧《宦门子弟错立身》
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一批 古代戏曲剧本之一。
竞报:谁救了600岁老昆曲?
昆曲名剧:
浣纱记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最 有名的折子是游园、惊梦。 长生殿 十五贯 琵琶记 绣襦记 玉簪记 西楼记 南西厢记 凤凰山 红梨记 艳云亭 金雀记 桃花扇
传世名剧昆曲全本《长生殿》
视频:昆曲长生殿欣赏
视频:昆曲《十五贯》欣赏
周恩来说 :“一出戏 救活了一个剧种。 《十五贯》有丰富的 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 术性。”
昆曲是“活化石” 有极高的技巧
韩世昌、梅兰芳、白云生(从左至右) 演出《牡丹亭》后与周总理在后台会面
于丹点评 《牡丹亭》
从昆曲中我们看到昆 曲内在至情至性、外 在又是载歌载舞的品 性,究竟是我们比古 人更富足,还是古人 比我们更豪奢呢?希 望大家看了昆曲之后 内心能变得从容和柔 软。”
宋杂剧 眠药酸 故宫博物院藏 在民间歌舞、说唱、滑 稽戏有了综合发展的趋 势下,宋代的 “瓦舍” 和“勾栏”里出现了 “宋杂剧”;在宋杂剧 基础上,金代北方出现 了“金院本”,南方出 现了“南戏”。
(二)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形成于南北宋之交温州一带的民间,号永 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 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
体制庞大、曲词通俗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 的基本艺术特征。
( 三)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杂剧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 其右者。关、王、白、马等杂剧作家,使北杂 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 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元代,北方形成 “北杂剧”,南 方南戏进一步发 展成熟,戏曲由 此宣告形成。
清代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 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 地方戏的兴起。 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 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 间的竞争者。
昆剧
越剧
京剧
黄梅戏
部分剧种演出统计
二、中国戏曲艺术的欣赏
1、综合性--唱、念、做、打 2、虚拟性 3、行当和程序性
“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曲
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 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 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 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 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相距甚远。2001年5月18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 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 质遗产代表作”,共19项, 包括昆曲。
版 吴新雷著《中国戏曲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版
网络教学环节
/ /wmzh/ 文明中华 /index.asp中国昆曲 /v_show/id_XNTMwMzk1NDg=.
276种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也是世界文化宝库 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且许多剧种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6月 10日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在近日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戏剧入选数量名列榜首……
一、中国戏曲艺术及其鉴赏
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 “以歌舞演故事”,综合诗、乐、舞演故事的舞 台艺术样式(舞台美术、服装、化妆) 远离生活,超越时空,虚拟手法。
京剧部分脸谱
史依弘(史敏)《百花公主》剧照
一级演员 工青衣 刀马旦 中国戏剧
“梅花奖” 获得者。
参考书目
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 张庚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