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犯罪》PPT课件下载【精选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21fa93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f.png)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管制
不关押,限制自由,人民和群众监督改造
拘役
1-6个月就近关押
有期徒刑
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监狱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区分几组概念
❶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❷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❸“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笔记区
?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 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刑法------法律名称
刑 规定
结果 犯
刑
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 法
罪
罚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
小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犯罪与年龄无关;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 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 行为也不要紧。
冒充女子与同事网恋5年索财20万
诈骗罪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 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 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 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预防犯罪》PPT下载【精选推荐课件】
![《预防犯罪》PPT下载【精选推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0e369589eb172ded63b772.png)
3.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 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严 格要求自己,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刑法,由1979年7月1日第五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笫二次会议通过,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下 列对我国刑法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②刑法
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③刑法还规定了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
刑罚 ④刑法等同于刑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2.下列是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的是( )
①犯罪客体 ②犯罪客观方面 ③犯罪主体 ④犯罪主观方面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刑罚的含义和分类。
答:刑罚的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 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刑罚的 分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典例精析
【例题】据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 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 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录像制 品的占31.9%,这警示我们( )
①上七年级的小丽认为抽烟很潇洒,于是开始抽烟 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恒放学后经常堵住低年级的同学索要钱物 ③小聪经常
到迪厅去K歌,为了唱歌跳舞时更带劲,就吃“摇头丸”
④小新放学后经常到牌桌上赌博
A.①②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刑法,由1979年7月1日第五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笫二次会议通过,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下 列对我国刑法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②刑法
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③刑法还规定了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
刑罚 ④刑法等同于刑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2.下列是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的是( )
①犯罪客体 ②犯罪客观方面 ③犯罪主体 ④犯罪主观方面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刑罚的含义和分类。
答:刑罚的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 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刑罚的 分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典例精析
【例题】据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 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 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录像制 品的占31.9%,这警示我们( )
①上七年级的小丽认为抽烟很潇洒,于是开始抽烟 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恒放学后经常堵住低年级的同学索要钱物 ③小聪经常
到迪厅去K歌,为了唱歌跳舞时更带劲,就吃“摇头丸”
④小新放学后经常到牌桌上赌博
A.①②③
5.2《预防犯罪》课件精品-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2《预防犯罪》课件精品-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8c9a68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8.png)
小偷小摸的行为和入室盗窃的行为。小偷小摸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入室盗窃属于犯罪。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 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探究与分享
在我国,广大人民警察处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 会稳定第一线,时常面临各种危险。社会生活中, 有的人法治意识淡薄,或者存在“法不责众”心理, 他们采用威胁恐吓、拳打脚踢,甚至驾车冲撞等方 式侵袭民警,严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严重挑战国 家法律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五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2023年2月6日,在新学期来临之际,花山人民法院组 织干警走上街头积极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宣传活动。 干警们通过鲜活的案例就禁毒、安全防护、如何应对校园 欺凌等知识进行了现场普法,提醒未成年人要遵纪守法, 不进入KTV、网吧、电竞酒店、酒吧等场所,不沉迷于网络 游戏,坚决不接触毒品,同时引导父母强化监护主体责任 意识,帮助未成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家长孩子共 同学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关知识,营造呵护青少年健 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名未成年人结伙持刀抢劫一名路人的手机和财物, 警方接到报警后多警联动,仅1个多小时便将5名嫌疑 人抓获。经警方连夜突击审讯,5名嫌疑人交代,因为 缺钱花,他们经常在当地结伙勒索、抢夺、抢劫他人 财物。据了解,这些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只有13 岁。春节期间,每人都得到了家人给的压岁钱,但这 些钱根本不够他们花,在花完所有压岁钱之后,他们 商量着结伙抢劫弄些钱花,没想到很快就落网了。
(2)请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不少 于四点)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 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探究与分享
在我国,广大人民警察处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 会稳定第一线,时常面临各种危险。社会生活中, 有的人法治意识淡薄,或者存在“法不责众”心理, 他们采用威胁恐吓、拳打脚踢,甚至驾车冲撞等方 式侵袭民警,严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严重挑战国 家法律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五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2023年2月6日,在新学期来临之际,花山人民法院组 织干警走上街头积极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宣传活动。 干警们通过鲜活的案例就禁毒、安全防护、如何应对校园 欺凌等知识进行了现场普法,提醒未成年人要遵纪守法, 不进入KTV、网吧、电竞酒店、酒吧等场所,不沉迷于网络 游戏,坚决不接触毒品,同时引导父母强化监护主体责任 意识,帮助未成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家长孩子共 同学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关知识,营造呵护青少年健 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名未成年人结伙持刀抢劫一名路人的手机和财物, 警方接到报警后多警联动,仅1个多小时便将5名嫌疑 人抓获。经警方连夜突击审讯,5名嫌疑人交代,因为 缺钱花,他们经常在当地结伙勒索、抢夺、抢劫他人 财物。据了解,这些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只有13 岁。春节期间,每人都得到了家人给的压岁钱,但这 些钱根本不够他们花,在花完所有压岁钱之后,他们 商量着结伙抢劫弄些钱花,没想到很快就落网了。
(2)请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不少 于四点)
预防犯罪ppt课件
![预防犯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ac7b0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14.png)
随堂练习
3.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
D 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青少年( )
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②年龄小,违法犯罪也不要紧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要厉行法治,坚持严格执法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新知探究:
1.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最本质特征
刑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法
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
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的盗人窃,罪犯故意杀人、故生意产伤、害销致售人有重毒伤、或有者害死食亡品、罪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 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非法拘禁罪
新知探究
犯罪的三个
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 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5.2-1了解罪与罚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朱某 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 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 一个月。
➢ 1.圈出的地方,属于犯罪的哪个基本特征? ➢ 2.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谁来进行判刑?
预防犯罪 课件(25张幻灯片)
![预防犯罪 课件(25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0e9922b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1.png)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
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 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 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 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尽到监护责任是家长的责任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谢谢您的聆听
“朋友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加强自我防范 15
刑事 责任 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 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P55-56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 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 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 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查找资料并与同学讨论: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是犯罪的最本质 特征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是前二者的必然 后果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 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 属于犯罪行为。
殴打他人, 造成轻微伤 害的
殴打他人而 导致他人重 伤甚至死亡
治安管 违反 理处罚
法
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 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 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 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尽到监护责任是家长的责任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谢谢您的聆听
“朋友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加强自我防范 15
刑事 责任 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 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P55-56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 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 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 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查找资料并与同学讨论: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是犯罪的最本质 特征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是前二者的必然 后果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 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 属于犯罪行为。
殴打他人, 造成轻微伤 害的
殴打他人而 导致他人重 伤甚至死亡
治安管 违反 理处罚
法
《预防犯罪》PPT精品教学课件
![《预防犯罪》PPT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4850a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8.png)
参考答案: (1)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2)家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 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治教育,及时发现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引 导。 社会:应当加强对中小学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 会文化环境。 自身: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正确对待家庭、学校的教育,谨慎交友 ,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犯罪:是指那些严重危害社会, 触犯刑法并依法应该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一、了解罪与罚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杨勇的两种行为,为什么行为一是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 是犯罪行为?
导入新课
你知道吗: 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 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 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课堂探究:为什么要调整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主刑 刑罚的种类:
附加刑
一、了解罪与罚
主刑
刑罚
附加刑
有无 管拘期 期 死 制役徒 徒 刑
刑刑
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剥 夺
没
驱
罚政 收逐
金治 财出
权 利
产
境
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预防犯罪》PPT课件
![《预防犯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6e985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a.png)
2.刑法的作用: 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 民的有力武器。 3.犯罪的含义: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4.犯罪的基本特征:
5.刑罚的含义:P54 6.刑罚的分类:主刑、附加刑
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4.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思考: 1.陈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2.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3.看完本案例给了什么启示?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要珍惜美好周岁 的人犯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 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 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责任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4.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生活在法治社 会,青少年怎 么做?
课堂小结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如何加强自 我防范?
1.刑法的含义: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
探究: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
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
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
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
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具体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奸 淫幼女罪,强制职工劳动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 失致人重伤罪,拐卖妇女儿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
4.犯罪的基本特征:
5.刑罚的含义:P54 6.刑罚的分类:主刑、附加刑
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4.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思考: 1.陈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2.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3.看完本案例给了什么启示?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要珍惜美好周岁 的人犯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 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 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责任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4.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生活在法治社 会,青少年怎 么做?
课堂小结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如何加强自 我防范?
1.刑法的含义: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
探究: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
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
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
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
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具体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奸 淫幼女罪,强制职工劳动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 失致人重伤罪,拐卖妇女儿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
5.2预防犯罪课件(26张幻灯片)
![5.2预防犯罪课件(26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09c6434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1.png)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 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 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为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改正错误,反而变本加厉,一日在放学路上与人发生 争执,气急之下殴打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构成行政 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
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犯他人的合法财产, 属于犯罪行为, 承担刑事责任。
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属于犯罪行为, 承担刑事责任。
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和财产权, 属于犯罪行为, 承担刑事责任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节 预防犯罪
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 于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 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改正错误,反而变本加厉,一日在放学路 上与人发生争执,气急之下殴打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因违反《治安管理 处罚法》,构成行政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在与两个“朋友”去网吧时被网吧老板拒绝入 内,几人便对老板大打出手,殴打网吧老板致使老板重伤入院,陈某因触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犯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判处 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 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合作探究
加强自我防范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 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 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为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其包括( A ) ①管制、拘役 ②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③死刑 ④剥夺政 治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有关犯罪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A.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B.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C.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D.只有年满16周岁的人才可能犯罪
①李老汉大义灭亲,消灭了一个害群之马 ②李老汉的行为 属于严重侵害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③李老汉的小儿子作恶多端 ,被杀掉大快人心 ④李老汉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应 受刑罚处罚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11.2014年2月18日,复旦投毒案一审宣判,法院就被告人林 森浩往室友黄洋的饮水机里投下剧毒化学品致其死亡这一故意 杀人犯罪行为判处林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次投毒,两 个年轻人失去生命,两个家庭支离破碎,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投毒案引人深思,小安和几个同学对此进行讨论,以下观点不 正确的是( A )
不良行为:沉迷网络游戏、旷课、夜不归宿。严重不良行为
:多次向小学生索要零花钱。犯罪行为:持刀抢劫致人死亡。
(2)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三者有怎样的关系?
①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②不良行为 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③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离犯 罪仅有一步之遥。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6.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7.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8.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9.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10.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 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1.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是( C ) A.民法 B.治安管理处罚法 C.刑法 D.宪法 2.《刑法修正案(九)》将校车严重超员超速、违法运输危 化物品等行为确定为犯罪,因为这些行为都( D ) 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 ②触犯刑法 ③应受刑罚处罚 ④具 有因果相关性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2017年3月28日,陶某因锯断共享单车车锁以方便自己 使用,被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以盗窃罪提起公诉,法院 判处陶某拘役四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2 000元。陶某 被处罚,是因为( C )
A.他的行为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 B.他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C.他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D.他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预防犯罪
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 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 应受刑罚处罚性。 4.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5.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 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 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A.我们年龄还小,犯罪与我们无关 B.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严重危害 C.要珍惜美好生活,远离犯罪 D.要认清犯罪的危害
12.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 ,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明显 增加,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 已达20.11%,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12.3%。这警示我们 (D)
①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②生活在法治社 会,青少年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 的人。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 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0.李老汉的小儿子是村里有名的无赖,好吃懒做,偷鸡摸 狗,对老父亲非打即骂,一日,小儿子想要买酒,寻钱不得, 把李老汉痛打一顿,抢走李老汉准备买药的钱,买酒回来后, 喝酒时声称“老东西,不给钱,早晚有一天打死你”,李老汉 伤心不已,趁儿子酒醉,用铁锤打击其头部,致其死亡。对这 一案例正确的认识是( B )
A.②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9.2017年1月24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 庞红卫、孙琪非法经营疫苗案开庭审判,认定被告人庞红卫 等人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 产。从材料得到的启示是( B )
A.违法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B.他们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 C.只是不道德的行为,应受到舆论的谴责 D.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制裁
A.社会戾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 B.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 C.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 D.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徐某从小就是爸妈的乖孩子。可是,进入中学后,他迷上了 电子游戏,无心读书,经常迟到旷课,有时甚至整夜泡在网吧 里。父母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谆谆教诲都无济于事。因为缺钱 上网,他多次向小学生索要零花钱,后因与人结伙持刀抢劫致 人死亡,受到刑罚处罚。 (1)分析徐某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 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6.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以下属于不良行为的有( D ) ①为保护自己,小强随时将一把弹簧刀带在书包里 ②小华为经常旷课的小明补习功课 ③李小刚偷走了同位同学的电子词典 ④小明经常强迫低年级的同学买东西给他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九年级学生小新,跟着几个无业青年染上了抽烟、赌 博的恶习。他经常旷课、逃学,对老师、父母的批评教育充 耳不闻。最终因参与打架斗殴,造成严重后果,被法院判处 有期徒刑1年。这告诉我们( C )
①不良行为必然受到刑罚处罚 ②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 法犯罪 ③预防违法犯罪需要防患于未然 ④一个人走上违 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古语云:“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 们(A)
①不良行为是一定会走向违法犯罪的 ②要增强法制观 念,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③要懂得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改正错误 ④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