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双极型晶体管功率特性

合集下载

双极晶体管功率特性

双极晶体管功率特性

I n AE qni2 DB
qVBE exp kT
WB

0
pdx
QBB QBB 0 QB QBB 0 I n b
qVBE exp kT QBB 0 I n b
分子分母同乘以AEq
QEE QEE 0 QE QEE 0
pdx ndx
WB
WB
WB
b

0
WB
pdx

0
ndx
DB p 0 n 0
均匀基区小注入
b W 1 1 B 2L
* 2 B 2 B
WB

0
WB
pdx

0
ndx N BWB
1 n 0 WB 2
p 0 n 0 N B n 0
2
缓变基区小注入 * 1 WB L2 B
qVBE exp kT QEE 0
In
AE qni
Ip In
2
DB
Ip
AE qni
2
DE
1
1
DE
QBB 0
I n b

DB QEE 0
大注入
I n b QBB 0 , b
2 WB 4 DB
DW 1 E Ic 4DBQEE0
3.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型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1、 大注入效应 大电流(大注入) 内容 2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3、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大功率
4、 晶体管最大耗散功率PCM 5、二次击穿和安全工作区
高电压(击穿)
1、 大注入效应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四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特性)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四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特性)

4.1 晶体管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极电流关系
I E I B IC
对于NPN晶体管,电子电流是主要成分。电子从发射极出发,通 过发射区到达发射结,由发射结注入到基区,再由基区输运到集电结 边界,然后又集电结收集到集电区并到达集电极,最终称为集电极电 流。这就是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电子电流在传输过程中有两次损失:一是在发射区,与从基区注 入过来的空穴复合损失;而是在基区体内和空穴的复合损失。因此
* 0
可见,提高电流放大系数的途径是减小基区平均掺杂浓度、减 薄基区宽度Wb以提高RsB,提高发射区平均掺杂浓度以减小RsE。另外, 提高基区杂质浓度梯度,加快载流子传输,减少复合;提高基区载 流子的寿命和迁移率,以增大载流子的扩散长度,都可以提高电流 放大系数。
4.2 晶体管的直流特性 4.2.1 晶体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共基极晶体管特性曲线
' ine 1 jCTe 1 ine re 1 jCTe 1 jreCTe
re in e
iCTe
' in e
交流发射效率
1 0 1 jre CTe
CTe
re CTe e
发射极延迟时间
4.3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
2.发射结扩散电容充放电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虽然共基极接法的晶体管不能放大电流,但是由于集电极可以 接入阻抗较大的负载,所以仍然能够进行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
4.1 晶体管结构与工作原理
(2)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 0 IB
(3)α0和β0的关系
C
IC
N
IB
B
I IC I I 0 C C E 0 I B I E IC 1 IC I E 1 0

第四章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

第四章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
图4.5 npn HBT中的载流子输运示意图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4.2 HBT的增益
4.2.3 HBT增益与温度的关系
图4.7 不同温度下SiGe HBT电流增益(β= IC/ IB ) 与集电极电流的关系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第四章 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
• HBT的基本结构 • HBT的增益 • HBT的频率特性 • 先进的HBT
4.1 HBT的基本结构
4.1.2 突变发射结HBT
①器件特点:
基区渡越初始速度高
②基区输运模型:
弹道式渡越
③晶格散射的影响: ④电流增益β:
高的β
⑤ΔEc:
应小于基区导带的 能谷差EL-EΓ
图4.2 (a) 突变发射结HBT的能带图图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4.1 HBT的基本结构
4.1.3 缓变(渐变)发射结HBT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s
微电子学院 戴显英
2013.9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第四章 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
• HBT的基本结构 • HBT的增益 • HBT的频率特性 • 先进的HBT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4.1 HBT的基本结构
4.1.1 HBT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第四章 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
• HBT的基本结构 • HBT的增益 • HBT的频率特性 • 先进的HBT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4.2 HBT的增益
4.2.1 理想HBT的增益
共射极: 1
1
1
1
1 J pE J nE
1
DEWB pE0 DBWE nB 0
1

第4章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第4章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b I
BN
IB+
15V
RB IE I e
IE
U CC
UBB
4.4.2
晶体管伏安特性曲线及参数
晶体管有三个电极,通常用其中两个分别作输入, 晶体管有三个电极 , 通常用其中两个分别作输入 , 输出端,第三个作公共端, 输出端 , 第三个作公共端 , 这样可以构成输入和输出两 个回路.实际中有共发射极 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三种基 共发射极, 个回路 . 实际中有 共发射极 , 共集电极和共基极 三种基 本接法,如图所示. 本接法,如图所示.
一定而u 增大时,曲线仅略有上翘( 略有增大). 一定而 CE增大时,曲线仅略有上翘(iC略有增大). 原因: 原因: 基区宽度调制效应(Early效应) 基区宽度调制效应(Early效应) 效应 或简称基调效应
UCE
由于基调效应很微弱,uCE 由于基调效应很微弱, 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时I 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时 C基本不 一定时, 变.因此,当IB一定时, 因此, 集电极电流具有恒流特性. 集电极电流具有恒流特性.
4.4 双极性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是由三层杂质半导体构成的器件.它有 双极型晶体管是由三层杂质半导体构成的器件. 三个电极,所以又称为半导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等,以 三个电极,所以又称为半导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等, 后我们统称为晶体管.常见的晶体管其外形如图示. 后我们统称为晶体管.常见的晶体管其外形如图示. 晶体管其外形如图示
共发射极 共基极 共集电极 其中, 共发射极接法更具代表性, 其中 , 共发射极接法更具代表性 , 所以我们主要讨 论共发射极伏安特性曲线. 论共发射极伏安特性曲线.
晶体管共发射极特性曲线
晶体管特性曲线包括输入和输出两组特性曲线. 晶体管特性曲线包括输入和输出两组特性曲线 . 这 两组曲线可以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屏幕上直接显示出 也可以用图示电路逐点测出. 来,也可以用图示电路逐点测出. 一,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曲线 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曲线 共射输出特性曲线是以 iB为参变量时,iC与uCE间的 为参变量时, 关系曲线,即 关系曲线,

双极型晶体管 功率mosfet

双极型晶体管 功率mosfet

双极型晶体管与功率MOSFET是电子器件中常见的两种器件,它们在电路设计和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工作特性、应用范围等方面对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MOSFET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器件。

一、双极型晶体管1. 基本原理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三端器件,由两个PN结组成。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控制基极电流的方式来控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

当基极加正电压时,使得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得以流通,而当基极加负电压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被截断。

2. 结构特点双极型晶体管通常由P型、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具有较高的电压和电流增益。

其结构简单,制造工艺成熟,成本较低。

3. 工作特性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速度较快,适用于中频和高频信号放大电路。

由于其结构的特点,使得其饱和压降较大,在大功率应用场合容易产生热效应。

4. 应用范围双极型晶体管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中,如放大电路、开关电路、振荡电路等。

二、功率MOSFET1. 基本原理功率MOSFET是一种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栅极电压调控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流。

当栅极施加不同电压时,可以控制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流大小。

2. 结构特点功率MOSFET是一种四端器件,主要由金属、氧化物和半导体材料组成。

其栅极上有一层绝缘氧化物,可以有效隔离栅极和导通层,具有较高的输入电阻和频率特性。

3. 工作特性功率MOSFET的工作速度较快,功耗较低,热效应小。

在高频和功率应用场合表现出色,具有较好的线性放大特性和开关特性。

4. 应用范围功率MOSFET广泛应用于各种功率放大电路、开关电路、逆变器等领域,是现代电子设备和电路中不可或缺的器件之一。

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MOSFET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两种器件,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设计需求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器件,以确保电路的稳定可靠性和高效性能。

双极型晶体管介绍

双极型晶体管介绍

双极型晶体管品体管的极限参数品体管的极限参数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Transistor)由两个背匏背型空构成的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晶体三极管。

起源于1948年发明的点接触晶体三极管,50年代初发展成结型三极管即现在所称的双极型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有两种基本结构:PNP型和NPN型。

在这3层半导体中,中间一层称基区,外侧两层分别称发射区和集电区。

当基区注入少量电流时,在发射区和集电区之间就会形成较大的电流,这就是晶体管的放大效应。

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电子和空穴同时参与导电。

同场效应晶体管相比,双极型晶体管开关速度快,但输入阻抗小,功耗大。

双极型晶体管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寿命长、可竟性高,已广泛用于广播、电视、通信、雷达、计算机、臼控装置、电子仪器、家用电器等领域,起放大、振荡、开关等作用。

晶体管:用不同的掺杂方式在同一个硅片上制造出三个掺杂区域,并形成两个PN结,就构成了晶体管.晶体管分类:NPN型管和PNP型管输入特性曲线:描述了在管乐降UCE一定的情况下,基极电流iB与发射结压降uBE之间的关系称为输入伏安特性,可表示为:硅管的开启电压约为0.7V,铸管的开启电压约为0.3V。

输出特性曲线:描述基极电流旧为一常量时,集电极电流iC与管乐降uCE之间的函数关系。

可表示为:双击型晶体管输出特性可分为三个区♦截止区:发射结和集电结均为反向偏置。

IE@0,IC@0,UCE@EC,管子失去放大能力。

如果把三极管当作一个开关,这个状态相当于断开状态。

♦饱和区:发射结和集电结均为正向偏置。

在饱和区IC不受IB的控制,管子失去放大作用,UCE@0,IC=EC/RC,把三极管当作一个开关,这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放大区的特点是:♦IC受IB的控制,与UCE的大小几乎•无关。

因此三极管是一个受电流IB控制的电流源。

♦特性曲线平坦部分之间的间隔大小,反映基极电流IB对集电极电流IC控制能力的大小,问隔越大表示管子电流放大系数b越大。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作。
工艺参数优化
温度控制
在制造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适当的温度可以保证 材料的性质和工艺的稳定性。
时间控制
各工艺步骤所需的时间对晶体管的性能也有影响,需要进行精确控 制。
压力与气氛控制
在制造过程中,压力和气氛也是关键的工艺参数。例如,在氧化、蒸 发和腐蚀等步骤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气氛的种类和浓度。
将半导体材料清洗干净并进行 切割,得到可用于制造晶体管
的芯片。
氧化与蒸发
通过氧化和蒸发工艺,在芯片 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作为晶体 管的介质层。
光刻与腐蚀
通过光刻技术将电路图案转移 到芯片表面,然后进行腐蚀, 形成晶体管的各个电极。
焊接与封装
将各电极通过焊接工艺连接起 来,并将芯片封装在适当的壳 体中,完成双极型晶体管的制
输出特性
总结词
描述了双极型晶体管输出端与集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输出特性曲线反映了集电极电流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随着集电极电流的增 加,输出电压逐渐减小,表现出负阻特性。
转移特性
总结词
描述了双极型晶体管输入、输出特性的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转移特性曲线反映了基极电流与集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加, 集电极电流也相应增加,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工作原理
当在基极上施加电压时,电流从 集电极流向发射极,实现放大或 开关功能。
双极型晶体管的特点
01
02
03Leabharlann 高放大倍数双极型晶体管具有较高的 电流放大倍数,通常在 100-1000倍之间。
低噪声性能
双极型晶体管在低频和高 频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噪 声性能。
高速开关
双极型晶体管具有快速开 关速度,适用于高频信号 处理和开关电路。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双极型晶体管的种类
种类
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双极型晶体管可分为NPN型和 PNP型两大类,每种类型又有多种不同的器件结构和用途。
应用领域
双极型晶体管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计算机、家电等 领域,作为信号放大、开关、稳压、震荡等电路的核心元件 。
02
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
电流-电压特性
基极电流(Ib)
封装与测试
封装形式
双极型晶体管有多种封装形式,如TO-92 、TO-220等,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 封装形式。
VS
测试方法
对双极型晶体管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如电 流放大倍数、集电极电阻等,以确保其性 能符合要求。
05
双极型晶体管的展望
新材料的应用
硅基材料
继续优化硅基双极型晶体管性能,探索更高 频率、更高功率密度和更低噪声的晶体管。
01
导通状态
当基极输入足够大的电流时,晶体 管进入饱和导通状态。
开关速度
晶体管在导通和关断状态之间切换 的速度。
03
02
关断状态
当基极输入负偏置电压或无电流时 ,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延迟时间
从基极输入信号到晶体管完全导通 所需的时间。
04
03
双极型晶体管的应用
放大器
总结词
双极型晶体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放大器中的核心元件。
工作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利用电子和空穴两种载 流子参与导电,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 调节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实 现信号放大、开关等作用。
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结构
双极型晶体管由半导体材料制成,通 常采用NPN或PNP结构,由三个区域 (基区、集电区和发射区)和三个电 极组成。

004-双极晶体管(2a1)--频率特性及开关特性

004-双极晶体管(2a1)--频率特性及开关特性
n
此时基区 的电流分布
xMC
IC
VCB
vcb t
P151
下x 页集电结渡越过程
ine xME
IE
i pe
xMC
IC
iCTe
VBE
vbe t IB
VCB
vcb t
交流电流通过Xmc时,不仅幅度衰减,而且产生相位延迟,
原因是:
电流通过空间电荷区时会对空间电荷区的分布产生影响; 当交变电流通过Xmc时,其分布便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a、与发射结反向注入电流的复合; b、在基区输运过程中在基区体内的复合。 所以直流电流的传输过程也可以用下图简单描述:
对于交流小信号电流,其传输过程与直流情况又很 大不同见下页
我们将交流小信号电流的传输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子 过程:
IE
IC
ICBO
IB
以上是我们对交流小信号电流在晶体管内传输过程的定性 分析,相比直流电流的传输,交流小信号电流在整个传输 过程中要多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成交流电子电流向集电极传输时比直流时多一部分损失。
所以此时发射机交流小信号电流由三部分组成:
定义交流发射效率为:
p151
显然,信号频率越高,结电容分流电流越大,交流发射效
率越低。
此外,由于电容充放电需要时间,从而使电流传输过程产
生延迟。
下页基区输运过程
ine xME
IE
i pe
iCTe
VBE
vbe t IB
所需的时间都很小,反向恢复时间 是影响开关速度的主要因素。
U1
T1
反向恢复过程的存在使二极管使用,因为如果反向脉冲的持续时
I1
tr
间比反向恢复时间短,则二极管在

第四章--双极型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第四章--双极型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I nE A Eq D nB (1
n B (0) n (0) ) B N B n B (0) W B
可得大注入下体内复合项
I vB WB2 n (0) / N B 2 [1 B ] I nE 2 LnB 2n B (0) / N B
大注入下基区表面复合电流
I SR A S q S n B (0)
双极型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在大注入情况下, B ( x) N B ( x) ,上式又可简化为 n
2n B ( x) dnB ( x) η J nE n B ( x) n B ( x) 0 N B( X ) dx WB qDnB N B( x)
或为
dnB ( x) η N B ( 0) e dx 2W B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半导体器件物理 双极型晶体管的功率特性6
双极型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dnB n B (0) , n B (0) 为基区边界x = 0处电子浓度。 即 dx WB
n 又由于大注入下, B N B ,所以,上式变为
n b (0) J nE q(2 D nB ) WB
将此代入上式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半导体器件物理 双极型晶体管的功率特性4
双极型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kT 1 d E ( N B nB ) q N B nB dx kT q NB dnB 1 dN B 1 N B nB dx N B nB N B dx

η x WB
]
η x WB
qDnB n B ( x) qDnB N B(0) η 1 x (1 ) [e e 2 J nEW B 2 WB 2 J nEW B

第四章晶体管的频率特性与功率特性

第四章晶体管的频率特性与功率特性
IcM的数值由输出功率PO和电源电压 Vcc决定。要提高晶体管的输出功率就必 须提高IcM。
半导体器件物理
第四章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和功率特性 大电流工作时产生的三个效应
通过晶体管的电流是电流密度和结面积的乘积, 可见要增大电流有两种方法:增大结面积和增加 电流密度。 增大结面积的方法并不可取,(结面积的增大 会导致成品率的降低,并会增大结电容而使晶体 管的高频性能变差)。 然而,电流密度的增加会导致电流放大系数、 特征频率和基极电阻的下降。 以下定性分析大电流密度时产生的三个效应。
半导体器件物理
第四章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和功率特性
第 章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与功率特性
4.1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 4.2 高频等效电路
4
4.3 高频功率增益和最高振荡频率
4.4 晶体管的大电流特性 4.5 晶体管的最大耗散功率PCm和热阻RT
4.6 功率晶体管的二次击穿和安全工作区
4.7 高频大功率晶体管的图形结构
β截止频率
f
f 表示共发射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的
幅值|β|下降到低频值β0的1/

时的频率。 2
f
=
f
时,|β|=β0/
2
半导体器件物理
第四章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和功率特性
f 反映了电流放大系数β的幅值
|β|随频率上升而下降的快慢, 但并不是晶体管电流放大的频率极限。 晶体管电流放大的频率极限是后面将要 讲到的特征频率。
半导体器件物理
第四章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和功率特性
扩散电容分流电流iCDe 在交流状态下,注入基区的少子浓度和基 区积累电荷将随着结压降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注入基区的少数载流子,一部分消耗于基区复 合,形成复合电流iVR外,还有一部分将消耗于 对扩散电容充放电,产生扩散电容分流电流 iCDe,真正到达基区集电结边界的电子电流只 有inc(0)。

半导体器件物理-双极型晶体管功率特性PPT35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双极型晶体管功率特性PPT35页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半导体器件物理-双极型晶体管功率特性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半导体器件物理双极型晶体管功率特性

半导体器件物理双极型晶体管功率特性
电阻,将在基区中产生较大的横向压降,使发射结的正向偏 置电压从边缘到中心逐渐减小,发射极电流密度则由中心到 边缘逐渐增大,称为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2) 电流集边效应的影响 • 发射区边缘处电流密度较大,易导致局部过热; • 发射区边缘处电流密度较大,易导致局部大注入效应; • 发射极电流不均匀,会导致发射区下方的横向基极电流不
Pc IE *VBE IC *VCB IC 2 * rCs
正常工作状态下,发射结正偏电压VBE远小于集电结 反压VCB,体串联电阻rCs也很小,因此晶体管的功率主要 耗散在集电结上,
Pc IC *VCB
耗散功率转化为热量,使集电结成为晶体管的发热 中心。
• 若直流电源提供给晶体管的功率为PD,则输出功率
• 3)增加集电区宽度WC,一般考虑到频率 特性,一般采用多层集电区结构。选取杂 质浓度n+ > n2 > n1
• 4)加入嵌位二极管,使BVdiode < BVCBO
肖特基箝位BJT与NPN晶体管的对比
NPN晶体管
肖特基箝位晶体管
二、晶体管的最大功耗与热阻
• 1、晶体管功耗与结温
当晶体管工作时,电流流过发射结、集电结和体串 联电阻都会产生功率耗散,因此总耗散功率:
• 二、基区串联电阻RB的影响
1、由基区自偏压效应导致的电流集边效应 晶体管工作在大电流状态时,较大的基极电流流
过基极电阻,将在基区中产生较大的横向压降,使发 射结的正向偏置电压从边缘到中心逐渐减小,发射极 电流密度则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由此而产生发射 极电流集边效应(也称为基区电阻自偏压效应)。
• 基极电阻 rB 大致由下面四部分串联构成: ( 1 ) 基极金属电极与基区的欧姆接触电阻 rcon ( 2 ) 基极接触处到基极接触孔边缘的电阻 rB3 ( 3 ) 基极接触孔边缘到工作基区边缘的电阻 rB2 ( 4 ) 工作基区的电阻(发射极正下方) rB1 • 所以: rB rcon rB3 rB2 rB1

双极性晶体管-BJT瞬时特性与功率特性

双极性晶体管-BJT瞬时特性与功率特性

对应的等效电路:
b ib e hre·vce hie hoe hfe·ib ic
c
e
进行小信号分析,是关心四个参数的确定。如果用分析BJT直流特性的 方法,分析各区载流子浓度的变化,考虑各种效应,会使得结果非常复 杂,几乎没有使用的价值; 而且,这四个参数不是固定的值,而是随着工作点和工作频率的变化而 变化,物理上,与器件的结构参数的关系也不清晰。
双极晶体管——BJT的瞬时特性和功率特性
2. 频率特性-混合π模型及参数: 混合π模型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型,有以下优点: · 在给定的工作点,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等效电 路各元件的参数是常数; · 等效的元件同器件的物理结构之间的关系直观, 容易理解其物理意义; · 模型参数与工作点的关系直观; · 容易得出模型参数随温度的关系; 混合π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 DC =
' ' ' 一般情况下,在VBE 恒定时,QE , 则: << QB QDE ≈ QB
C DE =
' ∂QB |V =const . ∂VBE BC
双极晶体管——BJT的瞬时特性和功率特性
利用准静态假设,和电荷控制方程:
' QB =τB IC
C DE =
' ∂QB ∂I ∂τ B = τ B C + IC ∂VBE ∂VBE ∂VBE
对于基区的渡越时间,前面已讨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载流子再通 过BC结势垒区时的速度一定是有限的,就象讨论大电流特性一样。一 次在WB处的少子浓度不再是零,为了维持设定的工作电流密度,Q’B 多出了一部分电荷∆ Q’B ,如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这样就引入了另外一 部分延迟∆τb 。
忽略基区复合时的结果; 忽略发射效率的宽、均匀基区BJT;

双极型功率晶体管BJT

双极型功率晶体管BJT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9.3 功率器件与散热
9.3.1 双极型功率晶体管(BJT) 1. 功率管的选择
在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中,功率管的极限参数 应满足以下关系
(1) PCM≥0.2Pom (2) |U(BR)CEO|>2VCC (3) ICM>VCC/RC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2.二次击穿的影响
许功耗
电阻 R
Ω 热 阻 RT oC/W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散热等效热路
PCM
j Tj
Rjc c Tc
Rcs s Ts
Rsa a Ta
Tj——集电结的结温 Tc ——功率管的壳温 Ts ——散热器温度 Ta ——环境温度 Rjc ——集电结到管壳的热阻 Rcs ——管壳至散热片的热阻 Rsa ——散热片至环境的热阻
二次击穿临界曲线
二次击穿现象
iC
iC
二次击穿
B
一次击穿
A
O
uCE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B曲线
uCE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9.3.2 功率MOSFET 1. V型NMOS管的结构
g 栅极
结构剖面图
s 源极
金属 源极 S i O2
P N+ N_外延层 沟道
N+ P 沟道
N + 衬底
d 漏极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上页 下页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散热回路的总热阻为
最大允许功耗
PCM
=
Tj - Ta
RT
PCM
j Tj
Rjc c T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项是缓变基区自建电场分量,随注入水平提高(nb 增大)而减小。对于均匀基区,此项自然为零。 第二项是大注入自建电场分量,随注入水平提高(nb 增大,梯度增大)而增大(并在nb>>NB时趋于常数)。 故,特大注入时,只有大注入自建电场起作用,而且 其作用的极限是使基区少子分布梯度相当于小注入时的一 半。
的限制。
安全工作区
本章将围绕安全工作区的 要求,讨论大功率(大注 入)下的直流特性
3
4.1 集电极最大允许工作电流ICM
•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与集电极电流的关系见图4-1。
•在大电流下,b0随Ic增加而迅速减小,限制了晶体管最大工作电流。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主要决定于g和b,分析大电流下哪些特殊效应 使g和b发生哪些变化。 为了衡量晶体管电流放大 系数在大电流下的下降程度, 特定义:共发射极直流短路电 流放 大系数 b0 下降到最大 值 b0M的一半(即bo/boM=0.5)时 所对应的集电极电流为集电极 最大工作电流,记为ICM
1.基区大注入下的电流(以n-p-n管为例) 大注入时,大注入自建电场作用下通过n+-p结的电子电流密度为:
n p ( x p ) dnp ( x) J qDn [1 ] p p ( x p ) dx
对于均匀基区晶体管
x x p
(1-48)
n p ( x p ) n0 n p ( x p ) n p ( x p ) nb (0) p p p ( x p ) p 0 p p ( x p ) N b nb (0) p
4
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b随IC的增加而下降:发射效率g、基区输运b*、(势垒、表面)复合
基区大注入效应
1.基区大注入下的电流
2.基区电导调制效应 3.基区大注入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均匀基区,缓变基区(强场、弱场)
5
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n p ( x p ) N b n p ( x p ) 10N b nb (0) N B时 ; nb (0) 10N B时 p p (x p ) 2N b p p ( x p ) 11N b
16
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g eWb 1 ' b Lpe
1
eWb N b n 1 b Lpe Nb
1

eWb I neWb 1 [ ] b Lpe 2 Ae qDnb N b
(4-20)
21
1
图4-3 1/b随Ie的变化
• 在小电流下,大注入自建电场的作用使基区输运系数 增加(极限2倍) • 在大电流下,基区电导调制效应引起发射效率下降(起
3.基区大注入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0 eWb xmWb pb qV e 2 b 0 b Lpe 2 Lnb ni
1
eb
kT
Wb2 SASWb 2 2 Lnb Ae Dnb
表面复合项
(2 - 69)
势垒复合项
发射效率项
基区输运(体复合)项
18
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小注入下,基区电阻率 为 1 b q pb N b
(4 - 12)
大 注 入 下 , b N b p N b n, 基 区 电 阻 率 p Nb 1 b q pb ( N b n) N b n
' b
(4 - 13)
17
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dnb NB kT 1 Eb N B nb q N B nb dx
11
dnb kT 1 d kT NB 1 dNB 1 E ( N B nb ) ( ) q N B nb dx q N B nb N B dx N B nb dx dnb NB kT 1 Eb N B nb q N B nb dx
dnp ( x) dx
nb (0) Wb
因为Wb Lnb
6
J ne
nb (0) nb (0) qDnb [1 ] x p 0 Wb N b nb (0)
(4-1)
当nb (0) N b时 , 方 括 号 中 第 1, 上 式 变 为 2项 J ne nb (0) q(2 Dnb ) Wb
19
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3.基区大注入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J ne
nb (0) nb (0) qDnb [1 ] x p 0 Wb N b nb (0) IVb Wb2 1 nb (0) Nb 2 [ ] I ne 2 Lnb 1 2 nb (0) Nb
(4-1)
(4-16)
第四项:基区表面复合项,表示基区表面复合电流与 发射极电子电流之比。将式(2—66)与式(4-1)相比, 即可得到大注入下基区表面复合项 。
0 I rs As q Snb ( x2 ) AS qnb (e qVeb kT
1)
(2-66) (4-17)
20
I rs SASWb N b nb (0) [ ] I ne Ae Dnb N b 2nb (0)
12
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2. 基区电导调制效应
大注入:注入少子浓度接近以至超过平衡多子浓度
基区大注入时,注入基区的电子浓度接近甚 至超过基区空穴平衡浓度。另外,为了维持电中 性,基区积累起与少子相同浓度和分布的空穴 (非平衡多子)参见图2-15c、d。
13
14
15
n p ( x p ) n0 n p ( x p ) n p ( x p ) nb (0) p p p ( x p ) p 0 p p ( x p ) N b nb (0) p
建立缓变基区自建电场,而是按照基区大注入自建电场的要求去重新分
布。 因此,不同电场因子的缓变基区在大注入下有相同的电子浓度分布。 可以说,在大注入情况下,大注入自建电场取代(掩盖)了由于杂质分 布不均匀所形成的电场(缓变基区自建电场)。
10
在(大注入、缓变基区)自建电场E作用下 dp J p q p pE qDp
第四章 双极型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1 P-N结
2 直流特性 3 频率特性
大电流 (大注入) 4.1 集电极最大允许工作电流 ICM 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 大系数的影响(基区电导调制)
4 功率特性
5 开关特性
(6,7结型和绝 缘栅场效应晶体 管)
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4.5 发射极单位周长电流容量---线电流密度 大功率 4.6 晶体管最大耗散功率PCM
2. 基区电导调制效应
注入载流子以及为维持电中性而增加的多子使 可见,非平衡少子浓度的变化引起基区电阻率的变化(调制) 实际上,引起电阻率变化的因素包括高浓度的非平衡少子,但 得基区电阻率显著下降,并且电阻(导)率随 作为基区电导调制效应影响电流放大系数(发射效率)的是基 注入水平变化,称为基区电导调制效应 区多子——空穴
8 噪声特性
高电压(击穿)
4.7二次击穿和安全工作区
1
6,7结型和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
3 频率特性 4 功率特性
5 开关特性
2 npn管直流特性
8 噪声特性
1 P-N结
2
第四章 双极型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晶体管的输出功率受:
集电极最大电流ICM 最大耗散功率PCM 二次击穿特性(临界功率) 最高耐压BVcbo、BVceo
缺势垒复合项
nb (0) Wb2 1 nb (0) N b 1 eWb 由于基区电导调制效应,相当于基区掺杂浓度增大,穿 [1 ] 2 [ ] b b Lpe Nb 2 Lnb 1 2nb (0) N b (4-18) 过发射结的空穴电流分量增大,使g降。 第二项、第三 SA W N nb (0) S b[ b ] 项表明,由于大注入下基区电子扩散系数增大一倍,可 都很大 A N 2 n ) 0 eWb xmWb pb e Dnb eb kT b Wb2 b (0SASWb 1 e qV 2 (2 - 69) 视为电子穿越基区的时间缩短一半,复合几率下降,所 2 b 0 b Lpe 2 Lnb ni 2 Lnb Ae Dnb 这里用基区边界的注入电子浓度近似代表整个基区内的注入电子浓度。 以使体内复合和表面复合均较小注入时减少一半。 I neWb Wb2 SASWb 1 eWb (1 ) 2 (4-19) b b Lpe 2 Ae qDnb N b 4 Lnb 2 Ae Dnb
3.基区大注入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表示发射结势垒复合的第二项在大注入下可以忽略,故 只需讨论其余三项在大注入下如何变化。
第一项:小注入时的发射效率项。大注入下基区电阻率 的变化使发射效率项变为
eWb eWb n (1 ) ' b Lpe b Lpe Nb
(4-14)
第三项:体复合项,它表示基区体复合电流Ivb与发射 极注入的电子电流Ine之比。若基区电子寿命为nb,则 Ae qWb nb (0) (4-15) I Vb 2 nb
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书中给出简单近似分析。
得出结论:
在发射极电流密度很大的情况下,基区电子浓度线性分布, 且与杂质分布情况无关(均匀基区和缓变基区一样)。
由于大注入下扩散、漂移各半,电子浓度梯度只为小注入时 的一半时即可维持与小注入下相当的电流值。
仅仅是数学形式上 得到的推论。
8
a图以电场因子h为参量,同图2-13; b图以d即Jne为qDnbNb(0)/Wb的倍数为 参量,表示注入水平(在h8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