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植物园盆景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植物园盆景赏析
一、历史起源 1. 上海地区盆景起源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植物生长。而其地处长江下游的三角州地带,自滩涂演变为城市,是经济发达、艺术汇集之地。自然条件的优越,经济文化发达提供了盆景艺术发展的空间,作为精神层面需求的
盆景在上海逐渐流行起来。上海环境宜人,商贾云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审美要求都会提升,从刚开始在自家简单栽培盆栽以装点家居,慢慢发展到对盆中植物进行造型,提升美学价值。加之距离古老
的苏州、杭州、扬州等盆景历史悠久的城市较近,达官贵人相互往来,学习切磋,逐渐形成了上海地区盆景赏玩的氛围。 2. 海派盆景的形成上海具有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点,水土偏碱,宜栽植物种类受到了局限,故海派盆景并没有像岭南盆景那样树种丰富,相对单调,但是资源充分。海派盆景几乎都选用松、柏等有限的几种强适应性、较耐寒的植物,如代表性的大阪松,这样逐步确立了海派树种常绿、生长较缓慢的风格;而上海地区向来人多地少,
受到空间限制,故而又发展出微型盆景这一著名的代表形式。掌上盆景形简意赅,玲珑精巧,是海派盆景盛名的表现之一;海空、港口讯息便利,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日益增多,
有更多的机会博采海内外盆景艺术之长,尤其是与日本、台湾地理位置接近,文化交流频繁,上海盆景造型特色与外来文化相结合,融汇贯通,逐步形成了海派风格。海派盆景在发展初期,并未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而是在本地的慢慢融合中,逐步衍生出来的个性特征。流派都是不自觉经过长期过程而形成的,每代名师都认为那么做就美,别的做法就不美,压根儿没想到创派。盆景在本地的环境作用下不断去适应,形成地域特色;创作者不断地学习、汲取,在周围小环境的作用下形成创作个性,外在表现为个人风格,内在逐步形成本土体系,这样在自觉和不自觉地发展中,上海地区自然流畅、精巧细致的风格慢慢成为主流,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3.上海植物园盆景园建园上海植物园盆景收藏如此丰富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完成的。早在抗日战争前,上海虹口区花园路上有12家日本侨民开设的园艺场,专门生产经营从日本进口的花卉、盆景。抗战胜利后,这些日本侨民纷纷回国,盆景由国民党农林部接收,集中放置,并留用了日本盆景技师平井秋二和佐佐木先生。解放后这批盆景并入龙华苗圃,目前,盆景园中部分大阪松、黑松、真柏等都是这批盆景经改做,由二位技师及其徒几十年精心养护而成的。上海植物园盆景园建成,是由当时政府重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决定。1954年,在人民公园举办上海市首届菊花展览,盛况空前,社会效益、经
济效益都十分显著。当时市政府决定将这次展览的门票收入用于收购盆景,于是派员赴上海周边盆景产地搜罗盆景佳作。有些地主富豪、达官贵人家遗存的盆景也被收购,源源不断地运抵上海,从水路抵达张家塘上岸。无论扬派的云片式盆景,还是苏派六台三托一顶的盆景,包罗万有,为龙华苗圃盆景收藏打下了丰富的基础。在公私合营的高潮中,黄德邻先生经营的黄园中的来自日本的松柏盆景和杜鹃、茶花,祥顺农场的杂木盆景为主的各类盆景也并入龙华苗圃,使龙华苗圃的盆景收藏达到当时国内一流水平。故当龙华苗圃改建上海植物园时,其最为值得骄傲的资本,最具代表的特色即为盆景。这也是当时水平最高、数量最大、受到各方关注最甚的盆景集中地,至此上海市政府决定在植物园内专门设立盆景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盆景创作与研究,从而成为海派盆景的发源地。二、海派盆景特点 1.树种选择上海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以前曾为滩涂,在沙土沉积下逐渐形成陆地,做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典型地域,本地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但是受到盆景创作树种限制,海派盆景多采用松、柏、榔榆、雀梅、紫薇及石榴等耐修剪、生长旺的树种。上海地区水质偏碱,且多风、多雨,为了适应当地环境,树叶较大、较喜酸性土壤的树种如杜鹃、山茶、榕树等植物甚少使用在盆景创作中,故而海派盆景最为常见的以五针松(尤其是大阪松)、罗汉
松、黑松、真柏、铺地柏等常绿、叶小及耐碱耐风的树种为主。而这些树种又少虫、耐修剪,且在中国传统寓意中十分吉祥,放置在屋中也能够彰显品位,深受当地百姓欢迎,故而成为海派盆景创作的代表性树种。 2. 海派盆景造型特点五大传统盆景流派各具特色,苏派圆润、川派对称、扬派平整,各派都能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其典型特征。海派盆景的特色是什么?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经过前人多年的理论研究,海派盆景风格自然,受上海地区精致生活做派影响,整体修剪功夫精细、造型流畅,充满海派文化浪漫、不拘的浓郁风格。由于上海植物园盆景一部分来源于日本侨民,故而这批盆景造型上具有东洋较浓郁、严谨的特点,层次分明,修剪用功,看上去十分干净利落;一部分从江浙地区资本家、地主家没收的盆景,由于地处中国东部,故而在造型上也一定程度的汲取了日本盆景精致的特色,而长三角地区树材丰富,这些达官贵人家的盆景风格自然、舒展,比起东洋盆景人工痕迹更加弱化,倾向于中国传统不对称的审美文化。这些盆景集中到龙华苗圃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植物园日本技师养护,故而这些盆景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其工整的造型。在他们的带领下,一批上海本地的养护工人慢慢成长起来,在日本技师退休后,这批盆景即由上海人精细养护,逐步加入了海派气息,融入了中国的园林审美观,于是海派盆景自然、精致的特色慢慢凸显出来。
当年龙华苗圃主任、著名盆景大师周瘦鹃先生之子周柏真先生即提出创作盆景要不受任何程式所限,反对矫揉造作的观点。现在海派盆景所表现出的,正是周先生提出的都为中
规中矩的等边三角形,而上海地区的审美更喜爱天然去雕饰的表现,在艺术创作上崇自然之道。日本盆景风格十分有特点,几乎尚自由浪漫,所以,绝大多数盆景呈现为不规则
三角形,看上去就像自然中随性生长的树木状态,仅仅是收拾得干净整洁而已,几乎看不出人工修剪的痕迹。 3. 海派盆景传统技艺上海的盆景艺术虽只有400余a历史,但是在造型手法上,并未将其他传统流派的技术直接“拿来”,而是独创一格,工于金属丝技艺。海派盆景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物赋形,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
兼备。虽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样,讲究技片造型,但技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散自由,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标。因此,在技法
上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这与岭南盆景的“截干蓄枝”和扬派盆景的“一寸三弯”是完全不同的。上海境内没有大山,但对山水盆景却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海派山水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