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两部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两步计算问题》
以下内容为⽆忧考收集整理⼩学⼆年级数学教案:《解决两步计算问题》,供⼤家学习参考。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利⽤学⽣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它以⼀群学⽣在公园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尝试⽤综合法和分析法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能⼒,找对中间问题,了解两步计算应⽤题的结构特征。
在学⽣会⽤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列出综合算式,尝试⽤递等的格式进⾏解答。
并在具体情境意义的⽀撑下,初步理解乘除法混合运算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运算,为学⽣进⼀步学习解决问题做好思维上的准备。
学情分析:学⽣已掌握表内乘除的知识,对加减两步计算应⽤题结构已有⼀定的了解,绝⼤部分学⽣喜欢⽤分布列式,极个别学⽣已在平时接触综合列式。
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数学问题,⿎励学⽣列综合列式。
根据上述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标。
教学⽬标:1、通过具体情境,进⼀步让学⽣经历⽤综合法和分析法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找对中间问题,了解两步计算应⽤题的结构特征,寻找有效的策略解决⽣活中的数学问题。
2、引导学⽣尝试列综合算式,并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计算。
3、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提升学⽣的思维能⼒,真正领略数学来源于⽣活,⼜服务于⽣活。
重点及难点:重点:分析数量关系难点:找到关键的中间问题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开门见⼭,直奔主题⼩朋友,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活中的⼀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1、(课件)逐幅出⽰主题图,配着⾳乐、师描述场景,整体呈现主题后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找到数学问题:我们这么多⼈,要坐⼏辆呢?(师板书)(⼆)解决问题1、师引导学⽣⽤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条相关的信息?⽣找到数学信息:⼀共有⼏个⼩朋友?每辆坐3⼈2、但是⼩朋友的总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呢?3、为什么解决碰碰车的问题⽽去找划船的⼩朋友了呢?4、列式计算5、学⽣内化分析过程,⽤⾃⼰的话说说怎么解决问题的。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二:应用解决问题策略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二:应用解决问题策略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他们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本次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二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一、认识问题类型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使用不同的解决策略,学生需要认识问题的类型,才能采用正确的解决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识别问题类型,如举例子、演示等。
二、选择解决方法经过认识问题类型的环节,学生需要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
不同的问题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可以简单的分为:寻找规律法、列方程法、分析法、模型法、试错法等等。
针对不同的问题类型,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非常关键,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三、检查解决方法选择了正确的解决方法后,学生需要通过检查来验证解决方法的正确性。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判断自己的解决方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就需要寻找正确方法进行解决。
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帮助他们认识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总结经验在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经验。
相信在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类型是不断在增加的,不同的解决方法也会不断的出现。
通过总结经验,学生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解决问题经验,为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们在三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应用解决问题策略的一些思路和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引导和帮助,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指导。
相信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定会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成为数学高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四单元-解决问题(两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每9人组成一个小 组,玩丢手绢。
可以分成6个小组。 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呢?
要先知道一共有多少人? 6×6=36(人) 36÷9=4(个)
(1)我们买了8枝钢 笔, 每枝3元。
(3)第一小队有9 个人,每人捡了2个 易拉罐。
(2)第二小队和 第一小队拣的同样 多。第二队每人拣 3个捡易拉罐。
(4)用同样的钱, 如果换成一支6元 的钢笔。
(1)我们买了8枝钢 (4)用同样的钱,如果
笔, 每枝3元。
换成一枝6元的钢笔。
3 ×8=24(元) 可以知道8枝钢笔用(24元)钱。
24÷6=4(枝)就可以求出可以买( 4 )枝6元的
钢笔。
(3)第一小队有9 (2)第二小队和第一小队
个人,每人捡了2个 拣的易拉罐同样多。第二
易拉罐。
队每人拣3个易拉罐。
24÷6=4
游乐园
有6条小船 每条船上坐4人 一共有多少人在划船? 6 × 4 = 24(人)
我们这么 多人,要 坐几辆呢?
6 × 4 = 24(人) 碰碰车
每辆坐3人
24个人, 每辆车坐3个人,要坐( )辆车.
24个人, 每辆车坐3个人,要坐( )辆车.
想:24个人,按每3个人一组,可以分( 8 )组. 24个人, 每辆车坐3个人,要坐( 8 )辆车.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 下册
解决问题 —(两步计算)
集体门票:
夺红旗
5×9-5= 40
3×8+6= 30
36÷4= 9 7×8= 56
8×9= 72
63 ÷9= 7
6×9= 54 32÷8= 4 7 ×7=49
35÷5= 7
把12个杯子平均放在2 12个杯子,每个盒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法
2.能够利用两步计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两步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2.应用两步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运用两步计算法
2.理解两步计算法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教学准备
1.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学课件
3.黑板、粉笔、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引出两步计算法的概念,激发学生思考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二步:讲解
1.讲解两步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举例说明两步计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步:实践
1.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老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法的使用
第四步: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强调两步计算法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所布置的练习题目
2.自行编写一个实际问题,并使用两步计算法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法这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本节课也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连除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2)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3页例4和“做一做”,练习十二第7—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与过程。
2、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使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过程与方法:1、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2、在练习过程中的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培养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审题、计算、反思态度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综合算式的运用以及多种方法的尝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铺垫,设疑导入师出示幻灯片:学校图书角—书架,学校新进了一批图书,把这些图书放在两个书架上,你想不想帮老师算一算,平均每个书架每层要放多少本?生:….师:帮老师解决问题的钥匙就藏在这节课的知识里面,让我们来找一找吧。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解决问题二、新课探究师出示幻灯片:教材53页例4主题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生: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师:让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开始吧…观察图片,你从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师:谁能提出问题?生:每个小队多少人?2、探讨解决方法师:人数的总量是多少?能够怎样求出每个小队有多少人?能一步求出来吗?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汇报,评价。
(适当板书,及时鼓励、表扬)3、列式解决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60÷2÷3=10(人)60÷(2×3)=10(人)这两种都正确,师强调列综合算式、强调小括号的使用4、回顾与反思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人教版三下数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连乘)(陶老师)公开课课件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公开课课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解决问题”是思维训练较强的课型,平时练习和考试时学生对于这种型的题目向来得分率较低,成绩好的学生一读题就能解题,而对于落后生无论如何都是讲解不清。
在备课过程中我向来思索如何能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各种能力。
1、学生的起点在哪?学生已经在前几册中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类型和已有的数量关系第一册:求总数、部份数;求总数(不同策略)、求剩余(练习)第二册:求部份数;求总数、部份数(开放式图、自主提问);求总数、部份数、求剩余(多个问题);比多少第三册:求总数、部份数、求剩余、比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乘法(求几个几、开放式图);乘加乘减;乘法(求几个几、开放式图、自主提问);求几倍数(线段图、文字题)第四册:解决问题(专题):加减混合两步计算(综合列式)、连减或者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添小括号)、乘加乘减2、突破口在哪?通过充分的题意理解,让学生理清先求哪部份,再求什么。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主采集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此正确解决用两步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讲授】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师:每年的 5 月是我们学校的文学艺术节,看,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正在表演广场舞。
师:瞧,三年级的小朋友也排着整齐的方阵走过来。
师介绍行:在数学中像这样横着罗列的叫做行;像这样竖着罗列的称为列。
每行的人数相等, 每列的人数相等,就是一个方阵。
(感受行和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1.出示一个方阵图。
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公开课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区分大和小。
2、学习用大和小说一句话。
3、体验给猫喂鱼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大小猫图片、大小鱼、大小雪花片。
2、大小篮子、大小盘子。
活动过程:1、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师:”今日我们班还来了两位动物客人,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图片)”我们一齐同动物客人打个招呼吧!” (2)师:”小朋友真有礼貌,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它们哪只是大猫哪只是小猫呢?(3)幼儿回答,教师帮忙幼儿完整说句子:”红色的`是大猫、绿色的是小猫。
”(4)师:”我们一齐大声的说一遍吧!”再请幼儿大声的说。
2、经过游戏,认识大和小。
(1)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教师这儿还为两只猫客人准备好玩的玩具呢!”(2)师:”这是什么?这两个雪花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教师出示不一样颜色的大小雪花片。
引导幼儿完整说:”大雪花片、小雪花片。
”(3)师:大方形和小方形要来做游戏了,你们看他们是怎样玩游戏的?教师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说一句”变变变,什么出来了?”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说是什么形状出来了,游戏两次。
(4)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大小雪花片,在发的过程中教师说”请你说一说、比一比,哪个是大雪花片,哪个是小雪花片。
”(5)游戏”方形变变变”。
幼儿学教师的样貌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当教师说变变变,小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把小雪花片举起来。
当教师说变变变,大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将大雪花片举起来。
游戏数遍后能够让幼儿将两个方形交换位置再玩几次。
(6)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大猫和小猫也想来玩呢?你觉得大猫应当玩哪一个雪花片呢?快拿出来给教师举给教师看看,小猫玩哪一个呢?”(7)小结:大猫穿了红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大雪花片,小猫穿了绿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小雪花片。
3、给猫客人喂鱼吃。
(1)师扮哭”是谁在哭呀?为什么哭呢?哦,原先是我们动物客人肚子饿哭了,小朋友你明白猫最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2)师出示一大一小两条鱼。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尊敬的老师: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学生们所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明确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正确定义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明确问题的定义。
如果问题的定义不够准确、不够明确,学生就很难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从事例入手,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二、理解实际问题的关键点理解实际问题的关键点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理解实际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例如,如果一个问题涉及到计算长度,学生就必须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是长度而非面积。
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点,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关于比较大小的问题,学生可以使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而对于一个求多边形面积的问题,学生可以使用面积公式等相关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必须了解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且寻找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实际问题的练习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解决问题。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通过正确地定义问题、理解实际问题的关键点、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练习等方式,我们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真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南京公开课)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经历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加强对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整理能力,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正确解决含有加、减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初步感知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孩子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口算和两个连续一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密切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经历探索两步计算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过程,找准数量关系,感知策略和方法,正确进行解答,能用倒推的方法进行检查,梳理出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步骤,运用其步骤解答生活中此类型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灵活理解、表述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复习谈话:明德实验学校的停车场里有数学问题。
小汽车原有63辆,开走了18辆,请问停车场还剩多少辆小汽车?师:谁来列式口答。
过了一会儿,又开来了16辆,现在有多少辆?师:谁来列式?追问:这里的45辆是什么意思?(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设计意图:言简意赅地再现情境,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看似小小地追问,为下文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埋下伏笔,有力地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师:随着一声汽笛声,5路公交车到站了,汽车站里也有数学问题呢?师:看,(播放)车上原有34人,15人下车、18人上车。
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师:这类实际问题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研究例3(1)师:我们一起小声地读一读这道题,感觉情境图中的条件有点多,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这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生汇报,师课件出示。
师:下面我们就可以结合整理的条件和问题来解决这道题。
解决之前,老师有个活动小提示。
请看大屏幕。
一人读,其它同学注意听。
〖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习惯地养成,方法地渗透都是很有必要的〗小提示:(1).想一想:独立思考,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案(区级公开课)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一、教学内容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求两积之和(差)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借助生动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内容,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还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应用大班教案
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应用大班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大班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堂实践和互动学习,学生将能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实际问题的定义和分类;2.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想法。
2.讲解实际问题的定义和分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定义和分类,并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和特点。
例如,将问题分为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和社交问题等。
3.教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将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例如,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实施解决方案并调整等。
4.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并尝试实施和调整。
5.展示解决结果和讨论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可以展示他们的解决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6.巩固与拓展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巩固与拓展。
例如,提出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和解决。
四、教学资源1.实际问题的图片;2.学生个人笔记和练习册;3.教师课件和板书。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收集学生的个人笔记和练习册;3.鼓励学生展示解决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六、教学反思这个教案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和案例供学生练习和思考。
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设计
解决实际问题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将学习如何理解并计算百分比,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与百分比有关的实际问题,例如:"你今天完成了多少作业?如果你已经完成了所有作业的60%,那么你还剩下多少需要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讲授新课(20分钟)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活动(20分钟)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如"我们班有多少人喜欢运动?如果这个比例是70%,那么班级里有多少人喜欢运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课堂总结(10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然后教师对全班的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百分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家庭作业:布置一些关于百分比的实际问题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上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题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实际问题的解决大班教案
实际问题的解决大班教案一、引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面临各种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对于大班教学来说尤为突出,因此本教案旨在探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大班教学方案。
二、背景分析大班教学中,学生人数众多,因此教师往往难以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差异也是大班教学中难以避免的问题。
这些困难与挑战迫使教师寻找解决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问题解决方法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本教案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引导大班学生:1. 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供直观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将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引入课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不同水平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提供个别化辅导。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水平的区域内学习和成长,同时避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退缩和优等生的学习无聊。
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
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培养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个人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示范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将以一个具体的教学示范来说明上述方法的应用。
(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1. 主题:《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2. 教学方法:- 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精选片段,让学生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生动形象和情感表达。
- 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鼓励他们一起讨论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贴积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星期天,小刚和小林来到新华书店,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二、自主探究(出示教材三种图书和单价图)师:小刚买了3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师:通过读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少儿绘画ABC》单价7.45元,《太空漫步》单价5.8元,《海洋世界》单价4.69元。
师:求买上面的三本书一共要花多少元,就是求什么?生:就是求上面三本书单价的综合,即求7.45、5.8与4.69的和。
师:求和我们用什么计算?你会列出算式吗?生:用加法九三,列式为7.45+5.8+4.69师:谁能说说,解答上面的问题,需要怎样计算?生1:先求出《少儿绘画ABC》与《太空漫步》的单价之和,再求出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生2:直接列竖式求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上面两种解题方法的算式并解答出来。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师:(出示课件)小林买了两本书,一本单价是 6.45元、一本单价是8.3元。
如果小林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钱?师:谁能说说“找回多少钱”是什么意思?生:用付出的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就是还剩下的钱数,也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
师:你能画图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演示:师:根据给出的线段图,谁能说说付出的钱数、花掉的钱数与找回的钱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
师:你还能找到其他的等量关系吗?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
两步计算应用题数学教案
两步计算应用题数学教案
标题:两步计算应用题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新知讲解:
-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和类型:先让学生观察题目,总结出这类问题的特点,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和引导。
- 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步骤:首先明确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待求量;然后分析问题,确定解题策略;最后是解答问题,写出答案并检验。
3. 练习巩固:设计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供学生练习,包括基础题和挑战题,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深化理解。
4. 小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包括复习今天所学内容和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区级公开课《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案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63~64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经历用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能用加减法两步计算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分析,能按时间顺序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复习一步计算。
1.师:同学们,认识他吗?(巧虎)有一天,巧虎和它的好朋友正在森林里玩,突然……播放视频。
师:哎呀他们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数学迷宫,这个迷宫有四道门,每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可以打开一道门,巧虎想请大家帮他们走出这座迷宫,你们愿意吗?(愿意)这是第一道门,解决什么问题呢?读一读。
课件:1路公交车车来了,读一读这两个条件。
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上车后车上有多少人)谁来算一算?生:40+6=46人师:为什么用加法呢?(把上车的人数和原来的人数合起来就是现在的人数)师:2路车开来了,你会提个问题吗?(下车后车上还剩多少人?)师:谁来解答?46-10=36人,为什么要用减法?(从原来的人数中去掉下车的人数就是剩下的人数)二、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
1.整理信息师:同学们真棒,这次开来了一辆5路车,仔细观察,你能说说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吗?生:(条件车上原有34人,上车18人,下车15人,问题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师:说的真有条理,还有谁也来完整的说一说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师:老师把你们说的整理出来,贴条件和问题你知道“离站时”是什么意思吗?(离开站台的时候)师:那你们先估一估,离站时车上的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生:比原来多了,因为上车的人数比下车的多。
2.解决问题离站时到底有多少人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拿出作业纸,完成第一题。
连续两问解决问题教案省级公开课
连续两问解决问题、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2页的连续两问解决问题。
这部分的知识是含有两个已知条件,求两个问题的应用题,在解决问题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两步解决问题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一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解决第二个问题。
两个已知条件是重点,第三个已知条件是过度,通过连续问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的表达思考过程,从而明白应用题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培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四、教学难点:正确分析两个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下棋、画画等兴趣活动吗?这是我们学校的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在星期三下午参加兴趣活动的画面,我们学校的活动可真丰富。
1、音乐兴趣小组有女生18人,,音乐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1)这道题所求的问题是什么?(2)题目中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题目中的信息能解决这道题吗?(3)你能补充一个条件让它成为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吗?学生补充的条件并列出算式并计算解答。
(4)这个问题告诉我们,解决问题必须要几个已知相关联的条件,才能解决问题?学生点明: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如果缺少一个条件,我们就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在解决问题条件缺少时,我们要找到缺少的那个条件,才能继续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教学例5(1)学校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有两个已知条件: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男生多少人,另一个问题是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解决问题我先看第一个问题,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这道题你能解决吗?怎么列式?这是求比14少5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用减法计算男生人数是14-5=9(人)刚才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看第二个问题,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大屏幕上的思考任务,想一想这个题该怎么做?在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时,要先知道什么?哪一个条件直接告诉了我们?另一个条件没有,怎么办?你能找到它吗?很多孩子已经思考出答案了,那么请把你的答案,和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
一位数乘三位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一位数乘三位数教案引言:一位数乘以三位数是数学中的基础乘法运算之一。
通过教授一位数乘以三位数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他们的乘法技能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以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一位数乘以三位数的计算。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的乘法应用问题。
2. 教师准备乘法表以供学生参考。
3. 教师准备一些拓展练习和游戏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乘法知识。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乘法概念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乘法概念,例如:一个人买了三个包子,每个包子2元,问他一共要花多少钱?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释乘法的概念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
3. 教师可以用乘法表演示乘法的原理和规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则。
步骤二:演示一位数乘以三位数的计算方法1. 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或黑板上的绘画来演示一位数乘以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详细解释每个步骤,例如:首先将个位数相乘,然后将十位数相乘,最后将百位数相乘,并将所有结果相加。
3. 提示学生注意对齐数字,并进行正确的进位操作。
步骤三:练习和应用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进行一位数乘以三位数的计算。
2.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纠正错误。
3.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例如:Grace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一天骑行2小时,一周上学五天,问她上学一周骑行的总时间是多少小时?4. 学生独立解决应用问题,并与同学分享答案。
步骤四:拓展练习和游戏活动1. 教师设计一些拓展练习,以提高学生的乘法技能。
2.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游戏活动,例如:乘法竞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完成一位数乘以三位数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胡洋
课堂: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
设计依据: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与环境”。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画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推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难点:根据所给的信息画出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要求:第一行画两个圆,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倍。
(学生动手画圆)
提问:第二行有多少个?两行一共有多少个?
2、根据问题说出所需要的条件。
(1)香皂和肥皂一共有多少块?
(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
提问:(1)这样的题目,你能解答吗?为什么不能解答?
(2)你能给这道题补充一个用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问题二: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三、探索交流,学画线段图
1.谈话:我们把从图中了解的信息,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组合成了这样的实际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提问:你能画线段图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想怎样画呢?(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大家想出了许多画线段图的办法,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试着在课本第43页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
全班交流:(1)如果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28元”怎么标在图上?
(2) 对着上面的线段左端,在下面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条线段要画多长?为什么?“3倍”怎样标在图上?
(3一套衣服要?元在图上怎样表示要求的问题?师生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
裤子
上衣
归纳: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知道这个线段图由上下两条线段构成。
上面的线段表示一条裤子的价钱28元,下面线段的长度应是上面线段的3倍,表示一件上衣的价钱。
这样两部分线段的和就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借助直观线段图,组织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讨论,理清解题。
(1) 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 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不知道?
(3) 解答这个实际问题,需要几步计算呢?
(4)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要求一套衣服的价钱,要先求出一件上衣的价钱,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3.让学生把这道题独立解答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8×3=84(元)
28+84=112(元)
解法二: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再算一套衣服的价钱。
1+3=4
28×4=112(元)
让多个学生说明两种解法不同的解题思路。
4.出示修改后的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讨论:(1)你怎样根据题目的变化来改动这个线段图呢?怎样表示所求的问题?(学生改画线段图)
裤子
上衣
(2)独立列式解答,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多个学生说)
5.引导:上面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相同点:
(1) 题目提供的条件和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相同;(2)都是用两步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第一步都应求买一件上衣多少元或先算出所示问题有几份。
不同点:(1)两题所求的问题不同,表现在线段图上也不同;(2)第一题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和,用加法计算。
第二题要求买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差,用减法计算。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教学“想想做做“第1~6题。
2.看线段图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1﹚红布
花布
﹙2﹚第一天修:
第二天修:
3、先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1)王奶奶养鸭有18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王奶奶养鸡比鸭多多少只?
(2)李明每分钟走45米,比陈红多走8米。
两人一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五、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在做题时要仔细分析,可以从问题开始进行思考,找出要求问题所需的条件,再算出结果。
六、板书设计
裤子
上衣
解法一:28×3=84﹙元﹚解法二:1+3=4
84+28=112﹙元﹚ 4×28=112﹙元﹚
答:买一套衣服需要1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