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板块Ⅶ 物理实验58-67

合集下载

苏州城西中学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苏州城西中学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 AB=5cm,s BC=15cm,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______;【来源】安徽合肥包河区四十八分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加速 0.5 C【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可判断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2)[2]AC段的路程s AC=s AB+ s BC =5cm+15cm=20cm=0.2m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0.2m0.5m/s20.2sACACACsvt===⨯(3)[3]由(1)[1]已知小球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描述的是减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小,描述的是加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先做减速后做加速,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C。

2.回顾“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将实验报告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实验过程如图,使斜面保持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滑行速度较慢,便于______,将小车放在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___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距离s1,释放小车后,用停表测出小车从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用公式______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重复上述操作,并计算出小车在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装置图物理量路程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v/(m/s)全程 1.25______前半程0.63______后半程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九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秒表小便于测量时间刻度尺svt0.24 0.2 0.6 2 0.3 变速a组合偏大【解析】【分析】【详解】[1][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运动所用的时间,所以还需要刻度尺、秒表。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58中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58中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58中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bc为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穿在杆上并通过轻细线悬挂着一个小铁球m,当小车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块M依靠摩擦力与杆保持相对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若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到2a,物块M仍与杆保持相对静止,则A.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原来的2倍B.细线的拉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C.横杆对M的弹力保持不变D.横杆对M的摩擦力保持不变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一根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个小球,现使小球在该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半径为2l时,小球的速率为1v;当半径为3l时,小球的速率为2v,设弹簧伸长仍在弹性限度内,则1v:2v为()A.23B.13C.1:3 D.2:33、宇航员乘坐航天飞船,在几乎贴着月球表面的圆轨道绕月运行,运动的周期为T.再次变轨登上月球后,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铅球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落回抛出点.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月球的质量为34432v TG tπB.月球的半径为222v TtπC .月球的密度为23GT πD .在月球表面发射月球卫星的最小速度为0v t Tπ 4、小明希望检验这样一个猜想:从斜面滑下的小车,装载物体的质量越大,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越快.图示为两种不同直径车轮(颜色不同),装有不同木块(每个木块的质量相同)从不同高度释放的小车.你认为小明应该选用哪3种情况进行比较( )A .G O RB .G S WC .S T UD .S W X5、火星探测器绕火星近地做圆周轨道飞行,其线速度和相应的轨道半径为v 0和R 0,火星的一颗卫星在圆轨道上的线速度和相应的轨道半径为v 和R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lg ()=-lg ()B .lg ()=2lg ()C .lg ()=-lg ()D .lg ()=2lg()6、如图所示,a 、b 都是较轻的铝环,a 环闭合,b 环断开,横梁可以绕中间支点自由转动,开始时整个装置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条形磁铁插入a 环时,横梁不会发生转动B .只有当条形磁铁N 极拔出铝环时,横梁才会转动C .条形磁铁用相同方式分别插入a 、b 环时,两环转动情况相同D.铝环a产生的感应电流总是阻碍铝环与磁铁间的相对运动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安排(15上)一区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安排(15上)一区
星期四、第11—14节(18:30—21:30)

星期四、第11—14节(18:30—21:30)

04
蔡问天

75
欧阳文一

70


02
黄昌增
33

41
晨旭
71
霖霖
03
贾远
89
罗玉山
42
屈松云
72
学成
12
焦莹莹
53
宇晗
43
叶琪霖

01


79
邓景浩

76
余江

93
晨光
06
吕锋
83
雯斐
79
宋慧恬
04
肖好好
08
石雨?
86

80

06
曾天意
10

87
蔡路遥
84

07
马莉
11

93
王家栋
86
邹子昕
10
周海波
13

00
宋国雄
87
卢主兴
14
思齐
15
吴聪
03
胡航
94
娟霞
20
王宇
19
王嘉庚
04
卢永传
96
煜锟
21
思南
22
?
05
朱艺婷
01
昭辉
子仪
79
明航
10
向玮华
19
周景龙
50
河川
80
丁楚江
11
王玉朋
21

(建筑工程安全)安全工程专业介绍精编

(建筑工程安全)安全工程专业介绍精编

(建筑工程安全)安全工程专业介绍安全工程专业SafetyEngineering壹、培养方案(壹)本科学制基本学制四年(二)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和研究、安全监察和管理、安全评价、安全检测、安全生产设计、安全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四)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

2.自然科学基础扎实,且具有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等知识。

4.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壹种计算机语言,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壹门外语,具有壹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且能够于本专业学习中熟练地应用。

6.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7.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的某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具备较强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专业定位和特色本专业为安全工程领域培养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目前设有交通运输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和消防工程等专业方向。

注重安全管理、安全评价、安全检测和专业方向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六)主干学科及主干课程主干学科:力学、系统科学。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电气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技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建筑防火工程。

(七)学位课程(八)培养方案基本框架1.基本框架2.框架的总体要求说明人文社科课程体系(29学分)通识基础教育自然科学课程体系(38学分)公共选修课程体系文化素质综合类课程(10学分)课程教学学科基础教育学科基础及专业基础(41学分)经济管理系列课程(4学分)专业教育必修课程(17学分) 教选修课程(9学分) 学计社会实践(10.5学分) 划实践教学体育实践(4学分)学科基础实践(15学分) 专业实践(17学分)专题教育(6学分)2.主要专业实验:工业通风、电气安全技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安全人机工程、防火防爆等课程的实验。

2018高考物理步步高 第七章 实验八

2018高考物理步步高 第七章  实验八

实验八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实验原理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实验器材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坐标纸和刻度尺. 3.基本操作(1)电流表用0.6 A 的量程,电压表用3 V 的量程,按图1连接好电路.图1(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阻值最大的一端.(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并记录一组数据(I 1,U 1).用同样的方法再测量几组I 、U 值,填入表格中. (4)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好器材.1.实验数据求E 、r 的处理方法(1)列方程求解:由U =E -Ir 得⎩⎪⎨⎪⎧U 1=E -I 1rU 2=E -I 2r ,解得E 、r .(2)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如图2所示.图2①图线与纵轴交点为E ; ②图线与横轴交点为I 短=Er ;③图线的斜率表示r =|ΔUΔI |.2.注意事项(1)为了使路端电压变化明显,可使用内阻较大的旧电池. (2)电流不要过大,应小于0.5 A ,读数要快.(3)要测出不少于6组的(I ,U )数据,变化范围要大些.(4)若U -I 图线纵轴刻度不从零开始,则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内阻应根据r =|ΔUΔI|确定. (5)电流表要内接(因为r 很小). 3.误差来源(1)偶然误差:用图象法求E 和r 时作图不准确. (2)系统误差:电压表分流.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1 用如图3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待测电源(电动势约3 V ,内阻约2 Ω),保护电阻R 1(阻值10 Ω)和R 2(阻值5 Ω),滑动变阻器R ,电流表A ,电压表V ,开关S ,导线若干. 实验主要步骤:图3(ⅰ)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ⅱ)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和相应电流表的示数I;(ⅲ)以U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作U-I图线(U、I都用国际单位);(ⅳ)求出U-I图线斜率的绝对值k和在横轴上的截距a.回答下列问题:(1)电压表最好选用________;电流表最好选用______.A.电压表(0~3 V,内阻约15 kΩ)B.电压表(0~3 V,内阻约3 kΩ)C.电流表(0~200 mA,内阻约2 Ω)D.电流表(0~30 mA,内阻约2 Ω)(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发现电压表示数增大.两导线与滑动变阻器接线柱连接情况是________.A.两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B.两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两端的接线柱C.一条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左端接线柱,另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左端接线柱D.一条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接线柱,另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右端接线柱(3)选用k、a、R1和R2表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的表达式E=________,r=________,代入数值可得E和r的测量值.答案(1)A C(2)C(3)ka k-R2解析(1)电压表内阻越大,分流越小,误差也就越小,所以选内阻较大的电压表A;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最小时通过电流表电流最大,此时通过电流表电流大小约为I=ER1+R2+r≈176 mA,所以选量程为200 mA的电流表C.(2)由电路分析可知,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右移电压表示数变大,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阻值增大,选项C 符合题意.(3)由E =U +I (r +R 2),得U =-I (r +R 2)+E ,对比伏安特性曲线可知,图象斜率的绝对值k =r +R 2,所以电源内阻r =k -R 2;令U =0,得I =E r +R 2=Ek ,由题意知与横轴截距为a ,所以a =I =Ek,则E =ka .1.利用图4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供选择的器材有:图4A .电流表A(0~0.6 A)B .电压表V 1(0~3 V)C .电压表V 2(0~15 V)D .滑动变阻器R 1(0~20 Ω)E .滑动变阻器R 2(0~200 Ω)F .定值电阻R 0=1 ΩG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1)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2)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但是无论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读数变化都非常小.同学们讨论后,在原电路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定值电阻R 0,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改进后的电路图.某位同学记录了6组数据,对应的点已经标在坐标纸上.在图5坐标纸上画出U -I 图线,并根据所画图线可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 V ,内电阻r =________ 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5答案 (1)B D (2)见解析图 1.5 0.14(0.13~0.18)解析 (1)由于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 V ,所以应选电压表B ,C 的量程太大,误差太大;选用小的滑动变阻器便于操作,故选D.(2)电路图如图甲所示,U -I 图线如图乙所示图象的纵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故有E =1.5 V ,所以内阻为r =1.5-1.00.44 Ω-1 Ω≈0.14 Ω.2.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1)应该选择的实验电路是图6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6(2)现有电流表(0~0.6 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以下器材: A .电压表(0~15 V) B .电压表(0~3 V) C .滑动变阻器(0~50 Ω)D.滑动变阻器(0~500 Ω)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3)某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7中,请标出余下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画出U-I图线.图7(4)根据(3)中所画图线可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_ Ω.(5)实验中,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电压表的示数U及干电池的输出功率P都会发生变化.下列示意图中正确反映P-U关系的是________.答案(1)甲(2)B C(3)如图所示(4)1.50(1.49~1.51)0.83(0.81~0.85)(5)C解析(1)干电池内阻相对一般电流表内阻而言较小,为减小电流表分压带来的系统误差,故应选甲.(2)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 V ,电压表选B 可减小读数误差.滑动变阻器应选C ,若选D ,由于总阻值较大,则滑片滑动时移动范围小,不便调节.(3)图线应为直线,作图时使尽量多的点在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误差较大的点舍去.(4)由U =E -Ir 可得图象上的纵轴截距E =1.50 V ,斜率的绝对值r ≈0.83 Ω. (5)输出功率P =UI =-1r (U -E 2)2+E 24r,应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C 正确.3.手机、电脑等电器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电器都要用到蓄电池.某同学利用下列器材测定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蓄电池的电动势约为3 V . A .量程是0.6 A ,内阻约为0.5 Ω的电流表; B .量程是3 V ,内阻是6 kΩ的电压表; C .量程是15 V ,内阻是30 kΩ的电压表;D .阻值为0~1 kΩ,额定电流为0.5 A 的滑动变阻器;E .阻值为0~10 Ω,额定电流为2 A 的滑动变阻器;F .定值电阻4 Ω,额定功率4 W ;G .开关S 一个,导线若干.(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电压表应选择________(填器材代号),图8中的导线应连接到________处(填“①”或“②”),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的时候,为了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变化比较明显,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填器材代号).图8(2)用(1)问中的实验电路进行测量,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画出对应的U -I 图线如图9所示,由图线可得该蓄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 V ,内阻r =______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9答案 (1)B ① E (2)3.2 1.3解析 (1)蓄电池的电动势约为3 V ,电压表C 的量程太大,选电压表B.导线接①处,与电池串联的定值电阻阻值已知,有利于准确测出电池的内阻.电流表量程为0.6 A ,由R =EI 得回路中的总电阻不能小于5 Ω,滑动变阻器D 总阻值太大,操作不方便,滑动变阻器选E.(2)由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可得蓄电池的电动势E =3.2 V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k |≈5.3 Ω,减去与电池串联的定值电阻的阻值4 Ω,可得电池的内阻r =1.3 Ω. 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创新例2 图10甲是利用两个电流表A 1和A 2测量干电池电动势E 和内阻r 的电路原理图.图中S 为开关,R 为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 1和A 1内阻之和为10 000 Ω(比r 和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都大得多),A 2为理想电流表.(1)按电路原理图在图乙虚线框内各实物图之间画出连线.图10(2)在闭合开关S 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 移动至________(填“a 端”“中央”或“b 端”).(3)闭合开关S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 至某一位置,读出电流表A 1和A 2的示数I 1和I 2.多次改变滑动端c 的位置,得到的数据为:在图11所示的坐标纸上以I 1为纵坐标、I 2为横坐标画出所对应的I 1-I 2图线.图11(4)利用所得图线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 =________ V ,内阻r =________ Ω.(均保留两位小数) (5)该电路中电源输出的短路电流I m =________ A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见解析图 (2)b 端 (3)见解析图 (4)1.49(1.48~1.50) 0.60(0.55~0.65) (5)2.5(2.3~2.7)解析 (1)连线如图所示.(2)实验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值应最大. (3)如图所示.(4)由图线上读出两组数值,代入E =I 1(R 1+R A1)+(I 1+I 2)r 构成方程组联立求解E 和r . (5)短路电流I m =Er.4.某同学准备利用下列器材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A .待测干电池一节,电动势约为1.5 V ,内阻约为几欧姆B .直流电压表V ,量程为3 V ,内阻非常大C .定值电阻R 0=150 ΩD .电阻箱RE .导线和开关根据如图12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图进行实验操作.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每次电阻箱的阻值R 和电压表的示数U .在1U-R 坐标系中描出的坐标点如图乙所示.图12(1)分别用E 和r 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1U 与R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图乙坐标纸上画出1U-R 关系图线.(3)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 =________ V -1·Ω-1,截距b =________ V -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 =________ V ,内阻r =________ 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1U =1ER 0R +R 0+r ER 0(2)见解析图 (3)4.4×10-3(4.2×10-3~4.6×10-3) 0.70(0.69~0.71) (4)1.52(1.45~1.55) 9.09(7.50~10.5)解析 (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E =U +U R 0(R +r ),整理可知1U =1ER 0R +R 0+r ER 0. (2)作图如图所示.(3)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 =1.50-0.70180V -1·Ω-1≈4.4×10-3 V -1·Ω-1,截距b =0.70 V -1. (4)由方程可知1ER 0=k =4.4×10-3 V -1·Ω-1,R 0+r ER 0=b =0.70,解得E ≈1.52 V ;r ≈9.09 Ω. 5.某同学设想运用如图13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电流表A 的内阻和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的电动势,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始终符合实验要求.(1)为了测量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他在闭合开关之前应该将两个电阻箱的阻值调至_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然后闭合开关K 1,将开关K 2拨至1位置,调节R 2使电流表A 有明显读数I 0;接着将开关K 2拨至2位置.保持R 2不变,调节R 1,当调节R 1=34.2 Ω时,电流表A 读数仍为I 0,则该未知电阻的阻值R x =________ Ω.(2)为了测量电流表A 的内阻R A 和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的电动势E ,他将R 1的阻值调到R 1=1.5 Ω,R 2调到最大,将开关K 2拨至2位置,闭合开关K 1;然后多次调节R 2,并在表格中记录下了各次R 2的阻值和对应电流表A 的读数I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他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根据你所学知识和题中所给字母写出该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利用图象中的数据可求得,电流表A 的内阻R A =______ Ω,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的电动势E =________ V.图13答案 (1)最大 34.2 (2)1I =R 2E +R 1+R A E0.5 4 解析 (1)为了保护电路,需要将电阻箱的阻值都调至最大,因为两种情况下电流表示数相同,R x 和R 1等效,所以R x =R 1=34.2 Ω.(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I (R 1+R 2+R A ),解得1I =1E R 2+R 1+R A E ,故1I-R 2图象的斜率为1E ,则纵截距为R 1+R A E ,代入数据可得:1E =1-0.52,R 1+R A E=0.5,解得E =4 V ,R A =0.5 Ω.。

武汉科技大学首届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考务通知

武汉科技大学首届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考务通知

武汉科技大学首届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考务通知按照《关于开展本科生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的通知》(武科大教[2007]104号)要求,我校首届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活动将于下周举行,目前报名准备工作已结束。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资格的审核学科技能竞赛目的是提高学生所学学科的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

参赛学生应为学过该学科课程的普通本科生。

二、竞赛内容及形式:大学英语参赛学生将根据所学专业分为公共英语组和英语专业组。

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专业组,其它专业参赛学生均为公共英语组。

竞赛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选拔赛竞赛形式:笔试,满分为100分题型:(全部为客观题)1)听力,占30%2)词汇与结构,占20%3)阅读,占30%4)交际,占20%(二)复赛参赛对象:选拔赛成绩排名的前40-50%竞赛形式: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两项满分均为100分笔试题型:1)听力,占40%(全部为客观题,共40小题)2)交际,占30%(全部为客观题,共30小题)3)翻译,占30%(全部为客观题,共15小题)口试形式:1)参赛选手2人一组按要求进行英语对话2)每组对话限定在5分钟以内3)口试在40个赛点同时进行(每一赛点由两名主考教师负责)(三)决赛竞赛时间:2008年3月(具体时间待定)参赛对象:复赛成绩排名的前40—50%竞赛形式:命题演讲,满分为100分。

比赛在10个赛场同时进行,每一赛场评委由3位教师组成,每位选手演讲限时3分钟。

电工电子参赛学生将根据所学专业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

专业组是指信息学院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其他专业参赛学生均列为非专业组。

技能竞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

初赛为笔试,复赛为实验操作竞赛。

1、笔试:笔试采用百分制,分为三部分,电工电子实验理论知识(40分),实验操作知识(40分),电工电子发展前沿及生活中的电学知识(20分),时间为两小时。

根据笔试成绩,取前100名选手,进入第二阶段的实验操作竞赛。

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浙江省文澜中学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浙江省文澜中学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高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刻度尺测出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s—t图象如乙所示,由图可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_s;(2)根据图乙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3)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乙中未画出),则该小球到达E点时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0.5 0.6 1.6【解析】【详解】[1]由图乙可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0.5s;[2]由速度公式svt=得到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BCBC0.4m0.1m0.3m=0.6m/s0.5s0.5ssvt-===;[3]由图乙知OB段即0s到0.5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OBOBOB0.1m=0.2m/s0.5ssvt==CD段小球即1s到1.5s内的平均速度为:CDCDCD0.9m0.4m=1m/s0.5ssvt-==又由第一问知道小球0.5s到1s内的速度为0.6m/s可得1.5s到2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1.4m/s,所以1.5s到2s内小球的运动路程为:1.4m/s0.5s0.7ms vt==⨯=所以该小球到达E点时通过的路程为0.9m0.7m 1.6m+=。

2.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1)纸锥从A下落到C的过程是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根据照片测量出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下表是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将其中(a)、(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照片中纸锥的直径D/cm 照片中A到G的距离l/cm(a)________(b)________纸锥的平均速度 v/(m·s-1)0.50 8.40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来源】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加速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s/cm 纸锥下落的时间t/s 0.896【解析】【详解】(1)[1][2]图中纸锥从A下落到C的过程,一共曝光2次,两次的间隔时间相同,但是下落的间距越来越大,即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纸锥从A下落到C的过程做加速运动;(2)[3][4]小明根据照片测量出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照片中纸锥的直径和纸锥的实际直径,再测出照片中纸锥下落的距离,利用照片中纸锥直径与纸锥实际直径的比值等于照片中纸锥下落距离与纸锥下落实际距离的比值来得到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最后利用速度公式可得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所以还需要在(a)、(b)分别补上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s/cm和纸锥下落的时间t/s[5]纸锥的实际直径为d=8.0cm=0.08m;照片中纸锥的直径为D=0.50cm=0.0050m,照片中纸锥从A下落到G的距离为l=8.40cm=0.084m,假设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为s ,根据(2)所分析则有D l d s=, 代入数据0.0050.0840.08m m m s= 解得s =1.344m ,从A 下落到G ,一共曝光6次,则纸锥从A 下落到G 的平均速度为1.344m 0.896m/s 60.25ss v t ===⨯。

刘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刘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日期: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mm,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物理课本长 mm,宽 mm。

硬币的直径 mm。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mm,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mm。

在接触面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

刘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杠杆平衡后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杠杆平衡后再次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杠杆标尺上的分度值是cm,每一个钩码的重力是0.5 N。

(2)数据记录:)。

预接电路(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待用)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指针是否指向零,并记录两表接入电路中的量程。

(2)检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阻值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并记录电压、电流和电阻值。

(4)换接第二个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一定,测量并记录电流值。

北京市西城区156中学2024学年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156中学2024学年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156中学2024学年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表演“隐形的大头针”节目,某同学在半径为r的圆形软木片中心垂直插入一枚大头针,并将其放入盛有水的碗中,如右图所示.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3,为了保证表演成功(在水面上看不到大头针),大头针末端离水面的最大距离h为A.73r B.43r C.34r D.377r2、若一个50 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7层(层高3 m)坠下,与停放在地面上汽车的天窗碰撞时间约为2 m s.该鸡蛋对天窗产生的冲击力约为A.1×104 N B.1×103 N C.1×102 N D.10 N3、关于近代物理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比γ射线强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既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C.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6个D.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4、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和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所示.用此电源和电阻R1、R2组成电路,R1、R2可以同时接入电路,也可以单独接入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R1、R2串联后接到电源两端时,电源的效率为80%B.将R1、R2并联后接到电源两端时,电源的效率为80%C.为使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可将R1单独接到电源两端D.为使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可将R2单独接到电源两端5、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点,O为圆心。

UpLoadcz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UpLoadcz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教学课题:第七章运动和力§7-1 力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录像或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教具:实物投影仪、磁铁、铁钉、铁球、两个刷子、三角板教学过程:第七章运动和力§7-1 力一、什么是力教师先投影图片"人压跳板跳水,运动员踢球":或观察教材90页中前四幅图片(通过课件),从不同侧面展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等情况.演示:起重机吊起钢管,磁铁吸引铁棒.总结这些实例的特点: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作用.从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说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演示:磁铁吸引铁钉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来了.说明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力的相互性演示:1.两刷子互相摩擦,刷毛都变弯曲.2.两小车上各放一条形磁铁,松手后两车同时开始运动、手托球.3.穿旱冰鞋的同学互推力的单位: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 (N).在这里介绍牛顿的资料那么,"牛顿"这个单位究竟有多大?我手托两个鸡蛋,告诉学生,手托住两个中等大小鸡蛋,大约需要1牛的力.然后举起我们用的物理书放在手上,该书对手的压力大约2.5牛.二、力的作用效果实物投影仪展示:用磁铁吸引静止在光滑桌面上的一个小铁球,铁球在磁铁的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教师继续用磁铁吸引小铁球,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教师再举一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的实例.三、力的三要素教师可以从"开门"或用板手拧螺母的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素.推力离门轴较远,比推力离门轴较近易推开门.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容易把螺母拧紧.力的图示在力的图示中表示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要注意作图顺序,应先定标度,再定点,定方向,定长度,最后画箭头,箭头的尖端正好对齐线段的末端.力的示意图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箭头教师介绍力的示意图,并指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的区别.教师可对一个力分别作出图示和示意图,从画图的对照中找出二者的区别.布置作业:P17 1~3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第七章运动和力§7-1 力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符号:F3.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力的单位:N二、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四、力的图示:五、力的示意图:教学反思:教学课题:§7-2 力的测量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定性了解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的原理制成的.2、知道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规则和方法.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体会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问题.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测量力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测量,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测量工具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和实验,养成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规则和方法.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具:演示用的弹簧测力计、学生用的弹簧测力计(每人或两人一个)教学过程:§7-2 力的测量一、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拉,弹簧的伸长量不同?人们根据"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这个原理设计了一种弹簧测力计,用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来表示拉力或压力的大小.二、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教师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在此过程中,老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注意学生是否进行了指针零位的校正.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总结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1、使用前观察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若没对零,调整指针对零(或记下指针这时所对的刻度).将弹簧秤挂在铁架台上,用手拉弹簧秤(不要将指针拉到满刻度下),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回零.2、测力时,让力的作用线与弹簧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3、读数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哪条刻度线的值.除教材提醒的三点之外,还要提醒一般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应来回拉动几次挂钩,避免使用过程中弹簧被壳卡住.首先看零刻度线(指针是否指零,若没指零如何调整?)测量时用手提着弹簧秤的挂环(不要用手握住铁壳,以免弹簧卡在铁壳上).利用教材图中所示的几种情景检测学生对测力计使用方法掌握的情况.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教给学生使用方法后,再次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重做上面实验.问题扩展总结正确使用方法之后可适当补充有趣的测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1)用手拉弹簧秤的钩,大家亲自感受1牛顿和5牛顿的力有多大.(2)用一根头发拴在弹簧秤的钩上.测量将头发拉断时的拉力多大.并与其他同学比较.(3)同桌的两个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对谁的拉力大?布置作业:P20 1~3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7-2 力的测量一、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二、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观察零点.进行调整或几下零点误差.2.要沿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施力.3.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哪条刻度线的值.教学反思:教学课题:§7-3 重力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方向和作用点.2、能用G=mg计算重力的大小.3、通过实验,培养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技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在发现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规律时,指导学生学会用比值来处理数据的方法.3、在重力的运用上,教多的采用学生讨论,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重力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与人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2、通过比较简单的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让大多数同学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熟悉探究的过程方法.教学重点:重力的三要素教学难点: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掌握公式G=mg教具:铁架台、细线、斜面、一重物;弹簧测力计、钩码(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过程:§7-3 重力1.创设情景得出:什么是重力(1)师:请大家观看自然和生活中的几个现象.(2)播放视频:瀑布、投篮、苹果落地(3)师:"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向上抛出的球为什么总落回地面?"、"大家知道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的故事吗?"(4)请学生简要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5)由前面故事指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6)在物理学中,重力用大写的英文字母G表示.(7)师:大家是否能列举一些物体受到重力的现象呢?问题:空中的篮球受到重力,这个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2.重力的方向(1)演示:小球由静止竖直落下.(2)演示:把一物体用细线悬挂在水平铁架台上,把物体抬高后放手,最后竖直悬挂静止.(3)从这些现象中,你能猜想出重力的方向吗?(4)演示:如上实验中,把铁架台放在一斜面上,演示此时细线悬挂情况.(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片)(5)比较两图片,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方向即为垂直水平面的方向)(6)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检测一下你的桌子是否水平?(7)介绍水平仪和重垂线的应用.(ppt)小结3.重力的大小实验探究:(1)演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一个钩码(50克)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2)你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呢?你的重力多大?(3)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和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吗?(看学生情况也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4)组织学生猜想(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制定表格(6)请各小组交流方案和表格,帮助总结出实验方案和表格.(指出应多测几组数据)(7)请学生分组实验并收集数据.提出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尝试发现规律.(8)请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发现的规律.根据情况可提醒学生计算G与m的比值,在表格中补充一列,如: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受到的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比(N kg)(9)由实验可总结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是9.8牛千克(用g表示).(对有的同学得出的比值不正好等于9.8可稍作解释)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可以写作:G=mg强调:①在公式中,m的单位需用千克,计算出的G的单位才是牛.②g=9.8 N 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③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属性,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作用,是一种力.在近地面范围内,重力是质量的9.8倍左右,但比如在月球上,物体所受引力约为地球上的16.(举例:宇航员的称重图片;播放宇航员月球行走的图片.)(10)师:请同学们计算自己的重力?(指出平时所说的体重其实是质量)(11)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要是地球对物体没有重力作用将会是什么样子?播放宇航员在失重状况下的生活场景.4.简单介绍:重力的作用点(1)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2)举例(课件):找出正方体、球、直尺的重心.(3)请学生想办法用一个手指托住一把直尺(图),观察手指所在刻度.(4)(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可放在扩展资料中)重心的应用: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如不倒翁.5.重力的图示举例:试作出静止在一斜面上的质量为2千克的正方体木块所受重力的图示.(目的在于通过作重力的图示总结所学内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6.总结:探究生活中运用重力的事例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从中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情况.)布置作业:P22 1~4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7-3 重力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二、重力的三要素1.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2. 重力的大小(1)实验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猜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方案与表格: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受到的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比(N kg)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2)公式:G=mg g=9.8牛千克3. 重力的作用点: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力作用点在几何中心,重力的作用点也叫做物体的重心.4.重力的图示教学反思:(1)由于学生已知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所以对重力的存在直接能接受.(2)在没有进行辨析前,很多学生确实会把质量与重力划等号.(3)学生参与思考和动手的部分较多;学生展示自己平时课外知识的机会较多,比如关于失重、不倒翁等的讨论.教学课题:§7-4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力的合成.3、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探究实验假设的验证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认识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合力的一些事例和实际的实验操作,体会到团结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2、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教学难点: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线、图钉、木板、白纸教学过程:§7-4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合力(1)课件播放:几十人才拖动一物体,而一只大象就能拖动了.几十个人干的活能用一只大象来代替,说明什么呢?(2)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3)请大家举例说明对合力的理解.(4)注意:1."几个力"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2.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又一个力.3.合力的实质是"等效力",它可以代替那几个力.2.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演示实验:把一个50克的钩码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伸长一圈;挂上两个50克的钩码,弹簧伸长两圈.现在弹簧受到钩码作用的两个向下的力,这两个力的合力情况如何呢?即用一个多大的何方向的力可以来代替呢?(尝试挂上一个100克的钩码时,弹簧也正好伸长两圈)(2)展示图片:一图中两小孩分别同向拉车和推车,一图中两小孩反向拉车.(3)你觉得这两种情况下合力情况如何呢?(4)请按书上步骤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同一直线上二力F1N F2N FN同向反向3.总结归纳: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法(1):从实验探究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提醒要注意合力的大小,也要注意合力的方向,归纳得出:(2)实验中你有什么其它的发现吗?4.交流讨论:生活中合力知识的运用师:你知道合力知识在各个方面的运用吗?例如体育活动中,建筑上,动物世界里?布置作业:P24 1~3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7-4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一、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注意:1."几个力"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2.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又一个力.3.合力的实质是"等效力",它可以代替那几个力.二、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反思:(1)对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学生很容易接受,但对探究实验的步骤却需要理解,比如为什么要把皮筋都拉到同样长度(O点),说明还是要强调理解合力的实质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看的.(2)做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摆弄仪器时能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象同直线三个力的合成问题,不在一直线上时二力合成问题.教学课题:§7-5 二力平衡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3、理解二力平衡条件;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法指导:研究物理问题,常从最简单的事物入手,逐渐对复杂事物进行研究,本节是从多力平衡中最简单的二力平衡入手进行研究.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2、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教学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教具:二力平衡演示实验一套教学过程:§7-5 二力平衡提出问题: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盒、匀速运动的玩具汽车、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钩码匀速上升;教师:上面的物体分别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观看录像片: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匀速步行的学生、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上面的物体分别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新课教学:1.平衡状态二力平衡教师在学生回答受力情况和上述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运动状态之后,直接给出二力平衡和平衡状态的概念;并指明这是最简单的平衡情况.实验与思考: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二力平衡条件应用教师提出问题:刚才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且只受二个力(或在某一方向上只受两个力的)的作用,那么符合什么条件的两个力才能使物体平衡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和装置自己动手做一做实验找一找两个力平衡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解决一些临时出现的问题.指导个别小组的同学完成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问: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二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二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对吗?为什么?教师注意提醒学生二力平衡的前提条件是两个作用力在同一物体上.教师引导:若两个力平衡,它们的合力是多少?从而总结出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我们知道了二力平衡的条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热气球匀速竖直上升时,受2000牛竖直向上的升力,若忽略空气阻力,热气球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由此题归纳二力平衡条件应用.1.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2.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某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4.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主要区别教师手拿测力计问: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示数是多少?教师问:为什么这个示数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在什么条件下它才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课堂小结1.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或多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时,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前者叫二力平衡,后者叫多力平衡.合力都为零.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合力为零.二力平衡是多力平衡的最简单的一种情况.3.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某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布置作业:P27 1~3练习册本节练习板书设计:§7-5 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运动状态2.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合力为零.3.二力平衡条件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某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4.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主要区别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教学反思:教学课题:§7-6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设能力.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想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教学难点: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教具:一斜面,一木块;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小铁块、厚海绵、圆铅笔(多组)教学过程:§7-6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播放视频:冰球比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滑冰运动员到终点时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来,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停下来.(或者演示:一木块从一斜面上滑下,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后停下.)师:为什么最终都停了下来?(2)布置小活动.(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4)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那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吗?(5)你是否感受过滑动摩擦的存在?(鼓励各种想法)(6)展示图片:看似光滑的金属表面,用显微镜看时的模样.(7)对滑动摩擦力这个力我们已知道了大小和作用点,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观看视频,思考现象共同点和原因.由于有摩擦.小活动:用橡皮擦去书上的字或用抹布擦桌子,并体会其中的力,感觉阻碍作用.知道滑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力概念.体会"相对滑动"情景.与运动(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滑滑梯时裤子会磨破;摔跤时皮被蹭破;……简单了解滑动摩擦产生原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2.设置实践小活动,进行猜想(1)布置小活动.(2)师:请大家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尽量说出你的猜想依据.(鼓励学生的各种猜想,发掘其中合理的因素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猜想,比如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或越小).)在黑板上列出各种猜想和猜想依据.(有些猜想不合理或猜想正确但依据有偏差。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 二、弹力 力的测量》_8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 二、弹力 力的测量》_8

《弹力力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理解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N)”。

4、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5、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测量头发的最大拉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参与、勇于创新的意
识和设计、制作的水平。

教学工具:橡皮筋、弹簧、弹簧测力计、砝码、钢锯条、橡皮泥、气球等。

教学过程:。

山东省专用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山东省专用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第9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实验目的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让物体自由下落,忽略阻力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有两种方案验证物体的机械能守恒:1.以物体下落的起始点O为基准,测出物体下落高度h时的速度大小v,若mv2=mgh成立,则可验证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测出物体下落高度h过程的初、末时刻的速度v1、v2,若关系式mv22-mv12=mgh成立,则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重锤(带纸带夹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低压交流电源。

四、实验步骤1.安装置:按图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电路。

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

更换纸带重复做3次~5次实验。

3.选纸带:选取点迹较为清晰且有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 mm的纸带,把纸带上打出的两点间的距离为2 mm的第一个点作为起始点,记作O,在距离O点较远处再依次选出计数点1、2、3…4.测距离:用刻度尺测出O点到1、2、3…的距离,即为对应下落的高度h1、h2、h3…五、数据处理1.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记下第1个点的位置O,在纸带上从离O点适当距离开始选取几个计数点1、2、3…并测量出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h1、h2、h3…再根据公式v n=,计算出1、2、3、4、…n点的瞬时速度v1、v2、v3、v4、…v n。

2.机械能守恒验证方法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点。

从起始点到第n个计数点,重力势能减少量为mgh n,动能增加量为mv n2,计算gh n和v n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gh n=v n2,则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方法二:任取两点A、B。

从A点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量为mgh A-mgh B,动能增加量为mv B2-mv A2,计算gh AB和v B2-v A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gh AB=v B2-v A2,则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汇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汇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汇总实验一: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本实验通过观察小车在平直轨道上的运动,了解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

实验步骤:1. 将小车放在平直轨道上。

2. 推动小车,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3. 分别记录小车的位置和时间。

实验结果:- 当小车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时,称为匀速运动。

- 当小车速度逐渐增加或减小时,称为变速运动。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质量本实验通过秤量法测定物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1. 将秤盘与秤量钩相连接。

2. 用秤量钩悬挂待测物体,并调整秤盘到水平。

3. 通过调整物体下方的调整螺钉使秤量钩上的物体恰好悬浮。

4. 读取秤盘上标示的质量数值。

实验注意事项:- 在读取质量数值时,要保证视线与秤盘标线垂直。

- 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三: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本实验通过观察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了解物体受力的情况。

实验步骤:1.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物体。

2. 用手指向物体施加力。

3. 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形变情况。

实验结果:- 施加水平力使物体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施加垂直向下的力使物体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四: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本实验通过计时法测量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

实验步骤:1. 在平直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用手指推动小车,使其沿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

3. 同时用秒表记录小车运动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

4. 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 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手指推动的力大小和方向相同。

- 避免在测量中施加无关的力。

实验五:测量物体的体积本实验通过液体置换法测量物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并加满一定量的水。

2. 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中,观察水位的变化。

3. 用注射器从中抽取水,直到水位恢复原来的位置。

4. 通过注射器上刻度线的读数,得到待测物体的体积。

实验注意事项:- 在进行测量前,要确保内的水不会溅出。

- 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4)如图中,已知s 1=20 cm ,s 2=80 cm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m/s .【来源】2018-2019学年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习题巩固练习【答案】为零 不变 A 320【解析】【分析】【详解】(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放在中点时,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用时相等,所以时间差为零,即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零.(2)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则1212s s s s t v v v+=-= 因此s 1增大,△t 不变,液晶屏显示数值不变. (3)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1212s s s s t v v v +=-=,增加压力时△t 变小,由于s 2不变,根据s v t=知,速度v 变大. (4)如题图中所示,显示的时间差为:21s s t v v =-,所以(8020)cm 320m /s 1.875msv -==. 【点睛】 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液晶屏显示数值是两接收器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利用好此差值,则题目可解.2.小明和同学取两张等大的同型号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同的大小纸锥,进行纸锥下落快慢的研究。

(压轴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测试(答案解析)(3)

(压轴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测试(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B.一名普通中学生所受重力约为50N C.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普通住宅楼一层楼的高度约为4.5m2.在实验时,小明将一个正常的铁质外壳测力计的挂钩挂在铁架台上,静止时有如图所示的示数。

接着,他把这个测力计像右图中乙那样,上下各挂一个100g的钩码,并挂到甲测力计下,g取10N/kg,则甲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A.1.0N 和2.0N B.3.0N 和 1.0N C.3.0N 和 2.0N D.2.0N 和 3.0N3.小星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只不同品牌的乒乓球,为了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他们设计了几种方案,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案是()A.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B.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C.把乒乓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D.用不同的力将乒乓球掷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4.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一些物理实验,abcd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箭头表示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B.C.D.5.下列单位中不是国际制单位的是()A.千克B.牛C.米D.小时6.下列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刻度尺被压弯B.气球被压扁C.弹簧被压短D.雪橇被拉动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C.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定有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8.龙舟比赛,运动员集体奋力用桨向后划水,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桨B.船C.运动员D.水9.关于重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玩具气球松开手,会升上天空,说明气球没有重力B.物体的重心有的时候不在物体上C.停在斜坡上的汽车,松开刹车,汽车沿斜坡下滑,此时汽车的重力方向是沿斜坡向下的D.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10.下列生产生活中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俗话“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原因是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B.太空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新材料制造C.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避免吸入燃烧后的高温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逃生D.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小,密度变大11.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接触C.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2.英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Steven Hawking说过“如果人类不进入太空,人类就没有未来”。

【单元练】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经典测试(培优专题)

【单元练】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经典测试(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B.一名普通中学生所受重力约为50N C.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普通住宅楼一层楼的高度约为4.5m C解析:CA.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A不符合题意;B.一名普通中学生所受重力约为500N,故B不符合题意;C.手托起2个鸡蛋的力约1N,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C符合题意;D.普通住宅楼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

当物体静止时,弹簀测力计的指针正好对齐9N刻线,则该物体的重力()A.一定等于11N B.一定等于9N C.一定小于9N D.一定大于11N C解析:C当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把物体挂在拉环上,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挂钩显示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此时物体的重力要小于测力计示数9N。

故选C。

3.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实验数据的读取至关重要,下图中读数正确的一项是()A.秒表的示数为4min34.1s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4NC.物体长为4.5cmD.温度计示数为36℃B解析:BA.图中分针表盘上,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在秒针盘上,分度值为0.2s,指针在34.2s处,故秒表的示数为4min34.2s,故A选项读数不正确;B.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3.4N,故B选项读数正确;C.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对应的起始位置是2.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6.50cm,物体的长度为d=6.50cm-2.00cm=4.50cm故C选项读数不正确;D.由图可知,温度计示数在0℃上方,分度值为1℃,温度计示数为24℃,故D选项读数不正确。

【精品】高三物理第七章 实验七

【精品】高三物理第七章 实验七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考纲解读 1.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2.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并能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一、螺旋测微器的使用1.构造:如图1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图1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3.读数:(1)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半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不足半毫米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2)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3)如图2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图2二、游标卡尺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3所示)图3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其读数见下表:刻度格数(分度)刻度总长度每小格与1 mm的差值精确度(可准确到) 109 mm0.1 mm0.1 mm2019 mm0.05 mm0.05 mm5049 mm0.02 mm0.02 mm4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为(x+K×精确度)mm.三、常用电表的读数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值,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是0.1 V或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3)对于0~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原理根据电阻定律公式知道只要测量出金属丝的长度和它的直径d ,计算出横截面积S ,并用伏安法测出电阻R x ,即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2.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5)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6)将测得的R x 、l 、d 值,代入公式ρ=R x S l =πd 2U 4lI 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4.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两种方法的比较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外接法电路图误差原因电流表分压U测=U x +U A 电压表分流I测=I x+I V电阻测量值R测=U测I测=R x+R A>R x测量值大于真实值R测=U测I测=R x R VR x+R V<R x测量值小于真实值适用条件R A≪R x R V≫R x1.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选择(1)阻值比较法:先将待测电阻的估计值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进行比较,若R x较小,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若R x较大,宜采用电流表内接法.(2)临界值计算法R x<R V R A时,用电流表外接法;R x>R V R A时,用电流表内接法.(3)实验试探法:按图4接好电路,让电压表一根接线柱P先后与a、b处接触一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图4有较大的变化,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内接法.2.注意事项(1)先测直径,再连电路:为了方便,测量直径时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2)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3)电流控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3.误差分析(1)若为内接法,电流表分压.(2)若为外接法,电压表分流.(3)长度和直径的测量.考点一测量仪器、仪表的读数例1(1)如图5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从上至下分别为9 mm长10等分、19 mm长20等分、49 mm长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_______mm,________mm,________mm.(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6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mm.图5图6(3)①图7使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是________A;当使用3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A.②图8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表针的示数为________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 V.图7图8(4)旋钮式电阻箱如图9所示,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从B流出,则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__Ω.今欲将接入电路的电阻改为2 087 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若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则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________.图9解析(1)最上面图读数:整毫米是17,不足1毫米数是7×0.1 mm=0.7 mm,最后结果是17 mm+0.7 mm=17.7 mm.中间图读数:整毫米是23,不足1毫米数是17×0.05 mm=0.85 mm,最后结果是23 mm +0.85 mm=23.85 mm.最下面图读数:整毫米是3,不足1毫米数是9×0.02 mm=0.18 mm,最后结果是3 mm +0.18 mm=3.18 mm.(2)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不足半毫米的从可动刻度上读,其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2.0 mm+15.0×0.01 mm=2.150 mm.(3)①使用0.6 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0.02 A,表针示数为0.44 A;当使用3 A 量程时,每一小格为0.1 A,表针示数为2.20 A.②电压表使用3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 V,表针示数为1.70 V;使用15 V量程时,每小格为0.5 V,表针示数为8.5 V.(4)电阻为1 987 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1 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每个电阻箱的最大阻值是9 999 Ω,用这样的两个电阻箱串联可得到的最大电阻是2×9 999 Ω=19 998 Ω.故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0~19 998 Ω.答案(1)17.723.85 3.18(2)2.150(3)①0.020.440.1 2.20②0.1 1.700.5 8.5(4)1 987将“×1 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0~19 998 Ω游标卡尺的读数应注意以下几点:(1)看清精确度例如(图10)图10易错成(11+4×0.1) mm=11.40 mm正确的应为11.4 mm,游标卡尺不需估读,后面不能随意加零.例如(图11)图11易错成(10+12×0.05) mm=10.6 mm,正确的应为10.60 mm.(2)主尺上的单位应为厘米主尺上标识的1、2、3等数字通常是指厘米,读数时应将毫米和厘米分清,游标卡尺主尺上的最小刻度是1 mm.例如(图12)图12易错成(5+4×0.05) mm=5.20 mm,正确的应为(50+4×0.05) mm=50.20 mm(3)区分零刻度与标尺最前端例如(图13)图13易错成(13+10×0.05) mm=13.50 mm正确读数为(14+10×0.05) mm=14.50 mm考点二对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的考查例2(2012·北京理综·2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4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图14(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 V,内阻约1 Ω)、电流表(内阻约0.1 Ω)、电压表(内阻约3 kΩ)、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次数1234567U/V0.100.300.70 1.00 1.50 1.70 2.30I/A0.0200.0600.1600.2200.3400.4600.520).x图15(3)图16是测量R 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图16(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17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 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 x=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7(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1×10-2Ω·m B.1×10-3Ω·mC.1×10-6Ω·m D.1×10-8Ω·m(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有多个正确选项).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D.用U-I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答案(1)0.398(0.395~0.399均正确)(2)甲(3)见解析图(4)见解析图 4.4(4.3~4.7均正确)(5)C (6)CD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 mm+39.8×0.01 mm=0.398 mm.(2)由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R x的阻值大约为5 Ω.由题知R x≪R V,故电流表外接.若滑动变阻器接为限流的形式,则R x两端电压的最小值U min=520+5+1+0.1E≈0.6 V,而从实验数据可知R x两端电压可为0.10 V,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的形式.(3)如图所示.(4)选尽可能多的点连成一条直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反映了金属丝的电阻,因此金属丝的电阻值R x =4.4 Ω. (5)根据R x =ρl S 得金属丝的电阻率ρ=R x S l =πR x d 24l=3.14×4.4×(0.398×10-3)24×0.5 Ω·m ≈1.09×10-6 Ω·m ,故选项C 正确,选项A 、B 、D 错误.(6)由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选项A 错误;由电流表、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为系统误差,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则可以消除系统误差,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利用U -I 图象处理数据,相当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选项D 正确.考点三 对测电阻的方法的考查例3 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测量实际电流表G 1的内阻r 1的电路如图18所示.供选择的仪器如下:图18①待测电流表G 1(0~5 mA ,内阻约300 Ω); ②电流表G 2(0~10 mA ,内阻约100 Ω); ③定值电阻R 1(300 Ω); ④定值电阻R 2(10 Ω); ⑤滑动变阻器R 3(0~1 000 Ω); ⑥滑动变阻器R 4(0~20 Ω); ⑦干电池(1.5 V); ⑧电键S 及导线若干.(1)定值电阻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用线条在图19中把实物图补充连接完整.图19(3)补全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至最____端(填“左”或“右”);②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1、G2的读数I1、I2;③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相应的G1、G2读数I1、I2;④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20所示.图20(4)根据I2-I1图线的斜率k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所给电路图知,定值电阻应与G1并联,再与G2串联,由于R2=10 Ω,与G1、G2内阻相差太多,因此不选R2,而选用R1=300 Ω;同时从题图I2-I1图象知,I2、I1要有多组数据才能描点连线画I2-I1图象,因此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为方便调节,滑动变阻器应选较小的R4.(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至最左端时,加在G1、G2上的电压为零.(4)由电路图可知:(I2-I1)R1=I1r1,变形可得I2=I1(r1R1+1),即I2-I1图线的斜率k=r1R1+1,所以r1=(k-1)R1.答案(1)③⑥(2)如图所示(3)左(4)r1=(k-1)R11.仪器选择的基本思路(1)优先考虑安全因素各电表的实际读数不能超过其量程,电阻类元件中的实际电流(或电压)不能超过其允许的最大电流(或电压).实际处理过程中,需要估算回路中的最大电流(一般假设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时进行估算).如:用伏安法作出标有“6 V,0.6 W ”字样的小灯泡的U -I 图像,而实际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的最大值不能超过6 V .(2)考虑读数误差因素 一般要求各电表的实际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以减小读数误差. (3)仪器选择的一般步骤①首先选择唯一性的器材;②粗画电路图(暂不接电流表和电压表);③估算回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最大值,在电表的指针有较大幅度偏转但不超过其量程的情况下,结合已知器材的规格,确定实验电路和实验器材. 2.处理实验图像题目的方法(1)根据题给实验原理与规律,尝试写出表示图像纵、横坐标物理量的函数关系式.(2)结合函数关系式,找出图像的斜率、截距对应的数值或表达式,进而求出未知量.电阻测量方法荟萃1.伏安法:电路图⎩⎪⎨⎪⎧外接法:内接法: 特点:大内小外(内接法测量值偏大,测大电阻应用内接法测量)2.安安法若电流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做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定值电阻来使用.(1)如图21甲所示,当两电表所能测得的最大电压接近时,如果已知的内阻R 1,则可测得的内阻R 2=I 1R 1I 2. (2)如图乙所示,当两电表的满偏电压U A2≫U A1时,串联一定值电阻R 0后,同样可测得的电阻R 2=I 1(R 1+R 0)I 2.图213.伏伏法若电压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做电流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来使用.(1)如图22甲所示,两电表的满偏电流接近时,若已知的内阻R1,则可测出的内阻R2=U2 U1R1.(2)如图乙所示,两电表的满偏电流I V1≪I V2时,并联一定值电阻R0后,同样可得的内阻R2=U2U1R1+U1R0.图224.比较法测电阻如图23所示,测得电阻箱R1的阻值及表、表的示数I1、I2,可得R x=I2R1I1.图23如果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则I1(R x+R A1)=I2(R1+R A2).5.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电路图如图24所示图24步骤:a.断开S2,闭合S1,调节R0,使表满偏为I0;b.保持R0不变,闭合S2,调节R,使表读数为I02;c.由上可得R A=R.特别提醒 当R 0≫R A 时,测量误差小,此方法比较适合测小阻值的电流表的内阻,且阻值的测量值偏小;电源电动势应选大些的,这样表满偏时R 0才足够大,闭合S 2时总电流变化才足够小,误差才小.38.等效替代法测电阻如图25所示,先让待测电阻与一电流表串联后接到电动势恒定的电源上,读出电流表示数I ;然后将电阻箱与电流表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则电阻箱的读数即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例4 (2012·广东理综·34(1))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图25 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①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分别如图26(a)、(b)所示,长度为____ cm ,直径为________ mm.图26②按图(c)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a)将滑动变阻器R 1的阻值置于最____处(填“大”或“小”);将S 2拨向接点1,闭合S 1,调节R 1,使电流表示数为I 0.(b)将电阻箱R 2的阻值调至最______(填“大”或“小”),S 2拨向接点2;保持R 1不变,调节R 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 0,此时R 2阻值为1 280 Ω.③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解析 ①长度l =5.0 cm +1×110 mm =5.01 cm ;直径d =5 mm +31.5×0.550mm = 5.315 mm.②(a)为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电流不会超出电流表量程,应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置于最大处.(b)为使电路中电流较小,使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电阻箱阻值也应先调至最大.③将S1闭合,S2拨向接点1时,其等效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甲乙将S2拨向接点2时,其等效电路图如图乙所示.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I=ER1+R+r,当两次I相同均为I0时,R2=R圆柱体,所以R圆柱体=1 280 Ω.答案①5.01 5.315②(a)大(b)大③1 2801.(2012·课标全国·22)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27(a)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b)所示.图(a)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图(b)所示读数为______ 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_____mm.图27答案0.010 6.870 6.860解析题图(a)的读数为1.0×0.01 mm=0.010 mm.题图(b)的读数为6.5 mm+37.0×0.01 mm=6.870 mm,故金属板的厚度d=6.870 mm-0.010 mm=6.860 mm.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答案AC解析实验中应测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而不是全长;金属丝的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金属丝与电压表并联,电压表对它的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A、C操作错误.3.(2012·山东理综·21(2))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待测金属丝:R x(阻值约4 Ω,额定电流约0.5 A);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3 kΩ);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约0.2 Ω);A2(量程3 A,内阻约0.05 Ω);电源:E1(电动势3 V,内阻不计);E2(电动势12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 Ω);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28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图28②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源应选________(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答案①1.773(1.771~1.775均正确)②A1E1电路原理图见解析图解析①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5 mm+27.3×0.01 mm=1.773 mm.②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为使测量尽量精确,则电流表、电压表指针需达到半偏以上,又因待测金属丝的额定电流为0.5 A,所以电流表选A1,电源选E1即可.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4.(2011·新课标全国·22)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9所示的电路.图中,A0是标准电流表,R0和R N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S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开关,E是电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图29(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________,使待测微安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________的读数I;(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_______,使________,记下此时R N的读数;(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 N读数的_______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答案(1)R0标准电流表(或A0)(2)R N标准电流表(或A0)的读数仍为I(3)平均值解析本题方法为替代法.当S接1与接2时通过电路的电流I相同,可知待测微安表头的内阻与R N的电阻相同.5.现要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所用器材如下:标准电流表A1(量程250 mA,内阻r1=5 Ω);电流表A2(量程300 mA,内阻r2约为5 Ω);待测电阻R1(阻值约为10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 Ω);电源E(电动势约为6 V,内阻r约为1 Ω);单刀单掷开关,导线若干.(1)要求方法简捷,并能测量多组数据,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每个器材的代号.(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用测得的量表示待测电阻R1的阻值R1=________.答案(1)实验电路原理图见解析图(2)两电流表A1、A2的读数I1、I2I1I2-I1r1解析(1)由于A1的内阻已知,可当做电压表来用;又给了另一个电流表A2,可结合两电流表示数之差,利用欧姆定律测R1的阻值;题目要求测多组数据,滑动变阻器应接成分压式;电路图如图所示:(2)实验中,测出两电流表A1、A2的读数I1、I2之后,则(I2-I1)R1=I1r1,所以R1=I1r1 I2-I1.6.为了测定电流表A1的内阻,某同学采用如图30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图30A1是待测电流表,量程为300 μA,内阻约为100 Ω;A2是标准电流表,量程是200 μA;R1是电阻箱,阻值范围是0~999.9 Ω;R2是滑动变阻器;R3是保护电阻;E是电池组,电动势为6 V,内阻不计;S1是单刀单掷开关,S2是单刀双掷开关.(1)①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采用________接法(填“分压”或“限流”).②根据如图所示电路的实物图,请在下面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请将该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①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移到最________(填“左端”或“右端”);将开关S2扳到接点a处,接通开关S1;调节滑动变阻器R2,使电流表A2的示数是150 μA.②将开关S2扳到接点b处,________________,使电流表A2的示数仍是150 μA.③若此时电阻箱各旋钮的位置如图31所示,则待测电流表A1的内阻R g=________Ω.图31(3)上述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位置,都要保证两只电流表的安全.在下面提供的四个电阻中,保护电阻R3应选用________.(填写阻值前相应的字母) A.300 kΩ B.30 kΩ C.15 kΩ D.150 kΩ答案(1)①限流②如图所示(2)①左端②保持R2不变,调节变阻箱R1③86.3(3)B解析(2)①闭合开关之前,应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滑片移到最左端;②本实验使用替代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因此开关S2接a和接b时电流表A2的读数应该相同,开关接b时,需保持R2不变,调节电阻箱R1.③电阻箱表示的阻值大小等于被测电流表的内阻,读数为86.3 Ω.(3)当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为零时,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两个电流表的量程,即I=ER3≤200×10-6 A,解得R3≥20 kΩ.7.某兴趣小组欲通过测定工业污水(含多种重金属离子)的电阻率来判断某工厂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一般工业废水电阻率的达标值ρ≥200 Ω·m).如图32所示为该同学所用盛水容器,其左、右两侧面为金属薄板(电阻极小),其余四面由绝缘材料制成,图32左右两侧带有接线柱.容器内表面长a=40 cm,宽b=20 cm,高c=10 cm.将水样注满容器后,进行以下操作:(1)分别用多用电表欧姆挡的“×100”、“×1 k”两挡粗测水样的电阻值时,表盘上指针分别如图33所示,则所测水样的电阻约为________ Ω.图33(2)为更精确地测量所取水样的电阻,该小组从实验室中找到如下实验器材:A.电流表(量程5 mA,电阻R A为50 Ω)B.电压表(量程15 V,电阻R V约为10 kΩ)C.滑动变阻器(0~20 Ω,额定电流1 A)D.电源(12 V,内阻约10 Ω)E.开关一只、导线若干请在实物图34中完成电路连接.图34(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测得一组U、I数据;再调节滑动变阻器,重复上述测量步骤,测出一系列数据如表所示,请在如图35所示的坐标纸中作出U-I关系图线.U/V 2.0 3.8 6.88.010.211.6I/mA0.73 1.36 2.20 2.89 3.66 4.15图35(4)由以上测量数据可以求出待测水样的电阻率为____ Ω·m.据此可知,所得水样在电阻率这一指标上________(选填“达标”或“不达标”).答案(1)1 750(2)见解析图(3)见解析图(4)137.2(120~145)不达标解析(2)因为要精确测量电阻值,需要电路中电压有较大的变化范围,而滑动变阻器阻值又远小于待测电阻,所以连线时滑动变阻器要用分压式接法;又因为电流表内阻已知,则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电路连接如图所示.(3)让绝大多数的点在直线上,其余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所示.(4)由图线斜率可知,总电阻为2 794 Ω,又R=R总-R A=2 744 Ω,根据电阻定律R=ρlS,代入数据得ρ=137.2 Ω·m,小于200 Ω·m,故不达标.。

最新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密度知识点习题

最新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密度知识点习题

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密度知识点习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班级: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根据密度公式ρ= 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B、铜的密度跟其体积成反比C、铜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D、铜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其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改变2、一杆刻度准确的杆秤,若减小其称砣的质量,则用此杆秤称物的质量,读数将A.比实际质量大 B.比实际质量小C.与实际质量相等 D.无法确定3、质量为1.5×104mg的物体可能是A.你的电脑 B.你的课桌 C.你的钢笔 D.你的质量4、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发现在右盘中加上lg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减去这个lg的砝码时,指针偏左,若这时砝码盘中已无更小的砝码,则应该( )。

A. 调节横梁右边的螺母,使天平平衡后读数B. 移动游码到适当的位置使天平平衡后读数C. 在左盘上加1s的砝码,设法使天平平衡后读数D,将被gf物体移到天平右盘,再测其质量5、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l00ml这种牛奶,澜得它的质量为102.2g,则这种牛奶A.未掺水 B.掺水含量20%以下C.掺水含量20%—30% D.掺水含量30%以上6、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已经用天平测出,从图A到图C是测量体积的情景,这样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7、实验室里有四种规格的量筒,下列每组答案中的前一个数据是量筒的量程,后一个数据是它的分度值,想要尽可能精确地一次量出100g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应选用的合适量筒是:A.500mL、50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8、汽油的密度是0.71×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A.1 kg汽油的体积是0.71×103/m3;B.1 m3汽油的质量为0.71 kg;C.1 kg汽油,密度是0.71×103kg/m3;D.0.71 m3汽油,质量为1×103kg.9、关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相等的物体,体积也相等B.密度大的物体,体积较小C.质量相等,密度较小的物体,体积较大D.密度相等,质量较大的物体,体积较小10、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采用了下列实验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 )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V1D.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盛水量筒内,记下石块和水的体积V2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水的密度是 kg/m3,在铁、铝、铜这三种物质中,密度最大,密度最小的是。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五)专业定位与特色 本专业面向轨道交通运输设备与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设计制造、检测控制、运用管理,适应国家经济
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重点在轨道交通设备的设计制造运用技术理论、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 育的内容包括轨道交通运输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制造、检测、控制、使用维修、运营管理。定位于兼有工 程应用背景和管理色彩的工科专业。
0080105201-4 大学英语视听说(A)Ⅰ–Ⅳ
必 6 96 64 32
1.5 1.5
0080305183 高级英语
选 2 32 32
外语 0080105010 系列 0080105007
实用英语阅读与写作 科技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选 2 32 32 选 2 32 32
0080305185 英美文化概况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一、培养方案 (一)本科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 (二)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阔、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车辆及装备结构原理,轨道交通领域有关 的检测与控制、网络技术、动力与电气技术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 神,能在轨道交通领域中从事现代车辆及装备的设计制造、运用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十一)辅修专业要求及其教学计划 1.辅修专业的要求 本专业所开辅修专业的课程可由车辆工程、自动化等专业来学习,安排在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共 18 学分,学生可根据开课计划选课。本专业的学生可以辅修车辆工程、自动化专业。
2.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编号 0160208003 0040308002 0160108001 0160108002 0160208017 0160208006 01602080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Ⅶ物理实验【知识特点】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可以说无一科学结论不以实验为基础,即使是理想化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也有着坚实的实验证据说明推理的。

高考试题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物理实验以专有题型出现,约占全卷的15%。

虽是纸上谈兵,但也把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认知到创新推理的能力检索得很准确、很全面。

【知识结构】二、[例题选讲]【例1】实验室中有器材如实物图1所示,有:电池E(电动势约10V、内阻约1Ω),电流表A1(量程10A,内阻r1约为0.2Ω),电流表A2(量程300mA,内阻r2约为5Ω),电流表A3(量程250mA,内阻r3约为5Ω),电阻箱R1(最大阻值999.9Ω,阻值最小改变量为0.1Ω),滑线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0Ω),开关S,导线若干。

要求用图2所示的电路测定图中A的内阻。

(1)在所给的三个电流表中,哪几个可用次此电路精确测出其内阻:答:。

(2)在可测的电流表中任选一个作为测量对象,在实物图上连成测量电路。

(3)你要读出的物理量是,用这些物理量表示待测电阻的计算公式是。

分析:本题不仅考查基本电学仪表和元件的使用法则,更侧重实验仪器的选择、电路分析能力、阅读试题能力的考查。

同时,并联电路规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箱的连接和使用、滑动变阻器的连接等知识点的考查,在本题中均有涉及。

题中给出三个电流表,A 1 和A 2(A 3)的最大量程相差很多,若A 1选择,当A 2或A 3达到最大量程时,A 1指针偏转不到满刻度的0.025%,几乎没有显示,从而选择A 1是绝对错误的。

如不能做出这一判断,则造成错误。

缺乏审题能力和阅读能力也是造成错误的原因之一,如题中指出“任选一个作为测量对象”就有不少同学不理解,结果将三个电流表接入电路之中,在第(1)问选对电流表A 2和A 3后,反而出现第(2)问中电路连接的错误。

解答:(1)A 2和A 3可用此电路精确测出其内阻。

(2)选A 3测其内阻r 3,连接测量电路如图所示。

(3)测量时应读出两电流表A 2、A 3的示数I 2、I 3和电阻箱R 1的阻值R x ,由并联电路规律可得x R I I r I )(3233-= x R I I I r 3323-=[解后评析]本题属于电学中的测量题——测电阻,但测的是电表的内阻;测量方法也不是一般的“伏安法”,而是利用了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等电压和欧姆定律而求解。

这种做法,已经不是基本实验中的内容,是有所创新的内容了。

因这种创新,使内阻达到更精确的结果。

比去掉电阻箱R 1与电流表A 2,改接一个伏特表(应是毫伏表)于A 3两端更精确。

【例2】用某精密仪器测量一物件的长度,得其长度为cm 63812.1。

如果用最小刻度为mm 的米尺来测量,则其长度应读为 cm ,如果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来测量,则其长度应读为 cm ,如果用千分尺(螺旋测微器)来测量,则其长度应读为 cm 。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长度测量的问题,从这道题中,让我们认识米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区别(既精确度区别)。

则答案依次为:1.64,1.638,1.6381。

【例3】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 、B 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1中PQ 是斜槽,QR 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 球仍从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 球碰撞后,A 、B 球分别在记录纸上流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1中O 点是水平槽末端R 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

B 球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 、R 、O 所在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 对齐。

(1)碰撞后B 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 cm 。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 (填选项号) A 、水平槽上未放B 球时,测量A 球落点位置到O 点的距离 B 、A 球与B 球碰撞后,测量A 球落点位置到O 点的距离 C 、测量A 球或B 球的直径D 、测量A 球和B 球的质量(或两球的质量之比)E 、测量G 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解析:(1)应把记录纸上B 球的落点痕迹用尽量小的圆包括起来,而后取其圆心位置,即可视为这些落点的平均位置。

故取 64.7 (允许取值范围为64.2~65.2)(2)本小题应认真审题和认真思考实验原理:题意中已给出A 、B 两球的半径相同,而实验装置中,A 、B 两球抛出点相同,均为槽口处。

(不必如课本中,该实验设计为小球的抛出点在支柱顶端,则其抛射水平距离比A 球少一个小球直径d )所以C 可省略。

实验结论中,因小球的平抛初速都用水平射程代替,不必求出处速的具体数据,所以E 省略。

故需测量的为 ABD 。

[解后评析]本题应注意与课本实验介绍的差异,并以此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简捷性、准确性。

图1图2[练习题]1、 在《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实验中,如图所示,A 、B 是两个电极,a 、b 、c 、d 、e 是五个基准点。

若电流从探针Ⅰ流入G 时,G 的指针向右偏转。

现探针Ⅰ接触基准点e ,探针Ⅱ接触P 点时,G 的指针向左偏转,为了尽快探测到e 点的等势点,探针Ⅱ应由P 点逐渐A 、向上移动;B 、向下移动;C 、向左移动;D 、向右移动。

2、 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g 值比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公认值小,可能是由于A 、计算摆长时,只考虑悬线长,而未加小球半径B 、计算摆长时,将悬线长加上小球的直径C 、测量周期时,将n 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全振动D 、单摆振动时,振幅较小3、甲、乙两同学分别拿两只不同型号、已经校准的电压表去测量某电路两端的电压,在排除读数误差的前提下,甲同学的测量值是4.3V ,乙同学的测量值是4.5V ,则该电路电压的实际值是 A 、V U 3.4< B 、V U V 5.43.4<< C 、V U 5.4= D 、V U 5.4>4、如图是四位同学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作出的图示,图中F 1、F 2是两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的力的图示,F 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的图示,F ’是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的拉力的图示,其中属于明显错误的是5、在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示意图中,P 1、P 2、P 3、P 4是四根大头针的位置,通过玻璃砖观察时它们在同一直线上。

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应该使A 、P 1、P 2及P 3、P 4间距离适当大些B 、P 1、P 2及P 3、P 4间距离适当小些C 、被测玻璃折射率为ODOB n =D 、被测玻璃折射率为''DD BBn =222F 1A B CD6、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中,双缝的作用是A 、 遮去过于强烈的灯光;B 、形成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光源; B 、 使白色光变成单色光; D 、使光发生折射。

7、一个同学做平抛实验,只在纸上记下重垂线Y 轴的方向,忘记在纸上记下斜槽末端位置,并只在坐标纸上描出如图所示曲线,现在我们可以在曲线上取A 、B 两点,用刻度尺分别描出它们到Y 轴的距离AA ’=X 1,BB ’=X 2,以及AB 的垂直距离为H ,从而求出小球抛出时的初速0v 为A 、hx x g 2)(2122- B 、hx x g 2)(212-C 、hg x x 2221+ D 、hg x x 2212-8、为了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用待测电池、电键、导线配合下列哪组仪器可达到实验目的A 、 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阻箱;B 、 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阻箱;C 、 一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D 、 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压表。

9、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每隔0.02s 打一点,每隔5个相邻点取作一个记数点,记数点A 、B 、C 、D 、E 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

物体运动经过B 、C 、D 各点的即时速度B v = ,C v = ,D v = 。

10、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若以2v 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描制hv -2图象,应是 ,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h v -2图象的斜率等于 。

B11、欧姆表内电池用久后,其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仍可电阻调零,调零后测电阻时,测出的电阻阻值与真实值相比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以采用如图所示电路。

(1)在测量时,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有A、闭合开关K;B、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最大C、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零D、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指示1.5V,记下此时R0的值E、调节变阻器R的滑动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3VF、把变阻器R的滑动片P滑到a端G、把变阻器R的滑动片P滑到b端H、断开开关K把必要的合理的实验步骤选出来,按操作顺序将字母代号填在下面横线上。

(2)若在D中读出R0的值为2400Ω,则电压表的内阻R V = Ω,;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内阻与其真实的内阻相比偏(填大或小)13、有一个电感线圈标有“6V,0.1A”字样,现在要测量这个电感线圈的电阻值,下列器材可供选用A、伏特表(0—5V)B、伏特表(0—10V)C、安培表(0—0.3A)D、安培表(0—0.6A)E、滑动变阻器(30Ω,2A)F、学生电源(直流9V)(1)在实验中所用的伏特表应选,安培表应选。

(2)画出实验电路图。

(3)实验时需测量的数据是。

说明以此测出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填“大”或“小”)14、测定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的电阻。

其电阻R x可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

所给器材中电流表上只有刻度但未表明电流值;R1是电阻箱,其阻值是准确的;S2是单刀双掷电键(当掷刀扳向1时与1相通,当掷刀扳向2时与2相通)。

(1)将图乙中的实物按图甲连成电路,并用箭头表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实验开始时的位置。

(2)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测量结果。

15、现有一阻值为10.0Ω的定值电阻、一个电键、若干导线和一个电压表,该电压表表面上有刻度但无刻度值,要求设计一个能测定某电源内阻的实验方案。

(已知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表量程大于电源电动势,电源内阻约为几Ω)要求: (1)画出实验电路图;(2)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实验步骤;(3)写出用测得的量计算电源内阻的表达式r = 。

16、要求测量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E 和内电阻r (约为几Ω),提供下列器材: 电压表V 1(量程3V ,内阻1k Ω)、电压表V 2(量程15V ,内阻2k Ω)、电阻箱(0~9999Ω)、电键、导线若干。

某同学用量程15V 的电压表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步骤如下:(1)合上电键S ,将电阻箱R 阻值调到R 1=10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 1; (2)将电阻箱R 阻值调到R 2=20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 2; 由方程组111R r U E U -=;222R r U E U -= 解出E 、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