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十首古诗鉴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十首古诗鉴赏

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十首古诗鉴赏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年代:唐主题: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名句赏析:(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

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哲理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

前句是说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后句是说归来后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

2、《赤壁》作者:杜牧年代:唐主题: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作者运用了“东风”“铜雀(台)”这样形象性的语言,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年代: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

主题:《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意思是: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其中对偶的句式,既抒发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伤感之情,又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意。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深沉的哲理和精妙的艺术表达。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文化,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和欣赏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作品,下面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进行古诗词鉴赏。

一、《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诵和赞美。

诗人在一个静谧的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自己的床前,心生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二、《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色和人生的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白日西下,黄河奔流入海的景象,表达了他追求进步和上进的愿望。

三、《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内心憔悴的状态和对时代动荡的感受。

诗人通过形容风劲和天高,猿猴悲鸣,来展现自己在动荡年代中的艰难困苦和悲凉情感。

四、《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牧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谢公,襄阳向襄阳,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凌云壮志当年欺,烈士暮年无惧颜。

壮志竟付东流水,百年一觉南柯梦。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和对人生的深思。

诗人通过描绘天姥山巍峨的景象,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对逝去时光的懊悔。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瑰宝,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进行鉴赏,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表达,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诗词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篇目(最新)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篇目(最新)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篇目(最新)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该诗描述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所见所想,展现了雄伟壮丽的景色和作者的豪情壮志。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白云千载空悠悠”,“长风万里送秋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此外,诗中运用了排比句和修辞手法,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使整首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静夜思》 - 李白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古朴、简洁而又深情的诗。

诗人在深夜思绪万千之时,突然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月色和作者单独思考的情景,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押韵,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语言简练。

3. 《望月怀远》 - 张九龄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夜空中的明月和自己离乡背井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中运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手法,如“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此外,诗人还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音韵和谐,意境深远。

4. 《登高》 - 杜甫杜甫的《登高》是一首具有浓厚忧国忧民情怀的诗。

诗人以登高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社会不公的忧虑之情。

诗中引用了很多现象和景点,如“萧萧班马鸣”,“长江长江,天上飞”,通过形象描写,使整首诗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仗和排比句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5. 《白日依山尽》 - 王之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人生哲理的诗。

诗人通过描绘太阳西沉和山峦起伏的景象,表达了散文《山行》中“登高必自卑”的哲理。

诗中运用了象征化的表达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音韵和谐,意境深远。

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
三、《天净沙秋思》: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借景言情,烘托游子寂寞凄楚的思乡之情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主旨句)
直抒胸臆,表达游子寂寞凄楚的思乡之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矛盾吗?为什么?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游子孤寂凄楚的思乡愁绪.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写出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军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3.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景物描写,写边塞夜景的凄寒;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运用细节描写,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5.衡阳雁去无留意
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无留意”三字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回去的情感。
现在用来赞扬无私奉献精神.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情景,“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情深。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运用典故,表达诗人苦苦相思时的一种愿望。“为探看”充满期待之意。
六、《夜雨寄北》:
1.巴山夜雨涨秋池。
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
“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烘托人物心情作用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设想来日重逢,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以此来反衬今夜的孤寂。
眼前遥想异日一如重逢,于时间变迁空间转换中写出悲欢离合,彼此的思念。
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分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分析

品味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
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 谐音“思”,用“到死”、“成灰” 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 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 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 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情感提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 。”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 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 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 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 寻味。
译文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 着容颜转变的愁虑;我夜晚对月低吟时 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 啊,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 候!
走近作者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 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豀生、 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 南荥(xíng)阳(今郑州荥阳)。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
• 1.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 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气象阔达,志趣高远,
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 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终南别业 王维
•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 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 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 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 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 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 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 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 更为可亲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全部13首古诗词赏析汇总

八年级语文下册全部13首古诗词赏析汇总

八年级下册全部古诗词(13首)(注音、注释、赏析)汇总1[先秦]诗经《关雎》2[先秦]诗经《蒹葭》3[宋]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4[先秦]诗经《式微》5[先秦]诗经《子衿》6[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8[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唐]白居易《卖炭翁》10[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1[唐]李白《送友人》12[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3[宋]陆游《卜算子·咏梅》关ɡu ān 雎j ū[先秦] 诗经关ɡu ān 关ɡu ān 雎j ū鸠ji ū,在z ài 河h é之zh ī洲zh ōu。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君j ūn 子z ǐ好h ǎo 逑qi ú。

参c ēn 差c ī荇x ìn ɡ菜c ài ,左zu ǒ右y òu 流li ú之zh ī。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寤w ù寐m èi 求qi ú之zh ī。

求qi ú之zh ī不b ù得d é,寤w ù寐m èi 思s ī服f ú。

悠y ōu 哉z āi 悠y ōu 哉z āi ,辗zh ǎn 转zhu ǎn 反f ǎn 侧c è。

参c ēn 差c ī荇x ìn ɡ菜c ài ,左zu ǒ右y òu 采c ǎi 之zh ī。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琴q ín 瑟s è友y ǒu 之zh ī。

参c ēn 差c ī荇x ìn ɡ菜c ài ,左zu ǒ右y òu 芼p à之zh ī。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钟zh ōn ɡ鼓ɡǔ乐l è之zh ī。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八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古诗词的背诵与赏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素养,还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赏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

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胸怀。

3. 《泊船瓜洲》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赏析:王安石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江南春景,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4.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5.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苏轼在这首诗中回顾了赤壁之战的历史,通过对战争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赏析: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明月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留恋。

词中的“起舞弄清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起舞的情景,充满了诗意。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8下古诗鉴赏

8下古诗鉴赏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希望得到为官者的赏识、引荐和提拔。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用两个典故抒发了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前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全诗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乡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3.《迢迢牵牛星》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相思之苦。

4.《关山月》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

“戍客,思归”两句表现思人思乡的痛苦。

5.《望江南》借斜晖流水暗示思妇因失望而凝愁含恨,表现孤寂,惆怅之情。

6.《虞美人》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愁思贯穿始终。

“问君”“恰似”写出了词人家国倾覆,无力回天的悲慨之情。

7.《渔家傲秋思》功业未建,思乡之情。

8.《天净沙秋思》漂泊天涯的愁思,怀才不遇的悲凉。

9.《题破山寺后禅院》“潭影空人心”一句,正是诗人在清净无扰的破山寺后禅院,睹“潭影”而杂念俱消的感受。

这一联是一个转折,由刻画后禅院的幽静转向表现诗人内心之静,静境得到深化。

全诗表达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10.《游山西村》“山重”“柳暗”两句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无时,随时。

)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1、唐·韦应物《闻雁》原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赏析:归雁在古诗文中,历来是思乡思亲之物。

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端。

诗到此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后的感触不写一字,留下了广阔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像和思考。

2、唐·白居易《池鹤》原诗: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赏析:首联突出了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

颔联写丹顶鹤的外形特征,突出鹤的色彩美。

诗人以“丹砂”来比丹顶鹤头顶上的朱红色皮肤,以“白雪”比喻“白色短尾”。

“恐”和“疑”是人格化的描写。

颈联采用反衬手法,把丹顶鹤和鸬鹚、鹦鹉对比,意在突出丹顶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不邀宠献媚的品格。

尾联写池鹤的鸣声美,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一个“怅”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

3、宋·葛天民《迎燕》原诗: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赏析:3、4句,紧扣题目写主人忙着迎燕。

在各项准备中,诗人选择了其中一件:“不下旧帘遮”。

“帘”会妨碍燕的出入,故“不下”;“帘”惟其“旧”,才是“新燕”识别而“入”的标志;“帘”之所以“旧”,还具体表明主人是“寻常百姓”,无财力换上新“帘”。

这两句,前因后果,一虚一实,章法错落有致。

5、6句宛若“微雨飞燕”图: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

燕筑巢、生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虽“翅湿”在所不辞,神情跃然纸上。

全诗写了人与燕的关系,燕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之乐,亦足见诗人之乐。

4、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

一、《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背景: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中心:他描写农村风光的恬美和静穆,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全文▲表现这首诗主旨的词:心远。

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特点。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心远地自偏”以上四句的思想意蕴是什么?哪几句诗是写景的?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强调归隐在心志不在形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写出了陶渊明宁静安详、安逸恬淡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一句怎么理解?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

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一、《赠从弟》(其二)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特色探究】这是一首咏物诗。

【名句研读】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

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二、《苏幕遮》(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蔚蓝的天空下,黄叶铺满了大地。

一望无边的秋色与湖水、远天相连,水上泛起迷茫苍翠的雾气。

在水天相连的地方,远山衔着夕阳。

无情的芳草,一直伸展到了斜阳之外的天边。

思念故乡的忧伤,追忆旅途的愁苦,彻夜难眠,除非夜夜做一宿好梦,才能使人安睡。

月儿高高的挂在天上,映照这高楼,(我)独自倚在栏杆上。

想喝杯酒儿解解愁,酒入愁肠,都化为点点相思泪。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抒写了词人离乡去国的忧思。

上片写深秋景色。

起二句“碧云天,黄叶地”写深秋天空和大地的景色。

秋高气爽,在晴空万里的天幕上飘荡着薄如蝉翼的云彩,那云彩被碧蓝的天色映衬着,看去也是淡淡的碧色;金风阵阵,枯叶飘落,大地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

廖廖六个字为读者勾画出一个色彩鲜明的碧天、黄地,静中有动,云飘叶坠、空旷辽阔的境界。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写秋水。

这充满秋意的天地与江水连接汇合在一起,碧翠的秋水,在金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的涟漪,远远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烟雾笼罩。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八年级语文中的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八年级下语文古诗鉴赏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练习】1.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有千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一派生机景象。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引用典故,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慨之情。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后人将之引申为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一自然规律,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本篇是一首咏史之作。

开篇以一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后两句是诗人的议论,也是一种假设,如果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那么周瑜就不会战败曹操,“二乔”就会成为曹操的战利品,深锁铜雀楼,供曹操享用。

换言之,就是说当时从军事实力方面看,周瑜根本就不是曹操的敌手,之所以胜了曹操,那是因为老天作美,为周瑜提供了风向之便。

八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八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八年级下册古诗赏析1、采薇(昔我往矣)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用,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用。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古诗词鉴赏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及其鉴赏:1. 《宿建德江》--王之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

王之涣通过细腻的描写,打造了一个幽美的意境。

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题材,通过描绘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的精神追求。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写给自己在外地闯荡的兄弟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写诗人在节日时怀念家乡和兄弟的情感,突出了家国情怀。

4.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描绘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对人生追求的呼唤。

5.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分的自然景色,通过诗人敏锐的观察和抒写,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结合起来,给人以深深的启示。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鉴赏内容,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八年级下册必背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必背诗词赏析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参考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不可得,日日夜夜思念她。

思念之情绵绵不绝,竟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二、赏析1.开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起兴,在河心小洲上“关关”鸣叫的雎鸠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的恭敬相处非常相似。

写雎鸠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联想,酝酿气氛。

然后进入正题,抒写自己的倾心所思和强烈向往,提出文静美好的女子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统领全篇。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以景物为出发点,借景抒情,用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这个男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3. 如何理解诗歌中渗透的感情?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它既写了思慕追求,又深刻细微,止当所止,虽然有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也不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

此诗的感情率真、淳朴、健康。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参考译文芦苇很茂盛,白色露水凝结成霜。

(我)所爱的那个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她)恍若站在水中央。

初中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必背

初中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必背

初中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必背初中八年级下册的古诗词赏析,通常包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赏析要点: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赏析要点: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 《江雪》 - 柳宗元- 赏析要点: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孤寂、清冷的心境,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3. 《望岳》 - 杜甫- 赏析要点: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4. 《春望》 - 杜甫- 赏析要点: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5. 《游山西村》 - 陆游- 赏析要点:诗人通过对乡村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6. 《赤壁》 - 苏轼- 赏析要点:这首诗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赏析要点:这是一首著名的词,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8.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赏析要点:这首词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9. 《滕王阁序》 - 王勃- 赏析要点:这是一篇骈文,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文采和对历史人物的赞美。

10.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赏析要点:这篇散文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乐趣的追求。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主要内容:诗人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巴山楚水,回来时已物是人非,诗人豁达地劝慰友人也劝慰自己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

2、表达情感(主旨):表达了作者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及对岁月流逝、世态变迁的感慨。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5、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2、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赤壁》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3、《赤壁》中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4、《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赤壁》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6、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一反传统观点,发表独到见解。

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也会有所作为,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7、《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1)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2)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为下文铺垫。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什么?;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周瑜。

9、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三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内容:全诗回忆了诗人的仕途生涯和抗战经历,感慨国破家亡的现状,表明了自己愿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赏析:①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用“风飘絮”来比喻国家无可挽回的败局,十分形象恰切。

“雨打萍”,诗人将自己的身世比作“浮萍”,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的身世像雨中的浮萍一样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十分传神。

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②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

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书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这两句直抒胸臆(抒情方式),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水调歌头,词牌名。

2、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

苏轼望月,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4、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5、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6、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7、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9、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_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

(2分)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怀念。

10、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5分)全词以月贯穿始终,展开丰富的想像,表现复杂的情怀,胸襟开阔,风格豪迈。

1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2分)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转而放达开阔。

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

12、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

(提示:可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构思方面简要分析)(2分)示例:思想内容上:作品情感曲折变化,作者对人生别离的思考,激起各类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成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情怀乐观、豁达。

艺术构思上:结构精巧,想象奇特。

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天上人间虚实并述,以自然的深远澄净映衬自己胸怀的超脱开朗,并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全曲分三层:第一层(1-3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第二层(4-7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

第三层(末4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2、“兴,百姓苦”的原因则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

“亡,百姓苦”,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3、写法上,作者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

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六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