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8a4c4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b.png)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A.再认策略B.意义策略C.目标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 B2、以下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 )。
A.一定的招生权B.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权力C.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D.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答案】 D3、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角色多样性B.工作神圣性C.劳动创造性D.成效即时性【答案】 D4、教师应引导学生认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现了( )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A.理论与实践B.科学性与思想性C.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答案】 A5、“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为( )。
A.巴格莱B.赫钦斯C.马利丹D.涂尔干【答案】 B6、( )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A.层次结构B.能级结构C.地区结构D.形式结构【答案】 B7、我国现行高校领导机制是( )。
A.校长分工负责制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D.教授委员会负责制【答案】 C8、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能对学生的需要做出敏感反应( )。
A.讲授法B.讨论法C.多媒体教学法D.案例教学法【答案】 B9、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角色多样性B.工作神圣性C.劳动创造性D.成效即时性【答案】 D10、终身教育应体现于()。
A.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中B.大学教育中C.基础教育中D.整个教育体系和个体的各个发展阶段中【答案】 D1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钦斯B.阿德勒C.布鲁纳D.贝格尔【答案】 C12、科学研究的起点和首要环节是( )。
A.确定科研选题B.设计研究方案C.撰写研究论文D.申请专利【答案】 A13、适用于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专门问题的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0db53a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f.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一、教学原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原理是指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有效的教学原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研究。
二、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讲授法适用于知识传授和讲解,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 讨论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讨论。
- 实验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
- 研究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旨在改进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2.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考试和测验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惯,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
- 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合理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设计的要素和步骤- 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要素。
- 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7d100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5.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一部分,是评估教师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对教育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研究目标。
教育学主要包括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本质和对象、教育的作用和方法、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等内容。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2. 现实问题的导向性:教育学是以实际的教育问题为导向的,旨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开展。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学既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又深入研究教育理论,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内容。
其中,教育思想是教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包括古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等。
2.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还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这些理论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1. 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实证主义学派、人文主义学派、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等。
实证主义学派主张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揭示教育规律;人文主义学派强调培养个体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为指导,关注教育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2. 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康德、杜威等。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观;康德关注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杜威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四、教育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育咨询、教育实验等。
教育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育学与教师职业发展教育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部分,对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66857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e.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
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管理)部分的重点内容,供考生参考。
一、教育学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主要学派
-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
- 中国教育学的历史演变过程
3. 教育社会学
- 社会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教育中的社会化问题
- 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4. 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研究理论和教学方法
- 学生个别差异及其教育对策
5. 教育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规- 教师法及其实施办法
二、教育管理
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育管理的定义
- 教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校管理
- 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
- 学校管理中的组织与领导
- 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发展和评价3. 教育经济与教育投入
-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 教育经费的筹措与分配
4. 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
-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指标体系
- 教育质量管理的原理和实践
- 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质量保障
以上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的重点归纳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育学教育管理理论。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8bc27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a.png)
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原理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旨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与教育原则-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 教育原则是指导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
3. 教育制度与教育组织- 教育制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教育体系。
- 教育组织是指教育机构内部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方式。
4. 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效果的测量和分析。
- 教育改革是针对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改进活动。
二、心理学基础1. 学生的心理发展- 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等。
- 皮亚杰、埃里克森等心理学家的发展阶段理论。
2. 学习心理学- 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迁移等。
- 认知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3. 个别差异与特殊教育需求- 学生的智力、性格、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 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识别与教育方法。
三、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体系- 国家教育法律、地方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等。
2. 教师权利与义务- 教师的职业权利,如教学自由、学术研究等。
- 教师的职业义务,如遵守教育法规、尊重学生等。
3. 学生权利与保护- 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安全权等。
- 学生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教学媒体与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利用。
2. 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参与与互动。
-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如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等。
3. 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表现评价等。
- 教学反思与教学改进。
五、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1.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氛围的营造、班级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 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2. 学生行为管理- 学生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 班级纪律的维护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教资科一必考知识点
![教资科一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13d2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2.png)
教资科一必考知识点教资考试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简称,是国家组织的一项重要考试。
教资科一是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下面将介绍教资科一必考的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性质、目标、任务等。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启发式原则、社会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等。
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评价研究、行动研究等。
二、心理学知识点1. 发展心理学: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2.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构建主义学派等。
3.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等。
4. 心理测量与评价:常见的心理测量工具、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三、课程与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2. 教学评价: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3. 德育与教育:德育目标、德育策略、德育评价等。
4. 多媒体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的原理、方法、应用等。
四、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权利与义务等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用工制度等内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权利与义务等内容。
五、教育管理知识点1. 教育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组织、教育行政职能、教育行政管理方法等。
2. 学校管理:学校目标、学校组织、学校管理模式等。
3. 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发展、教师的评价等。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改革历程:教育改革的目标、内容、实施等。
2. 中国教育现状: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3. 国际教育发展:国际教育的趋势、教育合作、教育交流等。
以上就是教资科一必考的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些内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bcebb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a.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必考科目之一,其涵盖了广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汇总一些必考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目的和功能,以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目的: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实现途径,以及不同教育目的论的观点和特点。
4、教育制度:了解教育制度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过程。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课程理论:掌握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理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以及不同教学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3、教学方法: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原则,以及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三、学生发展知识1、认知发展:了解认知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认知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2、情感发展:掌握情感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情感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3、品德发展:了解品德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品德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4、个性发展:掌握个性发展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个性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四、班级管理知识1、班级管理理论: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班级组织建设: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3、班级日常管理:了解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班级日常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4、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掌握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五、教育教学技能知识1、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应用。
教资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资教育学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9863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4.png)
教资教育学考点总结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教师教育专业的重要学科。
在教育学考试中,教育学通常是必考科目之一。
本文将对教育学考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科学,它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教育实践的科学。
教育学的特点包括系统性、实践性、指导性和科学性。
二、教育学的学派和理论教育学有多种学派和理论,其中最重要的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强调对学习过程中外部刺激和反应的研究;认知主义强调对学习过程中人类知识和思维活动的研究;人本主义强调对学习者个体的尊重和关注;建构主义强调对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重要性。
三、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有目的性、系统性、影响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的目标实现途径包括教育引导、创设情境、教学法和评价方法。
四、学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生发展的理论包括发展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
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进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几个方面。
学生发展的实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因材施教、个别指导等方法。
五、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学校教育管理等。
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包括学校管理、课程管理、教育评价等。
六、教育法律与道德教育法律与道德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学生权益保护、学校管理的法规等。
教育法律与道德的实践包括教育公平、教育公正和教育法律的执行,以确保教育的公正和顺利进行。
七、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改革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文化建设包括学校价值观的塑造、学校氛围的营造和学校管理的转变等。
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智能教学等。
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九、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价教育研究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
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7b1b23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6.png)
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汇总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许多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朋友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考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是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汇总。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本质特点明确了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如动物的本能活动、人类的无意识模仿等都不是教育。
2、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发展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功能。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等;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教育能够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知识。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等;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如教育能够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民主等。
4、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等规律。
教育要遵循这些规律,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1、课程的类型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照课程的实施要求,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照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三、教学1、教学的任务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等。
教师证考试专业知识点总结
![教师证考试专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75415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5.png)
教师证考试专业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概念和范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劳动性质、教育的发展规律等内容。
2. 教育的目标、对象和方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对象是学习者,包括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教学、训练、启迪等。
3. 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形式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社会学理论、教育史论等。
4. 教育的管理与监督教育的管理与监督主要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内容。
5. 教育的伦理道德教育的伦理道德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操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二、心理学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心理发展、心理调控等内容。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习过程、教学方法、学习动机、教学评价等内容,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4. 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行为特征、心理活动规律等内容。
5.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1.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探究法等。
2.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情感主义教学理论等。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等。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综合性评价、质量分析、评价改革等。
四、课程与教学1. 课程理论课程理论主要包括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基本特征、课程的结构、课程的目标等。
教师资格证-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db8e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3.png)
教师资格证-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知
识点
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 研究与教育的关系
- 研究过程及其主要理论
- 研究动机与兴趣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
2. 教育学知识点
-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
-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 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 教育法学知识点
- 基本法律和法规
-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定
- 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 教育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 教育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4. 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知识点
- 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课程设计的过程和要素
- 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5. 教育评价知识点
-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 教育评价的分类和方法
-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6. 教育统计学知识点
- 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教育统计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 教育统计的表达和分析
- 教育统计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以上是高中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完整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f442a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b.png)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资考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考试,教育学是其中的一门科目。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方法、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学应用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教资考试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原理、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内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学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 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象的研究,探讨教育的发展过程、规律。
3.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和规律,寻找异同之处。
4.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教育学理论,对教育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论总结。
三、教育学理论1. 教育目标理论:研究教育应实现的目标和意义。
2. 教育过程理论: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等。
3.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 教育思想史:研究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四、教育学应用1. 教育管理:研究学校组织、教职工分配、教育资源配置等管理问题。
2.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教育教学的指导。
3.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念,指导教育实践。
4.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法律案例,保障教育的合法权益。
总结: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在教育学的考试中,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理论和应用。
只有全面了解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才能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教师资格证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47018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7.png)
教师资格证常考知识点一、教育学原理1. 教育目的与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2. 教育心理学基础- 学习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3. 教育哲学与伦理-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 教育伦理的基本问题二、课程与教学论1. 课程设计原理- 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课程评价的方法2. 教学方法与策略- 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 教学媒体与技术的应用- 教学评价与反馈3. 课堂管理- 课堂氛围的营造- 学生行为的管理- 课堂互动的促进三、教育评估与测量1. 学生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 学生评价的类型- 评价工具的设计- 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2.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 教师反思与自我评价四、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基础-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 教师权利与义务- 学生权利与保护2. 教育政策与改革-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挑战五、学科教学知识1.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的核心概念- 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 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语言技能的教学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六、教育技术与创新1.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在线教育与混合学习2.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STEAM教育的实施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知识点和细节需要根据您所在地区的具体要求和考试大纲进行调整和补充。
此外,实际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可能还会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教育实践、案例分析等。
在准备考试时,建议参考最新的官方考试指南和教材,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技术)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技术)重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f0439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4.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技术)重点归
纳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技术)科目的重点内容,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一、教育学
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科目之一,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教育思想和教育学理论:关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学说和流派,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2. 教育心理学:重点了解学生发展及其心理特点,包括儿童心理、青少年心理和成人心理等。
3. 教育教学理论: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法律法规:熟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义务
教育法等。
5. 教育管理学:关注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教育资源管理等。
二、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另一个重点科目,主要内容如下:
1. 教育技术原理: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教育
技术的定义、特征、分类等。
2. 多媒体教学:熟悉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施方法,包括PPT制作、影音资料运用等。
3. 远程教育:了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技术手段和实施方法,包括网络教育、在线课程等。
4. 教育软件应用:关注教育软件的选择和应用,了解电子教材、教学辅助软件等。
5. 教育信息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影响等。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技术)科目的重点内容
归纳总结,希望能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祝大家考试顺利!。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189eb3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b.png)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必考知识点归纳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生物起源论B.劳动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答案】 B2、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
A.创新实践B.教研结合C.终身学习D.反思经验【答案】 D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这是指( )。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答案】 C4、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 )。
A.专业性B.基础性C.中学后D.通才教育【答案】 A5、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取决于( )的性质。
A.政治B.经济C.科技D.文化【答案】 A6、在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 )时期。
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答案】 A7、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能对学生的需要作出敏感反应()A.讲授法B.讨论法C.多媒体教学法D.案例教学法【答案】 B8、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是指( )。
A.高等教育行政管理B.高等教育内部管理C.高等教育民主管理D.高等教育结构管理【答案】 A9、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A.再认策略B.意义策略C.目标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 B10、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是()。
A.以教学为主B.以科研为主C.教学与科研兼顾D.按学校考核来取舍【答案】 C11、我国高等教育可追溯到哪个时期( )。
A.夏B.商C.周D.汉【答案】 C12、中世纪欧洲大学中影响巨大的样板学校是( )。
A.巴黎大学B.威斯康星大学C.东京大学D.达勒姆大学【答案】 A13、主张高校课程应注重反映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高校教学应着重传授各门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课程理论是()。
A.永恒主义课程观B.改造主义课程观C.科学主义课程观D.结构主义课程观【答案】 D14、下列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
教综知识点汇总
![教综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75e337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c.png)
教综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学基础理论1. 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实践活动的科学。
2. 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个体身心发展。
- 社会功能: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3. 教育目的- 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 个性化发展: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4. 教育原则- 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科学组织教育活动。
- 民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平等参与教育过程。
-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5. 教育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传授知识。
- 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探究问题。
-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学习理论知识。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 内在动机:出于兴趣或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 外在动机: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
2. 学习风格- 视觉型:通过视觉信息学习效果最佳。
- 听觉型:通过听觉信息学习效果最佳。
- 动觉型:通过动手操作和身体感觉学习效果最佳。
3. 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
-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4. 情感与人格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愧和怀疑、主动与罪恶感、勤奋与自卑、身份与角色混乱、亲密与孤立、生产力与停滞、完整与绝望。
三、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运行。
2. 教师法- 教师资格:规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资格。
- 教师权利与义务:明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3. 学校管理- 学校章程:规定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 学校安全:确保学校环境安全,预防校园事故。
四、教学设计与评估1. 教学设计- 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一致。
- 教学策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资格证考题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ba2f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4.png)
教师资格证考题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2. 教育规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 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和内在联系4. 现代教育科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5.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体差异理论及其教学应用3. 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4. 记忆、思维、情感和性格的教学应用5.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论1. 课程的概念、特点和功能2.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原则3. 教学目标的分类、结构和特点4. 教学方法的基本分类和运用5. 教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四、教育法学1. 教育法学的概念和任务2. 教育的法律地位和作用3.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4. 中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和特点5. 教育管理的法律要求和实践五、教学设计与评价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原则3.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概念4. 教学评价的基本组成要素和方法5. 教学设计与评价的衔接和应用六、教育方法学1. 教育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和教学形式4. 教学中的学生角色和学习方法5. 教学实践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七、教育技术学1.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4. 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 远程教育技术的原理和实践八、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伦理1.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原则3. 教师的职业形象和社会评价4.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5. 教育伦理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以上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掌握以上知识点,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命题规律,从而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e640a51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c.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对该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必背的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起源阶段、形成阶段、多样化阶段、现代化阶段。
3、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二、教育法律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年限和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内容。
三、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1、课程的概念与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2、教学的概念与类型: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自学。
3、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四、心理教育与德育1、心理教育的概念与原则:个性化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德育的概念与原则:教育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体性原则。
3、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五、班级管理基础知识1、班级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2、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例会、班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
3、班级管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
六、教育科研方法基础知识1、教育科研的概念与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
2、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评价。
3、教育科研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知识点总结教资
![知识点总结教资](https://img.taocdn.com/s3/m/91e9b1c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c.png)
知识点总结教资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现实,研究内容有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规律等。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2.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
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
3.教育原则常见的教育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巩固和应用、知识的结构化教学、个性化教育等。
二、教育思想及教育学说1.教育思想的历史古代教育思想包括儒、道、法、墨,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墨子。
现代教育思想包括启蒙运动、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实用主义等。
2.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罗塞福、弗洛贝尔、杜威、皮亚杰等,他们代表了不同阶段的教育学说。
三、心理学基本概念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分为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分支。
2.发展心理学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儿童、青少年期等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认知过程。
4.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包括帕维洛夫、沃森、斯金纳等,强调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以及环境塑造个体行为。
5.著名心理学家杜威、皮亚杰、弗洛伊德、阿德勒等。
四、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型1.教学理论教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2.教学模型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型、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型、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型、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模型等。
3.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的重要策略。
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1.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情感、学科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绪论第一节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独立性态阶段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
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
斯宾塞的《教育论》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
1956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1963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
教育概述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由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段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里起源(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教育的社会起源论,认为教育最根本的起源首先是劳动;其次,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五,各种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特点作为了解。
第2节学校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我国学校教育体制发展概况291902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1985年的《决定》和1993年的《纲要》的内容。
30——31当前我国学校的主要类型与系统主要类型:幼儿初等中等高等主要学校系统: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和成人教育第3节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和普遍性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法;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四)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重要途径(三)教育能够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第二节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二)政治制约着受教育权(三)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一)教育能够培养和早就政治人才(二)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三)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第三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一)宏观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生影响(二)微观上,社会文化深入到学校内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教育能够保存和传递文化(二)教育能偶选择文化(三)教育能够整理文化(四)教育能够活化文化(五)教育能够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吸收和融合(六)教育能够创造和更新文化第四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结构(二)科学技术影响学生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四)科学技术影响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手段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一)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数量足够、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二)教育能够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三)教育能够加速科学与技术的转化(四)教育能够姜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一、人的发展的动力观67 内发论(孟子)外铄论(洛克)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二、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提供物质前提1、生理前提2、发展过程和成熟程度制约人发展的年龄特征3、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其(巨大作用)(三)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四)个体主管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念95: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着的身心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96: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功能三、教育目的的类型98:1、国家教育目的2、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在完成某一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4、教学目标(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到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四、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及代表人物 1011、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2、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罗齐):认为教育应丛人的本性本能出发3、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4、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五、我国教育目的(一)理论基础10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的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基本观点:1、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2、人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3、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的制约4、人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5、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节素质教育素质与素质教育基础素质包括身体和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108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的特征: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内容的基础性;空间的开放性;目标的全面性;价值的多元化。
教师与学生教师(本章内容涉及案例分析中的基本理论素材:如教师职业素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等内容)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教师职业角色115: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18(一)教师劳动对象具有主动性(二)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三)劳动方式具有个体性和协作性(四)教师劳动的时空范围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连续性(五)教师劳动过程及效果具有周期性和后延性。
(六)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三、教师的职业素养120:政治思想素养;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对待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同事: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业务素养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关系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133: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工作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中学课程课程概述课程概念。
课程最早出现在唐朝《五经正义》中。
二、课程类型139:1、学科课程(分科课程)2、经验课程(活动课程)3、综合课程当代学校的课程倾向于由各种课程类型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课程类型主要有:1.从课程类型固有的属性区分由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2、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从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区分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区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第二节中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概念。
1、课程设计以(课程计划)、(课程标2、准)和(教材)的方式表现。
3、课程计划的结构包括:规定教学科目;规定学科的设置顺序;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规定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4、课程标5、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6、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第三节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理念157: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理念;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中学教学(上)中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教学的概念: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途径。
教学是完成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中学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4、发展学生的体力和个性。
第二节中学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169:最基本的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方面。
二、中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辨证统一规律(教师主导:由其职责决定;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主体;教学中应防止两种倾向,正确处理二种关系)(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辨证统一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强调统一,但不排斥差异;掌握知识道发展智力的条件;防止两种倾向)(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辨证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知识与思想品德相互联系、辨证统一;教学中坚持教育性,防止两种倾向)(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辨证统一规律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引起学习动机——感知课程内容——理解课程内容——巩固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情况的检查和评定第三节中学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及运用1、直观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2、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3、为学生提供有关的事实、实物和形象,4、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5、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发展智力和思想品德等奠定基础;2、启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6、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7、使其掌握课程内容的本质,8、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使学生善于积极主动的思考,10、学会独立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