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度型光伏逆变器滑模电压控制方法研究_李清然

合集下载

具有精确非线性补偿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

具有精确非线性补偿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
第 4期
2 0 1 3年 7月




No. 4
J o u r na l o f Po we r Su p p l y
J u l y . 2 01 3
具有精确非线性补偿 的三相光伏并 网逆变器 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
黄 庆 义 , 段 启迪 , 郝 翔。 , 黄 浪。 , 刘 韬。 , 谢 瑞 良
死 区效应 和开关延 时引入 的非线性 进行精 确补偿【 垌 。
本 文分 析 了 由死 区效 应 和 开 关 延 时 等 非 线 性 影 响造 成 的逆变 器 输 出 电压失 真 , 并 建 立 了相 应 的 非 线性 效应模 型 。最 终根 据该 系统模 型 提 出了并 网 电流 的离散 积分 滑模 变结 构控制 策 略 。该 新 型控制
压扰 动 , 但是 其动态 性能较差 [ 5 - 6 1 ; 。无差拍 控制[ 7 1 虽 然
动 的强 鲁 棒性 和 零稳 态 误差 。此外 , 与不 具 有非 线 性 补偿 的滑模 控 制相 比 , 所 提 控制 策 略 能够 有效 地 减小 并 网 电流的 总谐波 失 真 。
有 良好 的稳 态和动态 性能 , 但 是对 系统参数 敏感 。 近 年来 , 由 于滑模 变 结 构控 制 算 法 优 良的动 态 性能 . 强 鲁 棒 性 和 低 谐 波 失 真 的特 点 , 被 广 泛 地 实 三 相光 伏并 网逆 变器 的 拓扑 结 构 如 图 1所示 。
鲁 棒 性 强 以及 优 良的 电 流谐 波抑 制 能 力 。
关键词 : 光伏逆 变器; 离散 积 分 滑模 控 制 ; 非 线 性 补偿 ; 总谐波失真 ; 动 态响 应 ; 强鲁 棒 性

基于滑模控制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方案

基于滑模控制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方案
,= , 一l

{) 1
学者 已经进行大 量研究 ,并且取得许多研究成果 。滑模变结 构控制 因其鲁棒性强 ,并且 具有 无需在线 辨识 等优点 ,因此 , 被 引入光伏系统 的最 大功率 点控制中 ,可明显改善光伏系统 的跟踪速度 。文献【] 绍一种 由光伏 阵列、蓄 电池和负载构 1 介
跟踪 ,包括改进变换 电路 ,设计滑模变 结构控制器 。实验结果表 明,该方案能快速跟踪 太阳能 电池 的最大功率点 ,使系统稳定地工作在最
大功率点附近 ,减小输 出功率和 电压的波动 以及超调量 ,削弱滑模控制的稳态抖振 。 关健词 :光伏发 电 ;变换器 ;滑模控制 ;最大功率点 跟踪 ;控制器 ;太阳能
l 概 述
最 大 功 率 点 跟 踪 ( xmu o e on Takn , P ) Ma i m P w r it rcig MP T P 技 术 控 制 一 直 是 光伏 发 电 系 统 研 究 的一 个 理 论 热 点 , 国 内外
对应 的 I — V函数 中光伏 电池的输 出特性 方程为 :
中图分类号: P 15 T 31 ・
基 于 滑模 控 制 的光伏 系统 MP T控 制 方案 P
黄 勤 ,石 国飞 ,凌 睿 ,严贺彪 ,黄小有
( 重庆大学 自动化学 院,重 庆 4 0 3 ) 0 0 0

要: 结合光伏系统 的工 作原 理和滑膜控制 的特点 , 出一种最 大功率 点跟踪( P ) 提 MP T 控制 方案。 将滑模控 制应 用于该 系统最大功率点的
M PPT n r l c m ef rPh t v la cS s e Co t o he o o o o t i y t m S Ba e n S i i g M o e Co t o s d 0 ld n d n r l

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多模式滑模控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多模式滑模控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N o t r h C h i n a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U n i v e r s i t y , B a o d i n g 0 7 1 0 0 3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As t h e c o r e c o mp o n e n t o f d i s t r i b u t e d p h o t o v o l t a i c( P V)s y s t e m,t h e e x i s t i n g i n v e r t e r h a s d e f i c i e n c i e s o f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2 6 9 1 . 2 0 1 5 . 0 5 .多 模 式 滑 模 控 制 方 法 及 仿 真 分 析
李 清 然 ,张 建 成
( 华 北 电 力 大 学 新 能 源 电力 系统 国家 重 点 实验 室 ,河北 保 定 0 7 1 0 0 3 )
标 .设 计 了不 同运 行 方 式 下 的 逆 变 器控 制 策 略 。 为保 证 系 统 动 态性 能 ,选 择 逆 变 器 滑 模 控 制 方 案 。根 据 并/
离 网模 式 下 逆 变 器 的 数 学 模 型 设 计 了滑 模 电 流/电 压控 制 方 案 。 利 用 MAT L AB / S I MUL I N K 对 不 同运 行 方 式 下
Di s t r i b u t e d Ph o t o v o l t a i c I n v e r t e r Mu l t i - mo d a l S l i d i ng M o d e Co n t r o l Me t h o d a n d S i mu la t i o n An a l y s i s

新型滑模控制的Boost光伏逆变器

新型滑模控制的Boost光伏逆变器

t e ip t DC v l g n a s ge s g w ih c n b s d i d l . h p rto r c p e i a ay e n d — h n u o t e i i l t e, h c a e u e n AC mo ue T e o e ain p n i l s n l z d i e a n a i t i n t mah ma is mo e i  ̄u d d b h sae s a e v r g me o . ti o e l i g mo e c n r l al d he a te t d l s c n e y t e tt —p c a e a e h t d Deal f t s d n d o to h i t e r s r s a c e T e smu a o t d e n r tt p x e me t o h o t l s se a e c n t c e y s d h o y i e e r h d. i l t n s i s a d p oo y e e p r n s f t e c n r y t m r o s u t d b l e h i u i o r i
1 引 言
随着 传 统 能源 消 费 的增 长 .生 态 环 境 的 日益 恶 化 和 人 类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要 求 .世 界 各 国 都 在 积 极 开 发 无 污 染 可 再 生 的新 能源 1。 太 阳 能 资源 丰 1 富 、 布 广 泛 、 以再 生 、 无 污 染 , 分 可 且 因此 太 阳 能 光 伏 发 电成 为 新 能 源 开 发 中的 主 流 。而 光 伏 逆 变 器
c nml me h d. e smu ai n a d e p rme t e u t a e gv n t e i h ai i n f c ie e s o e p o o t to T i lt n x e h o i n a r s l l ie o v r y t e v d t a d ef t n s f t r - l s f l y e v h

可调电能质量的光伏系统双层控制策略

可调电能质量的光伏系统双层控制策略

可调电能质量的光伏系统双层控制策略李清然;张建成【摘要】分布式光伏电源渗透率上升会影响电能质量.为了充分发挥分布式光伏电源调节配电网电能质量的潜力,设计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双层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包含中心控制层和本地控制层,其中,中心控制层实时检测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状态,决定功率调整方案;本地控制层采用了超级电容器和逆变器相互配合的新方案,并在超级电容器的双环控制结构中设计了功率前馈环节,提高了响应速度.仿真表明,设计方案能够使分布式光伏电源参与电网调频、调压、调度及灵活方便地调整自身储能元件能量状态,并有效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期刊名称】《可再生能源》【年(卷),期】2015(033)011【总页数】6页(P1608-1613)【关键词】逆变器;超级电容器;双层控制;功率前馈;电能质量【作者】李清然;张建成【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46近年来分布式光伏的装机容量迅速上升,分布式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日益增大。

高光伏渗透率的配电网轻载时容易发生潮流逆流,导致配电网过电压[1],过云等引起的光伏出力剧烈波动可能导致电压骤降、闪变甚至系统稳定问题[2],[3]。

面对上述光伏接入引起的电压问题,传统调压方式如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容器等由于响应速度问题将失效,分布式光伏系统自身的有功无功调节能力成为可能的解决方案[4],[5]。

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电能质量,增强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友好性,德国更新了分布式发电低压并网标准VDE-AR-N4015,明确提出了分布式电源有功管理、无功管理、电压支撑等方面的要求。

作为分布式发电、智能配电网的支撑技术,分布式储能技术在系统调压、调频、平滑分布式电源出力波动、增强分布式电源可调度性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6]。

逆变器滑模控制策略研究

逆变器滑模控制策略研究

逆变器滑模控制策略研究逆变器滑模控制策略研究概述逆变器在电力电子技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电力系统、风能、太阳能等。

然而,逆变器存在着输出电压波动、能量损耗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控制策略,其中滑模控制策略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重点研究逆变器滑模控制策略,探讨其原理、优点和应用。

滑模控制策略原理滑模控制策略基于滑模面的概念,通过引入滑模面来实现对逆变器的控制。

滑模面是一个超平面,能够将系统的状态点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

在滑模控制中,目标就是使系统状态的轨迹获得滑模面,并沿着滑模面滑动到期望状态点。

通过控制滑模面的设计,可以使逆变器输出电压稳定,并有效减小电压波动。

滑模控制策略的优点滑模控制策略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鲁棒性强:滑模控制策略对于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快速响应:滑模控制策略能够快速响应系统的变化,当系统发生扰动时能够迅速调整控制信号,保持逆变器输出的稳定性。

3. 误差收敛快:滑模控制策略能够将系统状态快速从初始状态收敛到期望状态,使输出电压达到指定值。

4. 简单实现:滑模控制策略算法相对简单,易于工程实现,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滑模控制策略的应用滑模控制策略在逆变器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电力系统中的滑模控制:滑模控制策略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逆变器控制,通过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能够改善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太阳能逆变器中的滑模控制:太阳能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受到太阳辐射、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采用滑模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对太阳能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精确控制,提高太阳能发电的效率。

3. 风能逆变器中的滑模控制:由于风资源具有不稳定性,风能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常常存在波动。

滑模控制策略能够快速响应风速变化,实现对风能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稳定控制,提高风能发电的可靠性。

基于滑模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基于滑模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基于滑模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基于滑模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逆变器作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设备,在并网系统中的功率控制和电能质量的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滑模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滑模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良好的性能和高鲁棒性,有望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环保、价廉等优点。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光伏发电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而光伏逆变器作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设备,在并网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光伏逆变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光伏发电的效率、功率因数和电能质量等指标,因此对光伏逆变器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滑模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在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和功率因数。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为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2.1 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结构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阵列和光伏逆变器两部分组成。

光伏阵列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而光伏逆变器则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

2.2 光伏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光伏逆变器的核心是电路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

光伏逆变器一般采用全桥逆变拓扑结构,通过控制拓扑结构中的开关器件,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并将交流电能输出到电网中。

第三章基于滑模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3.1 滑模控制原理滑模控制是一种基于离散滑模面进行控制的方法。

通过引入滑模面,将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转化为在滑模面上进行线性控制的问题,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控制。

3.2 基于滑模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设计一个基于滑模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首先需要建立光伏逆变器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滑模控制的原理,设计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

基于抑制过调制的光伏逆变器高电压穿越策略研究

基于抑制过调制的光伏逆变器高电压穿越策略研究

图1 过调制区域划分肖明清,王学奇.国内外战场抢修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系统仿真学报,2006,25(9):14-17.张兴业.战役装备保障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2002.翟源景.野战维修保障基本事件分析与决策逻辑模型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1,12(2):31-34.某型雷达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论文,2002.董原生,侯宏雄.浅析美军装备战场抢修新技术提高维修保障能力,2005.张阿玲,井江等.自动填装设备电液比例控制系统设计航天发射技术,2015,2:15-18.中国设备工程 2023.07 (上)图2 ) (m σ函数图2中的m (σ)曲线显示,在暂升振幅σ=1.17的情况下,调制比约为m ≈0.91,这时就已经达到了线性调制区的临界点了,也就是说,暂升振幅σ>1.17就会发生过调制。

在当电网系统发生过调的情况下,如果不进行控制算法的处理的话,这时会使系统的可控裕度下降,从而导致逆变器的脱网。

为说明提升直流电压对过调制的抑制作用,将变量调制比m 和变量暂升幅度和变量直流电压V DC 的立体曲线图结合(3)来描绘,如在图3中所示。

图3 m、σ与V DC 的三维曲面在图3中,线性调制区域的临界表面m (σ)=0.91。

在直流电压V DC 较高时,调制率m 减小,在一定的电压下,m (σ,V DC )表面在m (σ)=0.91的曲线下,整个系统在线性调制区内。

高电压穿越过程中的过调制抑制从图3的分析可以看出,当高电压穿越过程中,当穿越期间出现过调制的情况,则可以通过提升直流电压这种方法来抑制,使电网系统能够在线性调制区内并网运行。

设:正常并网运行时的直流电压为V 1,此时按照骤升幅度折算得出的直流电压为V α,当直流开路电压。

把直流电压抬升函数定义为ΔVf 。

图4 高电压穿越控制流程图试验和结论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搭建了一个高电压穿越试验平5。

该平台具有标称功率36kW、标称电流分压电抗器、45A、0.16mH的分压电抗器。

基于光伏逆变器调相的网源协调调控运行技术研究

基于光伏逆变器调相的网源协调调控运行技术研究
果明显,与光伏27和光伏54相比,有载调压开关 的最小、最大和平均电压都接近1,各节点处的电 压波动较小,电压分布更加均匀遥
通过适当地调节多个光伏和有载调电开关 , 可以提高光伏的利用效率和有载调压开关的寿 命遥图2所示为顺序控制策略的流程图遥
配电网几点电压越线
控制域光伏动作
节点电压合格 非本控制域由高到低
对应光伏一次动作 二学点电压合蒋钥二二
有载调压开关跳闸袁 光伏动作重置
节点电压合格? N
由高到低对应光伏 依次动作
二:]予点电压合格钥二二
节点编号
图4节点电压1分布 Fig.4 Node voltage distribution 1
表2节点电压1具体参数 Table 2 Node voltage 1 specific parameters
调压
电压最高值 电压最低值 平均值 电压
设备 有载调压开关
p.u. 0.952
p.u. 0.999
运行策略进行研究,造成电网连接容量大和投资 浪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完善与提咼遥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变压器有载调压 开关和光伏逆变器相结合的网源协调控制方法遥 根据灵敏度信息划分不同的控制域,对光伏和有 载调压开关进行协调实现调压。通过仿真,验证了 网源协调控制方法的优越性遥 1网源协调管理平台结构
3.2电压控制域分析 光伏电压控制域可以对该范围的节点电压进
行有效调节,但是对其他节点的支持效果不足o当 节点的电压偏差太大时,可以准确判断需要动作 的光伏进行电压调节。为了使电压控制区域更清
晰,将各节点上负荷等比例增加 1.5倍,并分别提 高PV27和PV54输出的无功功率,使二者的无功 增量相同。
电压,将控制明显的节点划分为同一 VCRo各PV

逆变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

逆变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
容 量要求 .

围 1 基本 B C U K电路
1 电路 基本 结构 与 工 作原 理
基本的 B C U K电路 如 图 1 示 , 中 L c数 值 较 大 , 所 其 、 =Cntab两 端 的电压 波 形 如 图 2所 示 , 人是 一脉 冲 电 os,、 输
流 , 出是 一连 续 的电流 . 输
围 2 电压 波 形
本 文 的降压 型逆变 器采 用 了两组对 称 的 B C U K电路 , 负载跨 接 在 两个 B C U K变换 器 的输 出端 , 以正 并

收稿 日期 :0 1 2—1 2 0 —1 J
作者简介 : 叶伟 国(92 . , 江鄞县人 , 16 一)男 浙 讲师 , 从事应用 电子技术、 建筑物理 与环境等顿域的研究
( 1绍兴文理学院 物理系, 浙江 绍兴 320 ; 100 2浙 江大 学 电气工程系 , 浙江 杭州 302 ) 107

要 : 出 了一 种 逆 变 器 的 电路 拓 扑 , 提 以获 得 比较 理 想 的正 弦 输 出 电压 , 析 了 电路 的工 作 原 理 , 计 了 电 路 的精 横 变 结 分 设
构控锚方案, 并进行 了仿真和实验研究 .
关 麓 谓 : 变 器 ; 横 控 制 ; U K 电路 逆 滑 BC 中 图 分类 号 :M 6 T 44 文棘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8 9X 20 ) 1 t2 5 1O —23 (020 —0 ̄ —0 ( Y
0 引 言
负载 电阻 R. 过滑模 控制 , 通 使输 出 电容 电压 和随 参 考 电压 的变 化而 变 化 , 而使 两 个 B K变换 器各 产 从 UC 生 一个 有相 同直流偏 置 的正弦波 输 出 电压 , 并且 和 在 相位 上互差 10 . 8 度 由于负 载跨 接在 和 的 两端。 则逆 变器 的输 出 电压 如 式 ( ) 示 . 1所

基于滑模控制的逆变电源系统研究

基于滑模控制的逆变电源系统研究

基于滑模控制的逆变电源系统研究桑智强;李敏远【摘要】由于逆变电源的非线性特性,采用常规控制法会使参数变化敏感、带载波形畸变严重以及负载突变时动态响应速度减慢.针对上述缺点本研究采用基于给定三角波的滑模变结构控制,通过建立系统的变结构模型、选择切换面函数和控制率分析滑模域,引用李导数分析滑模运动存在的条件,用定频控制削弱抖振.实验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期刊名称】《西安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29)001【总页数】5页(P98-102)【关键词】逆变电源;滑模控制;李导数;定频【作者】桑智强;李敏远【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464逆变器在工作过程中受开关量的控制,在两个拓扑之间来回变化,具有周期性的变结构特性,常规的控制方法都忽略了这一特性,使得其带负载的能力减弱,输出电压波形畸变严重,动态特性较差[1-3]。

逆变器本质上属于非线性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与常规控制方法的区别在于控制的不连续性,即随时间变化的开关特性,因此该方法对逆变器是适用的。

滑模控制的实现要选取适宜的滑模面函数,设置好控制率。

滑模控制属于受限控制,滑模面函数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滑动模态的存在性、滑模面的可达性、滑模运动的稳定性以及系统的动态效果。

由于滑模控制的固有抖振会使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降低,严重时还会影响系统的稳定[2-3]。

文献[1]、[3]采用滞环控制来削弱滑模控制的抖振,即在滑模控制面的两侧增加宽度为δ的滞环,通过加大滑模运动的行程来限制穿越频率。

但滞环控制会产生变化的开关频率,给滤波电路的设计带来麻烦,在高要求输出的逆变电源中不宜采用。

定频控制能固定开关器件的工作频率,稳定滑模控制的工作点,使抖振得以削弱,为此采用了基于给定三角波的滑模控制(SMC-RTW),并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控制方法的良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 18 ]
技术得 到 广 泛 关 注
[1 ~ 3 ]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颁 布 的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分布式电源并网相关意 见和规范的通知 》 提出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 提供优惠优质服务, 推动了小型户用并网光伏发 电的发展。逆变器作为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 的接口,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用户和电网的电能 质量
2. 1
参考电压生成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时, 逆变器的控制目
标为输出功率跟踪电网功率调度指令的要求; 光 伏发电系统离网运行时, 逆变器的控制目标为保 证负载的电能质量。 根据不同的控制目标, 逆变 器输出电压参考值 u cref 的生成方式不同。 2. 1. 1 并网模式 如图 1 所示,在并网模式下, 并网开关 S1 闭 合,本地负载选择开关 S2 接入 a 点, S3 闭合。 参 考电压生成方式选择虚线框中并网模式方式。 根据有功和无功的调度指令确定逆变器输出 电压, 可 以 实 现 有 功 无 功 的 解 耦 控 制。 设 P ref , Q ref 分别为逆变器输出功率调度指令, Ip , I q 分别为 Up , Uq 分 逆变器输出有功电流、无功电流参考值。
电系统,多经过电缆线路并入电网, 由于电压等 级比较低,所以线路电阻不能忽略。
2
逆变器滑模电压控制方法
传统的并 / 离网双模式逆变器多采用混合电压
1
可调度型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结构
对于小容量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多采用单
电流控制模式。 当光伏发电系统离网运行时, 将 逆变器等效 为 电 压 源, 采 用 电 压 模 式 控 制 结 构, 控制输出电压瞬时值; 当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 时,将逆变器等效为电流源, 采用电流模式控制 结构,控制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 实现 单位功率因数并网。在并 / 离网系统运行方式切换 时,逆变器的控制结构也要相应切换, 切换过程 中负载电能质量较差, 对电网造成一定冲击。 对 于小容量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天气较好的白天并 网发电,为了防止电网功率倒送, 夜间及阴雨等 不能发电时一般将其与电网分离, 因此需要频繁 的并 / 离网操作,逆变系统显然不适合采用上述传 统控制方法。 本文所提滑模电压控制方案, 无论光伏系统 并网、离网运行, 逆变器均采用电压控制, 不存 在电压电流控制模式切换, 滑模控制作用下电压 稳定性好, 并 / 离网操作过程中负载 电 能 质 量 良 好,对电网无冲击。 下面详细分析并 / 离网运行方式下光伏逆变器 滑模电压控制方案的设计过程。
收稿日期: 2015 - 03 - 24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51177047 ) 。
)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发电技术 ,Email: qingr_ li@ 126. com。 作者简介: 李清然 ( 1989-
2
电 力 科 学 与 工 程
2015 年
器应该具有较宽的直流输入电压适应范围、 对负 载扰动的不敏感性和鲁棒性以及良好的动态特性。 滑模控制具有响应速度快、对参数和扰动不敏感、 简单易实现等优点, 因此本文采用滑模变结构控 制方法实现上述逆变器控制方案。
满足滑模存在性及系统稳定性。
4
电 力 科 学 与 工 程
2015 年
3
仿真与分析
在 Matlab / Simulink 环 境 下 搭 建 模 型 进 行 仿
真。选取滤波器参数为 L f = 5 mH,C f = 10 μF。光 伏系统出口选择 400 V 低压电缆并网, 滤波器出 口到电网距离取为 1. 5 km。滑模面系数 c = 3 000 , 指数趋近律系数 ε = 5 , k = 2 500 , 开关器件工作 的频率为 10 kHz。考虑如下方面: ( 1 ) 有功功率调度指令 P ref 、 无功功率调度 指令 Q ref 变化条件下,检测逆变系统输出功率跟踪 调度指令的能力。 ( 2 ) 直流电压 U dc 变化条件下, 检测逆变器 的直流输入电压适应能力。 ( 3 ) 并 / 离网运行方 式 切 换 条 件 下, 检 测 切 换过程中负载电能质量以及注入电网的电能质量。 ( 4 ) 本地负载 R load 变化条件下, 检测逆变器 负载适应能力。 在实际光伏发电系统中, 上述变化或者扰动 随机发生,最恶劣的情况即同时交叉发生, 因此 本文在仿真中考虑同时交叉发生的情况。 设 定 仿 真 时 间 为 1 s, 0. 125 s 时 刻 并 网, 0. 935 s时刻离网,本地负载电阻在 0. 54 s 由 10 + j9. 4 Ω突变为 20 + j15. 7 Ω。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 的扰动如图 3 所示, 直流电压波动范围为 450 ~ 550 V 。
,开展对逆变器的研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
[6 , 7 ]
推广意义重大。 目前常 用 的 逆 变 器 控 制 策 略 有 PI 控 制 比例谐振控制
[8 , 9 ]

、 重复控制
[10 ]
、 无差拍控 制
[11 ]
等,这些控制方法各自有其优点同时仍存在一些 不足。PI 控制原理简单, 但控制精度较差; 比例 谐振控制可以消除稳态误差但存在带宽限制问题; 重复控制对于死区等周期性扰动有良好校正作用, 但其对于非周期性扰动效果较差; 无差拍控制动 态性能好,但其对运算速度和系统模型精确性的 要求很高,限制了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并 / 离网双模式逆变器多采用混合电压电流控
· uc u c + ) Lf Cf Ro Cf
由 式 ( 4 ) 可 见, 有 功 无 功 可 以 单 独 调 节, 实现解耦控制。 有功、 无功调度指令变化后, 逆 变器输出电压参考值的幅值和其相对于电网的相 位会相应变化,逆变器输出电压 u c 在滑模电压控 制模块作用下跟踪参考值 u cref 从而保证逆变器输出 功率跟踪功率调度指令。 2. 1. 2 离网模式 电网故障情况或者因用户需要频率等与市电 不同的特殊电能而使光伏发电系统离网运行时, 如图 1 所示,并网开关 S1 打开, 本地负载用电选 择开关 S2 接入 b 点, 不 再 经 过 电 缆 线 路, S3 闭 合,由光伏发电系统为本地负载供电。 逆变器的 输出电压参考值 u cref 可以选择用户给定的参考电 压,参考电压的幅值频率等参数根据用户自身需 要而定。 光伏发电系统并 / 离网运行时,滑模电压控制 作用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跟踪参考电压, 下面分
采用指数趋近律缩短到达滑模面的时间: ds = - εsign( s ) - ks dt ( 9)
式中: ε 和 k 为指数趋近律系数。k 能保证当 s 较 大时系统以较大的速度趋近滑动模态, ε 使得当 s 接近 0 时,趋近速度不是 0 ,保证系统在有限时间 内到达滑动模态。 通过选择合理的 ε 和 k ( ε > 0 k > 0 且 k 适当大) 可以保证快速趋近 且 ε 很小, 并削弱抖振现象。 联立式 ( 5 ) u eq = ~ ( 9 ) 得到等效占空比: Lf Cf ¨ ( - εsign( s ) - ks + u cref + U dc
· · c( u cref - u c ) +
( 10 )
由于等效占空比中含有直流侧电压 U dc ,所以 控制系统对于逆变器直流侧电压的波动有良好的 鲁棒性。 联立式 ( 5 ) s ~ ( 10 ) 并化简得到: ( 11 ) ds = s ( - εsign( s ) - ks ) < 0 dt
[4 , 5 ]

存在控制复杂、 实现困难等问题。 由于光伏系统 输出功率具有随机性和不可控性, 随着光伏电源 渗透率的增加, 如何控制其输出功率, 使其参与 电网调度也成为电网即将面临的问题, 而目前这 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光伏系统并 / 离网 运行方式下的逆变器电压控制方案, 在光伏系统 运行方式切换过程中, 无需对逆变器的控制模式 进行切换, 简单易实现, 对于负载、 电网和逆变 器安全无冲击。 由于小型的户用光伏系统可能需 要比较频繁的并 / 离网操作,因此在并网模式下逆 变器采用电压控制相对于电流控制有较大优越性。 并网运行时通过调节逆变器的输出端电压实现有 功和无功的快速跟踪, 可以灵活方便地进行功率 调度控制。另外根据用户对逆变器的需求, 逆变
制模式
[12 , 13 ]
。并网运行时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流
0
引言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分布式发电
与电网电压 同 频 同 相, 实 现 单 位 功 率 因 数 并 网; 而离网运行时逆变器采用输出电压控制方案。 因 此并 / 离网运行方式切换需要伴随逆变器控制模式 切换,比较复杂, 并且切换过程中存在负载电能 质量较差、冲击电压电流过大等问题, 不利于电 网和逆变器安全运行。目前无缝切换技术
( 6)
为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 以状态偏差量建立 滑模面函数: e = u c - u cref
图2 参考电压生成原理
( 7) ( 8)
s = ce + e 式中: c 为滑模面系数。 ( 3)
·
则逆变器输出电压参考值为: U cref = U s + U p + U q 将式 ( 1 ) ,( 2 ) 代入式 ( 3 ) 可得: U cref P ref R + Q ref X P ref X - Q ref R = Us + +j ( 4) Us Us
相全桥逆变器与电网相连。 因此本文依托单相全 桥逆变器展开研究, 所采用的单相逆变系统结构 如图 1 所示。
图1
单相逆变系统结构图
图 1 中 U dc 表示等效替代直流电压源; L f , C f 表示滤波电感和电容; R + j X 表示电缆线路的阻 抗; R load 表示用户的本地负载; u s 表示电网。S1 为 并网开关, 当电网故障时, S1 断开隔离故障。 S2 为本地负载用电选择单刀双掷开关, 电网为本地 负载供电时, S2 掷于 a; 光伏发电系统为本地负 载供电时,S2 掷于 b。 S3 为光伏发电系统出口开 关,当光伏发电系统故障时, S3 断开隔离故障。 图 1 虚线框中为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模式和离网模 式不同的参考电压生成方式。 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电池经过 DC / DC 变换 器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和升压功能, 同时可调度型 光伏系统必然要求配备一定容量的储能装置, 满 足功率调度需求。 因本文讨论重点在于逆变器控 制,简单起见, 将这部分电路用电压在一定范围 内波动的直流电源 U dc 等效替代。光伏系统输出的 直流电能,经过逆变器和滤波器后转变为符合要 求的工频交流电并入电网。 小容量的户用光伏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