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立体几何3

合集下载

2012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九部分立体几何初步

2012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九部分立体几何初步

第九部分 立体几何初步(2012年上海卷文)5、一个高为2的圆柱,底面周长为2π,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2012湖南卷文)4.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体的三视图问题,由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1所示知,原图下面图为圆柱或直四棱柱,上面是圆柱或直四棱柱或下底是直角的三棱柱,A,B,C,都可能是该几何体的俯视图,D不可能是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因为它的正视图上面应为如图的矩形.1. (2012年福建卷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以是( )A .球B .三棱锥C .正方体D .圆柱(2012年安徽卷理)(6)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 ,直线a 在平面α内,直线b 在平面β内,且b m ⊥则“αβ⊥”是“a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即不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①,b m b b a αβα⊥⊥⇒⊥⇒⊥ ②如果//a m ;则a b ⊥与b m ⊥条件相同(2012年天津卷文)(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3m.【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这是一个下面是个长方体,上面是个平躺着的五棱柱构成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体积为24243=⨯⨯,五棱柱的体积是6412)21(=⨯⨯+,所以几何体的总体积为30。

【答案】30(2012年山东卷理)(14)如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F 分别为线段AA 1,B 1C 上的点,则三棱锥D 1-EDF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解析:61112113111=⨯⨯⨯⨯==--DE D F EDF D V V . (2012年山东卷文)(13)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E 为线段1B C 上的一点,则三棱锥1A DED -的体积为_____. (2012江西卷文)7.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A .112 B.5 C.4 D. 92【答案】C【解析】本题的主视图是一个六棱柱,由三视图可得地面为变长为1的正六边形,高为1,则直接带公式可求.(2012年四川卷文)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B 、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C 、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D 、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2012年四川卷文)14、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M 、N 分别是CD 、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1A M 与DN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第九章立体几何 9.3-2三垂线定理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第九章立体几何   9.3-2三垂线定理

O a α A P O a α A P 9.3-2三垂线定理【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垂直问题。

【知识梳理】 1.斜线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2.重要公式 如图,已知OB ⊥平面α于B ,OA 是平面α的斜线,A 为斜足,直线AC ⊂平面α,设∠OAB =θ1,又∠CAB =θ2,∠OAC =θ.那么cos θ=cos θ1⋅cos θ2.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平面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②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0︒的角.4.三垂线定理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名称语言表述 图 示 字母表示 应 用 三垂线定 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PO a AO a a PA ⊥⇒⎪⎭⎪⎬⎫⊥⊂⊥αα ①证两直线垂直 ②作点线距 ③作二面角 的平面角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AO a PO a a PA ⊥⇒⎪⎭⎪⎬⎫⊥⊂⊥αα 同 上三垂线定理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的主要应用是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尤其是证明两条异面直线垂直,此外,还可以作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二面角的平面角.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要抓住平面和平面的垂线,简称“一个平面四条线,线面垂直是关键”.【点击双基】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B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C )平面的一条斜线可以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D )a 、b 在平面外,若a 、b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两条相交直线,则a 、b 也是相交直线2.直线a 、b 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a 1、b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a 1⊥b 1,则a ⊥b (B )若a ⊥b ,则a 1⊥b 1(C )若a 1//b 1,则a 与b 不垂直 (D )若a //b ,则a 1与b 1不垂直3.直线a 、b 在平面外,若a 、b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个点和不过此点的一条直线,则a与b 是 ( )(A )异面直线 (B )相交直线(C )异面直线或相交直线 (D )异面直线或平行直线C αD A B OC A P BD M N Q l 4.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若P 点到△ABC 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5.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若P 点到△ABC 各边的距离都相等,且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在△ABC 的内部,则射影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6.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连结P A 、PB 、PC ,若P A ⊥BC ,PB ⊥AC ,则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7.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引两条斜线段,它们所成的角为θ.这两条斜线段在平面内的射影成的角为α(90︒≤α<180︒),那么θ与α的关系是 ( )(A )θ<α (B )θ>α (C )θ≥α (D )θ≤α8.已知直线l 1与平面α成30︒角,直线l 2与l 1成60︒角,则l 2与平面α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0︒,60︒] (B )[60︒,90︒] (C )[30︒,90︒] (D )[0︒,90︒]【典例剖析】例1.如果四面体的两组对棱互相垂直,求证第三组对棱也互相垂直.已知:四面体ABCD 中,AB ⊥CD ,AD ⊥BC ;求证:AC ⊥BD ;证法一:作AO ⊥平面BCD 于O , 连OB 、OC 、OD ,∵AB ⊥CD ,∴OB ⊥CD ,同理,由AD ⊥BC 得OD ⊥BC ,∴O 是△BCD 的垂心,∴OC ⊥BD ,从而AC ⊥BD .证法二:设AB =a ,AC =b ,AD =c ,则BC =b -a ,BD =c -a ,CD=c -b ,∵AB ⊥CD ,AD ⊥BC ,∴a ⋅(c -b )=0,c ⋅(b -a )=0,则a ⋅c =a ⋅b ,a ⋅c =c ⋅b .∴a ⋅b =c ⋅b ,即a ⋅b -c ⋅b =0,从而有b ⋅(c -a )=0,故AC ⊥BD .例2.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CB =90︒,∠ABC =60︒,PC ⊥平面ABC ,AB =8,PC =6,M 、N 分别是P A 、PB 的中点,设△MNC 所在平面与△ABC 所在平面交于直线l .(1)判断l 与MN 的位置关系,并进行证明; (2)求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解:(1)l //MN ,证明如下: ∵M 、N 分别是P A 、PB 的中点,∴MN //AB ,MN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MN //平面ABC .又∵MN ⊂平面MNC ,平面MNC 平面ABC =l ,∴MN //l .(2)取AC 的中点Q ,连MQ ,则MQ //PC ,而PC ⊥平面ABC ,∴MQ ⊥平面ABC .作QD ⊥直线l 于D ,连MD ,则MD ⊥直线l .线段MD 的长即为M 到直线l 的距离.在Rt △ABC 中,可求得AC =43,∴QC =23.又MQ =21PC =3,∠QCD =30︒,∴QD =21QC =3. 于是 MD =22QD MQ +=23.DC O B A abcN M P C B A 例3.如图,P 是Δ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 ⊥平面ABC 。

2012届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9单元第52讲 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2012届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9单元第52讲 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以BC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以BC所在直线为x轴, 过点O与AB平行的直线为y轴, 直线OP为z轴,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不妨设CD 1,则AB BC 2,PO 3.
所以A(1, 2, 0),B 1, 0, 0 , D(1, 1, 0),P(0, 0,3), 所以BD 1, 2, 0 , PA 1, 2, 3 , 所以BD PA 2 1 1 2 0 ( 3) 0, 所以PA BD. 所以PA BD.
题型二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
例2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P ABCD的底面 是直角梯形,ABC BCD 90,AB BC PB PC 2CD,侧面PBC 底面ABCD. 证明:
1 PA BD; 2 平面PAD 平面PAB.
证明: 1 取BC的中点O.因为平面PBC 平面 ABCD,PBC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PO 底面ABCD.
解析:由方向向量和平面法向量的定义可知应 选C. 对于选项D,直线a 平面a也满足a n 0.
2. 已知a、b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其方向 向量分别为n1、n2,给出下列结论: ①若n1 //n2,则a //b; ②若n1 //n2,则a b; ③若n1 n2 0,则a b; ④若n1 n2 0,则a //b.
则O 0, 0, 0 ,A(0, 8, 0),B 8, 0, 0 ,C 0,8, 0 , P 0, 0, 6 ,E(0, 4,3),F 4, 0,3.由题意,得G 0, 4, 0 . 因为OB= 8, 0, 0 , OE (0, 4,3), 设平面BOE的一个法向量为n (x,y,z), n OB 0 x 0 则 ,即, 4y 3z 0 n OE 0

2012年高考立体几何

2012年高考立体几何

三、解答题28.【2012高考新课标理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2A CBC A A ==,D 是棱1AA 的中点,BD DC ⊥1(1)证明:BC DC ⊥1(2)求二面角11C BD A --的大小. 【答案】(1)在R t D A C ∆中,AD AC = 得:45ADC ︒∠=同理:1114590A D C C D C ︒︒∠=⇒∠=得:111,DC DC DC BD DC ⊥⊥⇒⊥面1BCD DC BC ⇒⊥ (2)11,DC BC CC BC BC ⊥⊥⇒⊥面11ACC A BC AC ⇒⊥取11A B 的中点O ,过点O 作O H BD ⊥于点H ,连接11,C O C H 111111A CBC C O A B =⇒⊥,面111A B C ⊥面1A BD 1C O ⇒⊥面1A B D 1O H B D C H B D ⊥⇒⊥得:点H 与点D 重合且1C D O ∠是二面角11C BD A --的平面角设A C a =,则12C O =,111230CD C O C DO ︒==⇒∠=既二面角11C BD A --的大小为30︒29.【2012高考江苏16】(14分)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A B A C =,D E ,分别是棱1BC CC ,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 ),且AD DE F ⊥,为11B C 的中点. 求证:(1)平面AD E ⊥平面11BCC B ; (2)直线1//A F 平面ADE .【答案】证明:(1)∵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1CC ⊥平面A B C 。

又∵AD ⊂平面A B C ,∴1CC AD ⊥。

又∵1AD DE CC DE ⊥⊂,,平面111BCC B CC DE E = ,,∴AD ⊥平面11BCC B 。

又∵AD ⊂平面ADE ,∴平面AD E ⊥平面11BCC B 。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立体几何》9-1精品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立体几何》9-1精品
• (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 (包括三垂线定理)
• (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 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精选版ppt
7
• ●命题趋势
• 1.空间几何体
• 空间几何体是立体几何初步的重要内容,高考非常重视 对这一部分的考查.一是在选择、填空题中有针对性地 考查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性质及主要几何量(角度、距 离、面积、体积)的计算等.二是在解答题中,以空间 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推理、论证及有关计 算.
精选版ppt
9
• 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理)
• 高考试题中的立体几何解答题,包括部分选择、填空题, 大多都可以使用空间向量来解答.高考在注重对立体几 何中传统知识和方法考查的同时,加大了对空间向量的 考查.给考生展现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 能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 这一部分高考命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精选版ppt
27
• 1°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叫做大圆. • 2°不过球心的截面截得的圆叫做球的小圆.
精选版ppt
28
• (3)球面距离:
• 1°定义:在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经过这
两点的 在这两点间的一段
的长度,这个弧
长叫做两大点圆的球面距离.
劣弧
• 2°地球上的经纬线
• 当把地球看作一个球时,经线是球面上从北极到南极的 半个大圆,纬线是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其
• ②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 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 一个直角三角形.
• 4.棱台的概念及性质
• (1)定义:棱锥被 的部分叫做棱台.

2012版高考数学3-2-1精品系列专题09立体几何理(教师版1)

2012版高考数学3-2-1精品系列专题09立体几何理(教师版1)

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
此平面垂直 .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 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 理解以下性
因为 AA1 平面 ABCD ,BD 平面 ABCD ,所以 BD AA1 ,
2012 版高考数学 3-2-1 精品系列专题 09 立体几何 理 (教师版 1)
【考点定位】 2012 考纲解读和近几年考点分布 2012 考纲解读 考纲原文:
(1)空间几何体 ①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 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 ②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 等的简易组合) 的三视图, 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 的直观图 . ③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 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 了 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 ④ 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 (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 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 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不要求记忆公式) .
( D) EF与 GH 的交点 M 一定在直线 AC 上
解 :依题意,可得 EH∥ BD, FG∥ BD,故 EH∥ FG,由公理 2 可知,
1 FG 2
E、F、G、H 共面,因为 EH= BD, = ,故 EH≠ FG,所以, EFGH
2 BD 3
是梯形, EF与 GH 必相交,设交点为 M ,因为点 M 在 EF 上,故点 M 在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考数学⽴体⼏何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数学是⾼考考试中的主科之⼀,我们要对⾼考数学⽴体⼏何进⾏强化复习,⽴体⼏何是⾼考数学考试中丢分的重灾区。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考数学⽴体⼏何专题复习题,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考数学⽴体⼏何专题复习题 专题四 ⽴体⼏何 第1讲 三视图及空间⼏何体的计算问题 (建议⽤时:60分钟) ⼀、选择题 1.(2014•湖北卷)在如图所⽰的空间直⾓坐标系O-xyz中,⼀个四⾯体的顶点坐标分别是(0,0,2),(2,2,0),(1,2,1),(2,2,2).给出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个图,则该四⾯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分别为 ( ).A.①和②B.③和①C.④和③D.④和② 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何体的正视图是⼀个直⾓三⾓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0,2),(0,2,0),(0,2,2)且内有⼀个虚线(⼀个顶点与另⼀直⾓边中点的连线),故正视图是④;俯视图即在底⾯的射影是⼀个斜三⾓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0,0),(2,2,0),(1,2,0),故俯视图是②. 答案 D 2.(2013•东北三校第三次模拟)如图,多⾯体ABCD E FG的底⾯ABCD为正⽅形,FC=GD=2EA,其俯视图如下,则其正视图和侧视图正确的是 ( ). 解析 注意BE,BG在平⾯CDGF上的投影为实线,且由已知长度关系确定投影位置,排除A,C选项,观察B,D选项,侧视图是指光线,从⼏何体的左⾯向右⾯正投影,则BG,BF的投影为虚线,故选D. 答案 D 3.(2014•安徽卷)⼀个多⾯体的三视图如图所⽰,则该多⾯体的表⾯积为 ( ).A.21+3B.18+3C.21D.18 解析 由三视图知,⼏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因此该⼏何体的表⾯积为6×2×2-6×12×1×1+2×34×(2)2=21+3. 答案 A 4.(2013;⼴东卷)某四棱台的三视图如图所⽰,则该四棱台的体积是 ( ).A.4B.143C.163D.6 解析 由四棱台的三视图可知该四棱台的上底⾯是边长为1的正⽅形,下底⾯是边长为2的正⽅形,⾼为2.由棱台的体积公式可知该四棱台的体积V=13(12+1×22+22)×2=143,故选B. 答案 B 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沿BD将矩形ABCD折叠,连接AC,所得三棱锥A B CD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则三棱锥A B CD侧视图的⾯积为 ( ).A.613B.1813C.213D.313 解析 由正视图及俯视图可得,在三棱锥A B CD中,平⾯ABD⊥平⾯BCD,该⼏何体的侧视图是腰长为2×322+32=613的等腰直⾓三⾓形,其⾯积为12×6132=1813. 答案 B 6.在具有如图所⽰的正视图和俯视图的⼏何体中,体积最⼤的⼏何体的表⾯积为 ( ).A.13B.7+32C.72πD.14 解析 由正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何体可能是四棱柱或者是⽔平放置的三棱柱或⽔平放置的圆柱.由图象可知四棱柱的体积最⼤.四棱柱的⾼为1,底⾯边长分别为1,3,所以表⾯积为2(1×3+1×1+3×1)=14. 答案 D 7.(2013•湖南卷)已知正⽅体的棱长为1,其俯视图是⼀个⾯积为1的正⽅形,侧视图是⼀个⾯积为2的矩形,则该正⽅体的正视图的⾯积等于 ( ).A.32B.1C.2+12D.2 解析 易知正⽅体是⽔平放置的,⼜侧视图是⾯积为2的矩形.所以正⽅体的对⾓⾯平⾏于投影⾯,此时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积为2. 答案 D ⼆、填空题 8.某⼏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则该⼏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何体由长⽅体和圆柱的⼀半组成.其中长⽅体的长、宽、⾼分别为4,2,2,圆柱的底⾯半径为2,⾼为4.所以V=2×2×4+12×22×π×4=16+8π. 答案 16+8π 9.(2013•江苏卷)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 BC中,D,E,F分别是AB,AC,AA1的中点,设三棱锥F A DE的体积为V1,三棱柱A1B1C1A BC的体积为V2,则V1∶V2=________. 解析 设三棱柱A1B1C1-ABC的⾼为h,底⾯三⾓形ABC的⾯积为S,则V1=13×14S•12h=124Sh=124V2,即V1∶V2=1∶24. 答案 1∶24 10.如图,正⽅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F分别为线段AA1,B1C上的点,则三棱锥D1-EDF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 利⽤三棱锥的体积公式直接求解. VD1-EDF=VF-DD1F=13S△D1DE•AB=13×12×1×1×1=16. 答案 16 11.(2014重庆卷改编)某⼏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则该⼏何体的表⾯积为________. 解析 由俯视图可以判断该⼏何体的底⾯为直⾓三⾓形,由正视图和侧视图可以判断该⼏何体是由直三棱柱(侧棱与底⾯垂直的棱柱)截取得到的.在长⽅体中分析还原,如图(1)所⽰,故该⼏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所⽰.在图(1)中,直⾓梯形ABPA1的⾯积为12×(2+5)×4=14,计算可得A1P=5.直⾓梯形BCC1P的⾯积为12×(2+5)×5=352.因 答案 60 12.已知三棱锥S ABC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上,△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形,SC为球O的直径,且SC=2,则此三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 在Rt△ASC中,AC=1,∠SAC=90°,SC=2,所以SA=4-1=3.同理,SB=3.过A点作SC的垂线交SC于D点,连接DB,因为△SAC≌△SBC,故BD⊥SC,AD=BD,故SC⊥平⾯ABD,且△ABD为等腰三⾓形.因为∠ASC=30°,故AD=12SA=32,则△ABD的⾯积为12×1×AD2-122=24,则三棱锥S-ABC的体积为13×24×2=26. 答案 26 三、解答题 13.已知某⼏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所⽰的矩形,正视图是⼀个底边长为8、⾼为4的等腰三⾓形,侧视图是⼀个底边长为6、⾼为4的等腰三⾓形. (1)求该⼏何体的体积V; (2)求该⼏何体的侧⾯积S. 解 由已知可得,该⼏何体是⼀个底⾯为矩形,⾼为4,顶点在底⾯的射影是矩形中⼼的四棱锥E‐ABCD,AB=8,BC=6. (1)V=13×8×6×4=64. (2)四棱锥E A BCD的两个侧⾯EAD,EBC是全等的等腰三⾓形,且BC边上的⾼h1=42+822=42; 另两个侧⾯EAB,ECD也是全等的等腰三⾓形,AB边上的⾼h2=42+622=5. 因此S=2×12×6×42+12×8×5=40+242. 14.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形,直线l与平⾯ABCD平⾏,E和F是l上的两个不同点,且EA=ED,FB=FC.E′和F′是平⾯ABCD内的两点,EE′和FF′都与平⾯ABCD垂直. (1)证明:直线E′F′垂直且平分线段AD; (2)若∠EAD=∠EAB=60 °,EF=2.求多⾯体ABCDEF的体积. (1)证明 ∵EA=ED且EE′⊥平⾯ABCD, ∴E′D=E′A,∴点E′在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 同理,点F′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四边形ABCD是正⽅形, ∴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也就是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即点E′、F′都在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 ∴直线E′F′垂直且平分线段AD. (2)解 如图,连接EB、EC,由题意知多⾯体ABCDEF可分割成正四棱锥E A BCD和正四⾯体E B CF 两部分.设AD的中点为M,在Rt△MEE′中,由于ME′=1,ME=3,∴EE′=2. ∴VE A BCD=13•S正⽅形ABCD•EE′=13×22×2=423. ⼜VE B CF=VC B EF=VC B EA=VE A BC=13S△ABC•EE′=13×12×22×2=223, ∴多⾯体ABCDEF的体积为VE A BCD+VE B CF=22. 15.(2013•⼴东卷)如图1,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形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AD=AE,F是BC的中点,AF与DE交于点G.将△ABF沿AF折起,得到如图2所⽰的三棱锥A-BCF,其中BC=22. (1)证明:DE∥平⾯BCF; (2)证明:CF⊥平⾯ABF; (3)当AD=23时,求三棱锥F-DEG的体积VF D EG. (1)证明 在等边三⾓形ABC中,AB=AC. ∵AD=AE, ∴ADDB=AEEC,∴DE∥BC, 同理可证GE∥平⾯BCF. ∵DG∩GE=G,∴平⾯GDE∥平⾯BCF, ∴DE∥平⾯BCF. (2)证明 在等边三⾓形ABC中,F是BC的中点,∴AF⊥FC, ∴BF=FC=12BC=12. 在图2中,∵BC=22, ∴BC2=BF2+FC2,∴∠BFC=90°, ∴FC⊥BF. ∵BF∩AF=F,∴CF⊥平⾯ABF. (3)解 ∵AD=23, ∴BD=13,AD∶DB=2∶1, 在图2中,AF⊥FC,AF⊥BF, ∴AF⊥平⾯BCF, 由(1)知平⾯GDE∥平⾯BCF, ∴AF⊥平⾯GDE. 在等边三⾓形ABC中,AF=32AB=32, ∴FG=13AF=36,DG=23BF=23×12=13=GE, ∴S△DGE=12DG•EG=118, ∴VF-DEG=13S△DGE•FG=3324. ⾼考数学答题技巧 1.调整好状态,控制好⾃我。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三板块-立体几何-层级(二)球的切、接问题与动态问题(动点、截面)【课件】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三板块-立体几何-层级(二)球的切、接问题与动态问题(动点、截面)【课件】

针对训练
1.(2022·韶关测试)(多选)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点 E,F 分别是棱 AB,
CC1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命题点(二) 几何体的外接球
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是高中数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一
般通过对几何体的割补或寻找几何体外接球的球心两大策略解决此类问题.
[例 1] (2022·新高考Ⅰ卷)已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 l,其各顶点都在同一球
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 36π,且 3≤l≤3 3,则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 )
由题意及图可得l2=h2+ 22a2, R2=h-R2+ 22a2,
解得
h=2lR2 =l62, a2=2l2-1l48,
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
V
=13a2h
=13
2l2-1l48×
l62=
l4 18
2-1l28(3≤l≤3 3),所以 V′=49l3-5l54=19l34-l62(3≤l≤3 3),令 V′=0,得 l=2 6,所以当 3≤l<2 6时,V′>0;当 2 6<l≤3 3时,V′<0,所以函数 V=1l482-1l28(3≤l≤3 3)在[3,2 6)上单调递增,在(2 6,3 3]上单调递减,又当
1.已知△ABC 中,AB=4,BC=3,AC=5,以 AC 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旋
转体,则该旋转体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
A.4396π B.54796π C.52756π D.32455π 解析:旋转体的轴截面如图所示,其中 O 为内切球的球心,过
O 作 AB,B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E,F,则 OE=OF=r(r
[答案] AD
方法技巧 1.动点问题的解题关键 在立体几何中,某些点、线、面按照一定的规则运动,构成各式各样的轨迹, 探求空间轨迹与探求平面轨迹类似,应注意几何条件,善于基本轨迹转化. 2.截面形状及相应面积的求法 (1)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求截面问题. (2)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求正方体中截面问题. (3)猜想法求最值问题:“要灵活运用一些特殊图形与几何体的特征动中找 静”,如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三棱锥等. (4)建立函数模型求最值问题:①设元;②建立二次函数模型;③求最值.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本讲主要内容】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立体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立体几何与其它知识点的综合问题【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融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于平面与几何体中,有计算也有论证。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系统地掌握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深刻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理解点到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2. 立体几何横向可与向量、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等综合.3. 应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解题方法指导】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动点P到直线A1B1与直线BC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解析:P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P到B的距离,动点P的轨迹满足抛物线定义.故选C.例2.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B⊥平面ABCD,(Ⅰ)若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60°,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Ⅱ)证明不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Ⅰ)解:∵PB⊥面ABCD,∴BA是PA在面ABCD上的射影,又DA⊥AB ∴PA⊥DA∴∠PAB是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PAB=60°,PB=AB·tan60°=3a ,∴ V 锥=3233·3·31a a a =(Ⅱ)证明: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棱锥侧面PAD 与PCD 恒为等腰三角形,作AE ⊥PD ,垂足为E ,连结CE ,则△ADE ≌△CDE ,因为AE =CE ,∠CED =90o,故∠CEA 是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C 与BD 交于点O ,连结EO ,则EO ⊥AC ,所以a AD AE OA a =<<=22,22a AE <, 在△AEC 中,02222cos 222222222<-=-=∙-+=∠AE a AE AE a AE EC AE AC EC AE CEA 所以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o。

2012届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9单元第48讲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2012届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9单元第48讲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二、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 位 置 关 系 的 分 类 ⑤ 共 面 直 线 ⑥ 异 面 直 线 : 不 同 ⑦ 2. 异 面 直 线 所 成 的 角
在一个平面内
1 定 义 : 设 a, b是 两 条 异 面 直 线 , 经 过 空 间
中 任 一 点 O 作 直 线 a // a, b // b, 把 a 与 b 所 成 的 ⑧ ______ 叫 做 异 面 直 线 a 与 b 所 成 的 角 ( 或 夹 角 ).
图形表示
四、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两平面平行 图示 表示法 ______ 公共点个数
__________ 公共点
有____个公共点, 且都在一条直线上
两 平 面 相 交
斜交
垂直
有____个公共点, 且都在一条直线上
五、等角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 应 平 行 , 那 么 这 两 个 角 _______ .
2
5 2
a, B1 N 5 4 a
2
5 2
2
a,
3a 所 以 cos B1 DN
5 4 5
a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公理 公 理 1: 如 果 一 条 直 线 上 的 ① _______ 在 一 个 平 面 内 , 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公 理 2: 过 ② ________________ 的 三 点 , 有 且 只有一个平面. 公 理 3: 如 果 两 个 不 重 合 的 平 面 有 一 个 公 共 点 , 那 么 它 们 ③ __________ 过 该 点 的 公 共 直 线 . 公 理 4: 行 公 理 ) 平 行 于 ④ ______ ____ _ _ 的 两 (平 直线互相平行.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最值问题 专题 高三一轮复习备考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最值问题  专题  高三一轮复习备考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与最值问题一知识点导学1.解决折叠问题注意什么?折叠问题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空间几何问题与平面几何问题相互转化的集中体现,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抓住折叠前后图形的特征关系。

解答折叠问题在于画好折叠前后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弄清折叠前后哪些量和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哪些量和位置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这些未发生变化的已知条件就是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

2立体几何常见的最值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空间图形最值问题有线段、角、距离、面积、体积等最值问题,通常应注意分析题目中所有的条件,首先应该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是否能用公理与定义直接解决题中问题;如果不能,再看是否可将问题条件转化为函数,若能写出确定的表意函数,则可用建立函数法求解;再不能,则要考虑其中是否存在不等关系,看是否能运用解等不式法求解;还不行则应考虑是否可将其体图展开成平面,这样依次顺序思考,基本可以找到解题的途径.3如何解决涉及几何体切接问题最值计算?求解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等.通过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与圆的接、切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中元素间的关系求解.这样才能进一步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内的问题;4解决折叠问题的步骤有哪些?二.考点典例考点一:面积、体积最值问题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截面面积、体积等最值问题,往往是几何体中有关几何元素如顶点、侧棱、侧面、截面等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达到某个特殊位置时所具有的度量性质。

因此,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分析这些几何元素运动变化与所求量的联系,建立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实例演练1(2021•湖南模拟)如图所示,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半径为6cm,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心为O,D,E,F为圆O上的点,DBC∆分别是∆,FAB∆,ECA以BC,CA,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CA,AB为折痕折起DBC ∆,ECA ∆,FAB ∆,使得D ,E ,F 重合,得到三棱锥.则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三棱锥的表面积S 的取值范围是( )A .(0,36)πB .(0,C .(0,45-D .(0,解:设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则0a <<连接OD ,交BC 于点G ,则6OD =,OG ,6DG =,∴2,侧面积为213(6)92S a a =⨯⨯=,∴三棱锥的表面积9S a =,0a <<9(0S a ∴=∈,,∴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三棱锥的表面积S 的取值范围是(0,.故选:D .实例演练2(2021•宜宾模拟)已知三棱锥A BCD -的各个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AD ⊥平面BCD ,BD CD ⊥,3BD =,CD =E 是线段CD 上一点,且3CD CE =.若球O 的表面积为40π,则过点E 作球O 的截面,所得截面圆面积的最小值为( )A .4πB .6πC .8πD .10π解:依题意,AD ,BD ,CD 两两互相垂直,取BC 中点M ,连接MD ,由对称性可知,球心O 在M 点正上方,且OM ⊥平面BCD ,OA OB OC OD R ====,3BD =,CD =6BC ∴=,则3BM CM DM ===,设球O 的半径为R ,则2440R ππ=,解得R由22222222()OM BM R OB AD OM DM R OA⎧+==⎨-+==⎩,解得12OM AD =⎧⎨=⎩,OM ⊥平面BCD ,OM ME ∴⊥,又13CE CD =cos CD BCD BC ∠==,∴在CEM ∆中,由余弦定理有2222cos 3ME CE MC CE MC BCD =+-⋅⋅∠=,故ME =,在OME ∆中,2OE =,要使过E 作圆O 的截面面积最小,则此时截面与OE垂直,设此时截面圆半径为r ,则r ==∴26min S r ππ==.故选:B .实例演练3.(2021•河南模拟)现有一批大小不同的球体原材料,某工厂要加工出一个四棱锥零件,要求零件底面ABCD 为正方形,2AB =,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线段BC 的中点为E ,若1PE =,则所需球体原材料的最小体积为( )A B .283π C .9π D 解:所需原材料体积最小的球体即为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如图,设F 为AD 中点,G 为正方形ABCD 中心,PAD ∆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F ∴,又1PE =,2EF =,60PEF ∴∠=︒1PE EB EC ===,E ∴是PBC ∆的外心,过E 作面PBC 的垂线与过G 与面ABCD 的垂线交于O ,则O 为四棱锥P ABCD -外接球的球心.906030OEG OEP FEP ∠=∠-∠=︒-︒=︒,又1GE =,∴在直角三角形OGE 中求出OG =,又直角OAG ∆中,AG ,OA ∴=,即球半径R =,得343V R π==球.由于此时四棱锥P ABCD -在球心同侧,不是最小球,可让四棱锥下移到面ABCD 过球心时,即球半径12R AC =时,原材料最省,此时343V π=⨯=球.故选:A .实例演练4(20211,O 为底面圆心,OA ,OB 为底面半径,且23AOB π∠=,M 是母线PA 的中点.则在此圆锥侧面上,从M 到B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B 1 C D 1解:由题意,在底面半径为1O 是底面圆心,P 为圆锥顶点,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如图,A ,B 是底面圆周上的两点,23AOB π∠=,所以在展开图中,3APB π∠=2=,M 为母线PA 的中点,所以1PM =,所以从B 到M 的最短路径的长是BM A .考点2:角的最值问题立体几何中的角有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三种。

2012届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9单元第50讲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2012届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9单元第50讲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解 析 : 1 因 为 A B B C , B C B C 1, A B B C 1 B, 所 以 B C 平 面 A B C 1 . 又 因 为 B C 平 面 A B C, 所 以 平 面 A B C 平 面 A B C1 .
2 在 A A1 C 1中 ,

D

B .③ ④ D .② ③
4 .已 知 , 是 两 个 不 同 的 平 面 , m , n 是 平 面 及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 ① m n; ② ; ③ n ; ④ m . 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 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
1 定 义 : 如 果 直 线 l 与 平 面 内 的 每 一 条 直 线 都 垂
直 , 就 说 直 线 l与 平 面 互 相 垂 直 , 记 作 ① _ _ _ _ _ . 特 别 提 醒 : 若 已 知 l , 则 l垂 直 于 平 面 内 的 所
定义
有直线,即“线 面 线 线”.
评析: 明面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面垂 证 直,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
素 材 2 .已 知 , , a, 求证:a .
解析: 如图所示, 设 b, c, 过 平 面 内 一 点 P作 P A b 于 点 A, 作 P B c 于 点 B . 因 为 , 所 以 P A .又 a, 所 以 P A a .同 理 可 证 P B a . 因 为 P B P A P, P A , P B , 所 以 a .
2 四 棱 锥 底 面 为 一 梯 形 , 高 为 P 到 面
A B C D的 距 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ABC-A′B′C′是正三棱柱,底面边长为a,D、E分别为 1 BB′、CC′上的一点,BD= a,EC=a.
2
(1)求证:平面ADE⊥平面ACC′A′, (2)求△ADE的面积. 证明:(1)分别取A′C′,AC的中点M、N,连结MN, 则MN∥A′A∥B′B, ∴B′、M、N、B共面,B′M⊥A′C′. 又B′M⊥AA′,∴B′M⊥平面A′ACC′. 设MN交AE于P,∵CE=AC, ∴PN=NA= 1 a,又DB= 1 a,∴PN=BD.
学后反思 无论是线面垂直还是面面垂直,都源自于线线垂直.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 以先从题设条件入手,分析已有的垂直关系,再从结论入手分析所要证明的垂直 关系,从而架起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
举一反三
4. 如图,在正三棱锥A-BCD中,∠BAC=30°,AB=a,平行于AD、BC 的截面EFGH分别与AB、BD、DC、CA交于E、F、G、H四点. (1)试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判断理由; (2)设P点是棱AD上的点,当AP为何值时,平面PBC⊥平面EFGH? 请说明理由. 解析:(1)四边形EFGH是矩形,下面给出证明: (1) EFGH , : ∵AD∥面EFGH,面ACD∩面EFGH=HG,AD面ACD, ⊂ ∴AD∥HG.同理EF∥AD, ∴HG∥EF,同理有EH∥F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又∵三棱锥A-BCD是正三棱锥, ∴A点在底面BCD上的射影O点必是△BCD的中心,OD⊥BC,∴AD⊥BC. ∴HG⊥EH,即四边形EFGH是矩形. (2)作CP⊥AD于P,连结BP, ∵AD⊥BC,∴AD⊥面BCP.
10. (2009·潍坊模拟)如图,正三棱柱 ABC − A1 B1C1 中,AB=2, AA1=1,D是BC的中点,点P在平面BCC1B1内,PB1=PC1= 2 . (1)求证:PA1⊥BC; (2)求证:PB1∥平面AC1D; (3)求证:B1D⊥平面ADC1. 证明:(1)取B1C1 的中点Q,连结A1Q,PQ, ∵△PB1C1 和△ A1 B1C1 是等腰三角形, ∴ B C ⊥A1Q, B C ⊥PQ,
举一反三
3. 已知: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AE⊥平面PBC,E为垂足. (1)求证:PA⊥平面ABC; (2)当E为△PBC的垂心时,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如图,在平面ABC内取一点D,作DF⊥AC于F, 平面PAC⊥平面ABC,且交线为AC, ⊂ ∴DF⊥平面PAC,PA平面PAC. ∴DF⊥AP. 作DG⊥AB于G, 同理可证DG⊥AP,又DG、DF都在平面ABC内, ∴PA⊥平面ABC. (2)连结BE交PC于H, ∵E是△PBC的垂心, ∴PC⊥BE. 又∵AE⊥平面PBC, ∴PC⊥AB. 又∵PA⊥平面ABC, ∴PA⊥AB, ∴AB⊥平面PAC, ∴AB⊥AC,即△ABC是直角三角形.
⊂ ∵PA⊥平面ABC,BF平面ABC,∴PA⊥BF.
又∵O是△ABC的垂心,∴BF⊥AC,∴BF⊥平面PAC. ∵PC平面PAC,∴BF⊥PC. ⊂ 连结BQ并延长交PC于M,连结MF. ∵Q为△PBC的垂心,∴PC⊥BM.∵BM∩BF=B, ⊂ ∴PC⊥平面BFM.∵OQ平面BFM, ∴OQ⊥PC.∵PC∩BC=C, ∴OQ⊥平面PBC.
}⇒
举一反三 2.如图所示,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平面 ABC,若O、Q分别是△ABC和△PBC的垂心. 求证:OQ⊥平面PBC. 证明:连结AO并延长交BC于E,连结PE. ∵PA⊥平面ABC,BC平面ABC, ⊂ ∴PA⊥BC. 又∵O是△ABC的垂心,∴BC⊥AE.∵PA∩AE=A, ∴BC⊥平面PAE,∴BC⊥PE,∴PE必过Q点. ⊂ ∴OQ平面PAE,∴OQ⊥BC. 连结BO并延长交AC于F.
其中当λ=1时, 平行四边行MNPQ的面积达到最大值 故当点M位于AC中点时,平行四边行MNPQ的面积 1 最大.最大面积为 mn ⋅ sin φ .
1 mn ⋅ sin φ . 4
4
第五节
直线、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 直线与平面垂直
任意一条直线 (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___________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 平面的垂线 直线的垂面 直.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这个平面叫做___________,交点叫做垂足.垂线上 垂线段 任意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________,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点到平面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 任意一条 (2)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和平面内的__________直线垂直. 两条相交直线 (3)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_____________ 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 面垂直. 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 (4)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 平面.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5)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
2
∵PN∥BD,∴四边形PNBD是矩形,于是PD∥BN, 又BN∥B′M,∴PD∥B′M,∵B′M⊥平面ACC′A′, ⊂ ∴PD⊥平面ACC′A′,PD平面ADE, ∴平面ADE⊥平面ACC′A′. (2)∵PD⊥平面ACC′A′, 3 ∴PD⊥AE,PD=B′M= a,AE= a, 2 2 1 ∴S△ADE= AE·PD= 1 × 2a × 3 a = 6 a 2. 2 2 2 4
⊂ 证明:∵SA⊥平面ABCD,BC平面ABCD, ∴SA⊥BC.又BC⊥AB,SA∩AB=A,∴BC⊥平面SAB. ∵AE平面SAB,∴BC⊥AE. ⊂ ⊂ ∵SC⊥平面AEFG,AE平面AEFG,∴SC⊥AE. 又∵BC∩SC=C,∴AE⊥平面SBC. ∴AE⊥SB.同理可证AG⊥SD.
Q底面NB1C1 ⊥ 侧面BB1C1C ∴C1 N ⊥ 侧面BB1C1C ∴截面C1 NB ⊥ 侧面BB1C1C,即截面MBC1 ⊥ BB1C1C
学后反思 本题中平面ABC⊥平面 BB1C1C的应用是关键,一般地有两个平面垂直时要 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 化为线线垂直.
题型一
线线垂直
【例1】如图,α∩β=CD,EA⊥α,垂足为A,EB⊥β,垂足为B, 求证:CD⊥AB. 分析:要证CD⊥AB,只需证CD⊥平面ABE即可. 证明∵α∩β=CD,∴CDα,CDβ.⊂ ⊂ ⊂ 又EA⊥α,CDα,∴EA⊥CD, 同理EB⊥CD. ∵EA⊥CD,EB⊥CD,EA∩EB=E, ∴CD⊥平面EAB.∵AB平面EAB,∴AB⊥CD. CD EAB. AB ⊂ EAB, AB CD. 学后反思 证明空间中两直线互相垂直,通常先观察两直线是否共面. 若两直线共面,则一般用平面几何知识即可证出,如勾股定 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若两直线异面,则转化为线面垂 直进行证明.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SA垂直于四边形ABCD 所在的平面,过A且垂直于SC的平面分别交SB、SC、SD于E、F、G. 求证:AE⊥SB,AG⊥SD.
2. 平面与平面垂直
直二面角 (1)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__________,就称这两个 平面互相垂直. 一条垂线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___________,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垂直于它们交线 (3)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_______________的直线 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有
}

}⇒

⊂ (3)PC平面PBC,由(2)知PC⊥AE PC⊥AF PC⊥平面AEF. AE∩AF=A 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 本题的证明过程是很有代表性的,即证明线面垂直,可先证线线垂直,而已知的线线 垂直又可以产生有利于题目的线线垂直,在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中,平 面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线线垂直是相互的,应充分考虑线和线各自所 在平面的特征,以顺利实现证明需要的转化.
【例3】如图所示,在斜三棱柱 A1 B1C1 − ABC 中,底面是 等腰三角形,AB=AC,侧面 BB1C1C ⊥底面ABC. (1)若D是BC的中点,求证:AD⊥ CC1 ; (2)过侧面 BB1C1C 的对角线 BC1 的平面交侧棱于M, 若AM=MA1,求证:截面MBC 1 ⊥侧面 BB1C1C . 分析:(1)要证明AD⊥ CC1 ,只要证明AD垂直于CC1 所在的平面 BB1C1C 即可.显然由AD⊥BC和面面垂直 的性质定理即可得证. (2)要证明截面MBC1⊥侧面 BB1C1C ,只要证明截面MBC1 经过侧面 BB1C1C 的一条垂线即可.
题型二 线面垂直 【例2】如图,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平面 ABC,∠ABC=90°,AE⊥PB于E,AF⊥PC于F. 求证: (1)BC⊥平面PAB; (2)AE⊥平面PBC; (3)PC⊥平面AEF. 分析:要证明线面垂直,只要证明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即可. ⇒ 证明:(1)PA⊥平面ABCPA⊥BC AB⊥BC BC⊥平面PAB. PA∩AB=A (2)AE平面PAB,由(1)知AE⊥BC ⊂ AE⊥PB AE⊥平面PBC. ∵AB=AC,D是BC的中点, ∴AD⊥BC. ∵底面ABC⊥侧面 BB1C1C ∴AD⊥侧面BB1C1C . ∴AD⊥CC1. (2)延长B1A1与BM的延长线交于点N,连结C1N.
1 ∴ MA1 / / BB1.∴ NA1 = A1 B1. ∵AM=MA1, 2 ∴ AC1 = A1B1.∴ AC1 = A1N = A1B1 ,∴ NC1 ⊥ C1B1. 1 1
题型四
垂直问题的探究
【例4】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AB=2,BC=a,又侧棱PA⊥底面ABCD. (1)当a为何值时,BD⊥平面PAC?试证明你的结论; (2)当a=4时,求证:BC边上存在一点M,使得PM⊥DM; (3)若在BC边上至少存在一点M,使PM⊥DM,求a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