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合集下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稳定化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稳定化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5篇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第15章稳定化政策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inside and outside lags)答:内在时滞是经济冲击与对这种冲击作出反应的政策行动之间的时间。

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决策者需要时间,首先认识到冲击已经发生,然后实施适当的政策。

外在时滞是政策行动与其对经济产生影响之间的时间。

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支出、收入和就业。

内在时滞是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核心问题,这种情况在美国特别明显。

在美国,支出或税收变动需要总统和参众两院的批准。

缓慢而烦琐的立法过程往往引起延误,这使财政政策成为稳定经济的一种不准确的工具。

在像英国这样的议会制国家,内在时滞较短,因为在那里执政党往往可以更迅速地实施政策改变。

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比财政政策短得多,因为中央银行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决定并实施政策变动,但货币政策有相当长的外在时滞。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给,从而改变利率,利率又影响投资来发生作用。

但是,许多企业提前很长时间作出投资计划。

因此,人们认为在货币政策作出变动6个月之后才会影响经济活动,即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很长。

2.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答:自动稳定器是指在对税收和财政支出作出一定的制度安排的前提下,财政对社会经济具有内在的自动稳定的功能。

财政的自动稳定功能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1)自动调整的税收。

在现代税制中,所得税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所得税一般是实行累进税率的。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与IS—LM模型一样,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假定条件:
1、价格在短期内是不变的,经济中的产出完全由有效需求决定。
2、货币是非中性的,即人们持有货币不仅有交易性动机,而且还有预 防性和投机性的动机。因此,货币需求不仅与收入相关,而且与实际利 率负相关。 两个模型的主要差异在于,IS-LM模型假设一个封闭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假设一个开放经济。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一个关键假设是:所考察的经济是资本能够 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小型”是指所考察的经济只是世界市 场的一小部分,从而其本身对世界某些方面,特别是对利率的影响微不 足道;“资本完全流动”是指该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特 别是该国政府并不阻止国际借贷。 因此,国内的利率r与世界市场上的利率rw是一致的,r=rw。
三、汇率制度
(一)固定汇率制
1.解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仅限于在一 定幅度之内波动。
西方各国在20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尤其是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施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当代固定汇率制都是采取固定本币与某一种或某几种外币的 汇率的办法,又称钉住汇率制,即与钉住对象货币保持固定 汇率,对其它货币则与对象货币一齐浮动。 2.特点:便于进行进出口成本核算
ε
nx nx( )
nx(ε)
nx
八、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由罗伯特• 蒙代尔(Robert A.Mundell)和马修斯•弗莱明(Marcus Fleming)各自所作的工作结合而成。蒙代尔在其1968年的 《国际经济学》一书中将传统的IS—LM模型推广到了开放 经济条件下。弗莱明则在其1962年为世界银行所作的工作 报告中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下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价格水平
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水平,反映了经济中的货币 价值。
通货膨胀
货币价值的下降,表现为商品和服务的普遍和持续的价格 上涨。
关系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上升,可能导致通货膨 胀;反之,当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时,价格水平下降,可能 导致通货紧缩。
政策实践中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应用
04
政策含义与实践应用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家庭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决 策,从而影响总需求。
财政政策
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影响家庭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 响总需求。
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环境和政策工具的运用,例如 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总需求。
3
相反,资源短缺或政策限制可能导致总供给曲线 向左移动,即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总供给量减少。
0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模型的假设条件
01
假设价格水平是灵活变动的,即 价格水平能够迅速调整以适应供 求关系的变化。
02
假设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不 受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
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 保持稳定。
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均衡时,M=L 和 Y=C+I+G 相等,解这两个方程可 以得到总需求函数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包括:政府购 买增加、税收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 等。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高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增加;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低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减少。
中国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宏观经济学》课件1

《宏观经济学》课件1
7
1、LM曲线位置不变、IS曲线斜率变化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IS陡峭,IS移动时收入变化大,利率变化大,财政政策效果大 ❖IS平坦,IS移动时收入变化小,利率变化小,财政政策效果小
r
IS' LM
IS
r1 r0
E
E' E"
(陡峭

y0 y2 y3
y
(a)政策效果大
r
LM IS'
IS
r1 r0
E'
r
IS IS′
LM
r0 O y0 y1
y
17
IS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LM水平,货币需求 r
的利率弹性h→∞ ,由
m=L=ky-hr可知,货币 供给量增加不会降低r
r0
和促进i,对于收入没 有作用。货币政策无效
r1
O
IS E0 LM LM′
E1
y y0
18
三.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 effect
IS2
y2-y1<y3-y1
y1y2 y3
y
货币政策效果因IS的斜率而有差异
26
❖证明:
❖IS曲线越平缓,可知d值越大,由 r a e 1 y
❖和i=e-dr可知:
d
d
❖利率r变动一定幅度将引起投资i较大幅度的反向变动 (称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较为敏感)。当货币供给量 m的增加导致利率r下降时,投资i将增加许多,国民收 入y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就大。
❖货币供给增加
❖LM平坦,货币政策效 果越小。
❖LM陡峭,货币政策效 果越大。
r% IS1
IS
LM1 LM2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P380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 4 800800总投资净投资3003 000消费960政府购买 30政府预算盈余 试计算:(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NNP-T=4 300-990=3 310(亿美元)。

(5) 个人储蓄S=y d-c=3 310-3 000=310(亿美元)。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解答:(1) 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 p),用y 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y d-c=4 100-3 800=300(亿元)(2) 用i代表投资,用s p、 s g、 s 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 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 g =BS=-200。

s 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 i=s p+ s g+ s r=300+(-200)+100=200(亿元)(3) 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 g=5 000-3 800-200-(-100)=1 100(亿元)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完整)《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完整)《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核算GDP的三种方法:①生产法②支出法:GDP=C+I+G+(X-M)③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5、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两部门经济是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构成的经济。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即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即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即I=S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像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即I+G=S+T7、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I+G+X-M=S+T+K8、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核算指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收入的决定条件:投资=储蓄❖i = s 的含义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I = S,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实际储蓄。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1)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1)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1)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减少政府支出B.增加财政支出C。

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税收2.在()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

A. 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也有敏感性B. 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敏感性,私人支出也对利率缺乏敏感性C。

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缺乏敏感性D. 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具有敏感性3.如果中央银行在增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则( )。

A。

利率必然上升 B.利率必然下降C.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上升 D。

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4.若随着政府支出增加,实际收入增长而利率下降,则()。

A.IS曲线必然垂直B. LM曲线必然垂直C. 中央银行必然同时增加了货币供给D。

中央银行必然同时减少了货币供给5.在下述()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B。

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6.下列(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7.经济过热时期,政府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则LM曲线左移,如果要使得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要()。

A.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陡峭B.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

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

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8.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当( )曲线水平,则( )政策完全无效。

A。

LM,财政 B.LM,货币C。

IS,财政 D。

IS,货币9.货币需求( )时,对于给定的货币供给增加量,利率将下降得( )。

A。

越富有弹性,越多 B.越平坦,越多C.越陡峭,越少D.越缺乏弹性,越多10.人们在下列哪种情形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十五章 笔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十五章 笔记
3、货币政策作用存在外部时滞
美国的货币政策滞后性为6—18个月,而我国的货币政策时间的滞后性为7—24个月。
4、资金的国际性流动影响政策效果
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总价值/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MV=PT-->费雪方程式
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P:一般价格水平
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3、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越小,挤出效应越大
4、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挤出效应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IS曲线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IS曲线与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比较小,储蓄水平相对较高(意味着MPC的下降)。
一:
从IS-LM曲线上可以看出的效果:IS曲线平缓,则挤出效应大;IS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小
政府投资增加,导致利率增加,使IS曲线越平缓,使d越大,导致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所以利率稍一提高,那么投资的减少就会很大,由此而得出如果挤出效应越大,那么政策效果就越小。
二:
LM曲线越平缓,则挤出效应小;LM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大。
三:两个极端:1.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最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2.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最有效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通货膨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往往不明显
紧缩性货币政策较适用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而不适用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货币幻觉: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五章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五章

【例15.2】请说明微观S D和宏观 ASAD模 型,并比较这二者的异同。[中央财经大学801经 济学2008研]
答:微观S D和宏观 ASAD模型分别是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重要的理论模型。这两者既 有相同点也有一定的差异。
(1)两者的相同点 微观 S D和宏观 ASAD模型二者的相同点主 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形式”上有一定 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 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 ASAD 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 决定。②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 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 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 的为供给曲线。
政府购买增加 (如增加城市公共项目的支出)
使净出口增加的事件 (如国外经济繁荣)
货币供给增加
总需求曲线的 变化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 收入),即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劳动、生 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所生产的产量。
ADAS模型属于中期分析,该模型取消了价 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 平的关系。另外,ADAS 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 市场和劳动市场结合起来,分析的是三个市场同 时达到均衡时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ADAS模型 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 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 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 需求分析,而且还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3.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1)可得到的劳动量。 (2)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人们通过教育、 培训和经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3)自然资源可获得性。 (4)技术知识进步。

高鸿业版_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高鸿业版_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r
o
y
IS1
IS2
IS3
IS4
y1
y2
y3
y4
图4—3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思考:为什么政府增加同样大的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较小,即政策效果较小呢?相反,在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教,即政策效果较大呢?
LM陡峭(k大、h小),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3Y4)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当某一时期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既可以采取膨胀性的财政政策,也可以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即两种政策混合使用。如图所示。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两种政策混合使用效应的大小,有的是事先预知的,有的则必须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者的力量对比而定。如果IS和LM移动幅度相同,那么产出增加,利率也不会改变;如果财政政策大于货币政策的影响,即IS右移距离超过LM右移距离则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就会下降。可见,这两种政策结合使用时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02
例︰
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性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模型和投资需求曲线分析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Y
IS1
IS0
LM
Y
Y0
I
I0
I1
I0
I1
I2
I3
r
r
r0
r
r0
r
解答︰
假设消费函数为︰
假设在比例税的情况下,税率为t
再假设投资为︰
政府购买为︰g
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
LM垂直→h=0→L2=0→m全 用于L1→Y大幅度变化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实行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减少经济的波动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在实践中货币政策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太明显。即使是从反通货膨胀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就比较小。 2、从货币市场均衡来看,增加和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以前替补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大打折扣。 3、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的时滞性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而受到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1、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全部主体都可以精确快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肯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情愿而且能够购置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肯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情愿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2、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改变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改变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确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3、素所确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确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依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他考察的是在肯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互相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P380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4 800总投资 800净投资 300消费 3 000政府购买 960政府预算盈余 30试计算:(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 =c +i +g +nx 中可知nx =GDP -c -i -g ,因此,净出口nx =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 =T -g ,从而有T =BS +g =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 =NNP -T =4 300-990=3 310(亿美元)。

(5) 个人储蓄S =y d -c =3 310-3 000=310(亿美元)。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解答:(1) 用s 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 p ),用y 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y d -c =4 100-3 800=300(亿元)(2) 用i 代表投资,用s p 、 s g 、 s 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 g =t -g =BS ,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 g =BS =-200。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五章和十六章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五章和十六章

第十五和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与实践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 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 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即左图y1y2部分)4.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额(亦即货币供给量)最大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

(注意,这是有条件的)6.货币幻觉: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7.货币供给(M1):指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二、选择题1.当一国的货币供给增加时,在哪种情况下,能够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最多(B )。

A.LM曲线和IS曲线都陡峭B.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C.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缓D.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C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3.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的水平距离,则必须(A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4.下列哪种情况能够使货币政策的效果更显著(A )。

A.投资对实际利率变化更敏感B.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不敏感C.边际消费倾向变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更敏感5.在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大(D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跨考教育金牛经济学院院长郑炳老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答: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2.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3.储蓄—投资恒等式答: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

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分别为I S=、()=+-和()()rI S T GI S T G M X K=+-+-+。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

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4.GDP折算(平减)指数答:GDP折算(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P42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P42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正如我们在第十章中说明的那样,一般价格总水平通常 由GDP折算指数和各种物价指数加以衡量。GDP折算指 数全面反映了测算期计入GDP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相对于 基期的价格变动,价格指数则表示了某些特定种类商品的 价格相对于基期的变动程度。例如,消费物价指数反映了 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上涨程度,批发物价 指数反映了批发价格上涨程度。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出于不同研究目的,通货膨胀的类型可以按照上涨幅度 、价格变动是否平衡、人们对价格变动的预期以及原因 的不同加以区分。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 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三种类型。年物价 上涨率或者说通货膨胀率在10%以内的通货膨胀为温和的 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是两位数则是奔腾的通货膨胀; 而超级通货膨胀中的通货膨胀率要在3位数以上。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一)通货膨胀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效应 再者,通货膨胀使得退休人员遭受的损失最大。退休人
员往往在社会保险机构领取定额的保险金和补贴,保险金 和补贴的数额很少能赶得上通货膨胀,有时甚至几年不变 。由于没有相应的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老年阶层受通货 膨胀的影响最大。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
四、通货膨胀的成本
尽管通货膨胀对产量、就业和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程 度的正向效应,但这也是有代价的。通货膨胀产生成本的 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价格总水平上涨过程中相对价格的变 动对资源配置带来扭曲,另一方面因为通货膨胀加剧了经 济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经济行为的风险。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民收入(NI)3.个人可支配收入4.国民生产总值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均衡收入7.凯恩斯的消费函数8.边际消费倾向9.投资乘数10.政府购买乘数11.平衡预算乘数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2.资本边际效率13.IS曲线14.货币供给15.投机动机16.流动性偏好17.LM曲线18.流动偏好陷阱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9.挤出效应20.货币幻觉21.财政政策22.货币政策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3.自动稳定器24.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25.功能财政26.政府转移支付27.公开市场业务28.法定准备金率29.再贴现率3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第十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31.摩擦性失业32.自愿失业33.自然失业率34.周期性失业35.结构性失业36. 奥肯定律37.通货膨胀第十九章:开放的短期经济模型38.汇率39.实际汇率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40.经济增长41.经济增长的稳态42.经济周期二、判断题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 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0.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M
IS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二)凯恩斯极端
凯恩斯极端:IS曲线 凯恩斯极端: 曲线 r 为垂直线而LM曲线 为垂直线而 曲线 为水平线的情况, 为水平线的情况,此 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 效.这种情况被称为 0 凯恩斯极端. 凯恩斯极端.
IS IS' LM LM'
在上述的四个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取决于边际消 在上述的四个因素中: 费倾向,边际消费认为是比较稳定的;货币需求对 费倾向,边际消费认为是比较稳定的; 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 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 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 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一般 也认为比较稳定;因此, 也认为比较稳定;因此,挤出效应大小决定性因素 是货币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是货币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货币 需求的利率系数及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 需求的利率系数及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三,财政政策效果与LM线斜率 财政政策效果与LM线斜率 LM (一)图形分析
r r3 r2 r1
E3 E1 E2
LM线越陡峭 实行 线越陡峭,实行 线越陡峭 财政政策的效果越 小; 反之 反之LM线越平坦, 线越平坦, 线越平坦 政策效果越大 y1y2>y1y3
LM2
y0
y1
y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为什么???
五,挤出效应 (一)概念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 果. 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 由于政府支出增加, 竞争就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 竞争就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 不变的情况下, 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就会因价格上涨而 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 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债券 的价格就会下跌,利率上升, 的价格就会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 投资减少了人们的消费机会随之减少. 少.投资减少了人们的消费机会随之减少.这就是 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五,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 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 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 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 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 那时候,厂商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即使中央银 行松动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也不肯增加贷款 从事投资活动,银行为安全起见,也不肯轻易贷 款.这样,货币政策作为反衰退的政策,其效果 就甚微.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
(二)古典主义极端
如果水平的IS和 如果水平的IS和 IS 垂直的LM相交, LM相交 垂直的LM相交, 就出现了古典主 义的极端情况, 义的极端情况, 此时财政政策完 全无效, 全无效,而货币 政策十分有效. 政策十分有效.
r
LM
LM' IS' IS
y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二)原因分析
r
LM r3 r2 r1 0 IS3 0 E3 E1 E2 IS2 IS1 IS4
d
G ↑ →Y ↑ →L1 ↑ d →L ↓ →r ↑ →I ↓ →Y ↓
2
y1
y3 y4 y2
y
d越小,IS线越陡峭, 越小, 线越陡峭 线越陡峭, 越小 当利率上升一定时, 当利率上升一定时, 挤出效应越小, 挤出效应越小,效果 越大
变动税收
改变税率:如萧条时,减税以增加居 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需求增即 生产和就业.尽管收入增加会加会使 利率上升使得收入减少(为什么), 但总的来讲国民收入还是会增加 . 改变税收结构:改变不同收入群体的 税收负担,从而改变居民可支配收入 改变g:如萧条时,增加g,可扩大 私人企业的产品销路,直接增加收入, 还可增加c,刺激总需求
(三)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y
h越大,k越小,LM线 越大, 越小 越小, 越大 线 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小, 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小, 效果越大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四,凯恩斯极端 (一)极端情况
财 r IS1 政 IS2 政 策 完 全 有 LM 0 y1 y2(y3) y 效 0 y1 y2(y3) y LM r IS1 IS2 财 政 政 策 完 全 有 效
LM2
E1
E2 E3 IS
0
y1 y2 y3
y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三,货币政策效果与 货币政策效果与LM线斜率 线斜率 (二)原因分析
r
LM3 LM4 LM1
h越小,LM线越陡 越小, 越小 线越陡 峭,当货币供给增 加时, 加时,利率下降的 越多, 越多,收入增加的 多,政策效果越大 M↑ →r ↓ →I ↑ →Y ↑
IS2 IS1 0 y1 y3 y2
y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二)原因分析
LM斜率 dL1 斜率 k
k(
dY
) h
k( dL1 ) dY
r r3 r2 r1
E3 E1 E2
LM2
G ↑ →Y ↑ →L1 ↑
→L2 ↓ →r ↑ →I ↓ →Y ↓ 1 dr
h dL2
IS2
(
)
IS1 0 y1 y3 y2
进一步说,即使从反通货膨胀看,货币政策的作也 进一步说,即使从反通货膨胀看, 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 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效果就很小. 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效果就很小.因为物价的 上升若是由工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
(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 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 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三,货币政策效果与 货币政策效果与LM线斜率 线斜率 (一)效果图
LM3
实行扩张性的货 币政策时,LM线 币政策时,LM线 越陡峭, 越陡峭,货币政 策效果越大, 策效果越大,反 之,LM线越平坦, LM线越平坦, 线越平坦 货币政策效果越 小
r
LM4 LM1
r1 r2 r3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效果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问题: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均衡 收入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怎么办? 当市场自发调节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调节:财政政策 货币 财政政策与货币 财政政策 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一,货币政策效果图
r LM1 r1 r2 E1 E2 IS 0 y1 y2 y LM2
M↑ →r ↓ →I ↑ →Y ↑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二,货币政策效果与 线斜率 货币政策效果与IS线斜率 (一)图示 r
LM1 LM2 E3 IS2 IS1
结论:比较 1和 结论 比较IS 比较 IS2两条线,IS2 两条线, 较平坦, 较平坦,实行 扩张性货币政 策,政策效果 较大
r1 r2 r3
E1
E2 E3
LM2
IS
0
y1 y2 y3
y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四,古典主义极端 (一)极端情况
r LM1 IS E1 E2 LM2
货 币 政 策 完 全 有 效
r
LM1
LM2
E1 E2 IS y1 y2 y
货 币 政 策 完 全 有 效
y1
y2
y
IS曲线水平 曲线水平
LM曲线垂直 曲线垂直
r
挤出效应 y3y2 > y4y2 政策效果 y1y4 > y1y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S曲线越陡峭,挤出 曲线越陡峭, 曲线越陡峭 效应越小, 效应越小,政策效果 越大
LM r3 r2 r1 E3 E1 E2 IS2 0 IS3 IS1 IS4
y1
y3 y4 y2
y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IS曲线斜率 1 β 曲线斜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中央银行为抑制通胀需要紧缩m, ( 放慢m的增长率) ,然而,那时公众一般说来支出会 增加,且物价快快花出去,从而上升越快,公众越不愿 持有货币,而希望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在一定时期内 本来的在流通领域增加了1 美元也许可完成2 美元交易 的任务,这无疑1 倍货币供给量.这时候,即使中央银 行把货币供给减少1 倍,也无法使通胀率降下来.
(二)存在货币幻觉时的挤出效应
在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为什么?)如果存 在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为什么?)如果存 ?) 在货币幻觉,或者存在工资合同的约束,短期内, 在货币幻觉,或者存在工资合同的约束,短期内, 就业和产量会增加.但是在长期内, 就业和产量会增加.但是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 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则政府支出会完全挤占私人的 投资和消费支出. 投资和消费支出.
r1 r3 r2
E1 E2
0
y1 y2 y3
y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LM1 LM2
(二)原因分析
d越大,IS线越 越大, 线越 越大 平坦, 平坦,当利率下 降一定时, 降一定时,收入 增加的多,政策 增加的多, 效果越大
r1 r3 r2 E1 E2 E3
IS1 0 y1 y2 y3 y
d ↑ →Y ↑ M↑ →r ↓ →I
( 三)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1,支出乘数 ,
乘数越大,政府支出所引起的产出增加固然越多, 乘数越大,政府支出所引起的产出增加固然越多,但利 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 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 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一定产量产出水平增加 越大, 越大 所导致的对货币的需求(交易需求)的增加也越大, 所导致的对货币的需求(交易需求)的增加也越大,因 而使利率上升的也越多,从而"挤出效应" 而使利率上升的也越多,从而"挤出效应"越大 这一系数越小说明货币需求稍微变动就会引起利率的大 幅度变动. 幅度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