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 溶液
第02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四点“卓越讲义2
第02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精准检测卷)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溶液中,跟200mL 1 mol·L -1NaCl 溶液所含的Cl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 .100mL 0.5 mol·L -1MgCl 2溶液B .200mL 1 mol·L -1 CaCl 2溶液C .50ml 4 mol·L -1NaCl 溶液D .25ml 0.5 mol·L -1HCl 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44.8 L 的HCl 气体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溶液的浓度为2 mol/LB .将40 g NaOH 固体溶解在1 L 水中,所得溶液的浓度恰好是1 mol/LC .2 L0.2 mol/L 的NaCl 溶液与5 L0.4 mol/L 的NaCl 溶液的Cl -浓度之比为1:2D .从100 mL 硫酸溶液中取出10 mL ,则这10 mL 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原溶液的110 3.若以w 1和w 2分别表示浓度为c 1mol/L 和c 2mol/L 的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c 1=c 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2 w 1= w 2B .2 w 2= w 1C .w 2>2 w 1D .w 1< w 2<2 w 1 4.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正确的是A .同浓度的三种物质的溶液:Na 2SO 4、MgSO 4、Al 2(SO 4)3、溶液体积之比为3∶2∶1,则SO 24-浓度之比为3∶1∶3B .将1mol·L -1的NaCl 溶液和0.5mol·L -1的BaCl 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忽略溶液体积变化,c(Cl -)=0.75mol·L -1C .将100mL 5mol·L -1的盐酸加水稀释至1L ,再取出5mL ,这5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1D .标准状况下,22.4 LHCl 溶于1L 水,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15.下列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 .1150mL 4mol L KClO -⋅溶液B .1200mL 2.5mol L KCl -⋅溶液C .1275mL 1.5mol L CaCl -⋅溶液D .12100mL 1mol L MgCl -⋅溶液6.体积为VmL ,密度为ρg∙mL −1的溶液中,含有摩尔质量为M g∙mol −1的溶质mg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物质的量 第2讲
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复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了解溶液的含义。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物质的量浓度表示01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也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02c B。
(2)常用单位:03mol/L或04mol·L-1。
(3)公式:c B=05n(B)V(4)注意事项①V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②n必须是溶质B的物质的量。
③对于某浓度的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密度、质量分数06不变,但所含溶质的07质量、08物质的量则因体积不同而改变。
2.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以溶液里溶质质量m(B)与溶液质量m(aq)的01比值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也可用小数表示。
×100%。
(2)表达式:w(B)=02m(B)m(aq)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1L 水中溶解4g NaOH 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 -1。
错因:没有特殊说明时,不能用溶剂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进行计算。
(2)1mol·L -1NaCl 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mol NaCl 。
错因:没有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物质的量。
(3)1mol Na 2O 溶于水,配成1L 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1。
错因:1_mol_Na 2O 溶于水生成2_mol_NaOH ,故c (NaOH)=2_mol ·L -1。
(4)用100mL 水吸收0.1mol HCl 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mol·L -1。
错因:100_mL 水吸收HCl 后体积不再是100_mL 。
(5)将40g SO 3溶于60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课题3溶液浓度第2讲
把6.5克Zn和93.7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生成氢气多少克?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Zn+H2SO4====ZnSO4+H2↑ 65 98 161 2 6.5 Y Z X (2)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克
65/6.5=98/Y Y=9.8克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9.8/93.7×100%=10.5%
第2方法:16.1/6.5+93.7-0.2×100%=16.1%
1、把14克铁和100克稀硫酸恰好家有完全反 应求: (1)生成氢气多少克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5克(2)24.5%(3)33.5%
2、50克某质量分数的盐酸跟10克碳酸钙粉末恰好 完全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2)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00×5%=X×30% X=100克
3、t℃时,有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 硝酸钾溶液 ,若将其质量分数变为 10%,可采用的方法为: ⑴加溶质硝酸钾————克 ⑵蒸发溶剂——————克
(1)(5+X)/(100+X)×100%=10% x=5.56克 (2)5/(100-x)×100%=10% x=50克
把3 6.5 克Zn和93.7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 )设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锌为 Z克 (1)生成氢气多少克? Zn+H 2SO4====ZnSO4+H2↑ (2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5 98 161 2 6.5 Y Z X (3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为ZnSO4 65/6.5= 161/z z=16.1克 ZnSO4 的质量分数为: 第1方法:16.1/16.1+(93.7-9.8)×100%=16.1%
六年级寒假第二讲:(溶液浓度问题)附答案
解:设 20%的盐水需 x 克,则 5%的盐水为 600- x 克,那么 20%x+ ( 600-x)× 5%= 600× 15%
X = 400 600- 400=200(克)
练习 4
答:需要 20%的盐水 400 克, 5%的盐水 200 克。
1、 两种钢分别含镍 5%和 40%,要得到 140 吨含镍 30%的钢,需要含镍 5%的钢和含镍 40%的钢各多 少吨?
1、 从装满 100 克 80%的盐水中倒出 40 克盐水后,再用清水将杯加满,搅拌后再倒出 再用清水将杯加满。如此反复三次后,杯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40 克盐水,然后
2、 甲容器中又 8%的盐水 300 克, 乙容器中有 12.5%的盐水 120 克。 往甲、 乙两个容器分别倒入等量的 水,使两个容器中盐水的浓度一样。每个容器应倒入多少克水?
丙管中盐的质量: ( 30+10)× 0.5%= 02(克) 倒入乙管后,乙管中盐的质量: 0.2×【( 20+10 )÷ 10】= 0.6(克)
练习 5
倒入甲管,甲管中盐的质量: 0.6×【(10+10 )÷ 10】= 1.2(克) 1.2÷ 10= 12% 答:最早倒入甲管中的盐水质量分数是 12%。
例题 1。
2
爱迪教育
六年级数学寒假
有含糖量为 7%的糖水 600 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 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在 7%的糖水中加糖就改变了原来糖水的浓度,糖的质量增加了,糖水的质量也
增加了,但水的质量并没有改变。因此,可以先根据原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水的质量,再根
据后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现在糖水的质量,用现在糖水的质量减去原来糖水的质量就是增加
第二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意)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其c(H+)·c(OH-)=1×10-14B.c(H+)=1×10-7 mol·L-1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C.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D.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解析K W=c(H+)·c(OH-),且K W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在常温下,纯水、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均有K W=1×10-14;在温度不确定时,中性溶液里的c(H+)不一定等于1×10-7mol·L-1;0.2 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比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小,所以,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小于0.1 mol·L-1 CH3COOH 溶液中的c(H+)的2倍;当c(H+)或c(OH-)大于1 mol·L-1时,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就不简便了,而是直接用c(H+)或c(OH-)来表示。
答案 A2.(2013·唐山一模,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为10-13mol·L-1B.pH=2与pH=1的CH3COOH溶液中c(H+)之比为1∶10C.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CH3COOH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pH<7D.1 mol醋酸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的个数为8N A解析A项,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c(H+)<0.1 mol·L-1,故由水电离的c(H+)>10-13mol·L-1;B项,pH相差1,溶液中的c(H+)相差10倍;C 项,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CH3COOH溶液混合,CH3COOH 过量,溶液显酸性,即pH<7;D项,1个醋酸分子中含有8个共价键,即1 mol醋酸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的个数为8N A。
3月5日初三化学第二讲:溶液的基本概念及溶解度
六、溶解性 1、定义: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影响因素
•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性质 • 外因:温度(对大多数固体而言,升高温度,物质的溶解性提高)、压强(对大多数气态物质而言,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气压升高而增大)。 2、溶解性的描述:溶解性大小一般可以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来定性描述。
七、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 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定义理解: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②标准:在 100g 溶剂里。 ③“饱和”指的是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2、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绝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KNO3、NaNO3、KCl 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NaCl 极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Ca(OH)2 3、气体的溶解度:在标准大气压(101kPa)、一定温度下,溶解在 1 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 体体积数。 影响:内因:气体和水的性质; 外因:温度和压强。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如题目无特殊说明,体积之和不相等) 注意: a、固体溶于水的那部分才是溶液中的溶质,未溶解的固体不属于溶液中的溶质,也不属于溶液的某一部分。 b、溶质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但溶剂只有一种。如:糖盐水中就有两种溶质。 c、能与水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溶质。如:SO3、CaO 与水反应得到的生成物溶于水,生成 H2SO4、Ca(OH)2, 则溶液中的溶质是 H2SO4、Ca(OH)2。 三、溶液与浊液
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及溶液配制-2024-2025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2)容量瓶
(3)量筒 量筒无 0 刻度;量取 7.2 mL 溶液,应选用 10 mL 量筒,量筒上标有使用温度、 容量、刻度;不能加热,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量筒中溶解或稀释。
2.溶液配制的流程及误差分析
3.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例:实验室中配制 100 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步骤如下: (1)计算。 (2)称量。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逐渐溶解,故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3)溶解。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4)装瓶存放。配制好的溶液装在细口瓶中,贴上标签。
等质量混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 ρ>1 g·cm-3 还是 ρ < 1 g·cm-3),则混合
合
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w = 12(a%+b%)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 mol·L-1NaCl 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 1 mol NaCl。( × ) (2)从 100 mL 5 mol·L-1 H2SO4 溶液中取出 10 mL,所得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 √ ) (3)将 25 g CuSO4·5H2O 晶体溶于 75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5%。( × ) (4)同浓度的三种溶液:Na2SO4、MgSO4、Al2(SO4)3,体积比为 3∶2∶1,SO24-浓度 之比为 3∶2∶3。( × ) (5)1 L 水中溶解 5.85 g NaCl 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1 mol·L-1。( × )
2.填空。 (1)将 Na 置于水中,其溶质是 NaOH 。
(2)将 Na2O 溶于水,其溶质是 NaOH ;31 g Na2O 溶于水,配成 1 L 溶液,溶质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第二讲:电解质溶液
第二讲:电解质溶液【测试要求】(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知识梳理】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产生了。
思考:什么是电离?物质发生电离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够电离?1.电解质:在水溶液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称作电解质练习1: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哪些不属于电解质?①金属铜②固态NaCl ③SO3④H2SO4⑤碳棒⑥酒精水溶液⑦KOH溶液⑧蔗糖⑨KOH ⑩MgO属于电解质的是:,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2.铜片、石墨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SO3的水溶液能导电,SO3是电解质吗?归纳总结:①化合物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两类。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即电解质必须在或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④酸、碱、大部分盐和活泼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⑤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练习2: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电离。
HCl—H2SO4—NaOH —Ba(OH)2—MgCl2 —NH4Cl—归纳:4.酸、碱、盐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能生成和的化合物叫做盐。
思考:NaHSO4溶液能电离出H+和Na+,NaHSO4属于酸吗?电解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与其它溶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归纳:5.电解质溶液的特点⑴导电性(存在)⑵电中性(电荷守恒)练习3:在下列物质中:①H2SO4②HCl ③NaOH ④Cu(OH)2⑤AgCl ⑥Na2CO3⑦C2H5OH ⑧H2O ⑨SO2⑩Fe属于电解质的是_ ;不属于电解质的是__ _ ;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_ 。
思考:(1)CuSO4溶液能与BaCl2溶液反应而与NaCl溶液却不能反应,试分析原因。
六年级寒假第二讲:(溶液浓度问题)附问题详解
六年级数学寒假第二讲:典型应用题精练(溶液浓度问题)浓度问题的内容与我们实际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就知识点而言它包括小学所学2个重点知识:百分数,比例。
一、浓度问题中的基本量溶质:通常为盐水中的“盐”,糖水中的“糖”,酒精溶液中的“酒精”等溶剂:一般为水,部分题目中也会出现煤油等溶液:溶质和溶液的混合液体。
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二、几个基本量之间的运算关系1、溶液=溶质+溶剂2、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溶质重量=溶液重量×浓度溶液重量=溶质重量÷浓度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浓度)三、解浓度问题的一般方法1、寻找溶液配比前后的不变量,依靠不变量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2、十字交叉法:(甲溶液浓度大于乙溶液浓度) 形象表达:A B =甲溶液质量乙溶液质量B A =甲溶液与混合溶液的浓度差混合溶液与乙溶液的浓度差注:十字交叉法在浓度问题中的运用也称之为浓度三角,浓度三角与十字交叉法实质上是相同的.浓度三角的表示方法如下:::乙溶液质量甲溶液质量z-y x-zy %浓度x 混合浓度z%3、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是解决浓度问题的重要方法.【例1】有含盐16%的盐水40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变为20%,需加盐多少千克?【分析与解答】加盐前后盐水中水的重量不变。
原来盐水中水的重量:40×(1-16%)=33.6(千克)现在盐水的重量:33.6÷(1-20%)=42(千克)加入盐的重量:42-40=2(千克)答:需加盐2千克。
【试一试1】有含糖10%的糖水40千克,要使糖水含糖量达到28%,需加糖多少千克?【例2】把浓度为8%的500克盐水稀释成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与解答】稀释前后盐水中的盐重量不变。
盐水中盐的重量:500×8%=40(克)稀释后盐水重量:40÷5%=800(克)加入水的重量:800-500=300(克)答:需加水300克。
第2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
一轮 ·化学
4.某温度时,有500 mL饱和的硫酸镁溶液,它的密度是1.20 g·cm-3, 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溶质的质量分数:___2_4_.0_%_____。 解析:(1)由 Mg2+的质量分数知 MgSO4 的质量分数为12240×4.8%= 24.0%。
15
考点1
考点2
微专题02
真题演练•明确考向
课时作业•巩固提升
一轮 ·化学
2.若 20 g 密度为ρ g·cm-3 的 Ca(NO3)2 溶液中含有 2 g Ca(NO3)2,则 溶液中 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5_04_ρ1___m_o_l_·__L_-_1_。
16
考点1
考点2
微专题02
5
考点1
考点2
微专题02
真题演练•明确考向
课时作业•巩固提升
一轮 ·化学
4.溶液稀释规律 (1)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_物__质__的__量___保持不变,浓溶液与稀溶液的浓 度和体积关系为___c(_浓__)_·V__(浓__)_=__c_(_稀__)·__V__(稀__)___。 (2)含有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过程中,溶液浓度与体积的关系为 __c_1_V_1_+__c_2V__2=__c_混__V_混_________。 5.同一溶质不同浓度溶液等质量(或等体积)混合溶液浓度的判断规律 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设其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浓度分别为w1、 c1和w2、c2,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浓度为w、c。
课时作业•巩固提升
(2)查漏操作:
一轮 ·化学
26
考点1
考点2
微专题02
真题演练•明确考向
课时作业•巩固提升
第2讲 强电解质溶液
论值低一些,产生一种电离不完全的假象;又如,在
测量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时,由于离子与它的离子氛
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人们觉得发挥作用的离子数少于
电解质完全电离时应有的离子数目。
显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
越多,离子与它的离子氛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
由此可见,通过实验测得的强电解质的电离度,并不代表强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实际电离度,而仅仅反映了强电解质溶液中离 子间相互牵制作用的强弱程度。 故实验测得的强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称为“表观电离度”
由Ka、Kb值,可比较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的强 弱。其数值的大小与弱电解质的本性及温度 有关而与浓度无关。
说明:
1)电离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2)根据电离常数的相对大小判断弱电解质相 对强弱 电离常数越大,表示弱电解质的解离能力越强, 电解常数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的解离能力越弱,
即弱电解质越弱
主要取决于电解质的本性,且不随浓度变化。通常弱 酸的电离常数用Ka表示(酸常数),弱碱的用Kb表示(碱 常数) 。
HAc
+
H2O
H3O+ + Ac-
[H3O+ ][Ac-] Ka = [HAc]
NH3 + H2O NH4+ + OH[NH4+][OH-] Kb = [NH3 ]
K a 越大,酸性越强 ; K b 越大,碱性越强 。
大小。对于同类型的的弱酸或弱碱,可以由它们的Ka
或Kb值大小直接比较其相对强弱。
K ; a 越大,酸性越强 K b 越大,碱性越强 。
在平衡状态下,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也可以用电离度(degree
六年级寒假第二讲:(溶液浓度问题)附答案
六年级数学寒假第二讲:典型应用题精练(溶液浓度问题)浓度问题的内容与我们实际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就知识点而言它包括小学所学2个重点知识:百分数,比例。
一、浓度问题中的基本量溶质:通常为盐水中的“盐”,糖水中的“糖”,酒精溶液中的“酒精”等溶剂:一般为水,部分题目中也会出现煤油等溶液:溶质和溶液的混合液体。
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二、几个基本量之间的运算关系1、溶液=溶质+溶剂2、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溶质重量=溶液重量×浓度溶液重量=溶质重量÷浓度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浓度)三、解浓度问题的一般方法1、寻找溶液配比前后的不变量,依靠不变量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2、十字交叉法:(甲溶液浓度大于乙溶液浓度) 形象表达:A B =甲溶液质量乙溶液质量B A =甲溶液与混合溶液的浓度差混合溶液与乙溶液的浓度差注:十字交叉法在浓度问题中的运用也称之为浓度三角,浓度三角与十字交叉法实质上是相同的.浓度三角的表示方法如下:::乙溶液质量甲溶液质量z-y x-zy %浓度x 混合浓度z%3、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是解决浓度问题的重要方法.【例1】有含盐16%的盐水40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变为20%,需加盐多少千克?【分析与解答】加盐前后盐水中水的重量不变。
原来盐水中水的重量:40×(1-16%)=33.6(千克)现在盐水的重量:33.6÷(1-20%)=42(千克)加入盐的重量:42-40=2(千克)答:需加盐2千克。
【试一试1】有含糖10%的糖水40千克,要使糖水含糖量达到28%,需加糖多少千克?【例2】把浓度为8%的500克盐水稀释成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与解答】稀释前后盐水中的盐重量不变。
盐水中盐的重量:500×8%=40(克)稀释后盐水重量:40÷5%=800(克)加入水的重量:800-500=300(克)答:需加水300克。
溶液化学初中
溶液化学初中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超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过饱和溶液。
在溶质溶解量没有达到最大限度之前所形成的溶液,都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第二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这两个概念:(1)首先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在某种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中,对某种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讲溶液饱和与否,首先要定下温度和溶剂量.(2)强调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如温度T时,某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也许还能继续溶解蔗糖,对于氯化钠来说溶液是饱和溶液,而对于蔗糖来说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综上所述,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对某种溶质而言”才有意义.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一般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特殊规律〔适用于Ca(OH)〕: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重点难点解析】重点难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能区别浓溶液和稀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变.解析:1.有关概念(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理解这两个概念必须注意如下两点:①首先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因为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温度有关,也与溶剂质量有关.例如,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10g水中则得到不饱和溶液;25℃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也是不饱和溶液.所以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量.②强调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例如,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得到氯化钠不饱和溶液.所以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2)浓溶液和稀溶液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含溶质多的溶液是较浓溶液.含溶质少的溶液是较稀溶液.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规律: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特殊溶质Ca(OH)2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辨析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在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的性质.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多的则浓,少的则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否溶解溶质,能溶的为不饱和溶液,不能溶的为饱和溶液.例如,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所得溶液既是饱和溶液,又是较浓溶液,若将30g 硝酸钾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仍为较浓溶液.在20℃时,,此时所得溶液显然很稀,但它却是饱和溶液,若取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0.00024gBaSO40.0002gBaSO在此温度下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既是不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4由此可见,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若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溶解在同一种溶剂中,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高.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物质X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Y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分析 A的说法不正确,该溶液不能再溶解X,但未溶解Y,对Y而言,该溶液是不饱,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就和的,能继续溶解Y.B的说法不正确,如微溶于水的Ca(OH)2是稀溶液.C的说法不正确,易溶于水的物质如NaCl、KNO等,其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但3是浓溶液.D的说法正确,改变温度、改变溶剂或溶质的质量,可以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例2在30℃时,某试管中盛有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它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分析一定温度、一定质量的溶液,是否饱和应看它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答案取少许硝酸钾固体加入该溶液中,观察硝酸钾是否溶解,若溶解,则原溶液是该条件下的不饱和溶液;若不溶解,则原溶液是该条件的饱和溶液.例3饱和溶液是指(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解析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①一定温度;②一定量溶剂.改变两条件其中之一,饱和溶液将发生变化.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的温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确定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只要看溶液里是否有溶质即可B.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C.KNO3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着转化关系解析对于硝酸钾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下列关系: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故选D。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说课(第二课时)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说课(第二课时)一、说教材1、说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家乡偶尔内容是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的第二课时,该节课主要学习溶液的配制的有关知识,这部分知识即涉及到有关计算的问题,又有实验操作的问题。
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2、说重点、难点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难点:正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进一步巩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浓度溶液的学习,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从实验基本操作的角度进行误差分析,培养他们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说学情1、说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涉及到由固体物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计算不成问题。
但是如何配制该种溶液,配制过程中何处易于出现误差?如何减少误差等还不甚了解。
2、说学习方法与技巧本次课是以演示和学生实验为主,学生应当在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的基础上,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注意减少误差的方法。
通过计算和实验操作达到学会的目的。
四、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需要学生在运用上次所学知识和观察教师示范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操作。
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示范和讲解,所以该次课教学方法是:讲授、演示和学生实验。
五、说五、说教学程序1、说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复习导入—示范实验—教师精讲—练习巩固2、说教学流程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及简单的计算导入新课。
示范演示、教师精讲:教师演示活动天地3-4的实验归纳实验步骤,讲解注意事项练习巩固:学生在教师演示和讲解的基础上,自己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六、说板书设计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二、溶液的配制1、仪器:天平、量筒、钥匙、试剂瓶、玻璃棒2、实验步骤(1)计算:计算溶质质量和溶剂的体积(2)称量:放在烧杯内,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溶剂,并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中。
第2讲:滴定分析法
m( Na2 B4O7 10H 2O) 2 C ( HCl) M ( Na2 B4 O7 10H 2O) V ( HCl)
标准溶液浓度的大小:
如果标准溶液较浓……(V耗 小,测量误差大)。如果标 准溶液太稀……. (V耗大,测量费时)。常用的标准溶液的 浓度为:0.05~0.2mol/L,而以0.1mol/L的溶液较多。在微量分 析时也采用0.001mol/L的标准溶液的。
过程是:在被测物质的试液中先加入过量的滴定剂,待反应 完成后,再用另一标准溶液去滴定剩余的滴定剂,根据滴定 剂的总量减去标准溶液的用量,从而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例如: CaCO3(s) + 2HCl(过量) = CaCl2 + H2O + CO2↑ NaOH + HCl(剩余) = NaCl + H2O
6
上一页
下一页
3、置换滴定法:没有定量关系或者伴有副反应的反应,不 能采用直接滴定的物质,用此法。 例:用Na2S2O3滴定K2Cr2O7,将得到S4O62-和SO42- 的 混合物,只能用碘量法测定K2Cr2O7:
Cr2O72- + 6I- (过量)+ 14H+ = 2Cr3+ + 3I2 + 7H2O
光度滴定法
上一页
5
下一页
四、滴定分析的方式:(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滴定方式。) 1、直接滴定法:凡是满足上述滴定反应要求的反应,采用直 接滴定法进行测定。 例如: NaOH + HCl = NaCl + H2O
2、返滴定法(回滴):是指部分反应不符合上述的要求,反
应速度较慢或无合适指示剂时,用此法。
台秤称取,溶解后稀释至500ml. 根据 C(浓HCl)V(浓HCl) = C(稀HCl)V(稀HCl) V(浓HCl) = 0.1×500/12 = 4.2 ml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配制》知识讲解
第02讲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配制(精讲)【考情分析】本讲为高考命题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和主观题,考查内容主要有:1、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溶解度之间的换算;3、溶液稀释的计算;4、几种溶液混合后浓度的计算;5、物质的量浓度与PH 值以及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等等。
预计今后还是主要以穿插在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分析计算(如食品污染物空气污染物的测定、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的测定、化工生产中的产品是否合格等等)为主。
解题时注意审题,构建好解题模型,用守恒法计算溶液稀释或混合后的物质的量浓度。
【核心素养分析】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根据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微粒数目。
2.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从问题和实际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能够正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问题。
【网络构建】【知识梳理】知能点一、有关一定浓度溶液的相关基本概念 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2)表达式:c B =n BV 。
(3)单位:mol·L -1(或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以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2)表达式:w (B)=m (B )m (aq )×100%。
3.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_g 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
(2)表达式:固体物质溶解度(饱和溶液)S =m 溶质m 溶剂×100 g 。
(3)饱和溶液中存在的两比例: a.m 溶质m 溶剂=S100;b.m 溶质m 溶液=S100+S。
第2讲溶液和溶解度(解析版)
(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不饱和的KNO3溶液,它的溶解度很大,可能是浓溶液。
(3)看溶液浓稀,关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即可。
练1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表: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答案】B
【解答】A、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错误;
B、据图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①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 g,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g。
②在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g,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g。
③完全溶解72g氯化钠,至少需要g水,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g。
【答案】36,136;18,68;200,272.
2.溶解性与溶解度
溶解度/g(20℃)
<0.01
0.01~1
【答案】D
【解答】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改变温度,蒸发溶剂,加溶质。
A改变温度可以B蒸发溶剂可以C加入溶质可以D倒出溶液,溶剂溶质都没变,溶液性质不变,不可以;综上,故答案为:D。
知识点三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1)含义:如“20℃时NaCl溶液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在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 NaC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2讲溶液【竞赛要求】分散系。
胶体。
溶解度。
亨利定律。
稀溶液通性。
溶液浓度。
溶剂(包括混合溶剂)。
【知识梳理】一、分散系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细小的粒子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分散质,把分散质分开的物质称分散剂。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常把分散系分为三类,见表2-1。
表2-1 分散系铵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在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一部分称相。
分子分散系又称溶液,因此溶液是指分散质分子、离子或原子均匀地分散在分散剂中所得的分散系。
溶液可分为固态溶液(如某些合金)、气态溶液(如空气)和液态溶液。
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是液态溶液,特别是以水为溶剂的水溶液。
二、溶解度和饱和溶液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易溶于水的固体的溶解度用100 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g)表示;一定温度下,难溶物质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常用来表示难溶物质的溶解度。
例如298 K氯化银的溶解度为1×10-5 mol·L-1。
2、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未溶解的溶质跟已溶解的溶质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存在着下列量的关系:溶质的质量= 常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常数溶剂的质量3、溶解度与温度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其平衡移动的方向服从勒沙特列原理。
一个已经饱和的溶液,如果它的继续溶解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时溶解度增大;如果它的继续溶解过程是放热的,升高温度时溶解度减小。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溶解度与压强固体或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受压力的影响很小。
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受压力影响很大。
对于溶解度很小,又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和它的分压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这个定律叫亨利(Henry )定律。
其数学表达式是:C g = K g ·p g (2-1)式中p g 为液面上该气体的分压,C g 为某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其单位可用g ·L -1、L (气)·L 1-(水)、mol ·L -1表示),K g 称为亨利常数。
5、溶解平衡任何难溶的电解质在水中总是或多或少地溶解,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对于难溶或微溶于水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当溶解与结晶的速率相等,便建立了固体和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动态平衡,简称溶解平衡。
三、溶液的性质 1、稀溶液的依数性稀溶液的某些性质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溶质粒子的数目,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这些性质称为依数性。
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和渗透压。
(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19世纪80年代拉乌尔(Raoult )研究了几十种溶液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发现: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气压p 等于纯溶剂蒸气压p 0A 与溶剂的物质的量分数x A 的乘积,即:p = p 0A ·x A (2-2)这就是拉乌尔定律。
用分子运动论可以对此作出解释。
当气体和液体处于相平衡时,液态分子气化的数目和气态分子凝聚的数目应相等。
若溶质不挥发,则溶液的蒸气压全由溶剂分子挥发所产生,所以由液相逸出的溶剂分子数目自然与溶剂的物质的量分数成正比,而气相中溶剂分子的多少决定蒸气压大小,因此有:纯溶剂的蒸气压溶液的蒸气压 = 1出溶剂物质的量分数为溶剂的物质的量分数A x 即: p = p 0A ·x A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x B 与x A 之和应等于1,因此p = p 0A ·x A 式可作如下变换: p = p 0A (1–x B )p 0A –p = p 0A ·x B∆p = p 0A x B (2-3)这是拉乌尔定律的另一表达式,∆p 为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
对于稀溶液而言,溶剂的量n A 远大于溶质的量n B ,n A + n B ≈n A ,因此(2-3)式可改写为:∆p = p 0A ·AB n n在定温下,一种溶剂的p 0A 为定值,A B n n 用质量摩尔度b 表示,上式变为: ∆p ≈ p 0A ·Mb/1000 = K ·b (2-4)式中K = p 0A ·M /1000,M 是溶剂的摩尔质量。
(2-4)式也是拉乌尔定律的一种表达形式。
(2)液体的沸点升高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当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就沸腾,这个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T 0b )。
因溶液的蒸气压低于纯溶剂,所以在T 0b 时,溶液的蒸气压小于外压。
当温度继续升高到T b 时,溶液的蒸气压才等于外压,此时溶液沸腾。
T b 与T 0b 之差即为溶液的沸点升高值(∆T b )∆T b ∝∆p∆T b = k ∆p ≈ k ·p 0A ·Mb /1000 = K b ·b即:∆T b ≈ K b ·b (2-5)式中K b 是溶剂的摩尔沸点升高常数。
不同溶剂的K b 值不同(表2-2)。
利用沸点升高,可以测定溶质的分子量。
在实验工作中常常利用沸点升高现象用较浓的盐溶液来做高温热浴。
(3)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在101 k Pa 下,纯液体和它的固相平衡的温度就是该液体的正常凝固点,在此温度时液相的蒸气压与固相的蒸气压相等。
纯水的凝固点为0℃,此温度时水和冰的蒸气压相等。
但在0℃水溶液的蒸气压低于纯水的,所以水溶液在0℃不结冰。
若温度继续下降,冰的蒸气压下降率比水溶液大,当冷却到T f 时,冰和溶液的蒸气压相等,这个平衡温度(T f )就是溶液的凝固点。
T 0f -T f = △T f 就是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同样,它也是和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Tf≈ K f ·b (2-6)式中K f 是溶剂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
不同溶剂的K f 值不同(表2-2)。
利用凝固点降低,可以测定溶质的分子量,并且准确度优于沸点升高法。
这是由于同一溶剂的K f 比K b 大,实验误差相应较小,而且在凝固点时,溶液中有晶体析出,现象明显,容易观察,因此利用凝固点降低测定分子量的方法应用很广。
此外,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在生产、科研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严寒的冬天,汽车散热水箱中加入甘油或乙二醇等物质,可以防止水结冰;食盐和冰的混合物作冷冻剂,可获得-22.4℃的低温。
表2-2 常用溶剂的K f 和K b从热力学观点看,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乃是熵效应的结果。
如水在沸点时的相变过程:H 2O(1) H 2O(g) △r G 0m = 0。
根据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有T b = △r H 0m /(S 0m [H 2O(g)]-S 0m [H 2O(l)])加入难挥发的溶质后,使液体熵值增加,而S 0m [H 2O(g)]和△r H 0m 却几乎不变,于是式中分母项变小,导T b 升高。
对凝固点降低,可作同样的分析。
(4)溶液的渗透压如图2-2所示,用一种能够让溶剂分子通过而不让溶质分子通过的半透膜(如胶棉、硝酸纤维素膜、动植物膜组织等)把纯水和蔗糖溶液隔开,这时由于膜内外水的浓度不同,因此单位时间内纯水透过半透膜而进入蔗糖溶液的水分子数比从蔗糖水溶b b 图2-1溶液的沸点升高温度液透过半透膜而进入纯水的水分子数多,,从表观看来,只是水透过半透膜而进入蔗糖溶液。
这种让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单方向的扩散过程,称为渗透。
由于渗透作用,蔗糖溶液的体积逐渐增大,垂直的细玻璃管中液面上升,因而静水压随之增加,这样单位时间内水分子从溶液进入纯水的个数也就增加。
当静水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单位时间内,水分子从两个方向穿过半透膜的数目彼此相等,这时体系达到渗透平衡,玻璃管内的液面停止上升,渗透过程即告终止。
这种刚刚足以阻止发生渗透过程所外加的压力叫做溶液的渗透压。
19世纪80年代,范特荷甫对当时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比较后发现,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相似,可表示为:π=Vn RT (2-8)式中π是溶液的渗透压,V式溶液体积,n是溶质的物质的量,R是气体常数,T是绝对温度。
渗透作用在动植物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植物体都要通过细胞膜产生的渗透作用,以吸收水分和养料。
人体的体液、血液、组织等都有一定的渗透压。
对人体进行静脉注射时,必须使用与人体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等渗溶液,如临床常用的0.9 %的生理盐水和5 %的葡萄糖溶液。
否则将引起血球膨胀(水向细胞内渗透)或萎缩(水向细胞外渗透)而产生严重后果。
同样道理,如果土壤溶液的渗透压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将导致植物枯死,所以不能使用过浓的肥料。
化学上利用渗透作用来分离溶液中的杂质,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
近年来,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普遍应用于海水、咸水的淡化。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p,△Tb ,△Tf以及π的实验值与计算值基本相符,但电解质溶液的实验值与计算值差别相当大。
如0.01 mol·kg-1的NaCl溶液,△Tf 计算值为0.0186 K,而实际测定△Tf值却是0.0361 K。
阿累尼乌斯认为,这是由于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的结果。
有些电解质(如醋酸、氨水、氯化汞等)电离度很小,称为弱电解质;有些电解质(如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钾等)的电离度相当大,称为强电解质。
现代的强电解质溶液理论认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但由于离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离子的行动并不完全自由,所以实际测定的“表观”电离度并不是100 %。
2、分配定律(1)分配定律在一定温度下,一种溶质分配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浓度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规律就称为分配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K = cαA /cβA(2-9)式中K为分配系数;cαA 为溶质A在溶剂α中的浓度;cβA为溶质A在溶剂β中的浓度。
(2)萃取分离萃取分离法是利用一种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与试液一起震荡,使某组分转入有机相,另外的组分留在水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溶剂萃取的实质是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分配差异。
萃取过程是物质在两相中溶解过程的竞争,服从相似相溶原理。
萃取分离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具体操作如下:将试液(水溶液)置于60 ~ 125mL的梨形分液漏斗中,加入萃取溶剂后立即震荡,使溶质充分转移至萃取溶剂中。
静置分层,然后将两相分开。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萃取百分率E来表示萃取的完全程度。
萃取百分率是物质被萃取到有机相中的比率。
E =被萃取物质的总量的总量被萃取物质在有机相中×100% 萃取时,为提高萃取效率,通常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