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抗病虫育种
作物育种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作物育种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国农业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作物育种的过程,其实是作物在人工控制下的进化过程。
参考答案:对2.由于作物育种中的选择主要为人工选择,可以脱离自然选择来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材料,进而培育成可在生产上推广利用的品种。
参考答案:错3.品种是植物分类中的最小单位。
参考答案:错4.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是“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标志性成果。
参考答案:错5.CIMMYT是指:参考答案: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6.IRRI是指:参考答案:国际水稻研究所第一章测试1.自花授粉作物表现型与基因型相对一致;异花授粉作物表现型与基因型常常不一致。
参考答案:对2.自花授粉作物自交有害,异花授粉作物自交无害。
参考答案:错3.虽然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异质,个体杂合,杂合体分离,遗传基础较复杂;但不断自交可导致基因型纯合。
参考答案:对4.下列哪组作物全部为自花授粉作物参考答案:小麦、大麦、大豆、水稻5.下列哪组作物全部为异花授粉作物参考答案:甘薯、银杏、蓖麻、玉米6.下列哪组作物全部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参考答案:高粱、棉花、粟、蚕豆第二章测试1.目前,我国作物育种目标中,高产仍为第一位。
参考答案:对2.任何作物中的任何品种都具有时间性和区域性。
参考答案:对3.作物高产的关键是各种产量因素的合理组合,从而得到产量因素的最大乘积。
参考答案:对4.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南方稻区,选育大穗、大粒型高产水稻品种;北方稻区,选育矮杆、叶面积较大的高光效水稻品种。
参考答案:对5.在优质品种选育方面,品质指标越高,品种品质越好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遗传多样性中心不一定就是起源中心,起源中心不一定是多样性的基因中心。
参考答案:错2.由于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具有一些明显的优良性状,大多可以作为品种进行推广。
参考答案:错3.初级基因库一般包括种内各种材料;次级基因库包括种间材料和近缘野生种;三级基因库包括种间以上材料。
病虫害防治中的抗性品种选育方法

病虫害防治中的抗性品种选育方法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选育抗性品种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抗性品种选育方法。
一、经典育种法经典育种法是传统的品种选育方法,通过人工选择相对抗性较强的个体进行杂交,将抗性基因逐代固定在后代种子中。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杂交、选择和后代测试三个阶段。
在品种杂交阶段,选取抗性较强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亲本间的配对产生具有抗性基因的杂种。
在选择阶段,对杂交种进行筛选,选择出具有较高抗性的个体,将其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在后代测试阶段,将选育出的品种进行大田试验,验证其抗性之后再推广应用。
二、基因工程育种法与经典育种法相比,基因工程育种法可以更加精确地导入抗性基因,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品种选育。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基因克隆、转化和品种筛选。
在基因克隆阶段,通过分离和克隆已知的抗虫抗病基因,得到基因的DNA序列。
在转化阶段,将克隆的基因导入目标作物的细胞中,使其表达抗虫抗病蛋白。
在品种筛选阶段,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性鉴定和品质评价,最终选育出具有抗性的品种。
尽管基因工程育种法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应用受到一些限制,如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问题,以及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等。
三、体细胞遗传育种法体细胞遗传育种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选育方法。
该方法通过细胞核的重新组合和转移,实现抗性基因的引入。
主要包括细胞核移植和胚胎培养两个步骤。
在细胞核移植阶段,将带有抗性基因的细胞核移植到受体细胞中,使其合并为一体。
在胚胎培养阶段,对移植后的胚胎进行培养,使其发育为完整的植株。
最终,通过遗传学分析和大田试验验证其抗性。
体细胞遗传育种法是一种高效的选育方法,可以克服传统育种方法中的某些限制。
然而,该方法仍然面临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挑战。
四、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法是一种通过分子标记技术辅助品种选育的方法。
第11章抗病育种

轮回选择法(可以积累多个抗性基因) ①选用若干个具有水平抗性的亲本系,随机交配,
混合授粉,繁殖成综合品种群体。 ②从中选出若干抗性强的优株自交(人工辅助)。 ③自交后代按病害类别分成几份,分别种植,接种
鉴定,从中再选择具有多抗性的10~20个优系, 再互交,混合授粉,组成第一轮改良的多抗群体。 ④在第一轮的基础上,按上述程序进行第2、3...轮 的选择。
2、病原菌的生理小种
同一种病原菌(种或变种)可以分化出不 同的类型,它们对不同品种有不同的毒性,某个 特定病原菌类型称为生理小种,也叫毒性小种 。
生理小种在形态上难以区分,只能用一套抗 病能力不同的鉴别寄主来区分。 要求:鉴别力 强;抗性反应稳定;具有不同的抗病基因;有代 表性的纯系品种。
3、生理小种的消长
➢ 毒性基因只能克服相应的抗性基因而产生毒 性效应。
➢ 在寄主—寄生物系统中,任何一方的上述基 因,都只有在对方相对应基因的存在下,才 能被鉴别出来。
病原菌 小种
0 1 2 3
基因型 A1A1A2A2
甲 r1r1r2r2
感病
a1a1A2A2 感病
A1A1a2a2 感病
a1a1a2a2 感病
寄主品种及其基因型
种工作较好国家或地区收集。 3、从育种的后代材料鉴定筛选。 4、从近缘种属植物中挖掘。
(二) 抗病品种选育方法 1、引种 2、选择育种 3、杂交育种
除采用常规的系普法、混合法选育单基因 或少数主基因抗性外,在选育由多基因控制的、 或者抗多种病虫害的品种时: ➢异花授粉作物可采用轮回选择法。 ➢自花授粉作物可采用双列选择交配法 。
品种的抗性表现,与品种本身、病原(虫)数量和 侵染力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物育种学总论(全)题库

名词解释: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
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Stability ),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Uniformity),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异性, Distinctness)种(species):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化、形态特征的生物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内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变种(variety):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遗传的差异。
作物品质:指作物经济器官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
株型:指作物的茎、枝、叶等主要光和器官在植株上的着生态势。
合理的株型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有机物的合成,为高产打好基础。
有性繁殖(Sexually propagating):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异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 )常异花授粉(often-cross pollination )无性繁殖(Asexually propagating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同一花朵内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或同一株的花粉传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受精的授粉方式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授粉方式。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两性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
植物育种学习题及答案

《植物育种学》思考题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 无性繁殖作物进行杂交育种时,大体上要作哪些工作,才能育出品种?2. 试述通过有性杂交培育无性繁殖作物的特点。
3. 根据品种群体内个体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以及个体间基因型的情况,可将不同的品种归纳为哪几种群体类型?4. 农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特性?5. 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二章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有哪些作用?2.简述本地资源、外地资源、野生资源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3.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4.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5.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第三章育种目标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2.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3.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4.怎样才能正确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5.对你所熟悉的地区,拟订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交说明理由。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1.如何提高引种成功的可能性?2.根据你熟悉地区的生态特点及生产需要怎样尽快的将外地小麦或水稻品种引入到生产中,请说明步骤及理由。
3.来自同一生态区的某种农作物品种有何共同特点?4.简述引种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引种规律。
5.比较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的差别,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
第五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2.三个各具不同特点的亲本品种,试设计一个三品种三交及三品种双交的育种方案。
①假设亲本并注明其主要特点;②杂种后代处理方法及各世代工作重点,并说明理由;③方案要求写出杂交到品种比较试验,并注明世代年限。
3.杂交育种工作中,常用的杂交方式为单交和复交,两种杂交方式有什么区别?4.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组成的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5.简述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和单籽传法及它们各自的工作特点,并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应用。
华中农业大学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园林)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园林)考试大纲园艺植物育种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内容(范围)(含对知识点的掌握要求)第一章绪论(分值0-10%)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植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明确作物品种的概念,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与植物育种的关系。
2、考核知识点(1)识记:品种、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的概念。
(2)领会: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与植物育种的关系。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分值0-10%)1、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作物的繁殖方式,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植物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2、考核知识点(1)识记: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其品种类型。
(2)领会: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之间的关系,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第三章种质资源(分值5-20%)1、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了解种质资源在植物育种上的重要性,种植资源的类别及其特点;领会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指导意义。
2、考核知识点(1)识记: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范畴;种植资源的类别及其特点;瓦维洛夫的起源中心学说。
(2)领会:领会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指导意义。
第四章育种目标(分值0-10%)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制定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掌握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2、考核知识点(1)识记: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2)领会: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高产育种策略等。
第五章引种和选择育种(分值5-20%)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作物引种的意义和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领会引种的基本原理和引种的基本步骤;掌握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
2、考核知识点(1)识记:引种的基本原理;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选择的基本方法;选择育种的程序。
(2)领会:植物发育特性与引种的关系及不同作物引种后的生长发育规律;作物自然变异的原因。
(3)综合应用:根据作物引种规律及其发育特性开展主要园艺作物引种。
抗病育种PPT课件

生理小种不是遗传单位,只是特定基因 的表现型。
生理小种从形态上很难区别,一般是用 一套抗病能力不同的鉴别寄主(或叫甄别 品种)来区别。
一个生理小种的消长,取决于感染这一 小种的品种,即所谓“哺育品种”在生 产上的消长情况。
(二)致病性及其遗传变异
病原物的致病性是一种遗传属性,也可经常发 生变异,变异的途径有:有性杂交、无性重组 (如异核现象、准性生殖)、突变和适应。变异 会产生新的致病类型,适应是病原物与寄主协 同发展的结果。
(一)抗病性的概念 植物的抗病性是指寄主对病原物及其有毒产物
的抵抗性,不感受性或少感受性。
从广义上讲,某一作物不感染或不发生某一病 害,或虽然发生但程度相对较轻,或产量损失 较小,都可以叫做抗病。从狭义上讲,只有当 作物遭到病害侵袭后,能够产生抗扩展、抗侵 入、或抗再侵染作用的才能叫做抗病。植物的 抗病性可以划分为以下等级:
(3)连锁 在对高级寄生生物的抗病性中,由 于抗性基因较多,连锁现象比较常见,如亚麻 抗锈病基因N和P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其遗传 距离大约为26个交换单位。
2.水平抗病性的遗传 水平抗病性属数量性状 遗传。
在兼性寄生物所致的病害中,抗性遗传多以微 效基因遗传为主。
3.细胞质遗传
第三节 抗病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4)结构蛋白,这种蛋白质在凝胶和侵填体的形成过程 以及并置到细胞壁上的物质的结合过程中也可能是相 当重要的。与结构蛋白一起形成的木质素复合物和与 碳水化合物一起形成的木质素复合物相比,对酸解有 很好的抵抗作用。
(5)木质素(lignin)和酚酸化合物,木质素是一种主要由 羟基肉桂酸醇游离基团的凝聚作用所形成的酚类聚合 物。木质素和肉桂酸引起了可以抵御疾病的细胞壁变 态。如抗病品种局部损伤和其周围以及在线虫旁边形 成的坏死细胞刺激了细胞壁的木质化作用,而感病品 种则没有这种功能。
作物育种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农作物病虫害的抗性育种与品种选择研究进展

农作物病虫害的抗性育种与品种选择研究进展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业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抗性育种与品种选择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抗性育种的重要性抗性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物品种,以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相比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抗性育种具有环境友好、经济效益高等优势。
因此,抗性育种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抗性育种的方法1. 传统育种方法传统育种方法是指通过选择和杂交等手段,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性状的作物品种。
这种方法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筛选,但由于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仍然是抗性育种中常用的方法。
2. 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作物基因进行研究和改良,以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性状的作物品种。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出具有目标基因的作物品种,加快了育种进程。
三、抗性育种的研究进展1. 抗性基因的发掘与利用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对作物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发掘出了许多具有抗病虫害基因的品种。
这些基因可以通过杂交和转基因等方法引入到其他品种中,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
2. 抗性育种的新技术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新技术被应用于抗性育种中。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作物基因,使其具有抗病虫害的性状。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3. 基因组学在抗性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基因组的科学,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作物基因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基因组学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准确地鉴定出与抗病虫害相关的基因,为抗性育种提供更多的信息。
四、品种选择的研究进展除了抗性育种,品种选择也是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方法。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病虫害抗性进行评估和筛选,为农民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提供了依据。
五、结论农作物病虫害的抗性育种与品种选择是解决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问题的重要途径。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二、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1. 室内鉴定 供试材料一般5 ~ 20株为一组,重复3 ~ 5次。 2. 田间鉴定 株行距为 1m×1m 或 1m×0.8m ,每份材料一般鉴 定15 ~ 10株,每行5 ~ 10株,重复3 ~ 5次. 3. 观察记载的内容 ⅰ生育期; ⅲ农艺性状; ⅴ遗传学观察 ⅱ形态学观察; ⅳ抗逆性;
3)优良品种的作用
a.提高牧草产量 b.改善品质 c.提高牧草的抗病虫能力: d.提高抗逆性 e.改良沙化,退化草地: f.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和美化环境:
§—2 我牧草育种工作回顾与展望(自学)
第一章 育种目标
§-1 制定育种目标的意义和原则 一、牧草及饲料作物的育种目标及意义 育种(breeding objective):就是在 一定地区的自然,经
3)野生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用到的野生植物类型 特点:抗逆性强,野生特性明显,硬实率高,不易发 芽、落粒、裂荚。 利用: ①直接引入栽培驯化: 如羊草、披碱草、冰草、扁蓿豆、胡卢巴等 ②杂交亲本:苜蓿×扁蓿豆(野),增加抗性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杂交后代、辐射及化学诱变 后代遗传上不稳定 利用:要经过一系列培育与选择才能利用
3.抗性
①抗病 ②抗虫 ③耐寒性,耐热性和耐旱性 ④耐盐碱性和耐酸性 ⑤耐践踏性和耐牧
4.其他目标
①适于粮草轮作: ②适合改良沙化、退化草地 ③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能力 ④耐除草剂 ⑤适于机械化作业
第二章 牧草种质资源 §-1 牧草种质资源的概念和类别
一.概念:
原始材料—凡用于培育种牧草和饲料作物新品种的栽培植物 和野生植物。 (育种材料)是品种资源的一部分
长期库(永久库):-10℃,湿度25%以下,保存30年 中期库:-1℃,湿度30%以下,保存10年 短期库:20℃,湿度45%,保存2 ~ 5年 保存、监测、供种为种子库日常工作 日本的“二重贮存法”: 长期库 材料 出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农作物抗病虫害育种与品种改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 录
• 农作物抗病虫害育种概述 • 农作物抗病虫害品种改良 • 农作物抗病虫害育种与品种改良的挑战与前景 • 农作物抗病虫害育种与品种改良的实践应用
01
CATALOGUE
农作物抗病虫害育种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农作物抗病虫害育种是指通过遗传改良,培育具有抗病、抗虫能力的作物新品 种的过程。
案例
某地区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通过传 统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成 功培育出多个抗病虫害小麦新品种, 有效提高了该地区小麦生产的产量和 品质。
03
CATALOGUE
农作物抗病虫害育种与品种改良的挑战与 前景
面临的挑战
病虫害的多样性
抗性遗传的复杂性
不同地区、不同作物面临的病虫害种类繁 多,增加了育种和品种改良的难度。
未来发展前景与展望
技术进步推动
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农作物抗 病虫害育种与品种改良将迎来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应用。
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友好型农业将成为未来发 展的趋势,为农作物抗病虫害育种与品种改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
空间。
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发展具有抗逆性、高产优 质、资源节约型的农作物新品种,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4
CATALOGUE
农作物抗病虫害育种与品种改良的实践应 用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农作物产量
优化农业结构
通过抗病虫害育种和品种改良,可以 减少农作物受到病虫害的侵害,提高 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抗病虫育种》课件

抗病虫育种的挑战和限制因素
抗病虫育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因素:
1 病虫害的多样性
不同病虫害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生物学机制,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抗性基因对抗多病虫害有 一定难度。
2 遗传进展的限制
有些作物的基因组解析和遗传研究进展较慢,限制了抗病虫育种的开展。
3 转基因技术的争议
转基因技术在抗病虫育种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争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未来,我们将继 续深入研究和应用抗病虫育种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经济效益
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可持续发展
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抗病虫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抗病虫育种的基本原理是选择具有抗性的亲本进行杂交,传递抗性基因到后代。常用的方法包括遗传育种、分 子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等。
选择亲本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根据病虫害的特点和作物的需求, 选择具有抗性的亲本进行杂交。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快速鉴定和筛 选携带抗性基因的植株。
田间试验
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作物的抗性表 现,选择优良品种。
抗病虫育种的应用和案例分析
抗病虫育种已经在各个作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水稻颗粒副产物抗虫基因的引入,显著减少农药 使用,提高水稻产量。
1
玉米抗虫品种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具有抗虫性的基因导入玉米,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抗病虫育种》PPT课件
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及挑战。通过抗病虫育种,我们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 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和重要性
抵御病虫害是保护农作物的关键。抗病虫育种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增加作物的抗性,减少 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农作物抗病虫害品种培育与选育

04
农作物抗病虫害品种的应 用与推广
抗病虫害品种的应用范围
粮食作物
如水稻、小麦、玉米等,抗病虫 害品种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农药 使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经济作物
如棉花、油菜、花生等,抗病虫 害品种的应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蔬菜和水果
抗病虫害品种的应用可以提高产 量和品质,减少农药残留,保障 食品安全。
农作物的抗性和适应性。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农作物抗病虫害品种培育与选育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 起了完善的抗病虫害品种选育和推广体系。同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
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基因转移等也被广泛应用于抗病虫害品种的培育与选育中。
02
农作物抗病虫害品种培育 技术
传统育种技术
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使得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需要不断更新抗病虫害品种以应对新的病 虫害威胁。
发展趋势与展望
生物技术应用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基因转移技术等生物技 术手段,提高抗病虫害品种的遗传改良效率 和育种速度。
生态农业发展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通过生态调控手段提高农作物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 。
抗病虫害品种的分类
03
抗生性品种
耐病性品种
免疫性品种
抗生性品种是指具有抵抗病菌和害虫能力 的品种。这类品种通常具有较高的防御机 制,能够减少病菌和害虫的侵染和危害。
耐病性品种是指能够在病菌或害虫侵染的 情况下依然保持一定产量的品种。这类品 种通常在病菌或害虫压力下表现出较好的 适应性,能够减少损失。
农作物抗病虫害品种培育与 选育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06
目录
农作物抗病虫害的基因改良与育种方法

人工智能在抗病虫害育种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基 因和表型数据,快速准确地筛选出具 有优良抗性的种质资源,大大提高育 种效率。
VS
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预测和模拟不同 环境因素对农作物抗性的影响,为育 种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支持。
生物技术在抗病虫害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可以精 确地修饰农作物的基因组,创造出具有更强 抗性的新品种。
农作物抗病虫害的基因改良与育种 方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录
• 农作物抗病虫害的重要性 • 基因改良在抗病虫害中的作用 • 农作物抗病虫害育种方法 • 农作物抗病虫害基因改良与育种案例分析 • 农作物抗病虫害基因改良与育种的未来展
望
01
农作物抗病虫害的重要性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保护生态环境
02
减少农药使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
03
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
贡献。
抗病虫害的基因改良与育种方法的应用前景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为农作物抗病虫害育种 提供了新的工具,有望培育出具有多重抗性的农作物新品 种。
05
农作物抗病虫害基因改良与育种 的未来展望
基因组学与抗病虫害育种
基因组学的发展为农作物抗病虫害育种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基础。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定位抗病、抗虫 基因,加速抗性品种的选育。
基因组学还能帮助研究不同抗性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模式,为培育具有多重抗性的农作物提 供有力支持。
小麦抗锈病基因改良与育种案例
抗病虫育种技术

因的影响,即抗性是寄主与寄生物(病虫) 双方的基因型互作的结果,但它们也各自有 其独立的遗传系统。 针对寄主方面每一个垂直抗病基因,在 病原菌方面或迟或早也会出现一个相对应的 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其相应的抗性 基因,而产生毒性(致病)效应。在寄主-寄 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 另一方相应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
上述概念延伸到寄主-昆虫的关系时也同样存 在,即当寄主中每有一个主效抗性基因时,在 昆虫方面便迟早会有一个相应的致害基因。当 寄主具有抗虫基因时而昆虫不具有致害基因时, 则表现为抗虫;而当寄主具有抗虫基因时,但 昆虫具有相应的致害基因时,寄主则是不抗虫 的。
第二节 抗病性及其鉴定
一、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和变异
过去认为基因对基因学说主要是针对主效基因 制约的垂直抗性而言,目前认为:在微效基因系 统中也可能存在着基因对基因的关系,只是当若 干个乃至多个微效基因共同决定着抗病性和致病 性时,分化互作很小,难以从试验误差中区分开 来而被忽略。 同时,就每一个微效基因而言,虽然存在着基 因对基因的关系,但是其专化性很弱,相对品种 对相对小种的定向选择作用也就不大,因而小种 的组成变化较慢,所以就总的系统而言,抗病性 能稳定持久。
(多基因,水平抗病性)
⑴ 垂直抗性(小种特异性或专化性抗性)
同一寄主品种对病原菌的不同的生理小种具有特异 反应或专化反应。 特点是抗、感反应表现明显,易于识别。往往受单 基因或几个主基因的控制,抗病×感病杂交后代的抗 性一般按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 但抗病性易随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异而丧失,大面 积推广易使侵染它的生理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
(二)致病性的遗传
对真菌病害的遗传研究认为: 毒性为单基因隐性遗传。 侵染力是多基因遗传。
抗病虫育种

抗病虫育种一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1 抗病性、抗虫性的概念(1)抗病性:农作物某品种对某种病害不感染或感染程度较轻,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受害较小,可称具有抗病性。
(2)抗虫性:指寄主植物所具有的能抵御或减轻某些害虫的侵袭或危害的能力。
2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1)抗病虫育种是防治作物病虫害的主要方法。
(2)比其他防治病害的方法经济有效、简单易行、效果稳定,而且也没有药剂引起的公害。
3 抗病虫育种的特点抗病虫育种不仅与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关,而且与寄生物或有害生物的遗传,作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两者对环境的敏感性等有关。
寄主植物和寄生物之间具有协同进化的关系。
4 基因对基因学说针对寄主方面每一个垂直抗病基因,在病原菌方面或迟或早也会出现一个相对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其相应的抗性基因,而产生毒性(致病)效应;在寄主—寄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应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
二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1 病原菌致病性及其变异(1)致病性:a 毒性(virulence):指的是病原菌能克服某一专化抗性基因而侵染该品种的特殊能力,是一种质量性状,又称为专化性致病性。
b 侵袭力(aggressivenese):指在能够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生生活中的生长繁殖速率和强度,是一种数量性状,又称非专化性致病性。
(2)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同一病原菌可以分化成许多类型,不同类型之间对某一品种的专化致病性有明显差异,这种根据病原菌致病性差别划分出的类型,就是生理小种。
(3)致病性的遗传毒性:单基因隐性遗传侵袭力:可能是多基因遗传(4)致病性的变异a 突变:真菌和病毒中已发现不少新的毒性基因来自突变。
b 有性杂交:病原真菌小种间、变种间和种间杂交后基因发生重组。
c 体细胞重组d 适应性变异2 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1)按抗病虫性分类免疫:某寄主作物群体在任何已知的条件下,从不受某种特定病原菌浸染危害或某种特定害虫取食危害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纹枯病
玉米病毒病
玉米虫害(玉米螟)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胡麻叶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稻瘟病
二化螟 三化螟
褐飞虱 水稻虫害
棉花虫害(棉铃虫)
小麦赤霉病
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腥黑穗病
小麦矮腥穗病 (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
简称TCK,
麦蜘 蛛
在实际育种工作中,无论是杂交育 种,还是选择育种,抗病虫品种选育一 般是与高产、优质育种同时进行的。具 有良好抗病虫害特性的高产、优质品种 才能在生产上有推广利用价值。
第一节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
一、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
自从人类开始驯化栽培作物以来,病虫 害几乎是对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严重的病 虫害不仅造成农业的巨大损失,而且会导致 社会恶果。作物育种的历史可以说最初主要 是抗病虫育种的历史。
作物抗病虫育种与高产、优质育种 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它不仅与作物本 身的遗传特性有关,而且与寄生物或有 害生物(病原菌或害虫)的遗传、作物 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两者对环 境的敏感性等有关。
寄主作物的抗病性或抗虫性与作物 的其它性状不同,其表现型如抗病虫或 感病虫并不只是决定于作物本身的基因 型,还会受到相应寄生物基因型的影响, 是寄主和寄生物双方基因组在一定环境 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十一章 抗病虫育种
1、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抗病、虫育种的意义,抗病虫育 种的研究进度及概况;
(2)理解抗病虫育种的概念及其特点。理 解寄主与寄生物之间的关系和基因对基因学说 的内容;
(3)掌握作物抗病虫性品种的选育方法。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
一、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 *概念; 二、*抗病虫育种的特点
第二节 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
一、病原菌致病性及其变异 二、 *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 三、抗病虫性的机制
第三节 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鉴定
一、#抗病虫性的遗传 二、*#基因对基因学说 三、抗病虫性鉴定
第四节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及利用
一、抗源的收集和创新 二、*选育抗病虫品种的方法
在制定作物育种目标时,不仅要考虑 到育成品种的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目标 性状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更要注意所育 成的品种在生产上推广时,对可能发生或 流行的病虫害有一定的抗(耐)性。
现代农业对作物优良品种的要求是高产、优 质、多抗和适应性广,品种的抗病虫特性越来越 受到重视,人们不仅要求品种的抗病虫性持久又 要求多抗,包括广义的多抗、即抗多种病虫害; 狭义的多抗,即抗同一病原菌的多个生理小种或 害虫的不同生物型。所以抗病虫育种工作在某种 程度上比高产、优质育种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
麦秆蝇
麦吸浆虫
小麦虫害
麦蚜 麦蛾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是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的重要基础,它既可以抑制菌源数量和虫口 密度,降低病虫危害,提高防治效果,又可 减少因化学药剂的滥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 人、畜中毒,保持生态平衡,对于农业的可 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作物的抗病性 从广义上讲,在一 定的地区范围内,如环境适宜而出现某种病 害时,作物某品种对该病害不感染或感染程 度较轻,生长发育或农艺性状受损害较小都 可认为具有抗病性或耐病性,即品种对病原 菌的流行和传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避免 或减轻其危害。
抗虫性是指寄主作物所具有的能 抵御或减轻某些害虫的侵袭和危害的 能力,即某一作物品种在相同的虫口 密度下,比其它品种获得高产、优质 的能力。
抗病虫育种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主要农作物推广抗病虫品种所起
的防病虫保产作用 历史上严重病虫 害所造成的危害,都是通过抗病虫品种 的培育和推广得以解决的。
3.从经济效益上看,投入少,收益 高 全世界每年用于病虫害防治的费 用达数百亿美元。虽然培育抗病品种时 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但抗病虫品 种培育出来以后,其效益将大大超过投 资。
二、抗病虫育种的特点
在抗病虫育种中,不仅涉及到寄主植物、 寄生病原物(虫),而且涉及到生态环境、人 为因素等,但诸方面中的核心是寄主植物与病 原物(虫)之间的关系,因此要了解病原菌的 致病性及其变异,以及作物的抗性机制。
第二节 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
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机制和遗 传特性不仅与作物本身有关,也与病 原菌致病性和昆虫的致害性变异有很 大的关系。
病原物(菌)对一定的植物的属、 种或品种的适应性称为专化性或特异性, 即各种病原菌均有其固有的寄主范围, 对于专化性强的病原物,还会进一步分 化,在一定的病原物种之下又分化出若 干生理小种。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寄主作物和寄 生物(病原菌和害虫)各有其独立的遗 传系统,寄主作物与有害生物大多是遗 传上具有多样性的异质群体,双方通过 相互适应和选择而协同进化(coevolution)。
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现在人们有关 作物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并不要求绝对地抗,而 只要求相对抗。也就是说,它虽然受到病、虫的危 害,但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小,因此,对于病虫害 的防治,也仅仅是将由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限制在 人类可以接受的(忍耐)范围内,这样,就更易于 达到有效、经济、安全、稳定的总体效果。
从狭义的角度出发,抗病性是指 当作物遭受病原菌的侵染后,能产生 一种能动的反应,去战胜病原菌的侵 染或减轻其危害的能力。
2、作物的抗虫性 作物的抗虫性与抗 病性相似,大多数植食性昆虫的取食过程,都 是对作物的侵害,都可以看作是被害作物的害 虫。但就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观点而言,害虫及 其所造成的危害也是相对的,即任何昆虫除非 它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外,都不可判 断为害虫。
2.与其它防治方法相比,经济有效、简 单易行、效果稳定 对于病虫害,化学和 生物制剂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予以防治,但这 些防治方法都要求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在田间 进行操作,且防治效果常受到外界条件的影 响,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
采用抗性品种,其抗性不受外界条 件的影响,不需进行田间操作,是唯一 不需增加农业生产投资的防治保产措施, 而且不会造成食物中农药残留、环境的 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