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病历分析
双下肢静脉曲张诊治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双下肢静脉曲张诊治病例分析
【一般资料】
性别:男年龄:56岁
【主诉】
双下肢蚯蚓状包块十余年。
【现病史】
患者自诉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蚯蚓状包块,触之柔软,无压痛,站立后症状加重。
尚无畏寒、发热、下肢功能障碍等症状。
十余年来一直未行特殊治疗,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且渐渐加重。
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双下肢静脉曲张〃收入院。
【既往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疾病,否认外伤史及药物过敏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查体】
T:36.7o C,P:82次/分z R:20次/分,Bp:130∕90mmHg,全
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
鼻未见异常,口唇无发绢,双侧扁桃体不肿大。
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79次/分,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
双下肢可见蚯蚓状包块,触之柔软,无压痛。
【初步诊断】
双下肢静脉曲张
【鉴别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可有下肢肿胀,疼痛,深静脉造影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检,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十分段剥离术。
术后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
【临床诊断】
双下肢静脉曲张
【病例分析/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主要是长期站立或者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导致的,患者下肢浅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出现蚯蚓状包块,如果长时间不治疗会导致局部皮肤瘙痒,溃烂。
需要尽早的手术治疗。
病理 病例分析
-------------------------------------------------------------------------------------------
-------------------------------------------------------------------------------------------
病例2介绍
××,男性,65岁,因上腹痛一周入院,B超发现脾多发性实质性占位。
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手术所见:脾外形稍大,于切面被膜下可见多个灰白、灰黄病灶、干燥、失去光泽,边界清楚,不整齐,周围有黑色出血带。
病例提供:李坤雄资料整理:马韵病理观察
讨论题目
1、请描述本例的大体及镜下改变并给出病理诊断.
2、什么叫癌前病变,讨论本例的可能病变过程,谈谈肿瘤的病因学,遗传学,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在
肿瘤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分析意见进入病理学习论坛
-------------------------------------------------------------------------------------------。
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病历
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病历
一、病例概述:
患者男性,56岁,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出现肺栓塞,就诊于我院血管外科。
患者曾有长期卧床史,因骨折术后需长期卧床休息,导致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最近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经检查诊断为肺栓塞。
二、病情分析: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卧床、下肢骨折、手术、妊娠等都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可能脱落并随血液流动至肺部,导致肺栓塞。
肺栓塞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三、治疗方案:
1、抗凝治疗: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或华法林等药物,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和扩大。
2、溶栓治疗:通过使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将血栓溶解,恢复血管通畅。
3、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血栓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治疗效果:
经过抗凝和溶栓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逐渐缓解。
复查血管超声和肺功能检查显示,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均已明显改善。
患者已出院,继续接受抗凝治疗,并定期随访复查。
五、总结: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卧床、下肢骨折等都是危险因素。
对于疑似肺栓塞的患者,应尽早诊断和治疗,以避免严重后果。
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也非常重要,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加强预防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病例分析
下肢静脉血栓病例分析病例背景患者张先生,45岁,因“右下肢肿胀、疼痛2周”就诊。
患者2周前开始出现右下肢肿胀、疼痛,以小腿肌肉疼痛为主,行走时加剧,休息后减轻。
患者无明显外伤病史,无手术、长期卧床史,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
检查与诊断1. 体格检查:右下肢明显肿胀,小腿肌肉压痛明显,皮肤温度略高,浅静脉充盈怒张。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凝血功能检查:PT 12.5秒,APTT 28.5秒,Fg3.2g/L,D-二聚体1.8μg/ml(正常值<0.5μg/ml)。
3. 影像学检查: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显示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右下肢静脉血栓”。
治疗与随访1. 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5000IU,每日2次,皮下注射。
同时给予华法林钠片2.5mg,每日1次,口服。
注意监测凝血功能,调整抗凝剂量,防止出血并发症。
2. 溶栓治疗: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使用3-5天。
注意监测出血风险。
3. 扩容、利尿治疗:给予双氢克尿塞25mg,每日1次,口服;同时给予速尿20mg,每日1次,口服。
注意监测电解质、肾功能。
4. 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温水坐浴、按摩、散步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再次形成。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疼痛、肿胀症状明显缓解,治疗2周后出院,继续口服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定期门诊随访,调整抗凝剂量。
随访3个月,患者症状消失,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显示血栓消失。
病例分析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下肢肿胀、疼痛,体格检查发现右下肢明显肿胀,小腿肌肉压痛明显,皮肤温度略高,浅静脉充盈怒张。
辅助检查结果显示D-二聚体升高,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显示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右下肢静脉血栓”。
病理学。病例分析
1.患者男性,25岁,一周前右侧小腿中段后方被枪弹击伤,枪弹弹头埋在小腿深部肌肉中。
当天傍晚因医疗条件限制,未能取出弹头。
翌日在镇卫生院住院检查,发现右小腿后侧皮肤射入口不大,略成圆形,创口边缘有油垢附着和表皮剥脱,创内出血,未见射出口。
从射入口向上、向下小腿皮肤高度红肿、疼痛,与正常皮肤界线不清。
当时予以扩创,发现子弹埋在腓骨后方肌肉中,取出弹头后,给予包扎处理,并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但是几天后,局部创伤恶化,皮肤肿胀更甚,用手触摸有捻发感,皮肤变乌紫色,并且发出恶臭。
全身情况很差,心、肝、肾功能均有一定损害。
1.根据以上病史介绍,预期可以见到哪些病变? (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肉眼的和镜检的) 2.造成这些病变的原因和机理。
3.本例如进一步恶化,可能发生什么后果?从本例临床处理应该吸取什么教训?4,从不同角度(临床的,法医学的和病理学的)对本例作出诊断。
5.从病理形态学角度,本例应和哪些疾病或病变作出鉴别诊断。
答:1.射创管周围肌肉发生液化性坏死,乌黑色,并见多数气泡,坏死物质有奇臭。
从坏死组织和正常组织交界处取材镜检,可见横纹肌崩解,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坏死组织中和血管内均可见到腐败细菌。
在坏死组织中夹杂有小气泡,小气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包绕。
除局部病变如上述外,心肌、肝细胞和近曲管上皮细胞肿胀。
2大块组织坏死、液化:细菌随同子弹、衣服碎片和皮肤组织进入肌肉深部滋长繁殖而引起。
组织变成乌紫色:蛋白分解产生硫化氢,与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结合,形成硫化铁。
发出恶臭:从腐败细菌(梭形芽孢杆菌)释出的糖分解酶和蛋白分解酶,作用于坏死组织,产生大量气体如吲哚、粪臭素等。
全身情况很差,心、肝、肾功能均有一定损害:坏死组织腐败分解所产生大量毒素被机体吸收,造成毒血症,在此基础上引起实质脏器的实质细胞发生细胞肿胀,影响正常功能。
3.如不及时采取正确措施,感染未能控制,而且发展成大块组织坏死、液化,局部产生大量腐败气体,病变迅速向正常组织蔓延,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生命垂危。
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男,24岁,工人。
现病史:半年前于工地施工中,不慎左脚被钉子刺伤,当时局部感染化脓,下肢红肿,约2周后逐渐恢复,此后左小腿又有数次疼痛和肿胀。
2个月前左小腿疼痛肿胀达到膝关节周围,收入院治疗症状有所减轻。
4天前左下肢肿胀,疼痛加重,并有发冷发烧。
昨日开始咳嗽,咳痰,今晨咳痰带有少量血液,无胸痛。
查体:除发现左下肢浮肿外,其它未见明显异常(病人在职工医院住院)。
今日下午2点15分左右患者由厕所回病房途中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医务人员赶到时见患者四肢痉挛、颜面青紫、口吐白沫、瞳孔散大,抢救无效,于2点50分死亡临床诊断:急死、死因不清申请病理解剖:患者家属及医生要求查明死亡原因。
解剖记录摘要:身长174厘米,体重60公斤。
大体检查:左下肢浮肿,以膝关节以下为显著,左脚面有一外伤愈合的小瘢痕,剖开左腿见左股动脉及其分支无明显异常改变。
左股静脉:大部分变粗变硬。
从腘窝至卵圆孔一段股静脉内完全被凝固的血液成分堵塞,该血液凝固物长约40厘米与血管壁连接不紧密,大部分呈暗红色,表面粗糙,质较脆,有处呈灰白色与血管连接紧密。
肺动脉的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均被凝血块样的团块堵塞,该团块呈暗红色无光泽,表面粗糙、质脆,与肺动脉壁无粘连。
左肺内较小的动脉分枝内也有血凝块样物质堵塞。
显微镜检查:左股静脉主要为红色血栓结构(纤维素网内充满大量红细胞,少数处为混合血栓结构(可见少量血小板梁),靠近血管壁处有肉芽组织长入血栓内。
肺动脉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大部分为红色血栓结构。
左肺小动脉分枝内血凝块样物仍为红色血栓,靠近血管壁处血栓有肉芽组织长入。
思考题:1、左股静脉内有什么病变?为什么能形成这种病变?为什么股动脉无此改变?2、肺动脉内为何种病变?根据是什么?参考答案:1、血栓形成,左脚钉子刺伤→静脉炎→(血栓形成条件)静脉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
股动脉深在,壁厚不易损伤。
2、肺动脉内为血栓,根据为肺动脉主干及大分枝为暗红色凝血块样物,无光泽,表面粗糙,质脆与肺动脉壁无粘连,镜下为红色血栓。
康复治疗病例分析
中期目标
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行走、 上下楼梯等
长期目标
完全恢复工作能力,重返工作岗位
02
康复评估与诊断
康复治疗病例分析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病例背景与基本信息 • 康复评估与诊断 • 康复治疗方案制定与实施 • 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 康复效果评估与总结反思
01
病例背景与基本信息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年龄:45岁
职业:工人
身高: 175cm
性别:男
体重: 80kg
病史及诊断
01
主诉
因工作意外导致右下肢骨折,手术后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02 03
病史摘要
患者于2022年5月因工作意外导致右胫骨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 后因疼痛和肿胀,患者未能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一个月后,患者发现右 下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诊断
右下肢骨折术后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康复治疗目标
短期目标
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增 强肌肉力量
康复治疗病例分析
张三在手术后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物理治疗,包括电刺激和 被动运动等。同时,他也接受了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
康复需求与目标
康复需求
由于张三的左腿仍然存在肌肉萎缩和行走困难的问题,他需要继续进行康复 治疗。此外,他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应对车祸带来的心理创伤。
康复目标
短期内,张三希望通过康复治疗恢复左腿的力量和灵活性,并能够自如行走 。长期来看,他希望完全恢复左腿的功能,并能够重返工作岗位。
详细描述
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 逐步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在评估过程中,康复治疗师会注意观察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否 提高、工作能力是否恢复、社交能力是否改善等。
心理与社会功能改善情况
总结词
心理与社会功能改善是评估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 适应能力和家庭关系等指标来评估。
详细描述
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训练计划,并逐步评估患者的心理与社会功能改善情况。在评估过程中,康复治疗师会注意观察患者 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是否提高、家庭关系是否和谐等。
05
总结与建议
治疗经验总结
1 2 3
患者基本情况
综合治疗
未来康复治疗将更加注重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个方面,以达到更好 的治疗效果。
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康复治疗将更加注重科技的 应用,如机器人辅助康复、虚拟现实技术等,以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个性化治疗
未来康复治疗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和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 的治疗效果。
《下肢病例分析》课件
免疫学检查
用于检测免疫系统相关疾 病,如风湿性疾病、自身 免疫性疾病等。
病理学检查
组织活检
通过取下肢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能够明确诊断和病变性质。
细胞学检查
通过细胞涂片或穿刺活检获取细胞, 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肿瘤等 疾病。
03 下肢病例的治疗
药物治疗
非甾体消炎药
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可用于缓解疼痛和消炎, 但需注意副作用和禁忌症 。
典型病例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结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下肢血管疾病,由于血液 在深静脉内凝结形成血栓,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
详细描述
患者通常有长期卧床、久坐等生活习惯,下肢深静脉血管内 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抗凝治 疗和手术治疗等。
典型病例三:下肢骨折与脱位
MRI检查
能够显示软组织的变化,如肌 肉、神经和血管等,对于软组 织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检查
用于检查下肢血管和淋巴管的 情况,对于下肢水肿、静脉曲 张等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的基本血液学指 标,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 感染、贫血等全身性疾病 。
生化检查
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 糖、血脂等指标,有助于 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 。
05 下肢病例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结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下肢血管疾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 供血不足,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
详细描述
患者通常有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下肢动脉血管出现狭窄或闭 塞,导致下肢缺血、坏死。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病例分析答案
神经系统病例分析病例1女孩,5岁,2个月前突然高热39.5℃,3天后发现左下肢不能活动,经治疗后体温虽降至正常,但左下肢的运动并未恢复,且肢体逐渐变细,需持杖行走;检查发现:头、颈、两上肢及右腿无运动障碍;左下肢完全瘫痪,肌张力减退,腱反射膝和跟腱消失,足肌、小腿肌及大腿后面肌松弛,肌肉明显萎缩,无病理反射和其他任何感觉障碍;试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病例2青年女子,25岁,主诉近数月来,自觉两上肢内侧感觉异常,曾两次吸烟时烟头烫伤手指,而无痛觉;检查发现患者两上肢包括臂、前臂和手前、后面内侧半的皮肤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双手肌肉明显萎缩,手指不能作收、展运动及拇指的内收、对掌运动;前臂肌有些萎缩,双侧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乏力;患者双眼上脸下垂,瞳孔缩小;病例3男,60岁,主诉近一年来行走困难,走路不知深浅,在黑暗处更严重,甚至不敢行走;检查发现:患者步态不稳,两足过度叉开站立;令其双足并拢直立,睁眼时尚可,如闭眼则立即摇晃倾倒Romberg征阳性;两下肢的肌力正常,髌腱和跟腱反射消失;脐平面以下双侧深感觉和两点辨别觉均消失,但触觉仅减弱;病例4患者男性,46岁,背部被人戳了一刀,1年后,脊髓损伤所致的左下肢完全瘫痪依然存在;检查发现:左下肢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肌无明显萎缩,Babinski征阳性;右侧躯干肋弓以下和右下肢的痛、温度觉丧失,但本体觉和触觉基本正常;左侧躯干剑突平面下和左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位置觉消失,左半身自乳头以下精细触觉两点辨别觉消失,触觉减弱;其它未发现异常;试分析病变的部位发生在哪一侧,损伤了哪些结构并解释产生上述症状的原因;病例5男,61岁,在数周前,突然昏迷不醒;意识恢复后,出现右上、下肢不能动弹,舌活动不灵活;检查发现:①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无肌萎缩;②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左侧半舌肌明显萎缩;③身体右侧除了面部外本体感觉和两点辨别觉完全丧失;全身痛、温觉正常;试分析此病变的部位;病例6患者,男,45岁,在2个月前突然头晕倒地,但神志还清醒;随后出现语言不清,右手运动不协调;检查发现:患者右侧上、下肢运动失调,但肌张力和反射正常;右侧软腭和声带瘫痪,腭垂偏向左侧;两足靠拢站立并闭目时,身体倾向右侧;右侧面部和左侧躯干和四肢痛、温感觉丧失;其他感觉正常;病例7男,64岁,突然昏迷,意识恢复后感到左侧上、下肢运动不协调,检查发现:左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时手震颤,静止时消失,指鼻不准;半身感觉障碍,深、浅感觉消失;左侧面部深、浅感觉也丧失,咀嚼肌瘫痪;病例8患者,女性, 45岁,几个月前,初觉右侧四肢无力,动作不灵;随后,说话也困难,视物出现重影;检查发现:左眼外斜视,上睑下垂,瞳孔比右侧大,直接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向前平视时,左眼转向外下方;右侧眼裂以下面肌瘫痪,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无舌肌萎缩;右侧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Babinski阳性;试分析此患者病变的部位;病例9患者,男性,65岁,在一次情绪激动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急诊入院;2天后意识恢复,但右侧肢体瘫痪,数周后入院检查发现:①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②整个右半身的浅、深等各种感觉丧失,但痛觉仍存在;③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但两眼视野右侧同向性偏盲;④右侧眼裂以下面肌瘫痪,鼻唇沟变浅,发笑时口角歪向左侧;右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无舌肌萎缩;试分析患者病变部位、病变波及的范围,并解释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病例10年青女子,18岁,一天忽然晕倒,不省人事达几小时;意识恢复后,不能说话;检查发现:右上肢痉挛性瘫痪,随意运动丧失,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右眼裂以下面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无肌萎缩;唇、舌能够运动,发音无障碍,但不能说出规则的言语;其它无异常;病例11患者,女性,35岁;医生检查发现其左眼上睑下垂,眼球转向外侧,视近物模糊,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请根据所学神经解剖学知识分析该征象产生的原因;病例12患者,男性,45岁,检查发现:左眼内斜视,左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障碍,左眼眨眼反射消失,泪液分泌障碍,同时伴有右半身痉挛性瘫痪;试分析此患者病变的部位;病例13患者,男性,25岁;夜间头面部靠近车窗,睡着后受凉,1天后感到右侧颊部无力,右眼闭不紧,口内干燥,进食无味而就诊;检查发现右侧额纹消失,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右侧舌前2/3味觉障碍,无听觉过敏;请根据所学神经解剖学知识分析该征象产生的原因;病例14 有甲、乙两位患者,检查后对他们的症状对比如下:甲睁开眼睛时,走路、站立看来都还好,但闭眼走几步就会摇晃不稳,闭眼站一会身体就开始晃动,得赶快睁开眼睛;叫他用手指接触自己鼻尖,睁开眼睛时指得又快又准,闭上眼睛就指不准,手晃动;乙无论睁眼闭眼都站立不稳,醉汉步态,指鼻不准;试分析甲、乙两位患者病变的部位;病例15 患者,男性,35岁,检查发现:患者从肚脐平面开始,右侧下半身痛、温觉丧失,左下肢本体觉丧失;医生需要对患者进一步做临床检查或手术,请你根据所学神经解剖学知识为其提供定位依据分析该患者病变位于脊髓何侧、何平面该平面相当于何椎体平面病例16 老太太68岁从香港回内地观光,因呕吐腹泻就医;在静脉输液时,护士见患者总不说话而嗜睡,引起注意,欲详问病情,受患者家属阻扰,乃测血压,为170/110,脉搏慢而有力;患者表情淡漠,应答半句又睡着了;护士立即减慢输液速度,将情况报告医生,并做好必要准备;腰椎穿刺抽出血性脑脊液,证实脑出血诊断;第3天症状更加明显,左侧上下肢不会动,口角歪向右侧,左眼睑不能闭,仲舌舌尖偏左,左半身痛温觉丧失,左上、下肢本体感觉丧失;请问神经系统损伤在什么地方并作解释; 病例17患者,男性,36岁,头部外伤,入院时神志清醒;第1、2天下床活动,第3天早晨护十推理床铺时发现枕头和床单皱乱,患者却很安静地睡在那里;问同室患者,得知患者昨晚辗转不眠,头痛小安;护士向他问话,发现迟迟不应,闭眼而睡;急忙检查患者瞳孔,发现左侧比右侧大近一倍且对光反应迟钝;乃通知负责医生;1个多小时后医生才到,检查角膜反射减弱,患者已处于昏睡状态;给重刺激右侧上下肢仍能活动避让,左侧上下肢活动减弱,乃急送手术室;手术证实左侧硬膜外血肿形成,推左颢叶的海马旁回钩疝入小脑幕切迹,形成了小脑幕切迹疝;请解释瞳孔症状和左侧肢体活动减弱的解剖学原因;病例18患者,女性,24岁,18岁时曾患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用大量青霉素治疗6周痊愈;8天前,在工作中,忽然晕倒,神智不清约1小时,当意识恢复后,仍神智模糊,不能说话;检查发现:1右上肢痉挛性瘫痪,随意运动消失,无肌萎缩;2右眼裂以下面肌麻痹;3吐舌时舌尖伸向右侧,舌肌无萎缩;4右下肢和左上、下肢无改变,无视、听觉和躯体感觉障碍;5唇、舌能够运动,但吐字不清,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问话时只能回答简单的几个字,如“行”或“不行”;试分析患者的病变部位,并解释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病例19在急诊室,有一位左手重度烧伤的女性患者;当她看到烧伤部位后,才意识到烧伤;神经病学检查发现在两上肢的大部分和胸部第1胸神经分布的皮节有两侧分离性感觉丧失触觉和位觉几乎正常,而痛温觉消失或减弱,在肩关节周围的一方形巾区上下的所有感觉正常;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该患者损伤很可能损伤什么结构2患者的病情不幸进展到一定时候,出现左前臂肌变弱和左手内肌弛缓性萎缩性瘫痪,这些体征是由于损伤扩展至哪个结构3后来,患者发生左眼球陷没,左眼睑假性下垂和左侧瞳孔缩小;左手皮肤和指甲出现营养不良性变化,这些发现表示脊髓空洞形成已累及什么结构 4 该病例的损伤部位可能局限于什么部位病例20一位患者下肢感觉丧失并有位置觉和振动觉损害;此外,患者患神经根痛和感觉异常,存在明显的共济失调和伴深趾反射减弱的行走困难,下肢尤为明显;该病变很可能的位置在哪里为什么病例21一患者出现左半身痛、温觉丧失左面部除外,右侧面部痛温觉丧失而触觉正常;由于腭拉向左侧,出现吞咽困难和发音障碍,右侧咽壁的咽反射消失,还有右侧声带麻痹而引起的声音嘶哑;试回答以下问题: 1因腭偏向左侧出现的吞咽困难和发音障碍,右侧声带内收出现的声音嘶哑,这综合症状是由于病变累及哪条脑神经2该患者左半身痛温觉丧失,最好的解释为病变涉及哪条传导束3右侧面部触觉正常,最好的解释是触觉纤维经过不同的径路;这些触觉纤维联系脑干的什么核团4在该患者中,脑的损害肯定位于什么部位病例22一位老年患者出现左眼肌瘫痪、外斜视、眼睑下垂和瞳孔散大;此外有咀嚼肌、舌和右上半面部肌减弱的假性延髓病瘫痪和右下半面部肌肉瘫痪,还存在右半身瘫痪;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该患者左眼睑下垂是由于病变累及了什么结构2该患者左眼瞳孔散大是由于病变累及了什么神经纤维3由于面神经核上、下两半的神经分布形式不同,产生下半面部完全性瘫痪和上半面部假性延髓病瘫痪;皮质延髓束在面神经核确切的分布形式是什么4患者出现左眼交叉性动眼神经麻痹,并有咀嚼肌、舌、上半部面肌减弱的假性延髓瘫痪,右侧下半部面肌完全性瘫痪和右半身交叉性瘫痪;指出该病变位于脑的部位, 为什么病例23 患者,男,60岁,主诉近4年两下肢锐痛;最近疼痛发作频繁,有时很重,需要服止痛片;近1年来行走困难;医生检查时发现:患者步态不稳,两足过度叉开站立;Romberg征阳性令患者闭眼两脚靠拢直立时,患者左右摇摆,几乎跌倒,这是因为失去下肢本体感觉;两瞳孔大小不一,无瞳孔对光反射,但视近物时调视反射瞳孔收缩这是典型的Argyll-Robertson瞳孔,出现于梅毒性脊髓病患者;无其它脑神经症状;肌力正常,两下肢髌腱和跟腱反射消失;两下肢位置觉和振动觉消失;两上肢稍有缺陷;试分析患者的病变很可能的位置在哪里为什么病例24男孩,5岁,早晨起床后呕吐,站立不稳,走路时常向后跌倒;检查时发现:患儿站立时两脚叉开,眼底镜检查发现两眼严重视神经盘乳头水肿,表明颅压过高;可能有颅内肿物存在;上、下肢肌张力有些下降,无眼球震颤和感觉缺陷;患儿行走时,未发现向侧方倾跌;试分析患者的病变位置,为什么病例25女孩,13岁,出生时正常,婴儿期未患过严重疾病,几岁时生长发育正常;近来身高、体重均较同龄者低;智力发育正常;8岁时发生过顽固性多尿,伴有烦渴;当时给予垂体后叶加压素vasopressin治疗,有显著疗效;检查时发现:身高、体重都比同龄者低下,营养不良,无色素沉着和皮下肿物;外生殖器婴儿型;视神经盘乳头稍微苍白,完全双颞侧偏盲;颅侧位X线像表示蝶鞍增大,鞍背有侵蚀;试分析患者的病变位置,为什么病例26患者,男,68岁,右手震颤已有半年;睡熟时震颤即消失,最近逐渐加重;自觉四肢肌有时不灵活;检查时发现患者谈话时很少笑,很少眨眼,发音低而无力;行走时步态姿势还正常,只是右上肢肘关节屈曲;坐下时,右手交替收缩和放松,安静时加重;以右手拿住病历,震颤暂时停止,但将病历放在桌上后,震颤又重新出现;患者右肘、腕关节在被动运动时肌张力增强;浅、深感觉无异常,反射正常;试分析患者的病变位置,为什么病例1从患者左下肢有明显运动障碍、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肌萎缩等瘫痪特点看,说明不是中枢性痉挛性瘫痪而是周围性瘫痪,即为下神经元损伤的弛缓性瘫痪;又因无感觉障碍,说明不是周围神经受损周围神经损伤一般兼有运动和感觉障碍,故病变在脊髓前角左侧图1;从瘫痪累及左侧整个下肢看,肌萎缩重在足、小腿和大腿后面,脊髓受损伤的主要节段在腰骶膨大的下段L1~S4;根据患者起病急,有高热等急性炎症的症状,诊断为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病例2本病临床诊断为脊髓空洞症,这是一种缓慢进行的脊髓变性疾病,主要病变是髓内有空洞形成和胶质增生;患者脊髓空洞自中央管向周围发展图2,向前破坏了在白质前连合两侧痛、温觉的交叉纤维,出现双侧对称性痛、温觉障碍;因未累及后索,触觉和深感觉仍然存在;空洞扩大侵犯了前角时,造成病变相应节段的肌肉弛缓性瘫痪和肌肉萎缩;从痛、温觉缺失的皮肤节段和肌肉萎缩看,病变主要在脊髓C8和T1节段;眼睑下垂和瞳孔缩小是Horner征的主要表现;表明T1-2的中间外侧核受损;因脊髓T1-2侧角细胞发出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经颈交感干上升至颈上神经节中继,节后纤维支配瞳孔开大肌和提上睑的平滑肌Müller氏肌等;当T1侧角细胞受损伤时,即出现上睑下垂和瞳孔缩小;病例3临床诊断为脊髓痨,这是一种慢性进展的脊髓实质梅毒,主要病变为脊髓后索和后根发生变性和萎缩图3;患者脐平面以下双侧深感觉,两点辨别觉和腱反射消失,说明病变损坏双侧脊髓后索,且病变上界在T10节段;触觉不完全消失是触觉还可通过脊髓丘脑前束向上传导的缘故;患者出现的行走困难,步态不稳是由于肌关节感觉缺失所致的感觉性共济失调,它与小脑疾病的共济失调不同是通过视觉帮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故Romberg征阳性;而小脑性共济失调则闭眼和睁眼对直立稳定性都影响不大Romberg征阴性;病例4此患者主要的症状是左侧下半身痉挛性瘫痪、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障碍,对侧下半身温、痛觉丧失,根据病史和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显然不是周围神经损伤,而是利刃刺伤了脊髓的传导束图4;初步可以确定是由中胸段脊髓左侧半边横切性损伤所致,即所谓布朗-塞夸Brown-Sequard综合征;伤区在第4胸椎,并偏左侧,在这水平造成了脊髓第6胸节左侧半损伤,切断了左侧的薄束所以导致了同侧第6胸神经平剑突平面以下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切断了左侧的皮质脊髓侧束,所以导致了左侧下肢的痉挛性瘫痪;切断了左侧的脊髓丘脑束,而脊髓丘脑束是从对侧经白质前连合斜升上来的,所以导致了右侧伤面下1~2节平面肋弓平面,约相当第8胸节以下温、痛觉丧失;触觉不完全消失是其冲动仍可经对侧脊髓丘脑前束上传;由于损伤是锐器刺伤,所以患者主要表现为传导通路损伤的症状,同侧节段性神经周围性损伤的症状不明显;从患者感觉缺失在剑突水平以下,推测脊髓受损伤的部位约在T6左侧半,与外伤位置相符;病例5①患者舌左半肌肉萎缩,伸舌时向左侧偏斜,提示左侧舌下神经核下瘫,病变可能在左侧舌下神经核或它发出的左侧舌下神经,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上部背侧中线旁,它发出舌下神经根穿延髓内侧部,经锥体和橄榄之间出脑;此核下瘫引起左侧舌肌瘫痪,使右侧舌肌失去对抗导致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②右侧上、下肢痉挛性瘫痪,提示支配左侧上、下肢肌肉的皮质脊髓束受损,在脊髓为右侧,而在锥体交叉以上则为左侧,皮质脊髓束在延髓构成锥体;结合患者同时出现右舌下神经核下瘫情况,推测病灶部位在左侧延髓上部前内侧区的舌下神经出脑水平,同时侵犯了左侧舌下神经根和锥体束;③由于病灶向背侧伤及左内侧丘系图5,因此,出现身体右侧除面部本体感觉和两点辨别觉丧失;根据起病急的病史,为血管病变所致,诊断为舌下神经交叉性瘫痪,又称贾克森Jackson综合征;病变是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累及延髓左侧舌下神经根、锥体束和内侧丘系;病例6临床诊断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累及延髓右背外侧区图6;患者由于病灶损伤脊髓小脑束,而出现同侧共济失调,且在两足靠拢闭目站立时,身体倒向病灶侧;软腭和声带瘫痪是损伤同侧疑核引起;病灶波及三叉神经脊束和脊髓丘脑束,则发生同侧面部痛、温觉和对侧肢体痛、温觉丧失的交叉性感觉异常;病例7诊断脑桥被盖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征,为血管性疾病所致,病灶位于脑桥外展神经和面神经之上的左侧被盖部图7;病灶损伤左侧小脑上脚,出现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左侧三叉神经根、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同时受损,故出现交叉性感觉障碍,即病灶同侧出现三叉神经分布区深浅感觉消失;病灶对侧半身深浅感觉丧失;病变涉及三叉神经运动核,出现同侧周围性咀嚼肌瘫痪;病例8患者左眼外斜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提示左侧动眼神经损伤;动眼神经躯体运动纤维支配提上睑肌和眼上、下、内直肌及下斜肌,上睑提肌麻痹导致上睑下垂,内直肌麻痹使外直肌失去对抗产生外斜视,其余肌肉的麻痹还引起眼球活动受限;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受损,使其所支配的瞳孔括约肌麻痹,瞳孔开大肌失去对抗而引起瞳孔散大,同时对光反射消失;患者右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核上瘫右侧下部面肌瘫痪导致右侧鼻唇沟变浅和口角歪向左侧,右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提示左侧皮质核束受损;右侧肢体痉挛瘫痪同时腱反射亢进提示左侧皮质脊髓束受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合成锥体束,动眼神经根从中脑上丘平面发出经大脑脚内侧出脑,而锥体束行经中脑大脑脚底中份;由此提示,该患者病变部位定位于中脑左侧动眼神经出脑处外侧的大脑脚底内图8,同时累及左侧动眼神经根和锥体束;此病临床上诊断为动眼神经交叉性偏瘫征,又称魏伯Weber 综合征,可为大脑脚髓内的局部病变所致,也可以因外部压迫如小脑幕切迹疝引起;病例9本例左侧半身感觉和运动障碍,根据感觉和运动传导束都经过左、右交叉的情况,病变部位应在右侧,而且是传导较集中的部位,据此可初步确定病变在右侧内囊;①瘫痪为中枢性瘫痪: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表明皮质脊髓束受损,使皮质脊髓束支配的对侧脊髓前角细胞失去了上运动神经元的控制,表现为病灶对侧半上、下肢肌肉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右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核上瘫,表明皮质核束受损,病变涉及内囊膝部皮质核束通过和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通过,由于皮质核束支配脑神经运动核的特点,脑神经分布区只表现为下部面肌和舌肌的核上瘫;右侧的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失去了对侧左侧皮质核束的控制,表现为右侧半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右侧半舌肌瘫痪,口角受健侧表性肌的牵拉而偏向左侧,舌由于受颏舌肌的牵拉,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②感觉障碍的差别是由于位置、振动和辨别触觉要求整个传导通路必须完整;整个右半身的各种感觉除痛觉外均丧失,是因为痛觉在背侧丘脑水平已能感知,这说明了感觉冲动仍可传至丘脑;而其他感觉丧失则表明其感觉传导路受损的部位是在丘脑以上;内囊后肢还有丘脑中央辐射通行,内侧丘系、脊髓丘系在丘脑腹后外侧核换第三级神经元后,参与形成丘脑中央辐射,并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第一躯体感觉中枢;由于内侧丘系、脊髓丘系均为交叉后的纤维,故左侧内囊损伤会导致右半身深、浅感觉障碍;③双眼视野右侧同向性偏盲要发生在左侧视束以上受损,说明内囊损伤的范围较大,损伤了经内囊豆状核后部通行的视辐射所致;左眼颞侧半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直接不交叉进入左侧视束,右眼鼻侧半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于视交叉处交叉后亦进入左侧的视束,故左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左侧半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与两眼右侧半视野均有关;左侧内囊受损,使左侧视辐射纤维受损;左侧视辐射发自于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又接受左侧视束的纤维,故进入外侧膝状体,换元后形成左侧视辐射,经左侧内囊后部投射到左侧视觉中枢;内囊损伤,该传导路中断,故双眼右侧半视野偏盲;听辐射经过内囊豆状核下部,因每侧听觉传导通路接受两耳来的听觉冲动,一侧受损伤,不致引起听觉障碍;由上综合分析可推断其病变在左侧内囊,根据起病急的病史,为血管病变出血所致;临床诊断为左侧内囊出血,且范围较大,已伤及到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丘脑中央辐射和视辐射图9;病例10右上肢以及面肌和舌肌的瘫痪都表明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图10;而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仅出现右上肢瘫痪而右下肢正常,只有在左侧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部受损才会出现;此部前方为运动性语言中枢的位置优势半球的Broca区,故此区同时受损,患者虽仍能发音,但丧失了说话能力;诊断:运动性失语症,是由于供应此区的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血栓所致;病例11该患者左眼上眼睑下垂,为左侧提上睑肌瘫痪所致;左眼球转向外侧,是由于左眼内直肌瘫痪、外直肌失去对抗所致;左眼视近物模糊,是由于睫状肌瘫痪,晶状体失去调节,造成物像不能聚焦于视网膜上引起;左眼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射消失,是由于瞳孔括约肌瘫痪引起;以上的眼外肌由动眼神经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内的平滑肌由动眼神经副交感成分支配;因此,该患者的病症是由于损伤了左侧的动眼神经所引起;病例12患者左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障碍、眨眼反射消失、泌泪障碍提示左侧面神经膝神经节以上至面神经核部位的损伤;此种损伤导致面神经核下瘫,所以左侧面部表情肌全瘫痪;眨眼反射消失是由于眼轮匝肌麻痹所致,听觉过敏为镫骨肌瘫痪引起,舌前2/3味觉和泌泪障碍表明面神经的味觉和副交感纤维受损,还应有左侧唾液腺和鼻腭黏膜腺体分泌的障碍,可能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左眼内斜视为左外直肌麻痹、内直肌失去对抗拉力所致,为左侧展神经损伤引起;右侧半身痉挛性瘫表明病变在左侧面神经、左侧展神经,同时累及左侧未交叉的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纤维;综合全部体征,病变应位于面神经丘水平左侧脑桥基底部;临床上称之为展神经和面神经交叉性瘫痪,又称密拉-古布勒Millard-Gubler综合征;。
护理病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护理病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病例1:骨折患者的护理病例分析报告病情描述该患者是一名50岁的女性,因交通事故导致右侧小腿骨折,入院时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护理目标1.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2.保证患者的伤口清洁和干燥3.协助患者恢复肢体的功能4.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护理措施1.给予患者合理的镇痛药物,并观察其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
2.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每日的清洁和换药,并注意创口是否出现感染的迹象。
3.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活动指导、物理治疗和按摩。
4.和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其调整心态。
效果评估经过一周的护理干预,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伤口也没有感染的迹象。
患者的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心态也积极向上。
病例2:肺炎患者的护理病例分析报告病情描述该患者是一名65岁的男性,入院时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和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感染的症状。
护理目标1.缓解患者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症状2.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和呼吸道通畅3.防止感染的扩散和并发症的发生4.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和护理护理措施1.给予患者足够的氧气供应,并观察其呼吸情况和氧饱和度。
2.协助患者进行气管抽吸、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呼吸道管理措施。
3.规范患者的咳嗽和咳痰习惯,同时监测痰液的性状和检查痰培养结果。
4.提供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帮助患者增强免疫力。
效果评估通过护理干预,患者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氧饱和度也得到改善。
患者的痰液培养结果显示病原菌已经得到控制。
患者的营养状况也有所改善。
病例3: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病例分析报告病情描述该患者是一名60岁的女性,有糖尿病病史,入院时出现血糖升高、多饮多尿等症状。
护理目标1.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维持正常的血糖范围2.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低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3.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的相关教育和指导4.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护理措施1.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根据医嘱给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
临床病理讨论 第42例——双下肢无力、行走障碍、鸭步
临床病理讨论第42例———双下肢无力、行走障碍、鸭步李越星 吴丽娟 陈清棠病历摘要患儿,男,4岁,主因双下肢行走障碍2年入院。
患儿2岁时,家长发现其走路时足跟先着地,之后脚尖着地,走平路时易摔跤或跪在地上,走路速度较慢,跑步时双脚尖呈八字形,髋部扭动幅度较大,似竞走运动员步态,不会蹦跳,下蹲后起立缓慢,上楼梯困难,先抬右腿,然后再将左腿抬起,下楼相对轻松,病后不愿走路。
曾在外院求治,诊为低钙,给予鱼肝油、钙制剂等治疗,服用1年无明显疗效,1999年3月去骨科医院拍髋关节片未见异常,同年4月再次求治于某医院脑系科,行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无异常,肌电图双侧H反射未引出,诱发电位正常,胸椎磁共振成像(MRI)示胸2~11椎体水平髓周血管增粗,血管畸形待除外,予脑复康、活血素等药物治疗后,患儿跑步速度较前增快,步态仍呈鸭步,可蹦跳,脚可抬离地面少许,上楼梯仍较困难,活动量大时自诉腿疼,尤以右侧明显,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来我院儿科门诊求治,以双下肢行走障碍原因待查收住院。
发病以来上肢无改变,无智力运动倒退,不伴惊厥及发作性意识障碍,无外伤史,大小便正常,无发热。
病程中曾出现口吃,经口服脑复康等药物后好转。
个人史、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体温3615℃,脉搏100次/min,意识清楚,精神好,定向力无障碍,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五官端正,心肺腹无阳性体征。
颅神经检查无异常。
走路时足跟着地,髋部扭动幅度较大,跑步时呈典型鸭步,蹲下站起困难,但无典型G ower 征。
深浅感觉均无异常,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Ⅴ级,肌张力稍低,肌肉无萎缩及肥大,无明显髋关节脱位表现。
指鼻、轮替及跟膝胫试验正常,R omberg 征阴性,走直线稳健。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均对称引出,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膝腱反射较低,跟腱反射未引出。
双侧病理征阴性。
颈无抵抗,克氏征及布氏征均阴性,皮肤刮痕反应正常,温湿度正常。
下肢-病例分析(骨伤专业)
病案一
患者女性,5岁半。其母诉说,她学行走较迟, 走路时跛向左侧。观察她走路时见其骨盆倾向左 侧。当右腿离地以左腿支撑站立时,骨盆右侧抬 高超过水平线;当左腿离地以右腿支撑站立时, 则骨盆左侧低于水平线(即Trendelenburg 征阳性: 单足站立时, 骨盆向无支撑侧下降)。患者用双腿 站立时,右侧大转子尖高于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 最明显处的连线(Nelaton线征破坏),而左侧大转 子正常, 恰位于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上。X线 检查显示右髋关节的Shenton线(正常髋关节的X 线曲线)不正常。诊断为先天性右髋关节脱位,并 住院行手术治疗。
入院检查发现,患者一般状况好,右膝部严重肿胀,呈 轻度屈曲。胫侧副韧带有明显压痛,尤其是胫骨内侧韧带的附 着处压痛更为剧烈。右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右膝部屈曲 成90度后行抽屉试验检查,发现向前牵拉胫骨时,胫骨向前 的移动较左侧明显增加。右膝关节不能伸直。麻醉下行双膝关 节后前位X线摄片,显示右膝关节腔内侧部明显增宽,胫骨内 侧平台塌陷不明显,但平台表面不光滑,密度增高。 经检查及手术探查,诊断为右膝关节损伤三联征,即关 节腔积液,胫侧副韧带于胫骨附着处完全断裂,前交叉韧带于 股骨内侧髁附着处撕裂,内侧半月板损伤 。
本例患者是在踢足球射门时被对方绊倒阻挡的外力来自右小腿的内侧其结果使右膝关节的三个稳定结构同时受损即胫侧副韧带断裂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这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非骨性损伤称之为膝关节损伤三联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造成三个重要结构损伤的直接原因是右小腿被绊倒时膝关节产生的强力的外展和外旋引起的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下肢病例分析_1
3.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此骨折是怎样发生的 4.什么结构可能发生撕裂或断裂 5.患者是发生了通常所说的 Pott 骨折吗 病例 19 一轿车发生正面碰撞时,一 22 岁妇女正坐在前排的座位上。除述头部外伤外,患者主 述右髋部疼痛且因此无法站立。因怀疑可能发生了髋部骨折,患者被立即送往附近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检查发现患者右下肢轻微屈曲、内收和内旋,并且明显短于左下肢。对患者 髋部进行 X 线摄片检查。 X 线检查报告:右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缘骨折。 诊断: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 临床解剖学问题 1.运用解剖学知识来解释损伤可能是怎样发生的 2.可能损伤了什么神经 3.当此神经完全麻痹后,哪些肌肉可能会发生瘫痪 4.何处的皮肤感觉可能丧失 病例 20 —62 岁男子述左臀部持续性疼痛,并可沿大腿后面放散。 体格检查:在检查中,患者指出疼痛最剧烈的区域位于坐骨大切迹处。以患者股骨大转 子尖和坐骨结节之间的中点与到膝部约 1/2 处的大腿中线作一连线,沿此线进行压迫也可 引起疼痛。在坐位时,患者左小腿由于剧烈疼痛而不能完全伸直。在患者呈仰卧位时,检查 者以一手抓住其左踝关节,另一手置于其左膝关节前面,使患者小腿伸直。检查者缓慢升高 患者左下肢,当与水平面达到近 75°角时,可引起患者的疼痛。此时如使患者足背屈则可 加重疼痛。对患者腰下部行 MRI 检查。 X 线检查报告:可见 L5/S1 椎间盘突出。 诊断:L5/S1 椎间盘突出并合并第 1 骶神经根受压 临床解剖学问题 1.此例中的症状是由什么神经损伤引起的 2.此神经源自脊髓的哪些节段 3.为什么患者的直腿抬高试验可引起疼痛 4.为什么当足背屈时疼痛可加剧
高,落下时较沉重而发出扑扑声。检查中医生发现在患者的腓骨头和腓骨颈部位有压痛,并 且小腿远端外侧面及足背感觉丧失。对患者膝部进行 X 线摄片检查。
下肢动脉血栓旳病历范文
下肢动脉血栓旳病历范文
主诉:左下肢疼痛5天。
现病史:本人男,42岁。
无相关病史。
5天前左下肢后侧开始感到轻微疼痛,随着时间推移疼痛加重。
2天前开始有肿胀感,步行距离缩短。
就诊求医。
体格检查:左下肢吐放,皮肤表面轻度红肿,局部触压明显疼痛。
脚掌表面温度降低。
脉搏检查左下肢动脉脉搏缩小。
实验室检查:-二聚体升高。
磁共振血管成像:左下肢髂总动脉内见长约5节段性狭窄。
诊断:左下肢髂总动脉血栓形成。
诊断依据:1. 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下肢血行障碍表现;2. 实验室检查-二聚体升高;3. 磁共振血管成像见左下肢髂总动脉内长约5节段性狭窄。
初步意见:1. 左下肢髂总动脉血栓形成;2. 导致左下肢血流障碍;3. 建议行溶栓治疗与随访。
骨科案例分析
患者,女,50 岁,因“摔伤致左下肢疼痛活动受限一小时”急诊平车入病房,入院时神志清,痛苦貌,测T36.5,P80 次/分,BP125/70 mmHg,左下肢肿胀明显,成缩短、成角畸形,触之有骨擦感,左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左足趾活动好,末梢血循好,诉感觉无麻木。
X 片示:左胫腓骨粉碎骨折。
入院后予以左下肢石膏固定,完善术前检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安返病房。
相关问题:1、患者存在的护理诊断有哪些?1)生命体征的改变与骨折手术有关2)疼痛与骨折有关3)有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4)躯体挪移障碍与骨折限制活动有关5)自理能力缺陷与骨折有关6)知识缺乏:缺乏手术及疾病相关知识2、石膏固定的观察要点是什么?答:1)促进石膏干固,冬季可局部用烤灯,红外线照射,并注意保暖。
保持石膏清洁,干燥2)在搬运翻身或者改变体位时,需注意保护石膏,防止折断。
3)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如皮肤颜色苍白、发绀、剧烈疼痛、麻木时,应报告医生处理。
4)预防压疮,匡助病人定时翻身,按摩骨隆突部位。
5)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及淋巴的回流,利于肿胀的消退3、如何进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答:患肢的感觉、肿胀、皮肤颜色、远端脉搏及毛细血管回流情况,局部是否有明显肿胀发亮、张力性水泡,末端皮肤是否由潮红发展呈暗红,或者可见大理石花纹改变,患肢有无感觉异常如蚁行感、麻木感或者感觉消失等缺血性坏死的征兆;远端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者消失。
患者,男。
35 岁,因“摔伤致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一小时入院”,神志清,精神萎,痛苦貌,查体:T 36.5 P 78 次/分R 18 次/分BP 135/80mmHg,左肩部肿胀,压痛,方肩畸形,上举、外展受限,左上肢末梢血运好,手指活动好,诉感觉无麻木。
完善相关检查,在颈丛麻醉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请说出该患者的医疗诊断?2、该患者的护理问题及相关措施?3、如何指导患者进行肩部的功能锻炼?答:1、患者的医疗诊断为:左锁骨骨折2、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1)疼痛:①评估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据 (1)“左侧膝部外侧遭猛烈撞击。左膝外侧有有明显淤青并肿胀,压痛 剧烈,并有骨擦音”。(提示腓骨上端受伤,并发生骨折) (2)“小腿前外侧和足背感觉消失,患者不能做足背屈和外翻的主动动 作”。(提示腓总神经受伤) 2.推论
由论据(1)、(2)可知为腓总神经损伤。
3.未能及时医治后果:
由论据(1)警醒医生考虑有无合并腘动脉损伤。 由论据(2)、(3)提示腘动脉受伤破裂或断裂。 3.是否需要手术修复损伤结构?为什么?手术中应注意什么? (1)需要。因为膝关节动脉网侧副循环能力有限,加上腘动脉出血使 腘窝压力急剧增高,不利于侧副循环建立,因而需要修复或吻接腘动 脉。 (2)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胫神经、腓总神经和腘静脉等血管神经;由 于腘动脉与腘静脉被筋膜紧密包裹,术中要注意有无腘动脉和腘静脉同
内翻马蹄足、跨阈步态。
支配
腓骨长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腓骨短肌
作用
胫骨前肌
砪长伸肌、
趾长伸肌
支配
作用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 足背屈 足外翻
支配
小腿外侧和足背皮肤感觉。 4.检查知识点
腓总神经的行程、分支分布;小腿三个肌群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案例六
1.论据 (1)“X线片确诊右股骨下段骨折”。(提示有合并损伤腘动脉的可能) (2)“右腘窝坚实并稍膨隆,疼痛”。(提示腘窝积液,已经造成压 迫) (3)“右小腿和足苍白,温度低,在足背和内踝处均未能触及动脉搏 动”。(进一步佐证损伤腘动脉的可能) 2.推论
韧带、内侧半月板、胫侧副韧带) 3.检查知识点
膝关节的构成、重要结构、运动;膝关节重要结构—侧副韧带、半 月板、交叉韧带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功能;膝关节重要结构常见损伤的 机理。
案例四
1.论据 (1)“近期感右侧臀部疼痛,并向股后部、小腿后部和外侧以及足背放 射”。(提示为坐骨神经分布区)
(2)“在右髋部股骨大转子至坐骨结节连线中点稍内侧用拇指深压时, 有明显压痛并向下放射”。(进一步提示与坐骨神经有关) (3)“外展和外旋右下肢时疼痛加剧,不活动则疼痛缓解”。(提示与 活动髋关节的肌肉密切相关) 什么病症? 2.推论 由论据(1)、(2)可推断为坐骨神经痛。 由论据(3)可推断坐骨神经痛与梨状肌有关。 3.常见病症鉴别
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及变性、纤维挛 缩,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过大均可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 此外,少数病人因坐骨神经出骨盆时行径变异,穿行于梨状肌内,当髋 外旋时肌强力收缩可使坐骨神经受到过大压力,长此以久也是一种慢性 致伤因素。 5.检查知识点
运动髋关节的肌的作用;坐骨神经及其分支分布。
由以上论据到推论可判断此患者的病症为髋关节脱臼(后脱位); 该病症可合并股神经,闭孔神经损伤,无合并神经损伤。(髋关节后脱 位最常见的合并损伤为坐骨神经损伤,前脱位才有可能伤股神经、闭孔 神经)。 4.检查知识点
髋关节周围骨性结构、关节囊特点;运动关节的肌;关节毗邻的重 要神经、重要神经的分布。
案例二
1.论据: (1)腹股沟下方有肿块,有剧烈咳嗽诱因(提示股疝可能,腹股沟疝 不能进入大腿) (2)肿物柔软,无结节状(提示肿块可能不是实质性器官,可作为排 除淋巴结肿大等的论据) (3)平卧肿块不消失(考虑股疝易嵌顿,进一步提示股疝可能) (4)入院后第2天肿块越发明显并疼痛加剧,伴腹胀并呕吐(提示肿块 为肠袢,基本可确诊股疝) 2.常见病症鉴别
下肢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
1.论据: (1)右膝顶撞(提示股骨头正对关节囊薄弱部位),感右髋部剧痛, 不能活动(提示脱位)。 (2)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弹性固定于屈曲,内收,内旋位(特定姿 势佐证脱位,由于髂腰肌、股内侧肌群牵拉而呈现特定体位)。 (3)腹股沟部关节空虚,髋骨后大转子上移,股骨头隆起,右下肢短 缩(骨性结构移位明确脱位)。 (4)膝关节和踝关节运动正常,右下肢无感觉异常(提示未合并损伤 神经,估计为单纯脱位)。 2.推论: (1)由论据(1)推论患者是右下肢受伤,主要的受伤部位是髋部。 (正确) (2)由论据(2)推论患者髋部一带的韧带完好无撕裂。(没有论据支 持) (3)由论据(3)推论患者大转子脱离髋臼窝。(正确) (4)由论据(4)推论患者右下肢神经无问题,右下肢正常。(正确) 3.结论
临床中造成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的疾病有多种,因此确诊梨状肌综合 征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经疼痛。(常见的有坐骨神经炎、 根性坐骨神经痛) (1)坐骨神经炎: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 部、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 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本例疼痛不持续,有与活动明显 相关特点,故可排除坐骨神经炎) (2)根性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 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 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 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时屈肌力 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 4.造成病症形态学原因?
血管腔隙、股鞘、股环、腹股沟淋巴结。
案例三
1.论据 (1)明显的膝关节损伤既往病史。 (2)“落地的时候右膝猛烈受挫,关节部位有严重的扭曲感并剧烈疼
痛”。(提示为膝关节处于易伤姿势) (3)“内侧半月板损伤”“活动时关节内有异响和异物感”。(提示半月 板损伤撕裂,并形成关节碎片) (4)“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断裂) (5)“屈膝时内旋幅度较左膝明显增加”。(提示胫侧副韧带损伤) 2.推论 (1)全部论据均支持膝关节损伤。 (2)论据(2)、(3)、(4)、(5)提示为膝关节三联损伤(前交叉
(1)腹股沟淋巴结炎:下肢有感染病灶,股三角处可扪及肿大的淋巴 结,较硬,局部有红、肿、痛、热表现。 (2)腹股沟疝:疝可进入会阴部,但不能进入大腿。 (3)股疝:由于咳嗽等原因使得腹部的内压增大,就会使得腹腔内容 物可能被推动,通过股环进入股管形成疝。而股环三边都有较为坚硬的 韧带,使疝出的物体无法回复到原位置,形成嵌顿疝。如果疝出物为肠 管,则可能造成肠梗阻,由于肠壁血供受影响,进而甚至可使肠管缺血 坏死,本例患者的表现最为支持股疝的诊断。 3.手术注意事项 (1)扩大股环时,切断内侧的腔隙韧带要注意其深面有无变异闭孔动 脉通过。 (2)关闭缝合股环时避免伤及股静脉、股动脉。 4.检查知识点
时受损,如有则需分别处理,避免术后发生动静脉瘘。 4.检查知识点
腘窝境界、内容物;小腿的动脉干、足背动脉的触摸压迫点;膝关 节动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