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理论力学 第8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合集下载

刚体的平面运动

刚体的平面运动
PAG 13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8-2
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
平面图形内任意A、B两点间速度关系: v ' MO
vB v A vBA

vM
vO '
MB

O' A
vO '
大小 vBA AB 方向 垂直于 AB,朝向图形转动的一方
PAG 9
y'
o'
x'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8-1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
y
任意平面运动的分析 在平面图形上任取一点O 做为基点; 在O点假想地做一个平移 参考系Oxy;
y'
x' O'
o
x
平面图形运动时,动坐标轴O'x' 轴、O'y' 轴始终分别 平行于定坐标轴Ox 轴、Oy 轴。 随着基点的平移
用一个平行于固定平面的平面 截割连杆; 截面S :一个平面图形 过平面图形上任一点作垂直于 图形的直线; 刚体作平面运动 直线作平移
连 杆
平面图形上各点的运动可以代 表刚体内所有点的运动。 刚体的平面运动可简化为平面 图形在它的自身平面内运动。
S
PAG 7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vO '
M
动系:O'x'y' (平移坐标系)
牵连运动:随O'点的平移 相对运动:绕O'点的圆周运动 绝对运动: 两个运动的合成 vM ve vr vO' vMO'

理论力学8刚体平面运动(Hong)

理论力学8刚体平面运动(Hong)
平移参考系O'x'y'z'
y' y'
x' O'
x' O'
轮子的平面运动
随轮心O´的平移+绕轮心O´ 的转动
10
•刚体平面运动的特性
• 平面运动可取刚体上任意基点而分解为平移和转动; • 平移的速度和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有关; • 平面图形绕基点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 无关。
11
•刚体平面运动的特性(实例证明)
D
r r vM = vMC
vMC = ω ⋅ CM
•分布规律 -平面图形内任意点的 速度等于该点随图形绕瞬 时速度中心转动的速度。
28
r vD
ω
A B
r vA
C
r vB
M
C
r vM
ω
•速度瞬心的确定方法
(1)沿固定表面的纯滚动
r v
C
•速度瞬心:车轮与固定表面的接触点C
29
r r r r (2)已知: v A ,vB ,的方向,且v A 不平行于vB
19
vC = v A + vCA = 2ωO (r1 + r2 )
•基点法解题步骤
(1)分析机构中各物体的运动(平移?定轴转 动?平面运动?); (2)以平面图形速度已知的点为基点,利用基点 法画速度平行四边形求解; (3)注意:平面图形绕基点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 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无关。 (4)如需再研究另一个作平面运动的物体,可按 上述步骤继续进行。
33
•例8-7 已知:vA,AB= l ,ϕ 求:B端的速度以及AB的角速度
•解:AB作平面运动, 速度瞬心C
r vB
y

理论力学-刚体的平面运动案例

理论力学-刚体的平面运动案例

大小 0
?
2 AB
AO
?
2evr
方向
沿aet方向投影
0
at e
aC
at e
aC
3v 2 4l
AB
aet AO
3 3v2 8l 2
另解: 1.取坐标系Oxy
2. A点的运动方程
xA l cot
3.速度、加速度
xA l sin 2 v
v sin 2
l
v l
sin
2
v2 l2
aB
aA
at BA
an BA
ar
aC
大小 aB
aA ?
2 AE
AB
?
2 AE vr
方向
沿
a
t B
方A 向投影
aB
cos 30o
aA
sin 30o
at BA
aC
沿 a方r 向投影
aB
sin 30
aA
cos 30
an BA
ar
ar 65 mm s2
AE
at BA
AB
3 rad s2 6
第八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例8-1 已知:椭圆规尺的A端以速度vA沿x 轴的负向运动, 如图所示,AB=l。
求:B端的速度以及尺AB的角速度。
解: 1. AB作平面运动 基点: A
2. vB vA vBA 大小 ? vA ? 方向
vB vA cot
vBA
vA
sin
AB
vBA l
vA
l sin
DE
vD DE
vB l
5rad
s
BD
vDB BD

08-理论力学-第二部分运动学第八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08-理论力学-第二部分运动学第八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形S在该瞬时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88
运动学/刚体的平面运动
四、平面运动的分解 ——平移和转动
当图形S上A点不动时,则
刚体作定轴转动 。
当图形S上 角不变时,
则刚体作平移。
故刚体平面运动可以看成是 平移和转动的合成运动。
例如:车轮的平面运动可以看成: 车轮随同车厢的平移 和相对车厢的转动的合成。
99
2121
如图示平面图形,某瞬时速度瞬心为P点, 该瞬时平面图形内任一点B速度大小
vB vP vBP vBP
B
大小:vB BP
方向:BP,指向与 转向相一致。
vB
S
vA
C
vC
同理:vA=ω·AP, vC=ω·CP
由此可见,只要已知图形在某一瞬时的速度瞬心 位置和角速度 ,就可求出该瞬时图形上各点的速度。
的平面Ⅱ内的运动。
66
运动学/刚体的平面运动
二、平面运动的简化 刚体的平面运动可以简化为
平面图形S在其自身平面内的运动。 即在研究平面运动时,不需考虑 刚体的形状和尺寸,只需研究平 面图形的运动,确定平面图形上 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三、平面运动方程 为了确定代表平面运动刚体的
平面图形的位置,我们只需确定平 面图形内任意一条线段的位置。
vBA
s
B
vB vA
A
vA
方向: AB, 指向与 转向一致。
即:平面图形上任一点的速度等于基点的速度与该点随
平面图形绕基点转动的速度的矢量和。 ——基点法
基点法是求解平面图形内一点速度的基本方法。 1414
运动学/刚体的平面运动
二、速度投影法
由于A, B点是任意的,因此

理论力学---第八章_平面运动

理论力学---第八章_平面运动


v A 不平行于 v B

vA // vB , 且不垂直于AB vB v A v AB vBA 0 AB 0 vB v A vM
瞬时平移(瞬心在无穷远处)
纯滚动(只滚不滑)约束
找出下列平面运动刚体的速度瞬心。 A ω O1 B O2 O A B
:
:
v F
v GF cos 45 v C cos 45 v r
v F
v GF
cos
45 v C cos 45 v G 'C
vr 0
v GF 2 r
vG
5 r
26 . 6
平面机构如图所示。曲柄AB以匀角速度 绕轴A转动,使杆CG绕E轴转动。已知: AB=BE=EC=r。在图示位置时,ED=r,杆AB 和杆CG均处于水平。试求该瞬时: (1) 滑块D相对于杆CG的速度;
c
c
vB
v BA
绕O轴转动。求在图示瞬间点C的速度。已知
v CB
vc
B
B
ABC
vB
vA
ABC
o1
o
0
A
vA
o1
o
0
A
vA
在图示齿轮齿条机构中,已知:齿轮 半径R,曲柄OA= 2 R,以匀角速度 0 绕O轴作 定轴转动,OO1=L。试求图示位置 =45°时, 齿轮O1的角速度。
分析:

DE
v A r
vC O 1C

1
AB

vA r

v B r
AB
vC
v D v F r 1

《理论力学》第八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理论力学》第八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刚体的平面运动特点
刚体的平面运动具有 连续性,即刚体上任 意一点的运动轨迹都 是连续的。
刚体的平面运动具有 周期性,即刚体的运 动轨迹可以是周期性 的。
刚体的平面运动具有 对称性,即刚体的运 动轨迹可以是对称的。
02
刚体的平面运动分析
刚体的平动分析
平动定义
刚体在平面内沿着某一确定方向作等速直线运动。
详细描述
通过综合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可以深入理解刚体在平面运动中的能量转换过程。例 如,当刚体克服重力做功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刚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时,机械能 转化为内能。这种能量转换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总能量的变化等于外界对系
统所做的功与系统内能变化之和。
06
刚体的平面运动的实例分析
刚体的平面运动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纯滚动和滑动。在 纯滚动中,刚体只滚不滑,刚体上任意一点在任意时刻都位 于一个固定的圆周上。在滑动中,刚体既滚又滑,刚体上任 意一点在任意时刻都位于一个变化的圆周上。
刚体的平面运动分类
纯滚动
刚体只滚不滑,刚体上任意一点 在任意时刻都位于一个固定的圆 周上。
滑动
刚体既滚又滑,刚体上任意一点 在任意时刻都位于一个变化的圆 周上。
势能定理
总结词
势能定理描述了势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的关系。
详细描述
势能定理指出,在刚体的平面运动过程中,非保守力(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对刚体所做的功等于系统势能的 减少量。非保守力做正功时,系统势能减少;非保守力做负功时,系统势能增加。
动能和势能的综合分析
总结词
在刚体的平面运动中,动能和势能的综合分析有助于理解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做平动,这种运动也是复合运动。

理论力学8章分析解析

理论力学8章分析解析


2018/10/20
理论力学第8章
22

补充例题。圆轮纯滚动的运动特点。 1. 圆轮在水平面上作纯滚动。轮心A作水平直 线运动。 无滑动条件:轮心A的 水平位移OC等于轮缘 滚动过的弧长,即 OC=MC。设OC长度为x, MC的圆心角为φ,则

x r
2018/10/20 理论力学第8章 23

OA sin AB sin r sin sin l
2018/10/20 理论力学第8章 13
2018/10/20
理论力学第8章
14

用基点法建立A和B的 速度关系。
v B v A v BA vB v A sin vBA sin 0 v A cos vBA cos r cos vBA AB l cos cos sin( ) vB r sin r sin r cos cos cos r , cos
2018/10/20
理论力学第8章
34

轮A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vA v A r A, A 10rad / s R vC 2 R A 4m / s aA aA r A , A 10rad / s 2 R t n aC a A aCA aCA
v B v A v BA vB cos30 v A cos30 vB sin 30 v A sin 30 vBA v B v A r vBA 0,
2018/10/20
BA 0
理论力学第8章
19


对于轮B: C为瞬心。
vC v B vCB 0 vB vCB vCB vB r vCB B r

理论力学第八章平面运动

理论力学第八章平面运动

vB vA vBA
刚性截面上任一点的速度等于基点的速度与该点随刚性截面
绕基点转动的速度的矢量和.这种求解速度的方法称为基点 法,它是求解刚性截面内一点速度的基本方法.
2013年1月18日 理论力学T 27
速度投影法 由于A, B点是任意的,因此
vB vA vBA 表示了刚性截面上任意两点
21
曲柄连杆机构
AB杆平面运动的分解
2013年1月18日 理论力学T
22
2013年1月18日 理论力学T
23
2013年1月18日 理论力学T
24
§7.2 平面运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1. 平面运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 刚性截面-S 基点-A 定系-O0 x0 y0 平移系-A x y
刚性截面的角速度- 基点速度- vA
2013年1月18日 理论力学T
9
平面运动方程
x A x A( t ) yA yA( t )
φ φ( t )
对于每一瞬时 t ,都可以求出对应的 x A , y A , , 刚性截面S在该瞬时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2013年1月18日 理论力学T
10
已知:曲柄连杆机构中OA=r , AB=l;曲柄OA以 = t 绕O轴转动, 为常数。 求:连杆的平面运动方程。
y0
O
A B x0
解:确定连杆平面运动的3个独立变量与时间的关系
连杆的平面运动方程为
x A t rcosω t ,
2013年1月18日 理论力学T
r y A t rsin ω t , φ t arcsin ( sin ω t) l
11
平面运动分解为平移和转动
当刚性截面S上A点不动时,则刚体作定轴转动 当刚性截面S上 角不变时,则刚体作平移.

理论力学08_4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理论力学08_4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6 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刚体的平面运动可简化成刚体的平面图形S 在某一固定平面内的运动,用3个独立坐标描述。

作用在刚体上的外力可简化为S 平面内的一平面力系F i (=1, 2,…,n )。

设坐标系Oxy 为固定的惯性参考系,Cx ′ y ′为质心平移坐标系,如图8-6所示。

平面图形的运动可用质心坐标x C , y C 和绕质心的转动角ϕ描述。

刚体的绝对运动可分解成跟随质心的平移和相对质心平移坐标系的转动。

由动量定理所述,刚体跟随质心的平移仅与外力系的主矢有关,由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可知,刚体相对质心平移坐标系的运动仅与外力系对质心的主矩有关。

于是,由式(8.1.11)可写出y C x C F ym F x m R R ,==&&&& (8.1.55) 式中m 为刚体的质量,F R x , F R y 分别是外力系的主矢在y x ,方向上的分量。

由式(8.1.54)在垂直于平面图形S 方向上的投影,可得Cz CzM tL =d d (8.1.56) 其中M Cz 是外力系对通过质心且垂直于平面图形S 的轴之矩的代数和。

而ϕ&C Cz J L =,J C 是刚体对于通过质心且垂直于平面图形S 的轴的转动惯量。

应用质心运动定理和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得到了三个动力学方程,给出了三个广义坐标x C , y C 和ϕ的封闭方程组,用以解决刚体的平面运动问题。

动力学方程组m (8.1.57)Cz C ni iy C n i ix C M J F ym F x ===∑∑==ϕ&&&&&&,,11称为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组。

给出相应的初始条件,例如,t =0时,刚体质心的位置分别为x C 0和y C 0,质心在初始时的速度分别为和,平面图形S 在初始时的角位移和角速度分别为ϕ0C x &0C y&0和0ϕ&。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第八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第八章

3、速度瞬心的确定方法
(1)无滑动的滚动 瞬心:接触点
每一瞬时相应有一瞬心,不同瞬时,瞬心位置不同。 (2)已知:vA,vB 的方向,且vA不平行于 vB 。 瞬心:速度垂线交点
(3)已知:vA,vB 的方向,且vA平行于 vB 。
(a) 同向
(b) 反向
C
瞬心:速度矢量末端连线与AB交点
(a)
解: 1、A 点速度由系杆转动求得
vA O OA O (r1 r2 )
2、轮Ⅱ作平面运动 基点:A
基点A的速度已求出,但轮Ⅱ作平面 运动的角速度未知,待求。
3、vD vA vDA 0
(接触处滚而不滑)
vDA vA O (r1 r2 )

vDA DA

解:1 、 BD作平面运动 基点:B
2、 vD vB vDB
大小 ? l ?
方向
vD vDB vB l
DE

vD DE

vB l

5rad
s
BD

vDB BD

vB l

5rad
s
已知:AB BD DE l 300mm, BD // AE, AB 5rad s。 求:DE,vC
2、平面图形内各点的速度分布
基点:选取速度为零的点C 为基点
vA vC vAC CA vB vBC CB vD vDC CD
平面图形内任意点的速度等于该点随图形绕瞬时速度中心 转动的速度。
与图形绕定轴转动时的速度分布情况类似。图(b)
每一瞬时相应有一瞬心,不同瞬时,瞬心位置不同。 若已知某一瞬时的速度瞬心位置和角速度,则在该瞬时, 任一点的速度都可以完全确定。

理论力学B-第八章刚体平面运动.ppt

理论力学B-第八章刚体平面运动.ppt

基点速度与平面图形的角速度是描述刚体平 面运动的特征量:
对于分解为平移和转动的情形,平面图形上
任选基点A 的速度vA,以及平面图形的角速度,
是描述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量。 ➢ vA 描述图形跟随基点的平移
➢ 描述相对于基点平移系的转动
§8-2 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
已知平面图形内A 点的速度和图形 的角速度,求另一点B 点的速度。
lr
sin θ sin
sin r sin ωt ωt θ
l
连杆的平面运动方程为:
xA r cos ωt ,
yA r sin ωt ,
arcsin ( r sin ωt)
l
例题 1——曲柄滑块机构
y
A
P
B
yP
x
xP
O
2、连杆上P 点的运动方程:
xP r cos ωt l1
1
r
sin
纯滚动(只滚不滑)约束
确定速度瞬心位置的方法
已知A、B两点的速度方向, 试确定速度瞬心的位置。
vA B
A
vB
A
vA A
vA
B vB
vB
B
(a)
(b)
A
vA A
vA
B
B
vB
vB
瞬时平移
(c)
(d)
例: 沿直线轨道作纯滚动的车轮,其半径为R,轮心的速度为u, 求轮上A、B、C、D的速度。
解:车轮与轨道的接触点A为速度瞬心。
解: AB作平面运动,速度瞬心为点C。
AB
vA AC
vA
l sin
vB AB BC vA cot
例8-8
已知:矿石轧碎机的活动夹板长600mm ,由曲柄OE 借连杆组带动,使它绕A轴摆动,如图所示。曲柄OE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Ⅰ》(第7版)章节题库-刚体的平面运动(圣才出品)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Ⅰ》(第7版)章节题库-刚体的平面运动(圣才出品)

第8章刚体的平面运动一、选择题1.图8-1所示平面图形上A、B两点的加速度与其连线垂直且ɑA≠ɑB,则此瞬时平面图形的角速度ω、角加速度α应该是()。

A.ω≠0,α=0B.ω=0,α≠0C.ω=0,α=0D.ω≠0,α≠0图8-1【答案】B2.图8-2所示各平面图形的速度分布为:(a)v A=-v B,v A不垂直AB,这种速度分布是()。

A.可能的B.不可能的不垂直AB,,这种速度分布是()。

A.可能的B.不可能的图8-2【答案】B;B3.在图8-3所示机构中,则ω1()ω2。

A.=B.>C.<图8-3【答案】C4.在图8-4所示机构的几种运动情况下,平面运动刚体的速度瞬心为:(a)();(b)();(c)();(d)()。

A.无穷远处B.B点C.A、B两点速度垂线的交点D.A点E.C点图8-4【答案】D;B;A;C5.已知图8-5所示平面图形上B点的速度v B,若以A为基点,并欲使是B点相对于A点的速度,则A点的速度v A()。

A.与AB垂直B.沿AB方向,且由A指向BC.沿AB方向,且由B指向AD.与AB成φ角图8-5【答案】B二、填空题1.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板在其自身平面内运动,已知B点的速度大小为,方向沿CB,A点的速度沿AC方向。

如图8-6所示,则此时三角板的角速度大小为______;C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图8-6【答案】2.已知作平面运动的平面图形上A点的速度v A,方向如图8-7所示。

则B点所有可能速度中最小速度的大小为______,方向______。

【答案】;沿AB方向图8-73.已知作平面运动的平面图形(未画出)上某瞬时A点的速度大小为v A,方向如图8-8所示,B点的速度方位沿mn,AB=l,则该瞬时刚体的角速度ω为______,转向为______。

【答案】;顺时针图8-8三、判断题1.作平面运动的平面图形上(瞬时平移除外),每一瞬时都存在一个速度瞬心。

()【答案】对2.研究平面运动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基点只能是该图形上或其延展面上的点,而不能是其他图形(刚体)上的点。

《理论力学》第八章-刚体平面运动试题及答案

《理论力学》第八章-刚体平面运动试题及答案

理论力学8章作业题解8-2 半径为r 的齿轮由曲柄OA 带动,沿半径为R 的固定齿轮滚动。

如曲柄OA 以匀角加速度a 绕O 轴转动,且当运动开始时,角速度00=w ,转角0=j 。

求动齿轮以中心A为基点的平面运动方程。

解:图示,A 轮平面运动的转角为=A j ∠C 3AC 2=j +∠CAC 2由于弧长CC 1=CC 2,故有 ∠CAC 2=r R /j ,所以22/t rr R r r R r R A a j j j j +=+=+=A 轮平面运动方程为ïïîïïíì+=+=+=+=+=22212212)sin()()sin()()cos()(cos )(tr r R t r R r R y t r R r R x A A A a j a j a j8-6两刚体M ,N 用铰C 连结,作平面平行运动。

已知AC=BC=600mm ,在题附图所示位置s mm v s mm v B A /100,/200==,方向如图所示。

试求C 点的速度。

解:由速度投影定理得()()0==BC C BC B v v 。

则v C 必垂直于BC 连线,v C 与AC 连线的夹角为30°。

由()()AC A AC C v v = 即得:s mm v v A C /200== ,方向如题4-6附图示。

解毕。

8-9 图所示为一曲柄机构,曲柄OA 可绕O 轴转动,带动杆AC 在套管B 内滑动,套管B 及与其刚连的BD 杆又可绕通过B 铰而与图示平面垂直的水平轴运动。

已知:OA =BD =300mm ,OB =400mm ,当OA 转至铅直位置时,其角速度ωo =2rad/s ,试求D 点的速度。

C 12Aj C解 (1)平面运动方法: 由题可知:BD AC w w =确定AC 杆平面运动的速度瞬心。

套筒中AC 杆上一点速度沿套筒(为什么?)s rad IAOA IA v A AC /72.00=´==w w , s mm BD BD v AC BD D /216=´=´=w w D 点加速度如何分析?关键求AC 杆角加速度(=BD 杆角速度) 基点法,分析AC 杆上在套筒内的点(B’):(1) tA B n A B A B a a a a ¢¢¢++=r r r r大小:× ∠ ∠ × 方位:× ∠ ∠ ∠ 再利用合成运动方法:动点:套筒内AC 杆上的点B’,动系:套筒。

哈工大理论力学 第八章课件

哈工大理论力学 第八章课件
各点的速度方向分别为各点 与A1点连线的垂线方向,转向与 相同,由此可见车轮顶点的速 度最快,最下面点的速度为零。
vA1 0
vA3
A2
A4
vA4
O
vO
vA2
A1
vA2 vA4 2r 2v
vA3 2r 2v
理论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22
[例2] 已知:曲柄连杆机构OA=AB=l, 取柄OA以匀 转动。求:当 =45º 时, 滑块B的速度及AB杆的角速度。
理论力学

23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速度投影法 研究AB, v A ,l 方向OA, v B方向沿BO直线 根据速度投影定理 vB AB v A AB v A v B cos v B v A /cos
l /cos45 2l () 不能求出 AB 速度瞬心法 研究AB,已知 v A , vB 的方向,因此 可确定出P点为速度瞬心

轮A作纯滚动,轮O不动。
求 vM 1 , vM 2 。 解:OA定轴转动; 轮A作平面运动, 瞬心P点
v A ( R r ) o r Rr o r
(

v M 1 PM 1 2r v M 2 PM 2 2r
Rr 2 ( R r )o , r o
理论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2
例如: 曲柄连杆机构中连杆AB的运动, A点作圆周运动,B点作直线运动,因此, AB 杆的运动既不是平移也不是定轴转动, 而是平面运动。
理论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3
理论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4
二、平面运动的简化 刚体的平面运动 到固定平面 Ⅰ的距离不变

第八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第八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证明:(存在性)
vM vA vMA
当点M在AL上时,其速度大小可表示为
vM vA vMA vA AM
因此,在AL上必存在一点P ,其速度为零。
L
A
vA
vMA M vA
P S L
特点:速度为零的点P在A点速度的垂线上。
理论力学
34
vP vA AP 0
AP vA
唯一性自己证明。
求:vE。
2、CD作定轴转动,转动轴:C
vD
vB CB
CD
3vB
0.6928 m
s
3、DE作平面运动
vE DE (vD)DE
vE cos 30 vD
vE
vD cos 30
0.8 m s
理论力学
32
基点法
vB vA vBA
(vBA AB )
特点:既能求速度,也能求 ,但不能明显反映速度分布的规律。
vB vA r, vBA 0
理论力学
26
例8-4 如图所示的行星轮系中,大齿轮Ⅰ固定,半
径为r1 ,行星齿轮Ⅱ沿轮Ⅰ只滚而不滑动,半径为r2。
系杆OA角速度为 O 。
求:轮Ⅱ的角速度ωⅡ及其上B,C 两点的速度。
理论力学
27
已知:r1 , r2 , OA O 。求:vB , vC ,ωⅡ。
;
d1
dt
d2
dt
,1
2
15
所以,平面运动随基点平动的运动规律与基 点的选择有关,而绕基点转动的规律与基点选取 无关。(即在同一瞬间,图形绕任一基点转动的
,都是相同的)基点的选取是任意的。(通常
选取运动情况已知的点作为基点)
16
刚体的平面运动

理论力学 (6)

理论力学  (6)

第8章 刚体平面运动概述和运动分解一、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平面图形的角速度与图形绕基点转动的角速度始终相等。

( √ ) 2.刚体平面运动可视为随同基点的平动和绕基点转动的合成运动. ( √ ) 3.平面图形上如已知某瞬时两点的速度为零,则此平面图形的瞬时角速度和瞬时角加速度一定为零。

( × ) 4.在某一瞬时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大小都相等,方向都相同,则此平面图形一定作平动,因此各点的加速度也相等. ( × ) 5.车轮沿直线轨道滚而不滑,某瞬时车轮与轨道的接触点为车轮的速度瞬心,其速度为零,故速度瞬心的加速度亦为零. ( × ) 6.当0=ω时,平面图形上两点的加速度在此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

( √ ) 7.平面图形在其平面内运动,某瞬时其上有两点的加速度矢相同,其上各点速度在该瞬时一定相等。

( √ ) 二、填空题1.刚体在运动过程中,其上任一点到某一固定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为刚体的 平面运动。

刚体的平面运动可简化为平面图形在其自身平面内的运动。

2.平面图形的运动可分解为随基点的平动和绕基点的转动。

平动为牵连运动,它与基点的选择有关;转动为相对运动,它与基点的选择无关。

3.通常把平面运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直接称为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而无须指明它们是对哪个基点而言。

4.平面图形上各点的加速度的方向都指向同一点,则此瞬时平面图形的角加速度等于零。

5.相对某固定平面作平面运动的刚体,则刚体上与此固定平面垂直的直线都作平动。

三、选择题1.正方平面图形在其自身平面内作平面运动。

已知四点A 、B 、C 、D 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如图8.23(a )、(b )图所示,问下列结论哪个正确。

( D )(A) (a)、(b )图的运动都是可能的 (B) (a)、(b)图的运动都是不可能的 (C) 只有(a)图的运动是可能的(D) 只有 (b)图的运动是可能的C vADBCA vB vC vD v(a)ADBCA vB vD v(b)图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O1D
O1D
ve vC cos
v e O1C
O1D
r cos30
O1D
3 r 2
3r 2l
ve O1C
3 2r l /sin 2
[
2]
[ 2] O AB , =60º, BC AB, O,C , AB=20cm,vA=16cm/s , AB , BC C :
A, AB, O BC ,
,
ve
AB
=10 rad/s C
O
OA
0.2 m
AB
C
AB
B
vA
AB
OA
vA AC
2m s
2 rad s
O
vA
45º
A
45º
vB
B
AB
aA
aB
n BA
a
n aA
n aA aBA aBA
A
2
B aA
A
45º
aB cos 45
aB sin 45
B
B
AB
OA
2 AB
4m s
20m s2
2
O
a
n BA
aB
5.66 m s2
o
,
vB cos 60
AB
vC
B
BC
v A cos 30
3r 3 2
vB
3v A
vC
o
3 r 2
vC
o
( )
vB sin 60
3r
o
aA
A
aC
r
2 o
AB
a
n BA
6r (
n 2 aBA AB AB r o vA AP 3r 1
B
P1
3
o
aB
,
2
AB
n aA aBA aBA
(1)
AP 1 3r
3
o
45º
n a BA a BA
aB
aA
B
aBA 16 m s
aA aBA
2
AB
aBA 2 16 rad s AB
[
13] aB
A B 80 mm/s2
20 mm B
aA
40 2 mm/s 2
aA
A
aA
aB
aB
n aAB
80 mm/s 2
2
40 2 mm/s2 AB
n aBA aBA
B aB
an
AB
A
C
aCB
aCy aC
aCx
n aCB aB
aCB
a
40 mm/s
a
2 Cy
x
40 mm/s2
y
2
40 mm/s2
B
y aB
A
aCy
40 mm/s2
n aCB
2
CD 45º
2 Cx
40 2 mm/s
C aB
a CB aCx
aC
D
x
[
14] = 60º C :OA
OA= r , AB BC, AB=6 r , BC= 3 3r AB BC C
AL'
AP
vP
vA ,
v P v A v PA
,
AL'
AL,
vA ,
0
PA,
vA
.
3 , A,B
P
vA
P
A,B
vB
v A ,v B
,
v A ,v B
vA
O
A
AB
P
vB
vA
vB
B
,
(a) v A
A ,B AB, vB AB
v A vB AB v A vB AB
v A , vB
P
(b) v A
vB
,
BA
,
)
2
2 r 3
o
aB
aB cos 60 r
o 2
4 r 3
a A cos 60
o 2
r 3
n aBA o 2
aC
B
aB
aCB
,
,
aC
BC
BC
a
n CB
(b)
BC
vC P2C
3 r 2
2 BC
, P2 P2 C = 9 r
o
n aCB
(2)
30º
[
aC
]
aB , aC
aB cos 30
BC
3 3r (
vB
C
3r 3l
P2
vC
P2C
BC
3r 3
BC
vC
P2
vA
O 30º
D 30º A
AB
P1
P1
P1
BC
, AB DB
vB
C
B
P2
BC
vC
P2
[
7] : r = 4cm , O vA OC, vO
, B M
M: ,
=30º, v=12cm/s ;
vo PO
PB PO 2
v A v 12 cm/s , vA 12 12 PA r cos 4 cos 300
vO
vA
A2
vA
vA 2
vA4
2r
2v
vA 3
2r
2v
[
2] OA B
OA
AB B
OA=AB=l =45º , AB
AB
v B v A /cos v BA v A tg
AB
vB v A vBA ,
A
vA
l ,
l /cos45
v BA / AB l /l
l
tg45
2l (
l
)
OA, v B
v B v A /cos vA
a AB
aB
aA
C
D
aA
aB
n aBA aBA
aA cos 45
a AB
n AB
aA cos 45
x
aB aAB
20 2 2 2 rad/s
a
y
n AB
B aB
an
AB
A
a AB
aB
aA
40 2
aAB AB
2 80 40 2 2 20
C
y
x
D
2 rad/s 2
B
n aCB
aC
2
aB
BC BC
n aCA aC A
1 9r
6
o
a
n CB
r 3
6
o
)
o
2
2
3 2
3 r 12
o
2
3 r 12
o
2
3 r 12
o
2
1 2 3 4 S
5
(
)
=0 6 7
vB vB v A vBA , BP
AB
vB
, vB BP ,
vA
A
AB
.P
8
aB
=0,
n aA aBA aBA
A
,
=0
aB
AB
aA
AB
9
1 2 3 ( ) ( : : ; ) , (
[
8]
aO ,
R
aP
P
,
O
vO
2
aO
aPO
n aPO
O
(t )
vO (t ) R
P
=v O / R O
d dt
1 d vO R dt
n aPO
aPO
R
aO ,
aP
R
aO
aO R
2
O
n aPO
aPO
vO 2 R ( ) R
2 vO R
aP
aP
n aPO
2 vO ( ) R
aO
a PO
P
P
[
9]
O1A=O2B, (a),(b)
n aC + aC
B
n B
BC
AB
n n aB aCB aCB 2 BC 2
C
100 mm/s
2
a
B A
aCB
n CB
C
aB
n aC
aC
a
n C
aC
C
v 17.68 mm/s 2 CD
2 C n n aCB aB cos 45
25 2 mm/s 2
aB
45º
D
BC
106.07 mm/s2
[ 12] 1m OA AB
1 3
BC
P2
[
6] AB
AB = BC = BD = l
AB
OA DB
P1
r C
AB BC r AB cos 30
AB
30º 30º
AB
vB
BC
BC
l 2 3r 2 3l vB P2 B
P 1B
vA P 1A
3 r 3
AB sin 30
2 3r 3l
vA
O 30º
D 30º A
AB
AB
1
P B
( (
[
11] AB
= 1 rad/s A CD B C vB BC
BC vC O
C
AB
O
BC
100
vB
vC
B A
45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