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及在川东地区的应用
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提高王541东地区地震分辨率
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提高王541东地区地震分辨率[摘要]针对地震频带宽度的限制,原有的砂体解释技术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是目前具有可能性和可操作性的比较成熟的提高地震分辨率的实用技术,在提高牛庄油田王541砂体分辨率应用取得成功。
[关键词]约束反演地震资料地质储层精细描述稀脉冲中图分类号:p63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11-0002-01在陆相薄储层地质条件下,要提高砂体的解释质量和描述精度,就必须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
用已知地震信息和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推算出高分辨率的地层波阻抗资料,并结合多学科知识,为王541砂体储层的深度、厚度、物性的精细描述提供可靠的依据。
1.王541东地区的开发地质现状王541东地区位于牛庄洼陷东部、王541开发区东北地区,包括王541,王542 ,王543 ,王53 ,王70等沙三中开发区块及其外围地区,区内含油层系有沙二段分流河道、沙三中浊积岩、沙三下深水浊积扇和沙四段浊积岩,而其中探明储量最多、产能规模大的主要含油层系是以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为主要储层的沙三中岩性油藏,分布于牛庄中部牛25-王70断层两侧,根据目前的开发实践,大部分砂体含油,具有埋藏适中,产量高的优势。
在开发区接合部、外围的零散探井也钻遇沙三中油层,如南部的牛301井沙三中试油获14.2t工业油流,而东南部的牛302、303、牛90等多口井未见油气显示,在东部的通61、王72井区零星发现了沙三中含油砂体,说明区内浊积岩沉积是非常复杂的,从打到沙三中的井的数量来看,在东部地区探井数量少,沙三中属于低勘探区,潜力巨大,目前该区处在多块三位的结合部,影响了油藏描述的精度,目前该区的南坡大连片三维资料维地震资料分辨率低,不能够满足目前砂体描述精度的要求,影响了该区的滚动开发进程。
2.王541东沙三中多井测井约束反演处理2.1 南坡连片地震资料分析本次收集到的地震资料为南坡连片叠前连片处理地震资料,从地震资料情况来看如下图: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很高,但是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不高,做了该地震资料的频谱分析,显示地震资料的主频在23左右,以作为地震的分辨率,那么h=砂岩速度/(4*主频),该区砂岩的平均速度在3500米,那么分辨率为h=3500/4*23=38米,从该区钻井资料来看,储层一般单层厚度都小于10米,因此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是制约该区储层描述的瓶颈之一,必须对地震资料进行再处理,以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利用测录井资料综合识别裂缝技术在川东北地区的应用
利用测录井资料综合识别裂缝技术在川东北地区的应用摘要:川东北地区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及各向异性强,裂缝是储集空间的主要类型。
单一的常规测、录井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局限性。
FMI 成像测井等新型测井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薄片鉴定技术作为新的录井手段,在川东北工区的勘探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只有综合利用各项测井、录井资料,才能对储层的裂缝进行有效评价。
本文将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及勘探实例,对裂缝识别技术进行简述。
关键词:裂缝综合识别与评价、川东北、测井、录井0 前言川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我国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供给区,多年来勘探实践表明,裂缝发育程度都是储集层评价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
通过分析现场录井资料,并结合后期测井资料对裂缝进行综合识别与评价,进而为优选试气层位、后续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录井、测井资料,对储集层裂缝的识别与评价进行简述。
1 川东北地区地下岩石裂缝类型川东北地区地下岩石裂缝有四种:高导缝、高阻缝、诱导缝、缝合线。
高导缝是指裂缝未被方解石等高阻矿物充填,具备极好连通性的原生裂缝;高阻缝被方解石等高阻矿物充填,属无效缝。
诱导缝属钻井过程中产生的人工缝,是由钻具震动、应力释放和钻井液压裂等因素诱导形成的,对储层原始储渗空间没有贡献。
缝合线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裂缝,系由压溶作用所致,多数倾角较小,与地层界面近于平行。
理论上,缝合线往往被不溶残余粘土所充填,储渗意义不大。
2 利用测录井资料综合识别与评价裂缝技术2.1 利用录井资料识别与评价裂缝如地层中裂缝发育程度较好,常会在录井资料上表现出一定的表象特征(指能被录井实际监测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钻时异常:钻时是指钻穿一定厚度岩石所用的时间。
如果地层存在裂缝且裂缝未被全充填,则在钻时曲线上,往往会表现为突然减小。
(2)气测值变化:如裂缝未被完全充填且储集有气体,地层压力大于钻井液柱压力,在钻开裂缝发育的地层后,气测值会显著上升。
针对地震反演的测井资料预处理及应用效果评价
。地震反演主要是利用测井资
料具有丰富的高频信息和完整的低频成分, 并且结 合地震资料横向连续性好的特点, 在地质理论指导 下研究储层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以此来指导油气 藏的勘探与开发工作
[3-5]
。由于原始的测井资料存
在着仪器类型、 测量年代的差异, 并且测量过程中受 井眼垮塌、 井壁噪声、 泥浆比重变化和泥饼等因素的 影响, 都在不同程度上, 存在一定的失真现象。这些 失真的现象会直接影响反演过程中的井震精细标定 和反演结果, 降低井震标定的精度技术在油气藏勘探开发工作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已经成为研究储层横向变化 的主要技术手段
[1-2]
1 测井资料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研究区块目的层测井资料整理研究的过 程中, 发现井资料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 测井系列不统一, 有 Schlumberger 公 司 的 CSU、 Atlas 公司的 3700 和 5700、 国产的小数控等, 导 致不同井之间测量数值存在差异; ② 研究区块目的层段有些井井眼垮塌严重, 导 致需要贴井壁测量的测井项目 (密度、 中子) 数值发 生严重的失真; ③ 测井曲线由于仪器不稳定引起曲线跳动, 发 生突变; ④ 测量年代有先有后, 有新有老。 由于上述原因, 降低了井震标定的精度和反演 结果的准确度, 从而直接影响到地震储层的预测。
[6]
确度 。因此, 在反演之前, 必须对测井资料做预处
[7]
理, 以减小或消除失真现象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本 文以大庆油田 L 区块萨尔图油层和葡萄花油层为例, 收集整理了目标区块 10 口井的测井数据, 其中有实 测密度的井 5 口, 分析了测井数据预处理对储层反演 的影响, 总结出了一套针对不同测井曲线的校正方 法, 提高了地震资料储层反演结果的精度, 证实了测 井资料预处理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重要作用。
地球物理与优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测井、地震和地质在复杂储层研究中的综合应用和预测技术)汇报内容一、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二、研究技术的主要进展和实例分析二三、储层预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发地质研究的核心问题:储层的预测与研究又是其中的关键,•基于岩石地球物理响应的开发测井和波动在弹性介质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开发地震勘探,是储层综合研究的两大主要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开发地震勘探是储层综合研究的两大主要手段。
开发测井特点:多信息、极高的纵向分辨率高精度测井地震勘探特点:纵向分辨率低,制约点!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地震技术具有空间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的特点,是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手地震技术具有空间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的特点是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早期的地震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地下油气藏的构造,随着三维地震和各种提高地震分辨率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把地震引入到解决油田开发问题的油藏描述和动态监测中.出现了开发地震(Development Geophysics)或储层地震(Reservoir Geophysics)新技术.它们在方法原理上与以往的地震勘探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所谓开发地震就是在勘探地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针对油藏的观测方法和信息处理技术,结合地质,测井和各种测试和动态资料,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对油藏特征进行横向预测和完整描述。
地震反演、储层特征重构与特征反演、地震属性分析与烃类检测、相干体分析、定量地震相分析、地震综合解释与可视化、井间地震、VSP、时间延迟地震、多波地震及分辨率足够高的地面三维地震等缺点是,纵向分辨率低,这是储层预测和描述中的主要制约点。
储层预测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储层预测和表征已经远远不是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储层预测和表征已经远远不是以单一的地质研究来解决问题,而是由一般的单学科研究向多学科综合表征的方向发展与测井地质解释、地震地层学紧密结合,可更有效地发挥储层沉积学的作用。
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及其在川东北河坝地区的应用
关 键词 : 层 压 力 ; 地 测井 资料 ; 顿法 ; 力 系统 伊 压
中图分类号 : 6 18 4 P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78 (00 1一o8 —0 1 0- 9 12 1) 6 0 6 4
l p n ) 、 尔布洛 克 ( lr c ) 等 。 i o e法 霍 p Hob ok 法 1 1 1 正 常压 实趋 势法 .. ①等 效深 度法 。 是压 力预 测 中最原 始 、 普遍 的 最 方法 , 也是 目前 钻井 压力 预测 和监 督的 基础方 法 。 由 岩 石力 学可 知 无论 是 正 常 压 实带 还 是 欠 压实 带 , 同 样物 性 的岩石 对应 于相 同的 有效 应力 。等效 深 度法
目前地 层 压力预 测 和检 测 的原理基 本 上分 为两 类: ~类 基 于超 压与 欠 压实作 用 相对应 , 用各 种数 利 值 随 深 度 的变 化 在 正常 段 内建 立起 压 实 趋势 线 , 然 后 根 据 实测 值 偏 离 趋 势线 的程 度来 估 算 地 层压 力 。 主要 有 经验 关 系 法 、 效 深 度法 、 常 压 实 趋 势 法 等 正 等; 另一 类需 要 建 立 测 量值 与 地 层 压力 间的 经验 关
8 6
内 蒙古 石 油 4 v L- -
2 1 年第 1 期 00 6
地 层 压 力预 测 技 术 及 其 在 川 东 北河 坝地 区 的 应 用
康 海 涛 范 翔 宇 郭文 清 邵敬 伟。 艾 维 , , , ,
(. 南 石 油 大 学 油 气 藏 地 质 及开 发工 程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成 都 6 0 0  ̄ 1西 1 5 0 2 中石化河南油 田第一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任公司装备事业部华北作业部) .
川东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地质特征研究
川东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地质特征研究由于我国页岩气勘探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我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气地质理论、认识及勘探开发实践活动还处于探索中。
本文以川东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借鉴北美页岩气勘探评价经验,在调研了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野外露头、岩心、岩屑、钻井、录井、测井及地震、有机地化分析化验等资料,以沉积岩石学、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及矿物岩石学等为基本理论依据,分析了川东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的地质特征,探讨了适宜页岩气富集的地质因素,希望其成果能为川东地区该套地层页岩气的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和实际地质资料方面的支持。
研究区五峰-龙马溪组地层完整,可横向追踪对比,与上下地层界线清楚,易于划分。
根据岩性、电性及古生物标志,可以将五峰-龙马溪组分为上、下两段。
由于受到乐山-龙女寺和黔中-雪峰古隆起的影响,靠近古隆起的地区地层较薄或上部地层被剥蚀,区内渝西和渝东地区地层厚度较大,超过500m。
五峰-龙马溪组沉积处于水体受限的陆棚环境中,发育六种沉积微相,其中外陆棚亚相中的泥棚和硅质棚最适宜页岩的富集。
研究区五峰-龙马溪组干酪根类型以为腐泥型(Ⅰ)为主,少量腐殖腐泥型(Ⅱ1);TOC值分布范围为0.1~8.67%,平均值为1.49%,下段TOC值高于上段;镜质组反射率(Ro)范围为1.63~2.81%,平均值为2.18%,达到了以生干气为主的过成熟演化阶段。
连续的富有机质页岩平均厚度超过30m,生烃潜力优异。
以常规显微镜、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X-衍射等方法研究表明,研究区内矿物组分以石英、粘土矿物和方解石为主,含有较少的长石、白云石和黄铁矿;研究区下段地层具有较好的脆性,有利于后期压裂开发;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和裂缝;储层孔隙度为2~6%,渗透率只有几十到几百个纳达西,属低孔、特低渗储层。
通过解析法得出研究区页岩的含气量与北美五大已开发页岩含气量相当,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地震测试方法在储层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地震测试方法在储层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在油气勘探中,储量的规模、品质和产量的高低都直接与储层息息相关,储层研究是个永恒的课题。
从20 世纪40 年代开始,石油学家从不同角度和研究方向相继建立了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学科来开展储层研究,但这些方法均缺乏对井间储层变化以及储层的三维空间特征的准确描述。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实现三维空间的储层建模,一门新的地震地质交叉学科———地震储层学应运而生。
由于地震储层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其相关概念、提出的背景以及与其它学科的相互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地震储层学概述卫平生等人首次使用了“地震储层学”一词,并定义地震储层学是利用地震和地质资料,包括地质、测井、钻井、测试、采油、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层的岩性、空间几何形态、储集空间、物性、所含流体,实现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
地震储层学适用于从勘探到开发各个阶段。
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学等是地震储层学的理论基础。
储层岩性特征、储层外观形态特征、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储层所含流体特征和储层建模是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六大内容。
地震、测井和地质的有机结合是地震储层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测井分析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是地震储层学的五大关键技术。
二、地震储层学提出的背景1、储层地质学的发展阶段及特点从1859 年至今,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储层地质学已有150 余年的历史。
储层地质学作为石油地质学中的一个核心分支学科,在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地质学得到迅速发展,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逐渐从原来的储层描述向预测储层特征方向发展,产生的方法和理论也越来越多。
从储层地质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5个重大的阶段:①开发地质学的萌芽阶段;②开发地质学的形成阶段;③储层地质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④储层表征的形成与发展阶段;⑤多学科渗透与多技术的应用阶段。
川东南主要页岩层系的测井与地震响应特征
川东南主要页岩层系的测井与地震响应特征周道林(湖北省天然气发展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1000)摘要:川东南地区广泛分布着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泥页岩为页岩气的有效的烃源岩。
本文主要结合川东南地区的林1井和丁山1井对主要的页岩层系的测井与地震响应进行分析,为该地区地质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字:川东南页岩测井地震响应川东南地区广泛分布着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这些泥页岩厚度大、成熟度高、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
川东南地区的龙马溪组、五峰组和牛蹄塘组都是很好的泥页岩段。
目前该区已经钻探的井:林1井和丁山1井。
其中川东南工区以丁山1井位标准井,丁山1井打在构造高处,钻遇层位较深,测录井资料详细、齐全,便于工区层位地层的研究及标定。
1.川东南主要页岩层系的测井特征川东南工区的标准井为丁山1井。
从井钻遇地层上看,以海相地层为主,包括三叠系、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并依据测井曲线资料,结合录井地质分层。
丁山1井主要页岩层系岩性特征及测井曲线特征如下:石牛栏组(Ssh):测量井段1152.6~1375.8米,钻厚223.2米。
实钻岩性1下段为灰岩、泥灰岩、泥岩,上段为灰岩。
测井曲线反映上部地层具备一定的油气储集空间;中下部泥质含量相对较重,电阻率测值相对较低,不具备有效储层曲线响应特征。
l):测量井段1375.8~1520.4米,钻厚144.6米。
实钻岩性为龙马溪组(S1页岩、泥岩及粉砂质泥岩。
测井曲线显示该段地层为低电阻率、低密度、高自然伽玛、高声波时差、高中子,井径曲线显示井径扩径较为严重,为典型的泥岩曲线特征。
w):测量井段1520.4~1523.5米,钻厚3.1米。
实钻岩性为黑色五峰组(O3炭质页岩。
电阻率测值较龙马溪组低,可能地层含砂或炭质的影响。
牛蹄塘组(Єn):测量井段3202.5~3494.0米,钻厚291.5米。
实钻岩性1以泥岩、含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粉砂岩。
此段为泥岩,曲线变化平缓,反映本组段环境比较稳定。
测井与地震结合进行有利相带预测技术
测井与地震结合进行有利相带预测技术技术原理:综合运用测井交会图技术、成像测井岩相学技术、垂直地震剖面技术以及地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识别出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利用垂直地震剖面对地面地震进行乔氏标定,通过对地震属性的提取,预测特定储层在平面上的分布及厚度变化。
技术特点:测井、地质及地震多学科综合应用。
技术指标:○1 测井资料数字处理相关技术指标;○2 测井岩相学分析;○3 地面地震资料处理相关技术指标;④用部分井资料岩相分析对井震结合形成的相图进行检验,符合率应达75%。
适用范围潜山型、岩溶型、生物礁型等岩相特征明显的碳酸盐岩地层。
实例:1 测井与地震相结合识别白云岩有利相带:中国石油海外某碳酸盐岩区块,油气主要富集在石炭系中统白云岩地层中。
白云岩在硬石膏岩、泥质灰岩、灰质泥岩等的包围之中,分布不稳定,纵横向厚度变化较大,表现为典型的非均质性。
通过实验室岩心分析及测井资料综合研究发现,灰岩、白云岩、泥岩的光电指数光电吸收指数峰值不同,彼此间隔较大。
虽然该区各种岩性经常混杂在一起,如含有灰质泥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造成光电指数界限有部分重叠,但作为岩性的主体,各种岩性对光电指数的浮动范围还是比较有限,加上声波时差等参数的约束能够彼此区分开。
地震上预测白云岩的思路是,先由井震联合反演及乔氏标定得出足够精度的层速度体和光电吸收指数光电指数数据体,然后由两图叠合剔除目的层段上面光电吸收指数值在白云岩约束外的数据,其中泥岩围岩可以通过声波时差(即层速度)和光电吸收指数交会约束予以剔除,由此预测出白云岩分布区,如下图所示。
测井与地震相结合识别白云岩有利相带。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储层的精细刻画和准确预测已成为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所在。
地震多属性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多种与储层特征相关的信息,进而实现对储层的定量评价和预测。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能够反映地下介质某种物理特性的量度。
这些属性可以包括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等多种类型,它们与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物性变化特征以及含油气性等信息,为储层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震多属性分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地震数据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噪声干扰、地层非均质性等,这可能导致提取出的地震属性存在误差或不确定性。
不同地震属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冗余性,如何选择合适的属性组合以最大化预测效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将地震属性分析与其他地质、工程信息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储层预测模型,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和探讨,分析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改进和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具体实例,展示地震多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研究背景:介绍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及储层预测对于油气开发的关键作用。
地震勘探作为石油勘探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在揭示地下构造、地层岩性以及油气藏分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石油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地震勘探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研究地震勘探的多属性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储层预测中,对于提高油气开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测井新技术在四川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测井新技术在四川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司马立强 蒋国平(四川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 伍丽红(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摘 要司马立强,蒋国平,伍丽红.测井新技术在四川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测井技术,2002,26(2):118~122综述随着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深入所面临的油气领域复杂和困难的技术问题。
介绍应用测井新技术为四川油气勘探开发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复杂缝、洞型储层的评价、井旁地质构造形态精细分析和地质、测井、地震多学科结合储层横向预测等3个方面所取得的良好应用效果。
关键词:测井技术 缝洞 储层评价 井旁 构造分析 储层横向预测ABSTRACTSim a Liqiang,Jiang G uoping,Wu Lihong.Application of N ew Logging T echnology in Sichuan’s Oil &G 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W LT,2002,26(2):118-122With the further oil&gas exploration in Sichuan Basin,many difficult technology problems have revealed clearly.Due to applications of the new logging technolgy,such problems have been s olved.Especially,the better application results have been gained in reserv oir evaluation of com plex fractures&vugs,fine analysis of near2well structural con figuration and the reserv oir transverse prediction by combining geology,welllogging with seismic explo2 ration.Subjects:welllogging technology fracture&vug reserv oir evaluation nearwellstructural analysis reserv oir transverse prediction引言经过多年的实践,四川测井公司摸索出了应用成像测井、偶极横波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测井新技术精细评价裂缝型、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储层评价技术,特别是在识别真假缝、洞及其有效性评价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路。
地质跟踪技术在川东地区的应用
120随着勘探力度不断加深,要求日益提高,各种困难也接踵而来,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地质跟踪技术应运而生。
地质跟踪技术紧密结合录井、钻井、测井、钻井等多种工程技术手段[1],有效的解决了井下复杂的地质条件带来的,岩屑混杂识别困难,取心层位难卡取、靶前标志层识别不清、中靶难度大、储层优劣判断不清,轨迹优化调整困难等多种技术难点,保证实际井轨迹穿过储层最佳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油层钻遇率与开发效益。
1 资料收集及对比分析川东地区,以长兴组的生物礁、滩相储层为目的层。
生物礁的区域范围性较强,而滩相井的储层厚度较薄且不稳定,井轨迹很有可能就会偏离或不能有效的穿越储层,选择收集有效的邻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掌握工区内的地层、构造及岩性特征,了解油气层及特殊标志层在横向及纵向上的分布及变化[2],确保储层的钻遇就显得致关重要。
对比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对比原则,同时要分类进行对比分析:地层组段对比分析及预测、特征岩性对比分析等[3]。
2 地层组段对比分析及预测川东地区,YB102-2H井与邻井在飞四段时地层垂厚基本一致,岩性特征明显,均含膏质岩类,分层清楚;在飞三段时,YB102-2H井比邻井地层垂厚略为增厚;飞二段时YB102-2H井地层垂厚对YB102井略厚,比YB103H 井略薄,这样进行小段对比对YB102-2H井飞一段底预测就会带来很大难度和不确定性,但从飞四-飞二总体垂厚对比可以发现,YB102井总体垂厚比YB103H井略薄,相差不大,这样对下步YB102-2H井的飞一段垂厚预测就可以大体划出个范围,再跟据飞仙关-长兴组地震返演剖面来观察,YB102-2H井长兴顶构造面比2口邻井偏下,飞仙关组总体厚度偏厚,可以对YB102-2H井的飞一底进行预测,YB102-2H井飞一段垂厚比2口邻井要厚,但不会相差很远,后经实钻证实YB102-2H井飞仙关组垂厚比YB102井、YB103H井飞仙关垂厚厚,但相差不大,对长兴顶储层的钻遇提供了保障。
测井、地震结合等时地层对比与储层横向预测
$ 第十二章$ 测井、 地震结合等时地层对比与储层横向预测$ 波速度变化范围很大 ( 表 !" # ! ) 。
表 !" # !$ 各类岩石地震波速度范围 岩石类型 沉积岩 花岗岩 玄武岩 变质岩 速度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二章! 测井、 地震结合等时地层对比与储层横向预测!
第二节 ! 储层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一、 储层测井特征分析
储层测井特征分析的任务就是从井资料出发, 分析储层地质特征变化对各种测井信 息的影响, 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及相应的测井处理、 解释方法, 从岩心对测井的标定入手, 对储层孔隙、 裂缝进行分析, 分析储层的有效性, 计算储层参数, 并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 建立井间储层的分布模式。 "# 储层的常规测井特征 常规测井通常指目前在油气勘探开发中, 裸眼井 ( 包括探井、 评价井、 开发井) 测井工 程中经常要测量的测井方法, 也是测井储层评价最基本的方法。如四川最常用的测井方 法有井经、 自然伽马、 自然伽马能谱、 中子、 密度、 声波、 微球聚焦、 浅侧向、 深侧向等测井 方法。 常规测井通过测量地层的自然放射性反映地层的岩性特征, 通过测量地层的声波时 差、 含氢指数、 地层密度、 电阻率和井眼大小等地层参数来反映地层的孔隙裂缝特性、 渗 透性和含流体性质。当储层发育时, 也就是该地层的孔隙 ( 洞) 、 裂缝和渗透性相对发育, 在各常规测井资料会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一般来说, 储层孔隙度增加, 会导致声波 时差增大、 中子孔隙度增大、 密度测井值降低, 电阻率值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储层所 含流体为油气时, 电阻率通常为中高值, 深、 浅双侧向一般呈现正差异; 当储层所含流体 为水时, 电阻率为低值, 深、 浅双侧向一般呈现负差异或无差异。对于大段孔隙发育的渗 透性地层, 因为容易形成泥饼, 井径曲线常常表现为缩径; 对于裂缝发育的渗透性地层, 井径曲线常常表现为锯齿状。 $# 储层的特殊测井特征 特殊测井是相对常规的综合测井而言的。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 除了进行常规的 综合测井外, 还会根据构造、 地层、 储层特征, 选测一些特殊的测井项目 ( 如成像测井、 阵 列声波、 偶极声波测井及核磁共振测井等) , 解决一些特殊的地质问题。特殊测井技术测 井对储层识别、 储层分析评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储层的特殊测井响应一般有如下特 征。 ・ &"% ・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参数横向预测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参数横向预测
魏嘉;徐雷鸣
【期刊名称】《石油物探》
【年(卷),期】1998(037)003
【摘要】油藏描述旨在对油气藏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描述储层岩性,物性参数的分布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众所周知,通过测井资料可以求取储层的泥质含量、孔隙度。
本文将就上述问题探讨利用地震资料,结合测井相关分析结果,横向预测上述参数的方法及可行性,力争为储层参数描术客储量计算提供较为可靠的基础性资料。
【总页数】10页(P82-91)
【作者】魏嘉;徐雷鸣
【作者单位】中国新星石油公司石油物探研究所;中国新星石油公司石油物探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利用井间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储层精细解释 [J], 施振飞;印兴耀
2.利用地震模型正演技术进行井间储层横向预测 [J], 吴川;朱青奇
3.应用测井,地震资料进行底砂体储层横向预测实例 [J], 李军;张超谟
4.利用地震属性进行砂岩储层横向预测 [J], 杨飞;赵政权
5.用地震特征和测井资料对储集层特征进行横向预测 [J], Ronen,S;李宏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川东地区气田水回注井监测中的应用
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是:当流体在地层中运动时,其自身带有较高的动能。随着其速度的下降,动能逐渐减小;这部分减小的动能传递给流体所流经的岩石,岩石受力产生形变,同时产生微地震波。当微地震波传递到地面的拾振器时,拾振器就能监测到该地震波信号。当某一微地震事件所产生的微地震波同时被几个拾振器识别到,那么这一微地震事件就会被记录下来。利用计算机的矩阵分析计算,就可以把发生该微地震事件的位置(震源)确定出来。
2川东地区气田水回注现状
截止2018年12月,川东地区累计建成气田水处理回注井44口,其中2018年运行回注井25口,2018年暂未回注井9口。停止回注的井有10口。2018年有25口回注井进行了回注,年回注水量9.27×104m3,历年累计回注气田水869.5251×104m3。
3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回注井监测中的应用
[3]张山,刘清林等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2,41(2)
[4]胡志国,等.成35井回注水水向前缘分析报告.重庆气矿,2014年
3.1回注层中回注水的运行情况监测
为了评价监测F2井回注水在回注层的运行情况,2016年11月对该井的回注层开展了微地震监测。监测过程是:首先在停住24小时以上监测回注层的微地震背景噪音;之后开始回注,并监测回注层的微地震情况(如图1所示)。
图2 F2井回注层微地震监测三维拟合图
图3 F2井回注层回注水流动优势方向示意图
图7 Z1井回注层回注水流动优势方向示意图
回注井回注层改造时对目的层段的监测
微地震监测技术还可以用于回注层改造时监测压裂裂缝的发育情况。压裂液在目的层流动过程,压裂的裂缝的不断生长延伸。为了了解裂缝的发育情况,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整个压裂过程中目的层进行监测,能较为直观的了解到压裂所产生的裂缝的发育情况(如图8所示)。
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及在川东地区的应用
缘聚集带重点勘探目标就是第二、三排构造带的背斜圈闭,集中在南缘东段(沙湾至乌鲁木齐一带),如吐谷鲁背斜、玛纳斯背斜、昌吉背斜等,目的层为有效区域盖层之下的紫泥泉子组; 环盆1井西凹陷聚集带主要目的层是三工河组储集层,该区应加强识别隐蔽圈闭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主攻目标; 环中拐凸起聚集带勘探重点目的层应该为佳木河组、乌尔禾组的有利储集相带。
参 考 文 献1 戴金星等.中国天然气地质学(卷二).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82~88(收稿日期 1998-07-31 编辑 黄君权)*司马立强,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石油大学测井专业,现从事生产、科研管理和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工作,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地址:(400021)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四川石油局测井公司研究所。
电话:(023)67602105转352049。
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及在川东地区的应用司马立强*李香江 吴 胜 胡振平(四川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司马立强等.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及在川东地区的应用.天然气工业,1999;19(5):32~35摘 要 近几年来,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如何将纵向分辨率高的测井信息与横向连续性好的地震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储层预测,是众多地质、物探、测井工作者探讨的焦点。
四川测井公司经过数年的努力,结合川东地区的地质特点,探索了一套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技术。
这套技术从单井岩心资料出发,通过岩性标定测井、测井储层参数计算、储层裂缝分析及多井储层对比,精确评价储层。
在此基础上,通过合成记录处理、高分辨率处理、地震速度宽带约束反演、地震特征参数分析、神经网络分析、综合判别分析及储层参数反演等一系列测井地震结合处理分析技术,最终得到各种储层参数的平面预测结果,为滚动勘探部署和储量计算与升级提供依据。
到目前为止,这套技术已先后在川东地区明月峡构造带、温泉井构造、五百梯构造、渡口河构造等区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地震资料解释_第七章
(1)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分析 测井资料,尤其是声波和密度测井,是建立初始模型的基础资料 和地质解释的基本依据。通常情况下,声波测井受到井孔环境 (如井壁垮塌。泥浆浸泡等)的影响而产生误差,同一口井的 不同层段,不同井的同一层段误差大小亦不相同。因此,用于 制作初始波阻抗模型的测井资料必须经过环境校正。域地层波 阻抗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声波测井的深-时转换实现的。由于 声波测井的误差,转换后的时域测井曲线的时间厚度也会存在 误差,消除这种速度误差的方法,是依据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 地震道对比,准确找出二者主要波组(油层附近的每个同相轴 )的对应关系,然后,以地震记录的时间厚度为标准,对测井 资料进行压缩或拉伸校正,从而改善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相似 性,求准深一时转换关系,精确标定各岩性界面在地震剖面上 的反射位置。 声波(密度)是与地震直接发生联系的测井资料,储层与围岩声 波特征不同是基于模型反演方法应用的先决条件。由于储层固 有特征或测井过程的工程因素,有时研究目的层段(储层)与 围岩在声波上无明显差异。这就要求在仔细分析相关测井资料 的基础上,对声波测井进行合理的校正,即波阻抗特征重构。
(2)地震子波提取 子波是基于模型反演中的关键因素。子波与模型反射系数楷积产 生合成地震数据,合成地震数据与实际地震资料的误差最小是 终止迭代的约束条件。 叠后地震子波提取常用两种方法,其一是根据已有测井资料与井 旁地震记录,用最小平方法求解,是一种确定性的方法,理论 上可得到精确的结果,但这种方法受地震噪声和测井误差的双 重影响,尤其是声波测井不准而引起的速度误差会导致子波振 幅畸变和相位谱扭曲。同时,方法本身对地震噪声以及估算时 窗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使子波估算结果的稳定性变差。 目前比较实用有效的方法是多道地震统计法,即用多道记录自相 关统计的方法提取子波振幅谱信息,进而求取零相位、最小相 位或常相位子波,用这种方法求取的子波,合成记录与实际记 录频带一致,与实际地震记录波组关系对应关系良好。
储层预测与应用
众所周知,测井能提供地下介质较准确的岩性参数和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但只局限于井的附近,而地震勘探有较密的横向采样,对岩性的横向变化敏感。
利用二者的优势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能解决许多地球物理和地质单一学科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就是把地球物理理论和地质知识充分结合起来,探索地震反演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分析了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与常规地震方法及地质方法的本质区别,对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方法的发展历史作了简单回顾,并指出了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方法的应用条件;论文着重对地震反演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在对不同反演方法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各种反演方法的具体应用条件作出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对于在约束反演中应用效果较好的JASON软件,论文对它的原理及主要模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利用一些实例指出了该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最后利用JASON反演技术对泌阳凹陷白云岩分布区进行了预测,在合成记录精细标定和对砂岩、泥岩、白云岩的阻抗、孔隙度等属性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低频模型的建立、InverTrace反演等技术,对泌阳凹陷白云岩的分布及裂缝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结果对该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就是在一个油田或地质构造已经基本确定的范围内,对储层的质量(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孔隙度、渗透率等)以及储层含油气性进行横向上的预测。
地震储层横向预测的立足点是把已有的钻井资料同地震资料联系起来,通过综合地震、测井、地质乃至采油工程等多种学科对储层的分布、厚度、储层的含油气性以及油气层的横向延伸范围做出预测,以对储层(油气层)做出最佳评价,以利于最经济地进行勘探和油气田开发。
地震反演技术是储层横向预测的核心技术。
利用测井资料中垂向分辨率和地震资料横向密集采样特点的综合约束反演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了波阻抗剖面的分辨率。
利用合成声波测井的结果,以地震地质解释的成果为约束,顺层横向递推形成初始波阻抗模型,然后,以声波测井曲线的外包络为约束,不仅加快了反演的收敛速度,而且使反演结果与实际值更加接近。
测井、地震资料的时间域与深度域匹配研究的开题报告
测井、地震资料的时间域与深度域匹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油气勘探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准确地理解地下储层的结构和性质对于油气开发越来越重要。
测井和地震是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它们能够提供有关地下储层的信息。
测井技术主要应用于井内储层的物性测量,例如孔隙度、渗透率、地层电阻率等;而地震勘探主要通过反射波特性来获取储层的深度、厚度、构造等信息。
然而,测井和地震采集的数据是在不同的时空域中得到的,往往有时间域和深度域之间的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尽可能精确的地下储层信息,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匹配和校正。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测井和地震资料在时间域和深度域的匹配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匹配算法,找出最佳的匹配方法,提高地下储层的解释精度。
三、研究方法(1)数据采集和处理本研究将选择一组典型的测井数据和地震资料进行研究。
首先,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采集、格式转换、噪声去除、插值等操作,以准备配对分析。
(2)时间域匹配时间域匹配是指将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在时间轴上进行精细的对准。
可能的方法包括同步的交叉相关和延迟时间分析等。
通过对时间域配对误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时间域匹配方法。
(3)深度域匹配深度域匹配是指将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在深度轴上进行精细的对准。
可能的方法包括线性和非线性深度转换等。
通过对深度域配对误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深度域匹配方法。
(4)匹配结果评估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对匹配结果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学参数的保真度、井壁脱落的影响、噪声水平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找到最佳的测井和地震数据的时间域和深度域匹配方法,提高对地下储层的解释和评价的精度,有助于指导油气勘探和生产中的决策制定,发掘潜在的油气资源,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川东涪陵地区长兴组地震储层预测研究的开题报告
川东涪陵地区长兴组地震储层预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长兴组是储层评价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地层之一,在川东涪陵地区分布广泛。
该地区是龙门山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多种岩性,丰富的岩石类型使得它成为自然气的重要产出地区。
然而,由于该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导致长兴组地震储层的预测和评价非常具有挑战性。
因此,对该地区长兴组地震储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川东涪陵地区长兴组地震储层的研究,建立该地区长兴组地震储层预测模型,提高长兴组地震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效率。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对川东涪陵地区长兴组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2. 对长兴组的物性参数进行分析,包括岩石密度、声波速度、泊松比和抗压强度等;3. 通过地震勘探和采集实验数据等手段,建立川东涪陵地区长兴组地震储层预测模型;4. 对预测模型进行优化和验证,提高预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次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1. 采集地震资料,重点收集与长兴组储层相关的地震、地质和物探数据;2.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解释,包括地震资料的处理及解释、物探数据、地质资料、岩石物性参数等数据的分析处理;3. 建立储层预测模型,通过数学统计等方法建立川东涪陵地区长兴组地震储层的预测模型;4. 对预测模型进行优化和验证,提高可靠性。
技术路线如下:(1)资料收集:搜集川东涪陵地区长兴组地震、地质和物探资料。
(2)资料解释:对收集到数据进行处理解释,包括地震资料的处理及解释、物探数据、地质资料、岩石物性参数等数据的分析处理。
(3)储层预测模型建立:通过数学统计等方法建立川东涪陵地区长兴组地震储层预测模型。
(4)模型优化和验证:对预测模型进行优化和验证,提高可靠性。
四、预期成果通过以上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次研究预期实现以下成果:1. 对川东涪陵地区长兴组地震储层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建立了地震储层预测模型;2. 优化了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 提高了长兴组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缘聚集带重点勘探目标就是第二、三排构造带的背斜圈闭,集中在南缘东段(沙湾至乌鲁木齐一带),如吐谷鲁背斜、玛纳斯背斜、昌吉背斜等,目的层为有效区域盖层之下的紫泥泉子组; 环盆1井西凹陷聚集带主要目的层是三工河组储集层,该区应加强识别隐蔽圈闭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主攻目标; 环中拐凸起聚集带勘探重点目的层应该为佳木河组、乌尔禾组的有利储集相带。
参 考 文 献1 戴金星等.中国天然气地质学(卷二).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82~88(收稿日期 1998-07-31 编辑 黄君权)*司马立强,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石油大学测井专业,现从事生产、科研管理和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工作,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地址:(400021)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四川石油局测井公司研究所。
电话:(023)67602105转352049。
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及在川东地区的应用司马立强*李香江 吴 胜 胡振平(四川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司马立强等.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及在川东地区的应用.天然气工业,1999;19(5):32~35摘 要 近几年来,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如何将纵向分辨率高的测井信息与横向连续性好的地震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储层预测,是众多地质、物探、测井工作者探讨的焦点。
四川测井公司经过数年的努力,结合川东地区的地质特点,探索了一套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技术。
这套技术从单井岩心资料出发,通过岩性标定测井、测井储层参数计算、储层裂缝分析及多井储层对比,精确评价储层。
在此基础上,通过合成记录处理、高分辨率处理、地震速度宽带约束反演、地震特征参数分析、神经网络分析、综合判别分析及储层参数反演等一系列测井地震结合处理分析技术,最终得到各种储层参数的平面预测结果,为滚动勘探部署和储量计算与升级提供依据。
到目前为止,这套技术已先后在川东地区明月峡构造带、温泉井构造、五百梯构造、渡口河构造等区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主题词 四川盆地 东 测井 地震 储集层 预测技术方法原理与流程1.基本思路测井资料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而地面地震具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将两者结合起来以得到既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又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的反演剖面。
先把测井信息转换为储层参数,再在测井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与地震属性之间建立相关关系,然后根据储层参数与地震属性的关系,沿地震测线横向外推,即将地震剖面转换为储层参数剖面或各种预测剖面,最终得到储层平面预测结果。
该项技术包括测井储层参数分析、多频合成记录制作、井旁地震道频谱分析、地震资料高分辨处理、宽带约束反演、地震特征参数与储层参数相关分析、神经网络分析、多参数综合判别分析、储层参数平面预测评价等一系列测井、地震处理分析技术。
2.方法原理简述(1)测井储层参数分析测井储层参数分析是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的基础,其精度将直接影响储层横向预测的效果。
它是在常规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特殊测井信息储层裂缝分析,利用岩心分析资料通过岩心刻度测井,精确地计算出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有效!32 !厚度等储层参数。
(2)合成记录处理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地层各反射层的波阻抗和反射系数与在井旁地震道提取的子波褶积合成多频合成记录。
(3)频谱分析采用付氏变换得到振幅谱和相位谱,再根据频谱分析确定高分辩资料处理参数的主频和能量范围(一般50~60Hz 和60~70H z 范围内)。
(4)高分辩处理采用正弦变换在频率域作高分辩处理。
高分辩处理关键是对有效频率域内地震信号高低端拓宽,同时,保持较高的信噪比。
(5)地震速度宽带约束反演地震速度反演是储层横向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利用地震数据、声波测井资料及地震层位解释成果,对地震速度模型以声波测井资料为标准,沿解释层进行宽带约束反演,将地震限带扩展为宽带,最终得到与测井接近的优化速度模型(见图1)。
宽带约束反演主要包括初始模型的建立、子波的提取以及广义反演等几部分。
图1 宽带约束反演流程图(6)地震属性参数分析∀沿层地震属性参数提取沿着解释层位在其上、下一定的时窗,利用时窗内的地震资料提取适当的地震信息,共提取了包括有振幅、频率、相位、回归系数功率谱以及自相关等共六大类22个参数(见表1),这些参数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地质特征。
建立测井与地震属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研究区域内测井精细解释得到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有效厚度等储层参数,通过多参数逐步回归判别分析,建立测井储层参数与地震属性参数的关系。
(7)多参数综合判别表1 地震属性参数一览表常规参数振幅参数频率参数相位参数1.AM 瞬时振幅2.HAM 顺层振幅3.EAM 平均振幅4.AVAM 振幅均值5.APR3振幅总和6.DAM 振幅方差7.AM PRM S 均方根振幅1.AINF 瞬时频率2.EFR 平均频率3.FM 主频4.DFR 频率方差5.NP 时窗内波峰个数1.AINPH 瞬时相位2.EPH 平均相位3.DPH 相位方差特征参数自回归系数自相关系数功率谱1.ARP1五阶回归的一阶系数2.ARP2五阶回归的二阶系数1.ACF 自相关极大极小比2.AFZ 自相关函数第一过零值点1.BRG2525%能量对应的频率2.BRG7575%能量对应的频率3.IFLR 低频能量百分比也叫无样本学习判别法,其理论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这种方法可以对所选择的参数进行自我学习的综合处理,得到各种参数的综合效果。
它先对过井剖面进行判别,并调整好参数,然后对所有剖面进行判别,提取判别值,绘制平面预测图。
(8)神经网络技术神经网络技术是一种模拟人脑功能的数据处理分析技术,我们采用的是BP 神经网络-即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它首先利用过井剖面所提取的地震属性参数进行训练,然后,根据计算的判别指数对每条剖面进行判别。
最后,提取各条剖面的判别值,绘制平面预测图。
(9)储层参数平面预测图制作根据前面建立的测井参数与地震属性参数的关系,沿测线逐条将地震属性参数转换成孔隙度、饱和度及有效厚度或其它组合参数等储层参数,然后,利用这些参数绘制各种储层参数的平面预测图。
3.资料处理工作流程本方法通过川东几个区块的应用不断完善,形成了如下工作流程:∀测井精细分析,计算储层参数; 利用已有的井测井资料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对地震剖面作频谱分析;#地震剖面高分辨率处理及处理后的频谱分析;∃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层位标定和追踪目的层的位置;%进行宽带约束反演,求取速度;&提取地震属性参数;∋利用神经网络判别技术对所提取的特征参数对石炭系储层进行油气判别;(建立单井储层参数与过井测线地震属性参!33 !数的关系; 计算每条测线目的层的各种储层参数; 剖面及各种平面参数图形绘制; !根据各种平面参数图对研究区块进行分析,判别储集层的好坏,确定有利的储集区域。
现场实例这套技术已先后在川东地区明月峡构造带、五百梯构造、温泉井构造石炭系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目前,这套技术又用于渡口河构造三叠系须家河组和飞仙关组储层预测评价。
1.明月峡构造石炭系(1)工区概况该地区地震从1984年开始,测线距已达0.5~1km ,发现石炭系圈闭多个;预测工作开始前已有14口井钻遇石炭系,其中有6口井获工业性气流,还有4口正钻井。
(2)预测结果通过反复的资料处理分析,得到了测井约束的速度反演剖面和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气饱和度、H 、H S w 等储层参数的平面预测图及综合判别、神经网络判别等成果图。
∀有效厚度平面预测图石炭系储层有效厚度平面预测图见图2)a 。
从图中可看出,工区内(主断层东翼)储层有效厚度由南至北大致分四个区:月东1)1井以南储层较差,有效厚度较小,一般在20m 以下;月东1)1井)天东31井区是研究工区内储层最发育的区域,有效厚度一般在25~50m 之间;天东13)天东32井区是工区内储层最不发育的区域,有效厚度一般低于10m ;天东4井往北,储层发育情况又逐渐变好,有效厚度一般大于25m 。
经对比分析各井的测试资料发现,有效厚度的大小对是否产流体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H S w 平面预测图H S w 是储层有效储集空间内天然气多少的度量值,其平面预测图见图2)b 。
通过H S w 平面预测图可以很直观地分出好的含气区与差的含气区。
从图中可看出:天东31井)月东1)1井区域,H S w 一般大于1m,为好的含气区;天东4井区,H S w 在0.5~1.0m 范围内,为较差的含气区;其它地区,H S w 均小于0.5m,为差的含气区。
图2 明月峡构造带石炭系储层有效厚度、H S w 平面预测图从计算结果与井旁道的预测结果对比可知,测井地震结合预测的井旁道的储层参数和速度与测井实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综合分析认为:最有利的油气储集区域位于主体构造以东天东31井)月东1)1井一带的潜伏构造;其它区域(如天东4井区、主体构造大天5井)月2井一带)储集条件也较有利,但总体上不如前一区域。
目前位于有利区域的天东30井、天东31井、月2)1井均已获得高产工业气流,而位于不利区域的天东32井也已证实石炭系缺失,进一步证实了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2.温泉井构造石炭系(1)工区概况该构造属典型的高陡构造。
工区为7号断层与2号断层之间包括温西∗号、温西+号两个高点。
圈!34 !闭类型为地层)构造复合圈闭。
由于该区域构造较陡,地面地震资料质量较差。
目前,工区内已在石炭系完钻3口井,其中2口井获工业气流。
(2)预测结果∀孔隙度平面预测图由图3)a 可知:工区内石炭系储层孔隙度明显地分为东西两个孔隙度区域,即工区西部温泉1)1井、温泉2井区为高孔区,储层平均孔隙度普遍高于2.5%,特别是温泉1)1井附近,平均孔隙度达6.5%;而工区东部,孔隙度明显降低,且在温泉1)1井至温泉3井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致密带将其分为两个区域。
从整个工区范围看,平均孔隙度变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神经网络判别分析成果图根据温泉井区块神经网络判别图(见图3)b),判别指数在0.5以上可认为是较为有利的区域,即图中温泉1)1、温泉2井附近区域;判别指数在0.35~0.5之间,可认为是比较好的区域,即图中温泉1)1、温泉2井外围区域;判别指数小于0.35则可认为是差或不利的区域,即工区东部区域和西端局部区域。
通过各种平面预测图分析,总的预测结果为:最有利的油气储集区域为温泉1)1、温泉2井附近区域;其次为温泉1)1、温泉2井外围区域;工区东部区域为不利储集区域。
该预测结果已得到温泉3井所佐证。
结 论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将测井、地震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已在川东地区多个构造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