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文数(北师大版)讲义第8章 第04节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高考数学(文)大一轮复习---第八章 8.5--(附答案)

北师大版高考数学(文)大一轮复习---第八章  8.5--(附答案)

§8.5垂直关系最新考纲考情考向分析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是高考中的重点考查内容,涉及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及其应用等内容.题型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解题要求有较强的推理论证能力,广泛应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1.直线与平面垂直图形条件结论判定a⊥b,bα(b为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a⊥αa⊥m,a⊥n,m,nα,m∩n=O a⊥αa∥b,a⊥αb⊥α性质a⊥α,bαa⊥ba⊥α,b⊥αa∥b2.平面与平面垂直(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lβl⊥α⇒α⊥β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α⊥βα∩β=alβl⊥a⇒l⊥α知识拓展重要结论(1)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证明线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3)直线a⊥α,b⊥α,则a∥b.(√)(4)若α⊥β,a⊥β,则a∥α.(×)(5)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α,则直线a与b垂直.(√)(6)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题组二教材改编2.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答案D解析对于D,若平面α⊥平面β,则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不垂直于平面β,即与平面β的关系还可以是斜交、平行或在平面β内,其他选项均是正确的.3.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中的射影为点O.(1)若P A=PB=PC,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2)若P A⊥PB,PB⊥PC,PC⊥P A,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答案(1)外(2)垂解析(1)如图1,连接OA,OB,OC,OP,在Rt△POA,Rt△POB和Rt△POC中,P A=PC=PB,所以OA=OB=OC,即O为△ABC的外心.(2)如图2,延长AO,BO,CO分别交BC,AC,AB于H,D,G.∵PC⊥P A,PB⊥PC,P A∩PB=P,∴PC⊥平面P AB,又AB平面P AB,∴PC⊥AB,∵AB⊥PO,PO∩PC=P,∴AB⊥平面PGC,又CG平面PGC,∴AB⊥CG,即CG为△ABC边AB上的高.同理可证BD,AH分别为△ABC边AC,BC上的高,即O为△ABC的垂心.题组三易错自纠4.(2017·湖南六校联考)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A.α⊥β且mαB.α⊥β且m∥αC.m∥n且n⊥βD.m⊥n且α∥β答案C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C正确.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M,N分别是线段BD,DD1,D1C1的中点,则直线OM与AC,MN的位置关系是()A.与AC,MN均垂直B.与AC垂直,与MN不垂直C.与AC不垂直,与MN垂直D.与AC,MN均不垂直答案A解析因为DD1⊥平面ABCD,所以AC⊥DD1,又因为AC⊥BD,DD1∩BD=D,所以AC⊥平面BDD1B1,因为OM平面BDD1B1,所以OM⊥AC.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OM=1+2=3,MN=1+1=2,ON=1+4=5,所以OM2+MN2=ON2,所以OM⊥MN.故选A.6.如图所示,AB是半圆O的直径,VA垂直于半圆O所在的平面,点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M,N分别为VA,V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MN∥ABB.平面VAC⊥平面VBCC.MN与BC所成的角为45°D.OC⊥平面VAC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BC⊥AC,因为V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VA⊥BC.因为AC∩VA =A,所以BC⊥平面VAC.因为BC平面VBC,所以平面VAC⊥平面VBC.故选B.题型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典例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 A=AB=BC,E是PC的中点.证明:(1)CD⊥AE;(2)PD⊥平面ABE.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CD平面ABCD,∴P A⊥CD.又∵AC⊥CD,P A∩AC=A,P A,AC平面P AC,∴CD⊥平面P AC.而AE平面P AC,∴CD⊥AE.(2)由P A=AB=BC,∠ABC=60°,可得AC=P A.∵E是PC的中点,∴AE⊥PC.由(1)知AE⊥CD,且PC∩CD=C,PC,CD平面PCD,∴AE⊥平面PCD,而PD平面PCD,∴AE⊥PD.∵P A⊥底面ABCD,AB平面ABCD,∴P A⊥AB.又∵AB⊥AD,且P A∩AD=A,∴AB⊥平面P AD,而PD平面P AD,∴AB⊥PD.又∵AB∩AE=A,AB,AE平面ABE,∴PD⊥平面ABE.思维升华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α⇒b⊥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跟踪训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证明(1)由题意知,E为B1C的中点,又D为AB1的中点,因此DE∥AC.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因为AC,B1C平面B1AC,AC∩B1C=C,所以BC1⊥平面B1AC.又因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题型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典例(2018·开封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AC,AB⊥P A,AB∥CD,AB=2CD,E,F,G,M,N分别为PB,AB,BC,PD,PC的中点.(1)求证:CE∥平面P AD;(2)求证:平面EFG⊥平面EMN.证明(1)方法一取P A的中点H,连接EH,DH.因为E为PB的中点,所以EH綊12AB.又CD綊12AB,所以EH綊CD.所以四边形DCEH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E∥DH.又DH平面P AD,CE⊈平面P AD,所以CE∥平面P AD.方法二连接CF.因为F为AB的中点,所以AF=12AB.又CD=12AB,所以AF=CD.又AF∥CD,所以四边形AFCD为平行四边形.因此CF∥AD,又CF⊈平面P AD,AD平面P AD,所以CF∥平面P AD.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点,所以EF∥P A.又EF⊈平面P AD,P A平面P AD,所以EF∥平面P AD.因为CF∩EF=F,故平面CEF∥平面P AD.又CE平面CEF,所以CE∥平面P AD.(2)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点,所以EF∥P A.又因为AB⊥P A,所以EF⊥AB,同理可证AB⊥FG.又因为EF∩FG=F,EF,FG平面EFG,所以AB⊥平面EFG.又因为M,N分别为PD,PC的中点,所以MN∥CD,又AB∥CD,所以MN∥AB,所以MN⊥平面EFG.又因为MN平面EMN,所以平面EFG⊥平面EMN.引申探究1.在本例条件下,证明:平面EMN⊥平面P AC.证明因为AB⊥P A,AB⊥AC,且P A∩AC=A,P A,AC平面P AC,所以AB⊥平面P AC.又MN∥CD,CD∥AB,所以MN∥AB,所以MN⊥平面P AC.又MN平面EMN,所以平面EMN⊥平面P AC.2.在本例条件下,证明:平面EFG∥平面P AC.证明因为E,F,G分别为PB,AB,BC的中点,所以EF∥P A,FG∥AC,又EF⊈平面P AC,P A平面P AC,所以EF∥平面P AC.同理FG∥平面P AC.又EF∩FG=F,所以平面EFG∥平面P AC.思维升华(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跟踪训练(2018届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 AD⊥平面ABCD,AB∥CD,△P AD是等边三角形,已知AD=2,BD=23,AB=2CD=4.(1)设M是PC上一点,求证:平面MBD⊥平面P AD;(2)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1)证明在△ABD中,由勾股定理知AD⊥BD,又平面P AD⊥平面ABCD,平面P AD∩平面ABCD=AD,BD平面ABCD,所以BD⊥平面P AD,又BD平面BDM,所以平面MBD⊥平面P AD.(2)解如图,取AD的中点O,则PO⊥AD.因为平面P AD⊥平面ABCD,且平面P AD∩平面ABCD=AD,PO平面P AD,所以PO⊥平面ABCD,所以PO是四棱锥P—ABCD的高,且PO=2×3=3,2,即33,底面ABCD的面积是△ABD面积的32所以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为13×33×3=3.题型三垂直关系中的探索性问题典例如图所示,平面ABCD⊥平面BCE,四边形ABCD为矩形,BC=CE,点F为CE的中点.(1)证明:AE∥平面BDF;(2)点M为CD上任意一点,在线段AE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M⊥BE?若存在,确定点P 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OF.∵四边形ABCD是矩形,∴O为AC的中点.又F为EC的中点,∴OF∥AE.又OF平面BDF,AE⊈平面BDF,∴AE∥平面BDF.(2)解当点P为AE的中点时,有PM⊥BE,证明如下:取BE的中点H,连接DP,PH,CH.∵P为AE的中点,H为BE的中点,∴PH∥AB.又AB∥CD,∴PH∥CD,∴P,H,C,D四点共面.∵平面ABCD⊥平面BCE,且平面ABCD∩平面BCE=BC,CD⊥BC,CD平面ABCD,∴CD⊥平面BCE.又BE平面BCE,∴CD⊥BE,∵BC=CE,且H为BE的中点,∴CH⊥BE.又CH∩CD=C,且CH,CD平面DPHC,∴BE⊥平面DPHC.又PM平面DPHC,∴PM⊥BE.思维升华对于线面关系中的存在性问题,首先假设存在,然后在该假设条件下,利用线面关系的相关定理、性质进行推理论证,寻找假设满足的条件,若满足则肯定假设,若得出矛盾的结论则否定假设.跟踪训练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M为棱AC的中点.AB =BC,AC=2,AA1= 2.(1)求证:B1C∥平面A1BM;(2)求证:AC1⊥平面A1BM;(3)在棱BB1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平面AC1N⊥平面AA1C1C?如果存在,求此时BNBB1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连接AB1与A1B,两线交于点O,连接OM.在△B1AC中,∵M,O分别为AC,AB1的中点,∴OM∥B1C,又∵OM平面A1BM,B1C⊈平面A1BM,∴B1C∥平面A1BM.(2)证明∵侧棱AA1⊥底面ABC,BM平面ABC,∴AA1⊥BM,又∵M为棱AC的中点,AB=BC,∴BM⊥AC.∵AA1∩AC=A,AA1,AC平面ACC1A1,∴BM⊥平面ACC1A1,∴BM⊥AC1.∵AC=2,∴AM=1.又∵AA1=2,∴在Rt△ACC1和Rt△A1AM中,tan∠AC1C=tan∠A1MA=2,∴∠AC1C=∠A1MA,即∠AC1C+∠C1AC=∠A1MA+∠C1AC=90°,∴A1M⊥AC1.∵BM∩A1M=M,BM,A1M平面A1BM,∴AC 1⊥平面A 1BM .(3)解 当点N 为BB 1的中点,即BN BB 1=12时,平面AC 1N ⊥平面AA 1C 1C .证明如下:设AC 1的中点为D ,连接DM ,DN .∵D ,M 分别为AC 1,AC 的中点,∴DM ∥CC 1,且DM =12CC 1.又∵N 为BB 1的中点,∴DM ∥BN ,且DM =BN ,∴四边形BNDM 为平行四边形,∴BM ∥DN ,∵BM ⊥平面ACC 1A 1,∴DN ⊥平面AA 1C 1C .又∵DN平面AC1N,∴平面AC1N⊥平面AA1C1C.立体几何证明问题中的转化思想典例(12分)如图所示,M,N,K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CD,C1D1的中点.求证:(1)AN∥平面A1MK;(2)平面A1B1C⊥平面A1MK.思想方法指导(1)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问题的指导思想是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交替使用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线线关系是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的基础.证明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如证明平行时常用的中位线、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证明垂直时常用的等腰三角形的中线等.(3)证明过程一定要严谨,使用定理时要对照条件,步骤书写要规范.规范解答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NK.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A1D1D,DD1C1C都为正方形,∴AA1∥DD1,AA1=DD1,C1D1∥CD,C1D1=CD.[2分]∵N,K分别为CD,C1D1的中点,∴DN∥D1K,DN=D1K,∴四边形DD1KN为平行四边形,[3分]∴KN∥DD1,KN=DD1,∴AA1∥KN,AA1=KN,∴四边形AA1KN为平行四边形,∴AN∥A1K.[4分]又∵A1K平面A1MK,AN⊈平面A1MK,∴AN∥平面A1MK.[6分](2)如图所示,连接BC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C1D1,AB=C1D1.∵M,K分别为AB,C1D1的中点,∴BM∥C1K,BM=C1K,∴四边形BC1KM为平行四边形,∴MK∥BC1.[8分]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平面BB1C1C,BC1平面BB1C1C,∴A1B1⊥BC1.∵MK∥BC1,∴A1B1⊥MK.∵四边形BB1C1C为正方形,∴BC1⊥B1C,[10分]∴MK⊥B1C.∵A1B1平面A1B1C,B1C平面A1B1C,A1B1∩B1C=B1,∴MK⊥平面A1B1C.又∵MK平面A1MK,∴平面A1B1C⊥平面A1MK.[12分]1.若平面α⊥平面β,平面α∩平面β=直线l,则()A.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一定平行于平面αB.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平面αC.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一定平行于直线lD.垂直于直线l的平面一定与平面α,β都垂直答案D解析对于A,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与平面α平行或相交,故A错误;对于B,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与平面α垂直、斜交、平行或在平面α内,故B错误;对于C,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与直线l平行或相交,故C错误.D正确.2.(2017·深圳四校联考)若平面α,β满足α⊥β,α∩β=l,P∈α,P∉l,则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为()A.过点P垂直于平面α的直线平行于平面βB.过点P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在平面α内C.过点P垂直于平面β的直线在平面α内D.过点P且在平面α内垂直于l的直线必垂直于平面β答案B解析由于过点P垂直于平面α的直线必平行于平面β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因此也平行于平面β,因此A正确;过点P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有可能垂直于平面α,不一定在平面α内,因此B不正确;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选项C,D正确.3.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α,mβ()A.若l⊥β,则α⊥βB.若α⊥β,则l⊥mC.若l∥β,则α∥βD.若α∥β,则l∥m答案A解析选项A,∵l⊥β,lα,∴α⊥β,A正确;选项B,α⊥β,lα,mβ,l与m的位置关系不确定;选项C,∵l∥β,lα,∴α∥β或α与β相交;选项D,∵α∥β,lα,mβ,此时,l与m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故选A.4.(2017·中原名校联盟联考)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A.α⊥β且mαB.α⊥β且m∥αC.m∥n且n⊥βD.m⊥n且n∥β答案C解析对于选项A,由α⊥β且mα,可得m∥β或m与β相交或mβ,故A不成立;对于选项B,由α⊥β且m∥α,可得mβ或m∥β或m与β相交,故B不成立;对于选项C,由m∥n且n⊥β,可得m⊥β,故C正确;对于选项D,由m⊥n且n∥β,可得m∥β或m 与β相交或mβ,故D不成立.故选C.5.(2018届江西南昌摸底)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B与△PBC是正三角形,平面P AB⊥平面PBC,AC⊥BD,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PB⊥ACB.PD⊥平面ABCDC.AC⊥PDD.平面PBD⊥平面ABCD答案B解析取BP的中点O,连接OA,OC,则BP⊥OA,BP⊥OC,又因为OA∩OC=O,所以BP⊥平面OAC,所以BP⊥AC,故选项A正确;又AC⊥BD,BP∩BD=B,得AC⊥平面BDP,又PD平面BDP,所以AC⊥PD,平面PBD⊥平面ABCD,故选项C,D正确,故选B.6.如图所示,直线P 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ABC内接于⊙O,且AB为⊙O的直径,点M为线段PB的中点.现有结论:①BC⊥PC;②OM∥平面APC;③点B到平面P AC的距离等于线段BC的长.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②③C.①D.②③答案B解析对于①,∵P A⊥平面ABC,∴P A⊥BC,∵AB为⊙O的直径,∴BC⊥AC,∵AC∩P A=A,∴BC⊥平面P AC,又PC平面P AC,∴BC⊥PC;对于②,∵点M为线段PB的中点,∴OM∥P A,∵P A平面P AC,OM⊈平面P AC,∴OM∥平面P AC;对于③,由①知BC⊥平面P AC,∴线段BC的长即是点B到平面P AC的距离,故①②③都正确.7.如图,已知P A⊥平面ABC,BC⊥A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4解析∵P A⊥平面ABC,AB,AC,BC平面ABC,∴P A⊥AB,P A⊥AC,P A⊥BC,则△P AB,△P AC为直角三角形.由BC⊥AC,且AC∩P A =A,得BC⊥平面P AC,从而BC⊥PC,因此△ABC,△PBC也是直角三角形.8.(2018·洛阳模拟)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答案DM⊥PC(或BM⊥PC等)解析∵P A⊥底面ABCD,∴BD⊥P A,连接AC,则BD⊥AC,且P A∩AC=A,∴BD⊥平面P AC,∴BD⊥PC.∴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而PC平面PCD,∴平面MBD⊥平面PCD.9.如图,∠BAC=90°,PC⊥平面ABC,则在△ABC和△P 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与AP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答案AB,BC,AC AB解析∵PC⊥平面ABC,∴PC垂直于直线AB,BC,AC;∵AB⊥AC,AB⊥PC,AC∩PC =C,∴AB⊥平面P AC,∴与AP垂直的直线是AB.10.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长为2,AC=BC=1,∠ACB=90°,D是A1B1的中点,F是BB1上的动点,AB1,DF交于点E,要使AB1⊥平面C1DF,则线段B1F的长为________.答案1 2解析 设B 1F =x ,因为AB 1⊥平面C 1DF ,DF 平面C 1DF ,所以AB 1⊥DF .由已知可得A 1B 1=2,设Rt △AA 1B 1斜边AB 1上的高为h ,则DE =12h .又12×2×2=12×h 22+(2)2,所以h =233,DE =33.在Rt △DB 1E 中,B 1E =⎝⎛⎭⎫222-⎝⎛⎭⎫332=66. 由面积相等得12×66×x 2+⎝⎛⎭⎫222=12×22x , 得x =12.11.(2017·长春二检)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 ⊥BC ,BC =2,AD ⊥平面BCD ,AD =1.(1)求证:平面ABC⊥平面ACD;(2)若E为AB的中点,求点A到平面CED的距离.(1)证明因为AD⊥平面BCD,BC平面BCD,所以AD⊥BC,又AC⊥BC,AC∩AD=A,AC,AD平面ABCD,所以BC⊥平面ACD,因为B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CD.(2)解由已知可得CD=3,取CD的中点F,连接EF,因为E为AB的中点,所以ED =EC =12AB =2,所以△ECD 为等腰三角形,从而EF =52, 所以S △ECD =12×3×52=154.由(1)知BC ⊥平面ACD ,所以E 到平面ACD 的距离为1,S △ACD =12×3×1=32.设点A 到平面CED 的距离为d ,则V 三棱锥A —ECD =13·S △ECD ·d=V 三棱锥E —ACD =13·S △ACD ·1,解得d =25.1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AD =CD =12AB =2,AB ∥DC ,AD ⊥CD ,PC ⊥平面ABCD .(1)求证:BC ⊥平面P AC ;(2)若M 为线段P A 的中点,且过C ,D ,M 三点的平面与线段PB 交于点N ,确定点N 的位置,说明理由;并求三棱锥A —CMN 的高.(1)证明 连接AC ,在直角梯形ABCD 中,AC=AD2+DC2=22,BC=(AB-CD)2+AD2=22,所以AC2+BC2=AB2,即AC⊥BC.又PC⊥平面ABCD,BC平面ABCD,所以PC⊥BC,又AC∩PC=C,AC,PC平面P AC,故BC⊥平面P AC.(2)解N为PB的中点,连接MN,CN.因为M为P 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所以MN∥AB,且MN=12AB=2.又因为AB∥CD,所以MN∥CD,所以M,N,C,D四点共面,所以N为过C,D,M三点的平面与线段PB的交点.因为BC⊥平面P AC,N为PB的中点,所以点N到平面P AC的距离d=12BC= 2.又S△ACM=12S△ACP=12×12×AC×PC=2,所以V三棱锥N—ACM=13×2×2=2 3.由题意可知,在Rt△PCA中,P A =AC 2+PC 2=23,CM =3,在Rt △PCB 中,PB =BC 2+PC 2=23,CN =3,所以S △CMN =12×2×2= 2.设三棱锥A —CMN 的高为h ,V 三棱锥N —ACM =V 三棱锥A —CMN =13×2×h =23,解得h =2,故三棱锥A —CMN 的高为 2.13.(2018届南宁市联考)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G 是EF 的中点.现在沿AE ,AF 及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空间图形,使B ,C ,D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AG⊥△EFH所在平面;②AH⊥△EFH所在平面;③HF⊥△AEF所在平面;④HG⊥△AEF 所在平面.答案①③④解析折之前AG⊥EF,CG⊥EF,折之后也垂直,所以EF⊥平面AHG,折之前∠B,∠D,∠C均为直角,折之后三点重合,所以折之后AH,EH,FH三条直线两两垂直,所以AH⊥△EFH所在平面,②对;同时可知AH⊥HG,又HF⊥△AEH所在平面,过AE不可能做两个平面与直线HF垂直,③错;如果HG⊥△AEF所在平面,则有HG⊥AG,与②中AH⊥HG矛盾,④错;若AG⊥△EFH所在平面,则有AG⊥HG,与②中AH⊥HG矛盾,所以①也错.14.如图,P A⊥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F分别是点A 在PB,PC上的射影,给出下列结论: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①②③解析由题意知P A⊥平面ABC,∴P A⊥BC.又AC⊥BC,且P A∩AC=A,P A,AC平面P AC,∴BC⊥平面P AC,∴BC⊥AF.∵AF⊥PC,且BC∩PC=C,BC,PC平面PBC,∴AF⊥平面PBC,∴AF⊥PB,又AE⊥PB,AE∩AF=A,AE,AF平面AEF,∴PB⊥平面AEF,∴PB⊥EF.故①②③正确.15.(2017·兰州模拟)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BC⊥DC,AE⊥DC,且E为CD的中点,M,N分别是AD,BE的中点,将△ADE沿AE折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①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平面DEC;②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AE;③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AB;④在折起过程中,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EC⊥AD.答案①②④解析由已知,在未折叠的原梯形中,AB∥DE,BE∥AD,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AD,折叠后如图所示.①过点M作MP∥DE,交AE于点P,连接NP.因为M,N分别是AD,BE的中点,所以点P为AE的中点,故NP∥EC.又MP∩NP=P,DE∩CE=E,所以平面MNP∥平面DEC,故MN∥平面DEC,①正确;②由已知,AE⊥ED,AE⊥EC,所以AE⊥MP,AE⊥NP,又MP∩NP=P,所以AE⊥平面MNP,又MN平面MNP,所以MN⊥AE,②正确;③假设MN∥AB,则MN与AB确定平面MNBA,从而BE平面MNBA,AD平面MNBA,与BE和AD是异面直线矛盾,③错误;④当EC⊥ED时,EC⊥AD.因为EC⊥EA,EC⊥ED,EA∩ED=E,所以EC⊥平面AED,AD平面AED,所以EC⊥AD,④正确.16.(2018·泉州模拟)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对角线BC1上运动,给出下列命题:。

高三数学一轮(北师大版)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课件+基础达标+专题整合+阶段测试卷(11份打包)专题4

高三数学一轮(北师大版)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课件+基础达标+专题整合+阶段测试卷(11份打包)专题4

(理)在下列条件中,使M与A、B、C一定共面的是 ________.
①O→M=2O→A-O→B-O→C;②O→M=15O→A+13O→B+12O→C; ③M→A+M→B+M→C=0;④O→M+O→A+O→B+O→C=0. [答案] ③ [解析] ∵M→A+M→B+M→C=0, ∴M→A=-M→B-M→C,则M→A、M→B、M→C为共面向量,即 M、 A、B、C 四点共面.
方法类比探索型
立体几何中的 求角求距离问 题(理)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中的角重点是线面 角、二面角,它们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距离问题,点面 距是重点内容
课前自主导学
1.(2015·广东模拟)已知四棱锥P-ABCD的三视图如图所 示,则四棱锥P-ABCD的四个侧面中面积最大的是( )
3.(文)(2014·厦门模拟)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其
中主视图中半圆的半径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24-32π
B.24-π3
C.24-π [答案] A
D.24-π2
[解析] 据三视图可得几何体为一长方体内挖去一个半圆 柱,其中长方体的棱长分别为:2,3,4,半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1, 母线长为 3,故其体积 V=2×3×4-12×π×12×3=24-32π.
走向高考 ·数学
北师大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八章 专题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1 高考目标导航
3 课堂典例讲练
2 课前自主导学
4 课时作业
高考目标导航
考点
考情分析
平行、垂直 空间的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的证明是高考考
关系的证明
查重点,一般以解答题形式出现,试题难度 中等,但对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

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讲义 垂直关系

高三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讲义 垂直关系

§8.4垂直关系1.直线与平面垂直(1)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1定义法.2利用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3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平面内任意直线.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2.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作二面角的平面角.3.平面与平面垂直(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利用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1.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2)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α,则直线a与b垂直.(√)(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取值范围均为(0,错误!].(×)(4)直线a⊥α,b⊥α,则a∥b. (√)(5)若α⊥β,a⊥β⇒a∥α. (×)(6)a⊥α,aβ⇒α⊥β. (√)2.(2013·广东)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α⊥β,mα,nβ,则m⊥nB.若α∥β,mα,nβ,,则m∥nC.若m⊥n,mα,nβ,则α⊥βD.若m⊥α,m∥n,n∥β,则α⊥β答案D解析A中,m与n可垂直、可异面、可平行;B中m与n可平行、可异面;C中若α∥β,仍然满足m⊥n,mα,nβ,故C错误;故D正确.3.设a,b,c是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a⊥b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a⊥c,b⊥cB.α⊥β,aα,bβC.a⊥α,b∥αD.a⊥α,b⊥α答案C解析对于选项C,在平面α内作c∥b,因为a⊥α,所以a⊥c,故a⊥b;A,B选项中,直线a,b可能是平行直线,也可能是异面直线;D选项中一定有a∥b.4.将图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沿斜边BC的中线折起得到空间四面体ABCD(如图2),则在空间四面体ABCD中,AD与BC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且垂直B.相交但不垂直C.异面且垂直D.异面但不垂直答案C解析在题图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斜边上的中线AD就是斜边上的高,则AD⊥BC,翻折后如题图2,AD与BC变成异面直线,而原线段BC变成两条线段BD、CD,这两条线段与AD垂直,即AD⊥BD,AD⊥CD,故AD⊥平面BCD,所以AD⊥BC.1若mβ,α⊥β,则m⊥α;2若α∥β,mα,则m∥β;3若n⊥α,n⊥β,m⊥α,则m⊥β;4若m∥α,m∥β,则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23解析根据题意若mβ,α⊥β,则mα=P或m∥α,故1错误;若α∥β,mα,则m∥β,故2正确;若n⊥α,n⊥β,则α∥β,又m⊥α,所以m⊥β,故3正确;若m∥α,m∥β,则α∥β或α∩β=l,故4不正确.题型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证明:(1)CD⊥AE;(2)PD⊥平面ABE.思维启迪第(1)问通过DC⊥平面PAC证明;也可通过AE⊥平面PCD得到结论;第(2)问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PD与平面ABE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CD平面ABCD,∴PA⊥CD.∵AC⊥CD,PA∩AC=A,∴CD⊥平面PAC.而AE平面PAC,∴CD⊥AE.(2)由PA=AB=BC,∠ABC=60°,可得AC=PA.∵E是PC的中点,∴AE⊥PC.由(1),知AE⊥CD,且PC∩CD=C,∴AE⊥平面PCD.而PD平面PCD,∴AE⊥PD.∵PA⊥底面ABCD,∴PA⊥AB.又∵AB⊥AD且PA∩AD=A,∴AB⊥平面PAD,而PD平面PAD,∴AB⊥PD.又∵AB∩AE=A,∴PD⊥平面ABE.思维升华(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判定定理;2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α⇒b⊥α);3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4面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垂直的核心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3)线面垂直的性质,常用来证明线线垂直.如图,在△ABC中,∠ABC=90°,D是AC的中点,S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SB=SC.(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证明(1)因为SA=SC,D是AC的中点,所以SD⊥AC.在Rt△ABC中,AD=BD,又SA=SB,SD=SD,所以△ADS≌△BDS,所以SD⊥BD.又AC∩BD=D,所以SD⊥平面ABC.(2)因为AB=BC,D为AC的中点,所以BD⊥AC.由(1)知SD⊥BD,又SD∩AC=D,所以BD⊥平面SAC.题型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2(2013·北京)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和F分别是CD、PC的中点.求证:(1)PA⊥底面ABCD;(2)BE∥平面PAD;(3)平面BEF⊥平面PCD.思维启迪(1)平面PAD⊥底面ABCD,可由面面垂直的性质证PA⊥底面ABCD;(2)由BE∥AD可得线面平行;(3)证明直线CD⊥平面BEF.证明(1)∵平面PAD∩平面ABCD=AD.又平面PAD⊥平面ABCD,且PA⊥AD.∴PA⊥底面ABCD.(2)∵AB∥CD,CD=2AB,E为CD的中点,∴AB∥DE,且AB=DE.∴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BE∥AD.又∵BE平面PAD,AD平面PAD,∴BE∥平面PAD.(3)∵AB⊥AD,且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BE⊥CD,AD⊥CD.由(1)知PA⊥平面ABCD,则PA⊥CD,∴CD⊥平面PAD,从而CD⊥PD,又E、F分别为CD、CP的中点,∴EF∥PD,故CD⊥EF.由EF,BE在平面BEF内,且EF∩BE=E,∴CD⊥平面BEF.∴平面BEF⊥平面PCD.思维升华(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1面面垂直的定义;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2012·江西)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E、F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E⊥AB,CF⊥AB,AB=12,AD=5,BC=4错误!,DE=4.现将△ADE,△CFB分别沿DE,CF折起,使A,B两点重合于点G,得到多面体CDEFG.(1)求证:平面DEG⊥平面CFG;(2)求多面体CDEFG的体积.(1)证明因为DE⊥EF,CF⊥EF,所以四边形CDEF为矩形.由GD=5,DE=4,得GE=错误!=3.由GC=4错误!,CF=4,得FG=错误!=4,所以EF=5.在△EFG中,有EF2=GE2+FG2,所以EG⊥GF.又因为CF⊥EF,CF⊥FG,所以CF⊥平面EFG.所以CF⊥EG,所以EG⊥平面CFG.又EG平面DEG,所以平面DEG⊥平面CFG.(2)解如图,在平面EGF中,过点G作GH⊥EF于点H,则GH=错误!=错误!.因为平面CDEF⊥平面EFG,所以GH⊥平面CDEF,所以V多面体CDEFG=错误!S矩形CDEF·GH=16.题型三直线、平面垂直的综合应用例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DC,△PAD是等边三角形,已知BD=2AD=8,AB=2DC=4错误!.(1)设M是PC上的一点,求证:平面MBD⊥平面PAD;(2)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思维启迪(1)因为两平面垂直与M点位置无关,所以在平面MBD内一定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PAD,考虑证明BD⊥平面PAD.(2)四棱锥底面为一梯形,高为P到面ABCD的距离.(1)证明在△ABD中,∵AD=4,BD=8,AB=4错误!,∴AD2+BD2=AB2.∴AD⊥BD.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BD平面ABCD,∴BD⊥平面PAD.又BD平面MBD,∴平面MBD⊥平面PAD.(2)解过P作PO⊥AD,∵平面PAD⊥平面ABCD,∴PO⊥平面ABCD,即PO为四棱锥P—ABCD的高.又△PAD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PO=2错误!.在底面四边形ABCD中,AB∥DC,AB=2DC,∴四边形ABCD为梯形.在Rt△ADB中,斜边AB边上的高为错误!=错误!,此即为梯形的高.∴S四边形ABCD=错误!×错误!=24.∴V P—ABCD=错误!×24×2错误!=16错误!.思维升华垂直关系综合题的类型及解法(1)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2)垂直与平行结合问题,求解时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3)垂直与体积结合问题,在求体积时,可根据线面垂直得到表示高的线段,进而求得体积.(2013·江西)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CD,AD⊥AB,AB=2,AD=错误!,AA1=3,E为CD上一点,DE=1,EC=3.(1)证明:BE⊥平面BB1C1C;(2)求点B1到平面EA1C1的距离.(1)证明过B作CD的垂线交CD于F,则BF=AD=错误!,EF=AB—DE=1,FC=2.在Rt△BFE中,BE=错误!.在Rt△CFB中,BC=错误!.在△BEC中,因为BE2+BC2=9=EC2,故BE⊥BC.由BB1⊥平面ABCD得BE⊥BB1,所以BE⊥平面BB1C1C.(2)解三棱锥E—A1B1C1的体积V=错误!AA1·S△A1B1C1=错误!.在Rt△A1D1C1中,A1C1=错误!=3错误!.同理,EC1=错误!=3错误!,A1E=错误!=2错误!.故S△A1C1E=3错误!.设点B1到平面A1C1E的距离为d,则三棱锥B1—A1C1E的体积V=错误!·d·S△A1C1E=错误!d,从而错误!d=错误!,d=错误!.题型四线面角、二面角的求法例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1)求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2)证明:AE⊥平面PCD;(3)求二面角A—PD—C的正弦值.思维启迪(1)先找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线面角的定义要能灵活运用;(2)可以利用线面垂直根据二面角的定义作角.(1)解在四棱锥P—ABCD中,因为PA⊥底面ABCD,AB平面ABCD,故PA⊥AB.又AB⊥AD,PA∩AD=A,从而AB⊥平面PAD,故PB在平面PAD内的射影为PA,从而∠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在Rt△PAB中,AB=PA,故∠APB=45°.所以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2)证明在四棱锥P—ABCD中,因为PA⊥底面ABCD,CD平面ABCD,故CD⊥PA.由条件CD⊥AC,PA∩AC=A,∴CD⊥平面PAC.又AE平面PAC,∴AE⊥CD.由PA=AB=BC,∠ABC=60°,可得AC=PA.∵E是PC的中点,∴AE⊥PC.又PC∩CD=C,综上得AE⊥平面PCD.(3)解过点E作EM⊥PD,垂足为M,连接AM,如图所示.由(2)知,AE⊥平面PCD,AM在平面PCD内的射影是EM,则可证得AM⊥PD.因此∠AME是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由已知,可得∠CAD=30°.设AC=a,可得PA=a,AD=错误!a,PD=错误!a,AE=错误!a.在Rt△ADP中,∵AM⊥PD,∴AM·PD=PA·AD,则AM=错误!=错误!=错误!a.在Rt△AEM中,sin∠AME=错误!=错误!.所以二面角A—PD—C的正弦值为错误!.思维升华求线面角、二面角的常用方法.(1)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是作垂线,找垂足,要把线面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2)二面角的大小求法: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平面角的作法常见的有1定义法;2垂面法.注意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012·浙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2错误!的菱形,∠BAD=120°,且PA⊥平面ABCD,PA=2错误!,M,N分别为PB,PD的中点.(1)证明:MN∥平面ABCD;(2)过点A作AQ⊥PC,垂足为点Q,求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的余弦值.(1)证明连接BD,因为M,N分别是PB,PD的中点,所以MN是△PBD的中位线,所以MN∥BD.又因为MN平面ABCD,BD平面ABCD,所以MN∥平面ABCD.(2)解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BAD=120°,得AC=AB=BC=CD=DA,BD=错误!AB.又因为PA⊥平面ABCD,所以PA⊥AB,PA⊥AC,PA⊥AD.所以PB=PC=PD.所以△PBC≌△PDC.而M,N分别是PB,PD的中点,所以MQ=NQ,且AM=错误!PB=错误!PD=AN.取线段MN的中点E,连接AE,EQ,则AE⊥MN,QE⊥MN,所以∠AEQ为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由AB=2错误!,PA=2错误!,故在△AMN中,AM=AN=3,MN=错误!BD=3,得AE=错误!.在Rt△PAC中,AQ⊥PC,得AQ=2错误!,QC=2,PQ=4.在△PBC中,cos∠BPC=错误!=错误!,得MQ=错误!=错误!.在等腰△MQN中,MQ=NQ=错误!,MN=3,得QE=错误!=错误!.在△AEQ中,AE=错误!,QE=错误!,AQ=2错误!,得cos∠AEQ=错误!=错误!.所以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错误!.立体几何证明问题中的转化思想典例:(12分)如图所示,M,N,K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CD,C1D1的中点.求证:(1)AN∥平面A1MK;(2)平面A1B1C⊥平面A1MK.思维启迪(1)要证线面平行,需证线线平行.(2)要证面面垂直,需证线面垂直,要证线面垂直,需证线线垂直.规范解答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NK.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A1D1D,DD1C1C都为正方形,∴AA1∥DD1,AA1=DD1,C1D1∥CD,C1D1=CD. [2分]∵N,K分别为CD,C1D1的中点,∴DN∥D1K,DN=D1K,∴四边形DD1KN为平行四边形.[3分]∴KN∥DD1,KN=DD1,∴AA1∥KN,AA1=KN.∴四边形AA1KN为平行四边形.∴AN∥A1K. [4分]∵A1K平面A1MK,AN平面A1MK,∴AN∥平面A1MK. [6分](2)如图所示,连接BC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C1D1,AB=C1D1.∵M,K分别为AB,C1D1的中点,∴BM∥C1K,BM=C1K.∴四边形BC1KM为平行四边形.∴MK∥BC1. [8分]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平面BB1C1C,BC1平面BB1C1C,∴A1B1⊥BC1.∵MK∥BC1,∴A1B1⊥MK.∵四边形BB1C1C为正方形,∴BC1⊥B1C. [10分]∴MK⊥B1C.∵A1B1平面A1B1C,B1C平面A1B1C,A1B1∩B1C=B1,∴MK⊥平面A1B1C.又∵MK平面A1MK,∴平面A1B1C⊥平面A1MK. [12分]温馨提醒(1)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问题的指导思想是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交替使用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线线关系是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的基础.证题中要注意利用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如证明平行时常用的中位线、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证明垂直时常用的等腰三角形的中线等;(3)证明过程一定要严谨,使用定理时要对照条件、步骤书写要规范.方法与技巧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面垂直的定义:a与α内任何直线都垂直⇒a⊥α;(2)判定定理1:错误!⇒l⊥α;(3)判定定理2:a∥b,a⊥α⇒b⊥α;(4)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5)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aα,a⊥l⇒a⊥β.2.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1)定义: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90°;(2)平面几何中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3)线面垂直的性质:a⊥α,bα⇒a⊥b;(4)线面垂直的性质:a⊥α,b∥α⇒a⊥b.3.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1)利用定义: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判定定理:aα,a⊥β⇒α⊥β.4.转化思想:垂直关系的转化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直线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失误与防范1.在解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问题过程中,要注意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联合交替使用,即注意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互相转化.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作辅助线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要作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通常是先找这个平面的一个垂面,在这个垂面中,作交线的垂线即可.A组专项基础训练(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已知m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点A∉α,l为过点A的一条动直线,那么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A.l∥m,l⊥αB.l⊥m,l⊥αC.l⊥m,l∥αD.l∥m,l∥α答案C解析设m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n,当l⊥n且与α无公共点时,l⊥m,l∥α.2.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其中∠ACB=90°,M为AB的中点,PM垂直于△ABC所在平面,那么()A.PA=PB>PCB.PA=PB<PCC.PA=PB=PCD.PA≠PB≠PC答案C解析∵M为AB的中点,△ACB为直角三角形,∴BM=AM=CM,又PM⊥平面ABC,∴Rt△PMB≌Rt△PMA≌Rt△PMC,故PA=PB=PC.3.在空间内,设l,m,n是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A.α⊥γ,β⊥γ,α∩β=l,则l⊥γB.l∥α,l∥β,α∩β=m,则l∥mC.α∩β=l,β∩γ=m,γ∩α=n,若l∥m,则l∥nD.α⊥γ,β⊥γ,则α⊥β或α∥β答案D解析对于A,∵如果两个相交平面均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该命题是真命题;对于B,∵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那么该直线平行于它们的交线,∴该命题是真命题;对于C,∵如果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那么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相互平行,∴该命题是真命题;对于D,当两个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时,这两个平面可能不垂直也不平行,∴D是假命题.综上所述,选D.4.正方体ABCD—A′B′C′D′中,E为A′C′的中点,则直线CE垂直于()A.A′C′ B.BDC.A′D′ D.AA′答案B解析连接B′D′,∵B′D′⊥A′C′,B′D′⊥CC′,且A′C′∩CC′=C′,∴B′D′⊥平面CC′E.而CE平面CC′E,∴B′D′⊥CE.又∵BD∥B′D′,∴BD⊥CE.5.如图所示,直线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ABC内接于⊙O,且AB为⊙O的直径,点M为线段PB的中点.现有结论:1BC⊥PC;2OM∥平面APC;3点B到平面PAC的距离等于线段BC的长,其中正确的是()A.12B.123C.1D.23答案B解析对于1,∵PA⊥平面ABC,∴PA⊥BC,∵AB为⊙O的直径,∴BC⊥AC,∴BC⊥平面PAC,又PC平面PAC,∴BC⊥PC;对于2,∵点M为线段PB的中点,∴OM∥PA,∵PA平面PAC,∴OM∥平面PAC;对于3,由1知BC⊥平面PAC,∴线段BC的长即是点B到平面PAC的距离,故123都正确.二、填空题1PA⊥BC;2PB⊥AC;3PC⊥AB;4AB⊥B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3解析如图所示.∵PA⊥PC、PA⊥PB,PC∩PB=P,∴PA⊥平面PBC.又∵BC平面PBC,∴PA⊥BC.同理PB⊥AC、PC⊥AB.但AB不一定垂直于BC.7.在正三棱锥P—ABC中,D,E分别是AB,BC的中点,有下列三个论断:1AC⊥PB;2AC∥平面PDE;3AB⊥平面PDE.其中正确论断的序号为________.答案12解析如图,∵P—ABC为正三棱锥,∴PB⊥AC;又∵DE∥AC,DE平面PDE,A C⃘平面PDE,∴AC∥平面PDE.故12正确.8.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答案错误!解析画出图形,如图,BB1与平面ACD1所成的角等于DD1与平面ACD1所成的角,在三棱锥D—ACD1中,由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得点D在底面ACD1内的射影为等边三角形ACD1的垂心即中心H,连接D1H,DH,则∠DD1H为DD1与平面ACD1所成的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cos∠DD1H=错误!=错误!.三、解答题9.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AD∥BC,AB⊥BC,AD=2,AB=3,BC=BE=7,△DCE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1)求证:平面DEC⊥平面BDE;(2)求点A到平面BDE的距离.(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D∥BC,AB⊥BC,AD=2,AB=3,所以BD=错误!,又因为BC=7,CD=6,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D⊥CD,因为BE=7,DE=6,同理可得BD⊥DE.因为DE∩CD=D,DE平面DEC,CD平面DEC,所以BD⊥平面DEC.因为BD平面BDE,所以平面DEC⊥平面BDE.(2)解如图,取CD的中点O,连接OE,因为△DCE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所以EO⊥CD,EO=3错误!,易知EO⊥平面ABCD,则V E—ABD=错误!×错误!×2×3×3错误!=3错误!,又因为直角三角形BDE的面积为错误!×6×错误!=3错误!,设点A到平面BDE的距离为h,则由V E—ABD=V A—BDE,得错误!×3错误!h=3错误!,所以h=错误!,所以点A到平面BDE的距离为错误!.10.(2012·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D,E 分别是棱BC,CC1上的点(点D不同于点C),且AD⊥DE,F为B1C1的中点.求证:(1)平面ADE⊥平面BCC1B1;(2)直线A1F∥平面ADE.证明(1)因为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又AD平面ABC,所以CC1⊥AD.又因为AD⊥DE,CC1,DE平面BCC1B1,CC1∩DE=E,所以AD⊥平面BCC1B1.又AD平面ADE,所以平面ADE⊥平面BCC1B1.(2)因为A1B1=A1C1,F为B1C1的中点,所以A1F⊥B1C1.因为CC1⊥平面A1B1C1,且A1F平面A1B1C1,所以CC1⊥A1F.又因为CC1,B1C1平面BCC1B1,CC1∩B1C1=C1,所以A1F⊥平面BCC1B1.由(1)知AD⊥平面BCC1B1,所以A1F∥AD.又AD平面ADE,A 1F平面ADE,所以A1F∥平面ADE.B组专项能力提升(时间:30分钟)1.已知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直线m⊥α,则()A.β内必存在直线与m平行,且存在直线与m垂直B.β内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平行,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垂直C.β内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平行,但必存在直线与m垂直D.β内必存在直线与m平行,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垂直答案C解析如图,在平面β内的直线若与α,β的交线a平行,则有m与之垂直.但却不一定在β内有与m平行的直线,只有当α⊥β时才存在.2.(2012·江苏)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3cm,AA1=2cm,则四棱锥A—BB1D1D的体积为________ cm3.答案6解析连接AC交BD于O,在长方体中,∵AB=AD=3,∴BD=3错误!且AC⊥BD.又∵BB1⊥底面ABCD,∴BB1⊥AC.又DB∩BB1=B,∴AC⊥平面BB1D1D,∴AO为四棱锥A—BB1D1D的高且AO=错误!BD=错误!.∵S矩形BB1D1D=BD×BB1=3错误!×2=6错误!,∴VA—BB1D1D=错误!S矩形BB1D1D·AO=错误!×6错误!×错误!=6(cm3).3.如图,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2AB,则下列结论中:1PB⊥AE;2平面ABC⊥平面PBC;3直线BC∥平面PAE;4∠PDA=45°.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答案14解析由PA⊥平面ABC,AE平面ABC,得PA⊥AE,又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AE⊥AB,PA∩AB=A,得AE⊥平面PAB,又PB平面PAB,∴AE⊥PB,1正确;∵平面PAD⊥平面ABC,∴平面ABC⊥平面PBC不成立,2错;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BC∥AD,又AD平面PAD,B C⃘平面PAD,∴BC∥平面PAD,∴直线BC∥平面PAE也不成立,3错;在Rt△PAD中,PA=AD=2AB,∴∠PDA=45°,∴4正确.4.如图,A,B,C,D为空间四点,在△ABC中,AB=2,AC=BC=错误!,等边三角形ADB以AB为轴转动.(1)当平面ADB⊥平面ABC时,求CD的长;(2)当△ADB转动时,是否总有AB⊥CD?证明你的结论.解(1)取AB的中点E,连接DE,CE.∵△ADB是等边三角形,∴DE⊥AB.当平面ADB⊥平面ABC时,∵平面ADB∩平面ABC=AB,∴DE⊥平面ABC,可知DE⊥CE.由已知可得DE=错误!,EC=1.在Rt△DEC中,CD=错误!=2.(2)当△ADB以AB为轴转动时,总有AB⊥CD.证明如下:1当D在平面ABC内时,∵AC=BC,AD=BD,∴C,D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AB⊥CD.2当D不在平面ABC内时,由(1)知AB⊥DE.又∵AC=BC,∴AB⊥CE.又DE,CE为相交直线,∴AB⊥平面CDE.由CD平面CDE,得AB⊥CD.综上所述,总有AB⊥CD.5.如图1所示,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中,∠DAB=60°.点E、F分别在边CD、CB上,点E与点C、D不重合,EF⊥AC,EF∩AC=O.沿EF将△CEF翻折到△PEF的位置,使平面PEF⊥平面ABFED,如图2所示.(1)求证:BD⊥平面POA;(2)当PB取得最小值时,求四棱锥P—BDEF的体积.(1)证明因为菱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BD⊥AC.所以BD⊥AO.因为EF⊥AC,所以PO⊥EF.因为平面PEF⊥平面ABFED,平面PEF∩平面ABFED=EF,且PO平面PEF,所以PO⊥平面ABFED.因为BD平面ABFED,所以PO⊥BD.因为AO∩PO=O,所以BD⊥平面POA.(2)解设AO∩BD=H.因为∠DAB=60°,所以△BDC为等边三角形.故BD=4,HB=2,HC=2错误!.设PO=x,则OH=2错误!—x,OA=4错误!—x.连接PH,OB,由OH⊥BD,得OB2=(2错误!—x)2+22.又由(1)知PO⊥平面BFED,则PO⊥OB.所以PB=错误!=错误!=错误!.当x=错误!时,PB min=错误!,此时PO=错误!=OH,所以V四棱锥P—BDEF=错误!×S梯形BDEF×PO=错误!×(错误!×42—错误!×22)×错误!=3.。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课时42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学案 文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数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课时42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学案 文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数

课时42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前预习案)班级: 姓名:一、高考考纲要求 1.理解掌握两条直线垂直 2.理解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 3.理解掌握平面和平面垂直 二、高考考点回顾 1.两条直线垂直(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 ,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判定:<1>平面几何中的重要结论:①等腰三角形ABC 中,D 为BC 的中点,则 ;②若四边形ABCD 为菱形,则 ;③已知AB 为圆O 的直径,C 为圆周上一点,则有 ; ④已知MN 为圆O 的一条弦,P 为MN 的中点,则有 . <2>若//a b ,b c ⊥,则 .<3>线面垂直的性质:若a α⊥,b α⊂,则 .2.直线和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于点O ,并且和 ,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记作 ,直线叫做平面的 ,平面叫做直线的 ,交点叫做垂足. (2)判定:<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图(1);<2>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推论:如图(2); <3>面面平行的性质:如图(3); <4>面面垂直的性质:如图(4).Cb βα3.面面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 ,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记作 . (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 三、课前检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l α⊥;B.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l α⊥;C. 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不垂直,则平面α内没有与l 垂直的直线;D. 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不垂直,则平面α内也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l 垂直.2. 一条直线和三角形的两边同时垂直,则这条直线和三角形的第三边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B .垂直C .相交但不垂直D .不确定3. 对于直线m 、n 和平面α、β,能得出αβ⊥的一个条件是( ) A.m n ⊥,//m α,//n β B. m n ⊥,m αβ=,n α⊂C.//m n ,n β⊥,m α⊂D. //m n ,m α⊥,n β⊥4. 设b ,c 表示两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b c c b αα⊂则 B.若,//,//b b c c αα⊂则 C.若,,c c ααββ⊂⊥⊥则D.若,,c c αβαβ⊂⊥⊥则A nm bαcbαβbαn m βα图⑴图⑵图⑶图⑷5.如图所示,已知A 是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AB AD AB BC AD DC =⊥⊥,E 是BD 的中点.求证:平面AEC ⊥平面ABD ,平面AEC ⊥平面BCD .课内探究案班级: 姓名:考点一:线线垂直问题【典例1】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3AC =,4BC =,14AA =,5AB =. 点D 是AB 的中点,(I )求证:1AC BC ⊥; (II )求证:1//AC 面1CDB .【变式1】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DA ⊥平面ABE ,2AE EB BC ===,BF ⊥平面ACE 于点F ,且点F 在CE 上.ECBA(1)求证:AE EC ⊥; (2)DE BE ⊥;(3)设点M 在线段AB 上,且MA MB =,试在线段CE 上确定一点N ,使得//MN 面DAE .考点二 线面垂直问题【典例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其中2AB =,60BAD ∠=.(I )求证:BD ⊥平面PAC ;(II )若PA AB =,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MAEDCFDCBAP【变式2】已知ABC ∆中90ACB ∠=,SA ⊥面ABC ,AD SC ⊥. 求证:AD ⊥面SBC .考点三 面面垂直问题【典例3】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为矩形,且1PA AD ==,2AB =,120PAB ∠=,90PBC ∠=.(1)求证:平面PAD ⊥平面PAB ; (2)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变式3】如图,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A ⊥面ABCD ,E 是PD 的中点.(I )求证:平面PDC ⊥平面PDA ;(II )求几何体P ABCD -被平面ACE 分得的两部分的体积比A CDE V -:.P ABCE V -【当堂检测】班级: 姓名:1.已知直线m 、n 和平面α、β,若α⊥β,α∩β=m ,n ⊂α,要使n ⊥β,则应增加的条件是A. m ∥nB. n ⊥mC. n ∥αD. n ⊥α 2.已知a 、b 、c 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下面有三个结论:①若c a b a ⊥⊥,则b ∥c ;②若c a b a ⊥⊥,则b ⊥c ;③若a ∥,b b ⊥c 则c a ⊥.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0个B .1个C . 2个D . 3个3. 如图,直线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ABC ∆内接于圆O ,且AB 为圆O 的直径,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现有以下命题: ①BC PC ⊥;ECA②//OM APC 平面;③点B 到平面PAC 的距离等于线段BC 的长.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

北师大版高考数学(文)大一轮复习---第八章 8.3--(附答案)

北师大版高考数学(文)大一轮复习---第八章  8.3--(附答案)

§8.3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最新考纲考情考向分析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2.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主要考查与点、线、面位置关系有关的命题真假判断和求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解题要求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1.四个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的分类⎩⎨⎧共面直线⎩⎪⎨⎪⎧平行直线相交直线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作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 ②范围:⎝⎛⎦⎤0,π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三种情况.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两种情况.5.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知识拓展1.唯一性定理(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4)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2.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互为异面直线.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β有一条公共直线a,就说平面α,β相交,并记作α∩β=a.(√)(2)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A,就说α,β相交于过A点的任意一条直线.(×)(3)两个平面ABC与DBC相交于线段BC.(×)(4)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5)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6)若a,b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且aα,bβ,则a,b是异面直线.(×)题组二教材改编2.如图所示,已知M,N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和B1C1的中点,则MN与CD1所成的角为________.答案60°解析连接AD1,AC,因为M,N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和B1C1的中点,所以AD1∥MN,故∠AD1C为MN与CD1所成的角或其补角,由于AC=AD1=D1C,故∠AD1C =60°,则MN与CD1所成的角为60°.3.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E,F,G,H分别是棱AB,BC,CD,DA的中点,则(1)当AC ,BD 满足条件________时,四边形EFGH 为菱形; (2)当AC ,BD 满足条件________时,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 答案 (1)AC =BD (2)AC =BD 且AC ⊥BD解析 (1)∵四边形EFGH 为菱形,∴EF =EH ,故AC =BD .(2)∵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EF =EH 且EF ⊥EH ,∵EF 綊12AC ,EH 綊12BD ,∴AC =BD 且AC ⊥BD .题组三 易错自纠4.若P 是两条异面直线l ,m 外的任意一点,则( ) A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平行 B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垂直 C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相交 D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异面 答案 B解析 A 项,设过点P 的直线为n ,若n 与l ,m 都平行,则l ,m 平行,与l ,m 异面矛盾,A 错;B 项,l ,m 只有唯一的公垂线,而过点P 与公垂线平行的直线只有1条,B 对;C 项,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设AD 为直线l ,A ′B ′为直线m ,若点P在P1点,显然无法作出直线与两直线都相交,C错;D项,若P在P2点,则直线CC′及D′P2均与l,m异面,D错.5.下列命题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若直线与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则直线在平面内;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与平面α平行;③若直线l与平面α相交,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直线都是异面直线;④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则另一条直线一定与该平面相交;⑤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直线平行或异面.答案①⑤解析①正确;②错误,直线l与平面α相交时,仍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③错误,直线l与平面α内过该交点的直线不是异面直线;④错误,另一条直线可能在该平面内;⑤正确.6.如图为正方体表面的一种展开图,则图中的四条线段AB,CD,EF,GH在原正方体中互为异面的对数为______.答案3解析平面图形的翻折应注意翻折前后相对位置的变化,则AB,CD,EF和GH在原正方体中,显然AB与CD,EF与GH,AB与GH都是异面直线,而AB与EF相交,CD与GH相交,CD与EF平行.故互为异面的直线有且只有3对.题型一平面基本性质的应用典例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和AA1的中点.求证:(1)E,C,D1,F四点共面;(2)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如图,连接EF,CD1,A1B.∵E,F分别是AB,AA1的中点,∴EF∥BA1.又A1B∥D1C,∴EF∥CD1,∴E,C,D1,F四点共面.(2)∵EF∥CD1,EF<CD1,∴CE与D1F必相交,设交点为P,如图所示.则由P∈CE,CE平面ABCD,得P∈平面ABCD.同理P∈平面ADD1A1.又平面ABCD∩平面ADD1A1=DA,∴P∈直线DA,∴CE,D1F,DA三线共点.思维升华共面、共线、共点问题的证明(1)证明点或线共面问题的两种方法:①首先由所给条件中的部分线(或点)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其余的线(或点)在这个平面内;②将所有条件分为两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平面,再证两平面重合.(2)证明点共线问题的两种方法:①先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再证其他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②直接证明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特定直线上.(3)证明线共点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先证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其他直线经过该点.跟踪训练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1C1,C1B1的中点,AC∩BD=P,A1C1∩EF=Q,求证:(1)D,B,F,E四点共面;(2)若A1C交平面BDEF于R点,则P,Q,R三点共线.证明(1)如图.∵EF是△D1B1C1的中位线,∴EF∥B1D1.在正方体AC1中,B1D1∥BD,∴EF∥BD.∴EF,DB确定一个平面,即D,B,F,E四点共面.(2)在正方体AC1中,设A1ACC1确定的平面为α,平面BDEF为β.∵Q∈A1C1,∴Q∈α.又Q∈EF,∴Q∈β,则Q是α与β的公共点,∴α∩β=PQ.又A1C∩β=R,∴R∈A1C,∴R∈α,且R∈β,则R∈PQ,故P,Q,R三点共线.题型二判断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典例(1)若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l与l1,l2都不相交B.l与l1,l2都相交C.l至多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D.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答案D解析方法一由于l与直线l1,l2分别共面,故直线l与l1,l2要么都不相交,要么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若l∥l1,l∥l2,则l1∥l2,这与l1,l2是异面直线矛盾.故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方法二如图1,l1与l2是异面直线,l1与l平行,l2与l相交,故A,B不正确;如图2,l1与l2是异面直线,l1,l2都与l相交,故C不正确.(2)(2017·唐山一中月考)如图,G,H,M,N分别是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答案②④解析在图①中,直线GH∥MN;在图②中,G,H,N三点共面,但M∉平面GHN,N∉GH,因此直线GH与MN异面;在图③中,连接GM,GM∥HN,因此GH与MN共面;在图④中,G,M,N共面,但H∉平面GMN,G∉MN,因此GH与MN异面.所以在图②④中GH与MN异面.思维升华空间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主要是异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对于异面直线,可采用直接法或反证法;对于平行直线,可利用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公理4及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对于垂直关系,往往利用线面垂直或面面垂直的性质来解决.跟踪训练(1)(2016·山东)已知直线a,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和直线b 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若直线a和直线b相交,则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若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那么直线a和直线b可能平行或异面或相交,故选A.(2)已知a,b,c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已知下列结论:①若a⊥b,a⊥c,则b∥c;②若a⊥b,a⊥c,则b⊥c;③若a∥b,b⊥c,则a⊥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0 B.1 C.2 D.3答案B解析在空间中,若a⊥b,a⊥c,则b,c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还可能异面,所以①②错,③显然成立.题型三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典例 (2018·南宁模拟)如图,在底面为正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A 1=2AB =2,则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5B.25C.35D.45答案 D解析 连接BC 1,易证BC 1∥AD 1,则∠A 1BC 1即为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的角.连接A 1C 1,由AB=1,AA1=2,易得A1C1=2,A1B=BC1=5,故cos∠A1BC1=5+5-22×5×5=45,即异面直线A1B与A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5.引申探究将上例条件“AA 1=2AB =2”改为“AB =1,若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910”,试求AA 1AB的值.解 设AA 1AB=t ,则AA 1=tAB .∵AB =1,∴AA 1=t .∵A 1C 1=2,A 1B =t 2+1=BC 1,∴cos ∠A 1BC 1=t 2+1+t 2+1-22×t 2+1×t 2+1=910. ∴t =3,即AA 1AB=3.思维升华 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三步法(1)一作:根据定义作平行线,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二证:证明作出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三求:解三角形,求出所作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锐角或直角,则它就是要求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钝角,则它的补角才是要求的角.跟踪训练 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B 1B ,A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F 与D 1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47 B.57C.105 D.255答案D解析如图,过E点作EM∥AB,过M点作MN∥AD,取MN的中点G,所以平面EMN∥平面ABCD,EG∥BF,异面直线BF与D1E所成的角,转化为∠D1EG,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GE=5,D1G=2,D1E=3,在△D1GE中,由余弦定理cos ∠D 1EG =9+5-22×3×5=255,故选D.构造模型判断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典例 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 ⊥α,n ⊥β,m ⊥n ,则α⊥β; ②若m ∥α,n ∥β,m ⊥n ,则α∥β; ③若m ⊥α,n ∥β,m ⊥n ,则α∥β; ④若m ⊥α,n ∥β,α∥β,则m ⊥n . 其中所有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思想方法指导 本题可通过构造模型法完成,构造法实质上是结合题意构造符合题意的直观模型,然后利用模型直观地对问题作出判断,这样减少了抽象性,避免了因考虑不全面而导致解题错误.对于线面、面面平行、垂直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可构造长方体或正方体化抽象为直观去判断.解析 借助于长方体模型来解决本题,对于①,可以得到平面α,β互相垂直,如图(1)所示,故①正确;对于②,平面α,β可能垂直,如图(2)所示,故②不正确;对于③,平面α,β可能垂直,如图(3)所示,故③不正确;对于④,由m⊥α,α∥β可得m⊥β,因为n∥β,所以过n作平面γ,且γ∩β=g,如图(4)所示,所以n与交线g平行,因为m⊥g,所以m⊥n,故④正确.答案①④1.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A.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B.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C.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D.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答案A解析选项A是由公理推证出来的,而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2.(2018·佛山模拟)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直线A1B1,EF,BC都相交的直线()A.不存在B.有且只有两条C.有且只有三条D.有无数条答案D解析在EF上任意取一点M,直线A1B1与M确定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BC有且仅有1个交点N,当M的位置不同时确定不同的平面,从而与BC有不同的交点N,而直线MN与A1B1,EF,BC分别有交点P,M,N,如图,故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1B1,EF,BC都相交.3.(2017·济南模拟)a,b,c是两两不同的三条直线,下面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 A.若直线a,b异面,b,c异面,则a,c异面B.若直线a,b相交,b,c相交,则a,c相交C.若a∥b,则a,b与c所成的角相等D.若a⊥b,b⊥c,则a∥c答案C解析若直线a,b异面,b,c异面,则a,c相交、平行或异面;若a,b相交,b,c相交,则a,c相交、平行或异面;若a⊥b,b⊥c,则a,c相交、平行或异面;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知C正确.故选C.4.(2017·福州质检)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A.30° B.45°C.60° D.90°答案C解析如图,延长CA到点D,使得AD=AC,连接DA1,BD,则四边形ADA1C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A1B就是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又A1D=A1B=DB,所以△A1DB为等边三角形,所以∠DA1B=60°.故选C.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b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且aα,bβ,则a,b是异面直线B.若a,b是两条直线,且a∥b,则直线a平行于经过直线b的所有平面C.若直线a与平面α不平行,则此直线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不平行D.若直线a∥平面α,点P∈α,则平面α内经过点P且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答案D解析对于A,当α∥β,a,b分别为第三个平面γ与α,β的交线时,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可知a∥b,故A错误.对于B,设a,b确定的平面为α,显然aα,故B错误.对于C,当aα时,直线a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平行,故C错误.易知D正确.故选D.6.以下四个命题中,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②若点A,B,C,D共面,点A,B,C,E共面,则点A,B,C,D,E共面;③若直线a,b共面,直线a,c共面,则直线b,c共面;④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 B.1 C.2 D.3答案B解析①显然是正确的;②中若A,B,C三点共线,则A,B,C,D,E五点不一定共面;③中构造长方体(或正方体),如图所示,显然b,c异面,故不正确;④中空间四边形中四条线段不共面,故只有①正确.7.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为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线段AB在平面α内,那么直线AB在平面α内;②两个不同的平面可以相交于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A,B,C;③若三条直线a,b,c互相平行且分别交直线l于A,B,C三点,则这四条直线共面;④若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这三条直线共面;⑤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答案①③8. 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AB⊥EF;②AB与CM所成的角为60°;③EF与MN是异面直线;④MN∥CD.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①③解析如图,①AB⊥EF,正确;②显然AB∥CM,所以不正确;③EF与MN是异面直线,所以正确;④MN与CD异面,并且垂直,所以不正确,则正确的是①③.9.如图,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α上,且AB∥CD,则直线EF与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相交的平面个数为________.答案4解析EF与正方体左、右两侧面均平行,所以与EF相交的平面有4个.10.如图,已知圆柱的轴截面ABB1A1是正方形,C是圆柱下底面弧AB的中点,C1是圆柱上底面弧A1B1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AC1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答案2解析取圆柱下底面弧AB的另一中点D,连接C1D,AD,因为C是圆柱下底面弧AB的中点,所以AD∥BC,所以直线AC1与AD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AC1与BC所成的角,因为C1是圆柱上底面弧A1B1的中点,所以C1D⊥圆柱下底面,所以C1D⊥AD.因为圆柱的轴截面ABB1A1是正方形,所以C1D=2AD,所以直线AC1与A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所以异面直线AC1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2.11.(2018·石家庄调研)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H为直线B1D与平面ACD1的交点.求证:D1,H,O三点共线.证明如图,连接BD,B1D1,则BD∩AC=O,∵BB1綊DD1,∴四边形BB1D1D为平行四边形,又H∈B1D,B1D平面BB1D1D,则H∈平面BB1D1D,∵平面ACD1∩平面BB1D1D=OD1,∴H∈OD1.即D1,H,O三点共线.12.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90°,BC=2,DA⊥AC,DA⊥AB,若DA=1,且E为DA的中点,求异面直线BE与CD所成角的余弦值.解如图所示,取AC的中点F,连接EF,BF,∵在△ACD 中,E ,F 分别是AD ,AC 的中点,∴EF ∥CD .∴∠BEF 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BE 与CD 所成的角.在Rt △EAB 中,AB =AC =1,AE =12AD =12,∴BE =52. 在Rt △EAF 中,AF =12AC =12,AE =12,∴EF =22. 在Rt △BAF 中,AB =1,AF =12,∴BF =52.在等腰三角形EBF 中,cos ∠FEB =12EF BE =2452=1010.∴异面直线BE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10.13.(2018·长春质检)若空间中四条两两不同的直线l1,l2,l3,l4,满足l1⊥l2,l2⊥l3,l3⊥l4,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l1⊥l4B.l1∥l4C.l1与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D.l1与l4的位置关系不确定答案D解析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记l1=DD1,l2=DC,l3=DA.若l4=AA1,满足l1⊥l2,l2⊥l3,l3⊥l4,此时l1∥l4,可以排除选项A和C.若取C1D为l4,则l1与l4相交;若取BA为l4,则l1与l4异面;若取C1D1为l4,则l1与l4相交且垂直.因此l1与l4的位置关系不能确定.14.(2017·郑州质检)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E为边AB的中点,将△ADE沿直线DE翻折成△A1DE.若M为线段A1C的中点,则在△ADE翻折过程中,下列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BM 是定值;②点M 在某个球面上运动; ③存在某个位置,使DE ⊥A 1C ; ④存在某个位置,使MB ∥平面A 1DE . 答案 ③解析 取DC 的中点F ,连接MF ,BF ,则MF ∥A 1D 且MF =12A 1D ,FB ∥ED 且FB =ED ,所以∠MFB =∠A 1DE .由余弦定理可得MB 2=MF 2+FB 2-2MF ·FB ·cos ∠MFB 是定值,所以M 是在以B 为球心,MB 为半径的球上,可得①②正确;由MF ∥A 1D 与FB ∥ED 可得平面MBF ∥平面A 1DE ,可得④正确;若存在某个位置,使DE ⊥A 1C ,则因为DE 2+CE 2=CD 2,即CE ⊥DE ,因为A 1C ∩CE =C ,则DE ⊥平面A 1CE ,所以DE ⊥A 1E ,与DA 1⊥A 1E 矛盾,故③不正确.15.(2017·山西四校联考)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长为2的线段MN 的一个端点M 在棱DD 1上运动,点N 在正方体的底面ABCD 内运动,则MN 的中点P 的轨迹的面积是( )A .4πB .πC .2πD.π2答案 D解析连接DN,则△MDN为直角三角形,在Rt△MDN中,MN=2,P为MN的中点,连接DP,则DP=1,所以点P在以D为球心,半径R=1的球面上,又因为点P只能落在正方体上或其内部,所以点P的轨迹的面积等于该球面面积的18,故所求面积S=18×4πR2=π2.1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无数解析方法一在EF上任意取一点M,直线A1D1与M确定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CD有且仅有1个交点N,M取不同的位置就确定不同的平面,从而与CD有不同的交点N,而直线MN与这3条异面直线都有交点.如图所示.方法二(图略)在A1D1上任取一点P,过点P与直线EF作一个平面α,因为CD与平面α不平行,所以它们相交,设它们交于点Q,连接PQ,则PQ与EF必然相交,即PQ为所求直线.由点P的任意性,知有无数条直线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

高考数学(理)(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八章 8.5

高考数学(理)(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八章 8.5

1.直线与平面垂直a ⊥b ,bα(b 为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a ⊥m ,a ⊥n ,m 、nα,m ∩n =Oa ⊥α,bα2.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l βl ⊥α⇒α⊥β⎭⎪⎬⎪⎫α⊥βα∩β=a l βl ⊥a ⇒l ⊥α【知识拓展】重要结论:(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证明线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 ⊥α.( × )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 ) (3)直线a ⊥α,b ⊥α,则a ∥b .( √ ) (4)若α⊥β,a ⊥β⇒a ∥α.( × )(5)若直线a ⊥平面α,直线b ∥α,则直线a 与b 垂直.( √ )1.(教材改编)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 .如果平面α⊥平面β,且直线l ∥平面α,则直线l ⊥平面βB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D.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答案 A解析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知A不正确,直线l可能平行平面β,也可能在平面β内.2.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b在平面β内,且b⊥m,则“α⊥β”是“a⊥b”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若α⊥β,因为α∩β=m,b⊂β,b⊥m,所以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b⊥α,又aα,所以a⊥b;反过来,当a∥m时,因为b⊥m,且a,m共面,一定有b⊥a,但不能保证b⊥α,所以不能推出α⊥β.3.(2016·宝鸡质检)对于四面体ABCD,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B=AC,BD=CD,则BC⊥AD;②若AB=CD,AC=BD,则BC⊥AD;③若AB⊥AC,BD⊥CD,则BC⊥AD;④若AB⊥CD,AC⊥BD,则BC⊥AD.其中为真命题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D解析①如图,取BC的中点M,连接AM,DM,由AB=AC⇒AM⊥BC,同理DM⊥BC⇒BC⊥平面AMD,而AD平面AMD,故BC⊥AD.④设A在平面BCD内的投影为O,连接BO,CO,DO,由AB⊥CD⇒BO⊥CD,由AC⊥BD⇒CO⊥BD⇒O为△BCD的垂心⇒DO⊥BC⇒AD⊥BC.4.(2016·济南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MD⊥平面ABCD,NB⊥平面ABCD,且MD=NB=1,G为M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MC⊥ANB.GB∥平面AMNC.平面CMN⊥平面AMND.平面DCM∥平面ABN答案 C解析显然该几何图形为正方体截去两个三棱锥所剩的几何体,把该几何体放置到正方体中(如图),取AN的中点H,连接HB,MH,GB,则MC∥HB,又HB⊥AN,所以MC⊥AN,所以A正确;由题意易得GB∥MH,又GB平面AMN,MH平面AMN,所以GB∥平面AMN,所以B正确;因为AB∥CD,DM∥BN,且AB∩BN =B,CD∩DM=D,所以平面DCM∥平面ABN,所以D正确.5.(教材改编)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中的投影为点O.(1)若P A=PB=PC,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2)若P A⊥PB,PB⊥PC,PC⊥P A,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答案(1)外(2)垂解析(1)如图1,连接OA,OB,OC,OP,在Rt △POA 、Rt △POB 和Rt △POC 中,P A =PC =PB , 所以OA =OB =OC ,即O 为△ABC 的外心.(2)如图2,延长AO ,BO ,CO 分别交BC ,AC ,AB 于H ,D ,G . ∵PC ⊥P A ,PB ⊥PC ,P A ∩PB =P , ∴PC ⊥平面P AB ,AB平面P AB ,∴PC ⊥AB ,又AB ⊥PO ,PO ∩PC =P , ∴AB ⊥平面PGC , 又CG平面PGC ,∴AB ⊥CG ,即CG 为△ABC 边AB 的高. 同理可证BD ,AH 为△ABC 底边上的高, 即O 为△ABC 的垂心.题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1 (2016·全国甲卷改编)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 =5,AC =6,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54,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的位置.OD ′=10.证明:D ′H ⊥平面ABCD .证明 由已知得AC ⊥BD ,AD =CD . 又由AE =CF 得AE AD =CFCD ,故AC ∥EF .因此EF ⊥HD ,从而EF ⊥D ′H . 由AB =5,AC =6得DO =BO =AB 2-AO 2=4.由EF ∥AC 得OH DO =AE AD =14.所以OH =1,D ′H =DH =3.于是D ′H 2+OH 2=32+12=10=D ′O 2,故D ′H ⊥OH . 又D ′H ⊥EF ,而OH ∩EF =H ,且OH ,EF 平面ABCD , 所以D ′H ⊥平面ABCD .思维升华 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 ∥b ,a ⊥α⇒b ⊥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2015·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C ⊥BC ,BC =CC 1.设AB 1的中点为D ,B 1C ∩BC 1=E .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证明(1)由题意知,E为B1C的中点,又D为AB1的中点,因此DE∥AC.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因为AC,B1C平面B1AC,AC∩B1C=C,所以BC 1⊥平面B 1AC . 又因为AB 1平面B 1AC ,所以BC 1⊥AB 1.题型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AB ⊥P A ,AB ∥CD ,AB =2CD ,E ,F ,G ,M ,N 分别为PB ,AB ,BC ,PD ,PC 的中点.(1)求证:CE ∥平面P AD ; (2)求证:平面EFG ⊥平面EMN .证明 (1)方法一 取P A 的中点H ,连接EH ,DH .又E 为PB 的中点, 所以EH 綊12AB .又CD 綊12AB ,所以EH 綊CD .所以四边形DCEH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E ∥DH . 又DH平面P AD ,CE 平面P AD .所以CE ∥平面P AD . 方法二 连接CF .因为F 为AB 的中点, 所以AF =12AB .又CD =12AB ,所以AF =CD .又AF ∥CD ,所以四边形AFCD 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CF ∥AD ,又CF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所以CF ∥平面P AD .因为E ,F 分别为PB ,AB 的中点,所以EF ∥P A . 又EF 平面P AD ,P A 平面P AD ,所以EF ∥平面P AD .因为CF ∩EF =F ,故平面CEF ∥平面P AD . 又CE平面CEF ,所以CE ∥平面P AD .(2)因为E 、F 分别为PB 、AB 的中点,所以EF ∥P A . 又因为AB ⊥P A ,所以EF ⊥AB ,同理可证AB ⊥FG . 又因为EF ∩FG =F ,EF 平面EFG ,FG平面EFG .所以AB ⊥平面EFG .又因为M ,N 分别为PD ,PC 的中点, 所以MN ∥CD ,又AB ∥CD ,所以MN ∥AB ,所以MN⊥平面EFG.又因为MN平面EMN,所以平面EFG⊥平面EMN. 引申探究1.在本例条件下,证明:平面EMN⊥平面P AC.证明因为AB⊥P A,AB⊥AC,且P A∩AC=A,所以AB⊥平面P AC.又MN∥CD,CD∥AB,所以MN∥AB,所以MN⊥平面P AC.又MN平面EMN,所以平面EMN⊥平面P AC.2.在本例条件下,证明:平面EFG∥平面P AC.证明因为E,F,G分别为PB,AB,BC的中点,所以EF∥P A,FG∥AC,又EF平面P AC,P A平面P AC,所以EF∥平面P AC.同理,FG∥平面P AC.又EF∩FG=F,所以平面EFG∥平面P AC.思维升华(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2016·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2)平面B1DE⊥平面A1C1F.证明(1)由已知,DE为△ABC的中位线,∴DE∥AC,又由三棱柱的性质可得AC∥A1C1,∴DE∥A1C1,又∵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DE∥平面A1C1F.(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1B1C1,∴AA1⊥A1C1,又∵A1B1⊥A1C1,且A1B1∩AA1=A1,∴A1C1⊥平面ABB1A1,∵B1D平面ABB1A1,∴A1C1⊥B1D,又∵A1F⊥B1D,且A1F∩A1C1=A1,∴B1D⊥平面A1C1F,又∵B1D平面B1DE,∴平面B 1DE ⊥平面A 1C 1F .题型三 垂直关系中的探索性问题例3 如图,在三棱台ABC -DEF 中,CF ⊥平面DEF ,AB ⊥BC .(1)设平面ACE ∩平面DEF =a ,求证:DF ∥a ;(2)若EF =CF =2BC ,试问在线段BE 上是否存在点G ,使得平面DFG ⊥平面CDE ?若存在,请确定G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 在三棱台ABC -DEF 中,AC ∥DF ,AC 平面ACE ,DF 平面ACE ,∴DF ∥平面ACE . 又∵DF 平面DEF ,平面ACE ∩平面DEF =a ,∴DF ∥a .(2)解 线段BE 上存在点G ,且BG =13BE ,使得平面DFG ⊥平面CDE .证明如下:取CE 的中点O ,连接FO 并延长交BE 于点G , 连接GD ,GF ,∵CF =EF , ∴GF ⊥CE .在三棱台ABC -DEF 中,AB ⊥BC ⇒DE ⊥EF . 由CF ⊥平面DEF ⇒CF ⊥DE .又CF ∩EF =F ,∴DE ⊥平面CBEF ,∴DE ⊥GF .⎭⎬⎫GF ⊥CEGF ⊥DECE ∩DE =E ⇒GF ⊥平面CDE .又GF平面DFG ,∴平面DFG ⊥平面CDE .此时,如平面图所示,延长CB ,FG 交于点H , ∵O 为CE 的中点,EF =CF =2BC , 由平面几何知识易证△HOC ≌△FOE , ∴HB =BC =12EF .由△HGB ∽△FGE 可知BG GE =12,即BG =13BE .思维升华 同“平行关系中的探索性问题”的规律方法一样,一般是先探求点的位置,多为线段的中点或某个三等分点,然后给出符合要求的证明.(2016·北京东城区模拟)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AA 1⊥底面ABC ,M 为棱AC 的中点.AB =BC ,AC =2,AA 1= 2.(1)求证:B1C∥平面A1BM;(2)求证:AC1⊥平面A1BM;(3)在棱BB1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平面AC1N⊥平面AA1C1C?如果存在,求此时BNBB1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连接AB1与A1B,两线交于点O,连接OM,在△B1AC中,∵M,O分别为AC,AB1中点,∴OM∥B1C,又∵OM平面A1BM,B1C平面A1BM,∴B1C∥平面A1BM.(2)证明∵侧棱AA1⊥底面ABC,BM平面ABC,∴AA1⊥BM,又∵M为棱AC中点,AB=BC,∴BM⊥AC.∵AA1∩AC=A,∴BM⊥平面ACC1A1,∴BM⊥AC1.∵AC=2,∴AM=1.又∵AA1=2,∴在Rt△ACC1和Rt△A1AM中,tan∠AC1C=tan∠A1MA= 2.∴∠AC 1C =∠A 1MA ,即∠AC 1C +∠C 1AC =∠A 1MA +∠C 1AC =90°, ∴A 1M ⊥AC 1.∵BM ∩A 1M =M ,∴AC 1⊥平面A 1BM . (3)解 当点N 为BB 1中点,即BN BB 1=12时,平面AC 1N ⊥平面AA 1C 1C . 证明如下:设AC 1中点为D ,连接DM ,DN .∵D ,M 分别为AC 1,AC 中点, ∴DM ∥CC 1,且DM =12CC 1.又∵N 为BB 1中点,∴DM ∥BN ,且DM =BN , ∴四边形BNDM 为平行四边形, ∴BM ∥DN ,∵BM ⊥平面ACC 1A 1,∴DN ⊥平面ACC 1A 1. 又∵DN 平面AC 1N ,∴平面AC 1N ⊥平面AA 1C 1C .17.立体几何证明问题中的转化思想典例 (12分)如图所示,M ,N ,K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AB ,CD ,C 1D 1的中点.求证:(1)AN∥平面A1MK;(2)平面A1B1C⊥平面A1MK.思想方法指导(1)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问题的指导思想是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交替使用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线线关系是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的基础.证明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如证明平行时常用的中位线、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证明垂直时常用的等腰三角形的中线等;(3)证明过程一定要严谨,使用定理时要对照条件、步骤书写要规范.规范解答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NK.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A1D1D,DD1C1C都为正方形,∴AA1∥DD1,AA1=DD1,C1D1∥CD,C1D1=CD.[2分]∵N,K分别为CD,C1D1的中点,∴DN∥D1K,DN=D1K,∴四边形DD1KN为平行四边形,[3分]∴KN∥DD1,KN=DD1,∴AA1∥KN,AA1=KN,∴四边形AA1KN为平行四边形,∴AN∥A1K.[4分]∵A1K平面A1MK,AN平面A1MK,∴AN∥平面A1MK.[6分](2)如图所示,连接BC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C1D1,AB=C1D1.∵M,K分别为AB,C1D1的中点,∴BM∥C1K,BM=C1K,∴四边形BC1KM为平行四边形,∴MK∥BC1.[8分]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平面BB1C1C,BC1平面BB1C1C,∴A1B1⊥BC1.∵MK∥BC1,∴A1B1⊥MK.∵四边形BB1C1C为正方形,∴BC1⊥B1C.[10分]∴MK⊥B1C.∵A1B1平面A1B1C,B1C平面A1B1C,A1B1∩B1C=B1,∴MK⊥平面A1B1C.又∵MK平面A1MK,∴平面A1B1C⊥平面A1MK.[12分]1.若平面α⊥平面β,平面α∩平面β=直线l,则()A.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一定平行于平面αB.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平面αC.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一定平行于直线lD.垂直于直线l的平面一定与平面α,β都垂直答案 D解析对于A,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与平面α平行或相交,故A错误;对于B,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与平面α垂直、斜交、平行或在平面α内,故B错误;对于C,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与直线l平行或相交,故C错误;易知D正确.2.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α⊥β,mα,nβ,则m⊥nB.若α∥β,mα,nβ,,则m∥nC.若m⊥n,mα,nβ,则α⊥βD.若m⊥α,m∥n,n∥β,则α⊥β答案 D解析A中,m与n可垂直、可异面、可平行;B中,m与n可平行、可异面;C中,若α∥β,仍然满足m⊥n,mα,nβ,故C错误;故选D.3.(2016·包头模拟)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垂直底面A1B1C1,底面三角形A1B1C1是正三角形,E是BC中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C1与B1E是异面直线B.AC⊥平面ABB1A1C.AE与B1C1是异面直线,且AE⊥B1C1D.A1C1∥平面AB1E答案 C解析A不正确,因为CC1与B1E在同一个侧面中,故不是异面直线;B不正确,由题意知,上底面ABC是一个正三角形,故不可能存在AC⊥平面ABB1A1;C正确,因为AE,B1C1为在两个平行平面中且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故它们是异面直线;D不正确,因为A1C1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1E相交,且A1C1与交线有公共点,故A1C1∥平面AB1E不正确,故选C.4.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BC上的高AD为折痕,把△ABD和△ACD折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后,某学生得出下列四个结论:①BD⊥AC;②△BAC是等边三角形;③三棱锥D-ABC是正三棱锥;④平面ADC⊥平面ABC.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B解析由题意知,BD⊥平面ADC,故BD⊥AC,①正确;A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BC上的高,平面ABD⊥平面ACD,所以AB=AC=BC,△BAC是等边三角形,②正确;易知DA =DB=DC,又由②知③正确;由①知④错.故选B.5.如图所示,直线P 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ABC内接于⊙O,且AB为⊙O的直径,点M为线段PB的中点.现有结论:①BC⊥PC;②OM∥平面APC;③点B到平面P AC的距离等于线段BC的长.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②③C.①D.②③答案 B解析对于①,∵P A⊥平面ABC,∴P A⊥BC,∵AB为⊙O的直径,∴BC⊥AC,∴BC⊥平面P AC,又PC平面P AC,∴BC⊥PC;对于②,∵点M为线段PB的中点,∴OM∥P A,∵P A 平面P AC ,OM 平面P AC ,∴OM ∥平面P AC ;对于③,由①知BC ⊥平面P AC ,∴线段BC 的长即是点B 到平面P AC 的距离, 故①②③都正确.6.如图,∠BAC =90°,PC ⊥平面ABC ,则在△ABC 和△P AC 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 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与AP 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答案 AB 、BC 、AC AB解析 ∵PC ⊥平面ABC ,∴PC 垂直于直线AB ,BC ,AC ;∵AB ⊥AC ,AB ⊥PC ,AC ∩PC =C ,∴AB ⊥平面P AC ,∴与AP 垂直的直线是AB .7.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AC =BC =1,∠ACB =90°,D 是A 1B 1的中点,F 是BB 1上的动点,AB 1,DF 交于点E .要使AB 1⊥平面C 1DF ,则线段B 1F 的长为________.答案 12解析 设B 1F =x , 因为AB 1⊥平面C 1DF ,DF 平面C 1DF ,所以AB 1⊥DF . 由已知可得A 1B 1=2,设Rt △AA 1B 1斜边AB 1上的高为h , 则DE =12h .又2×2=h22+(2)2,所以h =233,DE =33.在Rt △DB 1E 中, B 1E =(22)2-(33)2=66. 由面积相等得66× x 2+(22)2=22x , 得x =12.8.如图,P A ⊥圆O 所在的平面,AB 是圆O 的直径,C 是圆O 上的一点,E ,F 分别是点A 在PB ,PC 上的射影,给出下列结论:①AF ⊥PB ;②EF ⊥PB ;③AF ⊥BC ; ④AE ⊥平面PBC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解析 由题意知P A ⊥平面ABC ,∴P A ⊥BC . 又AC ⊥BC ,且P A ∩AC =A , ∴BC ⊥平面P AC ,∴BC ⊥AF . ∵AF ⊥PC ,且BC ∩PC =C , ∴AF ⊥平面PBC ,∴AF ⊥PB ,又AE ⊥PB ,AE ∩AF =A , ∴PB ⊥平面AEF ,∴PB ⊥EF .故①②③正确.9.(2016·保定模拟)如图,在直二面角α-MN-β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BCα,一直角边ACβ,BC与β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4,则AB与β所成的角是________.答案π3解析如图所示,作BH⊥MN于点H,连接AH,则BH⊥β,∠BCH为BC与β所成的角.∵sin∠BCH=64=BHBC,设BC=1,则BH=64.∵△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AB=22,∴AB与β所成的角为∠BAH.∴sin∠BAH=BHAB=6422=32,∴∠BAH=π3.10.(2016·全国乙卷)如图,在以A,B,C,D,E,F为顶点的五面体中,平面ABEF为正方形,AF=2FD,∠AFD=90°,且二面角D-AF-E与二面角C-BE-F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EFDC;(2)求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1)证明 由已知可得AF ⊥DF ,AF ⊥FE , DF ∩FE =F ,所以AF ⊥平面EFDC , 又AF平面ABEF ,故平面ABEF ⊥平面EFDC .(2)解 过D 作DG ⊥EF ,垂足为G ,由(1)知DG ⊥平面ABEF .以G 为坐标原点,G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G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1)知∠DFE 为二面角DAFE 的平面角,故∠DFE =60°,则|DF |=2,|DG |=3,可得A (1,4,0),B (-3,4,0),E (-3,0,0),D (0,0,3).由已知,AB ∥EF ,AB 平面EFDC ,EF平面EFDC ,所以AB ∥平面EFDC ,又平面ABCD ∩平面EFDC =CD , 故AB ∥CD ,CD ∥EF ,由BE ∥AF ,可得BE ⊥平面EFDC , 所以∠CEF 为二面角C-BE-F 的平面角, ∠CEF =60°,从而可得C (-2,0,3).所以EC →=(1,0,3),EB →=(0,4,0),AC →=(-3,-4,3),AB →=(-4,0,0).设n =(x ,y ,z )是平面BCE 的法向量,则⎩⎪⎨⎪⎧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所以可取n =(3,0,-3). 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则cos 〈n ,m 〉=n ·m |n ||m |=-21919.故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为-21919. 1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平面AED ⊥平面ABCD ,EF ∥AB ,AB =2,BC =EF =1,AE =6,DE =3,∠BAD =60°,G 为BC 的中点.(1)求证:FG ∥平面BED ; (2)求证:平面BED ⊥平面AED ;(3)求直线EF 与平面BED 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如图,取BD 的中点O ,连接OE ,OG .在△BCD 中,因为G 是BC 的中点, 所以OG ∥DC 且OG =12DC =1.又因为EF ∥AB ,AB ∥DC ,所以EF∥OG且EF=OG,所以四边形OGF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FG∥OE.又FG 平面BED,OE平面BED,所以FG∥平面BED.(2)证明在△ABD中,AD=1,AB=2,∠BAD=60°,由余弦定理可得BD=3,进而∠ADB=90°,即BD⊥AD.又因为平面AED⊥平面ABCD,BD平面ABCD,平面AED∩平面ABCD=AD,所以BD⊥平面AED.又因为BD平面BED,所以平面BED⊥平面AED.(3)解因为EF∥AB,所以直线EF与平面BED所成的角即为直线AB与平面BED所成的角.过点A作AH⊥DE于点H,连接BH.又平面BED∩平面AED=ED,由(2)知AH⊥平面BED,所以直线AB与平面BED所成的角即为∠ABH.在△ADE中,AD=1,DE=3,AE=6,由余弦定理得cos ∠ADE =23,所以sin ∠ADE =53,因此,AH =AD ·sin ∠ADE =53. 在Rt △AHB 中,sin ∠ABH =AH AB =56. 所以直线EF 与平面BE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6. 12.在直角梯形SBCD 中,∠D =∠C =π2,BC =CD =2,SD =4,A 为SD 的中点,如图(1)所示,将△SAB 沿AB 折起,使SA ⊥AD ,点E 在SD 上,且SE =13SD ,如图(2)所示.(1)求证:SA ⊥平面ABCD ; (2)求二面角E -AC -D 的正切值. (1)证明 由题意,知SA ⊥AB , 又SA ⊥AD ,AB ∩AD =A , 所以SA ⊥平面ABCD .(2)解 在AD 上取一点O ,使AO =13AD ,连接EO ,如图所示.又SE =13SD ,所以EO ∥SA .所以EO ⊥平面ABCD .过O 作OH ⊥AC 交AC 于H ,连接EH , 则AC ⊥平面EOH ,所以AC ⊥EH ,所以∠EHO 为二面角E -AC -D 的平面角. 已知EO =23SA =43.在Rt △AHO 中,∠HAO =45°, OH =AO ·sin 45°=23×22=23.tan ∠EHO =EOOH=22,即二面角E -AC -D 的正切值为2 2.。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 大

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第8章 第四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
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师 大
C.③和④
D.②和④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①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

平面互相垂直.


②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 版
个平面垂直.
第8章 第四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如果两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 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北 师 大 版

[答案] D
[解析] 考查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①错,②正确,③错,④正确.故选 D.
第8章 第四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3.(2012·九江调研)设 α,β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 是一条
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A.若 l⊥α,α⊥β,则 l β

B.若 l∥α,α∥β,则 l β
师 大
C.若 l⊥α,α∥β,则 l⊥β
第8章 第四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1 )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 所组成的图形
叫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
师 大
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 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 版

【走向高考】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 8-4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件 北师大版

【走向高考】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 8-4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件 北师大版

2. PA 垂直于正方形 ABCD 所在平面, 连接 PB, PC, PD, AC,BD,则下列垂直关系正确的是( ①面 PAB⊥面 PBC PCD ④面 PAB⊥面 PAC B.①③ D.②④ )
②面 PAB⊥面 PAD ③面 PAB⊥面
A.①②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易证 BC⊥平面 PAB,
[答案] B
)
[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的垂直关系和应用充
要条件解题的能力. 由已知 m α, 若 α⊥β 则有 m⊥β, 或 m∥β 或 m 与 β 相交; 反之,若 m⊥β,∵m α,∴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 α⊥β. ∴α⊥β 是 m⊥β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 B.
(理)(2013· 西安模拟)给定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 那么这 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 那么这两个平 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 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 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答案] 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四面体的性质,取 BC 的中点 E,
则 BC⊥AE,BC⊥DE, ∴BC⊥平面 ADE,∴BC⊥AD,故①正确. 设 O 为 A 在面 BCD 上的射影,依题意 OB⊥CD,OC⊥ BD, ∴O 为垂心,∴OD⊥BC,∴BC⊥AD,故④正确, ②③易排除,故答案为①④.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A.①和② C.③和④
[答案] D
) B.②和③ D.②和④
[解析]
考查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①错,②正确,③错,④正确.故选 D.
4.(2012· 南昌一模)设 α,β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 是一条 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文数北师大版讲义:第8章 第02节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文数北师大版讲义:第8章 第02节

第二节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1.空间图形的基本位置关系(1)空间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点在直线上和点在直线外.(2)空间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点在平面内和点在平面外.(3)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①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而且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②相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③异面直线:不共面的两条直线.(4)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①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②直线和平面相交:直线和平面只有1个公共点.③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5)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平行平面: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②相交平面:两个平面不重合,并且有公共点.2.空间图形的公理及等角定理若A∈l,B∈l,A∈α,B∈α,则lα(1)定义:过空间任意一点P 分别引两条异面直线a ,b 的平行线l 1,l 2,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范围:⎝⎛⎦⎤0,π2. 提醒: 辨明三个易误点(1)异面直线易误解为“分别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实质上两异面直线不能确定任何一个平面,因此异面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判断时最易忽视“线在面内”.(3)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归结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时,容易忽视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可能等于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也可能等于其补角.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β有一条公共直线a ,就说平面α,β相交,并记作α∩β=a .( )(2)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A ,就说α,β相交于过A 点的任意一条直线.( ) (3)两个平面ABC 与DBC 相交于线段BC .( ) (4)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5)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 答案:(1)√ (2)× (3)× (4)√ (5)×2.(教材习题改编)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 1C 与EF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30°B.45°C.60°D.90°解析:选C连接B1D1,D1C,则B1D1∥EF,故∠D1B1C为所求的角,又B1D1=B1C =D1C,∴∠D1B1C=60°.3.四条线段顺次首尾相连,它们最多可确定的平面个数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选A首尾相连的四条线段每相邻两条确定一个平面,所以最多可以确定四个平面.4.(2016·浙江卷)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A.m∥l B.m∥nC.n⊥l D.m⊥n解析:选C由已知,α∩β=l,∴lβ,又∵n⊥β,∴n⊥l,C正确.5.(教材习题改编)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确定________个平面.解析:当三条直线共点且不共面时,最多可确定3个平面.答案:3平面的基本性质[明技法]共面、共线、共点问题的证明(1)证明点或线共面问题的两种方法:①首先由所给条件中的部分线(或点)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其余的线(或点)在这个平面内;②将所有条件分为两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平面,再证两平面重合.(2)证明点共线问题的两种方法:①先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再证其他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②直接证明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特定直线上.(3)证明线共点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先证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其他直线经过该点. [提能力]【典例】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B 和AA 1的中点.求证:E 、C 、D 1、F 四点共面.证明:如图所示,连接CD 1、EF 、A 1B ,因为E 、F 分别是AB 和AA 1的中点, 所以EF ∥A 1B 且EF =12A 1B .又因为A 1D 1=BC 且A 1D 1∥BC , 所以四边形A 1BCD 1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 1B ∥CD 1,所以EF ∥CD 1, 所EF 与CD 1确定一个平面α,所以E 、F 、C 、D 1∈α,即E 、C 、D 1、F 四点共面.[母题变式] 本例条件不变,如何证明“CE ,D 1F ,DA 交于一点”? 证明: 如图,由本例知EF ∥CD 1,且EF =12CD 1,所以四边形CD 1FE 是梯形,所以CE 与D 1F 必相交,设交点为P ,则P ∈CE ,且P ∈D 1F , 又CE 平面ABCD ,且D 1F 平面A 1ADD 1, 所以P ∈平面ABCD ,且P ∈平面A 1ADD 1. 又平面ABCD ∩平面A 1ADD 1=AD ,所以P ∈AD ,所以CE 、D 1F 、DA 三线共点. [刷好题]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如图所示),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G 、H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CG =13BC ,CH =13DC .求证:(1)E 、F 、G 、H 四点共面; (2)三直线FH 、EG 、AC 共点. 证明:(1)连接EF 、GH ,因为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所以EF ∥BD .又因为CG =13BC ,CH =13DC ,所以GH ∥BD ,所以EF ∥GH , 所以E 、F 、G 、H 四点共面.(2)易知FH 与直线AC 不平行,但共面, 所以设FH ∩AC =M ,所以M ∈平面EFHG ,M ∈平面ABC . 又因为平面EFHG ∩平面ABC =EG , 所以M ∈EG ,所以FH 、EG 、AC 共点.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明技法]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空间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主要是异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对于异面直线,可采用直接法或反证法;对于平行直线,可利用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公理4及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对于垂直关系,往往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来解决.[提能力]【典例】(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在空间中,若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一定平行;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③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它也和另一条相交;④空间四条直线a,b,c,d,如果a∥b,c∥d,且a∥d,那么b∥c.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②③(2)已知a、b、c是相异直线,α、β、γ是相异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a与b异面,b与c异面⇒a与c异面B.a与b相交,b与c相交⇒a与c相交C.α∥β,β∥γ⇒α∥γD.aα,bβ,α与β相交⇒a与b相交解析:(1)选B①错,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②由公理4可知正确;③错,若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和另一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④由平行直线的传递性可知正确.故选B.(2)选C如图(1),在正方体中,a、b、c是三条棱所在直线,满足a与b异面,b与c 异面,但a∩c=A,故A错误;在图(2)的正方体中,满足a与b相交,b与c相交,但a与c不相交,故B错误;如图(3),α∩β=c,a∥c,则a与b不相交,故D错误.[刷好题]1.若空间中四条两两不同的直线l1,l2,l3,l4,满足l1⊥l2,l2⊥l3,l3⊥l4,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l1⊥l4B.l1∥l4C.l1与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D.l1与l4的位置关系不确定解析:选D构造如图所示的正方体ABCD-A1B1C1D1,取l1为AD,l2为AA1,l3为A1B1,当取l4为B1C1时,l1∥l4,当取l4为BB1时,l1⊥l4,故排除A、B、C,选D.2.已知a ,b ,c 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有下列结论:①若a ⊥b ,a ⊥c ,则b ∥c ;②若a ⊥b ,a ⊥c ,则b ⊥c ;③若a ∥b ,b ⊥c ,则a ⊥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解析:选B 在空间中,若a ⊥b ,a ⊥c ,则b ,c 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还可能异面,所以①②错,③显然成立.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明技法]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三步法(1)一作:根据定义作平行线,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二证:证明作出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三求:解三角形,求出作出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锐角或直角,则它就是要求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钝角,则它的补角才是要求的角.[提能力]【典例】 如图,四边形ABCD 和ADPQ 均为正方形,它们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则异面直线AP 与BD 所成的角为________.解析:如图,将原图补成正方体ABCD -QGHP ,连接GP ,则GP ∥BD ,所以∠APG 为异面直线AP 与BD 所成的角,在△AGP 中AG =GP =AP ,所以∠APE =π3.答案:π3[母题变式] 在本例条件下,若E ,F ,M 分别是AB ,BC ,PQ 的中点,异面直线EM 与AF 所成的角为θ,求cos θ的值.解:设N 为BF 的中点,连接EN ,MN .则∠MEN 是异面直线EM 与AF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不妨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则EN =5,EM =26,MN =33.在△MEN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MEN =EM 2+EN 2-MN 22EM ·EN =24+5-332×26×5=-130=-3030.即cos θ=3030.[刷好题](2017·全国卷Ⅱ)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BC =120°,AB =2,BC =CC 1=1,则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2B . 155C .105D .33解析:选C 将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补形为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如图所示,连接AD 1,B 1D 1,BD .由题意知∠ABC =120°,AB =2, BC =CC 1=1,所以AD 1=BC 1=2,AB 1=5, ∠DAB =60°.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知BD 2=22+12-2×2×1×cos 60°=3,所以BD =3,所以B 1D 1= 3.又AB 1与AD 1所成的角即为AB 1与BC 1所成的角θ,所以cos θ=AB 21+AD 21-B 1D 212×AB 1×AD 1=5+2-32×5×2=105.故选C .。

北师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文科数学精品课件 第8章 立体几何 第5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

北师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文科数学精品课件 第8章 立体几何 第5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
二面角是一个几何图形
(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
垂直于棱
面内分别作
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构成的角叫作二
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范围:[0°,180°].
微点拨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棱上一点”,二是“在两
个半平面内”,三是“作棱的垂线”.
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0°,90°]
(2)线面角的范围:
所成的 锐角
叫作这
.
微点拨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
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加上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故线面
角范围是[0°,90°].
3.二面角
(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
两个半平面
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二面角;
所以 B1F= 1 12 + 1 2 = 5.
在 Rt△DCF 中,CF=2,CD=1,
所以 DF= 2 + 2 = 5.
显然DF2+B1F2=B1D2,
所以∠B1FD=90°.所以B1F⊥FD.
因为AD∩FD=D,AD⫋平面ADF,FD⫋平面ADF,所以B1F⊥平面ADF.
考向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第八章
第五节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




01
强基础 固本增分
02
研考点 精准突破
课标解读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
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直
线、平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定理.
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
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
系的简单命题.

2019届高考数学(北师大版文)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高考专题突破四 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考数学(北师大版文)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高考专题突破四 Word版含答案

高考专题突破四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考点自测】.在正三棱柱-中,为的中点,为的中点,则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为().相交.平行.垂直相交.不确定答案解析如图取的中点为,连接,,则∥,∥,且∩=,∩=,∴平面∥平面,∴∥平面..设,,是空间中不同的直线或平面,对下列四种情形:①,,均为直线;②,是直线,是平面;③是直线,,是平面;④,,均为平面.其中使“⊥且⊥⇒∥”为真命题的是().③④.①③.②③.①②答案解析由正方体模型可知①④为假命题;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②③为真命题..(届辽宁凌源二中联考)已知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π.++π.+答案解析结合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半圆柱与一个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组成的组合体,其体积为=××××+×π××=+π,故选..(·天津滨海新区模拟)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为折痕,把△和△折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后,某学生得出下列四个结论:①⊥;②△是等边三角形;③三棱锥-是正三棱锥;④平面⊥平面.其中正确的是().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②③④答案解析由题意知,⊥平面,故⊥,①正确;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平面⊥平面,所以==,△是等边三角形,②正确;易知==,又由②知③正确;由①知④错.故选..(·沈阳调研)设α,β,γ是三个平面,,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下列三个条件:①∥γ,?β;②∥γ,∥β;③∥β,?γ.如果命题“α∩β=,?γ,且,则∥”为真命题,则可以在横线处填入的条件是.(把所有正确的序号填上)答案①或③解析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①正确;当∥β,?γ时,和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所以平行,③正确.故应填入的条件为①或③.题型一求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例(届衡水联考)如图,在三棱柱—中,⊥平面,⊥,===,点为的中点.()证明:∥平面;。

2019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4讲平行关系配套练习文北师大版20180505

2019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4讲平行关系配套练习文北师大版20180505

第4讲平行关系一、选择题1.(2017·榆林模拟)有下列命题:①若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直线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b∥α,则a∥α;④若直线a∥b,b∥α,则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解析命题①l可以在平面α内,不正确;命题②直线a与平面α可以是相交关系,不正确;命题③a可以在平面α内,不正确;命题④正确.答案 A2.设m,n是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同的平面,且m,nα,则“α∥β”是“m∥β且n∥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若m,nα,α∥β,则m∥β且n∥β;反之若m,nα,m∥β且n∥β,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即“α∥β”是“m∥β且n∥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 A3.(2017·长郡中学质检)如图所示的三棱柱ABC-A1B1C1中,过A1B1的平面与平面ABC交于DE,则DE与AB的位置关系是( )A.异面B.平行C.相交D.以上均有可能解析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1B1,∵AB平面ABC,A1B1平面ABC,∴A1B1∥平面ABC,∵过A1B1的平面与平面ABC交于DE.∴DE∥A1B1,∴DE∥AB.答案 B4.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平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①中,易知NP∥AA′,MN∥A′B,∴平面MNP∥平面AA′B,可得出AB∥平面MNP(如图).④中,NP∥AB,能得出AB∥平面MNP.在②③中不能判定AB∥平面MNP.答案 B5.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α,n∥α,则m∥n B.若m⊥α,nα,则m⊥nC.若m⊥α,m⊥n,则n∥αD.若m∥α,m⊥n,则n⊥α解析若m∥α,n∥α,则m,n平行、相交或异面,A错;若m⊥α,nα,则m⊥n,因为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垂直于平面内任一直线,B正确;若m⊥α,m⊥n,则n∥α或nα,C错;若m∥α,m⊥n,则n与α可能相交,可能平行,也可能nα,D 错.答案 B二、填空题6.在四面体A -BCD 中,M ,N 分别是△ACD ,△BCD 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 平行的是________. 解析如图,取CD 的中点E .连接AE ,BE ,由于M ,N 分别是△ACD ,△BCD 的重心,所以AE ,BE 分别过M ,N ,则EM ∶MA =1∶2,EN ∶BN =1∶2,所以MN ∥AB .因为AB 平面ABD ,MN平面ABD ,AB 平面ABC ,MN平面ABC ,所以MN ∥平面ABD , MN ∥平面ABC .答案 平面ABD 与平面ABC7.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点E 为AD 的中点,点F 在CD 上.若EF ∥平面AB 1C ,则线段EF 的长度等于________.解析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AC =2 2.又E 为AD 中点,EF ∥平面AB 1C ,EF 平面ADC ,平面ADC ∩平面AB 1C =AC ,∴EF ∥AC ,∴F 为DC 中点,∴EF =12AC = 2.答案28.(2017·承德模拟)如图所示,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E ,F ,G ,H 分别是棱CC 1,C 1D 1,D 1D ,D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点M 在四边形EFGH 及其内部运动,则M 只需满足条件________时,就有MN ∥平面B 1BDD 1.(注:请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条件即可,不必考虑全部可能情况)解析连接HN,FH,FN,则FH∥DD1,HN∥BD,∴平面FHN∥平面B1BDD1,只需M∈FH,则MN平面FHN,∴MN∥平面B1BDD1.答案点M在线段FH上(或点M与点H重合)三、解答题9.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及该正方体的直观图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请将字母F,G,H标记在正方体相应的顶点处(不需说明理由);(2)判断平面BEG与平面ACH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点F,G,H的位置如图所示.(2)平面BEG∥平面ACH,证明如下:因为ABCD-EFGH为正方体,所以BC∥FG,BC=FG,又FG∥EH,FG=EH,所以BC∥EH,BC=EH,于是四边形BCH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 ∥CH.又CH平面ACH,BE平面ACH,所以BE∥平面ACH.同理BG∥平面ACH.又BE∩BG =B,所以平面BEG∥平面ACH.10.(2014·全国Ⅱ卷)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1)证明:PB∥平面AEC;(2)设AP=1,AD=3,三棱锥P-ABD的体积V=34,求A到平面PBC的距离.(1)证明设BD与AC的交点为O,连接EO.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O为BD的中点.又E为PD的中点,所以EO∥PB.又因为EO 平面AEC,PB平面AEC,所以PB∥平面AEC.(2)解 V =16PA ·AB ·AD =36AB .由V =34,可得AB =32.作AH ⊥PB 交PB 于H . 由题设知AB ⊥BC ,PA ⊥BC ,且PA ∩AB =A ,所以BC ⊥平面PAB ,又AH 平面PAB ,所以BC ⊥AH ,又PB ∩BC =B ,故AH ⊥平面PBC .∵PB 平面PBC ,∴AH ⊥PB ,在Rt △PAB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PB =132,所以AH =PA ·AB PB =31313.所以A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31313. 11.给出下列关于互不相同的直线l ,m ,n 和平面α,β,γ的三个命题:①若l 与m 为异面直线,l α,m β,则α∥β; ②若α∥β,l α,m β,则l ∥m ;③若α∩β=l ,β∩γ=m ,γ∩α=n ,l ∥γ,则m ∥n .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3B .2C .1D .0解析 ①中当α与β不平行时,也可能存在符合题意的l ,m ;②中l 与m 也可能异面;③中⎭⎪⎬⎪⎫ l ∥γ l αα∩γ=n ⇒l ∥n ,同理,l ∥m ,则m ∥n ,正确.答案 C12.在四面体ABCD 中,截面PQMN 是正方形,则在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C ⊥BDB .AC ∥截面PQMN C .AC =BDD.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为45°解析因为截面PQMN是正方形,所以MN∥QP,又PQ平面ABC,MN平面ABC,则MN ∥平面ABC,由线面平行的性质知MN∥AC,又MN平面PQMN,AC平面PQMN,则AC ∥截面PQMN,同理可得MQ∥BD,又MN⊥QM,则AC⊥BD,故A,B正确.又因为BD∥MQ,所以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等于PM与QM所成的角,即为45°,故D正确.答案 C13.如图所示,棱柱ABC-A1B1C1的侧面BCC1B1是菱形,设D是A1C1上的点且A1B∥平面B1CD,则A1D∶DC1的值为________.解析设BC1∩B1C=O,连接OD.∵A1B∥平面B1CD且平面A1BC1∩平面B1CD=OD,∴A1B∥OD,∵四边形BCC1B1是菱形,∴O为BC1的中点,∴D为A1C1的中点,则A1D∶DC1=1.答案 114.(2015·江苏卷)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证明(1)由题意知,E为B1C的中点,又D为AB1的中点,因此DE∥AC.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因为AC,B1C平面B1AC,AC∩B1C=C,所以BC1⊥平面B1AC.又因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文数(北师大版)讲义:第8章 第01节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与直观图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文数(北师大版)讲义:第8章 第01节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与直观图

第一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与直观图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旋转体的形成(1)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斜二测画法的规则是:①在已知图形中建立直角坐标系xOy,画直观图时,它们分别对应x′轴和y′轴,两轴交于点O′,使∠x′O′y′=4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②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轴和y′轴的线段.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12.3.三视图 (1)三视图的特点: ①主、俯视图长对正; ②主、左视图高平齐;③俯、左视图宽相等,前后对应.(2)绘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分界线和可见轮廓线都用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画出.②确定主视、俯视、左视的方向时,同一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同,所画的三视图可能不同. ③看清简单组合体是由哪几个基本几何体组成的,并注意它们的组成方式,特别是它们的交线位置.提醒:1.辨明三个易误点(1)台体可以看成是由锥体截得的,但一定要强调截面与底面平行. (2)注意空间几何体的不同放置对三视图的影响.(3)几何体展开、折叠问题,要抓住前后两个图形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量的关系. 2.直观图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 (1)S 直观图=24S 原图形.(2)S 原图形=22S 直观图.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 时,若∠A 的两边分别平行于x 轴和y 轴,且∠A =90°,则在直观图中,∠A =90°.( )(3)正方体、球、圆锥各自的三视图中,三视图均相同.( ) 答案:(1)× (2)× (3)×2.(教材习题改编)用任意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都是圆面,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 )A .圆柱B .圆锥C .球D .圆柱、圆锥、球的组合体解析:选C 当用过高线的平面截圆柱和圆锥时,截面分别为矩形和三角形,只有球满足任意截面都是圆面.3.关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B.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C.三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三角形D.有的棱台的侧棱长都相等解析:选B根据棱锥的结构特征知,棱锥的侧棱长不一定都相等.4.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解析:选B根据选项A、B、C、D中的直观图,画出其三视图,只有B项正确.5.如图,直观图所表示的平面图形是()A.正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解析:选D由直观图中,A′C′∥y′轴,B′C′∥x′轴,还原后如图AC∥y轴,BC∥x轴.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明技法]解决与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有关问题的三个技巧(1)把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要多观察实物,提高空间想象能力.(2)紧扣结构特征是判断的关键,熟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依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如典例(2)中的A,C两项易判断失误.(3)通过反例对结构特征进行辨析.[提能力]【典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多面体是棱柱B.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可以是直角三角形C.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D.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不一定交于一点解析:选B A错,如图(1);B正确,如图(2),其中底面ABCD是矩形,PD⊥平面ABCD,可证明∠P AB,∠PCB,∠PDA,∠PDC都是直角,这样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C错,如图(3);D错,由棱台的定义知,其侧棱的延长线必相交于同一点.[刷好题](金榜原创)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②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棱锥;③侧面都是矩形的直四棱柱是长方体;④若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其中错误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认识棱柱一般要从侧棱与底面的垂直与否和底面多边形的形状两方面去分析,故①③都不正确,②中对等腰三角形的腰是否为侧棱未作说明,故也不正确,④平行六面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也可能与底面垂直且互相平行,故④也不正确.答案:①②③④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析考情]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主要考查识图、三视图的还原及简单计算等.[提能力]命题点1:由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判断其三视图【典例1】一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下列给出的四个俯视图中正确的是()解析:选B该几何体是组合体,上面的几何体是一个五面体,下面是一个长方体,且五面体的一个面即为长方体的一个面,五面体最上面的棱的两端点在底面的射影距左右两边距离相等,因此选项B适合.命题点2:由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求解其直观图【典例2】(2018·锦州模拟)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解析:选D A,B的正视图不符合要求,C的俯视图显然不符合要求,故选D.命题点3:由空间几何体的部分视图求其他视图【典例3】(2018·锦州模拟)将一个长方体沿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截去一个棱锥,得到的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左)视图为()解析:选B先根据正视图和俯视图还原出几何体,再作其侧(左)视图.由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图①,故其侧(左)视图为图②.[悟技法]三视图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由几何体的直观图求三视图:注意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观察方向;注意能看到的部分用实线表示,不能看到的部分用虚线表示.(2)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画出剩余的视图解决此类问题,可先根据已知的一部分视图,还原、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式,然后再找其剩下部分视图的可能形式.当然作为选择题,也可将选项逐项代入检验.(3)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要熟悉柱、锥、台、球的三视图,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结合空间想象将三视图还原为实物图.[刷好题]1.(2017·北京卷)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为()A.32B.2 3C.22D.2解析:选B在正方体中还原该四棱锥,如图所示.可知SD为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由三视图可知正方体的棱长为2,故SD=22+22+22=2 3.故选B.2.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点P是平面A1B1C1D1内一点,则三棱锥P-BCD的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面积之比为()A.1∶1B.2∶1C.2∶3D.3∶2解析:选A根据题意,三棱锥P-BCD的正视图是三角形,且底边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高为正四棱柱的高;侧视图是三角形,且底边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高为正四棱柱的高.故三棱锥P-BCD的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面积之比为1∶1.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明技法][提能力]【典例】如图,矩形O′A′B′C′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A′=6 cm,O′C′=2 cm,则原图形是()A.正方形B.矩形C.菱形D.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解析:选C如图,在原图形OABC中,应有OD=2O′D′=2×22=42(cm),CD=C′D′=2(cm),所以OC =OD 2+CD 2=(42)2+22=6(cm),所以OA =OC ,故四边形OABC 是菱形,因此选C .[母题变式] 若本例中直观图为如图所示的一个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则原图形的周长是多少?解:将直观图还原为平面图形,如图.可知还原后的图形中OB =22,AB =12+(22)2=3,于是周长为2×3+2×1=8(cm). [刷好题]如图,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长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该平面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直观图的面积S ′=12×(1+1+2)×22=2+12.故原平面图形的面积S =S ′24=2+ 2.答案:2+ 2。

2019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_5垂直关系教师用书文北师大版

2019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_5垂直关系教师用书文北师大版

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垂直关系教师用书文北师大版1.直线与平面垂直a⊥b,bα(b为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a ⊥m ,a ⊥n ,m 、n α,m ∩n =O a ⊥α,b α2.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l βl ⊥α⇒α⊥β【知识拓展】重要结论:(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证明线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3)直线a⊥α,b⊥α,则a∥b.( √)(4)若α⊥β,a⊥β⇒a∥α.( ×)(5)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α,则直线a与b垂直.( √)1.(教材改编)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平面α⊥平面β,且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平面βB.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D.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答案 A解析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知A不正确,直线l可能平行平面β,也可能在平面β内.2.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b在平面β内,且b⊥m,则“α⊥β”是“a⊥b”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若α⊥β,因为α∩β=m,b⊂β,b⊥m,所以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b⊥α,又aα,所以a⊥b;反过来,当a∥m时,因为b⊥m,且a,m共面,一定有b⊥a,但不能保证b⊥α,所以不能推出α⊥β.3.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 )A.若m⊥n,n∥α,则m⊥αB.若m∥β,β⊥α,则m⊥αC.若m⊥β,n⊥β,n⊥α,则m⊥αD.若m⊥n,n⊥β,β⊥α,则m⊥α答案 C解析A中,由m⊥n, n∥α,可得mα或m∥α或m与α相交,错误;B中,由m∥β,β⊥α,可得mα或m∥α或m与α相交,错误;C中,由m⊥β,n⊥β,可得m∥n,又n⊥α,则m⊥α,正确;D中,由m⊥n,n⊥β,β⊥α,可得m与α相交或mα或m∥α,错误.4.(2016·深圳模拟)在正四面体ABCD中,E,F,G分别是BC,CD,DB的中点,下面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BC∥平面AGFB.EG⊥平面ABFC.平面AEF⊥平面BCDD.平面ABF⊥平面BCD答案 C解析易知点A在平面BCD上的投影在底面的中心,而中心不在EF上,所以平面AEF⊥平面BCD错误,选C.5.(教材改编)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中的投影为点O.(1)若PA=PB=PC,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2)若PA⊥PB,PB⊥PC,PC⊥PA,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答案(1)外(2)垂解析(1)如图1,连接OA,OB,OC,OP,在Rt△POA、Rt△POB和Rt△POC中,PA=PC=PB,所以OA=OB=OC,即O为△ABC的外心.(2)如图2,延长AO,BO,CO分别交BC,AC,AB于H,D,G.∵PC⊥PA,PB⊥PC,PA∩PB=P,∴PC⊥平面PAB,AB平面PAB,∴PC⊥AB,又AB⊥PO,PO∩PC=P,∴AB⊥平面PGC,又CG平面PGC,∴AB⊥CG,即CG为△ABC边AB的高.同理可证BD ,AH 为△ABC 底边上的高, 即O 为△ABC 的心.题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1 (2016·全国甲卷改编)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 =5,AC =6,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54,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的位置.OD ′=10.证明:D ′H ⊥平面ABCD . 证明 由已知得AC ⊥BD ,AD =CD . 又由AE =CF 得AE AD =CF CD,故AC ∥EF . 因此EF ⊥HD ,从而EF ⊥D ′H .由AB =5,AC =6得DO =BO =AB 2-AO 2=4. 由EF ∥AC 得OH DO =AE AD =14.所以OH =1,D ′H =DH =3.于是D ′H 2+OH 2=32+12=10=D ′O 2,故D ′H ⊥OH . 又D ′H ⊥EF ,而OH ∩EF =H ,且OH ,EF 平面ABCD , 所以D ′H ⊥平面ABCD .思维升华 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 ∥b ,a ⊥α⇒b ⊥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2015·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C ⊥BC ,BC =CC 1.设AB 1的中点为D ,B 1C ∩BC 1=E .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证明(1)由题意知,E为B1C的中点,又D为AB1的中点,因此DE∥AC.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因为AC,B1C平面B1AC,AC∩B1C=C,所以BC1⊥平面B1AC.又因为AB 1平面B 1AC , 所以BC 1⊥AB 1.题型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AB ⊥PA ,AB ∥CD ,AB =2CD ,E ,F ,G ,M ,N 分别为PB ,AB ,BC ,PD ,PC 的中点.(1)求证:CE ∥平面PAD ; (2)求证:平面EFG ⊥平面EMN .证明 (1)方法一 取PA 的中点H ,连接EH ,DH .又E 为PB 的中点, 所以EH 綊12AB .又CD 綊12AB ,所以EH 綊CD .所以四边形DCEH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E ∥DH . 又DH 平面PAD ,CE 平面PAD .所以CE ∥平面PAD . 方法二 连接CF .因为F 为AB 的中点, 所以AF =12AB .又CD =12AB ,所以AF =CD .又AF ∥CD ,所以四边形AFCD 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CF ∥AD ,又CF 平面PAD ,AD 平面PAD ,所以CF ∥平面PAD .因为E ,F 分别为PB ,AB 的中点,所以EF ∥PA . 又EF平面PAD ,PA 平面PAD ,所以EF ∥平面PAD .因为CF ∩EF =F ,故平面CEF ∥平面PAD . 又CE 平面CEF ,所以CE ∥平面PAD .(2)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点,所以EF∥PA. 又因为AB⊥PA,所以EF⊥AB,同理可证AB⊥FG.又因为EF∩FG=F,EF平面EFG,FG平面EFG.所以AB⊥平面EFG.又因为M,N分别为PD,PC的中点,所以MN∥CD,又AB∥CD,所以MN∥AB,所以MN⊥平面EFG.又因为MN平面EMN,所以平面EFG⊥平面EMN.引申探究1.在本例条件下,证明:平面EMN⊥平面PAC.证明因为AB⊥PA,AB⊥AC,且PA∩AC=A,所以AB⊥平面PAC.又MN∥CD,CD∥AB,所以MN∥AB,所以MN⊥平面PAC.又MN平面EMN,所以平面EMN⊥平面PAC.2.在本例条件下,证明:平面EFG∥平面PAC.证明因为E,F,G分别为PB,AB,BC的中点,所以EF∥PA,FG∥AC,又EF平面PAC,PA平面PAC,所以EF∥平面PAC.同理,FG∥平面PAC.又EF∩FG=F,所以平面EFG∥平面PAC.思维升华(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2016·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2)平面B1DE⊥平面A1C1F.证明(1)由已知,DE为△ABC的中位线,∴DE∥AC,又由三棱柱的性质可得AC∥A1C1,∴DE∥A1C1,又∵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DE∥平面A1C1F.(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1B1C1,∴AA1⊥A1C1,又∵A1B1⊥A1C1,且A1B1∩AA1=A1,∴A1C1⊥平面ABB1A1,∵B1D平面ABB1A1,∴A1C1⊥B1D,又∵A1F⊥B1D,且A1F∩A1C1=A1,∴B1D⊥平面A1C1F,又∵B1D平面B1DE,∴平面B1DE⊥平面A1C1F.题型三直线、平面垂直的综合应用例3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DC,△PAD是等边三角形,已知BD=2AD=8,AB=2DC=4 5.(1)设M是PC上的一点,求证:平面MBD⊥平面PAD;(2)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1)证明在△ABD中,∵AD=4,BD=8,AB=45,∴AD2+BD2=AB2,∴AD⊥BD.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BD平面ABCD,∴BD⊥平面PAD.又BD平面MBD,∴平面MBD⊥平面PAD.(2)解过P作PO⊥AD,∵平面PAD ⊥平面ABCD , ∴PO ⊥平面ABCD ,即PO 为四棱锥P —ABCD 的高.又△PAD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PO =2 3. 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AB =2DC , ∴四边形ABCD 为梯形.在Rt△ADB 中,斜边AB 边上的高为4×845=855,此即为梯形的高.∴S 四边形ABCD =25+452×855=24.∴V P —ABCD =13×24×23=16 3.思维升华 垂直关系综合题的类型及解法(1)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 (2)垂直与平行结合问题,求解时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3)垂直与体积结合问题,在求体积时,可根据线面垂直得到表示高的线段,进而求得体积.(2016·全国乙卷)如图,已知正三棱锥PABC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PA=6,顶点P在平面ABC内的正投影为点D,D在平面PAB内的正投影为点E,连接PE并延长交AB于点G.(1)证明:G是AB的中点;(2)作出点E在平面PAC内的正投影F(说明作法及理由),并求四面体PDEF的体积.(1)证明因为P在平面ABC内的正投影为D,所以AB⊥PD.因为D在平面PAB内的正投影为E,所以AB⊥DE.因为PD∩DE=D,PD,DE都在平面PED内,所以AB⊥平面PED,又PG在平面PED内,故AB⊥PG.又由已知可得,PA =PB ,从而G 是AB 的中点.(2)解 在平面PAB 内,过点E 作PB 的平行线交PA 于点F ,F 即为E 在平面PAC 内的正投影.理由如下:由已知可得PB ⊥PA ,PB ⊥PC ,又EF ∥PB ,所以EF ⊥PA ,EF ⊥PC ,PC ∩PA =P ,PC 与PA 都在平面PAC 中,因此EF ⊥平面PAC ,即点F 为E 在平面PAC 内的正投影.连接CG ,因为P 在平面ABC 内的正投影为D ,所以D 是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由(1)知,G 是AB 的中点,所以D 在CG 上,故CD =23CG .由题设可得PC ⊥平面PAB ,DE ⊥平面PAB , 所以DE ∥PC ,因此PE =23PG ,DE =13PC .由已知,正三棱锥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且PA =6,可得DE =2,PE =2 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EFP 中, 可得EF =PF =2,所以四面体PDEF 的体积V =13×12×2×2×2=43.16.立体几何证明问题中的转化思想典例 (12分)如图所示,M ,N ,K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AB ,CD ,C 1D 1的中点.求证:(1)AN∥平面A1MK;(2)平面A1B1C⊥平面A1MK.思想方法指导(1)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问题的指导思想是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交替使用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线线关系是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的基础.证明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如证明平行时常用的中位线、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证明垂直时常用的等腰三角形的中线等;(3)证明过程一定要严谨,使用定理时要对照条件、步骤书写要规范.规范解答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NK.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A1D1D,DD1C1C都为正方形,∴AA1∥DD1,AA1=DD1,C1D1∥CD,C1D1=CD.[2分]∵N,K分别为CD,C1D1的中点,∴DN∥D1K,DN=D1K,∴四边形DD1KN为平行四边形,[3分]∴KN∥DD1,KN=DD1,∴AA1∥KN,AA1=KN,∴四边形AA1KN为平行四边形,∴AN∥A1K.[4分]∵A1K平面A1MK,AN平面A1MK,∴AN∥平面A1MK.[6分](2)如图所示,连接BC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C1D1,AB=C1D1. ∵M,K分别为AB,C1D1的中点,∴BM∥C1K,BM=C1K,∴四边形BC1KM为平行四边形,∴MK∥BC1.[8分]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平面BB1C1C,BC1平面BB1C1C,∴A1B1⊥BC1.∵MK∥BC1,∴A1B1⊥MK.∵四边形BB1C1C为正方形,∴BC1⊥B1C.[10分]∴MK⊥B1C.∵A1B1平面A1B1C,B1C平面A1B1C,A1B1∩B1C=B1,∴MK⊥平面A1B1C. 又∵MK平面A1MK,∴平面A1B1C⊥平面A1MK.[12分]1.已知直线m,n和平面α,β,若α⊥β,α∩β=m,要使n⊥β,则应增加的条件是( ) A.nα且m∥n B.n∥αC.nα且n⊥m D.n⊥α答案 C解析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选C.2.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α⊥β,mα,nβ,则m⊥nB.若α∥β,mα,nβ,,则m∥nC.若m⊥n,mα,nβ,则α⊥βD.若m⊥α,m∥n,n∥β,则α⊥β答案 D解析A中,m与n可垂直、可异面、可平行;B中,m与n可平行、可异面;C中,若α∥β,仍然满足m⊥n,mα,nβ,故C错误;故选D.3.(2016·包头模拟)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垂直底面A1B1C1,底面三角形A1B1C1是正三角形,E是BC中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C1与B1E是异面直线B.AC⊥平面ABB1A1C.AE与B1C1是异面直线,且AE⊥B1C1D.A1C1∥平面AB1E答案 C解析A不正确,因为CC1与B1E在同一个侧面中,故不是异面直线;B不正确,由题意知,上底面ABC是一个正三角形,故不可能存在AC⊥平面ABB1A1;C正确,因为AE,B1C1为在两个平行平面中且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故它们是异面直线;D不正确,因为A1C1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1E相交,且A1C1与交线有公共点,故A1C1∥平面AB1E不正确,故选C.4.正方体ABCD-A′B′C′D′中,E为A′C′的中点,则直线CE垂直于( )A.A′C′ B.BDC.A′D′ D.AA′答案 B解析连接B′D′,∵B′D′⊥A′C′,B′D′⊥CC′,且A′C′∩CC′=C′,∴B′D′⊥平面CC′E.而CE平面CC′E,∴B′D′⊥CE.又∵BD∥B′D′,∴BD⊥CE.5.如图所示,直线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ABC内接于⊙O,且AB为⊙O的直径,点M 为线段PB的中点.现有结论:①BC⊥PC;②OM∥平面APC;③点B到平面PAC的距离等于线段BC的长.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C.① D.②③答案 B解析对于①,∵PA⊥平面ABC,∴PA⊥BC,∵AB为⊙O的直径,∴BC⊥AC,∴BC⊥平面PAC,又PC平面PAC,∴BC⊥PC;对于②,∵点M为线段PB的中点,∴OM∥PA,∵PA平面PAC,OM平面PAC,∴OM∥平面PAC;对于③,由①知BC⊥平面PAC,∴线段BC的长即是点B到平面PAC的距离,故①②③都正确.6.如图,∠BAC=90°,PC⊥平面ABC,则在△ABC和△P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与AP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答案AB、BC、AC AB解析∵PC⊥平面ABC,∴PC垂直于直线AB,BC,AC;∵AB⊥AC,AB⊥PC,AC∩PC=C,∴AB⊥平面PAC,∴与AP垂直的直线是AB.7.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答案DM⊥PC(或BM⊥PC等)解析由定理可知,BD⊥PC.∴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而PC平面PCD,∴平面MBD⊥平面PCD.8.如图,PA⊥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F分别是点A在PB,PC上的射影,给出下列结论: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①②③解析由题意知PA⊥平面ABC,∴PA⊥BC.又AC⊥BC,且PA∩AC=A,∴BC ⊥平面PAC ,∴BC ⊥AF . ∵AF ⊥PC ,且BC ∩PC =C , ∴AF ⊥平面PBC ,∴AF ⊥PB ,又AE ⊥PB ,AE ∩AF =A , ∴PB ⊥平面AEF ,∴PB ⊥EF . 故①②③正确.9.已知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命题“α∥β,且α⊥γ⇒β⊥γ”是真命题,如果把α,β,γ中的任意两个换成直线,另一个保持不变,在所得的所有新命题中,真命题有________个. 答案 2解析 若α,β换为直线a ,b ,则命题化为“a ∥b ,且a ⊥γ⇒b ⊥γ”,此命题为真命题;若α,γ换为直线a ,b ,则命题化为“a ∥β,且a ⊥b ⇒b ⊥β”,此命题为假命题;若β,γ换为直线a ,b ,则命题化为“a ∥α,且b ⊥α⇒a ⊥b ”,此命题为真命题.10.(2016·四川)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A ⊥CD ,AD ∥BC ,∠ADC =∠PAB =90°,BC =CD =12AD .(1)在平面PAD 内找一点M ,使得直线CM ∥平面PAB ,并说明理由; (2)证明:平面PAB ⊥平面PBD .(1)解 取棱AD 的中点M (M ∈平面PAD ),点M 即为所求的一个点,理由如下: 连接BM ,CM .因为AD ∥BC ,BC =12AD ,所以BC ∥AM ,且BC =AM ,所以四边形AMCB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CM ∥AB . 又AB 平面PAB ,CM 平面PAB .所以CM ∥平面PAB .(说明:取棱PD 的中点N ,则所找的点可以是直线MN 上任意一点) (2)证明 由已知,PA ⊥AB ,PA ⊥CD . 因为AD ∥BC ,BC =CD =12AD ,所以直线AB 与CD 相交, 所以PA ⊥平面ABCD , 从而PA ⊥BD .又BC ∥MD ,且BC =MD .所以四边形BCDM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M =CD =12AD ,所以BD ⊥AB .又AB ∩AP =A ,所以BD ⊥平面PAB . 又BD 平面PBD , 所以平面PAB ⊥平面PBD .11.(2016·北京)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C ⊥平面ABCD ,AB ∥DC ,DC ⊥AC .(1)求证:DC⊥平面PAC;(2)求证:平面PAB⊥平面PAC;(3)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说明理由.(1)证明∵PC⊥平面ABCD,DC平面ABCD,∴PC⊥DC.又AC⊥DC,PC∩AC=C,PC平面PAC,AC平面PAC,∴DC⊥平面PAC.(2)证明∵AB∥CD,CD⊥平面PAC,∴AB⊥平面PAC,又AB平面PAB,∴平面PAB⊥平面PAC.(3)解棱PB上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证明如下:取PB的中点F,连接EF,CE,CF,又∵E为AB的中点,∴EF为△PAB的中位线,∴EF∥PA.又PA平面CEF,EF平面CEF,∴PA∥平面CEF.12.(2016·西安铁一中学模拟)如图,已知AF⊥平面ABCD,四边形ABEF为矩形,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DAB=90°,AB∥CD,AD =AF=CD=2,AB=4.(1)求证:AC⊥平面BCE;(2)求三棱锥E-BCF的体积.(1)证明过C作CM⊥AB,垂足为M,又∵AD ⊥DC ,∴四边形ADCM 为矩形, ∴AM =MB =2,∵AD =2,AB =4,∴AC =22,CM =2,BC =22, ∴AB 2=AC 2+BC 2,∴AC ⊥BC , ∵AF ⊥平面ABCD ,BE ∥AF , ∴BE ⊥平面ABCD ,又∵AC 平面ABCD ,∴AC ⊥EB , ∵EB ∩BC =B ,∴AC ⊥平面BCE . (2)∵AF ⊥平面ABCD ,∴AF ⊥CM , 又CM ⊥AB ,AB ∩AF =A , ∴CM ⊥平面ABEF ,∴V E -BCF =V C -BEF =13·12·BE ·EF ·CM=16·2·4·2=83.。

2020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文数(北师大版)讲义:第8章 第04节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

2020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文数(北师大版)讲义:第8章 第04节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

第四节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2)定理:⎭⎪⎬⎪⎫a αb αl ⊥a l ⊥ba ∩b =A ⇒l ⊥α(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 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定理:⎭⎪⎬⎪⎫AB βAB ⊥α⇒β⊥α⎭⎪⎬⎪⎫α⊥βα∩β=MNAB βAB ⊥MN ⇒AB ⊥α辨明三个易误点(1)注意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不一定平行,还有可能异面、相交. (2)注意使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要误解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3)注意对平面与平面垂直性质的理解.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 ⊥α.( )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3)若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4)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答案:(1)× (2)× (3)× (4)×2.(教材习题改编)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 α,m β( ) A .若l ⊥β,则α⊥β B .若α⊥β,则l ⊥m C .若l ∥β,则α∥βD .若α∥β,则l ∥m解析:选A ∵l ⊥β,l α,∴α⊥β(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故A 正确.3.“直线a 与平面M 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a 与平面M 垂直”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 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a 与平面M 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不能推出“直线a 与平面M 垂直”,反之可以,所以是必要不充分条件.4.如图,∠BAC =90°,PC ⊥平面ABC ,则在△ABC 和△P AC 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 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与AP 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解析:∵PC ⊥平面ABC , ∴PC 垂直于直线AB ,BC ,AC ; ∵AB ⊥AC ,AB ⊥PC ,AC ∩PC =C , ∴AB ⊥平面P AC , ∴与AP 垂直的直线是AB . 答案:AB ,BC ,AC AB5.PD 垂直于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连接PB ,PC ,P A ,AC ,BD ,则一定互相垂直的平面有________对.解析:由于PD ⊥平面ABCD ,故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DB ⊥平面ABCD ,平面PDC ⊥平面ABCD ,平面PDA ⊥平面PDC ,平面P AC ⊥平面PDB ,平面P AB ⊥平面P AD, 平面PBC ⊥平面PDC ,共7对.答案:7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明技法]判定线面垂直的四种方法[提能力]【典例】 (2016·全国卷Ⅱ改编)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 =5,AC =6,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54,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的位置.OD ′=10.求证:D ′H ⊥平面ABCD .证明:由已知得AC ⊥BD ,AD =CD . 又由AE =CF 得AE AD =CFCD ,故AC ∥EF .因此EF ⊥HD ,从而EF ⊥D ′H .由AB =5,AC =6得DO =BO =AB 2-AO 2=4. 由EF ∥AC 得OH DO =AE AD =14.所以OH =1,D ′H =DH =3.于是D ′H 2+OH 2=32+12=10=D ′O 2,故D ′H ⊥OH . 又D ′H ⊥EF ,而OH ∩EF =H ,且OH ,EF 平面ABCD , 所以D ′H ⊥平面ABCD . [刷好题]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已知平面PBC ⊥平面ABC .(1)若AB ⊥BC ,且CP ⊥PB ,求证:CP ⊥P A ; (2)若过点A 作直线l ⊥平面ABC ,求证:l ∥平面PBC .证明:(1)因为平面PBC ⊥平面ABC ,平面PBC ∩平面ABC =BC ,AB 平面ABC ,AB ⊥BC ,所以AB ⊥平面PBC .因为CP 平面PBC ,所以CP ⊥AB .又CP ⊥PB ,且PB ∩AB =B ,AB 平面P AB ,PB 平面P AB ,所以CP ⊥平面P AB . 又P A 平面P AB ,所以CP ⊥P A .(2)在平面PBC 内过点P 作PD ⊥BC ,垂足为D .因为平面PBC ⊥平面ABC ,又平面PBC ∩平面ABC =BC ,PD 平面PBC ,所以PD ⊥平面ABC .又l⊥平面ABC,所以l∥PD.因为l⊆/平面PBC,PD平面PBC,所以l∥平面PBC.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明技法]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1)面面垂直的定义;(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提能力]【典例】菱形ABCD与正三角形BCE的边长均为2,且平面ABCD⊥平面BCE,FD ⊥平面ABCD,FD= 3.(1)求证:EF∥平面ABCD;(2)求证:平面ACF⊥平面BDF.证明:(1)如图,过点E作EH⊥BC于H,连接HD,∴EH= 3.∵平面ABCD⊥平面BCE,EH平面BCE,平面ABCD∩平面BCE=BC,∴EH⊥平面ABCD,又∵FD⊥平面ABCD,,FD=3,∴FD∥EH,FD=EH.∴四边形EHDF为平行四边形.∴EF∥HD.∵EF⊆/平面ABCD,HD平面ABCD,∴EF∥平面ABCD.(2)∵FD⊥平面ABCD,AC平面ABCD,∴FD⊥AC,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 又FD ∩BD =D ,∴AC ⊥平面FBD ,又AC 平面ACF ,从而平面ACF ⊥平面BDF . [刷好题](2018·济宁月考)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平面P AC ⊥平面ABCD ,E 为PD 的中点,P A =PC ,AB =2BC =2,∠ABC =60°.(1)求证:PB ∥平面ACE ; (2)求证:平面PBC ⊥平面P AC .证明:(1)连接BD ,交AC 于点O ,连接OE ,∵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 为BD 中点, 又E 为PD 中点,∴OE ∥PB , 又OE 平面ACE ,PB ⊆/ 平面ACE , ∴PB ∥平面ACE .(2)∵P A =PC ,O 为AC 中点,∴PO ⊥AC , 又平面P AC ⊥平面ABCD ,平面P AC ∩平面ABCD =AC ,PO 平面P AC , ∴PO ⊥平面ABCD ,又BC 平面ABCD ,∴PO ⊥BC .在△ABC 中,AB =2BC =2,∠ABC =60°, ∴AC =AB 2+BC 2-2AB ·BC ·cos ∠ABC =22+12-2×2×1×12=3,∴AC 2=AB 2-BC 2,∴BC ⊥AC .又PO 平面P AC ,AC 平面P AC ,PO ∩AC =O , ∴BC ⊥平面P AC ,又BC 平面PBC ,∴平面PBC ⊥平面P AC .空间位置关系的综合问题[明技法]空间位置关系的转化路线图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和面面平行(垂直)是空间中三种基本平行(垂直)关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关系如下:[提能力]【典例】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AB∥DC,DC⊥AC.(1)求证:DC⊥平面P AC;(2)求证:平面P AB⊥平面P AC;(3)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 A∥平面CEF?说明理由.(1)证明:因为PC⊥平面ABCD,DC平面ABCD.所以PC⊥DC.又因为DC⊥AC,且PC∩AC=C,所以DC⊥平面P AC.(2)证明:因为AB∥DC,DC⊥AC,所以AB⊥AC.因为PC⊥平面ABCD,所以PC⊥AB.又因为PC∩AC=C,所以AB⊥平面P AC.又AB平面P AB,所以平面P AB⊥平面P AC.(3)解:棱PB上存在点F,使得P A∥平面CEF.理由如下:如图,取PB中点F,连接EF,CE,CF.又因为E 为AB 的中点,所以EF ∥P A . 又因为P A ⊆/ 平面CEF ,且EF 平面CEF , 所以P A ∥平面CEF . [刷好题](2018·潍坊模拟)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AD =π2,AB =BC =12AD=a ,E 是AD 的中点,O 是AC 与BE 的交点.将△ABE 沿BE 折起到图(2)中△A 1BE 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 1-BCDE .(1)证明:CD ⊥平面A 1OC ;(2)当平面A 1B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A 1-BCDE 的体积为362,求a 的值. (1)证明:在题图(1)中,因为AB =BC =12AD =a ,E 是AD 的中点,∠BAD =π2,所以BE ⊥AC .即在题图(2)中,BE ⊥A 1O ,BE ⊥OC , 从而BE ⊥平面A 1OC .又CD ∥BE ,所以CD ⊥平面A 1OC . (2)解:由已知,平面A 1BE ⊥平面BCDE , 且平面A 1BE ∩平面BCDE =BE ,又由(1)可得A 1O ⊥BE ,所以A 1O ⊥平面BCDE . 即A 1O 是四棱锥A 1-BCDE 的高. 由题图(1)知,A 1O =AO =22AB =22a ,平行四边形BCDE 的面积S =BC ·AB =a 2,从而四棱锥A 1-BCDE 的体积为V =13S ·A 1O =13×a 2×22a =26a 3.由26a 3=362,得a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直线与平面垂直
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称这条直线和这个
任何()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平面垂直. ()定理:
,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直二面角()定义:两个平面相交, 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 ()定理:
辨明三个易误点
()注意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不一定平行,还有可能异面、相交. ()注意使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要误解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注意对平面与平面垂直性质的理解.
.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直线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α.( )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
()若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
()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答案:()× ()× ()× ()×
.(教材习题改编)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α,β( ) .若⊥β,则α⊥β .若α⊥β,则⊥ .若∥β,则α∥β .若α∥β,则∥
解析:选∵⊥
β,
α,∴α⊥β(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故正确.
.“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 ) .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 .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与平面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不能推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反之可以,所以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如图,

=°,

平面,则在



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垂直的直线有;与垂直的直线有.
解析:∵⊥平面, ∴垂直于直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