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详细教学大纲
4.2《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for the course of auditing)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代码:120203H03TSJ、120207H03TSJ、120208J03TSJ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36学时,实践12学时课程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适用专业:会计学、审计学、资产评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审计学》,王砚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1(教材)2.《审计理论与实务》,崔飚、李传彪,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13.《审计学理论、案例与实务》,彭毅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124.《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35.《审计》,刘明辉、史德刚,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7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审计学、资产评估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知识,具备按照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出具审计报告的能力。
为未来到国家事业单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审计学基础概念(4学时)1.理解审计的定义;2.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3.明确审计的职能4.理解审计假设5.掌握审计对象、国家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的目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6.了解审计的分类7.理解重要性的内涵8.掌握重要性的确定方法9.理解审计风险的含义10.掌握审计风险模型和评估审计风险的程序【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1学时)第二章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2学时)1.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组织形式2.了解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3.掌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4.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方式5.掌握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6.重点掌握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第三章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4学时)1.理解审计依据的含义2.掌握审计依据的种类3.理解审计准则的含义及分类4.掌握国家审计准则5.掌握内部审计准则6.重点掌握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7.掌握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8.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1学时)第四章审计业务流程(5学时)1.理解并掌握审计业务的基本流程2.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含义3.掌握审计计划、审计证据获取程序4.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5.掌握国家审计业务流程各阶段具体内容6.掌握内部审计业务流程各阶段具体内容7.重点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流程【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1学时)第五章审计报告(5学时)1.理解国家审计报告的含义2.了解国家审计报告的要素3.理解内部审计报告的含义4.了解内部审计报告的要素5.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含义6.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要素7.重点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1学时)第六章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概述(4学时)1.了解企业的主要财务报表2.了解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3.掌握货币资金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涉及的主要文件资料、涉及的关键内部控制4.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涉及的主要文件资料、关键内部控制5.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涉及的主要文件资料、涉及的关键内部控制6.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涉及的主要文件资料、涉及的关键内部控制7.重点掌握企业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形式8.重点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思路第七章货币资金审计(3学时)1.理解并掌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2.理解如何识别与评估货币资金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3.掌握库存现金审计的实质性程序4.掌握银行存款审计的实质性程序5.掌握其他货币资金审计的实质性程序【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1学时)第八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4学时)1.理解并掌握购货与付款内部控制测试2.理解如何识别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重点掌握应付账款审计的实质性程序4.重点掌握固定资产审计的实质性程序5.掌握累计折旧审计的实质性程序6.掌握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的实质性程序7.了解预付账款、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8.了解应付票据、无形资产、管理费用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1学时)第九章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6学时)1.理解并掌握生产与存货内部控制测试2.理解如何识别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重点掌握存货审计的实质性程序4.重点掌握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实质性程序5.了解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6.了解库存商品、发出商品、营业成本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2学时)第十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6学时)1.理解并掌握生产与存货内部控制测试2.理解如何识别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重点掌握营业收入审计的实质性程序4.重点掌握应收账款审计的实质性程序5.掌握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6.了解应收账款的列报是否恰当7.了解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8.了解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账户审计的实质性程序【实践项目】结合案例内容进行案例分析(2学时)第十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审计(5学时)1.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2.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基准日3.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4.理解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5.了解计划审计工总体要求、作用6.了解利用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意义7.掌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8.重点掌握实施审计工作总体要求、识别企业层面控制、识别重要账户、列报及其相关认定9.掌握错报的可能来源、选择拟测试的控制、测试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10.了解连续审计时的特殊考虑的内容11.掌握完成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综合实践项目】对各章内容进行综合应用(2学时)(二)实践项目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学时实践基本要求实践类型1案例分析:审计学基础概念1 掌握审计基础性概念的应用一般性2案例分析: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1掌握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应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基本要求一般性3案例分析:审计业务流程1 了解企业具体审计业务流程一般性4案例分析:审计报告意见1了解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同审计意见的情形一般性5案例分析:货币资金审计1掌握如何识别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缺陷、对应的内部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一般性6案例分析:采购预付款循环审计1掌握如何识别企业采购预付款循环内控制缺陷、对应的内部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一般性7案例分析: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2掌握如何识别企业生产与存货循环内控制缺陷、对应的内部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一般性8案例分析: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2掌握如何识别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内控制缺陷、对应的内部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一般性9 综合应用实践 2 掌握审计学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一般性(三)学时分配章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合计理论学时3 2 34 4 4 2 3 4 4 3 36实践学时1 0 1 1 1 0 1 12 2 2 12 总学时 4 2 4 5 5 434 6 65 48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室,采用启发式、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审计教学大纲

审计教学大纲一、引言1.1 目的和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二、课程概述2.1 课程简介2.2 课程内容2.3 教学顺序三、教学大纲3.1 理论基础3.1.1 审计的定义和目标3.1.2 审计理论发展概述3.1.3 审计法规与准则3.1.4 审计职业道德3.2 审计过程3.2.1 审计程序3.2.1.1 项目启动阶段3.2.1.2 审计计划阶段3.2.1.3 审计实施阶段3.2.1.4 审计报告阶段3.2.2 审计风险与控制3.2.3 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 3.2.4 审计调查技巧3.3 审计报告3.3.1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3.3.2 审计报告的编写与修改 3.3.3 审计报告的传达与沟通3.4 特殊审计领域3.4.1 综合审计3.4.2 环境审计3.4.3 信息系统审计3.4.4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四、教学资源4.1 参考教材4.2 推荐阅读4.3 网上资源五、教学方法5.1 讲授5.2 案例分析5.3 讨论与演练5.4 课堂互动六、学生评估6.1 作业6.2 考试6.3 课堂表现评估七、参考文献八、附录8.1 课程日程安排8.2 课程作业要求8.3 成绩评定标准本《审计教学大纲》旨在对审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培养和教育。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独立进行审计工作的综合能力。
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与演练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审计过程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
课程内容包括审计的理论基础、审计过程、审计报告以及特殊审计领域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清楚审计的定义和目标,了解审计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各项审计法规与准则;掌握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启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掌握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技巧,了解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在特殊审计领域方面,学生将接触到综合审计、环境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等相关内容。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审计学总学时:64 授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授课对象:会计专业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财务分析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主要教材及参考书: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审计》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3月2、李晓惠主编,《审计实验室3——风险审计的技术和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53、黄世忠主编,《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剖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64、李若山著,《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65、王泽霞著,《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1一、课程教学目的审计学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能审会查能力的应用型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审计工作的资格条件和审计技术方法、不同审计主体的审计特点、审计思路、审计流程、审计风险和审计方案的选择,围绕审计质量与效率的均衡问题展开教学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1、正确处理好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审计收益与审计成本、审计机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职业道德与技术经验相结合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计职业道德观念,成为合格的审计人才。
2、掌握审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准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们的审计职业素质。
3、能查会审的能力,查账技巧、审计分析能力、审计风险识别能力、审计工作协调和沟通能力以及审计方案的设计能力。
4、拥有审计风险意识和审计风险的应对能力,应有审计整体观念、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审计职业观,警示学生们切莫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不良风气,一身正气作审计。
5、审计学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案例教学,将审计工作搬到课堂上、增加趣味性、有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审计资格考试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有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审计工具、审计技巧的训练和审计方案的设计等。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1. 引言审计学是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领域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审计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旨在提供对审计学的全面了解,包括审计原理、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等内容。
2. 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 培养学生运用审计程序进行实际审计工作的能力。
2.3 培养学生撰写审计报告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审计基础知识3.1.1 审计概述3.1.2 审计流程3.1.3 审计职责和道德准则3.2 审计程序3.2.1 内部控制评价3.2.2 风险评估与应对3.2.3 证据收集和分析3.2.4 审计抽样3.2.5 审计资料和工作底稿的编制3.3 审计报告3.3.1 审计报告的结构和要素3.3.2 审计报告的编写和审核4. 教学方法4.1 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2 案例分析利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4.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审计程序和报告编写的理解和掌握。
4.4 实训实习安排学生进行实际审计操作,提升实践能力和技巧。
5. 考核方式5.1 课堂参与与讨论(10%)5.2 书面作业(30%)5.3 中期考试(30%)5.4 期末考试(30%)6. 参考教材6.1《现代审计学》(第六版),作者:刘小明6.2《审计学导论》(第三版),作者:陈建强7. 参考文献7.1 雷华英,董树文,乐际琪. 会计学与审计学大纲和理论实务.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4年.7.2 Simnett, R., Carson, E., & Vanstraelen, A. Audit education in the new millennium: a challenge for us all.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2010, 19(1), 25-41.8. 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配合教师:XXX9. 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审计概述第3-4周审计流程第5-6周审计职责和道德准则第7-8周内部控制评价第9-10周风险评估与应对第11-12周证据收集和分析第13-14周审计抽样第15-16周审计资料和工作底稿的编制第17-18周审计报告的结构和要素第19-20周审计报告的编写和审核10.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审计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计学基础教学大纲汇总

审计学基础教学大纲汇总一、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审计学基础1.2学时安排:64学时(理论授课48学时,实践操作16学时)1.3先修课程: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二、课程目标2.1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2.2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程序与方法2.3掌握审计报告编写的方法与技巧2.4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课程内容3.1审计学概述3.1.1审计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3.1.2审计学的基本原理与特征3.1.3审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2审计职业道德与职责3.2.1审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3.2.2审计机构的职责与责任3.2.3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道德规范3.3审计的基本程序3.3.1审计准备阶段3.3.2审计程序的设计与执行3.3.3审计证据的获得与评价3.3.4审计程序的检验与总结3.4财务报表的审计3.4.1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与要求3.4.2财务报表的审计程序3.4.3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3.5内部控制与审计3.5.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3.5.2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与程序3.5.3审计中的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3.6风险与审计3.6.1风险的概念与分类3.6.2审计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3.6.3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与技术3.7审计报告的编写3.7.1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与结构3.7.2审计报告的编写流程与技巧3.7.3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与发行审批四、教学方法4.1理论授课: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与讨论4.2实践操作: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解决方法的训练4.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理解与分析能力4.4实验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审计机构,了解实际工作环境五、教材与参考书目5.1主教材:《审计学基础》刘波,高等教育出版社5.2参考书目:-《审计学导论》郑淑丽,高等教育出版社-《审计学原理》张煜-《审计案例与分析》王莹莹,清华大学出版社六、考核方式6.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6.2期末考试: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题6.3统一评定标准: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分析思考能力等七、课程评估与改进7.1学生评估: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反馈7.2教师评估:定期与学生进行互动,收集教学意见与建议7.3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与评估结果,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上是审计学基础教学大纲的汇总,总字数超过1200字。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审计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理论与方法,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经济监督学科。
它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审计的定义、分类、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审计工作的能力,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审计报告的撰写等。
3、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审计职业道德观念,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审计概论1、审计的定义、分类与特征(1)理解审计的定义,明确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2)掌握审计的分类方法,如按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目的等进行分类。
(3)了解审计的特征,如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等。
2、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了解审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不同发展阶段审计的特点和主要审计方法。
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1)理解审计的职能,如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等。
(2)认识审计在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1、审计准则(1)掌握审计准则的含义、作用和内容。
(2)了解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审计准则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2、审计职业道德(1)理解审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2)熟悉审计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如独立性、客观性、保密性等。
(三)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1、审计目标(1)明确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掌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的含义和内容。
2、审计计划(1)了解审计计划的作用和编制要求。
(2)掌握审计计划的内容,包括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四)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1)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种类和特性。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审计学》是阐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对维护国家财经法规的制度,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课时分配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概念、审计的对象、审计职能、审计作用、审计任务、我国审计机构、外国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特点、国际审计组织、审计分类。
重点:审计对象、职能和分类。
难点:外国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特点。
第二章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审计证据涵义和作用、审计证据的分类、审计证据的特点、质量和数量要求、审计证据收集、鉴定和综合。
审计依据的种类、审计依据的特点、运用审计依据应注意的问题。
审计标准产生和发展、审计标准分类和内容、审计标准的作用、我国审计标准的建立。
重点:审计证据收集、鉴定和综合。
审计依据特点。
难点:审计依据特点。
第三章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和一般含义、审计程序规范化的作用。
审计准备的内容、审计实施阶段的内容和方法、审计结束阶段内容。
审计的后续审计和复审。
重点:审计基本程序、包括的主要内容。
难点:审计的后续审计和复审。
第四章审计方法审计方法的应用。
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审阅法和核对法。
盘点法、调节法、实验鉴定法、观察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
会计过失行为、会计弊端行为。
重点:顺查法和逆查法。
难点:会计过失行为、会计弊端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描述,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
重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
难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和地位,内部审计特点。
重点: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和地位。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审计学课程代码:总学时:64课时适用专业:(会计与统计核算)开课单位:服装商贸分院一、讲课内容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审计的起源与发展:概述审计产生的动因和发展的概况。
第二节审计的定义与种类:概述审计的本质、定义和种类。
第三节审计体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
第四节审计理论体系:内涵、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关系。
第二章审计职业规范与法律责任第一节审计业务准则:审计准则的概述、业务准则第二节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包括要素、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工作底稿、监控。
第三节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原理和具体要求。
第四节审计法律责任:成因及表现形式、具体规定。
第三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第一节审计目标:目标的演变、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第二节业务循环:销售与收款、购置与付款循环及对审计的意义。
第三节审计过程与目标的实现:计划阶段、风险评估程序及进一步审计程序、终结。
第四节审计过程中的沟通:沟通对象、内容、形式和时间。
第四章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第一节审计证据:含义、特征、种类及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含义、编制目的、性质、总体要求、格式、要素和范围及归档。
第五章签约与计划审计工作第一节承接审计业务:约定书概念和作用、内容及实例。
第二节审计重要性:内涵、两个层次、确定及运用。
第三节审计风险:概念、特征、构成要素、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
第四节制定审计计划:概念和作用、前导初步业务活动、内容、更改与记录。
第六章风险评估与应对第一节风险管理及风险评估:要素、技术、财务报表中的风险评估。
第二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除内部控制):总体要求、行业状况、环境性质、会计政策的运用目标管理、相关经营风险以及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第三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以及控制的监督。
第四节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特别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无法应对的风险和风险评估修正。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情况1、课程中文名称:审计学2、课程英文名称:AUDITING3、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4、适用专业及层次:财务管理本科5、总学时:51学时6、总学分:3学分7、选用教材:《审计学》(第八版)主编:秦荣生、卢春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版1、制定计划前应考虑的问题2、进行盘点准备工作3、实施盘点4、进行抽点5、总结盘点结果6、其他注意事项第五节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1、存货计价审计2、存货截止测试第六节应付职工薪酬审计1、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2、应付职工薪酬的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第七节其他相关账户审计1、物资采购的审计2、原材料的审计3、包装物的审计4、低值易耗品的审计5、材料成本差异的审计6、库存商品的审计7、存货跌价准备的审计第十二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凭证、会计记录以及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熟悉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掌握对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财务费用、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有关账户的审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1、借款审计;2、所有者权益审计;3、金融资产审计;【教学内容】第一节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1、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筹资与投资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第二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1、筹资活动的控制测试2、投资活动的控制测试第三节借款审计1、借款的审计目标2、借款的实质性测试第四节所有者权益审计1、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2、所有者权益的实质性测试第五节金融资产审计1、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审计3、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4、长期股权投资审计第六节其他有关账户审计1、其他应收款审计2、其他应付款审计3、无形资产审计4、应付股利审计5、营业外收入审计6、营业外支出审计7、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审计8、递延所得税资产审计9、递延所得税负债审计第十三章货币资金审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资金涉及的主要凭证、会计记录、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熟悉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掌握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审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以及财务报表准确性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认识和运用能力,为未来成为合格的审计人员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论;2. 掌握审计的法律和伦理规范;3. 熟悉审计程序和技术;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进行审计时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客户和同事有效地交流合作。
三、课程内容1. 审计学概述- 审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审计的目标和职责- 审计的类型和分类2. 审计法律和伦理规范- 审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 审计师的道德和职业准则- 审计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困境和解决方法3. 审计程序和技术- 审计计划和组织- 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 取证和调查技术- 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 审计报告的编制和传达4. 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方法- 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关键审计事项5. 内部审计与公共部门审计-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职能- 公共部门审计的特点和要求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模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审计工作。
五、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2. 作业报告:要求学生按时提交课后作业,并对作业进行评价;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进行测试;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审计学原理与方法》2. 《现代审计学》3. 《审计学导论》七、扩展学习资源1. 相关学术期刊:《审计研究》、《审计学报》等;2. 专业机构和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等;3. 在线学习平台:Coursera、edX等提供相关审计学课程的平台。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于审计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审计学的相关知识,并具备进行审计工作所需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审计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2. 掌握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理解审计学在企业管理和社会监督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审计分析和判断的能力;5. 提高学生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审计学概论- 审计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审计学的发展历史2. 审计的基本程序- 审计的目的和范围- 审计的程序和方法3. 审计的实务应用- 财务报表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4. 审计法规和伦理规范- 审计法规的基本概念- 审计师的职业伦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系统介绍审计学的相关知识;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理论与实务的联系;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实习,提升实际操作能力;4. 讨论互动:通过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间的知识分享和思想碰撞。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出勤情况、参与讨论、作业和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4. 课程作业:布置相关课程作业,考察学生对实务操作的掌握情况。
六、教材1. 主教材:《审计学导论》;2. 参考教材:《审计理论与实务》、《现代审计学》等。
七、教学安排1. 每周两节课,每节2小时;2. 课程督导每周一次;3. 实地实习时间安排根据教学计划确定。
八、作业要求1. 完成课程作业和小组讨论任务;2. 按时上交期中、期末考试试卷。
九、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教师有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以上为审计学教学大纲,教师和学生应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祝各位学习顺利!。
审计课程大纲

审计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审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扎实的审计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审计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组织中进行审计的目的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熟悉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3. 掌握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4. 培养审计报告撰写和沟通能力;5. 培养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安排第一章:审计概述1.1 审计的定义和分类1.2 审计的目的和价值1.3 审计的基本原则和职业道德第二章:审计法律法规与规范2.1 国际审计准则2.2 国家审计法律法规2.3 注册会计师法规范第三章:审计的基本流程3.1 审计计划的编制3.2 审计程序的设计3.3 审计程序的执行3.4 审计证据的获得与分析3.5 审计调整与检查第四章:审计工作底稿4.1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和要求4.2 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和组织4.3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整理第五章: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5.1 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要素5.2 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改进5.3 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应用第六章:复核与检验6.1 复核的目的和方法6.2 管理层回答验证6.3 过程的复核与检验第七章:财务报表审计7.1 财务报表审计的环境与目标7.2 关键账项的审计7.3 外部固定资产的审计第八章:其他审计领域8.1 经济责任审计8.2 信息系统审计8.3 合资企业审计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旨在综合评价学生对审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情况。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审计学导论》参考书目:1.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2. 《财务报表审计案例分析》3. 《国际审计准则解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审计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从事审计工作或相关职业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审计学 课程代码:0130003 课程性质:专业拓展选修课 学分学时数:2∕32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年级学生 修(制)订人: 修(制)订日期:2008年9月9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2008年10月8日 审定人: 审定日期:2008年10月15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经济法;专业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业会计等之后的一门必修课,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目的 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能使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应用中得到加强、巩固、综合和提高,使学生获得审计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审计工作的程序和特点,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以审计学学科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
加强对经济学与审计学、管理学与审计学以及法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把握审计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与性质 第三节 审计对象与审计目标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任务与作用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的含义与特征;审计的对象、目标、职能、作用与任务;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等概念的内涵 理解: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关系 掌握:审计的含义、对象、职能与作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装……订……线……………………………………………………………………………………………………………
3、教学重点:了解审计准则、依据;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的内涵
4、难点:审计的职能、任务与作用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审计种类与方法(4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的分类
第二节审计的方法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几种不同的种类
理解:审计不同分类之下的具体的审计方法
掌握: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之中怎么样运用审计方法
3、教学重点:重点突出案例分析,以强化学生对审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4、难点:审计实务之中灵活运用审计方法
第三章:审计组织体系与审计人员(2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组织体系
第二节审计人员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的各种组织形式以及各自的特点
理解:审计组织体系内部的分工
掌握:不同体系内的审计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3、教学重点:不同审计组织形式的区别
4、难点:审计体系对应的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
第四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4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准则
第二节审计依据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准则的内容
理解:审计意见形成的依据
掌握: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3、教学重点: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
4、难点:审计依据的来源分类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2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证据
第二节审计证据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准则的内容
理解:审计证据的类型
掌握:审计证据的分类以及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3、教学重点:审计证据的类型
4、难点: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第六章:审计计划与审计程序(4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计划
第二节审计程序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计划的内容
理解:审计程序的步骤
掌握:审计计划的执行以及实施审计程序的方法
3、教学重点:审计证据的计划
4、难点:实施审计程序的步骤
第七章:内部审计及其评审(2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内部控制的概念
第二节内部控制要素
第三节了解内部控制的方法与初步评价
2、教学要求:
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评及符合性测试、总评的内容
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及其作用,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种类掌握: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其审计步骤法
3、教学重点:内控制的测试
4、难点:内控制的测试
第八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4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抽样的概念
第二节符合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第三节实质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抽样的定义和运用范围的内容
理解:审计抽样的种类(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样本的设计掌握:审计样本的选取;抽样结果的评价
3、教学重点:审计抽样的种类
4、难点:抽样结果的评价
第九章:货币资金的审计(2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货币资金业务的符合性测试
第二节货币资金业务的实质性测试
第三节短期证券投资审计
2、教学要求:
了解:货币资金的定义和运用范围的内容
理解:货币资金的种类
掌握:货币资金审计的方法
3、教学重点:货币资金业务的实质性测试
4、难点:货币资金业务的实质性测试
第十章: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4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的概述
第二节应付账款的审计
第三节应付票据的审计
2、教学要求:
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运用范围
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的重要意义
掌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具体的方法
3、教学重点: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
4、难点: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
第十一章:审计报告与审计档案(2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审计报告的概述
第二节审计档案
2、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报告的含义和类型
理解:审计报告形成的过程
掌握:审计档案处理的方法
3、教学重点:审计报告形成的过程
4、难点:审计报告形成的过程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力开展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改变原传统单纯靠课程讲授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采取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并且通过多种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仪器对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展开了研究。
3、教学辅助资料
(二)作业、答疑和质疑
1、作业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第二章第三节一个简答题、第四章第三节一个实务题、第七章第四章一个实务题
2、答疑和质疑
答疑课:安排在每章后。
(三)考核方式
期末课程结束,统一出题,统一考试。
第一、二、三、章是重点基础理论知识部分,是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题的主要出题内容;第九、十章是重点实务部分,以审计程序为主;第五、六、八章可适当出一部分理论性的小题。
1、命题原则
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期末复习提要的教学要求和文字教材范围之内。
按照重
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能力,又考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命题的覆盖面广泛,但同时也会突出重点。
试题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2.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试题类型主要包括:
名词解释:占全部试题的10%
填空题:占全部试题的10%
单选题:占全部试题的20%
多选题:占全部试题的10%
简答题:占全部试题的10%
判断题:占全部试题的10%
业务题:占全部试题的30%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经济法;专业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业会计等之后的一门必修课,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能使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应用中得到加强、巩固、综合和提高,使学生获得审计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审计工作的程序和特点,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1]《审计学》刘丽华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二)教学参考书
[2] 《审计基础知识》朴根虎高主编,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