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一 第1课 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一 第1课 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检测一第1课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基础巩固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答案 C解析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句话揭示了他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B.仁者爱人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答案 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A项为老子的主张;B项是孔子“仁”的思想;D项虽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但与材料意思无关。

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答案 B解析A项是墨家的主张,C项是孔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的主张。

4.某班同学在对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二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C.二人对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D.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答案 C解析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

因此,C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5.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兼爱非攻答案 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体现了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辩证法,老子在政治上还主张“无为而治”。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6.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对他这种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B.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C.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D.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答案 D解析韩非子的主张是建立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之上的,故君权高于法权。

高中历史 4:1.1 百家争鸣练习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4:1.1 百家争鸣练习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4:1.1 百家争鸣练习人民版必修3一、选择题1.“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说明荀子()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答案】B【点拨】材料强调了通过“明礼仪,起法正,重刑法”,才能达到天下皆治而善。

2.“玉”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

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A.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B.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答案】A【点拨】玉温润、坚硬的特点,与孔子所主张的仁等相近,所以为孔子所喜爱。

3.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此中“智慧”是指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答案】B【点拨】当今世界存在矛盾和冲突,而孔子的“仁”和“德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4.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D.阴阳家最受欢迎【答案】C【点拨】在这样动乱的时代,需要法家的思想来统一。

5.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答案】A【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其含义是说,君主治理好国家的上策是“以德服人”,故A项正确。

材料讨论的是治国策略而非人性,B项错误。

C.D两项都是孟子的思想主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1.1百家争鸣(练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1.1百家争鸣(练习)

1·1 百花怒放(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对于“百花怒放”的阐述,正确的选项是()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派别②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基础③他们相互对峙攻击,没有交融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看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能力。

“百花怒放”中的“百家” 是泛指,其实不是指一百家,因此①错误。

诸子百家之间既相互诘难、批判,又相互汲取、交融,因此③错误。

答案: C2.春秋战国至秦汉期间,各样思想派别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绘为:“拥有无穷怜悯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顾问公司”。

请按次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派别()A.儒、道、法B.儒、法、道C.法、儒、道D.道、法、儒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各派基本看法的理解。

“有无穷怜悯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与儒家“仁”的思想相符合,儒家思想提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主张;“归服自然的隐士”切合道家思想的要求,安静无为,满足寡欲,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法家提出“法治”,主张君主专制,是“专制君主的顾问”。

答案: A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首创人,是有名世界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本质上是指 ()A.教育的内涵要丰富B.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教育适应现实需要D.人人都有做教师的资格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有教无类”是指教育的对象没有贵贱之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益、时机。

答案: B4.下边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应了战国期间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法家、道家B.儒家、道家C.墨家、儒家D.墨家、法家分析:此题要修业生能依照漫画资料再现史实剖析判断问题。

图一表现了“威武能不屈”出自孟子的言论,属于儒家;图二表现了“安静无为”“顺其自然”的思想,属于道家。

答案: B5.某同学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某位有名思想家在思想上“矛盾”,在政治上“无为”。

《百家争鸣》文字素材1(人民版必修3)

《百家争鸣》文字素材1(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节百家争鸣素材始终困扰人们的千古谜团:墨家为何会突然消亡墨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和儒家并称“显学”,而与道家,也成分庭抗礼之势,所谓“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讲的就是这种情形。可是,先秦时期如此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中经秦汉的转换,至汉初,却突然消失了。司马迁写史记时,对墨家已不甚了了,而以后则更少有人提及。人们只知其大概,对这一学派的真实情况,却少有了解。直到两千年后,清人在整理《道藏》时,才发现被误收入其中的墨子书,这才有了乾、嘉以来墨学研究的兴起。现在想来,还真该感谢那位粗心的《道藏》编撰者,正是他的误收,为我们保住了一部珍贵的学术典籍。今天读墨子书,其内容之广博、思想之精深,不难发现。但是,墨家学派的突然消亡,却始终困扰着人们。对此,许多墨学研究者多有涉及,且口径大体一致,即墨家思想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所有这些分析都没能回答墨家消失的突然性问题。先秦诸子学到了汉代,或显或隐、或盛或衰,大多有踪迹可寻,唯独墨家,却象谜一样消失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看来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其学说的分析,而要另谋出路。我以为,墨家学派的突然消亡,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学派的组织特征与行为特征。墨家是个有着崇高理想的学派,这个理想,便是公天下、兼爱天下。面对理想又该如何作为?墨家的宗旨是:“口言之,身必行之”,因此,墨家又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实践精神的学派。正是因为这种实践自已社会理想的需要,才使得墨家在先秦众多流派中,成为唯一一个有着严格组织的学派。墨者称自已的领袖为巨子,奉巨子为圣人。其实,墨子就是第一任巨子,他不仅是这个团体的思想领袖,还是这个团体参与社会实践的组织者。不仅如此,墨者们还有着严格的自律精神,他们“以绳墨自矫”,严格要求自已。所谓绳墨,即木匠用以取直的墨线。而正是这种“以绳墨自矫”、严格自律的特征,才是这个学派被人称作墨家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因为他们睑黑或是墨子受过黥刑。将以上分析结合其它资料,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墨家的总体形象:这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崇高的社会理想与强烈的社会实践情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有,他们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正是这种对理想的坚持与执着,墨者们具有一种勇敢的精神,为了公理与道义,他们可以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西汉初年的陆贾说:墨门多勇士。《淮南子》书则说,墨家中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些,都是对墨家献身精神的真实记载。而墨家对于社会实践的参与,又多以有组织的群体形式出现,于是这种献身精神,便很容易表现为一种集体行为。据《吕氏春秋》记载,墨家巨子孟胜为楚国阳城君守封,他与弟子一百八十三人无一后退,全部战死!在当时的纷乱之世,这样的事件,于墨家想非一端。再看著名的墨子止楚攻宋。墨子反对战争而止楚攻宋,是作了两手准备的,一方面,他千里迢迢只身赴楚以止楚,另一方面,则派禽滑厘等三百弟子助宋守城以防不测。好在墨子止楚止住了,若楚王好说歹说不听呢?以楚之强而宋之弱,一旦楚王加兵於宋,不仅宋国难保,墨子与三百弟子的命运也很难说了。以墨家宁死不屈、义无反顾的精神推想,他们不会有一人退却,宁可死。墨家有多少弟子呢?我常想起秦汉之际的田横。田横,齐人,当初与刘、项同时起兵反秦,数年后,刘邦称帝而田横与五百壮士败亡海岛上。刘邦为长远计,派使者软硬兼施以召横,田横不得已,与二门客随使赴洛阳。走到离洛阳三十里的地方,田横对两位门客说:当初我与刘邦同时起兵,而今一为天子,一为亡虏,我深以为耻。刘邦其实是想看看我的面容,烦劳二位将我的首级献给刘邦。于是自杀。二门客如诺,献田横首于刘邦。刘邦大为叹息,于是以王礼葬田横并拜其二门客为都尉。葬毕,二门客在田横墓侧自掘坑,然后双双自杀。刘邦更为惊叹,派使者赴海岛召五百壮士欲加重用。而海岛上的五百壮士从使者口中得知田横已死的消息后,无一奉召,他们采取了另外一种回答刘邦、回应田横的方式---全部自杀!我常想,田横是墨家吗?田横是巨子而五百壮士是墨者吗?如果不是,他们那种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精神与行事,与墨家何其相似!如果是呢?他们大概便是一群最后的墨者吧!以崇高的理想为目标,以严格的组织为规范,以甘愿为理想而献身为精神,这便是墨家的总体特征。当他们以集体的、群体的方式参与社会变革与实践时,他们能显示出一种力量。然而,悲剧性的结果可能恰好也就在其中:当这个群体遭受强力打击时,以他们对正义与理想的执着,以他们宁可死而决不后退的精神,其结果,便不是土崩瓦解而只能是寸草无生了。土崩瓦解尚可收拾,寸草无生则无以为继了!墨家的突然消亡是否可以这样解释呢?。

2021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1百家争鸣习题 人民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1百家争鸣习题 人民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历史专题一 1百家争鸣习题人民版必修3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

(1)简介:春秋末年______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主要成就。

①提出“____”和“礼”的学说,主张以____治国,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②主张人人“克己复礼”,推行“德行”,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③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___”,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提倡“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④他晚年与弟子重新编订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

2.孟子:战国初期,主张实行“________”;他相信人“性善”,提出“民为贵,________次之,君为轻”,孟子十分注重人格修养,他的“____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荀子:战国末期,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在伦理观上,他提出“人之性恶”,认为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__________”,另一方面又提出“制____而用之”等思想。

一、1.(1)鲁(2)①仁德③有教无类2.仁政社稷富贵3.天行有常天命♨应用思考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孟子与荀子又有何继承和发挥?应用思考:(1)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和“礼”。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即周礼,“克己复礼”。

(2)孟子思想核心是“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

(3)荀子发展为“仁义”“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应用示例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应用示例:B二、老庄之学1.老子。

高考 真题按课汇编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 真题按课汇编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百家争鸣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百家争鸣
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贡因献材施教,启发教育;
①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 伦理观:性相近 ②整编文献——《六经》
消极:复古倾向,不适应当时(乱世)的需要。
评 积极:开创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传 价 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作用巨大。
(一)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经济:
铁犁牛耕使用,促使井田制崩溃, 和生产力大发展(物质基础)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 本
政治:经 于诸一济侯定的争社反霸会映的,,政分又治封给和予制经伟崩济大溃。影(响环和境作自用由)原 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社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会 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然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体再变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
季的运行一样。
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化高峰。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苏格拉底的背景:希腊工商业的繁荣;
3.基本特征
A.纪律严明。 B.刻苦俭朴、苦干、自我牺牲。
在“稷下学宫”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担任“祭酒” 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 (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变革
(2)为什么说孔子作为一名附带而为的教师取得了成功? (1)孔子作为一名政治家有什么主张?“完全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 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
B、战国孟子:发展儒学 “孔孟”、“亚圣” 1.主张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真题选择题(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真题选择题(百家争鸣)
• 【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 德,故A项正确;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 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 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 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 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 故D项错误。
• 【答案】B
• 1.(2016·海南高考·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
“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主张
•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士阶层的崛起 • 【解析】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
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 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 据——“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 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 A“项别正国确宫;廷“”新,贵都”不的能身表份明、对对功自名己利可禄能的的轻未视来,工故作B项的错预误想;——太 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 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故D项错误。 • 【答案】A
高中历史必修三
高考真题选择题(百家争鸣)
• 1.(2018·北京高考·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 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 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人教版 必修三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010-2020年全国、南海卷真题汇总及解析)

人教版 必修三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010-2020年全国、南海卷真题汇总及解析)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0-2020年全国卷、海南卷真题汇编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共12题(其中9题选择题,3题非选择题)1.(2010·海南单科·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答案】C【分析】本试题依据考试大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设定,主要考查考生准确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解事实的能力。

考生应准确掌握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诸家的思想和主要观点。

题干所提供的信息是"非攻",属于墨家的观点。

2.(2012·海南单科·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答案】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解读和提炼有效信息,以及准确、完整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此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儒家思想基本内涵的掌握。

题干点明材料出于儒家经典,强调的内容是君主如何提升自身修养,从而让百姓对自己恭敬、信服。

考生可以根据所学儒家仁政主张,做出正确判断。

A、C、D三项与材料所表达的思想皆不符。

3.(2014·海南高考·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分析】本题以先秦百家争鸣作为考查范围,旨在考查考生对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题目所举材料,体现“君”与“民”之关系,强调无论是在哪种情形下,“民”对于“君”均有绝对的义务,可以判定是法家的主张,体现的法家思想,而A项为道家的思想,B 项及C项为儒家的思想,均与题干内容不合。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1·1 百家争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2.(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3.(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2题)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4.(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5题)“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2008年海南高考2题)“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6.(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题)“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7.(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4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8.(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2题)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9.(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3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0.(2009年上海高考3题)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高考通关—《百家争鸣》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高考通关—《百家争鸣》

随学考、高考同步化新趋势,从学考、高考两个维度设计训练,考点、考法全面覆盖,科学设计梯级序列化训练,辅助跳出题海,实现高效演练。

高中历史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a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理解领会、领悟和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等。

c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综合对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相关问题。

一、选择题1.在有关惩治腐败的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分子,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自然就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惩罚腐败分子,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甲B.乙C.丙D.丁2.(2015•四川文综)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3.(2017•河北大联考)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

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4.“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

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B.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二、非选择题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高中历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练习与解析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练习与解析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练习与解析1.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其中“百家争鸣”的含义是()A.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讨论B.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C.鼓励各种戏剧流派的创新发展D.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思路解析:“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答案:A2.“双百”方针提出后,在话剧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是()A.艾青《蝉的歌》 B.郭沫若《蔡文姬》C.杨沫《青春之歌》 D.老舍《茶馆》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话剧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的掌握情况。

A项艾青《蝉的歌》是现代诗歌,B 项郭沫若《蔡文姬》是历史剧, C项杨沫《青春之歌》是小说。

答案:D3.“双百”方针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A.“左”倾错误的影响 B.“文革”的开展C.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D.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看待思路解析:本题为原因类选择题,主要考查运用因果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四个选项皆是原因,但根本的是A项。

答案:A4.电影《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和《红日》创作于()A.1949年 B.1959年 C.1969年 D.1979年思路解析: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影片展览月”,35部影片一同展出,故事片就有17部,以上所提到的《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这一年被电影界称为“难忘的1959年”。

5.20世纪80年代,为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我国设立了()A.全国作家协会 B.茅盾文学奖C.冰心文学奖 D.巴金文学奖思路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教材插图《首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的来龙去脉,其设立是在1981年。

答案:B6.党在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时,明确要处理好的关系不包括()A.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B.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C.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D.贯彻“双百”方针的关系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教材内容。

高中历史 课下能力提升(一)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课下能力提升(一)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课下能力提升(一)(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游士纵横捭阖,为了博取人君之信任,争取发言机会及生存空间,他们多讲究论辩之术,由此产生了诸多流派。

这一现象产生的大背景是( ) A.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B.中央集权局面的出现C.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 D.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解析:选A 题干展现的现象是百家争鸣,其产生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生了剧烈变化,在思想界表现为涌现出一批杰出思想家,他们相互争辩、学习,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因此选A项。

当时虽然分封制渐趋崩溃,但是还未形成中央集权局面,B项错误;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是在战国后期,C项错误;此时知识分子阶层活跃而非“兴起”,D项错误。

2.“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孔子吸收墨家思想开创了儒家学派B.韩非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C.荀子吸收各家思想提出“兼相爱、交相利”D.老子在批判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齐物论”解析:选B 墨子出生于孔子故去后,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法家吸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形成了系统化理论,故B项正确;“兼相爱、交相利”属于墨家思想,故C项错误;“齐物论”属于庄子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解析:选B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A项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B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符合题意;C项是孔子的德治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是法家的法治和集权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

4.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

必修三专题一:1、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2011年12月安徽名校模拟4题)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2.(2011年12月京华市竞赛12题)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克复周礼。

下列言论中,体现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是①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②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3.(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6题)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20题)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5.(2012年1月宝鸡市一模24题)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思想主张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荀子C.韩非子D.老子6.(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8题)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思想】高中历史11百家争鸣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

【思想】高中历史11百家争鸣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

【关键字】思想(创新演练大冲关)高中历史 1-1百家争鸣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 )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流思想。

①体现了孔子“仁”“德”思想;②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能强加于其他人,体现了孔子处事原则;③体现了孔子教育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没有差别;④体现了孔子提倡维护等级的思想,属于糟粕。

答案:A2.上午,一座总高的“孔子”塑像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

国家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缅怀和表彰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B.纪念和肯定孔子在文化上的成就C.宣传和实践儒家学说的政治主张D.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的保守文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批判地继承保守文化,而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保守文化的主流,故选D;A项仅谈教育,B项仅谈文化,都过于偏颇,与材料中“主要目的”不符,故排除;孔子的政治主张具有保守性,如“克己复礼”,不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故C项排除。

答案:D3.,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

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解析:关键信息是:“作揖行礼”“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以此可知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道德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1·1 百家争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2.(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3.(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2题)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4.(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5题)“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2008年海南高考2题)“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6.(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题)“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7.(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4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8.(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2题)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9.(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3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0.(2009年上海高考3题)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

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1.(2008年上海高考A2题)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12.(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4题)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

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13.(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43题)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 .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4.(2008年上海高考B6题)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等级B.教化C.习俗D.祭祀15.(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6.(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3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17.(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2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18.(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9题)“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19.(2009年海南高考1题)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20.(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题)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2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8题)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22.(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42题(3))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4.(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29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

(6分)材料一登州文会馆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1876年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表3为该校正斋(中学部分)开设的主要课程:表3材料二试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注:艺学指算、绘、矿、医、声、光、化、电)为用。

”――安作璋等《齐鲁文化通史》(2)分析材料一、二,指出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共同之处。

(3分)这类新式学校的创办对山东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分)25.(2009年上海高考31题)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12分)(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1·1 百家争鸣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治国方略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律的的解释应该是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兼施,相辅相成。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本题以《唐律疏议》的记载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

本题的解题材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

”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

“德礼为政教之本”,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

“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

“相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

2.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3.A解析:道家主张“无为”“,虚无”、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重视“法”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人对于道德的传承,强调的是治民以德,这符合儒家的思想。

4.A解析:“举而上之,富而贵之”,是推选他并重用他,使他变得富贵。

可以看出是“选贤能,尚贤”的思想,这主要体现了墨家思想。

5.D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的阅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繁为攻伐”“实天下之巨害”主张“非攻”为墨家学说,因此选C。

7.B解析:此题考察第2分册第5课百家争鸣的内容,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裁,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

故选B。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

考试内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大变革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分析:“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对照一下选项,不难做出判断。

8.C解析: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言仁义”,即主张仁义,是儒家学派。

题目的着眼点是题干中的材料提到的韩非批评的“言仁义者盈廷”,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C。

9.B解析:①迎江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占地3万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人士阁、法堂、广嗣殿等建筑组成。

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

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

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

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

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10.D解析:题干中①②③是事件的经过,④是对事件的认识、结论,因此属于历史评价的是④。

11.D解析:从材料中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意思是教学的内容是法律,有懂法律的人担任官吏,体现法家思想。

选D项。

12.D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

历史技能/运用有关时间的术语(如古代、现代、世纪、年号、纪年等)。

考试内容:春秋战国、隋唐、清末民初三个时代的时代特征。

分析:将三个时间转化为春秋战国时期;隋唐前期;辛亥革命,答案自然一目了然。

中国史内容的考察,20世纪初期主要指新文化运动,属于第一种,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可以指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7世纪初期中国处于唐朝刚刚统一,没有变革和动荡。

13.D解析:A项是墨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