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考点名师讲义【专题8】物理图像问题分析(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图象问题归类解析

高考物理图象问题归类解析

高考图象问题归类解析图象题历来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和热点,物理图象是形象直观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有力工具,在中学物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利用“图象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分析思路清晰。

《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具有阅读图象、描述图象、运用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图象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高考试题中均把物理图象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从不同的侧面考查了学生观察分析、收集信息、推理判断、作图处理数据和用图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高考中与图象有关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希望对今后的备考有所启示和帮助。

1.获取图象所要表达的信息对于图象题,首先要明确所给图象的物理含义。

如图象的坐标原点,纵横坐标轴,定义域或值域,截距,斜率,所围面积,图象交点,极值等的意义要明确,要能准确获取图象所要传达的信息。

这就要求考生认真观察图象、认识图象、分析图象,把握图象所反映的物理信息,明确图象的物理意义,挖掘图象的隐含条件,图象反映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等,抓住这些信息,以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1】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0t =时其速度为1/m s ,从此刻开始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面作用F ,力F 和滑块的速度v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3-12-15、3-12-16所示。

设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力F 对滑块做的功分别为123W W W 、、,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 A .123W W W ==B .123W W W <<C .132W W W <<D .123W W W =< 【解析】 根据F t -图象可知,力F 为同一方向的力,且在一段时间内为恒力。

再分析同时间段内的v t -图象,如图3-12-16所示,可知0~1s 内匀减速运动,1s ~2s 内匀加速运动,且两段位移相同,2s ~3s 内为匀速运动,位移为前段的2倍。

综合分析可知,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32f F N ==,根据W FS =可知: 112W J =,232W J =32W J =故123W W W <<,正确答案为B 。

高三物理图像法解题问题

高三物理图像法解题问题

图像法解题问题物理图象是直观地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

物理图象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图象中包含有丰富的信息,能直观地表示物理状态和过程,用图象分析求解某些物理问题可使求解得以简化。

正是由于它具有以上的一些优点,所以在物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处都涉及到图象,重要的有:运动学中s-t图象、v-t图象、振动图象x-t图、波动图象s-x图等;电学中的电场线分布图、磁感线分布图、等势面分布图、交流电图象等;还有气体图象p-v图、v-T图、p-T图等;在实验中也涉及到不少图象,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要用到a-F图象、a-1/m图象,用“伏安法”测电阻时要画出I-u图象,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要画u-I图,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要画出的T2-l图等;在各类习题中图象问题也是频频出现,更有些图象是教材中未曾出现过的,如力学中F-t图,电磁感应中的Φ-t图、E-t图等。

一、用图象解题可使解题过程简化,思路更清晰图象法解题不仅思路清晰,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

在有些情况下运用解析法可能无能为力,但是图象法则会使你豁然开朗。

例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完全一样的小球,从光滑的a管和b管由A处静止滑下至C处滑出,设转弯处无能量损失,a、b管构成一个矩形。

关于两球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t a=t bB. t a>t bC. t a<t bD.因为矩形长、宽未知,t a和t b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解析:这道题如采用解析法,难度很大。

可以利用v--t图象(这里的v是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路程s)定性地进行比较。

在同一个v-t图象中做出a、b的速率图线,如图所示,显然开始时b的加速度较大,斜率较大;由于机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线末端在同一水平图线上。

为使路程相同(曲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同),显然b用的时间较少。

二、利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更直观物理过程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用数学式表达,还可以用物理图象描述。

高考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

高考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

高考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一、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1.如图所示,滑块A 、B 的质量均为m ,A 套在固定倾斜直杆上,倾斜杆与水平面成45°,B 套在固定水平的直杆上,两杆分离不接触,两直杆间的距离忽略不计且足够长,A 、B 通过铰链用长度为L 的刚性轻杆(初始时轻杆与平面成30°)连接,A 、B 从静止释放,B 开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不计一切摩擦,滑块A 、B 视为质点,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当A 到达与B 同一水平面时,A 的速度为gLC .B 滑块到达最右端时,A 的速度为2gLD .B 滑块最大速度为3gL 【答案】AD 【解析】因不计一切摩擦,故系统机械能守恒,A 正确;设A 的速度为A v 、B 的速度为B v ,当A 到达与B 同一水平面时,对A 、B 速度进行分解,如图所示根据沿杆方向速度相等有:2cos 452B A A v v v ==o ,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有:2211222A B L mgmv mv =+,解得:23A v gL =,B 错误;B 滑块到达最右端时,B 的速度为零,如图所示: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有:212122AmgLmv +=',解得:()12A v gL ='+C 错误;当A 滑到最低点时,速度为零,B 的速度最大,如图所示: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有:23122B mgL mv '=,解得:3B v gL '=,D 正确,选AD.【点睛】应用A 、B 沿杆方向速度相等,求出A 、B 的速度关系,因为不计一切摩擦,故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当A 的速度最大时,B 的速度为0;当B 的速度最大时,A 的速度为0.2.甲乙两图中,某时刻绳子AB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θ,绳子上端以速度v 0匀速拉动,在两车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车运动速度大小之比cos 1cos θθ+B .甲车运动速度大小为cos v θC .相同时间t ∆内乙车速度增量大于甲车速度增量D .此刻若将速度v 0改成拉力F ,则两车加速度大小之比1:1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C .由甲图可知,甲车的速度11cos v v θ=+乙车的速度2cos v v θ=所以,甲、乙两车运动速度大小之比cos 11cos θθ<+,相同时间t ∆内乙车速度增量大于甲车速度增量.故AC 正确,B 错误;D .改成拉力F ,甲车所绳子合力沿两绳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汽车甲的合力大小为22cos 2F θ,汽车乙的合力大小为cos F θ,因此合力不相等,加速度不相等,故D 错误.3.如图,将一质量为2m 的重物悬挂在轻绳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的轻小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 ,杆上的A 点与定滑轮等高,杆上的B 点在A 点正下方距离A 为d 处.现将环从A 点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环到达B 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2d B .环能下降的最大距离为43d C .环到达B 处时,环与重物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2D .环从A 到B 减少的机械能等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几何关系有,环从A 下滑至B 点时,重物上升的高度h=2d−d ,故A 错误;环下滑到最大高度为h 时环和重物的速度均为0,此时重物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2 h d d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222(?)mgh mg h d d =+-,解得:h=43dd ,故B 正确.对B 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在沿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等于重物的速度,有:vcos45°=v重物,所以2v v 重物=,故C 错误;环下滑过程中无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即满足环减小的机械能等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故D 正确;故选BD .4.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 和b ,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并放置在光滑的半球面内.已知细杆长度是球半径的2倍,当两球处于静止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θ=15°,则( )A .杆对a 、b 球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沿杆方向B .小球a 和b的质量之比为2:1 C .小球a 和b 的质量之比为3:1 D .半球面对a 、b 球的弹力之比为3:1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 、对轻杆,受两个球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杆对a 、b 球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沿杆方向,故A 正确;BC 、两球都受到重力、细杆的弹力和球面的弹力的作用,过O 作竖直线交ab 于c 点,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设球面的半径为R ,则△oac 与左侧力三角形相似;△oac 与右侧力三角相似;则由几何关系可得:a m g T OC ac =;b m g T OC bc=,即:a b m bc m ac =;由题,细杆长度是球面的半径的2倍,根据几何知识知图中α=45°,在△oac 中,根据正弦定理,有:sin30sin105ac ao︒︒=,则3ac bc =,3a b m m =;故B 错误,C 正确; D 、根据平衡条件,有:Na F T oa ac =,Nb F T ob bc =,故3Na Nb F bc F ac ==,故D 正确.5.如图所示,水平光滑长杆上套有一物块Q ,跨过悬挂于O 点的轻小光滑圆环的细线一端连接Q ,另一端悬挂一物块P .设细线的左边部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初始时θ很小.现将P 、Q 由静止同时释放.关于P 、Q 以后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θ =60º时,P 、Q 的速度之比1:2B .当θ =90º时,Q 的速度最大C .当θ =90º时,Q 的速度为零D .当θ向90º增大的过程中Q 的合力一直增大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A 、则Q 物块沿水平杆的速度为合速度对其按沿绳方向和垂直绳方向分解,P 、Q 用同一根绳连接,则Q 沿绳子方向的速度与P 的速度相等,则当θ =60°时,Q 的速度cos 60Q P v v ︒=,解得:12P Q v v =,A 项正确.B 、C 、P 的机械能最小时,即为Q 到达O 点正下方时,此时Q 的速度最大,即当θ=90°时,Q 的速度最大;故B 正确,C 错误.D 、当θ向90°增大的过程中Q 的合力逐渐减小,当θ=90°时,Q 的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合力最小,故D 错误.故选AB . 【点睛】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掌握能量守恒定律,注意当Q 的速度最大时,P 的速度为零,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所示,一个长直轻杆两端分别固定小球A 和B ,竖直放置,两球质量均为m ,两球半径忽略不计,杆的长度为L .由于微小的扰动,A 球沿竖直光滑槽向下运动,B 球沿水平光滑槽向右运动,当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图中未标出),关于两球速度A v 与B v 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球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一直大于gB .B 球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C .tan A B v v θ=D .sin A B v v θ=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先分析小球B 的运动情况:小球 B 以初速度等于零开始向右运动,当小球A 落到最下方时B 的速度再次为零,所以B 在水平方向先加速后减小,即B 球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根据受力可知刚开始时杆对B 产生的是偏右的力,所以杆对A 产生的是偏向上的力,根据受力可知此时A 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 ,故A 错误;B 正确;当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根据运动的分解可知;cos sin A B v v θθ=即tan A B v v θ=,故C 正确;D 错误;7.某电场是由平面内两个相同的点电荷产生的,其中一个点电荷固定不动且到P 点的距离为d ,另一个点电荷以恒定的速率在该平面内绕P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AC 段与CE 段关于直线t =t 0对称,若撤去运动点电荷,测得P 点场强大小为E 0,已知E A =E E =E 0,E B =E D =E 0,E C =0,静电力常量为k ,不考虑磁场因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dB ..运动电荷的速率为02dt πC .0~023t 时间内,运动电荷的位移大小为3d π D .0~23t 时间内,运动电荷的位移大小为d 【答案】BD 【解析】由图像可知t=t 0时P 点的场强为零,说明另一点电荷在P 点右侧距离为d 的位置;当t=0和t=2t 0时,P 02E ,可知另一电荷在与QP 垂直,且距离P 点d 的位置,则运动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d ,选项A 错误;粒子运动的速率为02dv t π=,选项B错误;0~023t 时间内,运动电荷运动的弧长002233t d d x vt t ππ==⨯=,转过的角度为3π ,则位移大小为d,选项D 正确,C 错误;故选B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电荷的叠加问题,题目的难点在于有一个电荷是运动的,导致p 点的合场强在不断的变化,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来计算场强的大小和速度的大小.8.真空中电量均为Q 的两同种点电荷连线和一绝缘正方体框架的两侧面ABB 1A 1和DCC 1D 1中心连线重合,连线中心和立方体中心重合,空间中除两同种电荷Q 产生的电场外,不计其它任何电场的影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方体两顶点A、C1电场强度相同B.正方体两顶点A、C1电势相同C.两等量同种点电荷周围电场线和面ABB1A1总是垂直D.把正检验电荷q从顶点A移到C电场力不做功【答案】BD【解析】【分析】电场强度是矢量,通过场强的叠加获得合场强;电势是标量,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以根据对称性判断电势的大小;电荷从等势面上的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电场力不做功。

高考物理专题强化运动学图像问题

高考物理专题强化运动学图像问题

高考物理专题强化运动学图像问题目标要求 1.掌握x -t 、v -t 、a -t 图像的意义,会分析其截距、斜率、“面积”等意义。

2.会用函数思想分析a -x 、xt-t 、v 2-x 等非常规图像来确定物体运动情况,解决物体运动。

3.掌握运动学图像间的相互转化。

考点一 常规运动学图像对基本图像的理解项目x -t 图像 v -t 图像a -t 图像 斜率 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纵截距 t =0时,物体的位置坐标 初速度v 0起始时刻的加速度a 0面积 无意义 位移 速度变化量 交点表示相遇 速度相同加速度相同思考1.描述甲、乙、丙、丁、戊、己物体各做什么运动。

答案 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丙物体先做减速直线运动,后反向做加速直线运动,丁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戊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己物体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2.在直线运动中,图像①②③分别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答案 图线①表示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直线运动,图线③表示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图线②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1 图(a)所示的医用智能机器人在巡视中沿医院走廊做直线运动,图(b)是该机器人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后10 s 的图线为曲线,其余为直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在0~30 s 内的位移大小为7 mB .10~30 s 内,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35 m/sC .0~10 s 内,机器人做加速直线运动D .机器人在5 s 末的速度与15 s 末的速度相同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图(b)可知,机器人在0~30 s 内的位移大小为2 m ,故A 错误;10~30 s 内,平均速度大小为v =Δx Δt =720m/s =0.35 m/s ,故B 正确;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0~10 s 内,图线的斜率不变,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 错误;0~10 s 内图线的斜率与10~20 s 内图线的斜率关系为k 1=-k 2,可知机器人在5 s 末的速度与15 s 末的速度等大反向,故D 错误。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题方法:图像法1.图甲为某电源的U I -图线,图乙为某小灯泡的U I -图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源的内阻为5ΩB .小灯泡的电阻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减小C .把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的功率约为0.3WD .把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电路的总功率约为0.4W【答案】D【解析】【详解】A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变形:U E Ir =-可得图像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动势,图像斜率的大小表示内阻,根据甲图电动势为:1.5V E =内阻为:1.0 1.55ΩΩ0.33r -== A 错误;B .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得:U R I= 可知乙图线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电阻,所以小灯泡的电阻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增大,B 错误;C .把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将甲、乙两图叠加到一起:-曲线的交点即小灯泡的电压、电流,根据图像读数:两U IU≈0.125VI≈0.28A所以,小灯泡的功率为:==⨯≈0.1250.28W0.035WP UIC错误;D.回路中的总功率为:==⨯≈P EI1.50.28W0.42W总D正确。

故选D。

2.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4 mC.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 s~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D.0~1 s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2 s~4 s内加速度的大小【答案】D【解析】0~1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为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即:,故A错误;在v-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故B错误;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知0~1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同,故C错误;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知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故D正确。

所以D正确,ABC错误。

高考物理图象问题归类解析

高考物理图象问题归类解析

高考物理图象问题归类解析图象法是利用各种函数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由于物理图象能形象、直观地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清晰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因此图象成为一种特殊的数学语言和工具。

用图象法解题具有简明、快捷、准确等优点,可以避免繁杂的中间运算过程,甚至还可以解决用解析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有关以图象及其运用为背景的命题,成为历届高考考查的热点,特别是在2007年的7套理综卷和5套物理卷中,有关图象的问题由以不同的面孔出现。

我先将考查的图象问题归类整理,并对典型题目进行了解析,介绍此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以飨读者。

应用图象法的最重要的两个步骤就是作图和识图。

作图时应注意:(1)根据物理公式或规律找出物理量间的大致变化趋势,知道图象的大致形状;(2)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图象上的几个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成光滑曲线。

识图则包括:(1)图象表示哪两个物理量的关系;(2)由图象的形状确定物理量的变化规律;(3)理解图象上各特征量(如斜率、截距、交点坐标、极点坐标和“面积”)的物理意义;(4)图象中其他隐含的物理变化规律等。

在有些问题中还需明确相关量的变化范围及给出的其它条件。

一、运动质点的s —t 图象、v —t 图象例1、(2007山东卷)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O 和ON 底端对接且ON=2MO ,M 、N 两点高度相同。

小球自M 点右静止自由滚下,忽略小球经过O 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v 、s 、a 、E K 分别表示小球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M 点到N 点运动过程的是( )解析:牛顿第二定律得:sin sin mg a g mθθ== 由于θ是定值,故C 错; 有题目条件可知MO 与地面夹角比ON 与地面夹角大,故MO 段加速度大于ON 段加速度,A 正确;由212s at =知B 错;由v at =得2221122k E mv ma t ==知D 错。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解析一、题方法:图像法1.一个质量为0.5kg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时刻t =8s 时,物体的速度为( )A .2m/sB .8m/sC .16m/sD .42m/s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F t -图像的面积表示冲量,在上方为正,在下方为负,故根据动量定理可得11122212222210222mv ⨯+⨯⨯-⨯⨯+⨯+⨯⨯=-,解得第8s 末的速度为16/v m s =,C 正确.【点睛】F-t 图像的面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在物理中,从图像角度研究问题,需要注意图像的斜率,截图,面积等表示的含义.2.从1907 年起,密立根就开始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C U (即图1 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G的读数减小到零时加在电极K 、A 之间的反向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ν,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 ,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得出的h 相比较,以检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按照密立根的方法我们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了某金属的 C U ν-图像如图2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4.27× 1014 HzB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5.50× 1014 HzC .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D .该图线的斜率为这种金属的逸出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设金属的逸出功为0W ,截止频率为c ν,因此0W h ν=;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 与遏止电压UC 的关系是k c E eU =,光电效应方程为0k E h W ν=-;联立两式可得:0C W h U e eν=-,因此图像的斜率为h e ,CD错误;当C 0U =可解得144.310c Hz νν==⨯,即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Hz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认为A 正确;B 错误.考点:光电效应.3.一质量为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而上,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2s 后撒去外力,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6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2mB .在2~6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 2C .在0﹣6s 内,摩擦力做的功为﹣8JD .在0~6s 内,摩擦力做的功为﹣4J【答案】B【解析】【详解】A 、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在0~6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26m 6m 2x =⨯⨯=,故选项A 错误; B 、在2~6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Δ0.5m/s Δv a t==,故选项B 正确; C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阻力为20.5N 1N f ma ==⨯=,在0~6s 内,摩擦力做功为16J 6J f W fx =-=-⨯=-,故选项C 、D 错误.4.下列给出的四组(每组两个图象)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A.B.C.D.【答案】C【解析】【详解】AB.A图中v-t图像表示先匀速后匀加速,所以x-t图像错误,A错误;同理B也错误;C.C图中x-t图像表示物体先静止,后匀速,匀速速度为2m/s,因此v-t图像正确,故C 正确;D.D图中没有匀加速所以v-t图像不对,D错误。

高中物理图像问题

高中物理图像问题

高中物理图像问题应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有直观、简洁的优点,所以高中物理有很多问题涉及图像,并且图像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

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明白下面几点:1,明确横、纵坐标的物理意义,同时一定注意单位和数量级2,搞清楚图像上的点、斜率、截距、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以及交点的意义。

3,找到和图像相关的函数关系;明确对应的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

一.x—t图像1,横坐标:;2,纵坐标:;3,纵轴截距:;4,横轴截距:;5,斜率:;6,交点:7,注意图像正负的意义。

二.v—t图像1,横坐标:;2,纵坐标:;2,纵轴截距:;4,横轴截距:;4,斜率:;6,面积:;7,交点:8,注意图像正负的意义。

例1.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1车通过的路程C.0~t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时刻相22距最远D.0~t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2例2.小张和小王分别驾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在某段时间内两车的v-t 图象如右图所示,初始时,小张在小王前方x处()A.若x=18m,两车相遇1次B.若x<18m,两车相遇2次C.若x=36m,两车相遇1次D.若x=54m,两车相遇1次三.a—t图像1,横坐标:;2,纵坐标:;3,纵轴截距:;4,横轴截距:;5,斜率:;6,面积:;C .质点在 时的速度最大,且最大的速度为0 0 0g 7,注意图像正负的意义。

例.一质点由静止开始按如图所示的规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在 2t 的时间内始终沿正方向运动,且在 2t 时距离出发点最远 0B .质点做往复运动,且在 2t 时回到出发点t a t2 4D .质点在 2t 时的速度最大,且最大的速度为 a t0 0四.F —x 图像1,横坐标:(或) ; 2,纵坐标:;3,横轴截距: ;4,斜率:; 5,面积:;6,注意图像正负的意义。

高考物理(浙江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8+物理

高考物理(浙江通用)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8+物理

高考定位图象能形象地表述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能直观地展现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利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对图象问题的考查成为近几年的热点.高考趋势: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①会识图:理解图象的意义,斜率、截距、面积的意义.②会作图:依据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规律作出图象.③会用图:能结合物理公式和图象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考题1对力学图象问题的考查例1如图1所示,轨道NO和OM底端对接且θ>α,小环自N点由静止滑下再滑上OM.已知小环在轨道NO下滑的距离小于在轨道OM上滑的距离,忽略小环经过O点时的机械能损失,轨道各处的摩擦系数相同.若用F、F f、v和E分别表示小环所受的合力、摩擦力、速度和机械能,这四个物理量的大小随环运动路程的变化关系如图.其中能正确反映小环自N点到右侧最高点运动过程的是()图1审题突破小环在NO上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在OM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知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再根据下滑距离大于上滑距离可得物体下滑时间大于上滑时间,从而可以比较出加速度的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小球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小球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小球所受弹力的大小加以确定,小环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以通过动能定理加以确定,合外力做功等于小环动能的变化,机械能随小环所受摩擦力做功而减小,根据摩擦力做功与位移关系加以讨论.解析 由题意知,v =12(v 0+v )知环在NO 、OM 上滑动的平均速度相等,又因为小环在轨道NO 下滑的距离小于在轨道OM 上滑的距离,结合x =v t 可得:在NO 上运动的时间小,在根据a =ΔvΔt 可知在NO 上下滑时的加速度较大,故在NO 上合外力较大,所以A 正确;在NO 上摩擦力F f1=μmg cos θ,在OM 上F f2=μmg cos α,又θ>α,所以下滑时的摩擦力小于上滑时的摩擦力,故B 正确;因环在下滑和上滑的过程中均做匀变速运动满足v 2=2ax ,故速度与位移不是线性关系,故C 错误;由机械能守恒可知,机械能的变化是由摩擦力做功引起的,故E -x 图象的斜率表示摩擦力,又下滑时的摩擦力小于上滑时的摩擦力,所以图象前段斜率应小于后段的斜率,所以D 错误. 答案 AB1.(单选)如图2所示,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移—时间(x -t )图线.由图可知( )图2A .在t 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 .在t 2时刻,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同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大 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t 1时刻,两车位置相同,图线切线的斜率不同,即两车速度不相等,选项A 错误;因为x -t 图线切线的斜率代表速度,在t 2时刻,a 、b 切线的斜率符号相反,故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选项B 错误;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切线的斜率先减小后增大,故b 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 正确;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比较a 、b 切线的斜率可知,开始b 车速率大于a ,然后b 车的速率逐渐减小,直到等于a 车的速率;然后减小到零后又反向增加,故选项D 错误. 2.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市已推出新型节能环保电动车.在检测某款电动车性能的实验中,质量为8×102 kg 的电动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 m/s ,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车的牵引力F 与对应的速度v ,并描绘出如图3所示的F —1v 图象(图中AB 、BO 均为直线),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0.05倍,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则( )图3A .该车起动后,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B .该车起动后,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接着做匀速运动C .该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1.2 sD .该车加速度为0.25 m/s 2时,动能是4×104 J 答案 BD解析 由于横坐标为速度的倒数,所以电动车的启动过程为从A 到B 到C .AB 段,牵引力不变,电动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F -F f m =2 000-0.05×8×102×108×102m/s 2=2 m/s 2;BC 段,由于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所以F v =P 额=恒量,即以恒定功率启动,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电动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F =F f =400 N ,速度达到最大值15 m/s ,故选项A 错误,B 正确;由a=v -v 0t 可知t =v -v 0a =3-02 s =1.5 s ,故选项C 错误;该车加速度为0.25 m/s 2时,牵引力为F ′=ma ′+F f =8×102×0.25 N +0.05×8×102×10 N =600 N ,此时的速度为v ′= 2 000×3600 m/s =10 m/s ,动能为E k =12m v ′2=12×8×102×102 J =4×104 J ,故选项D 正确.1.理解横坐标、纵坐标的物理意义(1)确认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各是什么. (2)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也是绝不能忽视的. 2.理解斜率、面积的物理意义 (1)图线的斜率的意义要理解物理图象中斜率的含义,首先要看清图象的两个坐标轴.①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纵坐标表示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因此图线中某两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平均速度,图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瞬时速度;②v —t 图线上两点连线的斜率和某点切线的斜率,分别表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③恒力做功的W —l 图象(l 为恒力方向上的位移),斜率表示恒力的大小;④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v 2—x 图象(v 为速度,x 为下落位移),其斜率为重力加速度的2倍; (2)面积的物理意义①在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中,图线和时间轴之间的面积,等于速度v 与时间t 的乘积,因此它表示相应时间内质点通过的位移;②在a —t 图象中,图线和时间轴之间的面积,等于加速度a 与时间t的乘积,表示质点在相应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③力F移动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一段位移l,F—l 图象中曲线和l坐标轴之间的面积表示F做的功,如果F是合力,则此面积表示物体动能的增加量.考题2对电场图象问题的考查例2(单选) a、b是x轴上的两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沿x轴a、b之间各点对应的电势高低如图4中曲线所示,P点处电势最低,而且a、P之间的距离大于P、b之间的距离.从图中可看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A.a、P间和P、b间各点的电场方向都指向P点B.a和b一定是同种电荷,但是不一定是正电荷C.电势最低的P点的电场强度最大D.把带负电的检验电荷沿x轴由a移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对该电荷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审题突破φ—x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所以P处场强为零,从a到b电势先减小后增大,根据电场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关系判断电场力是做正功还是负功.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得到Q1的电荷量一定大于Q2的电荷量;根据场强方向得出两电荷一定是正电荷.解析根据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可知,P点的左侧电场方向向右,P点的右侧电场方向向左,则a、P间和P、b间各点的电场方向都指向P点,故A正确;P点切线斜率为零,而φ—x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则P点的电场强度为零.两电荷在P点的合场强为零,P点距离Q1较远,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知,Q1的电量大于Q2的电量.从a到b电势先减小后增大,因为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知Q1和Q2一定是同种电荷,且都为正电荷,故B错误;由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就知道P处场强为零,且电势最低,故C错误;把带负电的检验电荷沿x轴由a 移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向左后向右,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故D错误.答案 A3.(单选)(2014·安徽·17)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取该直线为x轴,起始点O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 p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5所示,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图5答案 D解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其电势能的变化规律是非线性的.A:由E p—x图象知,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不是均匀变化的,电场力不能为恒力,故选项A错误;B:带电粒子仅受静电力作用,故电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即动能增加得越来越慢,故选项B错误;C:由于静电力不是恒力,加速度a应该越来越小,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4.静电场方向平行于x轴,其电势φ随x的分布可简化为如图6所示的折线.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以初速度v0从O点(x=0)进入电场,沿x轴正方向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6A.粒子从O运动到x1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B.粒子从x1运动到x3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要使粒子能运动到x4处,粒子的初速度v0至少为2 qφ0 mD.若v0=2 qφ0m,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6qφ0m答案AD解析粒子从O运动到x1的过程中,电势升高,场强方向沿x轴负方向,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也沿x轴负方向,粒子做减速运动,故A正确.粒子从x1运动到x3的过程中,电势不断降低,根据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越大,可知,粒子的电势能不断减小,故B错误.根据电场力和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粒子如能运动到x1处,就能到达x4处,当粒子恰好运动到x1处时,由动能定理得q(0-φ0)=0-12m v 20,解得v 0= 2qφ0m ,所以要使粒子能运动到x 4处,粒子的初速度v 0至少为 2qφ0m,故C 错误.若v 0=2 qφ0m ,粒子运动到x 3处电势能最小,动能最大,由动能定理得q [0-(-φ0)]=12m v 2m-12m v 20,解得最大速度为v m = 6qφ0m,故D 正确.电场中的图象类型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类型,场强随坐标轴变化的函数图象:即E —x 图象,电势随坐标轴变化的函数图象:φ—x 图象,电势能随坐标轴变化的图象:E p —x 图象.场源可能是点电荷,也可能是电偶极子,还可能是带电平板等,解答该类型题关键是要读懂图象的电学意义,即坐标轴、坐标原点、斜率、交点坐标等的物理意义,同时结合题意,读懂已知条件,以及提出的问题,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电势的基本公式解决问题.考题3 对电磁感应中图象问题的考查例3 (单选)(2014·新课标Ⅰ·18)如图7(a),线圈ab 、cd 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 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 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图7审题突破 线圈cd 与示波器连接,在每个时间段内电流不随时间变化,则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均匀变化,由此判断线圈ab 电流的变化.解析 由题图(b)可知在cd 间不同时间段内产生的电压是恒定的,所以在该时间段内线圈ab 中的磁场是均匀变化的,则线圈ab 中的电流是均匀变化的,故选项A 、B 、D 错误,选项C 正确. 答案 C5.(单选)有一种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可简化为如图8所示的情形,竖直面内有半径均为R 且相切于O 点的两圆形区域,其内存在水平恒定的匀强磁场,长为2R 的导体杆OA ,以角速度ω绕过O 点的固定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匀速旋转,t =0时,OA 恰好位于两圆的公切线上,下列描述导体杆两端电势差U AO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图8答案 A解析 由右手定则可知,感应电动势始终从O 指向A ,为正.由E =12BL 2ω,L 是有效切割长度,B 、ω不变,切割的有效长度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且做非线性、非正弦的变化,经半圈后,再次重复,故A 正确.6.(单选)如图9所示,两个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方向相反,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 ,磁场区域的宽度均为a .高度为a 的正三角形导线框ABC 从图示位置沿x 轴正向匀速穿过两磁场区域,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在下列图形中能正确描述感应电流I 与线框移动距离x 关系的是( )图9答案 B解析由图知,当AB边在左边的磁场中运动时,切割的有效长度在减小,所以电动势减小,电流减小,再根据右手定则可判断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以电流为正且逐渐减小;当AB边进入右边的磁场,切割产生的电动势为顺时针,ACB边切割产生的电动势也是顺时针,故总电动势为二者之和,在运动的过程中,总电动势在减小,所以电流为负逐渐减小,所以B正确;A、C、D错误.电磁感应中常涉及磁感应强度B、磁通量Φ、感应电动势E和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有时还会涉及到感应电动势E和感应电流I随线圈位移x变化的图象.这些图象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1)由给定的电磁感应过程选出或画出正确的图象;(2)由给定的有关图象分析电磁感应过程,求解相应的物理量.解这类问题需应用右手定则、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分析.考题4对实验中图象问题的考查例4张明同学在一次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实验中,用实验室仅有的实验器材(电流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开关一个和导线若干),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图10(1)利用测得的数据在如图11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适当的图象.图11(2)由图象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__ V ,该电池的内阻r =________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利用该实验电路测出的电动势E 测和内阻r 测与真实值E 真和r 真相比,理论上E 测________E 真,r 测________r 真(选填“>”、“<”或“=”).审题突破 (1)本题由安阻法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出有关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式;由数学知识可知哪种图象更科学;由公式及表中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可画出正确的图象;(2)由图象交点及斜率的意义可得出有关电动势和内电阻的表达式,则可求得电动势和内电阻;(3)实验中由于电表不是理想电表,故要考虑电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由极限分析法可得出电动势的误差.答案 (1)画出R —1I图象.(2)6.0 2.0 (3)= >解析 (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IR +Ir 得R =E ·1I -r ,则图象斜率为:k =E ,电动势为:E =k =ΔRΔ1I ≈6.0 V ,内阻为:r =2.0 Ω.(3)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电流表会分担一部分电压,即:1I =1E R +r E +r AE ,斜率不变,则电动势大小不变,而测量内阻实际上是电源内阻与电流表内阻之和,故测量值大于实际值.7.用如图12所示实验装置测量滑块A 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长木板水平固定,细线跨过定滑轮与滑块A 、重锤B 相连.将细线拉直,测出B 离地面的高度h ,将重锤从h 高处静止释放,B 落地后,测出A 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x ;改变B 释放高度重复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图12(1)若测得A 的质量m A =3 kg ,B 的质量m B =1 kg ,A 和B 间细线的长度L =112.0 cm ,木板的长度l =98.0 cm ,要达到实验目的,以上四个量中没有必要测量的是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作出x 随h 变化的图象.(3)由图象并结合(1)中所测数值求得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 答案 (1)L 、l (2分) (2)见解析图(4分) (3)0.2解析 (1)由题意可知,B 距地面的高度h ,A 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x ,A 、B 的质量m A 、m B .从静止释放让它们运动到B 着地,根据动能定理得:m B gh -μm A gh =12(m A +m B )v 2①从B 着地到A 停在木板上,根据动能定理得: 12m Av 2=μm A g (x -h )② 由①②解得:μ=m B h(m A +m B )x -m B h ③可知没有必要测量L 和l .(2)作出x 随h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3)由③得:x =(1+μ)m Bμ(m A +m B )h根据数学知识得到图象中直线的斜率k =(1+μ)m B μ(m A +m B ) 由图得:k ≈1.5代入数据得:(1+μ)×1μ(3+1)=1.5解得μ=0.28.一实验小组准备探究元件Q 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设计了如图13所示的电路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3(1)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该元件电阻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2)实验测得表格中的7I —U 图线.73.000.58图14(3)为了求元件Q 在I —U 图线上某点的电阻,甲同学利用该点的坐标(U ,I ),由R =UI求得.乙同学作出该点的切线,求出切线的斜率k ,由R =1k 求得.其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正确.答案 (1)大于 (2)见解析图 (3)甲解析 (1)由实验电路图可知,实验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实验所测电压值U 偏大,由欧姆定律可知,元件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点,然后作出图象如图所示.(3)从理论上讲,甲利用了欧姆定律,乙同学利用了斜率的意义,理论上说都没有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说,我们根据测量数据描绘的I -U 图象的大致曲线,存在很大的误差,如果再作出切线求电阻,误差更大,计算结果更不准确;故甲同学的计算结果更准确.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图的原则要求是:准确、清楚、布局合理、便于应用. (1)合理选取坐标原点 (2)两坐标轴的分度要恰当 (3)要有足够多的描点数目(4)画出的图象应尽可能穿过较多的点或是尽可能多的描点分布在图线的两侧 作图法可以减小实验中的偶然误差.知识专题练 训练8题组1 对力学图象问题的考查1.(单选)(2014·广东·13)如图1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图1A .第1 s 内和第3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 s 内和第4 s 内的加速度相同C .第1 s 内和第4 s 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 .0~2 s 和0~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 B解析 第1 s 内和第3 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选项A 错误;v —t 图象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第3 s 内和第4 s 内斜率相同,所以加速度相同,选项B 正确;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的大小,第1 s 内的位移x 1=12×1×1 m =0.5 m ,第4 s 内的位移x 4=-12×1×1 m =-0.5 m ,两段时间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 错误;0~2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t =1.52m/s =0.75 m/s,0~4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t ′=1.54 m/s =0.375 m/s ,选项D 错误.2.(单选)如图2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 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F 、物体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则( )图2A .物体的质量m =3.0 kg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C .第2 s 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0 JD .前2 s 内推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 P =3 W 答案 C解析 由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知道在2~3 s 的时间内,物体匀速运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 N ,在1~2 s 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直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的大小,所以a =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f =ma ,所以m =0.5 kg ,所以A 错误;由F f =μF N =μmg ,所以:μ=0.4,所以B 错误;第2秒内物体的位移是:x =12at 2=1 m ,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f x=-2×1 J =-2 J ,故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2.0 J ,故C 正确;在第1秒内物体没有运动,所以F 在第一秒内没有做功,在第2秒内,F 所做的功为:W =Fx =3×1 J =3 J ,所以前2 s 内推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Wt =1.5 W ,所以D 错误.3.如图3甲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甲球沿倾角为30°的光滑足够长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乙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甲、乙两球的动能与路程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甲球机械能不守恒,乙球机械能守恒B .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为m 甲∶m 乙=4∶1C .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E k0时,两球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P 甲∶P 乙=1∶1D .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E k0时,两球高度相同 答案 BC解析 因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甲、乙两球机械能都守恒,故A 错误;动能与位移的图象斜率表示合外力,甲的合外力为m 甲g sin 30°,乙球的合外力为m 乙g ,由题图乙知m 甲g sin 30°=2m 乙g ,所以m甲∶m 乙=4∶1,故B 正确;根据E k=12m v 2知,动能相等时,v 甲v 乙=12,两球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m 甲g v 甲sin 30°m 乙g v 乙=11,所以C 正确;由题图乙知,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E k0时,两球高度不相同,所以D 错误.题组2 对电场图象问题的考查4.某带电物体所在空间形成一个电场,沿x 轴方向其电势φ的变化如图4所示.电子从O 点以v 0的初速度沿x 轴正方向射出,依次通过a 、b 、c 、d 点.则下列关于电子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4A .在Oa 间电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电子在Od 之间一直在做减速直线运动C .要使电子能到达无穷远处,粒子的初速度v 0至少为 2eφ0mD .在cd 间运动时电子的电势能一定增大 答案 CD解析 由题图知Oa 和bc 间的电势不变,则Oa 和bc 间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子不受电场力,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B 错误.由于电子在Od 运动时电场力做负功,所以其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电场力做功:W =-e ·Δφ=-eφ0,所以要使电子能到达无穷远处,由动能定理得:W =0-12m v 20,所以粒子的初速度v 0至少为 2eφ0m ,故C 正确.电子在cd 间运动时电子受到的电场力做负功,电子的电势能一定增大,故D 正确.5.(单选) 如图5所示,一半径为R 的均匀带正电圆环水平放置,环心为O 点,质量为m 的带正电的小球从O 点正上方h 高的A 点静止释放,并穿过带电环,关于小球从A 到A 关于O 的对称点A ′过程加速度(a )、重力势能(E pG )、机械能(E )、电势能(E p 电)随位置变化的图象一定错误的是(取O 点为坐标原点且重力势能为零,向下为正方向,无限远电势为零)( )图5答案 D解析圆环中心的场强为零,无穷远处场强也为零,则小球从A到圆环中心的过程中,场强可能先增大后减小,则小球所受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知,重力不变,则加速度可能先减小后增大;小球穿过圆环后到达A′点,小球所受的电场力竖直向下,加速度方向向下,为正值,根据对称性可知,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则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正确;小球从A到圆环中心的过程中,重力势能E p=mgh,小球穿过圆环后,E p=-mgh,重力势能与高度是线性变化的,故B正确;小球从A到圆环中心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小球穿过圆环后,电场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大,故C正确;由于圆环所产生的是非匀强电场,小球下落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与下落的高度之间是非线性关系,电势能变化与下落高度之间也是非线性关系,故D错误.题组3对电磁感应中图象问题的考查6.(单选)如图6所示,等腰直角区域EFG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直角边CF长度为2L.现有一电阻为R的闭合直角梯形导线框ABCD以恒定速度v水平向右匀速通过磁场.t=0时刻恰好位于图示位置(即BC与EF在一条直线上,且C与E重合),规定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时为正,则感应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图6答案 C解析 在进入长度L 的过程中,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在均匀增加,由E =BL v 知,感应电动势均匀增加,当进入L 时的感应电动势为E =BL v ,感应电流为I =E R =BL vR ,由楞次定律判断知,感应电流方向为正,在由L 进入2L 的过程中,ADC 边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在均匀增加,AB 边切割磁感的长度在均匀增加,由几何关系知AB 边增加的快且AB 边和ADC 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相反即等效于切割磁感线的总长度在减小,感应电流减小;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CD 边不切割磁感线,AD 边切割的长度小于AB 边切割的长度,产生负方向感应电流,C 正确.7.(单选)如图7所示,两根电阻不计的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导轨上端接电阻R ,宽度相同的水平条形区域Ⅰ和Ⅱ内有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 ,Ⅰ和Ⅱ之间无磁场.一导体棒M 、N 两端套在导轨上,并与两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导体棒从距区域Ⅰ上边界H 处由静止释放,在穿过两段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流过电阻R 上的电流及其变化情况相同.下面四个图象能定性描述导体棒速度大小与时间关系的是( )图7。

高三物理复习专题八物理图像问题讲义

高三物理复习专题八物理图像问题讲义

专题八物理图像问题专题定位本专题主要是解决高中物理的有关图象问题,涉及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图象解决问题.《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具有阅读图象、描述图象、运用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图象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析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当今高考出题的热点.高考对本专题考查的内容及命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出与之对应的图象并描绘出来;②通过对已知图象的分析寻找其内部蕴含的物理规律;③图象的转换——用不同的图象描述同一物理规律或结论;④综合应用物理图象分析解决问题.应考策略图象问题的处理有两条途径:一是根据图象反映的函数关系,找到图象所反映的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分析其物理意义和变化规律.二是既能根据图象的定义把图象反映的规律对应到实际过程中去,又能将实际过程的抽象规律对应到图象中去,最终根据实际过程的物理规律进行判断.这样,才抓住了解决图象问题的根本.1.坐标轴的物理意义弄清两个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注意纵轴物理量为矢量情况时,横轴以上表示此物理量为正,横轴以下表示此物理量为负.2.图线形状注意观察图象形状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等,从而弄清图象所反映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图象反映的物理意义.3.斜率图线上某点的斜率表示两物理量增量的比值,反映该点处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快慢.几种常见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1)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纵坐标表示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因此图线中某两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平均速度,图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瞬时速度;(2)v-t图线上两点连线的斜率和某点切线的斜率,分别表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3)线圈的Φ-t图象(Φ为磁通量),斜率表示感应电动势;(4)恒力做功的W-s图象(s为恒力方向上的位移),斜率表示恒力的大小;(5)沿电场线方向的φ-s图象(φ为电势,s为位移),其斜率的大小等于电场强度;(6)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v2-α,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斜面底端为零势能面,则能表示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机械能E、动能E k、势能E p与上升高度h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图3答案 D解析滑块机械能的变化量等于除重力外其余力做的功,故滑块机械能的减小量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故上行阶段:E=E0-F阻hsin α,下行阶段:E=E0′-F阻hsin α,故B错误;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外力的总功,故上行阶段:-mgh-F阻hsin α=E k-E0,下行阶段:mgh-F阻hsin α=E k-E0′,C错,D对;上行阶段:E p=mgh,下行阶段:E p=mgh,A错误.如图4所示,A、B为两个等量正点电荷,O为A、B连线的中点.以O为坐标原点、垂直AB向右为正方向建立Ox轴.下列四幅图分别反映了在x轴上各点的电势φ(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和电场强度E的大小随坐标x的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图4答案 C解析在两个等量正点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O点电势最高,由于为非匀强电场,选项A、B关于电势的图线错误.O点电场强度为零,无穷远处电场强度为零,中间有一点电场强度最大,所以电场强度E的大小随坐标x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C.题型3 图象变换问题例3 如图5甲所示,在圆形线框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按照图乙所示规律变化,则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取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是( )图5解析圆形线框内,从t=0时刻起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此过程产生恒定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磁感应强度增大到最大后开始均匀减小,产生与前面过程中方向相反的恒定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可知,在前半段时间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为正值;后半段时间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为负值,所以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的变化图线是A. 答案 A以题说法 对于图象变换问题,应注意划分不同的时间段或者运动过程,逐个过程画出与之对应的图象.有时图象间具有某种关系,如本题中B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单位面积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其与电流大小成正比,找到这个关系后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正确选项.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F 作用开始运动,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6所示,用E k 、v 、s 、P 分别表示物体的动能、速度、位移和水平拉力的功率,下列四个图象中分别定性描述了这些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是( )图6答案 BD解析 物体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 正确;其位移s =12at 2,选项C 错误;由动能定理,Fs =F ·12at 2=E k ,选项A 错误;水平拉力的功率P =Fv ,选项D 正确. 题型4 图象作图问题例4 (18分)如图7所示,两根间距为l 1的平行导轨PQ 和MN 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左端连接一阻值为R 的电阻,导轨平面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 的导体棒CD 垂直于导轨放置,棒到导轨左端PM 的距离为l 2,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不计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图7(1)若CD 棒固定,已知磁感应强度B 的变化率ΔB Δt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式为ΔBΔt=k sinωt ,求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I ;(2)若CD 棒不固定,棒与导轨间最大静摩擦力为f m ,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为B =kt .求从t =0到CD 棒刚要运动,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Q ;(3)若CD 棒不固定,不计CD 棒与导轨间的摩擦;磁场不随时间变化,磁感应强度为B .现对CD 棒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F ,使CD 棒由静止开始向右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在图8中定性画出外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图8解析 (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ΔΦΔt =kl 1l 2sin ωt所以,电动势的最大值E m =kl 1l 2(2分)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m =E m R =kl 1l 2R(2分) 由于感应电流是正弦式交变电流,所以I =kl 1l 22R(2分)(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l 1l 2ΔBΔt=kl 1l 2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E R =kl 1l 2RCD 杆受到的安培力F 安=BI ′l 1=k 2l 21l 2Rt(2分)当CD 杆将要开始运动时,满足:F 安=f m(2分)由上式解得:CD 棒刚要运动之前,产生电流的时间t =f m Rk 2l 21l2所以,在时间t 内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Q =I ′2Rt =f m l 2(2分)(3)CD 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l 1vt 时刻的感应电流I ″=E ′R =Bl 1atR(1分)CD 棒在加速过程中,根据由牛顿第二定律 F -BI ″l 1=ma(2分) 解得F =B 2l 21aRt +ma(1分)根据上式,可得到外力F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2分)答案 (1)kl 1l 22R(2)f m l 2 (3)见解析图13.图象与情景结合分析物理问题审题示例(14分)如图9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O处有一质量为m=2 kg物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的作用,F1=4 N,方向向右,F2的方向向左,大小如图乙所示,s为物体相对O的位移.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问:甲乙图9(1)当位移为s=0.5 m时物体的加速度多大?(2)物体在s=0到s=2 m内何位置物体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值为多少?(3)物体在s=0到s=2 m内何位置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值为多少?审题模板答题模板(1)由题图乙可知F2与s的函数关系式为:F2=(2+2s) N当s=0.5 m时,F2=(2+2×0.5) N=3 N (2分)F1-F2=maa=F1-F2m=4-32ms2=0.5 ms2 (2分)(2)物体所受的合力为F 合=F 1-F 2=[4-(2+2s )] N =(2-2s ) N(1分)作出F 合-s 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s =0时,物体有最大加速度a 0F 0=ma 0a 0=F 0m =22ms 2=1 ms 2(2分)当s =2 m 时,物体也有最大加速度a 2.F 2=ma 2a 2=F 2m =-22ms 2=-1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向左.(2分)(3)当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从上述图中可以看出,当s =1 m 时,a 1=0,速度v 1最大.(1分)从s =0至s =1 m 合力所做的功为W 合=12F 合s =12×2×1 J=1 J(1分)根据动能定理,有E k1=W 合=12mv 21=1 J(2分)所以当s =1 m 时,物体的速度最大,为v 1=2E k1m=2×12ms =1 ms(1分)答案 (1)0.5 ms 2(2)s =0时有最大加速度a 0,a 0=1 ms 2;s =2 m 时,也有最大加速度a 2,a 2=-1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向左 (3)s =1 m 时,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为1 ms如图10甲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 、PQ 竖直放置,其宽度L =1 m ,一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导轨的上端M 与P 之间连接阻值为R =0.40 Ω的电阻,质量为m =0.01 kg 、电阻为r =0.30 Ω的金属棒ab 紧贴在导轨上.现使金属棒ab 由静止开始下滑,下滑过程中ab 始终保持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其下滑距离s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象中的OA 段为曲线,AB 段为直线,导轨电阻不计,g =10 ms 2(忽略ab 棒运动过程中对原磁场的影响),试求:图10(1)当t =1.5 s 时,重力对金属棒ab 做功的功率;(2)金属棒ab 从开始运动的1.5 s 内,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 (3)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答案 (1)0.7 W (2)0.26 J (3)0.1 T解析 (1)金属棒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t =1.5 s 后以速度v t 匀速下落 由题图乙知v t =11.2-7.02.1-1.5ms =7 ms由功率定义得t =1.5 s 时,重力对金属棒ab 做功的功率P G =mgv t =0.01×10×7 W=0.7 W(2)在0~1.5 s ,以金属棒ab 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能定理得mgh -W 安=12mv 2t -0解得W 安=0.455 J闭合回路中产生的总热量Q =W 安=0.455 J 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Q R =RR +rQ =0.26 J(3)当金属棒匀速下落时,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mg =BIL 金属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Lv t 则电路中的电流I =BLv tR +r代入数据解得B =0.1 T(限时:45分钟)1. 一质点自x 轴原点O 出发,沿正方向以加速度a 运动,经过t 0时间速度变为v 0,接着以加速度-a 运动,当速度变为-v 02时,加速度又变为a ,直至速度变为v 04时,加速度再变为-a ,直至速度变为-v 08,….其v -t 图象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 .质点运动方向一直沿x 轴正方向B .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v 0t 02C .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v 0t 0D .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大于v 0t 0 答案 C解析 质点运动方向先沿x 轴正方向,2t 0时间后沿x 轴负方向,再沿x 轴正方向,往返运动,选项A 错误.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v 0t 0,选项B 错误,C 正确.由题图结合数学知识可知,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小于v 0t 0,选项D 错误. 2. 如图2所示,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的物块在t =0时由无初速度释放,同时开始受到一随时间变化规律为F =kt 的水平力作用,用a 、v 、F f 和E k 分别表示物块的加速度、速度、物块所受的摩擦力、物块的动能,下列图象能正确描述上述物理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图2答案 BC解析 根据题述,物块与竖直墙壁之间的压力随时间增大,开始,物块从静止无初速度释放,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物块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逐渐减小,选项A 错误.由mg -μkt =ma ,选项B 正确.物块运动时所受摩擦力F f =μkt ,速度减为零后F f =mg ,选项C 正确.物块动能E k =12mv 2,随时间增大,但不是均匀增大,达到最大速度后逐渐减小,但不是均匀减小,选项D 错误. 3. 如图3所示,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弹簧正上方有一个小球自由下落.从小球接触弹簧上端O 点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a 随时间t 或者随距O 点的距离s 变化的关系图线是( )图3答案 B解析 小球从接触弹簧上端O 点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所受弹力F =ks ,由牛顿第二定律,mg -ks =ma ,解得a =g -k ms ,小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故选项B 正确,A 、C 、D 错误.4. 一汽车沿直线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汽车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始终向右.汽车速度的二次方v 2与汽车前进位移s 的图象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汽车从开始运动到前进s 1过程中,汽车受到的合外力越来越大B .汽车从开始运动到前进s 1过程中,汽车受到的合外力越来越小C .汽车从开始运动到前进s 1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于v 02D .汽车从开始运动到前进s 1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v 02答案 AD解析 由v 2=2as 可知,若汽车速度的二次方v 2与汽车前进位移s 的图象为直线,则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由汽车速度的二次方v 2与汽车前进位移s 的图象可知,汽车的加速度越来越大,汽车受到的合外力越来越大,选项A 正确,B 错误; 根据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可画出速度图象如图所 示,根据速度图象可得出,汽车从开始运动到前进s 1过程中,汽 车的平均速度小于v 02,选项C 错误,D 正确.5. 如图5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以一定初速度滑上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同时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mg sin θ;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取出发点为参考点,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滑块运动到最高点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滑块动能E k 、势能E p 、机械能E 随时间t 、位移s 变化关系的是( )图5答案 CD解析 根据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mg sin θ,物体机械能保持不变,重力势能随位移s 均匀增大,选项C 、D 正确.产生的热量Q =F f s ,随位移均匀增大,滑块动能E k 随位移s 均匀减小,s =vt -12(g sin θ)t 2,选项A 、B 错误.6. 如图6(a)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个不变形的铜圆环,规定从上向下看时,铜环中的感应电流I 沿顺时针方向为正方向.图(b)表示铜环中的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则磁场B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图6答案 B解析由题图(b)可知,从1 s到3 s无感应电流产生,所以穿过圆环的磁通量不变,所以排除C选项,对于A选项,从0到1 s,磁通量不变,感应电流也为零,所以可排除;从电流的方向看,对于B选项,从0到1 s,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对于D选项,从0到1 s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故选项B正确.7.如图7甲所示,圆环形线圈P用四根互相对称的轻绳吊在水平的天棚上,四根绳的结点将环分成四等份,图中只画出平面图中的两根绳,每根绳都与天棚成30°角,圆环形线圈P静止且环面水平,其正下方固定一螺线管Q,P和Q共轴,Q中通有按正弦函数规律变化的电流,其i-t图象如图乙所示,线圈P所受的重力为mg,每根绳受的拉力用F T表示.则( )甲乙图7A.在t=1.5 s时,穿过线圈P的磁通量最大,感应电流最大B.在t=1.5 s时,穿过线圈P的磁通量最大,此时F T=0.5mgC.在t=3 s时,穿过线圈P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D.在0~3 s内,线圈P受到的安培力先变大再变小答案 B解析由题图可知,t=1.5 s时螺线管中的电流最大,磁场最强,所以穿过P环的磁通量最大,但是此时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故P环中没有感应电动势即没有感应电流,也就不受安培力的作用,所以选项A错,B正确,同理可知,选项C、D错误.8.如图8,静止在光滑地面上的小车,由光滑的斜面AB和粗糙的平面BC组成(它们在B 处平滑连接),小车右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传感器受压时,其示数为正值,当传感器被拉时,其示数为负值.一个小滑块从小车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至C点的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的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图8答案 D解析小滑块从小车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斜面倾角为θ)下滑时,对斜面压力等于mg cos θ,该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mg cos θsin θ,方向水平向右;小滑块由B点滑动到C点的过程,BC面对小滑块有向右的摩擦力,滑块对BC面有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所以,传感器记录到的力F随时间t的关系图中可能正确的是D.9.如图9,在直角坐标系y轴上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的两点固定有两等量点电荷,若以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则关于x轴上各点电势φ随x坐标变化图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9A.若为等量异种点电荷,则为图线①B.若为等量异种点电荷,则为图线②C.若为等量正点电荷,则为图线②D.若为等量正点电荷,则为图线③答案AD解析若为等量异种点电荷,x轴上各点电势φ相等,各点电势φ随x坐标变化的图线则为图线①,选项A正确,B错误.若为等量正点电荷,坐标原点电势最高,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各点电势φ随x坐标变化的图线则为图线③,选项C 错误,D正确.10.图10甲中的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1与副线圈匝数n2之比为10∶1,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式交流电,电阻R1=R2=R3=20 Ω和电容器C连接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容器的击穿电压为8 V,电压表为理想交流电表,开关S 处于断开状态,则( )图10A.电压表的读数约为7.07 VB.电流表的读数约为0.05 AC.电阻R2上消耗的功率为2.5 WD.若闭合开关S,电容器会被击穿答案AC解析由变压器变压公式,副线圈输出电压最大值为20 V,电压表的读数为U R2=20 2×2020+20 V≈7.07 V,选项A 正确;变压器输出功率为P 2=U 2I 2=U 22R 1+R 2=102240W=5.0 W ,U 1=2002V =100 2 V ,由P 1=U 1I 1=5.0 W 可得电流表的读数为240A≈0.035 A ,选项B 错误;电阻R 2上消耗的功率为P 22=2.5 W ,选项C 正确;若闭合开关S ,R 1和R 3并联部分电压最大值为203V<8 V ,电容器不会被击穿,选项D 错误.11.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 =0时其速度为2.0 ms.从此刻开始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拉力F ,力F 和滑块的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11甲和乙所示.设在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力F 对滑块做功的平均功率分别为P 1、P 2、P 3,则( )图11A .P 1>P 2>P 3B .P 1<P 2<P 3C .0~2 s 内力F 对滑块做功为4 JD .0~2 s 内摩擦力对滑块做功为4 J 答案 BC解析 第1 s 内力F 对滑块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1=F 1·v 1=1×1 W=1 W ;第2 s 内力F 对滑块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2=F 2·v 2=3×1 W=3 W ;第3 s 内力F 对滑块做功的平均功率分别为P 3=F 3·v 3=2×2 W=4 W ;所以,P 1<P 2<P 3,选项A 错误,B 正确;0~2 s 内力F 对滑块做功为W =F 1·s 1+F 2·s 2=1×1 J+3×1 J=4 J ,选项C 正确;滑块所受摩擦力F f =2 N,0~2 s 内滑块位移s =2 m ,摩擦力对滑块做功为F f s cos 180°=-4 J ,选项D 错误.12.如图12甲,MN 、PQ 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30°角固定,M 、P 之间接电阻箱R ,电阻箱的阻值范围为0~4 Ω,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0.5 T .质量为m 的金属杆ab 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 .现从静止释放杆ab ,测得最大速度为v m .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 ,得到v m 与R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轨距为L =2 m ,重力加速度g =10 ms 2.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图12(1)当R =0时,求杆ab 匀速下滑过程中产生感应电动势E 的大小及杆中的电流方向; (2)求金属杆的质量m 和阻值r ;(3)求金属杆匀速下滑时电阻箱消耗电功率的最大值P m ;(4)当R =4 Ω时,随着杆ab 下滑,求回路瞬时电功率每增大1 W 的过程中合外力对杆做的功W .答案 (1)2 V ,电流方向由b →a (2)0.2 kg 2 Ω (3)4 W (4)0.6 J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当R =0时,杆最终以v =2 ms 匀速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E =BLv =0.5×2×2 V=2 V杆中电流方向从b →a(2)最大速度为v m ,杆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Lv m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ER +r杆达到最大速度时满足mg sin θ-BIL =0 解得:v m =mg sin θB 2L 2R +mg sin θB 2L 2r 由题图乙可知:斜率为k =4-22m(s·Ω)=1 m(s·Ω),纵截距为v 0=2 ms 即mg sin θB 2L 2r =v 0,mg sin θB 2L 2=k 解得m =0.2 kg ,r =2 Ω (3)金属杆匀速下滑时电流恒定mg sin θ-BIL =0 I =mg sin θBL=1 A P m =I 2R m =4 W(4)由题意:E =BLv ,P =E 2R +r得P =B 2L 2v 2R +rΔP =B 2L 2v 22R +r -B 2L 2v 21R +r由动能定理得W =12mv 22-12mv 21故W =m R +r2B 2L2ΔP代入数据,解得W=0.6 J13. 杂技中的“顶竿”由两个演员共同表演,站在地面上的演员肩部顶住一根长竹竿,另一演员爬至竹竿顶端完成各种动作后下滑.若竿上演员自竿顶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竿底时速度正好为零.已知有一传感器记录了竿上演员下滑时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3所示.竿上演员质量为m1=40 kg,长竹竿质量m2=10 kg,g=10 ms2.图13(1)求下滑过程中,竿上演员克服摩擦力做的功;(2)求下滑过程中,竿上演员受到的摩擦力;(3)请画出地面上的演员肩部承受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不用写计算过程,但要标出相关数据.答案(1)4 800 J (2)、(3)见解析解析(1)根据v-t图象,下滑过程中的位移为:=12 m由动能定理,m1gh-W f=0,解得W f=4 800 J(2)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加速度a1=1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m1g-F f1=ma1解得:F f1=360 N在减速下滑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2=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F f2-m1g=ma2解得:F f2=480 N(3)地面上的演员肩部对长竹竿的支持力等于长竹竿的重力大小和演员对竹竿的摩擦力大小之和,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地面上的演员肩部承受的压力大小等于其对长竹竿的支持力.在0~4 s时间内,为m2g+F f1=460 N在4 s~6 s时间内,为m2g+F f2=580 N.图象如图所示.。

2025年高中物理复习配套课件含答案解析 专题一 运动图像问题

2025年高中物理复习配套课件含答案解析  专题一 运动图像问题
例2 [2023·山东青岛模拟] 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B.在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C.整个过程中, 段的加速度最大D.整个过程中, 点所对应时刻的位置离出发点最远
[解析] 段质点的位移为 ,选项A正确;在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 ,选项B错误;由题图看出,段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大,则 段对应过程的加速度最大,选项C错误;由题图看出,在 时
教师备用习题
1.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 )A.8 s末小车的位移为20 mB.前10 s内小车的加速度为3 m/s2C.20 s末小车的速度为-1 m/sD.前25 s内小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C
教师备用习题
题型一 常规图像问题
[解析] x-t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小车在0~10 s内的速度为v1==3 m/s,故小车在0~10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8 s末小车的位移为x=v1t1=3×8 m=24 m,故A、B错误;15~25 s时间内小车的速度为v2==-1 m/s,即20 s末小车的速度为-1 m/s,故C正确;小车在15 s末速度方向变为负方向,故D错误.
2.函数法解决 图像由可知,截距为,图像斜率为 ,如图乙所示.3.其他非常规图像
图像种类
图像
图像
图像
示例
解题关键
公式依据: 面积意义:速度平方变化量的一半
公式依据: 面积意义:运动时间
公式依据: #b#斜率意义:初速度 #b#纵截距意义:加速度的一半
(续表)
例5 [2023·浙江慈溪中学模拟] 为检测某新能源动力车的刹车性能,现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如图所示是动力车在刹车过程中位移和时间的比值与 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附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附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附答案一、题方法:图像法1.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甲、乙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设0时刻出发,t1时刻二者速度相等,t2时刻二者相遇且速度相等。

下列关于甲、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0〜t2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B.t1〜t2在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t1〜t2在时间内乙在甲的前面D.在t1时刻甲和乙的加速度相等【答案】A【解析】【详解】A.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0时刻出发,t2时刻二者相遇,则0〜t2时间内二者的位移相同,0〜t2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故A项正确;B.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面积表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则t1〜t2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t1〜t2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故B项错误;C.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0时刻出发,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t1时刻甲在乙的前面;t2时刻二者相遇,则在t1〜t2时间内甲在乙的前面,两者间距逐渐变小。

故C项错误;D.v-t图象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则t1时刻甲和乙的加速度不相等。

故D项正确。

2.如图所示,是一质量为m=2kg的物体,从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t图线那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在0~6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内,物体经过的位移为40mC.在0~4内,物体的动量变化为20kg·m/sD.在第4~6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为-20N·s【答案】C【解析】【详解】A. 前5s 内质点一直沿正方向运动,后1s 内沿负方向运动,所以在5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为S=m=35m.故A 错误;B. 根据v-t 图像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在0~6内,物体经过的位移为x=m-m=30m ,故B 错误;C. 在0~4内,物体的动量变化为△p=mv -0=2×10-0kg·m/s=20 kg·m/s,故C 正确;D. 根据动量定理,在第4~6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为I=-2×10-2×10 kg·m/s =-40 kg·m/s =-40N·s.故D 错误。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附答案解析一、题方法:图像法1.A、B两个物体在同地点,沿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B.开头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C.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D.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答案】D【解析】由图像知A、B两物体速度为正,表明运动方向均与正方向相同,A错.A、B两个物体在同地点出发,由图像与横轴包围面积可知,开头4s内A、物体的位移比B的小,B 错.速度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B的斜率大于A,所以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小,C错.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对.2.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时由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s末乙追上甲B.20s末乙追上甲,且甲、乙速率相等C.在乙追上甲前,20s末时两物体相距最大D.开始阶段乙跑在甲的前面,20s后乙落在甲的后面【答案】C【解析】【详解】AB.在第20s末两物体速度相等,由图线的“面积”看出,这段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乙还没有追上甲.故AB错误.C.在追上前,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故20s末相距最远,故C正确;D.开始阶段,甲的速度较大,甲跑在乙的前面,20s后,乙的速度较大,甲仍在乙的前面,直到40s末两者相遇.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关键要根据速度大小关系,分析甲乙两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两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物体相遇.3.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A .火箭在23~t t 时间内向下运动B .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v 1t 1C .火箭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2v D .火箭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3v t 【答案】B【解析】【详解】 A .在23~t t 时间内火箭的速度为正值,仍在上升,故A 错误;B .由图看出,在30~t 时间内火箭的速度都是正值,说明火箭一直在上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大小等于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由数学知识得: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12211111222v v v t h v t t +=++,213v v =, 解得114h v t =,故B 正确; C .火箭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1433h v v t ==, 故C 错误; D .由图看出,在23~t t 时间内图线的斜率最大,则火箭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1v v a t t ∆==∆, 故D 错误。

(物理)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物理)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物理)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一、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1.平直的公路上有a 、b 两辆汽车同向行驶,t =0时刻b 车在前a 车在后,且两车相距s 0。

已知a 、b 两车的v -t 图象如下图所示,在0~t 1时间内,b 车的位移为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t 1时间内a 车的位移为3sB .若a 、b 在t 1时刻相遇,则s 0=sC .若a 、b 在12t 时刻相遇,则023s s = D .若a 、b 在12t 时刻相遇,它们将在123t 时刻再次相遇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v −t 图象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0~t 1时间内a 围成的面积是b 的三倍,故A 正确;B.若a 、b 在t 1时刻相遇,则0s 等于该段时间内a 、b 位移差,则s 0=2s ,故B 错误;C.若a 、b 在12t 时刻相遇,该段时间内b 的位移为14s ,a 的位移为74s ,所以032s s =,故C 错误;D.如图若在12t 时刻相遇,它们将在132t 时刻再次相遇,D 错误。

故选A.【点睛】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一、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

2.我国“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时,内部显示屏上显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过程中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6min~8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最大B.4min~6min内,深潜器停在深度为60m处C.3min~4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方向向上D.6min~10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A、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知0-1min内和3-4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最大,故A错误;B、v-t图象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0-4min内位移大小为:1h=⨯+⨯=,4-6min内静止不动,则4 min~6 min内,深潜器停在(120240)2m360m2深度为360m;故B错误.C、3-4min内,减速下降,则加速度向上,故C正确;D、8min前后,深潜器的加速度方向是不同的,加速度是变化的,故D错误;3.平直马路上有同方向前后行驶的电车a和汽车b,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题方法:图像法1.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甲、乙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设0时刻出发,t1时刻二者速度相等,t2时刻二者相遇且速度相等。

下列关于甲、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0〜t2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B.t1〜t2在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t1〜t2在时间内乙在甲的前面D.在t1时刻甲和乙的加速度相等【答案】A【解析】【详解】A.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0时刻出发,t2时刻二者相遇,则0〜t2时间内二者的位移相同,0〜t2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故A项正确;B.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面积表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则t1〜t2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t1〜t2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故B项错误;C.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0时刻出发,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t1时刻甲在乙的前面;t2时刻二者相遇,则在t1〜t2时间内甲在乙的前面,两者间距逐渐变小。

故C项错误;D.v-t图象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则t1时刻甲和乙的加速度不相等。

故D项正确。

2.某同学站在电梯底板上,如图所示的v-t图像是计算机显示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0-20s内,电梯向上运动,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B.在0-5s内,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C.在5s-10s内,电梯处于静止状态,该同学对电梯底板的压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D.在10s-20s内,电梯在减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答案】D【解析】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0~5s内斜率为正,加速度为正,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速度为正,即电梯向上加速运动;在5~10s 过程中,电梯匀速,该同学加速度为零,该同学对电梯底板的压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处于正常状态;10~20s 过程中,斜率为负,速度为正,即电梯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D 正确.【点睛】在速度时间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图象求出电梯的加速度,当有向上的加速度时,此时人就处于超重状态,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此时人就处于失重状态.3.一个质量为0.5kg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时刻t =8s 时,物体的速度为( )A .2m/sB .8m/sC .16m/sD .42m/s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F t -图像的面积表示冲量,在上方为正,在下方为负,故根据动量定理可得11122212222210222mv ⨯+⨯⨯-⨯⨯+⨯+⨯⨯=-,解得第8s 末的速度为16/v m s =,C 正确.【点睛】F-t 图像的面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在物理中,从图像角度研究问题,需要注意图像的斜率,截图,面积等表示的含义.4.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x 方向的位移-时间图像和y 方向的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压轴题知识点及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压轴题知识点及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压轴题知识点及练习题附答案一、题方法:图像法1.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0~t 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Ⅰ、Ⅱ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B .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C .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122v v + 【答案】A【解析】【详解】AB .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故物体Ⅰ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Ⅱ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减速运动,故A 正确,B 错误; C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Ⅰ、Ⅱ的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城的面积不断变大,故位移不断变大,故C 错误; D .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如果物体的速度从2v 均匀减小到1v ,或从1v 均匀增加到2v ,物体的位移就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平均速度就等于12 2v v +,故Ⅰ的平均速度大于12 2v v +,Ⅱ的平均速度小于12 2v v +,故D 错误;【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分析处理.2.将质量为m =0.1 kg 的小球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初速度为v 0=20 m/s ,小球在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与速率的关系为f =kv ,已知k =0.1 kg/s .其在空气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g =10 m/s 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在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B .小球在t 1时刻到达最高点,此时加速度为零C .小球落地前匀速运动,落地速度大小v 1=10 m/sD .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 2【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则从图象可以看出,位移小于阴影部分面积,而阴影部分面积是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010/2v m s = ,故小球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小于10m/s ,故A 错误.球在t 1时刻速率为零,到达最高点,空气阻力为零,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 ,故B 错误.由图象可知,小球落地前匀速运动,由 mg=f=kv 1;得v 1=10m/s .故C 正确.小球抛出瞬间,有:mg+kv 0=ma 0;联立解得:a 0=30m/s 2.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关于速度时间图象问题,重点要掌握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要注意公式0 2v v v =+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t =0时刻两车处于同一位置,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两图像交点处坐标及切线如图,则( )A .t =8s 末,甲、乙两车相遇B .甲、乙两图像交点t =2s 末,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C .在2~8s 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D .在0~2s 内,甲车的位移小于乙车的位移【答案】D【解析】【详解】A.在v -t 图象中,图象和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大小,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t =0时刻两车处于同一位置,t =8s 末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甲在乙方的前方,故A 错误;B.甲、乙两图像交点t =2s 末,2240m/s 5m/s 8v a t ∆===∆乙 223020m/s 5m/s 2v a t ∆-===∆甲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等于乙车的加速度大小,故B 错误;C.在2~8s 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 错误.D.在v -t 图象中,图象和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在0~2s 内,甲图象面积小于乙的图线面积,所以甲车的位移小于乙车的位移,故D 正确.4.一名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中跳下,研究人员利用运动员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下了他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数据,画出了运动员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对运动员的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0~10s 内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B .10s ~15s 内减速运动,15s 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C .0~10s 内运动员所受阻力逐渐增大D .10s ~15s 内运动员所受阻力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象可知,速度是增加的,图象的切线的斜率在减小,加速度在减小,所以0~10s 内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故A 说法正确.B. 由图象可知10s ~15s 内减速运动,15s 后图象与时间轴平行,说明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说法正确.C.在 0~10s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F ma -阻,又由A 的分析知加速度减小,所以0~10s 内运动员所受阻力逐渐增大.故C 说法正确.D.在 10s ~15s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g ma 阻,又因为在 10s ~15s 加速度减小,所以10s ~15s 内运动员所受阻力逐渐减小.故D 说法错误.此题选不正确的,应选D .5.A ,B 两个物体朝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0时两者间的距离为s 0,速度分别为v 1、 ,如图所示,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阴影部分面积为s 1,t 2=2t 1,到t 3时刻A 、B 还没相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定位图象能形象地表述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能直观地展现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利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对图象问题的考查成为近几年的热点.高考趋势: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①会识图:理解图象的意义,斜率、截距、面积的意义.②会作图:依据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规律作出图象.③会用图:能结合物理公式和图象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考题1 对力学图象问题的考查例1 如图1所示,轨道NO 和OM 底端对接且θ>α,小环自N 点由静止滑下再滑上OM.已知小环在轨道NO 下滑的距离小于在轨道OM 上滑的距离,忽略小环经过O 点时的机械能损失,轨道各处的摩擦系数相同.若用F 、F f 、v 和E 分别表示小环所受的合力、摩擦力、速度和机械能,这四个物理量的大小随环运动路程的变化关系如图.其中能正确反映小环自N 点到右侧最高点运动过程的是( )图1审题突破 小环在NO 上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在OM 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知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再根据下滑距离大于上滑距离可得物体下滑时间大于上滑时间,从而可以比较出加速度的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小球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小球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小球所受弹力的大小加以确定,小环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以通过动能定理加以确定,合外力做功等于小环动能的变化,机械能随小环所受摩擦力做功而减小,根据摩擦力做功与位移关系加以讨论.解析 由题意知,v =12(v 0+v)知环在NO 、OM 上滑动的平均速度相等,又因为小环在轨道NO 下滑的距离小于在轨道OM 上滑的距离,结合x =v t 可得:在NO 上运动的时间小,在根据a =ΔvΔt可知在NO 上下滑时的加速度较大,故在NO上合外力较大,所以A正确;在NO上摩擦力F f1=μmgcos θ,在OM上F f2=μmgcos α,又θ>α,所以下滑时的摩擦力小于上滑时的摩擦力,故B正确;因环在下滑和上滑的过程中均做匀变速运动满足v2=2ax,故速度与位移不是线性关系,故C错误;由机械能守恒可知,机械能的变化是由摩擦力做功引起的,故E-x图象的斜率表示摩擦力,又下滑时的摩擦力小于上滑时的摩擦力,所以图象前段斜率应小于后段的斜率,所以D错误.答案AB1.(单选)如图2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图2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大答案 C解析由题图可知,在t1时刻,两车位置相同,图线切线的斜率不同,即两车速度不相等,选项A错误;因为x -t图线切线的斜率代表速度,在t2时刻,a、b切线的斜率符号相反,故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选项B错误;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切线的斜率先减小后增大,故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正确;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比较a、b切线的斜率可知,开始b车速率大于a,然后b车的速率逐渐减小,直到等于a车的速率;然后减小到零后又反向增加,故选项D错误.2.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市已推出新型节能环保电动车.在检测某款电动车性能的实验中,质量为8×102kg 的电动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 m/s,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车的牵引力F与对应的速度v,并描绘出如图3所示的F—1v图象(图中AB、BO均为直线),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0.05倍,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则( )图3A.该车起动后,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B.该车起动后,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接着做匀速运动C.该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1.2 sD .该车加速度为0.25 m/s 2时,动能是4×104J 答案 BD解析 由于横坐标为速度的倒数,所以电动车的启动过程为从A 到B 到C.AB 段,牵引力不变,电动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F -F f m =2 000-0.05×8×102×108×102m/s 2=2 m/s 2;BC 段,由于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所以Fv =P 额=恒量,即以恒定功率启动,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电动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F =F f =400 N ,速度达到最大值15 m/s ,故选项A 错误,B 正确;由a =v -v 0t 可知t =v -v 0a =3-02 s =1.5 s ,故选项C 错误;该车加速度为0.25 m/s 2时,牵引力为F′=ma′+F f =8×102×0.25 N+0.05×8×102×10 N=600 N ,此时的速度为v′=2 000×3600 m/s =10 m/s ,动能为E k =12mv′2=12×8×102×102 J =4×104J ,故选项D 正确.1.理解横坐标、纵坐标的物理意义(1)确认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各是什么. (2)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也是绝不能忽视的. 2.理解斜率、面积的物理意义 (1)图线的斜率的意义要理解物理图象中斜率的含义,首先要看清图象的两个坐标轴.①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纵坐标表示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因此图线中某两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平均速度,图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瞬时速度;②v—t 图线上两点连线的斜率和某点切线的斜率,分别表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③恒力做功的W —l 图象(l 为恒力方向上的位移),斜率表示恒力的大小;④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v 2—x 图象(v 为速度,x 为下落位移),其斜率为重力加速度的2倍; (2)面积的物理意义①在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中,图线和时间轴之间的面积,等于速度v 与时间t 的乘积,因此它表示相应时间内质点通过的位移;②在a —t 图象中,图线和时间轴之间的面积,等于加速度a 与时间t 的乘积,表示质点在相应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③力F 移动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一段位移l ,F —l 图象中曲线和l 坐标轴之间的面积表示F 做的功,如果F 是合力,则此面积表示物体动能的增加量.考题2 对电场图象问题的考查例2 (单选) a 、b 是x 轴上的两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沿x 轴a 、b 之间各点对应的电势高低如图4中曲线所示,P 点处电势最低,而且a 、P 之间的距离大于P 、b 之间的距离.从图中可看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A.a、P间和P、b间各点的电场方向都指向P点B.a和b一定是同种电荷,但是不一定是正电荷C.电势最低的P点的电场强度最大D.把带负电的检验电荷沿x轴由a移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对该电荷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审题突破φ—x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所以P处场强为零,从a到b电势先减小后增大,根据电场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关系判断电场力是做正功还是负功.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得到Q1的电荷量一定大于Q2的电荷量;根据场强方向得出两电荷一定是正电荷.解析根据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可知,P点的左侧电场方向向右,P点的右侧电场方向向左,则a、P间和P、b 间各点的电场方向都指向P点,故A正确; P点切线斜率为零,而φ—x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则P点的电场强度为零.两电荷在P点的合场强为零,P点距离Q1较远,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知,Q1的电量大于Q2的电量.从a到b电势先减小后增大,因为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知Q1和Q2一定是同种电荷,且都为正电荷,故B错误;由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就知道P处场强为零,且电势最低,故C错误;把带负电的检验电荷沿x轴由a移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向左后向右,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故D错误.答案 A3.(单选)(2018·安徽·17)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取该直线为x轴,起始点O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 p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5所示,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 )图5答案 D解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其电势能的变化规律是非线性的.A:由E p—x图象知,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不是均匀变化的,电场力不能为恒力,故选项A错误;B:带电粒子仅受静电力作用,故电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即动能增加得越来越慢,故选项B错误;C:由于静电力不是恒力,加速度a应该越来越小,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4.静电场方向平行于x轴,其电势φ随x的分布可简化为如图6所示的折线.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以初速度v0从O点(x=0)进入电场,沿x轴正方向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6A.粒子从O运动到x1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B.粒子从x1运动到x3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要使粒子能运动到x4处,粒子的初速度v0至少为2 qφ0 mD.若v0=2 qφ0m,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6qφ0m答案AD解析粒子从O运动到x1的过程中,电势升高,场强方向沿x轴负方向,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也沿x轴负方向,粒子做减速运动,故A正确.粒子从x1运动到x3的过程中,电势不断降低,根据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越大,可知,粒子的电势能不断减小,故B错误.根据电场力和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粒子如能运动到x1处,就能到达x4处,当粒子恰好运动到x1处时,由动能定理得q(0-φ0)=0-12mv20,解得v0=2qφ0m,所以要使粒子能运动到x4处,粒子的初速度v0至少为2qφ0m,故C错误.若v0=2qφ0m,粒子运动到x3处电势能最小,动能最大,由动能定理得q[0-(-φ0)]=12mv2m-12mv20,解得最大速度为v m=6qφ0m,故D正确.电场中的图象类型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类型,场强随坐标轴变化的函数图象:即E—x图象,电势随坐标轴变化的函数图象:φ—x图象,电势能随坐标轴变化的图象:E p—x图象.场源可能是点电荷,也可能是电偶极子,还可能是带电平板等,解答该类型题关键是要读懂图象的电学意义,即坐标轴、坐标原点、斜率、交点坐标等的物理意义,同时结合题意,读懂已知条件,以及提出的问题,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电势的基本公式解决问题.考题3 对电磁感应中图象问题的考查例3(单选)(2018·新课标Ⅰ·18)如图7(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图7审题突破线圈cd与示波器连接,在每个时间段内电流不随时间变化,则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均匀变化,由此判断线圈ab电流的变化.解析由题图(b)可知在cd间不同时间段内产生的电压是恒定的,所以在该时间段内线圈ab中的磁场是均匀变化的,则线圈ab中的电流是均匀变化的,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答案 C5.(单选)有一种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可简化为如图8所示的情形,竖直面内有半径均为R且相切于O点的两圆形区域,其内存在水平恒定的匀强磁场,长为2R的导体杆OA,以角速度ω绕过O点的固定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匀速旋转,t=0时,OA恰好位于两圆的公切线上,下列描述导体杆两端电势差U AO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图8答案 A解析 由右手定则可知,感应电动势始终从O 指向A ,为正.由E =12BL 2ω,L 是有效切割长度,B 、ω不变,切割的有效长度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且做非线性、非正弦的变化,经半圈后,再次重复,故A 正确. 6.(单选)如图9所示,两个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方向相反,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 ,磁场区域的宽度均为a.高度为a 的正三角形导线框ABC 从图示位置沿x 轴正向匀速穿过两磁场区域,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在下列图形中能正确描述感应电流I 与线框移动距离x 关系的是( )图9答案 B解析 由图知,当AB 边在左边的磁场中运动时,切割的有效长度在减小,所以电动势减小,电流减小,再根据右手定则可判断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以电流为正且逐渐减小;当AB 边进入右边的磁场,切割产生的电动势为顺时针,ACB 边切割产生的电动势也是顺时针,故总电动势为二者之和,在运动的过程中,总电动势在减小,所以电流为负逐渐减小,所以B 正确;A 、C 、D 错误.电磁感应中常涉及磁感应强度B 、磁通量Φ、感应电动势E 和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有时还会涉及到感应电动势E 和感应电流I 随线圈位移x 变化的图象.这些图象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 (1)由给定的电磁感应过程选出或画出正确的图象;(2)由给定的有关图象分析电磁感应过程,求解相应的物理量.解这类问题需应用右手定则、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分析.考题4 对实验中图象问题的考查例4 张明同学在一次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实验中,用实验室仅有的实验器材(电流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开关一个和导线若干),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图10(1)利用测得的数据在如图11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适当的图象.图11(2)由图象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__ V ,该电池的内阻r =________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利用该实验电路测出的电动势E 测和内阻r 测与真实值E 真和r 真相比,理论上E 测________E 真,r 测________r真(选填“>”、“<”或“=”).审题突破 (1)本题由安阻法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出有关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式;由数学知识可知哪种图象更科学;由公式及表中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可画出正确的图象;(2)由图象交点及斜率的意义可得出有关电动势和内电阻的表达式,则可求得电动势和内电阻;(3)实验中由于电表不是理想电表,故要考虑电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由极限分析法可得出电动势的误差.答案 (1)画出R —1I图象.(2)6.0 2.0 (3)= >解析 (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IR +Ir 得R =E·1I -r ,则图象斜率为:k =E ,电动势为:E =k =ΔRΔ1I ≈6.0 V,内阻为:r =2.0 Ω.(3)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电流表会分担一部分电压,即:1I =1E R +r E +r AE ,斜率不变,则电动势大小不变,而测量内阻实际上是电源内阻与电流表内阻之和,故测量值大于实际值.7.用如图12所示实验装置测量滑块A 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长木板水平固定,细线跨过定滑轮与滑块A 、重锤B 相连.将细线拉直,测出B 离地面的高度h ,将重锤从h 高处静止释放,B 落地后,测出A 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x ;改变B 释放高度重复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图12(1)若测得A 的质量m A =3 kg ,B 的质量m B =1 kg ,A 和B 间细线的长度L =112.0 cm ,木板的长度l =98.0 cm ,要达到实验目的,以上四个量中没有必要测量的是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作出x 随h 变化的图象.(3)由图象并结合(1)中所测数值求得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 答案 (1)L 、l(2分) (2)见解析图(4分) (3)0.2解析 (1)由题意可知,B 距地面的高度h ,A 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x ,A 、B 的质量m A 、m B .从静止释放让它们运动到B 着地,根据动能定理得:m B gh -μm A gh =12(m A +m B )v 2①从B 着地到A 停在木板上,根据动能定理得:12m A v 2=μm A g(x -h)② 由①②解得:μ=m B hA +m B-m B h ③ 可知没有必要测量L 和l.(2)作出x 随h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3)由③得:x =+μBμA +m Bh根据数学知识得到图象中直线的斜率k =+μBμA +m B由图得:k≈1.5代入数据得:+μμ+=1.5解得μ=0.28.一实验小组准备探究元件Q 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设计了如图13所示的电路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3(1)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该元件电阻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2)实验测得表格中的7I —U 图线.图14(3)为了求元件Q在I—U图线上某点的电阻,甲同学利用该点的坐标(U,I),由R=UI求得.乙同学作出该点的切线,求出切线的斜率k,由R=1k求得.其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正确.答案(1)大于(2)见解析图(3)甲解析(1)由实验电路图可知,实验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实验所测电压值U偏大,由欧姆定律可知,元件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点,然后作出图象如图所示.(3)从理论上讲,甲利用了欧姆定律,乙同学利用了斜率的意义,理论上说都没有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说,我们根据测量数据描绘的I-U图象的大致曲线,存在很大的误差,如果再作出切线求电阻,误差更大,计算结果更不准确;故甲同学的计算结果更准确.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图的原则要求是:准确、清楚、布局合理、便于应用.(1)合理选取坐标原点(2)两坐标轴的分度要恰当(3)要有足够多的描点数目(4)画出的图象应尽可能穿过较多的点或是尽可能多的描点分布在图线的两侧作图法可以减小实验中的偶然误差.知识专题练训练8题组1 对力学图象问题的考查1.(单选)(2018·广东·13)如图1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图1A .第1 s 内和第3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 s 内和第4 s 内的加速度相同C .第1 s 内和第4 s 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 .0~2 s 和0~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 B解析 第1 s 内和第3 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选项A 错误;v —t 图象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第3 s 内和第4 s 内斜率相同,所以加速度相同,选项B 正确;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的大小,第1 s内的位移x 1=12×1×1 m=0.5 m ,第4 s 内的位移x 4=-12×1×1 m=-0.5 m ,两段时间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 错误;0~2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t =1.52 m/s =0.75 m/s,0~4 s 内的平均速度v ′=x′t′=1.54 m/s =0.375m/s ,选项D 错误.2.(单选)如图2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 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F 、物体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则( )图2A .物体的质量m =3.0 kg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C .第2 s 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0 JD .前2 s 内推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 P =3 W 答案 C解析 由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知道在2~3 s 的时间内,物体匀速运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 N ,在1~2 s 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直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的大小,所以a =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f =ma ,所以m =0.5 kg ,所以A 错误;由F f =μF N =μmg ,所以:μ=0.4,所以B 错误;第2秒内物体的位移是:x =12at 2=1 m ,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f x =-2×1 J=-2 J ,故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2.0 J ,故C 正确;在第1秒内物体没有运动,所以F 在第一秒内没有做功,在第2秒内,F 所做的功为:W =Fx=3×1 J=3 J ,所以前2 s 内推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Wt =1.5 W ,所以D 错误.3.如图3甲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甲球沿倾角为30°的光滑足够长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乙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甲、乙两球的动能与路程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甲球机械能不守恒,乙球机械能守恒B .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为m 甲∶m 乙=4∶1C .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E k0时,两球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P 甲∶P 乙=1∶1D .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E k0时,两球高度相同 答案 BC解析 因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甲、乙两球机械能都守恒,故A 错误;动能与位移的图象斜率表示合外力,甲的合外力为m 甲gsin 30°,乙球的合外力为m 乙g ,由题图乙知m 甲gsin 30°=2m 乙g ,所以m 甲∶m 乙=4∶1,故B正确;根据E k =12mv 2知,动能相等时,v 甲v 乙=12,两球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m 甲gv 甲sin 30°m 乙gv 乙=11,所以C 正确;由题图乙知,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E k0时,两球高度不相同,所以D 错误. 题组2 对电场图象问题的考查4.某带电物体所在空间形成一个电场,沿x 轴方向其电势φ的变化如图4所示.电子从O 点以v 0的初速度沿x 轴正方向射出,依次通过a 、b 、c 、d 点.则下列关于电子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4A .在Oa 间电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电子在Od 之间一直在做减速直线运动C .要使电子能到达无穷远处,粒子的初速度v 0至少为 2e φ0mD .在cd 间运动时电子的电势能一定增大 答案 CD解析 由题图知Oa 和bc 间的电势不变,则Oa 和bc 间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子不受电场力,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B 错误.由于电子在Od 运动时电场力做负功,所以其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电场力做功:W =-e·Δφ=-e φ0,所以要使电子能到达无穷远处,由动能定理得:W =0-12mv 20,所以粒子的初速度v 0至少为 2e φ0m ,故C 正确.电子在cd 间运动时电子受到的电场力做负功,电子的电势能一定增大,故D 正确.5.(单选) 如图5所示,一半径为R 的均匀带正电圆环水平放置,环心为O 点,质量为m 的带正电的小球从O 点正上方h 高的A 点静止释放,并穿过带电环,关于小球从A 到A 关于O 的对称点A′过程加速度(a)、重力势能(E pG )、机械能(E)、电势能(E p 电)随位置变化的图象一定错误的是(取O 点为坐标原点且重力势能为零,向下为正方向,无限远电势为零)( )图5答案 D解析圆环中心的场强为零,无穷远处场强也为零,则小球从A到圆环中心的过程中,场强可能先增大后减小,则小球所受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知,重力不变,则加速度可能先减小后增大;小球穿过圆环后到达A′点,小球所受的电场力竖直向下,加速度方向向下,为正值,根据对称性可知,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则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正确;小球从A到圆环中心的过程中,重力势能E p=mgh,小球穿过圆环后,E p=-mgh,重力势能与高度是线性变化的,故B正确;小球从A到圆环中心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小球穿过圆环后,电场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大,故C正确;由于圆环所产生的是非匀强电场,小球下落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与下落的高度之间是非线性关系,电势能变化与下落高度之间也是非线性关系,故D错误.题组3 对电磁感应中图象问题的考查6.(单选)如图6所示,等腰直角区域EFG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直角边CF长度为2L.现有一电阻为R的闭合直角梯形导线框ABCD以恒定速度v水平向右匀速通过磁场.t=0时刻恰好位于图示位置(即BC与EF在一条直线上,且C与E重合),规定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时为正,则感应电流i 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图6答案 C解析 在进入长度L 的过程中,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在均匀增加,由E =BLv 知,感应电动势均匀增加,当进入L 时的感应电动势为E =BLv ,感应电流为I =E R =BLvR ,由楞次定律判断知,感应电流方向为正,在由L 进入2L 的过程中,ADC 边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在均匀增加,AB 边切割磁感的长度在均匀增加,由几何关系知AB 边增加的快且AB 边和ADC 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相反即等效于切割磁感线的总长度在减小,感应电流减小;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CD 边不切割磁感线,AD 边切割的长度小于AB 边切割的长度,产生负方向感应电流,C 正确. 7.(单选)如图7所示,两根电阻不计的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导轨上端接电阻R ,宽度相同的水平条形区域Ⅰ和Ⅱ内有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 ,Ⅰ和Ⅱ之间无磁场.一导体棒M 、N 两端套在导轨上,并与两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导体棒从距区域Ⅰ上边界H 处由静止释放,在穿过两段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流过电阻R 上的电流及其变化情况相同.下面四个图象能定性描述导体棒速度大小与时间关系的是( )图7答案 C解析 据题导体棒从距区域Ⅰ上边界H 处由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做匀加速运动,由于导体棒在穿过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